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基本省情

合集下载

甘肃及兰州情况简介

甘肃及兰州情况简介

甘肃省情简介甘肃位于中国西北、黄河上游,是华夏文化和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闻名中外的丝绸之路横贯全境,是历史上最早开展东西方经济文化和各民族间交流的开放地区。

甘肃位于北纬32°31′-42°57′,东经92°13′-108 °46′。

东接陕西省,东北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毗邻,西连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与四川省相邻,北靠内蒙古自治区,并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

全省土地面积45.37万平方公里,全省总人口2600多万人。

甘肃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共有汉、回、藏、东乡、土、满、裕固、保安、蒙古,撒拉、哈萨克等55个民族,其中,东乡族、裕固族和保安族为甘肃特有的少数民族。

甘肃省下辖14个市、自治州。

省会兰州是中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具有承东启西、南拓北展的区位优势,是中国西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

甘肃地处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地带,境内平均海拔1400米以上,相对高差200至1500米。

地貌基本涵盖了山地、高原、河谷、平川、沙漠、戈壁等多种类型。

全省分属内陆河、黄河、长江三个流域。

甘肃气候类型分为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等,气候的地域差别较大。

甘肃冬季寒冷,夏季温热,春秋气温多变,年差和日差较大。

河西走廊是甘肃太阳能和风电最丰富的地区,同时也是全国风力发电最大基地之一。

兰州市情简介兰州,甘肃省省会,现辖城关、七里河、西固、安宁、红古5区和永登、榆中、皋兰3县,地域总面积1.31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631.6平方公里。

境内居住着汉、回、满、东乡、裕固等51个民族,全市总人口361万人。

市区南北群山对望,东西黄河穿城而过,既体现了大西北的雄浑壮阔,又体现了江南的清奇秀丽。

兰州古称“金城”,具有2200多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享有“黄河明珠、山水名城、丝绸重镇、水车之都”的美誉,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要道和商埠重镇,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和重化工业基地,西部地区重要的交通通信枢纽、商贸中心和科研教育基地,在甘肃和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新亚欧大陆桥开发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

甘肃省概况

甘肃省概况

甘肃省概况基本概况甘肃古属雍州,省会兰州。

地处黄河上游,位于我国的地理中心,介于北纬32°31′~42°57′、东经92°13′~108°46′之间。

它东接陕西,南控巴蜀青海,西倚新疆,北扼内蒙古、宁夏,是古丝绸之路的锁匙之地和黄金路段,并与蒙古国接壤,它像一块瑰丽的宝玉,镶嵌在中国中部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上,东西蜿蜒1600多公里,纵横45.3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4.72%。

人口2600万(1949年968万人),有汉族、回族、藏族、东乡族、裕固族、保安族、蒙古族、哈萨克族、土族、撒拉族、满族等民族。

甘肃一名始于11世纪,是取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二地的首字而成。

由于西夏在其境分置十二监军司,甘肃为其一,元代设甘肃省,简称甘;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陇山(六盘山)以西,而唐代曾在此设置过陇右道,故又简称为陇。

历史沿革先秦时期,全国分为九州,甘肃省境大部属雍、梁二州,旧称“雍梁之地”。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全国为36郡,省境东南地区为北地郡和陇西郡。

汉代先在省境置凉州,至元封五年(前106)省境先后改置武都、陇西、金城、天水、安定、北地、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等10郡。

唐代改郡为道,省境分属关内道、陇右道和山南道,共辖22州。

元代始设甘肃行中书省,辖黄河以西七路二州,黄河以东地区为陕西兴远路。

明代废省设司,省境属陕西布政司、陕西都司、陕西行都指挥使司。

清代设陕西右布政司,后改甘肃布政司,行政中心从巩昌(今陇西县)迁至兰州市,辖今甘肃、新疆、青海、宁夏省区范围。

光绪十年(1884)分出新疆。

1912年省境又划分为宁夏(原朔方)、西宁(原海东)、兰山、泾原(原陇东)、渭川(原陇南)、甘凉(原河西)、安肃(原边关)七道。

1927年废道,1929年分出青海和宁夏两省区。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省境陇东地区属陕甘宁边区的陇东和关中两分区。

1949年8月26日成立甘肃行政公署。

甘肃省情

甘肃省情

甘肃是个多山的省,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 最主要的山脉首推祁连山、乌鞘岭、六盘 山,其次诸如阿尔金山、马鬃山、合黎山、 龙首山、西倾山、子午岭山等,
森林资源:甘肃是一个少林省区,林地面积 6385.37万亩,森林覆盖率仅为9.37%,远 低于全国森林覆盖率12%的水平。主要树 种有冷杉、云杉、栎类、杨类以及华山松、 桦类等。在全省活立木蓄积资源中,冷杉 占52.9%,云杉占11.7%,栎类占26.9%, 其它杨类、华山松、桦类只占8.5%。
两会
.两个“翻一番”与两个“同步”。报告 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 为确保增加居民收入,报告还提出了两个 “同步”,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 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 步”。 .报告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 度”。这是我们党在民主政治理论创新和 制度创新中取得的最新成果。
四、素质教育如何推进
理论热点
1、素质教育为何备受关注 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呼唤。 素质教育决定着国家的未来。 素质教育关系亿万家庭的幸福 。 素质教育也是教育自身改革发展的需要 。 2、教育教学改革怎么深化 ? 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教育规划纲要对管 理体制、办学体制、人才培养体制等方面的改革, 进行了全面部署。
甘肃省情
8、兰州鼓子。内容可分为三种:赞颂祝贺 之词、咏物写景之言、民间传说和历史 故事。 9、庆阳香包刺绣。技艺与技能主要有:细 纸、线盘、立体刺绣、平面刺绣。 10、酒泉夜光杯雕。 11、临夏砖雕。
甘肃省情
12、保安族腰刀锻制技艺。最常见的有:什 样锦、波日季、雅吾其、双落、满把、扁 鞘、珠算刀、鱼刀、西瓜头、马头刀等, 最漂亮的:什样锦,最具神话的是:波日 季。 13、兰州黄河大水车制作技艺。又叫天车、 翻车、灌车、老虎车。 14、太昊伏羲祭奠。天水是人类文明始祖伏 羲诞生地。

(完整版)甘肃省省情概况

(完整版)甘肃省省情概况

甘肃省省情概况地理:甘肃地处黄河上游,位于我国的地理中心,介于北纬32度31分-42度57分、东经92度13分-108度46分之间。

东接陕西,东北与宁夏毗邻,南邻四川,西连青海、新疆,北靠内蒙,并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总面积45.4万平方公里。

全省设14 个地、市、州,87 个县(市、区),省会兰州。

甘肃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类型齐全,交错分布,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

地形呈狭长状,山地和高原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百分之七十以上,西北部的大片戈壁和沙漠,约占14.99%。

复杂的地貌形态可分为各具特色的六大地形区域:陇南山地、陇中黄土高原、甘南高原、河西走廊、祁连山地、北山山地。

甘肃是个多山的省份,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

主要山脉有祁连山、陇山(即六盘山、岷山、阿尔金山、马鬃山、龙首山、西倾山、子午岭等)。

省内的森林资源多集中在这些山区,大多数河流都从这些山脉发源。

气候:甘肃省地处黄土、青藏和蒙古三大高原交汇地带。

境内地形复杂,山脉纵横交错,海拔相差悬殊,高山、盆地、平川、沙漠和戈壁等兼而有之,是山地型高原地貌。

从东南到西北包括了北亚热带湿润区到高寒区、干旱区的各种气候类型。

甘肃省气候干燥,气温日较差大,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

年平均气温在0~14℃之间,由东南向西北降低;河西走廊年平均气温为4~9℃,祁连山区0~6℃,陇中和陇东分别为5~9℃和7~10℃,甘南1~7℃,陇南9~15℃。

年均降水量300毫米左右,降水各地差异很大,在42~760毫米之间,自东南向西北减少,降水各季分配不匀,主要集中在6~9月。

甘肃省光照充足,光能资源丰富,年日照时数为1700~3300h,自东南向西北增多。

河西走廊年日照时数为2800~3300h,是日照最多的地区;陇南为1800~2300h,是日照最少的地区;陇中、陇东和甘南为2100~2700h。

甘肃省气象灾害的种类繁多,灾情也比较严重。

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干旱、大风沙尘暴、暴雨、冰雹、霜冻和干热风等。

对甘肃的介绍

对甘肃的介绍

对甘肃的介绍
甘肃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中国内陆省份之一,首府是兰州市。

甘肃省面积约45.7万平方公里,辖14个地级行政单位。

甘肃省地势东高西低,由青藏高原、河西走廊和陇山山脉组成。

甘肃省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省,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

甘肃省是中国的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历史上一直是连接东西方的交通要道。

在甘肃省,你可以看到许多历史文化名胜和自然风光。

其中,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文化遗产,被誉为“东方艺术宝库”,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珍品之一。

鸣沙山是一个沙漠景区,以沙丘、沙漠、湖泊和古建筑群为主要景点,是一个中外游客争相参观的著名景点。

另外,敦煌文化、汉唐文化、藏文化和回族文化等也是甘肃省特有的文化资源。

除了丰富的文化资源,甘肃省还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如峡谷、山峰、草原、湖泊和沙漠等。

五彩丹霞和七彩丹霞是甘肃省独有的自然风光,是因为特殊的地质条件形成的。

祁连山是甘肃省最高峰,海拔达到了5,547米,是登山爱好者的天堂。

另外,黄河石林、月牙泉和峨眉山等也是甘肃省著名的自然景点。

总之,甘肃省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是一个值得一游的省份。

如果你有机会来到甘肃省,一定不要错过这里的美景。

- 1 -。

甘肃省简介

甘肃省简介

甘肃省简介
秦武公时,由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势力迅速扩展,秦国开始在今天甘肃[1]东南(天水区域)建立冀县、邽县。

秦始皇统一中国前。

今天甘肃省境东南已经设立北地郡和陇西郡。

西汉时期到前秦时期甘肃全部是中国领土。

公元前114年置天水郡至元封五年(公元前106)省境先后改置、酒泉、武威、敦煌、张掖、金城、北地、安定、陇西、武都、等10郡。

隋朝到唐朝全部是中国领土,后为西夏版图。

公元1227年部分并入蒙古大汗国版图,公元1241年吐蕃等部(今西藏、青海、甘肃西部)全部并入蒙古大汗国版图,蒙古大汗国后改名中国元朝。

从元朝开始时再次全部是中国领土,元代始设甘肃行中书省,管辖今甘肃、内蒙古西部、青海北部和东部一些地方、外蒙古西南边、新疆东南部、宁夏,同中华民国前中期和新中国前期辖地。

甘肃一名始于11世纪,是取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二地的首字而成。

由于西夏在其境分置十二监军司,甘肃为其一,元代设甘肃省,简称甘;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陇山(六盘山)以西,而唐代曾在此设置过陇右道,故又简称为甘或陇。

《甘肃概况》课件

《甘肃概况》课件
甘肃属于典型的内陆干旱气候,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是该省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
甘肃省人口与民族
多民族聚居
甘肃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由汉族和十多个其他少数民族组成,包括回族、土族、藏族 等。
人口规模
根据最新数据统计,甘肃省的人口数量超过3500万人,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
多元文化
不同民族的文化在甘肃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传承,使这里的文化更加丰富多样。
兰州牛肉拉面
这是甘肃最著名的美食之一, 以其鲜美的牛肉和爽滑的面条 而闻名。
临夏舞蹈
临夏是甘肃省的一个地级市, 这里的舞蹈以其独特的风格和 精湛的技艺而受到广泛赞誉。
甘肃省经济发展现状
1
农业发展
农业是甘肃省的重要支柱产业,主要农产品包括小麦、玉米、水果等。
2
工业进步
甘肃省的工业已经向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发展,包括能源、化工、机械等 领域。
3
旅游业兴盛
甘肃省的旅游业蓬勃发展,著名的景点包括敦煌莫高窟、兰州黄河铁桥等。
甘肃省旅游资源与名胜古迹
嘉峪关长城
这是中国古代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上墙 体最完整的长城之一。《甘肃概 Nhomakorabea》PPT课件
甘肃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位于中国的西北地区。它拥有迷人的自然风光和丰 富的文化遗产,吸引了众多游客和研究者。
甘肃省位置
甘肃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西部与新疆、青海相连,北部与内蒙古、宁夏接 壤,东部与陕西毗邻。是中国合理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甘肃省地理特点
莫高窟
位于敦煌市附近,是中国最著名的石窟寺庙之一。
张掖丹霞
这个世界级的地质公园以其多彩斑斓的山体景观而 闻名。
嘉峪关
这座古老的关隘位于黄河和河西走廊之间,是古代 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甘肃省情

甘肃省情

建国以后
1949年8月26日兰州解放 成立甘肃行政公署 辖:庆阳、平凉、天水、武都、岷县、 定西、临夏、酒泉、武威、张掖、兰 州11个分区,73县,隶属于西北军政 委员会。
• 1985年,全省行政区划 为5个市,2个自治州, 7个地区 • 止2004年,全省的行政 区划为12个地级市, 2 个自治州,87个县(市、 区)
气候特征
1. 2. 3. 4. 5. 光照充足,光能资源十分丰富 气候温凉,热量分布差异大 降水稀少,季节分布不均匀 蒸发量大,分布与降水相反 风能丰富,区域风速差异较大
政治篇
党的组织和党员
五四运动以后,甘肃开始 建党。1925年12月成立了中共 甘肃特别支部,成为党在甘肃 最早的组织。 截止2004年年底,全省共 有党组织64877个,党员从建 国初期的25594人增长到现在 的127.6万名。
第三节
气候
•从东南到西北包括了 北亚热带湿润区到高 寒区、干旱区的各种 气候类型
第三章 自然资源
第一节 土地资源
全省有农用地3.81亿亩,建设用地 0.14亿亩,未利用地2.87亿亩.耕地 面积6991.8万亩,圆地面积302.6万 亩,林地面积 7678.95万亩,牧草地 面积21190.2万亩,居民点及工矿用 地面积1309.5万亩,交通用地面积 93.8万亩,水域面积42.3万亩.全省 耕地面积人均2.69亩,居全国第6位.
1.东乡族 2.裕固族 3.保安族
第二节 宗教
• 伊斯兰教 • 佛教(汉传、藏传) • 道教 • 天主教 • 基督教
经济发展
新世纪甘肃经济发展的 战略指导思想
1.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树立和落 实科学发展观 2.坚持“高举发展的旗帜、高举 改革的旗帜、发展抓项目、改革抓 企业、保证抓党建”的工作思路

甘肃省简介

甘肃省简介
第二节 甘肃省基本概况
甘肃位于黄河上游,是中国西北的 战略要地。甘肃之名是取甘州(今张掖 )与肃州(今酒泉)二地的首字而成; 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陇山(六盘山)以西 ,唐代曾在此设置过陇右道,故简称为 “陇”。省会为兰州市。
【地理环 境】
甘肃省位于祖国西部地区,东接陕西, 南邻四川,西连青海、新疆,北靠内蒙古、 宁夏并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地势自西南 向东北倾斜,地形狭长。整体呈东西两头粗 ,中间细长的形状,酷似代表吉祥的如意造 型。
【人口民 族】
2016年甘肃省常住人口为2609.95万人 。其中,城镇人口1166.39万人,占常住人 口的44.69%;甘肃省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 现有54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总人口219.9 万,占全省总人口的8.7%。
【宗教信 仰】
甘肃现有5种主要宗教:伊斯兰教、佛 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其中伊斯兰教 和藏传佛教信仰的人口较多。
天下第一雄关 ―嘉峪关
嘉峪关,位于河西 走廊中西结合部 (中部偏西),始 建于明洪武五年 (1372年),比山 海关早建九年,是 现存长城上的最大 的关隘,也是中国 规模最大的关隘
酒 泉
月牙泉位于月牙泉风景区,古称沙井,俗名药泉, 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5公里鸣沙山北麓。
月牙泉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约25米,泉水东深 西浅,最深处约5米,弯曲如新月,因而得名,有 “沙漠第一泉”之称,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 之一。
月牙泉内生长有眼子草和轮藻植物,南岸有茂密的芦苇, 四周被流沙环抱,虽遇强风而泉不为沙所掩盖。因“泉映 月而无尘”、“亘古沙不填泉,泉不涸竭”而成为奇观。 鸣沙山和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一对孪生姐妹,“山以灵而 故鸣,水以神而益秀”。有“鸣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 之感。月牙泉是敦煌诸多自然景观中的佼佼者,古往今来 以“沙漠奇观”著称于世,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 月牙泉、莫高窟九层楼和莫高窟艺术景观融为一体,是敦 煌城南一脉相连的“三大奇迹”

甘肃省情研究报告

甘肃省情研究报告

第六,甘肃历史人口的一个明显特点是人口的迁移和流动十分频繁,且规模较大。仅《甘肃通志稿·民族五·移徙》记载的人口迁移,从上古到1933年就有200多 次。至于由战争、自然灾害造成的各种形式的人口流动,更是一种经常现象。大体说来,由东部向甘肃迁入人口,即西向人口迁移和流动,往往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 和文化,使甘肃人口和经济都得到发展。而东向的人口迁移和流动,即由甘肃向东部各省迁移人口和流动,或对甘肃人口和经济发展带来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省内 的迁移和流动,多半与灾害、战争相伴,而又加重了社会秩序的混乱,对甘肃人口的发展和经济发展会产生不利影响。
在原始社会末期,武威、民勤盆地自然绿洲中已有人类定居,半农半牧的生产活动也已出现。根据考古发掘,绿洲中分布有沙井子、皇娘娘台、海藏寺、前营、王 景寨、半截墩、墩子滩、小崖子疙瘩、头墩营、瓦罐滩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出土了斧、刀、镰、铲等生产工具。这些文化遗址基本上都分布在南部武威、古浪绿 洲之内。这无疑表明了这片绿洲环境的优越。从战国至汉兴,这里是月氏人生活的地区;秦汉之际,匈奴南下击败月氏,这里又为匈奴休屠王所据,成为牧地。
甘肃行政建制从春秋时开始萌芽算起,迄今己达2200余年。历经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民国及新中国成立至今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变迁。北宋初期西夏统治河西时设有甘肃军司(驻甘州,今张掖市),这是最早出现的甘肃之名。元代建立大一统帝国后,创立行省制度,元世祖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设甘肃行中书省,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甘肃省的行政区划。省名的命名,系西魏、唐代曾置甘州(今张掖市)、肃州(今酒泉市)的第一个字合成,简称甘。因省境的大部分在陇山之西,故亦称陇西、陇右,或简称陇。
甘肃省情研究报告》
甘肃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里长期是民族大融合的舞台,经历过辉煌的时期,为我国多民族大家庭的形成和稳固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各族人民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辉煌灿烂的陇原文化,成为中华文明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

甘肃省情

甘肃省情


第五,坚持把统筹自身发展和对外开放的 着力点放在改善投资环境、培育壮大多元投 资主体上。 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千方百计地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核心是要下 功夫改善投资环境,引进和培育更多的投资 主体。

第二、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六个新突破)
一是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在改善生产 生活条件和促进农民增收上取得新突破; 二是以交通、水利和生态建设为重点,努 力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取得新突破; 三是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努力在培育 新兴特色优势产业上取得新突破;
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据调查显示,目前甘肃各级政府用于体育的财 政支出极为有限,大部分县人均体育经费不足 1元,好一些的县也仅在1元左右。 体育设施不仅落后于全国,而且与西部一些省 区的差距日益拉大。尤其是县、乡两级公共 体育设施更是缺少。

二、清醒认识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过去五年的快
这个思路的核心内容是“四抓三支撑”


“四抓”: -------发展抓项目、改革抓创新、和谐抓民生、保证 抓党建. “三支撑”: ------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优势产业培育、人力资源 开发。

,“四抓”
强调了工作的总体布局和重点。
发展抓项目、改革抓企业、保证抓党建,是省委十届四次全 会形成的基本思路。基于形势和任务的变化,“三抓”的工 作布局需要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充实和完善。
第一,坚持把统筹城乡发展的着力点放在 培育壮大优势产业、提升城市的带动力上。 支撑城乡发展的产业优势还不强,城市对农 村的辐射带动力弱。 要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着力培育壮 大新兴特色优势产业,增强城市的生产要素 聚集能力和对农村的辐射带动力。

介绍甘肃省概况导游词范文5篇

介绍甘肃省概况导游词范文5篇

介绍甘肃省概况导游词范文5篇甘肃概况怎么样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介绍甘肃省概况导游词范文5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甘肃省概况导游词1甘肃历史悠久,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华夏始祖伏羲氏在这里推八卦、授渔猎,马可·波罗东游中国时也曾在此停留。

甘肃以古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两地首字而得名,简称甘。

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陇山之西,古代曾有陇西郡和陇右道的设置,故又称陇。

现全省设11市(兰州、天水、嘉峪关、白银、金昌、武威、酒泉、张掖、定西、平凉、庆阳)、1地区(陇南)和两个自治州(临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

作为我国东南部通向西北的交通要道、汉唐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甘肃大地上,散布着上千处人文景观,其中有堪称世界石窟壁画艺术宝库的敦煌莫高窟、万里长城的最西端嘉峪关、以泥塑著称于世的天水麦积山石窟等。

甘肃地域辽阔,自然风光优美,茫茫的戈壁、淳朴的黄土高原、广袤无垠的草原、洁白莹润的冰川共同构成了一幅雄浑壮丽的画卷。

鸣沙山、月牙泉的奇异组合,给神秘沉重的丝路古道增添了一丝轻松惬意。

甘肃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独具魅力的甘南藏族风情、肃南裕固族民俗,让许多国人甚至外国客人都新奇不已。

甘肃的石窟分布于河西走廊两侧,这里原是丝绸之路的要冲,当年那些远走漠漠塞外丝路的人为保平安,纷纷在这个艰辛跋涉之地开窟造像,这些历千年而不毁的石窟,既是宗教、文化、艺术的结晶,也是丝路历史的见证。

于是有了敦煌的莫高窟、安西县的榆林窟、玉门的昌马石窟、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文殊山石窟和马蹄寺石窟、永靖县的炳灵寺石窟、武山县的水濂洞石窟、甘谷县的大像山石窟、天水的麦积山石窟、泾川县的王母宫石窟、庆阳县的北石窟寺等,简直是一条石窟走廊。

这里除有兰新铁路贯通之外,县、市、城、乡均有公交车可达,交通相当便利。

甘肃省概况导游词2甘肃省位于祖国西部,地处黄河上游,地域辽阔。

介于北纬32°11′~42°57′、东经92°13′~108°46′之间。

甘肃省情简介

甘肃省情简介

甘肃省情简介甘肃,由古代所辖重镇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两地首字而得名,因省境大部分在陇山(六盘山)以西,古代曾设有陇西郡和陇右道,故又简称陇。

甘肃地处中国西北内陆,黄河上游,平面地形酷似一柄精致的“玉如意”,镶嵌在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

总面积45.4万平方公里,东西最长达1655公里,南北最窄处仅25公里。

总人口2628万,有55个民族成份,其中东乡、保安、裕固族是甘肃独有民族。

全省有兰州、嘉峪关、金昌、酒泉、张掖、武威、白银、天水、平凉、庆阳、定西、陇南12个地级市,临夏、甘南2个自治州;有86个县(市、区),其中,4个县级市、58个县、7个民族自治县、17个市辖区。

甘肃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东邻陕西省,南与四川、青海省接壤,西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邻,北与内蒙古自治区和蒙古国交界,东北部与宁夏回族自治区连接,是西北地区连接中、东部地区的桥梁和纽带,贯通东亚与中亚、西亚及欧洲之间的陆上通道。

甘肃地域辽阔,地处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东部季风区三大自然区域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形成了瑰丽奇异的独特地貌。

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的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有色冶金、机械电子、建筑建材、食品医药、轻工纺织为主体的工业体系,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

全省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伟大征程中,按照省委提出的“发展抓项目、改革抓创新、和谐抓民生、保证抓党建,全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优势产业培育、人力资源开发三大支撑”的总体思路,大力弘扬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为核心的甘肃精神,正在满怀豪情地走出一条欠发达地区、西部老工业基地创新发展的新路子。

“十二五”期间,甘肃省将着力实施“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区域发展战略,以中心城市为依托,整合要素资源,加强区域间合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悠久历史甘肃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航拍中国第二季甘肃地理知识点

航拍中国第二季甘肃地理知识点

航拍中国第二季甘肃地理知识点
甘肃位于中国的西北地区,是中国面积第六大的省份。

甘肃的地理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地势和地貌:甘肃地势逐渐从东南向西北倾斜,地势高度逐渐提高。

甘肃地貌复杂多样,包括高山、河谷、盆地、戈壁等多种地貌类型。

2. 高山:甘肃西部有祁连山和天山两大山脉,其中祁连山是甘肃的主峰,海拔超过5000米。

这些山脉不仅给甘肃带来了壮
丽的自然风光,还起到了屏障的作用,形成了甘肃高寒气候。

3. 河流:甘肃境内有很多重要的河流,其中最重要的是黄河。

黄河从甘肃西部流经中部,对甘肃的水资源和农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

除了黄河,甘肃还有塔里木河、淮河、黑河等多条河流流经。

4. 盆地:甘肃境内有多个盆地,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兰州盆地和甘肃中部的河西走廊。

这些盆地地势较为平坦,气候相对温暖,适宜农业的发展。

5. 气候:甘肃地处西北干旱地区,气候干燥,日照时间长。

甘肃境内由于地势高低不同,气候也存在明显的区别,主要有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和高寒气候。

以上是甘肃的一些地理知识点,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甘肃省情简介

甘肃省情简介

甘肃省情简介一、经济社会发展概况甘肃,由古代所辖重镇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两地首字而得名,因省境大部分在陇山(六盘山)以西,古代曾设有陇西郡和陇右道,故又简称陇。

地处中国西北内陆,黄河上游,在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

总面积42.58万平方公里,东西长1655公里,南北最窄处仅25公里。

全省现辖12个市、2个民族自治州,86个县市区,常住人口2557.55万。

甘肃是一个多民族省份,56个民族全部都有,少数民族人口241万,占全省人口的9.43%。

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是甘肃独有民族。

甘肃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东邻陕西省,南与四川、青海省接壤,西与新疆相邻,北与内蒙古自治区和蒙古国交界,东北部与宁夏回族自治区连接,是西北地区连接中、东部地区的桥梁和纽带,是贯通东亚与中亚、西亚及欧洲之间的陆上通道。

甘肃地域辽阔,地处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东部季风区三大自然区域,地形及气候差异较大,多数地方海拔在1500米到3000米之间,年降水量在36.6—734.9毫米之间,生态环境复杂多样。

甘肃是一个发展潜力和困难都比较突出、优势和劣势都比较明显的省份。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60多年的艰苦奋斗,30多年的改革开放,结束了“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历史,实现了由解决吃饭为主向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工业化进程的转变。

经过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一五”以来的发展和积累,甘肃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经济社会正进入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迈上了加速转型跨越的高位平台。

2011年12月,中央领导同志对甘肃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明确要求甘肃要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深入分析形势任务和省情实际,作出了甘肃面临的最大矛盾是发展不足、最大机遇是政策叠加、最大希望是开放开发、最大责任是富民安民,正处在政策叠加期、难得机遇期和奋力跨越期的基本判断。

去年4月份,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进一步明确了全省发展思路和举措,提出未来五年要肩负“一项重大使命”,即建设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生态绿色持续发展的幸福美好新甘肃;坚持“八个发展取向”,即好中求快、“三化”并进、基础优先、开放带动、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人才支撑、产业富民等取向;实施“十大重点行动”,即联村联户、多极突破、项目带动、扶贫攻坚、全民创业、生恋屏障、文化提升、效能风暴、和谐构建、先锋引领等行动,力争实现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三个翻番”以及经济发展质量、人民生活水平、产业发展层次、文化发展实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社会文明程度等“六个提升”,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甘肃省基本省情

甘肃省基本省情

甘肃基本省情一、甘肃基本省情甘肃是一个发展潜力和困难都比较大,优势和劣势都相对突出的省份。

省情的基本特点是:----幅员较大,自然条件较差。

甘肃位于黄河上游,地处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处,东接陕西,南邻四川,西连青海、新疆,北与宁夏、内蒙古和蒙古国接壤。

地形呈狭长状,东西长1655公里,总面积42.58万平方公里。

全省干旱多灾,年均降水量不到300毫米。

土地资源大体是三分山、三分草、两分沙、一分林、一分田,人均水资源不到全国的一半,有效灌溉面积不到耕地的三分之一,自然环境严酷。

----人口相对较少,民族成份众多。

全省辖12个市、2个民族自治州,86个县市区。

总人口2618.78万人,在全国属于中等偏少的省份。

但多民族聚居,省内有55个民族成份,少数民族人口230万人,占总人口的8.8%。

回族、藏族人口较多,裕固族、东乡族、保安族是我省独有的少数民族。

----历史文化厚重,劳动者素质不高。

甘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取古甘州、肃州首字而得名。

历史上曾有过光辉和繁荣,但随着海路开通,全国政治经济文化重心的东移,甘肃发展明显滞后。

直到现在,全省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7.04年,比全国少1年;青壮年文盲率为8.47%,比全国高4.47个百分点。

----资源比较丰富,发展相对滞后。

甘肃的矿产资源保有储量有6种居全国第1位,32种居全国前5位。

能源、动植物和旅游资源都比较丰富。

依托资源开发,甘肃的工业起步较早。

“一五”期间国家1 56项重点建设项目,甘肃就摆了16项。

经过多年的发展,能源、原材料工业形成了一定的优势,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特征十分明显,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总体属于经济欠发达省份。

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十五”时期,是我省发展历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甘肃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实现了由发展农业为主向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工业化进程的转变,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成为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农村贫困人口的地区分布 (1999年)
地 区 陇南地区 民族地区 陇东地区 陇中地区 河西地区
贫困人口 (万人) 60.97
24.7
17.16 15.06 3.86
占全省贫 困人口百 50.08
分比
20.09
14.09 12.37
3.17
二、甘肃经济增长与来源
甘肃基本上属于 政府投资带动型、 国有经济投资主 体型,
讲座内容
一、甘肃省情和经济发展阶段 二、甘肃经济增长与来源 三、甘肃省已有发展战略评析 四、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五、全面的、积极的、务实的综合发展战略 六、甘肃西部大开发的成就与问题
一、甘肃省情和经济发展阶段
一、甘肃省情和经济发展阶段
1.甘肃省情特征
“省情”是指一个省份的总体情况和基 本特征,以及影响它的长期发展的限制因 素和不利条件。
地形东西长,南北短,成长条状分布。 以乌鞘岭为界,分为内陆河流域和外流河 流域。
甘肃省地图
1。黄河 2。内陆河及 其演变
石羊河、 黑河、
疏勒河 3。白龙江 4。乌鞘岭 5。六盘山 6。三大沙漠
2.经济发展阶段
(1)经济 发展阶段 及甘肃与 全国比较
“一个中国、 四个世 界”,或 “一个中 国,四个 收入组”。
地区 兰州市 嘉峪关市 酒泉市 金昌市 张掖市 白银市 天水市 庆阳市 武威市 平凉市 定西市 陇南市 甘南藏族自治州 临夏回族自治州
位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指数 83.32 41.88 37.49 31.76 27.64 23.77 23.54 20.85 19.49 18.38 13.84 12.45 10.94 10.20
11
15.81
12
13.13
13
11.52
14
11.26
2001年全省各州市人均GDP对比(单位元)
地区
位次
绝对量
全省
4163
嘉峪关市
1
12877
3
8994
金昌市
4
8823
张掖市
5
5460
白银市
6
4870
武威市
7
3679
平凉市
8
3021
天水市
9
2575
庆阳市
10
2477
甘南藏族自治州
甘肃省基本省情是否可以概括为: (1)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生态环境极端
脆弱。 (2)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大,贫困人
口比重高 。
1、库姆达格沙漠 2、巴丹吉林沙漠 3、腾格里沙漠
甘肃自然概况
新疆 塔克拉玛干沙漠



1
甘内 祁
2


蒙3

高 蒙
青 高
山宁


夏 黄 肃土
陕 高西

秦岭
四川
甘肃省位于西北陆,国土面积为45.4万 平方公里,西北~东南方向长为1650KM,南北 宽为150~300KM。由青藏高原、黄土高原、 内蒙古高原、秦巴山区组成。
11
2303
陇南市
12
1631
定西市
13
1612
临夏回族自治州
14
1609
3.经济结构
1978年甘肃 还是一个比较 典型的农业社 会,但是已经 具有一定工业 实力的省份。
4.人类发展指标判断人类发展水平 或发展阶段
人类发展指标 是指人口出生 时预期寿命、 15岁以上识 字率、总入学 率、人均GDP.
两大因素引起甘 肃与沿海地区的 的经济增长率差 距。第一,资本 投资增长率;第 二,全要素生产 率(TFP)。
全要素生产率
• 全要素生产率是经济增长率减去劳动要 素和资本要素投入增加对增长的贡献率 的余额。
• 全要素生产率(TFP)是指因技术进步而提 高了的效率。
三、对甘肃省发展战略的反思
发展阶段分为4个阶段: 在低收入水平,属于“要素驱动” ; 在从低收入向中等收入水平过渡时,进入“投资
甘肃占 全国%
2.02 2.03 1.13 1.44 1.00 1.21 1.33 0.79 1.24 -2150 -1551.58 -885.70
指标
城乡居民存款(亿元) 农业总产值(亿元) 粮食(万吨) 猪牛羊肉(万吨) 邮电业务总量(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集市贸易成交额(亿元) 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出口额(亿美元) 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万人) 卫生机构数(个) 病床数(万张) 卫生技术人员(万人) 医生(万人)
驱动” ; 在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水平过渡时,进入“技术
甘肃占 全国%
1.20 1.31 1.71 1.23 1.09 1.06 1.36 0.14 0.17 1.58 1.58 2.00 1.90 1.62
B.“一个省三个世界”与“河西区强, 甘南区弱”
第二世界:嘉峪关市、兰州市 第三世界:金昌市、酒泉市 第四世界:其他地区
1995年全省各地州市经济实力排序
(2)甘肃省内基本情况
A。成就空前,差距巨大
甘肃过去20多年,用了仅仅一代人的 时间就实现了从绝对贫困到温饱,从极低 收入到低收入的跨越式的发展。
称之为“历史性的发展”、“历史性 的跨越”、“历史性的贡献”。
甘肃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占全国比重
指标
全国
人口 社会从业人员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财政收入(亿元) 财政支出 职工平均工资(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128453 73740 102398 14883 52982 34533 43202 18914 22012 12422 7703 2476
甘肃
2592.58 1500.59 1161.43 214.45 530.36 416.62 575.83 150.34 274.01 10272 6151.42 1590.30
全国
86911 27391 45706 5228 5546 40911 25976 6028 3256 903 306082 291 427 184
甘肃
1042.22 35944 782.68 64.40 60.37 433.54 353.72 8.77 5.49 14.30 11064 5.81 8.12 2.98
地区 兰州市 嘉峪关市 酒泉市 金昌市 张掖市 白银市 武威市 庆阳市 天水市 平凉市 定西市 陇南市 临夏回族自治州 甘南藏族自治州
2002年全省各地州市经济实力排序
位次
综合指数
1
87.06
2
44.28
3
41.04
4
32.05
5
29.88
6
25.28
7
24.25
8
22.23
9
21.85
10
21.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