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危险因素及脂肪肝诊断的研究进展
内地西藏籍大学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现况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内地西藏籍大学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现况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周娟;毋瑞朋;王宇鹤;李莉;杨伟;牛春燕;董鸿智【期刊名称】《临床医学进展》【年(卷),期】2024(14)2【摘要】目的:对内地西藏籍大学生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现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危险因素,为高海拔地区青年人群NAFLD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方便抽样,于2022年7月对参与调研的400名来内地求学的、西藏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腹部超声检查及血清学检查,运用SPSS 18.0软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386名学生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1) 386名学生中,NAFLD 59例(15.3%),其中轻度脂肪肝51例(13.2%)、中度脂肪肝5例(1.2%),重度脂肪肝3例(0.8%),女性患病率(16.9%)高于男性(13.0%)。
2) 在59名NAFLD学生中,体重正常7例(11.9%),有肥胖风险30例(50.8%),肥胖22例(37.3%)。
3) NAFLD学生比非NAFLD学生的ALT [(20 ± 22.7) U/L vs (13.9 ± 22.7) U/L)]、腹围[(86.81 ± 9.29) cm vs (73.68 ± 6.79) cm]、腰臀比[(0.88 ± 0.05) vs (0.84 ± 0.06)]、BMI [(26.60 ± 3.78) kg/m2 vs (20.39 ± 2.56) kg/m2]、VAI [(1.98 ± 1.24) cm2/10cm vs (1.42 ± 0.75)cm2/10cm]均高于非NAFLD (P均2 = 25.5, P = 0.000)、男性的每周锻炼的频次(3.03 ± 1.41)也多于(t = 2.9, P 2 = 9.33, P = 0.025)。
基于代谢组学技术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基于代谢组学技术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主要表现为肝脏脂肪堆积和肝细胞损伤,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重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伴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代谢组学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对NAFLD的研究中,为深入探究NAFLD的病理生理机制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思路。
代谢组学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高通量技术对生物体内的代谢产物进行分析和鉴定,建立生物组织代谢物谱图,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对代谢物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代谢组学技术拥有高效、精准、全面的分析能力,可以同步检测大量的代谢产物,更能快速鉴别出代谢物的变化与脂肪肝的相关性。
代谢组学技术在NAFLD研究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代谢组学技术在NAFLD的诊断和预测方面展示出了很好的应用前景。
对于NAFLD的诊断,传统的检测手段主要依靠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这些指标前后误差大,缺乏特异性。
而代谢组学技术可以通过代谢物谱图对NAFLD进行诊断,其诊断精度和可靠性更高,同时对于NAFLD的分型也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另外,代谢组学技术还可以通过机器学习等方法对NAFLD的预测进行研究,为早期预防和干预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 代谢组学技术在NAFLD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NAFLD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包括脂质代谢紊乱、氧化应激、肝细胞凋亡等多种机制的交互作用。
代谢组学技术不仅可以鉴别出不同阶段的肝脏代谢物分布与表达模式,而且可分析不同病理状态下的组织代谢特点和代谢途径变化,更有助于深入研究NAFLD的病理生理机制,为治疗方法的研究提供权威数据和理论支持。
3. 代谢组学技术在NAFLD治疗药物筛选及药效评价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目前,NAFLD的治疗主要以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为主,尤其是药物治疗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
代谢组学技术可以同时分析药物与生物体内代谢物的相互作用和代谢途径变化,从而可以快速筛选出有效的治疗药物并评价其药效。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断的研究进展
•综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断的研究进展孙晓云孙殿兴【摘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除外乙醇和其他明确肝损伤因素所致的以肝细胞内脂肪过度沉积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是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的获得性代谢应激性肝损伤,主要影响肝脏以外的器官代谢和免疫通路的作用,是代谢综合征在肝脏的表现。
N AFLD在全球范围内高度流行,早期诊断及评估肝脏脂肪变性程度和纤维化程度对N A FL D患者的早期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该文总结了各种影像学技术及标志物对于N AFLD诊断的重要意义,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爹断;研究DOI:10.3969/j.issn.1673-534X.2017.03.002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危害人类健 康的慢性肝病之一。
目前全球范围内N AFLD患病 率高达20@ ! 30@,并呈逐年上升趋势[1]。
NAFLD被认为是一种与2型糖尿病、肥胖等代谢 性疾病相关的肝脏代谢综合征表现的疾病)]。
近年 来随着人们饮食和生活习惯的改变,糖尿病和肥胖 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使得N A FLD成为导致 慢性肝病的一个重要原因,甚至有可能超过乙型病 毒性肝炎,且最终会发展为终末期肝病,即肝硬化、肝细胞癌)]。
如何快速、准确诊断N A FLD越来越 受到重视,本文就目前对N A FLD的诊断研究进展 作一'综述。
1 NAFLD的疾病谱和发病机制NAFLD是指除外乙醇和其他明确肝损伤因素 所引起的以脂肪在肝细胞内弥漫性沉积为主要病 变特征的一种临床病理综合征。
研究已证实肥胖、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及高血脂是其高危因素[4]。
N A F L D的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非酒精性 脂肪性肝纤维化及与其相关的肝硬化、肝细胞癌 等)]。
NAFL进展缓慢,随访10年内发展为肝硬化 的患者为1%〜5%[6]。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非 酒 精 性 脂 肪 肝 病 发 病 机 制 的 研 究 进 展
李 秀丽 王 蒙 ,
(. 1赤峰 学 院 ・ 医学 院 , 内蒙 古 赤峰 040 ; 2 上 海 医药高 等专 科学 校 , 200 . 上海 2 11 ) 0 38
摘 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A L ) 目 N FD 是 前临床上最为常见的肝病之一, 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均复杂, 胰岛素抵抗( ) I 、 R
或 “ 重 打 击 ” 论 认 为 ,R 导 致 肝 脏 的 脂 肪 沉 积 , 为 死 ) 刺激 肝星状 细胞 ( 维 化 ) 上调 转 化生 长 因子 (rnf — 多 理 I 成 、 纤 和 t sr a o N F D发病 中的 首 次 打 击 ; 在 此 基 础 上 发 生 的 氧 化 应 激 和 脂 mi rwhfc r G AL 而 n go t t F—B) 这些 物 质又 可改 变线粒 体 D A, g aoT , N 也
中图分 类号 : 5 5 R 7
文献标 识码 : B
文章 编号 :0 80 0 ( 0 0 l .6 7( 10 -8 5 2 1 ) 02 4 _1 )
非 酒 精 性 脂 肪 肝 病 ( o — a ooi f t le i ae 当 T nn l hl ay i rds s, c c t v e G的形成超过其输 出以及 V D L L的合成 障碍 时 , 就会影响 T G N F D 是 一 种 无 过 量 饮 酒 史 肝 实 质 细 胞 脂 肪 性 变 和 脂 肪 贮 积 转运 出肝 ,G便蓄积在肝 内’ , AL) T 形成脂肪肝 。脂肪储存过多的肝 为特 征 的 临床 病 理 综 合 症 。病 程 包 括 单 纯 性 脂 肪 肝 、 肪 性 肝 炎 脏 , 脂 血脂代谢紊乱导致细胞膜结构 、 功能异常 , 细胞 表面胰 岛素 肝 从而 使肝 细胞 对胰 岛素 的敏感 和脂 肪 性 肝 纤 维 化 , 后 可 能 演 变 成 肝 硬 化 和 肝 癌 。 随着 社 会 经 受体 数 目减少且 出现受体 缺 陷 , 最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无创性诊断方法及检测系统的研究进展
高) 经基础治疗 3 6个月未 明显 下降或肝 活检 提示脂肪性肝炎 、  ̄ 肝纤 维化 ;2 有进展 性肝纤维化 的高危人 群 , () 如年龄 > 5岁 、 4 内
脏性肥 胖 、 血糖 增高 、 血压 、 甘油三 酯血症 等多项 指标 并存 高 高
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 治疗 4 8例 C B合并脂肪肝 6 1 ,随访 H — 2月 1 9个月 , 9 例 C 与 2 HB对照 , 果显示脂肪肝 的存在对 C 结 HB抗病
毒治疗应答无显 著影响 ,但还 有待 于进一步进行多 中心 临床研 究 。因此 ,对病毒性肝炎合并脂肪肝 的患者 ,尤其是 AL T小于
前病毒性肝炎合 并脂 肪肝 的最 主要原因 。因此 , 对这些患者进行 治疗 时应先考 虑戒酒 、 控制体重 、 改善胰 岛素抵抗 和降低血糖 、 血脂等 , 尤其 是抗病毒疗效不佳 时 ; 其次保肝 药物应用也是非常 有必要 的。此外 , 不要过分强调休息及营养 , 避免体重增加 。
( 稿 :0 8 0 一 O 收 20—5 l ) ( 对: 顺明 ) 校 郭
疗 。众 多研究 表明脂肪肝 的存 在不仅可促 进 C C的进 展 , H 同时
还直接影响持续病毒学应答( V , S R)但这种影 响又因所感染病毒 基因型的不 同而有所差异 。在一项研究 干扰素一 d和利 巴韦林 联
非 酒精 性脂 肪 性肝 病 的无 创 性诊 断 方 法及 检 测 系统 的研 究 进展
总之 , 尽管 H V和 H V感染可导致肝 脂肪变 , 并非是 当 B C 但
性 H V感 染少见 , 否需抗 病毒 治疗意见 不一致 , C 是 但经基 础治 疗 3 6个月肝功能异 常未 见改善者 或肝 活检炎症 和进展性纤维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 193 -评价[J].中医杂志,2010,51(6):500-505.[21]李洋,李瑞.李瑞教授针灸治疗情志病学术思想及临床应用[J].上海针灸杂志,2017,36(4):371-373.[22]邵金华,李岩,王垂杰.从情志致病探析脾胃病的防治[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1,19(1):68-70.[23]陈白,曹丽萍,修春英,等.针刺疗法治疗轻中度抑郁症60例[J].亚太传统医药,2020,16(11):123-125.[24]张鹤腾.郁三针为主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25]汉达尔玛,艾丽雅,赵俊,等.蒙医针刺调节抑郁症的机理研究[J].中医药导报,2020,26(14):95-97,101.[26]张灵虎.调神腹部推拿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石家庄:河北中医学院,2019.[27]郭争鸣,王德瑜,李迎红,等.三部推拿治疗抑郁症3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4,20(8):100-102.[28]高丙南,胡浩然.抑郁症的推拿治疗[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8):139-140.[29]谭禧.单纯性推拿手法治疗抑郁症的临床观察[J].内江科技,2008,29(10):122.[30]张爱军.《针灸大成》情志病治疗特色探析[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8,30(9):1600-1602.[31]岳延荣.五脏俞穴位埋线治疗抑郁症46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9,25(5):19-20.[32]曹湘萍.穴位埋线治疗抑郁症的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17):76-77.[33]徐若兮.情志相胜法在抑郁障碍治疗中的应用探讨[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9.[34]张浩,吕荣菊,郑智勇,等.情志相胜疗法在抑郁症中应用及其机制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19(8):70-73.[35]景丽俊,王嘉锋,吴惠娟,等.以喜胜悲法在减轻老年患者孤独感方面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9,11(12):14-15.[36]徐蕊,孔军辉,杨秋莉,虞雪云.广泛性焦虑障碍“思胜恐”情志治疗思路探讨[J].中医杂志,2017,58(10):836-840.[37]侯志旺,陈家旭.情志致郁音乐疗法浅论[J].吉林中医药,2009,29(1):1-3.[38]艾春启,陈生梅,谢贵文.五行音乐疗法对抑郁症的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1,33(2):15-16.[39]韩扬,石岭,曾波涛.接受式音乐辅助治疗抑郁症病人的效果[J].齐鲁医学杂志,2010,25(1):63-64.[40]徐若兮.情志相胜法在抑郁障碍治疗中的应用探讨[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9.(收稿日期:2021-02-24) (本文编辑:薛琦琪)①内蒙古民族大学临床医学院 内蒙古 通辽 028000②内蒙古民族大学医学院③通辽市医院通信作者:戈宏焱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吴蓝蓝① 戈宏焱①② 梁东亮① 王欢①③【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大量摄入高脂饮食、运动量的减少、肥胖人群不断增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率逐年增加。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体外模型的研究进展
!J&!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体外模型的研究进展卢晓臣,韩红梅延边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吉林延吉133000摘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其治疗手段有限,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是当前热点。
为了更好地阐明其发病机制,迫切需要开发先进、安全、有效的体外模型或体内模型,以了解并制订针对该疾病的治疗策略。
本文回顾了目前常用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前研究的体外模型,并讨论了其各自的优缺点,为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理论;病理过程;治疗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860110)Researchadvancesininvitromodelsfor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LUXiaochen,HANHongmei.(DepartmentofGastroenterology,TheAffiliatedHospitalofYanbianUniversity,Yanji,Jilin133000,China)Abstract:Theincidencerateof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isincreasingyearbyyear,withlimitedtreatmentmethods,anditspathogenesisisaresearchhotspotatpresent.Inordertobetterclarifyitspathogenesis,itisurgenttodevelopadvanced,safe,andeffectiveinvitroorinvivomodelstounderstandanddeveloptreatmentstrategiesforthisdisease.ThisarticlereviewstheinvitromodelscommonlyusedinthepreclinicalstudyofNAFLDanddiscussestheir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soastoprovideatheoreticalbasisforthepathogenesisandtreatmentofNAFLD.Keywords: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Models,Theoretical;PathologicProcesses;TherapeuticsResearchfunding:NationalNaturalScienceFoundationofChina(81860110)DOI:10.3969/j.issn.1001-5256.2022.01.035收稿日期:2021-05-19;修回日期:2021-06-03通信作者:韩红梅,hanhm79@126.com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在无过量饮酒的情况下出现肝脂肪堆积,并且至少5%的肝细胞存在脂肪变性[1-2],其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肝硬化以及肝细胞癌[3]。
非酒精性脂肪肝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论述
1 流行病学 . 1
N F A L的患病率不断升 4 O~6 0岁 ,女 性 5 0发 病高 峰 出现 在 肥胖 患 者也 易从 N L进展 为 N S AF A H。
高并趋 低龄化 , Wa g …调 查 武汉 5 如 n等 O~7 0岁 ,男性脂 肪肝患 病率显著 高 ( ) 2 Ⅱ型糖尿病 : 糖尿病是 N F D肯定 AL 水沟湖地 区脂肪 肝患病率从 19 9 5年 的 于女性 。B dg i I 究显示 . eon 等 6 ] 研 在普通 的独立危 险因素。有关研究 [] N F 示 A L 1 .%逐年 升高到 20 25 0 3年 的 2 .%。 45 我 人 口中性别并不是 N F A L的危险 因素 。 患者 IG组 及糖 尿病 组较 血糖 正 常组 F 国N F A L的患病率 因调查对象 的职业 、 值得 注意 的是 , A L患病 年龄 有提 前 相 比 , 脂 肪肝 患 病 风 险 分 别 增 加 了 N F 年龄 、性别 以及地 区不 同差异较大 , 如 趋 势 , 国在 单纯性 肥胖 儿童 中 。 声 1 、. 。 Ⅱ型糖尿病 N S 我 超 . 28倍 6 A H检 出率 20 年 上 海 成 人 N F 患 病 率 诊断脂肪肝 发生率为 3 %[。N F 05 AL 8 A L的 达 6 .% ,肝纤维 化检 出率达 3 -%, 26 73 1 .5 53 %.江 门市新 会 区脂肪 肝患病 率 发生跟种族有 密切关 系。Bo nn 等 _ rw ig 引 但可仍无任何症状 、 体征及 实验室检查 2 . %. 庆市 1 2 高级知识 分子 对美 国部分 城市 的脂肪 肝 大型 流行病 异常_]故糖尿病 患者伴 发脂肪肝或其 17 重 5 0名 2 I。 2 脂肪肝患病率为 2 .5 47 %。 12 自然病 程 . 学调查 发现 , 非洲裔美 国人 N F A L的患 他代 谢紊乱时 . 应警惕 N S A H甚至 隐源 关 于脂 肪肝 自然 病 病率为最低 2 %, 4 西班牙裔美 国人 为最 性肝纤维化 的存在 。( ) 3 高血压及高脂
2011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流行病学与无创诊断研究进展
相关 ; 西班 牙裔 、 L 、 S 、 MI胰 岛素 、 岛素敏 感 A TA T B 、 胰 性 以及 细胞角蛋 白( K1 ) N S C 8 与 A H相关 。 Wog等l n 2 1 以磁共 振质谱 分 析 ( S 和弹性 成 像 MR ) 技 术 随 机 调 查 9 2例 香 港 居 民 ,结 果 显 示 2 4例 2 6 ( 86 肝脏 脂肪含 量 ≥5 其 中 1 2 .%) %, 2例为 嗜酒者 ; 普 通成 人 N F D患病 率 2 .%,代谢 综 合征为其重 要 AL 7 3 危 险 因素 ; 例 N F D患者有进 展性肝 纤维 化 ( 脏 8 AL 肝
酒 精 性脂 肪性 肝炎 ( A H)在 超声证 实 的脂 肪肝 中 NS , N S 占 2 .%;4例 D 患 者 N F D 和 N S AH 9 9 5 M AL A H患
病率 分别为 7 .%和 2 . 西班牙裔 、 40 22 %。 男性 、 年长 、 肥 胖 、高血压 、 M 以及快餐食 品和缺乏运 动与 N F D D A L
病率 1. 女性高 于男性 。无论是男性还是 女性 , 28 %, 脂 肪肝都 与 B 、 围 、 脂肪厚度 ( A )血清瘦 素 、 M1腰 皮下 ST、
胰 岛素抵 抗 指数 ( O 一R) H MA 1 和转 氨 酶 等增 高相 关 , 在男 性 与 内脏 脂 肪 面积 ( A ) 血清脂 联 素 降低 相 V T和 关 ; 管男性 与女性 脂肪 患者 S T并 无差异 , 前 尽 F A 但 者 V T增 多 、 A 代谢 综合征 以及转氨 酶异 常更为显著 ; 髂 上 皮 肤 皱 褶 厚 度 独 立 于 B 、 O A I V T 与 MIH M —R、 A , N F D显著相关 。提示青少年 N F D的性别 差异与 AL AL 其脂肪分布 和脂 肪 因子不 同有关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及其相关因子RBP4的研究进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及其相关因子RBP4的研究进展作者:徐慧邓意志钟焱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年第01期【摘要】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肝功能酶学异常和慢性肝病最常见的原因,亦是我国愈来愈重要的慢性肝病问题,已经成为21世纪全球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
但目前对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形成原因、诊断尚无统一的认识。
胰岛素抵抗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其相关因子的研究,能使我们更好的理解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研究进展。
本文概述了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一些研究进展,以及胰岛素抵抗相关因子RBP4在NAFLD中的作用。
【关键词】非酒精性肝病;二次打击假说;胰岛素抵抗;RBP4【中图分类号】R5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026-02脂肪肝病(fatty liver disease,FLD)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脏脂肪代谢功能发生障碍,脂类物质的动态平衡失调,致使肝细胞内脂肪蓄积过多的一种病理状态。
脂肪肝的病变主体在肝小叶,以肝细胞弥漫性脂肪变性为主要病理改变。
正常人肝脏的总脂肪含量约占肝湿重的5﹪,其中包括磷脂、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胆固醇及胆固醇酯等,如果肝细胞脂肪蓄积超过肝湿重的5﹪即称为FLD[1]。
临床上根据是否有过量酒精摄入,将脂肪肝分为酒精性脂肪性肝病(AFLD)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两大类[2,3]。
近20年来,NAFLD已成为临床密切监测和研究的目标,其相关的疾病谱也在不断扩大。
目前西方国家NAFLD患病率约为20~30﹪,亚太地区约为12~24﹪[4]。
意大利科学家发现,在有危险因素人群中NAFLD患病率每年约增加2﹪。
代谢综合征(MS)可使NAFLD患病率风险增加4~11倍,而脂肪肝可使糖尿病(DM)发生的风险增高3.8~11倍[5]。
内脏脂肪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研究进展(完整版)
内脏脂肪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研究进展(完整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指除外大量酒精摄入和其他明确肝损伤因素所导致的肝细胞脂质过度沉积的肝脏疾病,其组织学分型包括单纯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NASH),NASH甚至会进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等严重的肝脏疾病,全球约1/3的人口患有NAFLD [ 1 ]。
由于NAFLD与超重、肥胖、糖尿病和代谢功能障碍密切相关,2020年亚太肝病研究学会提出将NAFLD更名为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2 ],但该命名在学术界仍存在争议。
2023年6月欧洲肝脏研究学会、美国肝病研究学会和拉丁美洲肝脏研究学会将NAFLD再次更名为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该命名强调了NAFLD患者发生肝脂肪变性且至少具有一种特定心脏代谢危险因素[ 3 ]。
NAFLD会增加多种肝外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如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慢性肾病和肝外恶性肿瘤[ 4 ]。
腹部脂肪组织主要由内脏脂肪组织(visceral adipose tissue, VAT)和皮下脂肪组织(subcutaneous adipose tissue,SAT)构成,与SAT相比,VAT的增多易诱发NAFLD等代谢性疾病[ 5 ],现对内脏脂肪在NAFLD中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一、NAFLD的发病机制NAFLD的发生涉及多因素和多步骤的代谢异常机制。
经典"双重打击学说"认为,在肝细胞中脂质过度积累基础上,触发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的第二重打击,导致NASH和肝纤维化形成。
近年提出的"多重打击学说"进一步解释了NAFLD的发生和发展是胰岛素抵抗、脂肪因子失衡、饮食因素、肠道微生物群、脂肪组织等多种危险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尤其是脂肪组织功能障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6 ]。
体检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体检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摘要]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实验室检测方法,调查研究对象的身高、体重、血压、血糖、血脂、血尿酸、超声等。
分析非酒精性脂肪肝与bmi、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尿酸、动脉血压之间的关系。
并对脂肪肝与高血压、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糖尿病等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佛山市南庄镇体检人群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率为23.6%,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脂肪肝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呈增加趋势。
脂肪肝的检出率与超重和肥胖、高血压、高甘油三酯、高胆固醇、高血糖呈显著正相关。
结论佛山市南庄镇体检人群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较高,应注意。
超重和肥胖、高血压、高甘油三酯、高胆固醇、高血糖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危险因素[关键词] 体检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危险因素[中图分类号] r575.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18-0013-0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发达国家第一大慢性肝病以及肝功能异常的首要病因。
在我国肝病中其患病率仅次于病毒性肝炎,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目前,有关nafld的临床治疗尚缺乏特异性方法。
因此积极探讨和预防其相关危险因素对于降低nafld发病及阻止其病程进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实验室检测方法,研究和探讨阐明nafld发生的危险因素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为预防和控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2年10月~2013年2月在我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企事业单位职工中经b超确诊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体检的企事业单位职工非脂肪肝人群为对照组,病例与对照组性别、年龄无统计学意义。
137例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的分析
2 结果 2 1 非酒 精性 脂肪 肝 的性 别及 年 龄分 布 特 点 . 1 7例非 酒 精 性 脂 肪 肝 患者 不 同性 别 及 各 年龄 组分 布 情 况 , 3 ( 1 。从表 中可 见男 性 以 4 表 ) O~5 O岁年 龄组 最 多 , 女性 以 5 岁 而 l 以 上年 龄 组 最 多 , 、女性 别 分 布 有显 著 性 差 异 , = 2 6 l 男 z 9. 3 ,
临 床 医 学
1 非酒 精性 脂 肪肝 的临床 特 点及 危 险 因素 的分 析 7例 3
张艳 艾来提 ・ 米吉提 鲁华
( 疆 医科 大学 国 际教 育 学 院 新 疆 乌鲁 木 齐 新 80 1) 3 0 1
【 摘要 】 目的 探 讨 非 酒精 性 脂肪 肝危 险 因素和 临床 特 点 。方法 搜 集 2 0 年 3月至 2 0 年 9月阀非 酒精性 脂 肪肝 患者住 院 病 08 08 例 17 。随机 选取我 院体检 中心 10 非 脂肪肝体 检 者作 为对 照 。 果 () 酒精 性脂 。 3例 0例 结 1非 肪肝 患 者高 发年龄 在 4 ~6 岁之 间 , 0 0 女 性 随 年龄 增 长 , 逐渐 升 高。2 胖症 , () 肥 糖尿 病 高脂血症是 非 酒精性 脂肪肝 三大 危险 因素 , 中肥 胖症最 为常 见 。3 非酒精性 脂肪肝 患 其 () 者体内存在脂质代谢异常, 其中以甘油三醋升高为主 。 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肝严重危及脂肪肝患者的生命健康 , 治疗及预防显得尤为
P=O. 0。 O
代谢综 合征 以及心脑血管病等因素密切相关 。并 可以进一 步发
展 为肝 硬 化 、肝 癌 , 重 危 及 非 酒 精 性 脂 肪 肝 患 者 的 生 命 健 康 , 严 表 明其 治疗 及预 防 显 得 尤 为 重 要 。 因 而 对 非 酒 精 性 脂 肪 肝 的 危 险 因素 、临 床特 点 研究 非 常重 要 。通 过 对 1 7 非 酒精 性 脂 肪肝 例 3 病 例 进 行 回顾 性 分析 , 旨在 探 讨 其 危 险 因 素 和 临 床 特 点 , 为今 后 防治提 供依据。 1 对 象 与方 法 1 1 研 究对 象 . 搜 集 2 0 年 3月至 20 年 9月间资料 较 为 完整 的患 有非 酒精 08 08 性 脂肪 肝 的在 我院 住院 病例 17例 , 中男性 7 例 , 3 其 0 女性 6 例 ; 7 年 龄 1 ~7 , 均 4 . 。随 机 选取 我院 体 检 中心 10 无脂 肪 8 7岁 平 9 6岁 0例 肝 的体 检者 作 为对 照 , 中 男性 5 例 , 其 5 女性 4 例 , 龄 1 ~7 , 5 年 8 0岁
非乙醇性脂肪肝患者血脂、血糖与肝功能检验结果研究
非乙醇性脂肪肝患者血脂、血糖与肝功能检验结果研究【摘要】目的对非乙醇性脂肪肝患者血脂、血糖以及肝功能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方法随机抽取在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非乙醇性脂肪肝临床患者病例43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血脂、血糖以及肝功能检验,并对比分析检验结果。
结果经统计得知,脂肪肝组患者的血脂与血糖浓度均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有可比性,所有脂肪肝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
1.2 方法1.2.1 研究方法对以上统计的研究对象分别展开血脂、血糖以及肝功能检验,而后对比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检验结果。
1.2.2 检验方法在接受检查前的3天内患者食素食,在检查当天抽取研究对象的晨起空腹静脉血5ml,在完成离心操作后,采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展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b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酰转肽酶(ggt)检测,其中tc、tg采用氧化酶法测定,而fbg 的检测则是采取己糖激酶法[2]。
1.3 数据处理研究中相关数据资料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各项观察指标检查结果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χ±s)进行表示,分别展开t检验和χ2检验,在p<0.05时,视为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血糖与血脂检测结果经统计得知,脂肪肝组患者的tc检验结果为(5.8±1.3)mmol/l、tg检验结果为(3.3±0.9)mmol/l、fbg检验结果为(7.2±1.5)mmol/l、hdl-c检验结果为(2.4±0.1)mmol/l、ldl-c检验结果为(3.9±1.4)mmol/l,以上各观察指标的检验结果均较健康组发生明显升高(p<0.05),详见表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Fis Af ii td Hopi l rt f l e s t ,Me ia o lgeo ei n ie st a a d c l le f Zh ja g Un v riy,Ha gz o 3 0 0 ) h n C n h u( 1 0 3 ,C ia
Ab t a t Th u r n v i b e g l e ig o t t n a d f rn n l o o i f t y l e ie s NAF sr c : e c r e ta a l l o d n d a n s i s a d r o o a c h l a t v rd s a e( a c c i LD)i h p t ct i p s e a o y eb o —
的肝脏 表 现 为 肝 实 质 回声 的 弥 漫 性 增 强 。许 多 研
究 表 明超声 检测 肝脂 肪 变 的敏 感 性 、 异性 和 阳性 特
率 的不 断提 高 和其 临 床 治疗 实 验 的不 断 开展 , 能 对
确, 目前 , a D y等 的 “ 次 打 击 学 说 ” 二 占主 导 地 位 , J
凝 血 酶原 时 间延 长 、 胆 红 素 血 症等 虽 可 在 伴 肝硬 高
化 的 NAS 中出现 , 患者 肝功 能多 已处 于失 代偿 H 但 阶段 , 无助 于 早 期 发 现 与 早 期 治 疗 。 目前 , 声 是 超 NAF D患者 最 常用 的影 像 学诊 断 方 法 , 肪 浸 润 L 脂
化 的进 展相 关 , 敏 感 性偏 低 。此 外 , 蛋 白血 症 、 但 低
脂 肪 变 、 或不 伴炎 症 为 主 要 特 征 的 临床 病 理 综 合 伴
征 , 括单 纯 性 脂 肪肝 、 肪性 肝 炎 ( 包 脂 NAS 、 纤 H) 肝 维化 以 及 肝 硬 化 u 。NAF D 的 发 病 机 制 尚不 明 ] L
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体质分类及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综述·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肝实质细胞脂肪性变和脂肪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病程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和脂肪性肝纤维化,最后可能演变成肝硬化和肝癌。
近年来,我国的NAFLD发病率明显上升,已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2大肝病。
目前药物治疗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积极预防NAFLD至关重要。
中医的优势在于治未病、防病,若能发挥其优势,通过对NAFLD体质偏颇的调整以减低其发病率,将更符合现代需求,从而达到“治未病”的目的。
1中医体质学说在中医体质学范畴中,体质是指表现为结构、功能、代谢以及对外界刺激反应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性,对某些病因和疾病的易感性,以及疾病传变转归中的某种倾向性[1]。
体质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又有群体的趋同性,这两者是构成“体质可分论”的理论基础,目前较常用的体质类型分类方法是王琦教授的九分法,能较全面反映不同人群的个体特征。
体质可决定疾病发生与否,也可影响证候的类型、性质等。
根据“体质可调论”观点,体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环境、精神、营养、锻炼、疾病等因素的影响,以及药物等治疗方法均可使体质发生改变[2]。
因此,研究NAFLD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特点,对进一步认识其发病与体质证候特点、治疗效果等具有积极意义。
体质可分、体质与疾病相关、体质可调。
王琦教授提出,体质是个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表现出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以及心理状态等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质;这种特质决定着人体对某种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及其病变类型的倾向性。
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颁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将中医体质分为9个类型: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
通过调理体质也可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2相关体质类型2.1NAFLD体质类型目前大多数研究者根据王琦教授的体质九分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来研究NAFLD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特点,结果发现痰湿质和气虚质是NAFLD发病的主要体质类型。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治进展
【 K e y w o r d s 】 N o n — a l c o h o l i c f a t t y l i v e r ; D i a g n o s i s ;T h e r a p y ; R e v i e w
非酒 精 性脂 肪性 肝 病 ( n o n—a lc o h o l i c f a t t y l i v e r d i s e a s e ,
关指 南对其诊治进展进行 阐述 ;游 志清 、李庆祥等分男 l 3 对老年 男 性 及冠心病合并 2 型糖尿病 患者 N A F L D的危险 因素进 行 了分析 ;王建军等探讨 了血尿酸水平对 2 型糖尿病患者 N A F L D发 生风 险的预测价值 ;李保启等采用彩 色多普勒超 声 检测 N A F L D血流动 力学变化 ,提 出了一种 N A F L D超声诊 断及 分型的量化指标 。几篇文章独 立成 文而又从 不 同侧 面反
展 。本 文结合 国外有 关 N A F L D的最新研 究进展 , 从代谢 的角度 阐述 N A F L D的新 概念 ,介绍其诊 断和 治疗 方面取得
的最 新 成 果 。
【 关键词 】
非酒精 性脂肪肝 ; 诊 断;治疗 ;综述 【 文献标识码 】 A d 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7 — 9 5 7 2 . 2 0 1 3 . O 1 . 0 3 7
映出N AF L D的临床特 点,意义较好 ,特组织专题报道 以飨读者。
非 酒 精 性 脂 肪 性 肝 病 诊 治 进 展
郑 盛 ,唐 映梅
【 摘要 】 近年来研究表明 ,非酒精 性脂肪性肝病 ( N A F L D ) 患病 率逐年升 高,肝脏脂肪沉积在胰 岛素抵抗和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Neurosurg,1994,81(1):1-9.[20]Singla V,Modi M,Singh P,et al.Dolichoectasia of vertebrobasilar system:a rare cause of tic douloureux[J].Indian J Med Sci,2007,61(1):30-31.[21]Shenouda EF,Coakham HB.Management of petrous endostosis in posterior fossa procedures for trigeminal neuralgia:operative tech-nique[J].Neurosurgery,2007,60(2):ONS63-ONS69.[22]Tatli M,Satici O,Kanpolat Y,et al.Various Surgical modalities for trigeminal neuralgia:literature study of respective long-term out-comes[J].Acta Neurochir(Wien),2008,150(3):243-255.[23]Park JS,Kong DS,Lee JA,et al.Intraoperative management to pre-vent cerebrospinal fluid leakage after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Dural closure with a“plugging muscle”method[J].NeurosurgRev,2007,30(2):139-142.[24]Schaller B.Trigemino-cardiac reflex during microvascular trigemi-nal decompression in cases of trigeminal neuralgia[J].J NeurosurgAnesthesiol,2005,17(1):45-48.收稿日期:2010-10-28修回日期:2011-04-12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危险因素及脂肪肝诊断的研究进展赵紫烟※(综述),董静波(审校)(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120急救中心,天津300450)中图分类号:R57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84(2011)10-1522-03摘要:脂肪肝是常见病,可以发展成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等严重疾病。
其中以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发病更为复杂,该病与促炎性因子增加、脂质代谢紊乱、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等密切相关,其中胰岛素抵抗、肥胖、脂代谢紊乱、热量(特别是脂肪过度摄入)是诱发NAFLD的重要因素。
肝组织细胞活检是确诊脂肪肝最直接、准确的手段,但因条件限制,B超、CT 及3.0T磁共振氢波谱成像都成为诊断脂肪肝的手段。
关键词: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危险因素;诊断Progress in Research of the Risk Factors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and Diagnosis of Fatty Liver ZHAO Zi-yan,DONG Jing-bo.(120Emergency Center,Tianjin Fifth Center Hospital,Tianjin300450,China)Abstract:Fatty liver is a common disease,which may develop into serious diseases such as cirrhosis and primary liver cancer.Among them,the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is more complex,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inflammatory factor increase,lipid metabolism disorders,atherosclerosis,hypertension,typeⅡdiabetes and metabolic syndrome.Insulin resistance,obesity,lipid metabolism disorders,and heat (especially fat)excessive intaking are all important predisposing factors of NAFLD.Liver tissue cell biopsy is the most direct and accurate diagnosis of fatty liver,however,due to the condition limitation,B ultrasonic,CT and3.0T magnetic resonance hydrogen spectrum imaging are all adopted for the diagnosis.Key words:Fatty liver;Nonalcoholic fatty liver;Risk factors;Diagonsis脂肪肝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常见疾病,有部分学者认为,脂肪肝是代谢综合征的一个组成部分[1]。
根据是否有过量乙醇摄入,可将脂肪肝分为酒精性脂肪肝(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AFLD)和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2]。
AFLD有明确的危险因素,过量的酒精摄入以及慢性酒精中毒伴随的营养不良是最主要的发病因素。
下面就NAFLD的危险因素及脂肪肝的诊断作简要综述。
1脂肪肝及NAFLD的定义1.1脂肪肝脂肪肝是指肝内脂肪蓄积过多的一种病理学状态。
正常肝脏的脂质水平占肝脏湿重的2% 4%,当肝细胞内脂质蓄积超过肝脏重量的5%,或组织学上每单位面积有30%以上的肝细胞脂肪样变性时称为脂肪肝[3]。
2003年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分会制订了脂肪肝分级标准[4,5]:30% 50%的肝细胞脂肪变者为轻度脂肪肝;50% 75%的肝细胞脂肪变者为中度脂肪肝;>75%的肝细胞脂肪变者为重度脂肪肝;视野内脂肪变的肝细胞<30%者够不上脂肪肝标准,称为肝细胞脂肪变性。
1.2NAFLD NAFLD是指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其中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硬化等类型[6]。
2NAFLD的危险因素NAFLD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进展缓慢,该病的发生和发展与脂代谢紊乱、促炎性因子增加、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以及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其中以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热量及脂肪类物质摄入过量为诱发NAFLD的最重要的因素。
向茜等[7]通过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超声检查和临床资料分析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NAFLD患病率高达46.97%,谷氨酸氨基转移酶、餐后2h末梢血糖、稳态胰岛素评估模型IR指数、体质量指数、性别等与NAFLD相关,合并NAFLD组较未合并脂肪肝对照组的脂代谢紊乱明显增多。
也进一步证实了IR、谷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超重、糖、脂代谢紊乱、男性等可能是NAFLD发生的危险因素。
2.1IR IR是NAFLD形成的重要因素。
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8],NAFLD常继发于IR以及IR相关的肥胖、2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代谢紊乱。
Mar-chesini等[9]发现,IR可以独立成为脂肪肝形成的危险因素。
IR导致脂肪在肝细胞内储积主要通过以下两条途径:脂质过多症和高胰岛素血症[10]。
IR导致胰岛素分泌过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暂时维系了正常的血糖水平,但也同时干预了脂质代谢过程,其中三酰甘油的代谢过程变化对机体的影响最大。
IR在维系正常血糖水平的同时也减少了肝糖原的产生,而高胰岛素血症使肝脏脂蛋白B100合成减少,合成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增加,而肝脏蓄积过多的三酰甘油进一步促进脂肪形成。
有学者提出了NAFLD的二次打击(即IR是NAFLD始动中心环节)学说[11,12]。
IR影响机体的脂质代谢,由于IR,胰岛素抑制脂肪酶活性下降,外周脂肪组织分解增多,造成FFA形成过多,而大量FFA通过门静脉系统进入肝脏,使肝细胞对FFA摄入过多,超过肝脏对FFA 的氧化能力,使得肝脏对FFA氧化和利用不足,肝细胞线粒体内氧化超载,加重了脂肪酸在肝脏内的蓄积,即所谓“第一次打击”。
而氧化应激参与的糖脂代谢、炎性反应等病理过程形成对肝脏“第二次打击”。
而尤文君等[13]通过对42例2型糖尿病合并NAFLD和46例2型糖尿病不合并脂肪肝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发现,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存在明显的高胰岛素血症、IR、脂代谢紊乱和超重,也验证了IR在NAFLD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2脂代谢紊乱通过部分学者的研究证实[14],IR 及其造成的高胰岛素血症影响了脂代谢而导致高脂血症,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使脂肪在内脏过量沉积。
其中,脂肪肝也是脂肪沉积的一种方式,其产生的同时也预示着IR的存在。
2.3肥胖及性别腰臀比和体质量重指数两项指标的增高提示机体肥胖,而肥胖者的糖尿病发病率更高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向茜等[7]通过对2型糖尿病两组间比较发现NAFLD组腰围、臀围、腰臀比和体质量指数水平均高于非NAFLD组,使NAFLD的发生与超重和肥胖有关的观点得到了进一步证实。
Logistic分析亦提示高体质量指数是NAFLD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易患NAFLD[7,12]。
同时,通过对在NAFLD组中不同性别患者资料的比较发现,男性体质量指数水平、超重比例较女性人群更多,NAFLD以男性患者多见,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腹型肥胖患者更容易发生脂肪肝,这可能与腹内脂肪分解形成的FFA更容易通过门脉系统进入肝脏合成三酰甘油而形成脂肪肝有关[15]。
2.4高脂饮食2.4.1高脂饮食造成脂肪酸代谢紊乱转运蛋白和结合蛋白、脂肪酸代谢关键调控因子及关键酶介导脂肪酸进入肝细胞,在高脂饮食条件下,它们的功能和表达都发生异常,抑制了高效的脂肪酸β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