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生物输血与血型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输血与血型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输血与血型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abb1873cf84b9d528ea7ad9.png)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输血与血型知识点读书使学生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获取信息和知识,拓展视野。
接下来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输血与血型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学习流程;仔细阅读课本76-77页(4分钟)→完成“轻松起航”(5分钟)→完成“试试身手”(5分钟)→完成“能力提升”(6分钟)→实际应用(5分钟)→小展示(13分钟)→小结(2分钟)总结:AB型是万能受血者,O型是万能供血者,课题 4.4.4输血和血型课型预习+展示学习目标:1.列举ABO血型的类型。
2.了解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血量的关系。
3.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
重点:输血与血型的关系。
难点:轻松起航1.ABO血型分为、、、四种类型。
不同血型相遇,可能会黏结在一起,发生凝集。
2.大量输血是应以输入血为原则,AB血型的人,除可输入O型血外,还可以输入少量的型或型血。
3.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
4.健康的成年人一次失血不超过毫升,能在短时期内自然恢复正常,如一次失血超过毫升,会有生命危险。
5.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试试身手1. 一个AB血型的病人需要大量的输血,原则上应给他输入的血为()A.O型血B.A型血C.B型血D.AB型血2.某人是B型血,在没有同型血而又情况紧急时,可输入少量的()A. A型血B.O型血C.AB型血D.以上三种都可以3可以接受任何血型的输血是()A. A型B. B型C. O型D. AB型4健康的成年人若一次献血200-300毫升,其结果是()A.对人体健康无影响B.一个月可以恢复C.三个月可以恢复D.造成终生的损失5.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失血多少会引发生命危险?()A.1200-1500毫升B.800-1000毫升C.600-700毫升D.400-500毫升能力提升1. 输血时,如血型不符可能发生凝集反应,凝集现象是()A.白细胞黏结在一起B.红细胞破裂C.红细胞黏结在一起D.血液凝固2.小明被车撞伤住进医院,需要输血,小明的血型是A型血,那么适合小明的血型有()A.1种B.2种C.3种D.4种3.在无同型血的情况下,危险性最大的病人的血型是()A. A型B.B型C.AB型D.O型4.将下列患者症状与该输入的血液成分用直线连接起来。
初一生物下册《输血与血型》教学反思
![初一生物下册《输血与血型》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93d9e19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63.png)
初一生物下册《输血与血型》教学反思引言《输血与血型》是初中生物下册的一章,主要介绍了人类血型的分类与血型的输血适配。
在教授这个知识点时,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以提高学生对血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本文将就我的教学设计进行反思,探讨教学中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
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学目标•了解血型的分类和特点;•掌握血型的遗传规律和亲子血型的推断;•理解血型输血的原则和适配规则。
教学内容1.血型的分类与特点–ABO血型系统:A型、B型、AB型和O型,以及其之间的关系;–Rh血型系统:Rh阳性和Rh阴性。
2.血型的遗传规律和亲子血型的推断–ABO血型的遗传规律:A、B、AB和O血型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亲子血型的推断方法:根据父母血型的组合推断子女的可能血型。
3.血型输血的原则和适配规则–对于输血者的要求:ABO血型和Rh血型的匹配;–输血反应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教学方法与资源1.讲授与演示: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实验等形式,向学生传授血型的基本概念和遗传规律。
2.讨论与合作:教师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促进学生间的思维碰撞和知识交流。
3.实验与观察:安排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进行血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血型的理解。
4.多媒体资源: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等辅助教学,提供直观的图表和示意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教学反思成效与亮点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以下是教学中取得的一些成效和亮点:1.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使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资料,我能够直观地展示血型相关的图表和示意图,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血型的分类和特点。
此外,实验视频的观看也帮助学生加深对血型实验的理解。
2.讨论与合作学习:在学生掌握了基本概念和遗传规律后,我组织了小组讨论和合作活动,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推断亲子血型。
这样的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讨论中学生成为主动学习者,积极参与其中。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四节《输血与血型》PPT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四节《输血与血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9340284a6c30c2259019ea8.png)
提示:①血细胞 ②头晕 ③生命危险 ④血液 ⑤血浆 ⑥血小板悬液 ⑦血浆 ⑧200〜300
素养发展——发展核心素养
发展重点
本节核心素养发展的重点是“社会责任”。
具体体现
探究一、二 了解血型的种类和安全输血的原则,认同我国的无 偿献血制度,能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珍爱生命,为 挽救他人的生命奉献爱心。
科学长廊
由干细胞培养出的人造血液
法国科学家从一个志愿者的骨髄中提取出了造血干细胞, 然后将这些细胞培育成红细胞,并给这些红细胞贴上标 签以追踪其一举一动,随后再将100亿个这样的红细胞 重新注入该捐赠者的体内。 研究发现,5天后,94%〜100%的红细胞仍在人体内循环; 26天后,41%〜63%的红细胞仍在体内循环,这是天然产 生的红细胞的正常存活率。而且,实验室培育出的红细 胞的功能与正常的红细胞一样,能有效地携带氧气在身 体内循环。
链接二:安全输血
5.(四川雅安中考)张华同学在家发生意外,失血过多,
急需大量输血。他的血型是AB型,给他输血的血型只
能是( C )
A.A型
B.B型 C.AB型 D.O型
解析:安全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如果
实在没有同型血,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但输的时
候要慢而少。大量输血时,仍需实行同型输血,张华急需大
4.倡导无偿献血 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 响身体健康的。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 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 献血。作为一个健康的公民,应当积极参加 无偿献血,为挽救他人的生命奉献爱心。
特别提醒
人类的血型系统种类较多,即使ABO血型相 同的人之间输血,也应先做交叉配血试验, 即把献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及受血 者的红细胞与献血者的血清同时进行交叉配 血试验。只有都不发生凝集反应,才可以进 行输血。
七年级下册生物-输血与血型
![七年级下册生物-输血与血型](https://img.taocdn.com/s3/m/014dcd48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cb.png)
无偿献血制度
自愿无偿
无偿献血制度是指献血者自愿无偿捐献血液,不接受任何形式的 报酬或利益。
固定来源
无偿献血制度需要建立固定的献血来源,通过长期的宣传和组织工 作,吸引更多的人参与献血。
科学管理
无偿献血制度需要科学的管理和规范的操作,确保血液质量和安全。
献血的程序与注意事项
健康检查
献血前需要进行健康检 查,确保献血者身体健 康,无传染性疾病和其 他严重疾病。
现代输血技术
成分输血
根据患者的需要,将血液分离成 不同的成分,如红细胞、血小板、
血浆等,以提高输血效果和安全 性。
自体输血
采集患者自己的血液,经过处理后 用于手术或紧急情况下的输血。
低温冷藏技术
利用低温冷藏技术保存血液,延长 血液的有效期,提高血液的利用效 率。
02
血型的分类与特点
A型血
特点
A型血中含有A抗原和抗B抗体。
输血与血型
了解血型和输血原则对于救治 伤员和病人至关重要。
05
献血与无偿献血制度
献血的意义与作用
拯救生命
献血是拯救生命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以为需要输血的病人提供及时 的帮助。
促进社会公益
献血是一种社会公益行为,通过献血可以传递爱心,增强社会凝聚 力和互助精神。
保障医疗安全
定期献血有助于保证血液质量,降低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
输血技术的探索
随着医学的进步,人们开 始探索更安全、有效的输 血方法。
输血的发展历程
探索阶段
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 科学家们开始研究血液的 组成和功能,为输血技术 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实验阶段
在20世纪初,科学家们开 始进行输血实验,以验证 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章输血与血型课件与答案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章输血与血型课件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95e8ba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56.png)
(C )
生物
七年级 下册
配RJ版
第四单元 第四章
一、选择题
1.AB型血的人出现大出血,优先输入什么型血? ( C )
A.A型
B.B型
C.AB型
D.O型
生物
七年级 下册
配RJ版
第四单元 第四章
2.下列有关输血和献血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A.O型血的人能输入任何血型的血 B.安全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C.一次献血200~300毫升不影响健康 D.我国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生物
七年级 下册
配RJ版
第四单元 第四章
3.某同学列出的输血关系表如下,表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A )
选项 A B C D
某人的血型 A B AB O
可接受的血型 可输给的血型
A、AB
A、O
B、O
B、AB
A、B、AB、O
AB
O
A、B、AB、O
生物
七年级 下册
配RJ版
第四单元 第四章
4.输血过程中如遇到输血者血型和受血者血型不合时,输 血的结果是 ( B ) A.贫血 B.红细胞凝集 C.血液凝固 D.发炎
生物
七年级 下册
配RJ版
第四单元 第四章
9.甲说:“我是万能输血者”。乙说:“我是万能受血 者”。甲、乙的血型分别是 ( C ) A.A型、B型 B.A型、O型 C.O型、AB型 D.O型、B型
生物
七年级 下册
配RJ版
第四单元 第四章
10.当病人需要大量输血时,应该注意的原则是 A.O型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 B.AB型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 C.输同型血 D.输入亲人的血
生物 配RJ版 七年级 下册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第四节输血与血型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第四节输血与血型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679b0146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f1.png)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索血型的奥秘,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关注生活的意识。在教学评价方面,我将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思考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以期提高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思考输血时为什么要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不同血型之间输血会发生什么反应?
2.让学生探讨如何正确处理紧急输血情况?如何避免凝集反应的发生?
3.思考输血并非越多越好,那么如何根据病人的实际需要进行输血?
(三)小组合作
1.设计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共同探讨血型的奥秘,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2.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检测血型,分享检测结果,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3.小组讨论如何正确处理紧急输血情况,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让学生反思本节课所学知识,总结输血的原则、血型的检测方法和输血反应的处理方法。
2.让学生评价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
2.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检测血型,分享检测结果,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3.小组讨论如何将血型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如家庭成员的血型匹配等。
(四)总结归纳
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包括输血的原则、血型的检测方法和输血反应的处理方法。
2.强调输血并非越多越好,要根据病人的实际需要进行。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输血问题,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
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思考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四单元 第四章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四单元 第四章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https://img.taocdn.com/s3/m/af78fef36c85ec3a86c2c54d.png)
(C ) A.B 型、A 型、AB 型
B.A 型、AB 型、O 型
C.B 型、AB 型、A 型
D.B 型、O 型、AB 型
2021/12/12
第二十五页,共五十三页。
4.下列有关输血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A.在任何情况下,输血都应优先考虑 O 型血 B.大量输血时,需实行同型输血 C.成分输血既提高了输血治疗的效果,又避免了血液浪费 D.ABO 血型的分类依据是红细胞所含的凝集原
2021/12/12
第三十七页,共五十三页。
4.图中能正确表达下肢静脉内血液方向的是( D )
A
B
C
D
2021/12/12
第三十八页,共五十三页。
5.在我们手背上能看到的“青筋”是一些血管,这些血管不具备 的特点是( C ) A.管壁较薄,弹性小 B.管壁的内面有瓣膜 C.管内血液由近心端流向远心端 D.管内流动的血液含氧气较少、颜色暗红
2021/12/12
第三页,共五十三页。
(阅读教材,掌握基础)
【知识点 1】 血量与血型
1.成年人体内的血量大约是相当于体重的 7%~8% 。
2.1900 年奥地利科学家卡尔·兰德斯坦纳在在实验中发现,一个人的
红细胞在遇到某些人的血浆时,会发生 凝集(níngjí) ,遇到另一些人
的血浆时,却不会发生。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血型有不同的
质__量__(_zh_ìlià_ng_)与__安__全__,__和___进__行__血__型__配__对__。
2021/12/12
第三十页,共五十三页。
(2)献血前不能大量饮水,其原因是:_防__止__(_fán_gz_hǐ_)稀__释__血__液___以__保__证__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四章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四章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e3ce6a2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39.png)
1、血型的发现
①发现者: 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兰
德斯坦纳. ②发现的血型:
ABO血型系统。
2、血型(ABO血型系统)
①种类:
A型(最多),B型,
AB型(最少) , O型
②凝集原:
A型凝集原
红细胞凝集原
B型凝集原
凝集原 (红细胞)
兰德斯坦纳做出了解释,红细胞上有 两种特异的结构,在血清中有这种 特异性结构的抗体-凝集素,如果
它与红细胞上的特异结构相遇,就会产 生凝集反应,给人输血时如果遇到这种 情况,就会产生危险 。
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 坦纳经过研究,将人的血液 分为A型、B型、AB型、O型 四种,也就是ABO血型。
凝集素 (血清)
抗B 抗A
无
抗A和抗B
⑤输血时:主要是考虑献血者的 红细胞(凝集原)与受血者的血 清(凝集素)之间是否会产生凝 集反应。
红细胞 红细胞凝集成
模拟血型鉴定
A型标准血 清(抗B)
B型标准血清 血型
(抗A)
A
B
O AB
请你来鉴定:
A型标准 B型标准 血型
血清
血清
赵 凝集 不凝集 B
钱 凝集 凝集 AB 孙 不凝集 不凝集 O
一 命危险 次 ②800~1000毫升:头晕、 失 心跳、眼前发黑、出冷汗 血 等。
③200~300毫升(即<400
毫升):不会影响健康
二、人体的血型
17世纪 哈维 发现血液循环以后, 人类就开始进行输血的尝试。 1667年,法国哲学家 丹尼斯和
外科医生埃默雷兹 将250毫升羊血 输给了一个病人,这是人类历史上有 文字记载的第一次输血,结果当然没 有成功。出现了病人死亡的悲剧。
七年级生物下册4.4.4《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4.4.4《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73c741f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9d.png)
血型与人的性格特点有一定的关联,但这种关联并不是绝对的。不同血型的人可能表现出不同的性格特点,例如,A型血的人较为紧张、焦虑,B型血的人较为轻松、随和。
9. 血型与疾病
血型与某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的关联。例如,ABO血型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有关。
10. 血型与输血反应
四、教学资源
1. 软硬件资源:生物实验室、显微镜、实验材料(如血液样本)、电脑、投影仪、白板等。
2. 课程平台:学校教学管理系统、生物学科教学平台等。
3. 信息化资源:血型知识相关视频、图片、PPT课件、在线测试系统等。
4. 教学手段:小组讨论、实验操作、课堂讲解、互动提问、案例分析等。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运用这些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开展讨论,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 ABO血型系统:讲解ABO血型系统的特点、分布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3. 输血原则:阐述输血时血型选择的重要性,以及输血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教学过程中,要紧密结合教材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掌握血型的分类、 ABO血型系统和输血的原则。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提高他们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板书设计
1. 血型分类图解:以图解形式展示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的分类,突出四种血型的特点和相互关系。
2. 输血原则流程图:用流程图展示输血的原则和步骤,包括血型鉴定、血型选择等关键环节。
3. 血型与遗传关系图:以图解形式展示血型的遗传规律,包括父母基因与子代血型的关系。
4. 血型与疾病关联表格:以表格形式列举不同血型与某些疾病发生的关联,简洁明了。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4.4.4 输血与血型(30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4.4.4 输血与血型(3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94ee9b70722192e4536f6ef.png)
二 血型
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卡尔·兰德斯坦纳
在实验中发现:
红细胞 遇到 血清
凝集 不凝集
红细胞凝集成团
讲授新课
兰德斯坦纳发现血液有不同的类型,他将它们 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这就是ABO血型。
血型:A型、B型、 O型、 AB型。
血型的发现
红细胞上有凝集原,血清中有凝集素,凝 集原与凝集素有相对应的特异关系,便发生凝 集反应。
血型
安全 输血
血型的发现者:1900 年,奥地利 科学家卡尔·兰德斯坦纳 血型:A型、B型、AB型和O型 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成分输血
无偿献血: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 升不会影响健康
随堂训练
1.血型最早是谁发现的? 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
2.常见的ABO血型分成几种类型? A型、B型、AB型、O型四种。
如红细胞上有A凝集原,当加入的血清中有抗A 凝集素时,便会发生凝集反应。
ABO血型的凝集原和凝集素
血型
A B AB
凝集原 (红细胞)
A
B A、B
凝集素 (血清)
抗B 抗A 无
O
无
抗A、抗B
A型标准血清 B型标准血清
(抗B)
(抗A)
模
拟 血 A型血
型
鉴 O型血 定
B型血 AB型血
模拟血型鉴定
A型标准血清 B型标准血清
( B ),流过上、下腔静脉的血是( B),流过肺静
脉的血是(A )。
A.动脉血
B.静脉血
4.回到左心房的血管是( C ),回到右心房的血管是
( D)。
A.主动脉
B.肺动脉
C.肺静脉
D.上、下腔静脉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4.4.4输血与血型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4.4.4输血与血型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f8325175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c3.png)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的真实性:本案例通过展示输血抢救现场的真实案例,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输血的重要性,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血型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问题导向的有效性:本案例中的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血型知识,培养他们的问题发现、提出和解决的能力。通过提问,让学生思考输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输血抢救现场的真实案例,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输血的重要性。
2.创设医院输血科实的场景,让学生扮演医生、护士等角色,进行模拟输血操作。
3.结合现实生活中出现的输血新闻,引发学生对血型知识的关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血型的分类、特点以及输血的原则。
5.教学内容的全面性:本案例涵盖了血型的分类、特点、输血的原则以及输血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知识点,内容全面,既有理论知识的讲解,又有实际案例的分析,使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掌握血型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本案例的亮点主要体现在情景创设的真实性、问题导向的有效性、小组合作的实践性、反思与评价的深刻性和教学内容的全面性等方面。这些亮点使本案例具有较高的教学价值,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讲授新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型鉴定
O型血 A型血 B型血 AB型血
凝集原 (红细胞)
血型
A
A
B
B
A和B AB
无
O
凝集素 (血清)
抗B 抗A
无
抗A和抗B
输血的原则
凝集成团红细胞红细胞可以堵塞小血管,引起血液循 环发生障碍,甚至发生溶血,严重时会导致人的死亡。 那么,输血的原则是什么? 输同型血 但在没有同型血而又情况紧急时,可异型输血(见下 表)。
血者的配偶、父母及子女需用血的,其累计免费用血按献血者献血量等量 提供。
总结
无偿献血既能够挽救他人生命,又不会影响 我们的健康,作为人类社会的一分子,作为 一个健康的公民,我们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 血,尽自己所能,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
血型鉴定
5.ABO血 源于:[A人} [B人}
6.我国从那一年起,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1998年 7.多少岁的人能参加无偿献血? 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 8。献血有损健康吗? 适量献血不会影响健康。
9。献血对人的身体有没有好处? 坚持长期适量献血会使人头脑更加清醒、更健康、长寿。 献血对心脑血管系统有良好的远期影响,可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献血能促进血液的新陈代谢加速血细胞的生成,使人体更具活力。 献血可以排除男子体内过多的铁质,减少患癌症的机率。 10.在我国,无偿献血者有那些权利呢? 无偿献血者献血量在800ml以上的(含800ml),终身享受免费用血;无偿 献血者献血量未达800ml的,按本人献血量的三倍享受免费用血,无偿献
1900年发现的。
兰 德 斯 坦 纳
血型的发现
他是怎么发现人类的血型的? 兰德斯坦纳在实验中发 现,一个人的红细胞,在 遇到某些人的血浆时,这 些红细胞会黏结在一起, 也就是发生凝集;遇到另 一些人的血浆时,却不会
血型的发现
? 经过进一步的研究,他将人的血液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这四 种类型,这就是ABO血型。不同的血型中含有的凝集原和凝集素是 不同的,其相互作用就会使红细胞凝集成团。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17世纪时,医生就曾尝试 将动物的血输入人体的血管, 来抢救大出血的病人,但不成 功。后来,又尝试给病人输出 入人血,有的病人输入了别人 的血液后能够起死回生,多数 病人输血后却会产生严重的反 应甚至死亡。这是为什么呢?
血型的发现
? 人类的血型是谁在什么时间发现的呢? ? 人类的血型是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在
输血关系表
某人的血型
可接受的血型
可输给的血型
A
A、O
B B、O
AB A、B、AB、O
OO
A、AB B、AB AB
A、B、AB、O
输血
什么血型的人可以少量的输血给其他三 种血型的人? O型---万能供血者
什么血型的人可以少量地接受其他三种 血型的人的血? AB型---万能受血者 一般情况下,尤其是需要大量输血时, 仍需实行同型输血。
血量与输血
1.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多少?你的体重是多少?如果按成年人 的比例计算,你的血量大约是多少? 成年人的血量相当于本人体重的7%~8%左右,一个50公斤体重的人,约有血 液4000毫升。 2.对于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来说,一次失血超过血量的多少,生命就会发生危险 ? 一次失血超过1200~1500毫升,就会发生生命危险 3.失血量如果一次超过800 mL,人就会出现什么症状? 一次失血超过800~1000毫升,就会出现头晕、心跳、眼前发黑和出冷汗等症 状。 4.如果一次失血不超过400毫升,会有什么症状? 如果一次失血不超过400毫升,所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期内得 到补充而恢复正常。 5.健康的成年人,每次可以献多少毫升的血? 健康的成年人每次可以献血200~300毫升。
[O人}
型
的鉴定:
A型凝集原
红细胞凝集原
B型凝集原
凝集原(红细胞)
A B A和B 无
血型
A B AB O
血清凝集素
抗A凝集素 抗B凝集素
含有A型凝集原的红细胞与抗A 凝集素相遇或者含有B型凝集原的 红细胞与抗B凝集素相遇时,就会 凝集成团,阻碍血液循环。
红细胞
红细胞凝集成团
模拟血型鉴定
A型标准血清 B型标准血清 血型
(抗B)
(抗A)
A
B
O
AB
三、输血原则 A型 A B B型
AB
AB型
献 血 光 荣
光 荣 献 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