2012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第1部分 专题5 第3讲
2012年生物第二轮复习教案PPT(120多页)(全)(强烈推荐)
![2012年生物第二轮复习教案PPT(120多页)(全)(强烈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bac7148ca0116c175f0e481b.png)
多饮
渴
一少 (身体消瘦)
知识拓展: 内环境和水肿 细胞 水肿 组织液 增加 淋巴
血 浆
1、内环境三 者的关系: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2、水肿的原因:
(1)长期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含量减少,血浆中的水分 较多地渗入组织液,导致全身性水肿 (2)肾小球肾炎:血浆蛋白滤过到原尿中,使血浆蛋白含 量减少 (3)过敏: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强,使血浆蛋白渗出,局部 水肿 (4)淋巴循环受阻:淋巴不能回流到血浆中,导致组织液增 多,局部水肿 (5)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细胞代谢缓慢,代谢废物和营养 物质滞留在组织液中
血糖与肝糖元的转化 乳酸代谢 糖类与非糖物质转化
脂蛋白的形成
肝细胞功能 氨基转换 脱氨基作用 分泌胆汁 解毒功能
合成血浆蛋白等
早期胚胎造血功能
斐林试剂
鉴定 试剂
班氏试剂 双缩脲试剂 二苯胺试剂
实验试剂
处理材料 用试剂
醋酸洋红试剂 氯化钠0.015mol/L, 2mol/L 盐酸10% 蒸馏水 清水 冷酒精 0.3g/ml蔗糖液
子专题:生物的遗传物质总结 噬菌体 ——含
不 同 的 生 物 体
DNA——是遗传物质
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遗 传 物 质
DNA——是遗传物质 绝大多数生 ——含 RNA 不是遗传物质 物体细胞 蛋白质
烟草花叶病毒----含
RNA——是遗传物质 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疯牛病病毒——只含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综上所述,当生物体含有DNA时它的遗传物质就是DNA;当 生物体不含DNA,而含RNA时它的遗传就是RNA;当生物体不含 DNA也不含RNA,只含蛋白质,它的遗传物质就是蛋白质。当然 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五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五DNA的粗提取与鉴定](https://img.taocdn.com/s3/m/119171b0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9d.png)
③测定并计算
取DNA稀释液100µL至比色杯中,测定260nm处 的光吸收值
DNA含量(g/mL)=50×(260nm的读数)×稀释倍数
课堂小结
多 聚
PCR原理
DNA的复制需要酶、原料、能量、引物 DNA的变性和复性受温度影响
可以通过控制NaCl溶液的浓度去除杂质。 第二次过滤,除
去蛋白质沉淀
在滤液中加入NaCl,使NaCl溶液浓度为2mol/L,过滤除去不溶
的杂质,再加入蒸馏水,调节NaCl溶液浓度为0.14mol/L,析
出DNA,过滤除去溶液中的杂质,再用2mol/L的NaCl溶液溶
解DNA。 第三次过滤,除去蛋白质滤液
二、 PCR实验操作
(一)设备及用具
1、PCR仪 实质上是能够自动调控温度的仪器
2、微量离心管 一种薄壁塑料管,总容积为0.5mL
3、微量移液器 用于定量转移PCR配方中的液体,其 上的一次性吸液枪头用一次更换一次 4、离心机 一种通过高速转动产生离心现象, 能将固体与液体分开的设备。
(二)操作步骤:
DNA不溶于酒精,但细胞质中某些蛋白质溶于酒精。
专题5课题2
《多聚酶链式反应扩增DNA片断》
基础知识
1.元素组成: C、H、O、N、P
2.基本单位: 脱氧核苷酸
脱氧核 苷酸
磷酸 脱氧核苷
脱氧核糖
含氮 嘌呤 碱基
嘧啶
腺嘌呤(A) 鸟嘌呤(G) 胞嘧啶(C)
胸腺嘧啶(T)
3.脱氧核苷酸链的形成
脱氧核苷酸链结构简图
3、原理:当不同的蛋白质通过凝胶时,相 对(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 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 较长 ),移动速 度( 较慢),而(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 白质无法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只能在 (凝胶外部)移动,路程(较短),移动速 度(较快),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因 此得以分离。
2012届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课件1
![2012届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572ebfa4312b3169a551a4f1.png)
糖类
脂质
①细胞中主要的能源物质(葡萄
糖)
脂肪:细胞内主要的储
②构成细胞结构或化合物的重要 能物质
功能
成分(纤维素和果胶是细胞壁的 组成成分,核糖和脱氧核糖是核 酸的组成成分)
磷脂:构成生物膜的重 要组成成分
③细胞通讯识别作用的基础(细 固醇:参与血液中脂质
胞膜表面的糖蛋白)
的运输(胆固醇)、调节
④生物体的储能物质(淀粉、糖 新陈代谢和生殖
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一:十四点 五十七分。
(四)对四大有机物的深度理解
1.四大有机物之间的关系
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一:十四点 五十七分。
2.多糖、脂质、蛋白质与核酸的单体构成及合成 场所
种类
元素组成
构成单体
合成场所
多糖 仅含C、H、O
葡萄糖等单糖
脂肪和固醇:C、 脂质 H、O;磷脂:C、
H、O、N、P
重新连接成一条长链,需要连接3个位点,形成3个肽键,脱 去3分子水。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一:十四点 五十七分。
(三)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1.糖类和脂质的比较
元素 组成
种类
糖类
脂质
C、H、O
C、H、O(少量含有 N、P) 脂肪:C、H、O
单糖、二糖、多糖 脂肪、磷脂、固醇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一:十四点 五十七分。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一:十四点 五十七分。
6.有关水的知识总结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一:十四点 五十七分。
【例1】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中起重要作用。 下列几种元素与光合作用的关系叙述中,正确的是(双选)(
) AB
A.C是组成碳水化合物的基本元素,在光合作用中C元素以 CO2的形式经C3形成糖类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ppt课件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bd243a3b307e87100f696df.png)
复习战略
二轮复习应以专题复习为主要方式, 以知识的整合、才干的构成为阶段复习目的。 在准确把握知识点之间联络的根底上,构建 完好的知识体系,组成特定的教学模块进展 教学,以利于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使 各部分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同时锻炼和提高 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处理问题 的才干。
1.教学定位要准确
专题八 实验、探究
5月12日~5月20日
5月20日~6月1日学生过错题,自主复习答疑,顺应性考试
赞赏倾听! 多提珍贵意见!!!
图表方式包括数据表格、直方图、二维坐 标图等。主要有生理功能图解、遗传图解、 进化图解、生态图解、实验图解、直方形 图解、曲线图解、流程图和综合图解等。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概念图理解记忆
利用概念图表示构造组成
利用概念图比较生理方式
利用概念图比较相关概念
利用概念图反映生理变化
5.加强实验复习,提高实验设计才干
〔2〕纠正错误或补充不完好的实验。 〔3〕设计简单生物学实验。 〔4〕对实验、实际中获得的各种信息的分 析和解释。
②本专题分析 :对实验的调查既有书本
上的实验,又有对实验知识进展迁移的实 验。生物高考中要求考生可以设计简单的 生物学实验,掌握根本的实验操作,可以 对实验结果进展解释和分析,包括判别实 验结果和推导实验结论等内容。
专题二:细胞的代谢
①本专题内容:包括物质的跨膜运 输、酶与ATP、光协作用、细胞呼吸 等。
②本专题分析:本专题知识是高
考的重点之一,主要是强化知识的 整体性,如植物的整体性、动物的 整体性。可以分出细胞的物质输入 和输出、酶和ATP、光协作用和细 胞呼吸三个小专题。
专题三:细胞的生命历程
①本专题内容:内容包括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无 丝②分本专裂题、分细析胞:分本化专、题癌知变识 可和分衰出老以等下。小专题进展复习:
2012届高考生物第二轮创新方案复习课件29
![2012届高考生物第二轮创新方案复习课件29](https://img.taocdn.com/s3/m/3b95396fcf84b9d528ea7ab7.png)
项目 染色体 不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裸露DNA分子, DNA与蛋白质结合形 不形成染色体 成染色体 无丝、有丝、减数分裂 转录在细胞核内进行, 翻译在细胞质内进行;
同
点
分裂方式 主要是二分裂 在同一地点、同 一时间内进行
转录和翻译
转录在前,翻译在后
项目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种类基本相
③核仁:与某种RNA合成以及核糖体形成有关。 ④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易被碱性染料染 成深色,DNA上贮存着遗传信息。
(2)细胞核的功能: ①遗传信息库,是遗传物质DNA储存和复制的场所。 ②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三、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1.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细胞器名称 线粒体、叶绿体 核糖体、线粒体、叶 绿体
成分
含色素的细胞器
叶绿体、液泡(有的液
泡中无色素)
细胞器名称 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 能产生水的细胞器 高尔基体 能产生ATP的细胞器 线粒体、叶绿体 核糖体、叶绿体、内质网、 能合成有机物的细胞器 功 高尔基体 能 核糖体、线粒体、中心体、 与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 高尔基体 与分泌蛋白合成、运输、分泌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 有关的细胞器 体、线粒体 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 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
2.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1)原理: 发生渗透作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①具有半透膜。 ②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
相同点 同、都有细胞膜和细胞质、都有核糖体、都 以DNA作为遗传物质
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因此既不属于原核生物也不属
于真核生物。 ②真核细胞在细胞分裂前期,核膜、核仁消失,但有 染色体。 ③真核生物细胞中可能没有线粒体(如蛔虫),也可能
2012届高考生物第二轮备考复习课件5
![2012届高考生物第二轮备考复习课件5](https://img.taocdn.com/s3/m/7c416f06af45b307e8719755.png)
原生质体的 第一步 制备(酶解法)
正常小鼠免 疫处理 动物细胞融 合(物、化、 生物法) 杂交瘤细胞 筛选与培养
原生质体融 第二步 合(物、化法)
过 程 杂种细胞的 第三步 筛选与培养 杂种植株诱 导与鉴定 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合的障碍 ,大大扩展杂交的亲本组合 范围
第四系,系统复习。结合 基因的结构与功能、细胞结构 、生态系统等内容,全面系统 地复习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及 生态工程等内容。 (2)运用比较法,避免认识误区 。选修3中易混的基本概念较多 ,建议用比较法区分两种有关 联或具有某方面的相似特征以 及容易混淆的概念和原理,这 样有助于使基本概念、原理清 晰化;突出专有名词和术语的 合理使用,避免张冠李戴,生 搬硬套。
理论基础 植物细胞全能性 细胞增殖 液体培养基 类型 固体或半固体培养基 培 葡萄糖、氨基酸、 1.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的比较 水、矿质元素、维生 养 基 无机盐、维生素、 成分 素、蔗糖、氨基酸、 促生长因子、动物 琼脂 血清等
取材
植物幼嫩部位或花药等
动物胚胎或出生不久的 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
作用 特点 (条件)
2.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 ) 技术扩增目 的基因; ③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基因工程的核心) ①构建目的: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 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给下一代,同时,使 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③构建方法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转化
②受体种类不同,所用的受体细胞种类也不 相同。
植物——一般为体细胞(可经组织培养成为完整 个体)。 动物——受精卵 (因为体细胞的全能性受到严格 转基因生物染色体 DNA分子杂交技术(DNA 第一步 的DNA上是否插 和DNA之间) 限制)。 入了目的基因 ③转化实质:目的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 目的基因是否翻译 抗原-抗体杂交技术(抗 第三步 体基因组中。 成蛋白质 原和抗体之间)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课件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f29935c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26.png)
02 遗传与变异
遗传的基本规律
孟德尔遗传定律
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揭示了 遗传的基本规律,包括分离定律 和独立分配定律,这些定律适用
于解释生物体的遗传现象。
基因型与表现型
表现型是生物体的表型特征,而 基因型是指生物体的遗传组成。 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
新达尔文主义
强调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 在进化中的作用,补充和 发展了达尔文的理论。
综合进化论
将多种生物学理论综合起 来,全面解释生物进化的 机制和过程。
生物进化的证据和过程
化石记录
化石记录揭示了生物进化 的历史和过程,提供了直 接证据。
胚胎发育的证据
不同物种在胚胎发育的早 期阶段表现出相似的特征 ,表明它们有共同的祖先 。
生态系统结构
生态系统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各组成部分相互依存、 相互制约。
生态系统功能
生态系统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这些功能维持着生态系统 的稳定和平衡。
04 生物的进化
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
01
02
03
达尔文进化论
达尔文提出的自然选择和 物种变异理论,奠定了现 代生物学的基础。
作用的结果。
显性与隐性基因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 因控制隐性性状。当两个纯合隐 性基因控制同一性状时,该性状
才会表现出来。
基因突变与突变是指基因序列的突然变化,可能导致遗传信息的丢失或改变,
从而影响生物体的表型特征。基因突变可能是由于DNA复制过程中的
错误、化学物质、辐射等因素引起的。
人类通过发展科技、改善生产方式等手段,对环境进行保护和改善,如治理污染 、绿化造林等。
2012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第1部分专题1 第1讲
![2012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第1部分专题1 第1讲](https://img.taocdn.com/s3/m/4377ef961ed9ad51f11df237.png)
第1部分专题1 第1讲(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2011·济宁市第一中学第一次检测)以下关于构成生物体的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有机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细胞代谢过程中,以上物质均可作为能源物质B.这些物质均可利用特定的试剂,通过该显色反应来进行鉴定C.以上物质均可作为激素调节生命系统D.以上物质中的脂质、蛋白质、核酸都可以催化细胞代谢反应的进行解析:核酸不能是能源物质,只有部分蛋白质和少量的RNA才具有催化作用。
答案: B2.(2011·福建南安一中期末)下列各选项为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有关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A.由DNA分子控制合成的RNA完全水解,则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核糖、碱基和磷酸B.若某化合物是由C、H、O、N和S元素组成,则该化合物可能具有催化作用C.若某化合物含C、H、O、N和S等元素,则该化合物能携带氨基酸进入细胞的核糖体D.若某蛋白质由M条肽链、N个氨基酸组成,则该蛋白质至少含有M+N个氧原子解析:某化合物含C、H、O、N和S等元素,则是蛋白质类物质,而能携带氨基酸进入细胞的核糖体的物质是转运RNA,故C错误。
答案: C3. 已知某条肽链由88个氨基酸缩合而成,其中共有氨基6个,甲硫氨酸5个且在肽链中的位置为3、25、56、78、82,甲硫氨酸的分子式为C5H11O2NS,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①合成该多肽的氨基酸共有N原子数目94个②若去掉该多肽中的甲硫氨酸,肽键数目会减少10个③若去掉该多肽中的甲硫氨酸,氨基和羧基均分别增加5个④若去掉该多肽中的甲硫氨酸,O原子数目减少1个A.①B.①②④C.①④ D.②③解析:R基团上有5个氨基,N原子共有93个,每去掉一个甲硫氨酸会减少2个肽键,去掉氨基酸后由一条肽链变成了六条肽链,氨基和羧基分别增加了5个。
答案: C4.(2011·山东省枣庄市模拟)下列有关人体内蛋白质合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有丝分裂过程中蛋白质的合成主要发生在间期B.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在核糖体内同时存在三种RNAC.脱水缩合生成的水,其中的氢来自于氨基和羧基D.一条90个碱基构成的mRNA作为模板最多能合成由30种氨基酸构成的多肽答案: D5.(2011·山东省淄博一中第二次模拟)如右图所示,物质甲是在胰岛B细胞中合成的;物质乙是一种淋巴因子;物质丙由浆细胞合成分泌;物质丁由垂体分泌,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
2012高考生物二轮基础研习课件第一部分专题二第三讲细胞的生命历程
![2012高考生物二轮基础研习课件第一部分专题二第三讲细胞的生命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93e51135eff9aef8951e0603.png)
解析:由题图DNA的变化特征可推出a~b为有丝分裂过程, 该过程中不会发生基因重组,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 程中,A正确;c~d为有丝分裂的分裂期,且之前已经用 秋水仙素处理,故在分裂的后期染色体数加倍,B正确; 玉米是二倍体,其单倍体中的基因经复制形成的基因和原 来的基因完全一样,e 点后的细胞为纯合体,各染色体组 的基因组成完全相同,C 正确;f~g 为有丝分裂末期, 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分离,D 错误。 答案:D
3.(2011·江苏高考)关于人体细胞分化、衰老、凋亡
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分化导致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种类增多
B.细胞衰老表现为酶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减小
C.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不利于个体生长发育
D.细胞癌变导致细胞黏着性降低,易分散转移
解析:由于基因选择性表达导致细胞分化,细胞的种类增 加;衰老的细胞中大多数酶的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增大, 细胞的体积变小;细胞凋亡属正常的生命现象,受基因控 制,对机体是有积极意义的;癌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减少, 细胞之间的黏着性降低,使癌细胞容易分散转移。
[备考方向要明了]
高频考点
考题例证
1.细胞周期与有丝分裂过程
2010江苏卷T28,2009天津卷T1等。
2.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 2011江苏卷T28,2010天津卷T3等。
3.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图像识别 2011天津卷T4、江苏卷T11、山
及染色体、DNA数量变化
东卷T8、上海卷T28等。
有同 源染 色体
方式
时期
前期
减数第二 次分裂
无同源 染色体
中期
后期
(2)减数分裂中根据细胞质分裂情况判断细胞名称
2012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第1部分 专题5
![2012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第1部分 专题5](https://img.taocdn.com/s3/m/e57c2517fc4ffe473368ab25.png)
• 6.内环境理化性质的变化与人体健康的关 系 • 7.特异性免疫的相关过程及实验探究 • 8.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及其类型 • 9.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实验验证 • 10.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的最适浓度 • 11.设计实验验证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及 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 解析: 本题考查人体神经系统的功能。A. 是由脊髓控制的反射;B.人脑的高级功能; C.语言中枢属于人脑高级功能;D.排尿是由 低级中枢参与,但受大脑的高级神经中枢 的控制。 • 答案: D
• 2.(2011·山东理综卷)下列与激素作用无关 的实例是( ) • A.草莓果实自然发育成熟 • B.人舌尖触到蔗糖时感觉甜 • C.自然生长的雪松树冠呈塔形 • D.饥饿时人体血糖仍维持正常水平
• • • • • •
• 最新考纲 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Ⅱ 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Ⅱ 3.人脑的高级功能Ⅰ 4.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Ⅱ 5.脊椎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Ⅱ 6.稳态的生理意义Ⅱ
• • • • • • •来自7.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 8.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Ⅱ 9.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 10.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Ⅰ 1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Ⅱ 12.其他植物激素Ⅱ 13.植物激素的应用Ⅱ
• 解析: 本题考查生物的激素调节。草莓 果实自然发育成熟,是生长素、乙烯等激 素共同调节的结果;雪松树冠呈塔形主要 是生长素调节使其呈现出顶端优势;饥饿 时人体血糖仍维持正常水平主要是胰高血 糖素的调节作用;人舌尖触到蔗糖时感觉 甜属于神经调节。 • 答案: B
• 1.“反射与反射弧”和“神经冲动的产生 与传导”“突触的结构”的考查最为突出, 题型有选择题、非选择题、实验设计题。 • 2.对脊椎动物激素调节的能力考查,集中 在甲状腺激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生 命活动调节过程和作用为知识载体进行考 查。
2012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第1部分 专题5 第2讲
![2012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第1部分 专题5 第2讲](https://img.taocdn.com/s3/m/e60e1c43cf84b9d528ea7a1b.png)
• 1.内环境组成
• 内环境是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的关 系如下:
• 2.内环境的物质成分与生理过程 • (1)内环境的物质成分是指存在于血浆、淋 巴和组织液中的物质成分,可分为三类: • ①小肠吸收的需要在血浆和淋巴中运输的 物质如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 油、脂肪酸、维生素等; • ②细胞合成的分泌蛋白(如抗体、淋巴因子)、 神经递质、激素等; • ③细胞的代谢产物CO2、水、尿素等。
造血干细 B细胞 胞,在骨 髓中发育 识别抗原,分化成为 浆细胞(效应B细胞)、 记忆细胞
来源 浆细胞(效 应B 细胞) B细胞或记忆
功能
细胞
分泌抗体
与靶细胞结合 效应T细胞
T细胞或记忆
细胞
发挥免疫功 能
• 3.(2011·郑州二模)下图为人体特异性免 疫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中的B细胞和T细胞都是由骨髓造血 干细胞分化而成,并在骨髓中发育成熟 • B.①、②过程都需要细胞膜上糖被的参与, ⑤过程主要发生在内环境中 • C.该免疫过程有T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的 参与,因此属于细胞免疫过程 • D.机体再次受到同种抗原刺激时可在短时 间内发生⑤反应,因为③过程可迅速完成
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为浆 结构 • 2.二次免疫 细胞,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 基础 能“记住”入侵的抗原
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很 过程 快地做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
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
产生抗体消灭抗原
与初次Βιβλιοθήκη 免疫的 比 较•
• • •
•
(2011·海南卷)关于哺乳动物下丘脑的叙 述,错误的是 ( ) A.下丘脑具有内分泌功能 B.调节产热和散热,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C.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调节动物体 水盐平衡 D.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调节甲状腺激素的 合成和分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A.单侧光照,①②实验结果说明感受光刺 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 B.给予左侧光照时,仍直立向上生长的是 ①③④ • C.把④放在匀速转盘上,给予右侧光照, 将向右弯曲生长 • D.如果把放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⑤ 的一侧,则其向同侧弯曲生长
• 解析: ①胚芽鞘尖端被遮盖不见光,单 侧光照,直立生长,②胚芽鞘尖端下面一 段被遮盖,单侧光照,弯曲生长,二者对 比说明感光部位在胚芽鞘尖端;③单侧光 照射下,由于中间纵向有云母片隔断,生 长素不能横向传递,所以直立生长,④生 长素能透过琼脂块,左侧光照射下,右侧 生长素分布多,所以弯向左侧生长;如把 ④放在匀速转盘上,给予右侧光照,胚芽 鞘四周受均匀照射,直立生长;如果把放 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⑤的一侧,则 其向对侧弯曲生长。 • 答案: A
• 解析: 燕麦横放,重力引起生长素向地 侧多于背地侧,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背光 侧多于向光侧,①上方照光以及重力影响 都使向地侧生长素多促进生长得快,弯向 上生长;②弯曲生长不明显,说明重力与 单侧光的共同作用使向地侧和背地侧生长 素分布量差别不大;③只受重力影响;④ 中光照不影响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受重力 影响弯向上生长,结合选项判断D对。 • 答案: D
• • • •
1.生长素的作用机理 通过促进细胞纵向伸长而促进植物生长。 2.生长素的作用特点 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 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 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 3.生长素发挥生理作用的影响因素 • (1)生长素浓度与器官种类 • 从曲线图可看出:
• ①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同一器官上, 引起的生理功效不同(促进效果不同或抑制 效果不同)。
第3讲
植物的激素调节
• 1.(2011·海南单科)取某植物的胚芽鞘和幼 根,切除胚芽鞘尖端和幼根根尖的尖端(即 切除根冠和分生区),然后将胚芽鞘(近尖端 向上)和幼根(近尖端向上)直立放置,分别 在两者切面的左侧放置含有生长素的琼脂 块(生长素浓度为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浓 度),培养在黑暗条件下,幼根和胚芽鞘弯 曲生长且方向相反,关于这一现象的说法, 合理的是( )
• ②同一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不同器官上, 引起的生理功效也不同,这是因为不同的 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敏感性大小: 根>芽>茎),也说明不同器官正常生长要求 的生长素浓度也不同。 • ③曲线在A′、B′、C′点以上的部分体现了不 同浓度生长素不同的促进效果,而且A、B、 C三点代表最佳促进效果点,AA′、BB′、 CC′段表示促进作用逐渐减弱;A′、B′、C′ 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相应的器官无影响, 超过A′、B′、C′点的浓度,相应器官的生长 将被抑制。切记:不能把AA′、BB′、CC′段 当作抑制作用区段。
• 解析: 控制玉米茎秆高度的基因可能与 赤霉素的合成代谢有关,故赤霉素可以促 进植物茎秆的生长;结合图示知:赤霉素 可通过促进生长素的合成、抑制生长素的 分解从而影响植物生长;因生长素具有双 重性,所以图中c过程可能促进生长,也可 能抑制生长;在缺乏赤霉素情况下植物也 可以合成生长素。 • 答案: C
•
(2011·苏北四市二次联考)探究吲哚 乙酸对月季插条生根的作用,结果如下 图。有关实验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是 ( )
• A.不同浓度的吲哚乙酸处理扦插枝条的时 间应不同 • B.本实验可以不设用蒸馏水处理扦插枝条 的对照组 • C.使扦插枝条产生相同根数的吲哚乙酸浓 度相同 • D.吲哚乙酸超过一定浓度范围能抑制扦插 枝条生根
• 解析: 序号②所示的实验能够验证胚芽 鞘的向光生长与胚芽鞘的尖端有关;序号 ③所示的实验能够验证感受单侧光刺激的 部位是胚芽鞘尖端。 • 答案: D
• 2.(2011·南京学情检测)对燕麦胚芽鞘尖端 进行如图所示的处理:①将尖端套上不透 光的锡箔小帽;②将尖端下部用锡箔遮住; ③在尖端纵向插入云母片;④在尖端横向 插入琼脂片;⑤切去胚芽鞘尖端。下列选 项中正确的是( )
• (2)验证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 • ①实验操作(如下图)
• ②现象:装置a中胚芽鞘直立生长;装置b和 c中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
• (3)验证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 端向下端运输 • ①实验操作(如下图)
• ②实验现象:A组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向右弯 曲生长,B组中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不 弯曲。
• (4)探究重力和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 程度 • ①实验操作:如下图所示(注:A盒下侧有 开口,可以进光)。
• ②结果预测及结论 • 若A、B中幼苗都向上弯曲生长,只是B向 上弯曲程度大,说明重力对生长素分布的 影响大于单侧光。若A中幼苗向下弯曲生长, B中幼苗向上弯曲生长,说明单侧光对生长 素分布的影响大于重力。
• 2.(2011·浙江温州八校联考)下图表示生 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 此图给你的信息是( )
• A.生长素对3种器官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例如10-2 ppm)抑 制生长 • B.A、B、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 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 • C.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的生长具有 促进作用,却抑制芽的生长 • D.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灵敏,成熟的 细胞对生长素反应不灵敏
• A.胚芽鞘向左弯曲生长,生长素在胚芽鞘 中是极性运输 • B.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生长素在胚芽鞘 中是极性运输 • C.幼根向左弯曲生长,生长素在胚芽鞘中 是非极性运输 • D.幼根向右弯曲生长,生长素在胚芽鞘中 是非极性运输
• 解析: 生长素由胚芽鞘形态学上端运输 到形态学下端属于极性运输,去尖端的胚 芽鞘左端放含生长素的琼脂块,胚芽鞘左 侧得到促进生长的生长素可向右弯曲生长; 由于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 性不同,而对幼根来说,该浓度的生长素 具有抑制根生长的作用,所以根向左弯曲 生长。 • 答案: B
• 3.赤霉素具有促进植物茎秆伸长的作用, 其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遗传学研究表 明,赤霉素对矮生玉米的作用效果明显, 而对正常株高玉米的作用效果不明显。 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 A.图中的a过程表示促进,b过程表示抑制 • B.图中的c过程可能是促进,也可能是抑 制 • C.赤霉素缺乏的植物体无法完成生长素的 合成 • D.控制玉米茎秆高度的基因可能与赤霉素 的合成代谢有关
• 解析: 在茎的向光性实验中,若测得茎 向光一侧的生长素浓度为b点浓度,则背光 一侧的浓度一定在bd之间,因为单侧光照 射引起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背光侧多于 向光侧。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导 致侧芽的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其生长,越 靠近顶芽生长素浓度越高,抑制越厉害。e 点之前生长素的作用均是促进,培育无子 番茄时是利用了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的特 点,因此其浓度应该是低于e点浓度的。根、 芽、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是越来越低的, 生长素发挥促进作用的最适浓度是越来越 高的。
• 解析: 生长素对3种器官的作用具有两重 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但浓度为10-2 ppm时,对根和芽起抑制作 用,但对茎却是促进作用。A、B、C点对 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茎生 长的最适宜浓度。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 芽和茎的生长都具有促进作用。幼嫩的细 胞对生长素反应灵敏,成熟的细胞对生长 素反应不灵敏,图中没有体现这样的信息。 • 答案: B
• A.一定浓度的赤霉素能促进细胞合成α-淀 粉酶 • B.6-甲基嘌呤能抑制转录过程,进而抑制 淀粉酶的合成 • C.细胞内的脱落酸能抑制α-淀粉酶的合成 • D.在植物细胞内,赤霉素能抑制脱落酸的 合成
• 解析: 由图可知,随着时间的延长,单 独使用赤霉素溶液处理的细胞,细胞内α淀粉酶的含量逐渐增加;6-甲基嘌呤能抑 制mRNA的合成,即抑制转录过程,转录过 程中断后α-淀粉酶的合成也不能进行;赤 霉素和脱落酸混合后,细胞内α-淀粉酶的 含量远不如单纯使用赤霉素时高,说明脱 落酸阻碍了α-淀粉酶的合成,从题图中不 能看出赤霉素和脱落酸合成之间的关系。 • 答案: D
• 1.如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发育 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在茎的向光性实验中,若测得茎向光一 侧的生长素浓度为b点浓度,则背光一侧的 浓度一定在de之间 • B.若c点表示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 则ce段可表示最靠近顶芽的侧芽中的生长素 浓度 • C.在利用生长素作用原理来培育无子番茄 时,所用生长素浓度应低于e点浓度 • D.若c点表示促进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 则a、d点分别表示促进根、芽生长的最适宜 浓度
• (2)细胞成熟程度: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 敏感,老细胞则比较迟钝。 • (3)植物种类:一般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 植物对生长素敏感。(如下图)
•
(2011·安徽合肥一模)为了探究光照和 重力对横放状态下植物生长的影响,某同 学对刚萌发的盆栽燕麦分别进行下列处理: 一段时间后,①、③、④均明显弯向上生 长,②弯曲生长不明显。根据上面实验,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解析: 不同浓度的吲哚乙酸处理扦插枝 条的时间应相同,因为设计实验时要遵循 单一变量原则;本实验需要设用蒸馏水处 理扦插枝条的对照组;使扦插枝条产生相 同根数的吲哚乙酸浓度不一定相同;吲哚 乙酸超过一定浓度范围能抑制扦插枝条生 根。 • 答案: D
• 2.(2011·衡水市模拟)如图表示用一定浓 度的赤霉素溶液、赤霉素溶液和6-甲基 嘌呤(mRNA合成抑制剂)混合液、赤霉素 溶液和脱落酸混合液分别对细胞内α-淀 粉酶含量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 误的是( )
• 解析: 培养小麦胚芽鞘切段,不同浓度 的生长素溶液处理就属于相互对照,故A错; 浓度为0.1 mg/L时,实验二是抑制生长,故 B错;浓度大于10 mg/L,没有实验结果, 不能说明会抑制胚芽鞘的伸长生长,故C错; 在0.1~ 10 mg/L之间,小麦胚芽鞘切段最长, 说明是促进胚芽鞘伸长的最适浓度,故D正 确。 • 答案: D
• 1.如图是关于生长素发现的相关实验过程, 请根据你所学知识和图示实验过程判断,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