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房颤,心房纤维颤动)

合集下载

房颤

房颤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简称房颤)是起搏点在心房的异位性心动过速。

房颤时心房发生350~600次/min不规则的冲动,引起不协调的心房乱颤。

房室传导系统仅能接受部份心房兴奋的传导。

房颤时心室搏动快而不规则,在120~180次/min之间。

房颤是成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远较房扑多见,两者发病率之比为10~20∶1。

房颤有阵发性和持久性两种类型,房颤持续时间≤2d为阵发性房颤,> 2d 为持续性房颤。

前者时发时愈,后者持续不止可达数月以上。

阵发性的经过反复发作可转变为持久性的。

欧州心血管病学会( FMC) 与北美起搏和电生理学会(NASPE) 分类FMC/ NASPE 心律失常工作组2003 年起草的Af 分类方法,作为国际统一的标准临床分类方法已被广泛采用:①初发性Af :首次出现的,不论其有无症状和能否自动复律;②阵发性Af :能自行转复,持续时间< 7 天,一般< 48 小时;③持续性Af :持续时间> 7 天,一般不能自行转复,需要进行药物或电复律。

持续性既可以由阵发性发展而来,也可以是首次表现;④永久性Af :转复失败或转复后24 小时内又复发,或持续时间较长已无转复适应证或患者不愿转复。

病因:瓣膜型:非瓣膜型:孤立型:绝大多数发生在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其中以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冠心病和高心病最为常见。

亦可见于原发性心肌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和其他病因的心脏病。

低温麻醉、胸腔和心脏手术后、急性感染及脑血管意外也可引起,少数可发生在洋地黄中毒及转移性肿瘤侵及心脏时。

部份长时间阵发或持久性房颤患者,并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

又称为特发性房颤。

老年患者常有多种病因共存,引起心肌缺血,致心肌传导速度降低形成折返从而引起房颤;心房间质不均匀性纤维化促进慢性传导发生,一旦诱发房颤,将更有利于房颤维持,加上心脏扩大,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激动传导系统退变,心肌兴奋性等因素。

医学百科房颤

医学百科房颤

1拼音xīn fáng chàn dòng[返回]2英文参考auricular fibrillation[返回]3疾病别名房颤[返回]4疾病代码[返回]5疾病分类[返回]6疾病概述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由心房主导折返环引起许多小折返环导致的房律紊乱。

它几乎见于所有的器质性心脏病,在非器质性心脏病也可发生。

年龄在16~50 岁的健康男性中房颤发生率为0.02%~0.004%,包括任何年龄、任何性别的成人房颤患病率为0.3%~0.4%。

65 岁以上老人房颤的发生率为3%~5%。

60 岁后每10 年发病率增加一倍,80 岁后发病率可达8%~10%。

[返回]7疾病描述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由心房主导折返环引起许多小折返环导致的房律紊乱。

它几乎见于所有的器质性心脏病,在非器质性心脏病也可发生。

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和动脉栓塞,严重威胁人民健康。

临床上根据房颤的发作特点,将房颤分为阵发性心房颤动(心房颤动发生时间小于7h,常小于24h,可自行转复为窦性心律)、持续性心房颤动(心房颤动发生时间大于2 天,多需电转复或药物转复),永久性心房颤动(不可能转为窦性心律)。

[返回]8症状体征(2)心律不规则:第1 心音强弱不均、间隔不一。

未经治疗的心房颤动心室率一般在80~150 次/min,很少超过170 次/min。

心率>100 次/min,称快速性心房颤动;>180 次/min 称极速性心房颤动。

有脉短拙。

(3)可诱发心力衰竭或使原有心力衰竭或基础心脏病加重,特别是当心室率超过150 次/min 时,可加重心肌缺血症状或诱发心绞痛。

(4)血栓形成易感性增强,因而易发生栓塞并发症。

心房颤动持续3 天以上者,心房内即可有血栓形成。

年龄大、有器质性心脏病、左心房内径增大、血浆纤维蛋白增加均是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房颤的诊断其治疗

房颤的诊断其治疗

房颤的诊断其治疗摘要:房颤是心房纤维颤动的简称。

是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快速心律失常。

表现为心房丧失了协调的收缩,呈快速的颤动,频率高达300~600次/分.随着心房颤动(AF)成为心脏电生理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近期对其发生的预测指标亦进行了较多探讨。

有报道AF患者的P波最大时限(Pmax)和P波离散度(Pd)较窦性心律者增大。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能够减轻心房电重构,减少复律后AF的发生.关键词:房颤;原因;危害;治疗房颤是心房纤维颤动的简称。

是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快速心律失常。

表现为心房丧失了协调的收缩,呈快速的颤动,频率高达300~600次/分.随着心房颤动(AF)成为心脏电生理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近期对其发生的预测指标亦进行了较多探讨。

有报道AF患者的P波最大时限(Pmax)和P波离散度(Pd)较窦性心律者增大。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能够减轻心房电重构,减少复律后AF的发生,但血管紧张素Ⅱ(ATⅡ)受体拮抗剂(ARB)对Pd和Pmax是否有影响目前尚缺乏研究。

一、房颤的原因1.心源性因素:房颤可以是独立的疾病,但多数并发于许多其它的心脏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等。

2.非心源性因素:甲状腺功能亢进,饮酒、紧张、电解质或代谢失衡、严重感染以及老年人等。

房颤可在无明显心脏病时发生一称为孤立型房颤一尽管其常与某种潜在的心血管问题相关联。

历史上,风湿性心脏病和甲状腺机能亢进是导致房颤的主要因素,如今在不发达国家仍是如此。

在发达国家,致病因数多为高血压,冠状动脉疾病和心肺转流后遗症。

心脏原因:高血压冠状动脉疾病缺血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充血性心衰心肌病其他(窦结病、肿瘤、心包炎等)。

非心脏原因:慢性阻塞性心律失常的预后与心律失常的病因、诱因、演变趋势是否导致严重血流动力障碍有关。

发生于无器质性心脏病基础上的心律失常包括过早搏动、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心房颤动,大多预后良好;但QT延长综合征患者发生室性过早搏动,易演变为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预后不佳;预激综合征患者发生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且心室率很快时,除易引起严重血流动力改变外,还有演变为心室颤动的可能,二、房颤的危害自觉心跳快、重、紊乱、胸闷胸痛、头晕眼花、疲乏无力等,轻度体力活动甚至休息时也可感觉呼吸困难,影响生活质量。

心房颤动PPT课件

心房颤动PPT课件
应处理。
治疗
(一)抗凝治疗
CHADH2评分确定房颤患者危险分层
危险因素
分数
年龄≥75岁
1
心力衰竭
1
高血压
1
糖尿病
1
血栓栓塞病史
2
治疗
(一)抗凝治疗 ➢CHADS2评分≥2的患者,应接受华法林抗凝
治疗,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比值化(INR) 维持在2.0-3.0,能安全而有效预防脑卒中。
➢CHADS2评分=1的患者,可考虑华法林或阿 司匹林(每日100-300mg)治疗。
➢CHADS2评分=0的患者,可不需抗凝治疗。
治疗
(二)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 ➢ 房颤持续≤24小时,复律前无需做抗凝治疗。
➢ 房颤持续>24小时,转复前接受3周华法林治 疗,转复后继续抗凝治疗3-4周。
➢ 行食道超生心电图除外心房血栓后再行复律, 复律后华法林抗凝4周。
➢ 紧急复律治疗可选用静注肝素或皮下注射低分 子肝素抗凝。
➢ 心脏听诊第一心音强度变化不定,心率极不规则 ➢ 颈静脉搏动a波消失。
心电图检查
➢ P波消失,代之以小而不规则的基线波动,形态与振幅均 变化不定,称为f波,频率约350-600次/分。
➢ 心室率极不规则,房颤未接受药物治疗、房室传导正常 者,心室率通常在100-160次/分。
➢ QRS波形态通常正常,当心室率过快,发生室内差异性传 导,QRS波增宽复方法包括药物转复、电转复及导管消融。 ➢ 转复药物ⅠA(奎尼丁)、ⅠC(普罗帕酮)、
Ⅲ类(胺碘酮)均有可能转复房颤,成功率 60%左右。 ➢ 药物转复失败后,可改用电复律。 ➢ 导管消融被列为二线治疗,不推荐作为首选治 疗方法。
治疗
(三)控制心室率

心房纤颤

心房纤颤

Ⅱb类推荐:
非瓣膜性房颤且CHA2DS2-VASc评分为1,可以考虑一 种口服抗凝药或阿司匹林治疗(证据水平C) 血运重建及CHA2DS2-VASc评分≥2,建议氯吡格雷联 用口服抗凝药,不建议使用阿司匹林(证据水平B)
2014AHA/ACC/HRS房颤指南推荐 ——复律时间与抗凝 Ⅰ类推荐:
ECG特点:
P波消失,代以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颤动波 (f波),通常以V1导联最明显,房颤波的频 率为350-600次/分;RR绝对不齐,QRS波一 般不增宽。
有研究表明,房颤患者中风发生率比正常人高6倍。 房颤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房颤病人缺血性脑 卒中发生率平均每年5%,占脑梗塞的10%-15%; 有非瓣膜病性房颤的病人,发生脑栓塞的危险是没 有房颤的5-7倍。 房颤为何容易形成血栓?
心房颤动病因/危险因素
1. 年龄:Framingham心脏研究发现55-64岁房颤发 病率:男:每年3%,女:2%,以后每增加10岁 房颤发病率翻倍。(可能与老年人心房肌纤维化 有关) 2. 心血管疾病:心力衰竭、心脏瓣膜病、心肌梗死、 高血压等。 3. 心脏手术:心脏手术及体外循环。(近33%冠状 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可出现房颤。) 4. 其他疾病:甲亢、肺疾病、糖尿病等都与房颤发 生密切相关。 5. 遗传
房颤已经为患者及其经治医师所接受,从而 不考虑节律控制策略的类型(放弃转律)
非瓣膜疾病相关的房颤
指除外风心病二尖瓣狭窄、生物瓣、机械瓣 置换或瓣膜休班手术后的房颤患者
发生房颤的机制比较复杂(多发子波折返假说、 主导折返环伴颤动样传导理论、局灶激动学说 自旋波假说等),至今仍未完全清楚,多数可 能系多个小折返激动所致。
心房颤动的临床表现
症状:房颤患者的症状可轻可重,基础心脏病的严 重程度、心室率快慢及房颤是阵发性还是持续性三 方面决定了房颤的症状,部分患者可以没有症状, 初次发作时多感心悸、气短、焦虑不安,所以,房 颤的症状诊断不可靠!

心房纤维化与心房颤动机制

心房纤维化与心房颤动机制
后 并 发 AF 患 者 的 心 房 纤 维 化 程 度 比 仍 是 窦 性 心 律 的 严 重 [ ,这 所 有 的 数 据 都 有 力 地 表 明 了 与 窦 律 患 者 相 比 ,AF 4 ]
所 依 赖 的 基 质 没有 一 点 实 质 性 的 关 系 ) 而 有 显 著 的 心 房 结 构
3 心房 颤 动 机 制 与 心 房 纤 维 化
AF机 制 的研 究 学 说 众 多 , 已经 提 出的 和 已在 各 种 动 物 如 模 型 中观 察 到 的 局 灶 触 发 机 制 , 波 的 扑 动 产 生 了 引 发 AF 母
的子 波 机 制 , 多重 子 波 的 随 机 折 返 机 制 。有 证 据 表 明 局 灶 与
临 床 上 ,充 血 性 心 力 衰 竭 ( HF 时 常 伴 发 心 房 颤 动 C )
( ) HF导 致 心 房 纤 维 化 ,心 房 纤 维 化 又 为 AF 的发 生 AF 。C 和维 持 创 建 了基 质 、提 供 了病 理 基 础 。可 以 在 AF患 者 的 心
房 以 及衰 老 的动 物 模 型 和 C HF动 物 模 型 上 观 察 到 心 房 间 质 纤 维 化 。这 些 心 房 间 质 纤 维 化 增 加 了 CHF动 物 模 型 和 选
心 房 电重 构 情 况 l 。 重 要 的 是 ,这 项 研 究 调 查 的 CHF患 者 5 ]

行双心房标测 ,发现大部 分 A F事件具有局灶机制[3 1 。然后 o
应 用 局灶 射频 消融 于 动 物 实 验 ,成 功 率达 6 % 。R u 应 用 7 y等 快速傅里叶变换 (F F T)法 分 析 在 C HF狗 模 型 记 录 AF的 电 位 图 ,作 者指 出 AF在 左 房 ( A) 和 右 房 ( ) 上 具 有 稳 L RA 定 的 异位 驱动 点 ,而 且 已经 通 过 激 动 标 测 证 实 Ⅲ] 在 E e— vr et 的研 究 里 ,离 散 、稳 定 、 高 频 局 灶 区 域 被 认 为 是 C t等 HF 狗 模 型 上 AF 的 特 征 [ 。 利 用 频 域 分 析 (rq e c o i 】 feun yd ma n

房颤是怎么引起的,有生命危险吗?

房颤是怎么引起的,有生命危险吗?

房颤是怎么引起的,有生命危险吗?心房颤动一直是困扰着许多人的疾病,由心房颤动引起的疾病很多,如心力衰竭、心脏跳动异常,严重的可能会导致患者致残,甚至是死亡,对患者的健康产生很大影响。

那么房颤的病因是什么?希望大家更多的了解这方面的知识,这样疾病才能得到更好的控制。

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

它能引起心力衰竭、血栓栓塞,甚至死亡、残疾等其他严重并发症。

尤其是在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中,房颤的发病率较高。

主要原因是房颤收缩功能不协调,心房血流长期停滞,易形成血栓。

血栓随时可能脱落,同血液一起流经脑血管,引起栓塞,导致中风。

一、原因1、恐惧会导致心房颤动。

惊吓可诱发多种心律失常。

房颤也就是心房纤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正常人的心率是窦性心律,也就是说,心脏的电活动来源于窦房结,窦房结是控制心脏电活动的总部。

如果心房有多个起搏点想要控制心率,就会出现混乱。

心房不能有序收缩,会出现心房颤动。

而惊吓就能够影响这些起搏点,使房颤的几率上升。

人们认为房颤的主要病因是瓣膜性心脏病,如风湿性二尖瓣狭窄、肺源性心脏病等。

但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风湿性心脏病越来越少见。

2、目前,房颤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

在我国,大约三分之一的人患有高血压。

长期高血压会导致心房扩大和房颤的发生。

此外,还包括冠心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部分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等。

3、房颤的发生与年龄有关。

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

但对于年轻人的心房颤动,应该注意可能是由甲状腺机能亢进引起的。

此外,剧烈活动、大量饮酒、喝咖啡、精神刺激等因素也可诱发房颤的发生,根据房颤持续时间可分为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阵发性房颤是指房颤持续时间小于48小时,一会儿房颤,一会儿自动转为窦性心律。

这类病人可能会突然感到一阵慌乱,但不必担心,过一段时间,症状就会恢复。

阵发性房颤可自动恢复正常心律。

持续性房颤是指房颤持续时间在48小时以上,但不到半年或一年,也就是说仍有恢复的机会。

房颤

房颤

房颤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房颤总的发病率为0.4%,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

房颤时心房激动的频率达300~600次/分,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且不规则,有时候可以达到100~160次/分,不仅比正常人心跳快得多,而且绝对不整齐,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

我国大规模调查研究显示房颤患病率为0.77%,男性房颤患病率(0.9%)高于女性(0.7%),80岁以上房颤患病率达7.5%。

此外房颤患病率的增长还会与冠心病、高血压病和心力衰竭等疾病的增长密切相关,未来50年房颤将成为最流行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1]房颤分类的定义没有统一,按持续时间可以分为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通常认为阵发性房颤指能在7天内自行转复为窦性心律者,一般持续时间小于48小时;持续性房颤指持续7天以上,需要药物或电击才能转复为窦性心律者;永久性房颤指不能转复为窦性心律或在转复后24小时内复发者。

按有无基础心脏疾病分为病理性房颤(房颤同时伴有其他基础心脏疾病)和特发性房颤(临床检查无基础心脏疾病),特发性房颤往往发生在年龄较轻者,多数小于50岁,特发性房颤有时也称孤立性房颤,约占房颤患者的6%~15%。

疾病症状房颤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1)心悸:感到心跳、心脏跳动紊乱或心跳加快,体力疲乏或者劳累;(2)眩晕:头晕眼花或者昏倒;(3)胸部不适:疼痛、压迫或者不舒服;(4)气短:在轻度体力活动或者休息时感觉呼吸困难;此外有些病人可能没有任何症状。

疾病危害房颤时心房丧失收缩功能,血液容易在心房内淤滞而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后可随着血液至全身各处,导致脑栓塞(中风)、肢体动脉栓塞(严重者甚至需要截肢)等。

房颤患者脑卒中的高危因素包括以前有栓塞病史、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心衰、左心房扩大、年龄超过65岁等。

房颤时心房收缩功能丧失和长期心率增快可导致心力衰竭,增加死亡率(正常人的2倍)。

心房颤动患者诊断及心电图特点分析

心房颤动患者诊断及心电图特点分析

心房颤动患者诊断及心电图特点分析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患者心电图特点及其对临床诊断的价值分析。

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心房颤动患者178例为研究对象,且均行12导联常规心电图检查,并对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患者存在器质性心脏病169例(95%),如风心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病、肺心病、甲亢性心脏病等;非器质性心脏病9例(5%),如感染、创伤、烟酒过量、情绪失常、麻醉及手术等。

结论心电图检查心房颤动患者可提高该病的临床确诊率,方便快捷,经济实惠,同时为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标签:心房颤动;心电图;分析心房颤动又称心房纤维性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而重要的一种心律失常。

最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但非器质性心脏病也可见,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

目前常规心电图检查是一种方便快捷、经济实惠且可靠性好的检查手段。

现选取我院收治的心房颤动患者178例临床资料和心电图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取2015年1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心房颤动患者17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8例,女100例;年龄31~81岁,平均年龄(49.23±7.08),患者伴发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和关闭不全患者52例,急性心肌梗死8例,冠脉搭桥术前及术后40例,原发性高血压13例,晕厥、胸闷、心悸19例,肺心病21例,甲亢性心脏病16例,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9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实验室检查及临床表现予以证实。

1.2方法所选患者取平卧位,全身放松,在安静状态下,使用ECG-9130P型全自动心电图机进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描记,走纸速度为25 mm/s,增益为10 mm/mv。

所有心电图结果均由资深医师进行分析,必要时可加作V1导联。

心房颤动临床治疗原则:(1)存在有器质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消除诱因,治疗基础疾病;(2)心室率100~170次/min或心室率>180次/min的患者控制心室率,可选用洋地黄类药物,钙离子拮抗药物等治疗;(3)对于非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房颤,预防复发并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定期复查;(4)防止血栓形成和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可长期给予抗凝药物治疗,并定期检查血象;(5)对于可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持续性房颤患者,心电转复电复律,维持窦性心律;(6)极速型房颤易导致急性心力衰竭、低血压或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心绞痛恶化的主要原因,需要立即复律。

房颤

房颤

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心房颤动治疗专家组前言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F ramingham 的研究报告提示,人群发病率为0.5% 左右,且随年龄增长其发病率增高[1]。

60岁以上的人群中,其发病率可高达6%以上[1]。

该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轻者影响生活质量,重者可致残、致死。

因此,加强对房颤防治的研究,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自2001 年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制订《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以来的5年间,有关房颤的发病机制认识得到了空前的升华,尤其是对源于大静脉及心房内某些特殊组织的异位兴奋灶触发房颤的机制,得到了较为完整的证实。

在临床治疗学上,众多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结果,已成为指导临床治疗的重要文献;尤其是经导管消融的研究进展,更是房颤治疗学的亮点,它刷新了治疗策略,变革了人们对房颤的治疗观,为房颤治疗学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

鉴于此,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房颤工作组在2001 年版的《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近5年来的相关进展,制订了新的“认识与建议”,其内容涉及背景知识;房颤的临床表现及诊断与评价;房颤的治疗;急性房颤的治疗;围手术期房颤处理等方面。

心房颤动的定义和分类房颤是指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是最严重的心房电活动紊乱。

心房无序的颤动失去了有效的收缩与舒张,心房泵血功能恶化或丧失,加之房室结对快速心房激动的递减传导,引起心室极不规则的反应。

因此,心室律(率)紊乱、心功能受损和心房附壁血栓形成是房颤病人的主要病理生理特点[2]。

房颤的分类繁简不一,迄今尚无普遍满意的分类标准和方法,使各研究之间可比性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房颤研究的交流和发展。

鉴于此,欧洲心血管病学会心律失常工作组(WGA-ESC)和北美起搏和电生理学会(NASPE)联合组织了一个研究小组建议采用临床分类方法,将房颤分为初发房颤(initial event)、阵发性房颤(paroxysmal AF)、持续性房颤(persistent AF)及永久性房颤(permanent AF)(表1)。

房颤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房颤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房颤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房颤,全称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

在正常情况下,我们的心脏有规律地跳动,心房先收缩,将血液泵入心室,心室再收缩将血液泵向全身。

然而,当发生房颤时,心房的电活动变得紊乱,导致心房快速、无序地颤动,无法有效地收缩和泵血。

那么,房颤究竟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呢?这得从多个方面来探讨。

首先,年龄增长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随着年龄的逐渐增大,我们的心脏结构和功能会发生一些变化。

心脏的肌肉可能会变得僵硬,传导系统也可能出现老化和功能减退。

就好像一台用久了的机器,零部件会磨损、老化一样,心脏也会在岁月的流逝中逐渐失去原有的良好性能,从而增加房颤发生的风险。

高血压也是导致房颤的常见原因之一。

长期的高血压会使心脏承受更大的压力,导致心房的肌肉增厚和纤维化。

这就好比是一个长期被过度拉伸的弹簧,弹性会逐渐变差。

心房肌肉的这些变化会影响其正常的电生理活动,容易引发房颤。

冠心病也是房颤的“罪魁祸首”之一。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

心脏的供血出现问题,会影响心肌的正常功能,包括心房的电活动和收缩功能,进而诱发房颤。

心脏瓣膜病同样与房颤密切相关。

比如二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病变等。

这些瓣膜问题会导致血液在心脏内的流动异常,增加心房的压力和负担,长期下来,心房不堪重负,就容易出现房颤。

心肌病,如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会使心肌本身的结构和功能出现异常。

心肌变得脆弱、无力或者僵硬,无法正常协调地完成收缩和舒张动作,从而扰乱了心房的正常节律,引发房颤。

除了心脏本身的疾病,一些其他的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导致房颤。

甲状腺功能亢进就是其中之一。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加快心脏的节律,增加心脏的兴奋性,使得心房更容易出现颤动。

糖尿病也是房颤的危险因素之一。

长期的高血糖状态会损害血管和神经,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增加房颤的发生风险。

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等,会导致缺氧和肺动脉高压,从而影响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引发房颤。

另类心电图讲义-6---房颤、房扑

另类心电图讲义-6---房颤、房扑

(六)心房颤动、心房扑动1 心房颤动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

又称心房纤颤,简称房颤。

属常见的快速房性心律失常,是慢性心律失常中最常见而又具有严重危害的异位心律。

房颤的危害:1)不论是持续性或是阵发性房颤,由于心房搏动与心室搏动不同步及心室搏动极不规则,给患者带来极大不适,表现为心慌、乏力。

2)房颤时心房丧失泵血作用,可以降低排血量的至少15%以上(一般30%)。

这也是引起乏力的主要原因!3)心房不规则收缩,收缩力降低,排空不彻底,残留血量大,容易生成附壁血栓。

这就有随时血栓脱落危险,产生体循环的血栓栓塞,引起的并发症比无房颤高5-15倍。

而体循环栓塞以脑栓塞为主,造成较高的致残率。

潜在的血栓栓塞,血栓脱落引起脑栓塞为主,还有急性心肌梗死、肺梗塞等!4)极速型房颤(指平均心室率大于180次/分者)有可能诱发室颤。

房颤绝大多数见于器质性心脏病,依次为风心病、冠心病、高心病、肺心病及甲亢等疾病,仅有5%的特发性房颤临床检查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

心房颤动发生机理:尚未完全明了。

以前有4种学说:①环行运动学说。

②多发性折返学说。

③单源快速激动学说。

④多源快速激动学说。

目前认为多个折返回路(核心折返与随意折返)、快速兴奋灶是主要的机制。

此外最新的肺静脉学说---诱发肌袖性的房性心动过速及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成功得到证实。

房颤的心电图表现:1)P波消失,代之以一系列大小不同、形态各异,间隔不均齐的f波,频率为350~600次/分。

在V1导联最为清楚,其次是II、III、aVF导联。

也可以描述成形态、波幅、时距三不等的,波间无等电位线的”f”波2)QRS波群为室上性,但形态可略有变异,心室率多大于80次/分。

形态可略有变异---有的书本描述成电压变异较大!即电压高矮差别较大!3)R-R间期绝对不规则。

但心率过快,R-R差别程度可以不大,f波也可以不清晰。

一些“老房颤”患者,长时间心房颤动,心房缺血,心房肌纤维化,心肌除极是产生的电动力极小,f波很小。

心房颤动的规范化治疗(完整版)

心房颤动的规范化治疗(完整版)

心房颤动的规范化治疗(完整版)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之一,其导致的脑卒中及体循环栓塞事件、心功能不全等严重不良后果,常可危及生命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房颤的规范化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结合《2016ESCGuidelinesforthemanagementofatrialfibrillationdevelopedincolla borationwithEACTS》及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发表的《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8》及近期房颤领域的研究进展,就心房颤动的规范化治疗进行概述,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1.房颤的非药物治疗1.1电复律伴有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房颤,不论房颤时间、类型首选直流电同步电复律。

电复律较药物转复成功率高,患者需镇静或麻醉。

非血流动力学障碍,房颤持续时间不明或超过48小时,目前仍推荐复律前抗凝治疗3周,复律后抗凝4周的“前3后4”抗凝方案。

如果经食道超声(TEE)检查排除左心房血栓,可进行即咳U电复律。

如果TEE检查确诊血栓,应再抗凝进行治疗A3至4周,复查TEE确定血栓消失后再行电复律。

若仍存在血栓,不建议电复律治疗。

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需紧急复律的房颤患者,不应因启动抗凝而延误复律时间。

如无禁忌证,应尽早应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或NOAC,同时进行复律治疗。

建议I类:①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房颤患者(证据级别B);②有症状的持续性或长期持续性房颤患者(证据级别B)③预激综合征旁路前传伴快速心室率的房颤患者(证据级别C)。

na类:电复律前使用胺碘酮、氟卡尼、伊布利特或普罗帕酮增加电复律成功率并预防房颤复发(证据级别B)。

1.2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应在经过充分培训、有经验的中心进行房颤射频消融,维持窦性心律的效果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

左心房/左心耳血栓是房颤导管消融的绝对禁忌证。

患者年龄、左心房大小、房颤类型、房颤持续时间、有无二尖瓣反流及其程度、有无基础心血管疾病及其严重程度、术者经验等因素均是可影响导管消融的效果。

心房颤动整理版本

心房颤动整理版本
持续性房颤 :
房颤持续时间超过7天,需要药物或者电转复终止。
长程持续性房颤 :
房颤持续时间超过1年,拟接受节律控制。
永久性房颤 :
是指不考虑节律控制的房颤,患者和医生接受房颤 的现状。
无症状性房颤 :
通过检测偶尔发现或因为出现并发症而被诊断。 无症状性房颤可表现为上述各种类型
病因:
电生理机制 主要为心房 内存在多个 折返环,它 常常由于一 个触发 点引起的。
(四)介入治疗的护理
向病人介绍介入治疗如心导管射 频消融术目的及方法,以消除病人的紧张心 理,使病人主动配合治疗。并做好介入治疗 的相应护理。做好术、前术后宣教和准备。
(五)心理护理
安抚患者,消除恐惧、焦虑情绪
健康指导
(一)预防诱发因素
1.日常生活中保持心情愉快,不急不燥更是必不 可少。稳定的情绪非常重要,房颤多在过度疲劳、紧 张和情绪激动时容易诱发。不要看紧张、刺激的电视、 球赛等。
4.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波立维):可减少动脉粥 样硬化性事件的发生(如心肌梗塞,中风和血 管性死亡)。
预防血栓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
房颤的并发症中,脑卒中的风险非常大。但是抗 凝药物不良反应大,因此运用抗凝药物时应注意 患者的出血情况,期间宜严密观察口腔粘膜、鼻 腔、皮下、眼睑出血和消化道出血,避免过度劳 累和易致损伤的活动。疗程中应检查凝血酶原时 间、大便潜血及尿隐血等。教会患者观察大便颜 色,排除食用紫菜、海带、菠菜、猪血等,如有 异常即时报告医生。
(三)自我检测指导
教会病人及家属测量脉搏的方法,心律失常发作 时的应对措施,以便于自我监测病情和自救。讲解自 我监测与家庭护理方法。
(四)复诊
出院后如有不适,应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或 就近医院进行检查、治疗。出院后3个月应复查心电 图和随访,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第十八讲 心房颤动、心房扑动

第十八讲 心房颤动、心房扑动

(六)心房颤动、心房扑动1心房颤动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

又称心房纤颤,简称房颤。

属常见的快速房性心律失常,是慢性心律失常中最常见而又具有严重危害的异位心律。

房颤的危害:1)不论是持续性或是阵发性房颤,由于心房搏动与心室搏动不同步及心室搏动极不规则,给患者带来极大不适,表现为心慌、乏力。

2)房颤时心房丧失泵血作用,可以降低排血量的至少15%以上(一般30%)。

这也是引起乏力的主要原因!3)心房不规则收缩,收缩力降低,排空不彻底,残留血量大,容易生成附壁血栓。

这就有随时血栓脱落危险,产生体循环的血栓栓塞,引起的并发症比无房颤高5-15倍。

而体循环栓塞以脑栓塞为主,造成较高的致残率。

潜在的血栓栓塞,血栓脱落引起脑栓塞为主,还有急性心肌梗死、肺梗塞等!4)极速型房颤(指平均心室率大于180次/分者)有可能诱发室颤。

房颤绝大多数见于器质性心脏病,依次为风心病、冠心病、高心病、肺心病及甲亢等疾病,仅有5%的特发性房颤临床检查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

心房颤动发生机理:尚未完全明了。

以前有4种学说:①环行运动学说。

②多发性折返学说。

③单源快速激动学说。

④多源快速激动学说。

目前认为多个折返回路(核心折返与随意折返)、快速兴奋灶是主要的机制。

此外最新的肺静脉学说---诱发肌袖性的房性心动过速及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成功得到证实。

房颤的心电图表现:1)P波消失,代之以一系列大小不同、形态各异,间隔不均齐的f波,频率为350~600次/分。

在V1导联最为清楚,其次是II、III、aVF导联。

也可以描述成形态、波幅、时距三不等的,波间无等电位线的”f”波2)QRS波群为室上性,但形态可略有变异,心室率多大于80次/分。

形态可略有变异---有的书本描述成电压变异较大!即电压高矮差别较大!3)R-R间期绝对不规则。

但心率过快,R-R差别程度可以不大,f波也可以不清晰。

一些“老房颤”患者,长时间心房颤动,心房缺血,心房肌纤维化,心肌除极是产生的电动力极小,f波很小。

心房颤动 ppt课件

心房颤动  ppt课件

生率越高
PPT课件
4
7、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8、预激综合征
9、甲状腺机能亢进 10、局部及全身感染 11、心脏手术后或心导管检查过程中 12、忧虑、劳累、吞咽、大量饮酒等 另有 5~10% 的房颤病人在临床上检查不到 病因,而称之为特发性房颤
PPT课件 5
• 病因:
• 心房肌壁薄
不同部位相差较大,房内压力低,压力增高时容易扩张
• 不规则心率
CO
• 心房充盈丢失
PPT课件
9
• ECG 表现
• • • • QRS 波群前P波缺失 出现形状大小各异的颤动波 (f 波) 由于无规律的房室传导,出现RR间期不规则 QRS 波群形态各异
PPT课件
10
第四节:房 颤 的 临 床 表 现 及 分 类
健康心脏
房 颤
PPT课件
11
第四节:房 颤 的 临 床 表 现 及 分 类
• 分类
• 按 f 振幅: 粗颤 (f 波> 0.1 mv) 细颤 (f 波< 0.1 mv) HR < 50 bpm HR > 130 bpm HR > 180 bpm

按心室率: 慢速房颤 快速房颤 极速房颤
极速房颤时,心功能明显下降,交感激活, 有诱发室速和室颤的危险
PPT课件 12
第四节:房 颤 的 临 床 表 现 及 分 类
近期房颤:
阵发房颤: 持续房颤: 慢性房颤:
PPT课件
< 1 week
< 1 month < 1 year > 1 year
14
根据持续f波粗细分为: 1、粗波型房颤 f波振幅>0.1mV。

房颤的诊断与治疗

房颤的诊断与治疗

龙源期刊网 房颤的诊断与治疗作者:贺耀宗来源:《家庭医学》2005年第12期房颤是心房颤动或心房纤维性颤动的简称,我国人群发病率为0.80%,65岁以上发病率为4.0%,75岁以上猛增为15.0%。

正常心脏有规律地收缩与舒张,心房(包括心耳)在心室舒张时有规律地收缩,将血液压入心室,保证血液循环正常进行。

房颤时,心房肌失去规律收缩,血液流动变慢,在心房滞留时间延长,极易形成血凝块(医学上叫血栓)。

血栓掉下来后,随血流到脑、肺、肠、肢体,堵塞血管,造成缺血坏死,这就是各种各样的栓塞,如脑栓塞、肺栓塞、肠系膜动脉栓塞、下肢动脉栓塞等,病情凶险。

房颤还可直接引起心衰和心绞痛等各种症状。

房颤的诊断病因: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是房颤最常见的病因。

少数病例可见于洋地黄中毒、老年性肺炎、预激综合征。

近年发现,颈胸骨关节病变,尤其是胸1~5的骨关节错位也会引起房颤。

另外一部分房颤可发生在“正常”健康人,平素无心脏病表现,也无其他原因可寻。

但这些看似健康的人发生房颤,可能是某种疾病的第一症状。

老年甲亢、电解质紊乱、代谢失调、脊柱病变常是隐蔽的病因。

作者的经验是,对新近发生的房颤,不论何年龄,必须考虑隐性或显性甲亢的可能性。

症状:大多数房颤有心慌、气短、焦虑、胸闷、心搏不齐等症状,第一次发作者症状较明显,尤其是心室率快的病人。

重者可有心绞痛和心衰。

少数病人症状较轻或没有明显感觉。

如发生了脑栓塞、肺栓塞、肠系膜动脉栓塞、四肢动脉栓塞,可出现相应症状。

在慢性房颤患者,有时栓塞症状比较隐蔽,往往会造成漏诊。

体征:最典型的是房颤三联征——心律不齐,心音强弱不一,伴有缺脉(中医叫绌脉,即心脏听诊时同时摸脉搏,心率大于脉搏数)。

但最终准确诊断还是要靠心电图。

心电图诊断:心电图是房颤最重要最准确的诊断依据。

有经验的心内科医生一眼就可看出心电图上的房颤特征。

2024年度心房颤动课件

2024年度心房颤动课件
太极拳等有氧运动。
戒烟限酒
戒烟限酒有助于减少心房颤动 的发作和复发风险。
保持良好的心态
避免情绪波动和过度劳累,保 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状态。
பைடு நூலகம்
2024/2/3
26
家属教育和心理支持
01
02
03
家属教育
向患者家属普及心房颤动 的相关知识,包括发病原 因、治疗方法、预防措施 等。
2024/2/3
心理支持
给予患者和家属必要的心 理支持和安慰,帮助他们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心力衰竭评估
对患者进行心力衰竭评估,确 定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和病因

2024/2/3
药物治疗
选用利尿剂、ACEI/ARB类药物 、β受体拮抗剂等药物治疗心力 衰竭。
非药物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 ,可考虑采用心脏再同步化治 疗(CRT)等非药物治疗方法 。
生活方式干预
建议患者限盐、限水、戒烟限 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督促患者自我管理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自我管 理和康复计划,提高治疗 效果和生活质量。
27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进展 方向
2024/2/3
28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心房颤动的定义和分类
发病机制
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可根据 持续时间分为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心 房颤动。
主要涉及电生理机制、结构重构和自主神 经调节等方面。
2024/2/3
7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症状轻重不一,包括心悸、乏力、胸闷、运动耐量下降等。严重时可出现心力衰 竭、晕厥和心绞痛等。
诊断依据
根据心电图表现可确诊,表现为P波消失,代之以频率约350~600次/分的f波。 同时结合患者病史和体格检查进行综合判断。

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

• 与心脏器质性病变有关的房颤:能够引起
~~~~~~~~~~~~~~~~~~~
• 与其他内科疾病有关的房颤:1系统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引起右室 压力增加,进而使右房压力增高可能会引发房颤。睡眠呼 吸暂停综合征可致并人缺氧及肺血流动力学改变等而引发 房颤。2 内分泌失调 肥胖 甲状腺功能亢进 嗜铬细胞 瘤 神经源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较严重的非出血性脑卒中。
~~~~~~~~~~~~~~~~~~~
• Ⅱa 类推荐
1.非瓣膜病房颤患者的一级预防,如果仅具有一 项危险因素,可以采取阿司匹林或维 生素 K 拮抗剂,根据出血危险、是否能安全的坚 持长期抗凝治疗以及患者的意愿。(A) 2.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具有一项或一项以上低危因 素者,可以选择阿司匹林或华法林来 预防血栓栓塞,根据下列指标选择,出血并发症 的危险,是否能安全的坚持长期抗凝治疗和 患者的意愿。(B) 3.非机械心脏瓣膜置换者,拟进行有出血危险的 诊断性操作或手术时,可以停用抗凝 药物 1 周而无须肝素替代。(B) 4.有必要定期对患者抗凝的需求进行重新评价。 (C )
• 自主神经对房颤的影响
房颤的并发症和预后
• 房颤与卒中
脑栓塞(缺血性脑卒中)是房颤引起 的主要栓塞性事件,同时也是房颤患者致残率最高的并发 症。伴随房颤的脑卒中,大多由于左心房的血栓脱落引起 脑动脉栓塞所致。脑栓塞的危险与基础心脏病的存在和性 质有关,风湿性瓣膜病和人工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有较高 的危险。
器质性心脏病发生房颤 的症状较重,当室率超过150次/分时还可诱发心绞痛、二 尖瓣狭窄患者发生急性肺水肿、心功能受损病人发生急性 心力衰竭。 房颤引起心室停搏、慢快综合征可致脑 供血不足所引起。 房颤并发左心房附壁血栓易引起动脉 栓塞,脑栓塞最常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器质性心脏病中的阵发性心房颤动大多是交感神经介导 的。
(2) 无年龄、性别差异。
(3) 白天发作为主要特点,尤其易在早晨发作,常在情绪 波动或运动中发作。
(4) 发作时常伴有多尿、尿频症状。
(5)病史或动态心电图记录显示, 在心房颤动发作前发生 窦性心跳加快,可达 90 次/min 以上。
(6) 在发作中有心房颤动与房性心动过速混合存在或交 替出现,很少出现典型的心房扑动。
多数学者认为能
够触发心房颤动的局灶电活动可能属于异常自律性增强或
触发活动。局灶具有显著的解剖学特点,这种局灶大多位于
肺静脉, 少数位于肺静脉以外的部位。 局灶中存在起搏细胞,
有 T 、P 细胞及浦肯野细胞。
(1)肺静脉: 局灶起源性心房颤动触发心房颤动的局灶约
95% 位于双侧上肺静脉,其中位于左上肺静脉者占
心房颤动可由阵发性转变为持续性,除因疾病加重外, 还与心房肌细胞本身的电生理性质发生改变即心房肌的电 重构有关。
【症状】 1.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 (1) 男性患者多见:常无器质性心脏病。 (2)阵发性心房颤动可频繁发作, 动态心电图可见发作持
续数秒到几个小时不等。
(3)常伴有频发房性期前收缩, 房性期前收缩可诱发心房 颤动。
2.持续性及慢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
(1)持续性 (或慢性 )心房颤动的症状与基础心脏病有关, 也与心室率快慢有关。可有心悸、气短、胸闷、乏力,尤其 在体力活动后心室率明显增加,并可出现晕厥,尤其是老年
患者,由于脑缺氧及迷走神经亢进所致。
(2)心律不规则:第 1 心音强弱不均、间隔不一。未经治 疗的心房颤动心室率一般在 80~150 次/min ,很少超过 170 次/min 。心率 100 次 /min ,称快速性心房颤动 ;180 次 /min 称 极速性心房颤动。有脉短拙。
(4) 房性期前收缩的联律间期多数 现象,并诱发短阵心房颤动。
500ms,常有 P-on-T
(5) 激动、运动等交感神经兴奋时可诱发心房颤动发作。
(6) 年龄较轻的局灶起源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颤动发作 次数相对少。心房常不大,多数为一支肺静脉受累。
(7)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时, 如频率不快, 可无明显症状。 如心率快 ,患者诉心悸、 心慌、 胸闷、 气短、 心脏乱跳、 烦躁、 乏力等。 听诊心律不齐、 心音强弱不等、 快慢不一及脉短拙、 多尿等。如心室率过快还可引起血压降低甚至晕厥。
走神经活动增强 ),可持续数小时或数个心动周期, 当达到一
定临界程度时才发作,多数病例的临界心率在
60 次 /min 以
下。
②除心率减慢外,发作前的几分钟或几十分钟,常可出 现房性期前收缩或房性期前收缩二联律。
③发作过程中,常可见到心房颤动与Ⅰ型、心房扑动交 替发生,或混合存在。
④多年随访不发展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正常者,心房颤动发生率为
11%。总
之冠心病的发生率是较低的。
(3)高血压性心脏病: 其心房肌的很多小动脉管腔可因内 膜增厚而狭窄或完全闭塞,使局部心肌发生缺血性变化及纤 维化。
(4)甲状腺功能亢进: 早期心肌有局灶性坏死和淋巴细胞
浸润,病程久者心肌常呈细小局限性纤维化,发生率为
(3) 右心房:位于右心房者占 侧壁、房间隔处。
3%~ 4.7%,可位于右心房
2.折返机制 肺静脉的心房肌袖在有和没有阵发性心房 颤动患者的尸检中都存在,肌袖的远端纤维化程度增加,最 后萎缩的肌细胞消失在纤维组织中,此系构成微折返发生的 基础。此外,还发现局灶的电冲动 (从肺静脉或腔静脉 )缓慢 向左心房或右心房传导 (可达 160ms),并有明显的递减传导。 心房内不规则的微折返,折返环路不能确定,心房超速起搏 不能终止。
③机械性或药物刺激兴奋迷走神经常可诱发心房颤动。
④几乎所有患者都随病程进展而发作趋向频繁:一般从
每年发作几次到每月、每周、甚至每天发作几次。发作持续 时间从几分钟到几小时逐渐延长。均为阵发性心房颤动,没 有或极少变为持续性心房颤动。
(3) 心电图特点:
①发作前可见窦性心律的减慢, 呈窦性心动过缓 (表明迷
②心房起搏治疗:近年来主张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
(永
久),因起搏治疗除有明显的血流动力学益处外, 还有明显的
抗心律失常作用。 多选用 AAI 起搏器, 伴有房室结功能不全
或束支传导阻滞时 ,选用 DDD 起搏器。
2.交感神经介导的阵发性心房颤动 有下列特点:
(1)在没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中, 此型心房颤动比迷走 神经介导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率要明显的低,很少见。 可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等患者。有学者认为,
30~50 岁,年龄范围为 25~ 65
②几乎只发生在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
③多数患者常经过几年药物治疗,但疗效差,病情加重 后才就诊,临床病史常为 2~ 15 年。
(2) 发作模式特点:
①发作多在夜间、休息时,很少或从不发生在体力活动 或情绪激动兴奋时。
②发作常与进食相关,尤其在晚餐后,因早餐、午餐时 交感神经活动较强。饮酒是促发因素。阵发性房颤主要在夜 间发作,常在早晨恢复窦性心律。
(3) 心脏手术和外伤。
(4)洋地黄中毒、 乌头碱类、 尼古丁等中毒均可诱发房颤。
(5)各种心导管操作及经食管电刺激、 电复律术中等可直 接诱发房颤。
(6) 酗酒和吸烟、情绪激动、过度吸烟、排尿等可直接发 生或在原有心脏病基础上诱发房颤。
4.家族性房颤 系基因突变所致,遗传方式属 AD 遗传, 多在成年之后发生,呈阵发性,房颤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和终 止。房颤发作症状较轻,多由劳累、精神紧张、感染、疼痛、 饮酒、吸烟等诱发,心功能保持正常。一般预后较好。
心房颤动(房颤,心房纤维颤动)
【病因】
(一 )发病原因
1.器质性心脏病
(1) 风湿性心脏病:约占心房颤动病因的 瓣狭窄及闭锁不全多见。
33.7% ,以二尖
(2) 冠心病: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心绞痛者,心
房颤动的发生率为 1.5%,陈旧性心肌梗死心房颤动发生率为
3.8%;急性心肌梗死时的发生率为 8.2%。而因胸痛进行冠状
5% ,
多见于 40~ 45 岁患者。青年患者较少见,即使发生也多为
阵发性。
(5)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当窦房结动脉局灶性肌纤维结构 发育不良,胶原结构异常及窦房结周围的变性,特别是窦房 结周围变性以及窦性冲动的异常,可促使心房颤动的发生。
(6) 心肌病:各类型的心肌病,常因伴有局灶性的心房肌 炎症、变性或纤维化、心房扩大易导致心房颤动的发生,其 中酒精性心肌病患者心房颤动常是该病的首发表现,发生率 高。
心房颤动的特殊类型: 1.迷走神经介导性心房颤动 ( 简 称迷走神经性心房颤动 ) 各种心律失常都会受到自主神经系 统的影响,只是程度轻重不同。动物试验证实刺激迷走神经 可诱发心房颤动。 1978 年 Coumel 提出迷走神经介导性心房 颤动,现已证实其并非少见。其特点如下:
(1) 临床特点:
①首次发作者的年龄在 岁。男女之比为 4∶ 1。
5.原因不明 健康人发生的特发性房颤, 往往无器质性心 脏病的依据。
(二 )发病机制
目前认为大部分的阵发性心房颤动及部分持续性或慢 性 (永久性 )心房颤动皆属于自律性增高的局灶起源性心房颤 动 ; 而部分的阵发性及部分持续性及慢性心房颤动为心房内、 肺静脉、腔静脉局部微折返机制所致。
1.自律性增高的局灶起源性心房颤动
(3) 可诱发心力衰竭或使原有心力衰竭或基础心脏病加 重,特别是当心室率超过 150 次 /min 时,可加重心肌缺血症状 或诱发心绞痛。
(4) 血栓形成易感性增强,因而易发生栓塞并发症。心房 颤动持续 3 天以上者 ,心房内即可有血栓形成。 年龄大、 有器 质性心脏病、左心房内径增大、血浆纤维蛋白增加均是发生 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颤的发生率为 11.5%~ 39%。预激综合征并发心房颤动被认 为情况严重,因为旁路没有像房室结那样生理性传导延搁的 保护作用,所以经旁道下传的心室率多在 180 次 /min 以上, 严重影响心脏的排血量。
3.其他疾病
(1)全身浸润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 硬皮病、 白血病、 淀粉样变等。
(2) 肺和全身性感染以及慢性肺功能不全。
(7)交感神经兴奋剂 ( 如异丙肾上腺素等 )可诱发其发作。
(8)可选用 β受体阻滞药、地高辛、Ⅰ A 或Ⅰ C 类抗心律 失常药及胺碘酮等治疗。
(9) 心房起搏治疗是无效的。
3.心房颤动伴室内差异性传导 心房颤动时下传的心室 搏动。其 QRS 波形态可以正常或异常。异常的 QRS 波可由 同时合并束支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或室内差异性传导所引 起。心房颤动时由于心室率多快速而不规则, 常有:① Ashman 现象,即长 R-R 间期后的短间期的 QRS 波出现单个差异性 传导 ;②心房颤动伴差异性传导的蝉联现象。 心房颤动比心房 扑动及房性心动过速更易产生室内差异性传导。
4.肺静脉扩张的作用 发现心房颤动组含有局灶的肺静 脉比其他肺静脉直径大,约为 1.64cm ∶1.07cm。
心房颤动发生的基质是指其发生的基础原因,包括三方 面:①解剖学基质:包括心房肌的纤维化、心房的扩张、心 房梗死、 心房外科手术等。 解剖学基质的形成需较长的时间, 有的可能需几年。②功能性基质:包括心房的牵张与缺血、 自主神经与药物的影响、心动过缓或过速的存在。功能性基 质的形成需要时间相对短,可在数天或数月形成。③启动因 素:包括心脏停搏、长短周期现象、短长周期现象等,起动 因素可能在数秒到数分钟就可形成。
(7)其他心脏病: 如肺源性心脏病 (发生率为 4%~ 5%,大 多为阵发性,呼吸功能改善后发作会减少 );慢性缩窄性心包 炎;先天性心脏病等。 心房颤动皆属于自律性增高的局灶起源 性心房颤动 ;而部分的阵发性及部分持续性及慢性心房颤动 为心房内、肺静脉、腔静脉局部微折返机制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