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种与选择育种(2)

合集下载

引种与选择育种

引种与选择育种

各种作物、各种类型的品种对 不同生态环境反应不同,作物的品 种对一定的生态环境表现为生育正 常的反应称为生态适应。
生态型是指在同一物种的变种范围内,在生物学 特性、形态特征等方面均与当地的主要生态条件相适 应的作物类型。一种作物在一定的生态地区范围内, 通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形成与该地区的生态环境 以及生产要求相适应的品种类型,这就是作物的生态 类型,换言之,一种作物对一定的生态环境具有相似 遗传适应性的品种类群称为作物的生态类型。
气候因素中的水分、温度和光照都 是作物生存和发育的最基本的因素,各 种作物随着起源地区和演变地区的水分、 温度和光照状况,形成具有相应要求和 反应的特性。
1) 气候生态型的划分 不同地理气候生态型(温度、光照、水分)
——籼稻、粳稻 ——冬小麦、春小麦 不同季节气候生态型(早熟、中熟、晚熟 ) 2) 土壤生态型划分 按土壤条件适应性:水稻、陆稻 3) 共栖生态型划分 抗病型,抗虫型,耐病、耐虫型等
第一节 引种
一、引种的意义
引进适宜栽培的作物,丰富了作物种类。 引进综合性状好、适应性强的作物优良品种, 经过试验示范后,可直接在生产中应用,能 有效地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并迅速产生巨 大的经济效益。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引种的基本原理
为了减少盲目性,增加预见性,地理上 远距离引种,包括不同地区和国家之间的引 种,应重视原产地区与引进地区之间的生态 环境,特别是气候因素相似性。
例如,我国华北北部晚熟冬麦区的小麦 生态型表现为:春化阶段长,光照反应敏感, 分蘖力强,茎秆弱,穗小,粒小质硬,耐寒 耐旱性强。而我国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的小麦 生态型表现为:春化阶段较短,光照反应较 迟钝,分蘖力弱,穗大,粒大质软,耐寒耐 旱性较差。

《引种和选择育种》课件

《引种和选择育种》课件
新品种。
选择育种的意义
选择育种是现代农业和畜牧业中 非常重要的育种方法之一,通过 选择育种可以快速获得具有优良 性状的新品种,提高农业生产力
和经济效益。
选择育种的原理
遗传基础
选择育种的原理是建立在遗传学基础上的,通过了解个体的基因型 和表型关系,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进行繁殖。
适应性
选择育种过程中,需要考虑到适应性这个因素,即选择的个体应该 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以保证新品种的稳定性和广泛适应性。
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不同植物对生态环境的要 求也不同。引种时需要考虑引进植物对本地生态环境的适应能力,选择 适应性强的品种。
遗传多样性原理
引种时应该尽量选择遗传多样性丰富的品种,这样可以增加引进植物在 本地的适应性和抗逆性,提高引种成功率。
引种的程序
搜集引进植物材料
从其他地区搜集引进植物的种子 、种苗或繁殖材料,确保引进材 料的质量和纯度。
引种与选择育种的联系
引种和选择育种都是植物育种的重要手段,可以 相互补充,共同促进植物品种的改良和育种水平 的提高。
引种和选择育种都需要进行长期、系统的试验和 观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 需要加强合作和资源共享。
在某些情况下,引种和选择育种可以同时进行, 如在引入新的种质资源后,可以在本地区进行选 择育种,以加快育种进程和提高育种效率。
确定引进植物种类和品种
根据引种的目的和市场需求,选 择适合本地气候、土壤和生态条 件的植物种类和品种。
植物检疫和隔离种植
对引进的植物材料进行严格的植 物检疫,防止病虫害的传播。隔 离种植可以进一步确保引进植物 的健康和安全。
适应性试验
在引进地开展适应性试验,观察 引进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情 况,评估其在本地环境中的适应 性和生产潜力。

最新作物育种学课后思考题题目及部分答案

最新作物育种学课后思考题题目及部分答案

绪论1.作物品种的概念是什么?它在农业生产中有什么作用?作物品种(Variety)概念:指某一栽培作物适应于一定的自然生态和生产经济条件,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性和相对一致的生物学特性和形态特征,并与同一作物的其它类似群体相区别的生态类型。

(品种属性:生产资料属性;经济类型属性;地区性时间性。

作物品种的类型:纯系品种、杂种品种、综合品种、无性系品种等。

)优良品种的作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进产品品质;保持稳产性和产品品质;扩大作物种植面积。

2.作物育种学的任务和主要内容是什么?它与哪些学科关系密切?你打算如何学好作物育种学这门课程?作物育种学(crop breeding)研究选育和繁育作物优良品种的原理与方法的科学。

主要任务:研究育种规律;培育新品种,实现品种良种化;繁育良种,实现种子标准化。

作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ϖ育种目标的制订及实现目标的相应策略;ϖ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研究、创新与利用;ϖ选择的理论与方法;ϖ人工创新变异的途径、方法及技术;ϖ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与方法ϖ目标性状的遗传、鉴定及选育方法ϖ作物育种各阶段的田间试验技术;ϖ新品种的审定、推广及种子生产3.常规育种技术的主要任务和特点是什么?主要任务:提高产量、改进品质和增强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抗病、虫、草害和抗旱、寒、碱等)。

特点: 综合多个优良基因; 同步改良作物的产量、品质、抗性水平; 盲目性大; 育种是科学艺术。

4.现代作物育种发展动向的主要表现是什么?1.进一步加强种质资源研究2.深入开展育种理论与方法的研究3.加强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和育种单位间的协作4.种子产业化5.调查了解农作物优良品种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等方面的具体表现。

第1章作物繁殖方式与品种类型名词解释:育种目标(breeding objective):在一定自然、栽培和经济条件下,对选育新品种提出应具备的优良特征特性,也就是对育成品种在生物学和经济学性状上的具体要求。

第四章引种与选择育种

第四章引种与选择育种


所谓驯化,则是人类对植物适应新的地理 环境能力的利用和改造。
由外地引人种苗或种子后,虽然已经用于 生产栽培,但不能达到开花、结实阶段, 或者根本就不能留种,这只能算是“引种 栽培”,不是引种驯化。 引种和驯化是一个整体的两个方面,既互 相联系又有区别。引种是驯化的前提,没 有引种,便无所谓驯化;驯化是引种的客 观需要,没有驯化,引种便不能彻底完成 使命。植物引种驯化是人类的一项技术经 济活动,有着明确的经济目的。


第一节 引种和驯化

一、引种的意义 引进适宜栽培的作物,丰富了我国的作物种 类。引进综合性状好、适应性强的作物优良品种, 经试验示范后,可直接在生产中利用,有效地提 高我国的作物产量和品质,并迅速产生巨大经济 效益。据佟大香和朱志华(2001)统计,目前我国 的主要栽培植物大约有600种,其中粮食、经济作 物约100种,果树、蔬菜作物约250种,牧草、; 绿肥作物约70种,花卉、药用作物约180余种。这 些栽培作物中,大约有近300种原产我国,另一半, 即约300多种是陆续从国外引进的。

生态条件可以分为若干类生态因子,如气 候生态因子、土壤生态因子等,其中气候 生态因子是首要的。因此,研究由温度、 日照、雨量等组成的气候生态因子对生物 体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生态型是指在同一物种变种范围内,在生 物学特性、形态特征等方面均与当地的主 要生态条件相适应,遗传结构也基本相似 的作物类型。 作物生态型按生态条件可分为气候生态型、 土壤生态型和共栖生态型。其中气候生态 型是最主要的生态型,它是在光照、温度、 湿度、雨量等生态因子的影响下形成的。

同一物种往往会有各种不同的生态型,如: 水稻中的籼稻(1ndica)是适应热带、亚热 带高温、高湿、短日照环境条件的气候生 态型;粳稻(Japonica)是适应温带和热带 高海拔、长日照环境条件的气候生态型。 不同生态型之间相互引种有一定的困难, 相同生态型之间相互引种则较易成功。

引种和选择育种(共77张PPT)

引种和选择育种(共77张PPT)

一、引种驯化的含义和作用 2.驯化:
将引入的外地或外国的种类〔系〕,经选择 培育本钱地推行的作物种类的措施和过程。
“引种驯化〞和“引种栽培〞区别:
“引种驯化〞:普通至少要经过由种子〔播种〕到 种子〔开花结实〕的过程,也就是说在本地根本上 能正常的生长发育;
“引种栽培〞:那么是从外地引进种子或种苗,虽然已 运用于消费栽培,但不能到达或产品收获时还未到达开 花、结实阶段,如黄麻。
又称为“系统育种〞,“纯系育种〞。
〔二〕特点:
1. 优中选优,延续选出新种类:
一个较纯的种类在宽广地域长期栽培过程中,产生新的变异, 进展选择育成新种类,新种类又不断变异,为进一步的选择提 供了资料。
例如:
鄱阳早→南特号→南特16号→矮脚南特→青子金早
2.简便快速: ① 立足于选:省去人工发明变异的环节; ② 纯合快:所选个体普通为同质结合; ③ 推行运用快:只在原推行种类根底中选改良 了部分性状,顺应性强。
〔一〕〔低以温小长除麦日为作检例物〕引疫种规外律 ,新引进的种类资料还必需经过特设的检疫圃,
早稻感光性弱
一 〔一、〕两原种根隔那本么的离选择种方法植,假设在鉴定过程中发现有新的危险性的病虫害,
春小麦的短日低温性不强,春化阶段短,要求的温度范围较宽,顺应性强,引种范围较广,如墨西哥育成的春小麦种类,在世界上有二、三
3.有一定局限性:
① 依托自然变异,不能有目的的创新;
② 个别性状上改良,综合性状上较难突破。
二 、作物种类群体中的遗传变异
〔一〕自然异交引起的基因重组; 〔二〕自然突变; 〔三〕诱发变异:
有些种类育成时,有些性状并未到达真正纯 合,尤其是一些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以致在 推行后依然发生一些分别;有些性状在推行到新 地域后,在新的生态条件下暴显露其中的变异。

育种学总论引种与选择育种

育种学总论引种与选择育种

2019/7/17
共47页
34
二、选择
即选优汰劣,从自然变异群体中,根据单株的表现型 挑选符合生产需要的基因型,使选择的性状稳定的遗 传下去
选择的遗传原理:生物进化学说,其核心是变异(选 择的基础)、遗传(选择的保证)和选择
选择可以定向地改变群体的遗传组成;选择可以保留 和积累变异
2019/7/17
大 条件。如果该时期温度条件不能满足,就
学 不能完成这一阶段的发育,如小麦、油菜
植 不同植物完成春化所需温度与持续时间不
物 同(冬性、半冬性、春性及喜温植物)
科 技 学
作物的不同品种完成春化所需温度与持续 时间也不同(小麦可分为强冬性、冬性、弱冬
性和春性;甘蓝型油菜可分为冬性、半冬性和春
院 性)
2019/7/17
共47页
40
一次单株选 择
2019/7/17
共47页
41
多次单 株选择
2019/7/17
共47页
42
2019/7/17
2 纯系育种 程序
优良变异个体 的选择
株行比较试验
品系比较试验
区域试验和生 产试验
品种审定与推 广
共47页
43
(二) 混合选择育种程序
2019/7/17
2019/7/17
共47页
36
四、性状鉴定
鉴定是进行有效选择的依据,是保证和 提高育种质量的基础
鉴定方法:直接鉴定与间接鉴定;田间 鉴定和实验室鉴定;自然鉴定与诱发鉴 定;当地鉴定和异地鉴定
2019/7/17
共47页
37
五、选择育种的程序
(一)纯系(系统)育种程序 (二)混合选择育种程序 (三)集团混合选择育种程序 (四)改良混合选择育种程序

引种和选择育种教案

引种和选择育种教案
第一节作物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一、基础概念
1、作物品种:在一定的生态条件下,根据生产、生活的需要,经选择、培育创造的具有相对一致的、稳定的特征特性的某种作物群体。
2、品种对生产的作用:提高产量;保证稳产;改进品质;扩大栽培区域;适应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益。
3、育种目标概念:所要育成的新品种在一定的自然、生产及经济条件下的地区栽培时应具备的一系列优良性状指标。育种的基础是遗传、变异、选择。目标是选优汰劣、防杂保存。
3.抗逆性危害棉花的病虫害较多,育成品种应抗枯萎病、黄萎病、线虫病、棉铃虫、红铃虫、盲蝽和棉叶蝉等。苎麻品种则要求抗风、耐旱、耐寒、耐瘠及抗花叶病、根腐病等。
(四)叶(茎)菜类植物
1、高产叶(茎)莱类植物食用部分均为营养器官,高产品种应有较大营养体。
2、优质优质大白菜的概念应包括商品品质、营养和感官品质;优质茎芥菜应为膨大肉质茎形状好,短而肥大,主茎上瘤状突起面呈现圆钝形,质地脆嫩,无苦涩味,煮熟后具有浓郁鲜味,并要求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高。
(3)学习网站
(4)多媒体资源库√
(5)案例库
(6)题库
(7)网络课程
(8)其它(请说明)
简要描述学习资源的内容
本次课采用多媒体上课,同时给同学们提供了选择育种的一般程序以及引种规律,尤其是南种北引和北种南引等资料,以便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更多相关知识。
3.学习情境创设(打√)
(1)真实情境
(2)问题性情境
合理株型是高产品种的基础,也是高产品种的形态特征。不同作物所要求的合理株型不同,但都涉及到株高、叶形、叶姿、叶色、叶片的分布及分蘖和穗的长相等。禾谷类作物:矮秆、半矮秆、株型紧凑、叶片挺直窄短、叶色较深等。改良株型的目的是改良作物的受光态势,提高光能利用率,从而提高产量。

引种和选择育种

引种和选择育种

引种和选择育种引种和选择育种重点:1、引种规律;2、利用自然变异选育新品种的基本程序。

难点:引种与性状变化。

要求:了解纯系学说和纯系育种、混和选择和混合选择育种;理解引种和选择的概念,明确引种和驯化的原理,系统选择的原理;;掌握引种和选择内容、方法,作物引种规律。

§4.1 引种和驯化§4.2 选择育种§4.1 引种和驯化4.1.1 引种的概念所谓引种就是从外地或外国引入优良品种或有价值的品种资源,经过试验成功后直接应用于生产,或作为选育新品种的原始材料。

驯化则是指选择培育成本地推广的作物品种的措施和过程。

从外地引进的种质资源或品种,在当地种植后,除引种失败,即完全死亡或无法繁殖后代者外,如果能留存下来,可能出现下列情况:(1) 一经引进即能适应。

如地中海沿岸国家的小麦品种引到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就很可能有直接利用的价值;中国的中籼稻品种珍珠矮、南京11号,引到非洲一些国家种植,表现产量很高,甚为适应; 美国的陆地棉品种岱字15号等引到中国,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就被直接推广利用。

有的甚至比原产地更好。

如河北省培育的冀84-5418小麦品种,在华北麦区未能推广, 而引到黄淮麦区很快发展为该区的主要品种。

(2) 引种后,最初不适应,生长不正常,经过一定的选择培育过程, 逐渐由不适应发展到适应。

引种的目的如果在于直接利用,则须注意一定的引种规律;如果在于间接利用,即从原始群体中通过选择培育、驯化育成新作物或新品种, 则要探讨其一定的驯化规律。

4.1.2 引种的作用和意义1. 解决当地对品种的需求如广陆矮4号;广东园果种黄麻→江、浙,增产7-45%,→河北、山东增产37-81%。

2. 扩大良种的种植面积延伸作物种植界限番茄从原产地墨西哥、秘鲁一带传入我国,大面积种植才几十年,已成为我国的主要蔬菜。

3. 提高产量4. 改进品质如陆地棉引种5. 充实育种资源如IR系统,从意大利引进的小麦品种阿勃、阿夫等作亲本育成的良种占了很大比如说例。

作物育种学第四章引种与选择育种

作物育种学第四章引种与选择育种

(一)引种计划的制定和引种材料收集
引入品种材料时,首先从生育期上估计哪 些品种类型能适应本地自然条件和生产要 求,然后确定从哪些地区引种和引入哪些 品种。
(二)引种材料的检疫
引种往往是传播病、虫、草害的一个主要途径。如棉花的枯、 黄萎病都是随国外的引种传入的,此外还有甘薯的茎线虫病 和根腐病。因此,对引入材料要严格检疫,及时清除杂草杂 物。
(1) 长日照作物:这类作物在通过感光阶段时,要求日照时间 在12 h以上,而且光照连续时间越长,就越能迅速通过感光阶 段,使抽穗、开花时间提早。当日照时间在12 h以下时,就不能 通过感光阶段,导致抽穗开花时间推迟,甚至不能抽穗成熟。 (2) 短日照作物:这类作物要求在12 h以下的日照日照时间越 短,黑暗时间越长,感光阶段通过就越快,它们的抽穗开花期 也就越早,而在长日照条件下,则不能通过感光阶段。 (3) 中间性作物:对日照长短要求不严格,反应不敏感,日照 长短对抽穗开花影响不明显。
同一纬度不同海拔高度地区引种要注意温度生态因子。 (五)栽培水平、耕作制度、土壤情况: 引入品种的原栽培、耕
作、土壤等情况与引入地区相似时,容易成功。
(六)植物的发育特性:
(六)植物的发育特性 : 在植物的发育过程中,存在着对温度、日 照反应不同的发育阶段,即感温 (春化)阶段和感光阶段。
1、感温阶段 :植物要求有一定温度、水分、空气、营养物质等条 件的总体作用。其中, 温度条件起着主导作用 。根据植物通过 感温阶段所需温度和时间不同,可将其分为四种类型。
甘薯的根腐病
(三)引种材料的试验鉴定和评价
1.观察试验:将引入的少量种子与当地推广的优 良品种进行比较。
2.品种比较试验和区域试验:对于在观察试验中 获得初步肯定的品种进行试验。

作物育种学课后思考题题目及部分答案

作物育种学课后思考题题目及部分答案

作物育种学课后思考题题目及部分答案绪论1.作物品种的概念是什么?它在农业生产中有什么作用?作物品种(Variety)概念:指某一栽培作物适应于一定的自然生态和生产经济条件,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性和相对一致的生物学特性和形态特征,并与同一作物的其它类似群体相区别的生态类型。

(品种属性:生产资料属性;经济类型属性;地区性时间性。

作物品种的类型:纯系品种、杂种品种、综合品种、无性系品种等。

)优良品种的作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进产品品质;保持稳产性和产品品质;扩大作物种植面积。

2.作物育种学的任务和主要内容是什么?它与哪些学科关系密切?你打算如何学好作物育种学这门课程?作物育种学(crop breeding)研究选育和繁育作物优良品种的原理与方法的科学。

主要任务:研究育种规律;培育新品种,实现品种良种化;繁育良种,实现种子标准化。

作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育种目标的制订及实现目标的相应策略;?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研究、创新与利用;?选择的理论与方法;?人工创新变异的途径、方法及技术;?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与方法?目标性状的遗传、鉴定及选育方法?作物育种各阶段的田间试验技术;?新品种的审定、推广及种子生产3.常规育种技术的主要任务和特点是什么?主要任务:提高产量、改进品质和增强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抗病、虫、草害和抗旱、寒、碱等)。

特点: 综合多个优良基因; 同步改良作物的产量、品质、抗性水平; 盲目性大; 育种是科学艺术。

4.现代作物育种发展动向的主要表现是什么?1.进一步加强种质资源研究2.深入开展育种理论与方法的研究3.加强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和育种单位间的协作4.种子产业化5.调查了解农作物优良品种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等方面的具体表现。

第1章作物繁殖方式与品种类型名词解释:育种目标(breeding objective):在一定自然、栽培和经济条件下,对选育新品种提出应具备的优良特征特性,也就是对育成品种在生物学和经济学性状上的具体要求。

引种与选择育种

引种与选择育种

(二)光照 光照充分,有利于作物旳生长,但在发育
上,不同作物、不同品种对光照旳反应不同。 有旳对光照长短和强弱反应比较敏感,有旳 比较迟钝。日照长度因纬度和季节而变化。 植物所感受旳日照长度比日出和日没为原则 旳天文日照长度要长某些,还涉及曙、暮光。 光照对引种旳影响体现在有些作物一定要经 过短日照过程才干满足发育旳要求,不然会 阻碍其发育旳进行,不能抽穗或延迟成熟, 此类作物通常被称为短日照作物(如水稻、大 豆等);另一类作物一定要经过长日照过程才 干很好旳抽穗成熟,通常称为长日照作物(如
三、影响引种成功旳原因 (一)温度 各种作物品种对温度旳要求不同,同一品种
在各个生育期要求旳最适温度也不同。一般来 说,温度升高能增进生长发育,提早成熟;温 度降低,会延长生育期。但作物旳生长和发育 是两个不同旳概念,生长和发育所需旳温度条 件是不同旳。温度因纬度、海拔、地形和地理 位置等条件而不同。温度对引种旳影响体现在 有些作物一定要经过低温过程才干满足其发育 条件,不然会阻碍其发育旳进行,不能抽穗或 延迟成熟。例如,小麦一定要经过低温完毕其 春化阶段,才干正常抽穗成熟。
(六)植物旳发育特征 在一二年生植物旳发育过程中,存在着
对温度、日照反应不同旳发育阶段,即感温 (春化)阶段和感光阶段。感温阶段是植物发 育旳第一阶段,在此阶段中要求一定温度、 水分、空气、营养物质等条件旳总体作用, 但其中旳温度条件起着主导作用。所以,当 温度条件不能满足感温要求时,植物旳发育 就会停止,感光阶段就不能开始进行。不同 旳植物在经过感温阶段时,所需温度和时间 不同。同一作物因所处地域旳温度条件不同, 因而在感温阶段所要求旳低温和日数也不同。
我国目前栽培旳主要果树如苹果、葡萄、 甜橙、番木瓜、芒果、石榴、核桃、香蕉、 菠萝、草莓等都是从国外引进旳。在日常 生活中,我们非常熟悉旳甘薯、马铃薯、 蚕豆、黄瓜、番茄、向日葵、可可、咖啡、 烟等都是因为历史上旳国外引种,才有今 日旳广泛栽培。这众多旳引进作物,不但 大大丰富了我国旳作物种类,有效旳改善 种植构造,而且大大地增长了我国旳产品 和产量。

引种和选择育种

引种和选择育种
德国林学者迈尔(H.Mayr)根据木本树种的 引种经验提出气候相似论(Theory of climatic analogy),基本要点是:“地区之间,在影响作 物生产的主要气候因素上,应相似到足以保证作 物品种互相引用成功时,引种才有成功的可能 性。”
三、影响引种成功的因素
(1)气候因素: a、温度:不同地区温度条件不同,一般高纬度地区的 温度低于低纬度地区,高海拔地区的温度低于平原 地区。海拔每升高100m,相当于纬度增加1度,温 度降低0.6℃。 b、光照:日照长短因纬度和季节而变化。通常北半球, 北长南短,夏长冬短。 (2)品种因素:不同作物、不同生态类型品种的光温 反应不同。 (3)其他环境因素:栽培水平、耕作制度、土壤类型
小麦生态区划图
各种作物、各种品种类型对一定的生态环境表
现生育正常的反应称为生态适应性。
具有相似生态适应性的品种类群称之为作物生 态类型。 确定生态类型,一般以生育特性和抗逆性为主 要依据,并联系各有关生态性状。
引种的成败往往决定于地区之间生态环境因素
的差异程度,决定于生态类型差异程度。
稻的生态型。不同水深的环境形成了稻的不同生态型 (据国际水稻所1975年资料)百分数为世界范围之比例
育 种专题
引种与选择育种
麦麦体敏:093135127
阿不都吉力力:093135101
吾斯满江:093135141
吐尔迪:093135140
帕丽旦:093135129
居来提:093135123
引种
广义的引种泛指从外地区和国外引进新植物、 新作物、新品种以及为育种和有关理论研究所需
要的各种遗传资源材料。
种,是所有作物育种最基本、简易、快速
而有效的途径。
一、选择育种的基本原理

作物育种学课后思考题题目及部分答案

作物育种学课后思考题题目及部分答案

绪论1。

作物品种的概念是什么?它在农业生产中有什么作用?作物品种(Variety)概念:指某一栽培作物适应于一定的自然生态和生产经济条件,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性和相对一致的生物学特性和形态特征,并与同一作物的其它类似群体相区别的生态类型.(品种属性:生产资料属性;经济类型属性;地区性时间性。

作物品种的类型:纯系品种、杂种品种、综合品种、无性系品种等。

)优良品种的作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进产品品质;保持稳产性和产品品质;扩大作物种植面积。

2.作物育种学的任务和主要内容是什么?它与哪些学科关系密切?你打算如何学好作物育种学这门课程?作物育种学(crop breeding)研究选育和繁育作物优良品种的原理与方法的科学.主要任务:研究育种规律;培育新品种,实现品种良种化;繁育良种,实现种子标准化。

作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ϖ育种目标的制订及实现目标的相应策略;ϖ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研究、创新与利用;ϖ选择的理论与方法;ϖ人工创新变异的途径、方法及技术;ϖ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与方法ϖ目标性状的遗传、鉴定及选育方法ϖ作物育种各阶段的田间试验技术;ϖ新品种的审定、推广及种子生产3。

常规育种技术的主要任务和特点是什么?主要任务:提高产量、改进品质和增强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抗病、虫、草害和抗旱、寒、碱等)。

特点:综合多个优良基因; 同步改良作物的产量、品质、抗性水平;盲目性大; 育种是科学艺术。

4。

现代作物育种发展动向的主要表现是什么?1。

进一步加强种质资源研究2。

深入开展育种理论与方法的研究3.加强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和育种单位间的协作4。

种子产业化5.调查了解农作物优良品种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等方面的具体表现。

第1章作物繁殖方式与品种类型名词解释:育种目标(breeding objective):在一定自然、栽培和经济条件下,对选育新品种提出应具备的优良特征特性,也就是对育成品种在生物学和经济学性状上的具体要求.生物产量(biomass):作物整个生育期间,通过光合作用和生产积累有机物的总量(有机物质90%~95%,矿物质占5%~10%。

引种和选择育种

引种和选择育种


性状鉴定与选择
一、 原 二、 方 则 法
三、 总

一、原 则
1. 方法简单易行,结果客观准确;
2. 试验地均匀一致,相同条件下鉴定;
3. 设对照,设重复;例:抗病性鉴定,年份间病 轻、病重,设对照可解决。
4. 育种初期到后期,鉴定的材料由多到少,手段
由粗到精。
二、方法
1 直接鉴定和间接鉴定
2 自然鉴定和诱发鉴定
① 引早熟种;
② 引早稻作中稻或晚稻;
③ 晚稻引种距离不宜太大,引早熟种;
(2) 北种南引:
① 生育期缩短,出穗早,穗粒小,粒重降低,
经济性状变差;
② 还有北方温差大,积累多,南方则反之;故
总的说来北种南引不好,采用早播种、早追
肥、密植等措施有的也能高产。
(3)高低引种: 主要是温度的差别,还有光质的问题。
引种与选择育种
一、引种驯化的含义和作用
1.引种: 广义:泛指以外地区,外国引进新植物、新作物、
新品种以及遗传育种等有关理论研究所需的
各种种质资源。 狭义:作为育种途径之一,指将外地区或外国的品 种、品系,经过简单的试验,证明适合本地 区栽培后,直接引入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 方法。
一、引种驯化的含义和作用 2.驯化:
将引入的外地或外国的品种(系),经选择培 育成本地推广的作物品种的措施和过程。
“引种驯化”和“引种栽培”区别:
“引种驯化”:一般至少要经过由种子(播种)
到种子(开花结实)的过程,也就是说在本地基本
上能正常的生长发育;
“引种栽培”:则是从外地引进种子或种苗,虽
然已应用于生产栽培,但不能达到或产品收获时还
三 引种程序
1. 引种目标的确定:

第四章 引种与选择育种

第四章  引种与选择育种

第四章引种与选择育种第一节引种和驯化一、引种的意义(一)概念1.所谓引种就是从外地或外国引入优良品种或有价值的品种资源,经过试验成功后直接应用于生产,或作为选育新品种的原始材料。

(○1.繁殖器官(如种子)、○2.营养器官(如果树的枝条)○3.或染色体片段(如含有目的基因的质粒)。

)2.所谓驯化,则是人类对植物适应新的地理环境能力的利用和改造。

3.引种和驯化是一个整体的两个方面,既互相联系又有区别。

a引种是驯化的前提,没有引种,便无所谓驯化;b.驯化是引种的客观需要,没有驯化,引种便不能彻底完成使命。

4.引种的目的如果在于直接利用,则须注意一定的引种规律;如果在于间接利用,即从原始群体中通过选择培育、驯化育成新作物或新品种, 则要探讨其一定的驯化规律。

(二)引种的意义1. 解决当地对品种的需求,发展农业生产。

丰富了我国的作物种类,如广陆矮4号;广东园果种黄麻→江、浙,增产7-45%,→河北、山东增产37-81%。

目前我国的主要栽培植物大约有600种,大约有近300种原产我国,另一半,是陆续从国外引进的。

玉米、棉花、甜菜和甘蔗、花生、芝麻。

我国现有栽培蔬菜约209种,原产于我国(包括次生起源的)只有41种。

我国目前栽培的主要果树如苹果、葡萄、甜橙、番木瓜、芒果、石榴、核桃、香蕉、菠萝、草莓等都是从国外引进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非常熟悉的甘薯、马铃薯、蚕豆、黄瓜、番茄、向日葵、可可、咖啡、烟等不仅大大丰富了我国的作物种类,有效的改善种植结构,而且大大地增加了我国的产品和产量。

2. 扩大良种的种植面积延伸作物种植界限番茄从原产地墨西哥、秘鲁一带传入我国,大面积种植才几十年,已成为我国的主要蔬菜。

3. 提高产量4. 改进品质如陆地棉引种5. 充实育种资源如IR系统,从意大利引进的小麦品种阿勃、阿夫等作亲本育成的良种占了很大比如说例。

二、引种的基本原理为了减少盲目性增加预见性,地理上远距离引种,应重视原产地区与引进地区之间的生态环境,特别是气候因素相似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以上分析,为了提高引种成功的几率,必须综合 考虑作物品种的生长发育特性、引种目的以及原产地与引 进地的气候生态条件。一般地说,纬度相近的东西地区间 引种比经度相近而纬度不同的南北地区之间引种具有较大 成功的可能性。因为同纬度地区气候相似,接受太阳辐射 能量与日照长度、温度、雨量是相似的。
北种南引 南种北引
编辑ppt
1
一、引种及其作用
(一)基本概念 1、引种: 广义引种:指从外地(不同生态区)或外国引进新植物、新作
物、新品种以及各种遗传资源材料。
狭义引种:指从外地或国外引进作物新品种(系),通过适应性 试验,直接在本地区(或本国)推广种植的一种育种手段。
如果没有特指,本章所指的引种均为狭义引种,即生产性 引种。它是重要的育种途径之一。 不过应遵循有关法律规章。 目前各省对引种均有相关规定。如:《福建省农作物种子管 理条例》(2007年7月26日通过,2007年10月1日实施)
气候生态因子,如光照、温度、雨量等。
该理论是一种“顺应自然”的引种方式,即生态适应。
(二)有关概念
1、生态因子:指在作物生长的空间里,对作物的生长发育有明显影 响,并被作物所适应的生态因子,如气候生态因子、土壤生态因 子、生物生态因子等。
2、生态环境:各种生态因子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一个统一的复
如,水稻的早稻和晚稻,粳稻和籼稻(不同亚种)均 为不同的生态型。前者是受光照影响的季节气候生态型, 早稻对光长要求不高,但晚稻只有在短日照下才能抽穗。 后者则主要是受温度影响的地理气候生态型。
又如,小麦的生态型有:冬性型(0-7°C, 30-70d),半 冬性型(0-7°C, 20-30d),春性型(南方小麦,温州以南, 015°C, 5-15d),春麦型(高原小麦, 基本无需低温春化 )
3、驯化:指使(动)植物通过人工培育逐渐适应与原产 地显著不同的生态环境条件的过程。
包括野生植物→栽培植物;外地(外国)植物→本地 植物。因此从国外引种带有驯化的内涵。
(二)引种的作用
1、引进新作物,扩大作物的种植范围。
原产地的作物种类有限,引种是作物传播的主要途
径;我国4/5的蔬菜种类从国外引进。
第十四条 申请引种相邻省审定通过的主要农作物品种的单 位和个人,应当向省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编辑ppt
2
相邻省是指浙江、江西、广东。从非相邻省引种主要 农作物品种的,按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管理的规定执 行。
2、调种:指从外地大批量地调进本地推广品种的种子。
调种是种子工作的环节,无需试种。引种是育种手 段,需经试验与批准。
合体,共同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发生影响,这样的复合体称为生态
环境。
编辑ppt
4
3、生态适应:生态环境因地、因时而异,不同作物、 不同品种对不同的生态环境有不同的反应,作物对 一定生态环境表现为生长发育正常,称为生态适应, 育种中最重要的是生育期适应。
4、生态地区:对于一种作物具有大致相同的生态环境 的地区。一般而言,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内,生态环 境大致相同。
编辑性、含水量、 含盐量、pH值以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下形成的。 如大豆不同结荚习性的品种类型,水稻和旱稻等。
共栖生态型:是和生物因子相互影响、共处于一个 环境中所形成的生态型,例如我国江淮流域气候 温和、湿度大、小麦条锈病发生较重。经过长期 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形成了一些耐小麦条锈 的品种。
第四章 引种与选择育种
引进国外或外地的品种或种为我所用是作物育种的一 种重要手段。利用作物品种的自然变异进行选择育种, 是作物育种最基本、简易、快速而有效的途径。 本章的重点:掌握引种和选择育种的基本理论、引种 的方法和程序;熟悉选择的基本方法、选择育种的基 本程序。 授课内容
一、引种及其作用 二、引种的理论与引种规律 三、引种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四、选择育种
长日照作物
短日照作物
生育期变长(迟熟),营养生 发育快(早熟),营养生
长好, 植株高,通常难通 长不良, 植株矮、穗、
过发育对低温的要求
粒小,产量下降
发育快(早熟),营养生长不 生育期长(迟熟),营养
良, 易受冷害或冻害
生长好,植株高,穗、
粒增大,或不抽穗开花,
如感光性强的水稻品种
编辑ppt
9
1、水稻引种 水稻属喜温、喜湿的短日照作物。
2、引进新品种,扩大新品种的推广范围
3、引进新种质,丰富引进地的作物类型和种质资源
编辑ppt
3
二、引种的理论与引种规律
(一)引种的理论----气候相似论
引种=甜蜜的梦想?
为了减少引种的盲目性、增加预见性,20世纪初,(1906年) 德国林学家迈尔(H. Mayr)提出气候相似论。
该理论的要点是:
原产地与引进地之间,影响作物生产的主要气候生态因子应 尽可能相似,才有可能引种成功。
南种北引:纬度↑,日照长度↑, 温度↓,生育期延长,甚至 不能抽穗。所以一般宜引种对光温反应迟钝的早熟或中 熟品种。
编辑ppt
7
(三)纬度、海拔与作物生长特性的关系
1、纬度、海拔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1)春分→秋分
纬度↑,日照长度↑, 温度↓, 雨量↓
(2)秋分→春分
纬度↑,日照长度↓, 温度↓, 雨量↓
(3)海拔↑,温度↓ 。海拔每↑ 100m,温度大约↓ 0.6 °C
2、纬度与作物发育特性(系统发育)的关系
(1)短日照作物:起源于低纬度地区,喜温、喜湿,发育需要短日 照。如水稻、大豆、玉米等。
5、生态类型(生态型):一种作物中对一定的生态地 区具有最大的遗传适应性的品种或类型。这是自然 与人工选择的结果。生态类型相似的品种,也必然 具有相似的适应性。
编辑ppt
5
根据决定作物生态型的主要生态因子,作物生 态型一般可分为以下三种:
气候生态型:是指在一定的气候因子,如光照、温度、 湿度等条件下所形成的生态型。
(2)长日照作物:起源于高纬度地区,发育需要低温、长日照。如 小麦、大麦、甜菜等。
(3)中日性作物:对日照长度要求不严格。 日照<l2h
3、气候因子与作物生长特性的关系
(1)短日照作物:日照长度↓, 温度↑,生长期缩短,反之则延长。
(2)长日照作物:发育需要低温春编化辑,ppt 生长要求长日照。
8
(四)作物引种实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