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选修课调查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选修课的调查报告

调查意义:随着社会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化需要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主。因此,我院设有公共学修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以及满足学生培养自身优势和兴趣。为了考察同学对“任选课”教学模式的认可程度,我们有必要对“任选课”教育的学习背景,学习方式和对“任选课”教育的评价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的结果和数据分析,本调查对现行的“任选课”教学体系,提出一些建议。

调查目的:了解学生选课目的,看法及建议

调查对象:防灾学院在校学生

调查方式:问卷式(共发出调查问卷50份,收回50份,回收率达100%,在网络发起投票,由于参与人数过少,不参与统计)

调查时间:2011年6月14日——2011年6月15日

内容:学生的选课目的,上课收获,对出勤率的看法

形式:社会调研(问卷调查)

地点:南校区第一食堂出口

参与人员:邱,刘,刘

调查结果:

1.从选择选修课的目的来看,

出于自发主动型的约占有 21% ,为了学分选择的占有64% ,其余占了 15% ,这必然导致一个问题,有同学不想上却必须上。对上选修课的同学的了解,其中喜欢老师上课风格的仅占有30%,并且不太关心授课内容的比重也不在少数。相应的他们对自己上课的收获也就不一样,这一结果不得不让人深思!同时在调查中发现我们学校的学生学习能力有待提高,因为主动学习选修课的只有21%,这个比例是相当让人吃惊的。

调查表明,因为选修课目的教学不以原有的班级为单位,所以我校实行“谁任教,谁负责管理”的模式。但另一方面则要求任课教师对学生出勤、课堂纪律等加强管理,而教师不一定对参加选修的学生都较熟悉,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选修课目的教学难度。同时,有的任课教师不担任班主任工作,以及当参加选修的学生人数多寡不均时,这给教学工作量的计算增加了难度。

受调查的学生都认为选修课目很重要;分别有60.4%的学生认为“很有用”。而100%的学生参加了选修课目的学习。这表明,无论是校方或学生都普遍地认识到开设选修课目的重要性。校方在此方面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而绝大多数学生能参加选修,这说明他们的主体意识加强,初

步学会根据各自的需要和特点对学习内容进行选择。而这

正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特征及基础之一。

2选课空间:

在数据结果中,认为选修课选课空间很大和比较大的同学约占12%,认为选修课选课空间较小和很小的同学占88%。说明我校选修课的丰富程度有待提高。

较多的同学反映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的时间冲突,感兴趣的课程只在其他校区开设这两个问题较为突出,希望开设更多更丰富的选修课。

3.对课程的兴趣

调查表明,约有38%的同学表示对自己选择的课程有较大的兴趣,有2%的同学表示对自己选的课程完全没有兴趣。至于为什么对所选课程不感兴趣,同学的回答是选课前对课程不了解,到课后才发现自己对本课程不感兴趣;为了凑学分,只是随便选;为了和好朋友一起上课才选的;喜欢的课程已人满。

从选课影响因素的统计来看,超过80%的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课程,因此,分析学生的学习兴趣,对通识选修课的课程体系设置和提高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从影响程度的比较来看,排第一位是兴趣爱好,其次是对就业有所帮助,第三是容易通过考试,第四是老师教学水平情况;而与专业是否相关的因素所占比例相对不大。因此我们组建

是将学生吸引回去,这种做法与高等教育的宗旨也是不相吻合的。加上目前的学校教学条件与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原因,学生中也的确有一些意见和看法。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学生的“要我学”改变成“我要学”,老师的授课教育水平在其中有很大的影响。

第三,一些教师对大学生出勤的要求较为宽松,甚至对大学生迟到、早退、缺课等情况坐视不理。这种较为松散的课堂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大学生逃课现象的滋生与蔓延。

综上所述,学生的兴趣是影响通识选修课学习态度最重要的因素。因此,设置学生感兴趣、实用性强的课程,使课程内容更加生动,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通识选修课课程体系设置的主要考虑因素。其次,应加强学生对通识选修课的重视程度,有效指导学生选课,改善其学习态度。再次,要关注少部分厌学、经常逃课的学生,要及时给予教育。

5.课上课下与选修课老师进行交流情况

数据统计结果有91%的同学选择老师完全没有互动或互动极少即使有互动也是提问的形式。同学表示老师不会选择互动,大部分同学也不希望老师选择互动的教学方式。但还是有一部分同学希望老师适当的选择一些教学内容进行一

些互动,老师多进行这样的尝试。

数据统计表明,只有很少同学选择了与选修课老师有过课程问题上的交流,其余同学选择了没有在课下与老师交流过学科问题,这反映出我们的学生与老师之间交流的明显不足。究其原因有:老师讲完课就走,没有机会交流;选修课不考试,不会也没有必要问。在调查师生之间的主要交流形式时,学生主要回答是“课后答疑,指导学习”,而“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与学生一起娱乐”、“给予学生心理上的指导与帮助”却很少。

师生间的交流主要是集中在学习和思想方面,而涉及生活和心理等方面的比较少,这说明学生与老师之间交流形式单一,对老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亦师亦友”的关系具有阻碍作用。所以希望老师在快下课时余下一段时间进行答疑。6.考试作弊情况

在有关考试作弊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有43.3%的同学有过作弊的想法,但没付诸行动,还有19.8%的同学表示曾有过作弊行为;另外,只有不到半数(36.9%)的同学认为自己根本没有想过在考试期间作弊。这种现象的存在和蔓延,污染了校风,败环了教风、学风。在考试作弊问题上,学校虽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来制止,但仍有待进一步地加强。

据询问调查显示,坚决反对的占17.9%、反对但可以理解的占48.9%、认为考试作弊是正常现象,在所难免的占

28.2%、对考试作弊现象无所谓的占5%。考风纯净的前提是考试观念的端正,当然,端正学生的考风考纪显然不能仅从教育学生入手,考试方式、出题、监考、批卷等其他诸多外围因素也应该考虑。其中,“学习不努力,应付考试”(69.5%),“学习努力,但担心挂科”(48.9%),“周围同学作弊,自己不作弊就亏了”(30.3%)是造成部分学生考试作弊的主要的内在原因。

由此反映出,学生的个人心理是导致考试作弊的重要原因,这主要体现为学生在思想上不能正确对待学习、方法上不能正确把握和心理上的不成熟等。具体来说这些不良心理有:

①侥幸、利益心理:一方面表现在即平时不努力,临时抱佛脚;另一方面表现在奖学金、助学金的发放与考试成绩具有直接关系。在当前大学生群体中,功利已经超越道德和公平而成为左右考试风气的主要因素。“考试只求不挂科”或者“考试只求得奖学金”已经逐渐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

②自信不足:由于自己的自信心不足或基础知识过于薄弱,部分学习努力的学生会因为担心挂科而作弊;

③不平衡心理:部分学生也许会认为考试作弊是不应该不道德的,但是见到周围同学作弊,会考虑到单一的公平性问题而选择从众作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