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重点精简版(集美大学19)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学

题型:

1.单选题:10道10分

2.多选题:10道10分

3.判断题:10道10分

4.画图说明题:2道20分(画图5分解释5分)

5.简答题:2道20分

6.论述题(3选2)20分

第一章导论

1.1财政学的概念

财政学是研究政府经济活动以及其对经济运行所产生的影响的经济学分支

第二章财政的目标与评价标准

社会福利是效率与公平的函数,由此产生了评价一切经济活动的两个基本准则:效率与公平。

2.1效率

1.帕累托效率:指不可能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达到使某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差的结果。

2.帕累托改善:指的是可以通过资源的配置,达到某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其他人的境况变差的结果。

3.帕累托效率的三个条件(均满足)

①生产效率(资源有限,产出最大)

②产品组合效率(产出给定,组合最优)

③交换效率(产出给定,分配最优)

2.2 公平

1.社会福利主义的公平准则

社会福利主义认为,社会福利的高低是由社会成员的个人效用决定的。

W=F(U1,U2,U3,...,U N)

①功利主义(简单的功利主义函数、边沁主义社会福利函数)

W=U1+U2+...+U N 社会福利是社会各成员的个人效用的简单加总。

②罗尔斯主义

W=MIN[U1,U2,...,U N] 社会福利的高低取决于社会上境况最差的那个人的效用。

最小最大化原则:致力于实现分配公平的政策应当努力使得境况最差的社会成员的效用最大化。

2. 非社会福利主义的公平准则

①诺齐克的自由至上主义:衡量公平的标准不是个人效用,而应当是权利的行使和对权利的尊重。

②森的公平理论:融合功利主义、自由至上主义、罗尔斯主义。

3. 收入不平等的度量

①洛伦茨曲线:对收入分配离散程度进行研究的一个图形。 A

B O 20406080100

20

40

60

80

100

E 占收入的%

占人口的%洛伦茨曲线

洛伦茨曲线的曲拱程度及其与对角线OE 之间的面积可以用来反映收入在各阶层的不平等程度。

(1)对角线OE 是绝对平等线,即每个人得到同等数额的收入。

(2)OFE 为绝对不平等线,即某个人得到了全部收入。

(3)一般是凸向横轴,越接近绝对平等线,收入分配越平等,反之越不平等。

②基尼系数

A

G A B =+

(1)G=0 收入绝对平等;

(2)G=1收入绝对不平等;

(3)一般情况下,0

第三章 财政的起因及其职能

3.1市场失灵

1.市场失灵:现实的市场存在着一些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和不足,这些缺陷和不足统称为市场失灵。

2.造成市场失灵的三个原因:

(1)市场势力:主要指垄断和自然垄断等

1)垄断:当某个市场仅由一个或者少数企业控制时,就有可能发生垄断行为,即企业通过减少产品供给量,使得产品的销售价格高于生产该产品的边际成本的行为

2)自然垄断:某些产品和服务由单个企业大规模生产经营比多个企业同时生产经营更有效率的行为

(2)市场残缺:主要是因公共产品、外部性、信息不对称等导致的市场不存在问题

1)公共产品:指的是在消费上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

2)外部性:经济主体的行为以市场价格以外的方式影响他人的福利的情形

3)信息不对称:交易的一方拥有另一方得不到的信息的情形

(3)市场功能不足:主要包括分配不公平、经济波动、优值品或劣值品等

1)分配不公平

2)经济波动:一国产出围绕长期增长趋势呈现时上时下、高低起伏的波动现象。3)优值品:消费者评价低于合理评价的产品和服务;市场供给通常不足,需要由政府出面提供。(学校、博物馆)

4)劣值品:消费者评价高于合理评价的产品和服务;市场供给往往过量,需要由政府适当加以控制。(烟酒)

3.2财政职能

1.配置职能

(1)矫正竞争的不完善:对垄断厂商的直接干预,矫正自然垄断

(2)矫正市场的不完善:矫正信息不对称下的策略行为,信息作为公共产品由政府提供。

2.分配职能

三种手段实现(1)财政支出(2)税收(3)政府管制

3.稳定职能

(1)财政政策:指政府为了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公债水平等作出的决策。主要工具包括:改变政府购买数量、改变政府转移支付的数量、调整税率或者税种。

(2)货币政策:政府根据既定的政策目标,通过中央银行对货币的供给进行管理,从而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第四章财政的起因及其职能

4.1财政决策机制

1.公共选择:投票人(纳税人)按照一定的规则,共同确定集体行动方案的过程(1)铁三角:特殊利益集团、政治家、官员。由政治家批准某一方案,官员实施某一方案,特殊利益集团从中获利。

2.决策机制及其特点

(1)偏好显示问题:集体的每个成员对公共产品有什么评价

(2)偏好加总问题:不同成员对公共产品存在不同观点时,如何在观点之间进行权衡,以形成最后的决定。办法:习俗、独裁、投票(一致同意、简单多数)

4.政治均衡:在一定规则下,如果全体成员就公共产品的供给量及相应税收的分摊达成协议,就意味着达成政治均衡。

4.一致同意规则:林达尔均衡(一种揭示公共产品有效提供的政府机制)

公共产品的需求各方就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和相应的纳税份额达成一致意见的情形。林达尔模型表明,存在每个人都同意的纳税份额和公共产品的提供量。

5.林达尔均衡模型结论:①存在每个人都同意的纳税份额和公共产品的供给数量;②公共产品的这种配置方式具有帕累托效率。

6.模型存在的问题:①假定每一成员都真实披露公共产品的偏好信息,这并不现实;②在人数众多时,要找到一个让大家都满意的纳税份额,需花费大量时间。

7.出现投票悖论的原因(投票悖论:在多数票原则下,即使每个人的偏好是一致的,但社会偏好可能不一致)

(1)峰:投票人效用曲线上的一个点

(2)单峰偏好:选民偏离其最为偏好的效果时,效用随之下降

(3)双峰偏好(产生悖论原因):如果投票人偏离自己最偏好的结果之后,效用先降后升,则称该偏好为双峰偏好。

8.阿罗不可能定理:在个人理性、无限制领域、帕累托条件、无关备选方案的独立性和非独裁性等条件下,如果不违背至少一个所列的伦理上可接受的条件,就不可能将个人偏好转为集体偏好。

同时,该定理表明,在相当弱的条件下,达成投票均衡的公共决策机制是不存在的。条件包括:(1)个人理性条件(2)无限制领域条件(3)帕累托条件(4)无关备选方案的独立性(5)非独裁性

4.2财政决策主体的行为

1.选民的行为的解释

(1)投票本身就能够给选民带来某种心理上的满足或收益

(2)选民可能遵循不确定条件下的另一条决策原则——最小最大化遗憾策略(选民将不同策略下的不同结果所可能带来的最大遗憾进行比较,取其中最小者作为最优策略)

(3)选民可能是利他主义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