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的诗词引入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教学中的诗词引入

昔阳中学闫喜林

摘要:在历史教学中,若引入其中的诗词,极易调动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引导学生通过迅速回忆、联想,能更快地理解相关历史内容,因此要挖掘诗词中的史实,发挥其艺术感染力,宣扬其正确思想观点并最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在具体运用中,则要把握四个适度,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诗词历史教学适度

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大量诗词,已经成为我们民族的文化遗产,放射着不朽的光芒。有不少诗词,脍炙人口,流传深广,在今天仍然起着表情达意的作用,容易引起普遍的共鸣和美感。特别是如今的中学生,从小学开始,每册语文课本都选有古典诗词,大抵到高三最后一册,共选有一百余首诗词。其中无一不是诗词中的精华。在历史教学中,若引入其中的诗词,极易调动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引导学生通过迅速回忆、联想,能更快地理解相关历史内容,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可谓事半功倍。这就要求教师不但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对中国古典诗词有一定的了解,而且还要对中学语文课本有较完整、准确的把握,并比较出诗词在语文教学和历史教学中的侧重点,从而能够拾遗补缺,相得益彰,丰富历史教学方法,达到诗词在历史教学中

的作用。

一、注意挖掘古代诗词中的史实。

“文史相通”一直是人们的共识,诗词作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时的现实反映。古人用诗词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用诗词吟咏王朝兴替、世事变迁。因此诗词与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诗情诗意具有“一叶知秋”的功能。如“诗圣”杜甫的诗因准确生动地刻画了当时社会,被称为“史诗”;陆游、辛弃疾的词也反映了南宋的现实;就是李煜的词,不也是南唐被灭前后的真实写照吗?甚至毛主席的“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也对解放战争后期具有很形象的点睛作用。可以说,古代诗词中蕴藏着一座历史资料的宝库。史学研究者首先注意到了这座宝库,利用诗词反映历史的特点,以诗文证史,开辟了史学研究的新途径、新空间。大史家陈寅恪的《元白诗笺证稿》便是倡导诗文证史的力作。这给我们丰富和改进教学手段以有力的启示。

所以,我们历史教师,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不但要多读些古代诗词,而且要比一般人多留心,把其中涉及的史实或者具有的背景挖掘出来,予以准确把握,深刻理解,正确评价。之后,作为诗词历史教学素材,归入相关历史阶段甚至课文中的具体章节,到用时,即可随手掂来。例如,一次有学生问我三国诸葛亮借东风是否真有其事,我没有直接回

答,而是借用唐朝杜牧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来展开解答。虽然当时看不出什么效果,可后来发现,这位同学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明显浓厚了。

二、要用诗词的艺术魅力感染学生。

中国古代诗词句子整齐,结构匀称,讲求押韵,注重格律,适合歌咏,情感表达充沛、强烈……,有着其他文体难以具备的艺术魅力。特别是其中的名篇佳句,往往能激发人的美好情感以及活跃人的思维。中学生的志趣、审美情趣正在形成中,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将会给他们很好的感染、陶冶和引导,无形中巩固着中学历史教学的美育阵地。同时,也能帮助他们对历史内容的记忆,加深其对历史演变规律的领悟。例如,我在讲到三国时蜀吴两国的夷陵之战时,就用了杜甫的诗:“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这时,同学们都静静地听着,沉浸在一种历史的感喟中,就连决定转读理科的两位同学也不由的凝神。可见,历史教学中,结合好的、广为流传的名诗妙词来讲解,对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具有良好的效果。

三、善用诗词中的正确观点教育学生。

我国古代的诗词,不少充满了辨证唯物主义观、爱国主义思想以及反剥削、反压迫、反封建的人文主义光芒。这笔

宝贵的遗产,尽可以作为我们在历史学科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力素材。所以这方面的教学极有潜力可挖,作用也比较明显。例如,“不嫁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貊兮……”,连用反问,回旋重叠,反复吟咏,怎能不激起学生对剥削阶级不劳而获的强烈憎恶和愤怒

呢?“待到秋来九月八,残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以激越热烈的笔触讴歌了农民起义战士昂扬的斗争风貌和扭转乾坤的气概,是对学生进行反封建思想教育的生动素材。“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又能很形象地把辨证观传导给学生。至于“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更是爱国主义、英雄主义教育的佳作。“一将功成万骨枯”,在帮助学生认识非正义战争方面,也很有说服力。这样的例子还有佷多,我们只要有意地穿插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健康向上的思想引导,无疑能强化历史学科的思想教育功效。

四、巧用诗词的特性培养学生能力

现在,能力的培养是中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学历史学科的能力主要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如今教学改革的着力

点。古典诗词引入教学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是大有益处的,古典诗词表达了最深刻的思想或最强烈的情感,并且具有鲜明的语言和修辞风格,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浓厚的求知欲望。例如,在一次课堂上,我截取并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了电视剧《射雕英雄传》的一段吟唱“……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当下,就有学生小声嘀咕:“这不是元曲山坡羊.潼关怀古吗?”我会意一笑,就给大家布置了课后思考作业:谈谈你对朝代兴亡更替对人民影响的看法。没想到,这下引起了同学们的争鸣,并形成了比较典型的三种代表性观点:一是“兴亡百姓皆苦”;二是“兴亡是历史前进的必然,也是人民创造历史的集中体现”;三是“兴亡之苦对人民而言是暂时的,是人民社会生活追求的必要过程”。通过对古典诗词的这种设问,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了一次次的“历史思索”,提高学生自己的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引用诗词对巩固学生记忆、提升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引导学生思想,无疑是具有独特作用的。但是,如果方法不当,也会效果不佳甚至适得其反。就我的经验,认为在历史教学中引入诗词要作到四个“适度”,具体是:

一、引用要适度,主要是指诗词的内容要有针对性,能比较紧密地和我们的教材联系在一起,对一些知识点的记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