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例儿童咽拭子肺炎支原体鉴定培养及药敏分析

合集下载

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检测分析

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检测分析

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检测分析发表时间:2016-05-31T11:09:46.087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3期作者:梁菊文[导读] 耒阳市妇幼保健院探讨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的特点。

耒阳市妇幼保健院湖南衡阳【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的特点。

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呼吸道感染的儿童,共计706例,男422例,女284例,平均年龄(5.2±1.4)岁。

主要为呼吸道标本。

分析标本中细菌感染情况、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真菌感染情况、病毒及衣原体感染情况。

结果:(1)细菌感染比例前三位的细菌为肺炎克雷伯菌、副流感嗜血杆菌、流感嗜血杆菌。

(2)第1份咽拭子和第1份+第2份咽拭子对肺炎支原体的检测阳性例数有差异,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可以看出双份血清培养阳性率明显增高。

(3)真菌感染情况分析:发现白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阳性例数54例、4例,阳性率分别为8%、1%。

(4)病毒及衣原体感染情况分析:发现巨细胞病毒、肺炎衣原体、腺病毒感染例数为50例、38例、10例,阳性率分别为7%、5%、1%。

结论:本次研究认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种类多样,临床医生需要认真分析患儿临床特点,及时取得病原体结果标本,以指导临床用药。

【关键词】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呼吸道感染是包括鼻腔、咽或喉部及下呼吸道的急性炎症的总称,多呈自限性,但发生率较高,以冬春季较多,占儿科门诊就诊患儿的 60% ~90%[1]。

由于临床诊治呼吸系统疾病的盲目性比较大,加上抗生素的广泛使用,造成细菌对多种抗生素的敏感性都在下降,如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磺胺类。

因此为了解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的分布状况,我们拟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呼吸道感染的儿童,分析常见病原菌的特点。

1 材料与方法1.1 细菌来源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呼吸道感染的儿童(剔除同一患者相同部位的重复菌株,即当同一患者连续多次从同一部位分离到相同的细菌时,只将其第一次分离到的那株细菌纳入监测范围)。

肺炎支原体快速鉴定培养基培养结果及分析

肺炎支原体快速鉴定培养基培养结果及分析

肺炎支原体快速鉴定培养基培养结果及分析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快速鉴定培养基在MP感染早期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采用MP快速鉴定培养基对本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患呼吸道感染的1 620例患者咽拭子标本进行MP培养检测。

结果本组患者咽拭子标本MP培养阳性共656例,总阳性率40.49%,其中男性阳性率40.85%,女性阳性率40.13%,男女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岁儿童阳性率45.95%,3~14岁阳性率3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the positive rate was 45.95% of ≤ 2 year children and 31.41% of 3-14 year old children,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positive rate in the season of summer and autumn was lower than that in spring, the difference was all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ll P > 0.05). Conclusion The rapid identification of medium detection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 has a higher overall detection rate and a accurate, simple, rapid result, it is a laboratory diagnostic test of choice for MP infection.[Key words] Mycoplasma pneumoniae; Rapid identification; Medium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属于最小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无细胞壁,可引起致命的呼吸道感染,甚至引起肺外严重并发症,在婴幼儿及青少年间呈区域性流行。

咽拭子肺炎支原体培养对基层医院小儿呼吸道感染治疗的意义

咽拭子肺炎支原体培养对基层医院小儿呼吸道感染治疗的意义

咽拭子肺炎支原体培养对基层医院小儿呼吸道感染治疗的意义摘要目的:通过临床数据观察探讨咽拭子肺炎支原体培养对小儿呼吸道感染治疗的指导意义。

方法:用咽拭子肺炎支原体分离鉴定培养技术来测定MP,分析观察临床数据。

结果:咽拭子肺炎支原体分离鉴定培养技术能快速诊断咽部是否存在肺炎支原体。

结论:咽拭子肺炎支原体分离鉴定培养技术对判定感染病原起到指导治疗的作用,并且操作方法简单,化验费用便宜能为早期诊断MP感染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小儿肺炎支原体咽拭子肺炎支原体(MP)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能独立生活的最小微生物,是近年来引起呼吸道感染除细菌病毒之外又一种主要的病原,也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其感染率在儿科有逐年增加趋势。

在基层医院需寻找最适合的检测方法,从而得到有效的治疗。

2008年11月~2009年4月对PM培养与MP感染相关情况介绍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2008年11月~2009年4月收治MP小流行疑诊病例321例,男169例(≤3岁35例,3~14岁134例),女152例(≤3岁26例,3~14岁126例)。

全部病例病程≤5天。

标本采集与培养:未清理口腔,用无菌棉签采集咽部分泌物送检,培养基采用珠海迪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支原体分离鉴定培养基,同时采取静脉血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IgM(MP-IgM),查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

对病程<5天、咽拭子MP培养阳性而MP-IgM阴性者,经5天后再行检测MP-IgM。

临床观察与治疗:①咽拭子培养阳性,血清MP-IgM阴性,血常规无明显升高,C反映蛋白<15mg/L者给予阿奇霉素(口服或静滴,10mg/(kg·日),连用3天,停药2天)或红霉素治疗5天后复查MP-IgM;②咽拭子培养阳性,MP-IgM 阴性,而血象或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者给于阿奇霉素同时应用β-内酰胺类或头孢类抗生素连用3天停用阿奇霉素2天,或联用红霉素5天,再次复查MP-IgM;③咽拭子培养阳性、MP-IgM阳性给于抗MP治疗;④咽拭子培养阴性、MP-IgM 阴性给于抗炎或抗病毒治疗;⑤咽拭子培养阴性,MP-IgM阳性者,结合临床给予抗MP治疗;⑥第二次复查MP-IgM阳性或其他临床指标支持MP感染停用抗生素继续应用抗MP治疗;⑦再次复查Mp-IgM阴性临床其他表现亦不符合MP 感染表现则停用阿奇霉素或红霉素,继续抗炎抗病毒治疗。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检验分析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检验分析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检验分析摘要:目的:探究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检验成效。

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1年10月在我院就诊并且接受治疗的10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接受咽拭子肺炎支原体-DNA检测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在接受检验的患者中,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阳性检验率(44%)明显较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Kappa检验得出一致性检验值为0.566(P<0.01)。

结论:对于患有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疾病的患者采取咽拭子肺炎支原体-DNA检测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可以对患者的病情准确的进行判断,其中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验准确率要更胜一筹。

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把握标本取样部位和检验的时机。

关键词: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检验;分析结果引言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 Mp)是一种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主要引起人类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CAP)。

Mp感染时,除了造成呼吸道局部损伤,引起支气管炎、咳嗽咳痰、气喘、发热等症状外[1],还可累及心血管、神经、消化、血液、肌肉骨骼等多个系统[2], 甚至威胁患者生命。

由于Mp感染引起的临床症状不典型,缺乏特征性,难以与病毒性和细菌性呼吸道感染相鉴别[3],因此其诊断常采取实验室检查方法,主要分血清学检测和病原学检测两大类[4]。

如肺炎支原体-DNA检测、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hemiluminescentimmunoassay,CLIA)等。

传统分离培养检验方法实验要求高,花费时间较长,容易影响到诊断效果,延误治疗时间[5]。

为此,本文将在收治的患儿中应用肺炎支原体-DNA检测和CLIA两种检验方法进行分析,针对其诊断价值做出以下详细的研究报告。

一、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8月至2021年10月在我院就诊并且接受治疗的10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小儿肺炎支原体的分离培养及其药敏试验分析

小儿肺炎支原体的分离培养及其药敏试验分析
M
, M P ) 是中
对红霉素 ( E R Y ) � 罗红霉素 ( R O X) � 克拉霉素 ( CLA) � 阿奇霉素 ( AZI ) � 乙酰螺旋霉素 ( ACE ) � 克 林 霉 素 ( CLI ) � 左 氧 氟 沙 星 ( LE V ) � 加 替沙 星 ( GAT) � 司帕沙星( SPA) 9 种药物进行药敏试验 , 操 作及结果判读严格按试剂说明书进行 �
摘 6 例小儿肺炎患者的咽拭子进行肺炎支 原体 ( M P ) 分离 培养并对 9 种抗 生素进 行药敏 试验�结果 显 要: 对 35
M P 阳性 5 5例 , .4 % , 4 .5 % ) > 克拉 霉 素 ( 32 .7% ) = 阿 奇 霉 素 示, 阳性 率 为 1 5 耐药 性 由 高 到低 为 罗 红霉 素 ( 5 ( 32 .7% ) > 红霉素( 2 1 .8 % ) = 加 替 沙星 ( 2 1 .8 % ) > 克 林 霉素 ( 2 0 .0 % ) > 乙 酰 螺 旋 霉素 ( 9.1 % ) > 司 帕 沙 星 ( 1 .8 % ) > 左氧氟沙星( 0 ) �分离培养能对 M P 引起 的肺炎 进行确 诊, 临床治疗 M P 选择药 物时, 其耐药 性不容 忽 视, 应该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药物, 使病患者能得到及时的治疗, 并减缓耐药株出现�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培养; 抗生素; 耐药性 中图分类号: R 375+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 1 00 5-5 6 73 ( 2 0 1 1 ) 01 -0 037 -02 � � � � � � � � � 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LI J - , � � � � � � � � � C � � H� EN � � � S� � � � � � , � Q� � I U � � � � � � � � � � � ( � � D � � � � � � C L , H , A H S M U A , J : M , 5 2 91 0 0 , C )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药敏试验在基层医院的应用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药敏试验在基层医院的应用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药敏试验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作者:孙越等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11期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针对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对疑似病例进行MP培养并行药敏试验,鉴别诊断后选择适合不同阶段儿童的治疗药物。

方法收集到300例疑似MP感染的肺炎患儿的咽拭子标本,采用肺炎支原体专用培养药敏试剂盒进行培养鉴定。

结果显示MP 阳性69例,阳性率为23%,对试剂盒提供药物的敏感性顺序依次为米诺环素、多西环素、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环丙沙星、乙酰螺旋霉素、加替沙星、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红霉素。

结论该试验对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肺炎有病原学诊断意义,指导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试剂盒使用简便快捷,特异性高,结果判断直观,对实验室条件要求不高,特别适合在基层医院使用。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药物敏感试验;肺炎肺炎支原体(MP)是儿童呼吸道感染中常见的病原体,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种微生物,近年来其所占肺炎发病率中呈上升趋势。

由于MP没有细胞壁,对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等不敏感,而对能影响蛋白质合成的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及喹诺酮类抗菌药等敏感[1]。

针对8岁以下儿童的牙齿及骨骼及听神经发育特点,不宜使用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药物,喹诺酮类药物更是不能用于未成年人,因此目前仍然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

本文对300例疑似MP感染的肺炎患儿进行咽拭子培养鉴定,并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探讨其在基层医院使用的意义。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到2009年5月~2013年4月,4年在我院住院的300例疑似MP感染肺炎患儿的咽拭子标本,年龄2岁~13岁。

平均年龄(8.2±2.7)岁。

1.2方法使用无菌棉签擦拭患儿咽喉分泌物,即刻进行无菌密封送检。

采用郑州贝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所提供的MP培养药敏试剂盒及测试方法进行检测。

用移液器首先取100μL加入到对照孔内,在剩余培养液中接种咽拭子,加盖封闭后混合均匀。

60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咽拭子培养结果的分析

60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咽拭子培养结果的分析
Z H A 0 H u i t Z H A 0 B i WA N G Q u n l W A N G N i n f X U E H 0 n
l - De p a r t me n t o f L a b o r a t o r y , t h e S e c o n d Ho s p i t a l Af f i l i a t e d t o S h e n y a n g Me d i c l a Co l l e g e , S h e n y a n g 1 1 0 0 01 , C h i n a ; 2 。 De — p a tme r n t o f l a b o r a t o y, r t h e Ce n t r a l Ho s p i t a l Af il f i a t e d t o S h e n y a n g Me d i c a l Co l l e g e, S h e n y a n g 1 1 0 0 2 4 , Ch i n a
Pha r y ng e a l s wa b c ul t ur e d r e s ul t s a na l y s i s o f 6 0 0 p a t i e nt s wi t h My c o pl a s -
ma pne u mo nl a e
i n i d e n t i ic f a t i o n o f My c o pl a s ma p n e u mo n i a e i n f e c t i o n . Me t h o d s 6 0 0 c a s e s o f a c u t e r e s p i r a t o y r t r a c t i n f e c t i o n p a t i e n t s wi t h p h a yn r g e a l s wa b s p e c i me n s we r e c u l t u r e d wi t h My c o p l a s n m p n e u mo n i a e r a p i d i d e n t i ic f a t i o n o f me d i u m, a n d t h e c u l t u r e r e s u l t w a s a n a l y z e d wi t h s t a t i s t i c a l me t h o d . Re s u l t s A t o t a l o f 1 4 8 s t a i n s o f My c o pl a s ma p n e u mo n i a i s o l a t e d

192例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肺外表现临床分析

192例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肺外表现临床分析

192例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肺外表现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总结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肺外表现,加强对支原体肺炎的认识。

方法回顾分析192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肺外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预后情况。

结果肺炎支原体肺炎能表现多种肺外症状,发生率较高的合并症依次为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皮肤黏膜系统及神经系统损害。

结论支原体感染能引起机体多器官的损害,对以肺外症状为主诉的患儿应注意支原体感染的可能。

关键词儿童肺炎;肺炎支原体;肺外症状;单核细胞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MP)是儿科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易引起肺炎支原体肺炎。

近年来其发病率有增高趋势且常有肺外合并症,由于MP与人体的心、肺、肝、脑、肾及平滑肌等组织存在着部分共同抗原[1],当MP感染机体后相应组织可产生自身抗体,并形成免疫复合物,引起呼吸系统以外的其他靶器官病变,出现该器官的相应症状。

现将本院儿科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192例MP肺炎患儿的肺外症状等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本院儿科收治的192例小儿MP肺炎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07例,女85例;年龄11个月~13岁。

均确诊为MP肺炎,血清肺炎支原体(MP-IgM)≥1:160,最高1:25600,少数病例做了咽拭子多聚合酶链反应法(PCR)或快速培养法。

排除了合并细菌或其他病原体感染的病例。

1. 2 方法对192例患儿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治疗情况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 3 仪器与试剂Coulter-JT全自动检测仪(美国库尔特仪器公司)检测血白细胞、单核细胞,使用阻抗法测定;谷丙转酶(ALT)、血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用奥林匹斯2700全自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

2 结果2. 1 临床表现及肺部表现发热者186例,占96.9%,无发热者6例,占3.1%;有咳嗽者190例,占99.0%,无咳嗽者2例,占1.0%;喘息者146例,占76.0%,无喘息者46例,占24.0%;听诊双肺闻干、湿啰音者占125例,占65.1%,无啰音者占34.9%;渗出性胸膜炎15例,占7.8%。

肺炎支原体两种检测方法的比对分析

肺炎支原体两种检测方法的比对分析

肺炎支原体两种检测方法的比对分析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咽拭子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和血清间接免疫荧光法(IIFA)两种检测方法的不同。

方法:将198例疑似MP感染的患儿根据年龄分为两组:A组(0~3岁,n=75)、B组(3~12岁,n=123),分别取咽拭子用PCR法测MP-DNA,取血清用IIFA法测MP-IgM,比较两种方法的阳性率。

结果:MP-DNA检测阳性率为57.07%,MP-IgM检测阳性率为47.4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A组MP-DNA阳性率48.00%明显高于同组MP-IgM阳性率2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MP-DNA和MP-IgM阳性率分别为62.60%、60.9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PCR与IIFA联合检测可以提高MP感染诊断的准确性。

标签:肺炎支原体;聚合酶链反应;间接免疫荧光法;肺炎支原体抗体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以呼吸道感染最为多见,并可引起全身各脏器损害[1]。

MP的实验室检测方法有很多,近年来发展的咽拭子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和血清间接免疫荧光法(IIFA)法均具有快速、敏感性高的优点[2]。

为了客观评价这两种方法的异同,本研究对198例疑似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分别采集咽拭子和血清同时用咽拭子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和血清间接免疫荧光法(IIFA)检测MP,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儿科收治的疑似MP感染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198例,年龄0~12岁,根据年龄将其分为两组:A组(0~3岁,n=75)、B组(3~12岁,n=123)。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仪器与试剂杭州博日line gene PCR扩增仪,ZEISS型荧光显微镜。

小儿肺炎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分析

小儿肺炎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分析
b , t s n i e s bewh nc o s g d u n ciia t a n f , e s o l h o e tes i be d u a eo r gs n i vt s a d i h l s yMP I i id s n a l p e h o i r go l c l r t t n n e me o MP w h ud c o s u t l r g b s n du e s ii t t n ep h a t y e, t
P e m o i y o l s aCu t r fCh l n h nu n aM c p a m lu e o i a d t eAnay i o u u c p i i t d l ss fDr g S s e t l y b i
L Ja —l C NS i a , 1 h n -u I inr, HE h— o Q UZ o g l l h i
ters i besnst ed u sfrte t e t M e h d r a wa f3 6c i rn p e m o i ain sc ry o y o ls d ni c t n c luea dd u h i ut l e iv r g o am n . t o s Th 0 ts b o 5 hl e n u nap te t ar nm c p amai e tf ai u tr n r g a i r d i o
药物 的耐 药性不 容忽视 ,应 该根据 药敏 试 验结 果选 用药物 ,使病 惠得 到正确 及时 的治疗 ,并 减缓耐 药株 出现 。
【 关键 词】肺 炎支原体 ;培 养;抗生 素 ;耐 药性
中图分类 号 :R 7 2 756 35 .;R 2 .
文献标 识码 :B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检验与结果分析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检验与结果分析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检验与结果分析【摘要】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容易在儿童中传播。

本文旨在介绍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检验方法、结果分析、症状表现和并发症、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

通过检验与结果分析,可以及时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详细介绍了该感染的症状表现和治疗方法,提供了预防措施,帮助家长和医生更好地预防和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

强调了该感染的重要性,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并对文章进行了总结,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的信息和建议。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感染、儿童、检验方法、结果分析、症状、并发症、治疗方法、预防措施、重要性、研究方向、结论、预防措施1. 引言1.1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背景介绍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病症,由肺炎支原体引起。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细菌样微生物,属于立克次体目,能够引起呼吸道感染、肺炎、支气管炎等疾病。

儿童是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高危人群,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容易受到感染。

肺炎支原体感染通常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过接触受污染的物品和直接接触传播。

儿童在集中的环境中,如幼儿园、学校等,感染的风险更高。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症状通常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流鼻涕等,有时还会伴随呼吸困难、胸痛等严重症状。

及早进行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检测对于治疗有重要意义。

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核酸扩增技术、免疫荧光检测等。

早期诊断可以有效减少疾病的传播,并及时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对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认识和检测至关重要。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检验与结果分析的方法和意义,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快速、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通过系统整理和分析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症状表现、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为未来的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更深入了解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重要性,并为今后的研究提出有益的建议和方向,促进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减少疾病造成的不良影响。

儿童支原体肺炎耐药基因检测及临床意义

儿童支原体肺炎耐药基因检测及临床意义

中国乡村医药·检验与影像·儿童支原体肺炎耐药基因检测及临床意义陆燕陈炳才吴鸣肺炎支原体(M P)是儿童时期社区获得性肺炎(C AP)最重要的病原体之一,支原体肺炎(MPP)占儿童CAP住院的10%~40%[1]。

本文观察我院住院的MPP 患儿咽拭子标本MP核酸检测及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基因常见突变情况,比较耐药突变阳性与阴性患儿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重症MPP的发生情况。

1 资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2015年4月至2016年11月我院儿科住院的MPP患儿181例。

其中男87例,女94例;年龄3个月至13岁,平均5岁;血清单次MP抗体滴度≥1∶160,或恢复期和急性期MP抗体滴度呈4倍及以上增高或减低。

排除原有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功能缺陷、遗传代谢性疾病、先天性肺支气管疾病及营养不良者。

根据检测结果将患儿分为耐药突变阳性组与耐药突变阴性组。

1.2检测方法患儿入院后用无菌棉签适度拭抹咽后壁和两侧扁桃体部位,采样后迅速将拭子放入采样管中,旋紧管盖并密封,以防干燥。

由杭州美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标本中肺炎支原体核酸及对大环内酯类药物常见耐药基因突变位点。

检测到A2063G或A2064G点突变即为耐药基因阳性。

试剂盒为江苏默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检测仪器为ABI 7500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测序结果分析运用DNAM AN软件。

检测患儿血常规、C反应蛋白、肝肾功能、心肌基金项目:嘉兴市科技计划项目(2014AY21031-6)作者单位:314000 浙江嘉兴市第二医院儿科通信作者:吴鸣,Email:swa llow8158@ 酶、肺炎支原体抗体、痰培养、荧光病原体抗体、胸片等,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胸部CT、心电图、胸腔B超等检查。

1.3 重症MPP诊断标准①明显气促或心动过速;②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1周以上无效(持续腋温≥38.5℃或肺部影像学无好转甚至进展),或持续发热超过10天;③胸部影像学表现为大片状致密影,占据一个肺段或肺叶以上范围;④出现胸腔积液、肺不张、肺坏死或肺脓肿等肺内并发症;⑤出现严重低氧血症或合并其他系统严重损害。

小儿肺炎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分析

小儿肺炎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分析

小儿肺炎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分析李健茹;陈世豪;邱仲柳【摘要】目的培养肺炎支原体(MP)并进行药敏试验,帮助鉴别诊断小儿肺炎病因并选择适合小儿的敏感药物进行治疗.方法对356例小儿肺炎患儿的咽拭子进行肺炎支原体鉴定培养并对9种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MP阳性55例,阳性率为15.4%,耐药性由高到低为罗红霉素(54.5%)>克拉霉素(32.7%)=阿奇霉素(32.7%)>虹霉素(21.8%)=加替沙星(21.8%)>克林霉素(20.0%)>乙酰螺旋霉素(9.1%)>司帕沙星(1.8%)>左氧氟沙星(0%).结论培养能对MP引起的肺炎进行确诊,临床治疗MP选择药物时,MP对药物的耐药性不容忽视,应该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药物,使病患得到正确及时的治疗,并减缓耐药株出现.【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1(009)003【总页数】2页(P32-33)【关键词】肺炎支原体;培养;抗生素;耐药性【作者】李健茹;陈世豪;邱仲柳【作者单位】广东省江门市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新会医院检验科,广东,江门,529100;广东省江门市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新会医院检验科,广东,江门,529100;广东省江门市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新会医院检验科,广东,江门,529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5+.2;R725.6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我国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由口、鼻分泌物经空气传播。

临床多表现为咳嗽、发热、头痛、咽喉疼痛和肌肉酸痛等。

本文对356例少儿肺炎感染患儿进行肺炎支原体培养鉴定以及药敏试验,现将分析情况报道如下。

广东省江门市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新会医院2010年4月至8月收治的儿科住院及门诊呼吸道感染患儿356例,平均(6.2±1.9)岁,年龄最小的92d,年龄最大的14岁。

男孩226例,女孩90例。

取患儿咽拭子做液体培养基检测,试剂由陕西百盛园生物科技信息有限公司提供,对红霉素(ERY)、罗红霉素(ROX)、克拉霉素(CLA)、阿奇霉素(AZI)、乙酰螺旋霉素(ACE)、克林霉素(CLI)、左氧氟沙星(LEV)、加替沙星(GAT)、司帕沙星(SPA)9种药物进行药敏试验,操作及结果判读严格按试剂说明书进行。

支原体肺炎的病例分析及病程观察

支原体肺炎的病例分析及病程观察

支原体肺炎的病例分析及病程观察支原体肺炎是一种由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

本文将通过对一位患有支原体肺炎的病例进行分析,并观察其病程变化。

以下是对该病例的详细描述。

患者,男性,52岁,在社区中心就诊。

患者主诉咳嗽、咳痰和发热已达一周之久。

患者否认有其他明显身体不适,无胸闷、气急等症状。

体格检查显示患者体温38.3摄氏度,血压正常,心率92次/分钟,呼吸正常。

胸部听诊显示双肺未见明显啰音,但有散在干性罗音。

其他系统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

根据患者的主诉和体格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支原体肺炎。

我们收集了患者的病史,并进行了相关检查,以进一步确认诊断。

首先,我们收集了患者的详细病史。

患者没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史,无过敏史,也未做过相关手术。

患者在发病前未接触过明显有呼吸道感染症状的人群,也未前往有流行性肺炎的地区。

接下来,我们进行了病原学检查,以确认支原体感染。

通过咽拭子的PCR检测,我们检测到支原体的阳性结果。

在确认诊断后,我们采取了相应的治疗措施。

患者被给予了口服抗生素(如阿奇霉素)治疗,并建议患者进行休息,多饮水,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每天进行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病程变化。

在治疗的前三天,患者的体温持续在38摄氏度左右,咳嗽和咳痰有所减轻。

第四天,患者的体温下降至正常范围,咳嗽和咳痰明显减少。

第五天,患者的体温稳定在正常范围内。

患者的病情逐渐好转,咳嗽和咳痰已明显缓解。

总结以上观察,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该病例是一例支原体肺炎患者,经过口服抗生素治疗后,症状逐渐减轻,体温恢复正常。

支原体肺炎的病程通常持续五到七天,但治疗后症状会有所改善。

尽管支原体肺炎通常为自限性疾病,但对于年龄较大或免疫功能较差的患者,可能需要更加密切的观察和治疗。

此外,预防措施如勤洗手、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等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个病例分析中,我们通过观察一位患有支原体肺炎的病例,了解了该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过程。

希望本文能对读者对支原体肺炎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在临床实践中有所帮助。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45例临床回顾性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45例临床回顾性分析
全部 病例均参照广 东省 中医 院儿科4,JL肺 炎临 床路
作者简介 :黄腾 (1978一),男 ,主治医师 ,硕士 。研究 方 向:tbJL呼 径 ,常规对症处理 。
吸系统变态反应性疾病 。
1.4 疗效 标准 痊愈 :3 d内体温 下降至 正常 ,1周 内症
2013年 11月第 35卷 第 11期 Hebei J TCM,November 2013,Vol 35,No.11
黄 腾 梁敏 莉 (广 东省 中医 院儿 科 ,广东 广州 510120)
【关键 词】 肺 炎支原体 ;中西 医结合 疗法 【中图分类号】 R725.546.058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002—2619(2013)11—1656—02
肺炎支原体 (mycoplasmal pneumonia,MP)感染 是本地 区学龄前儿童呼吸道感染 的主要病因之一 ,近年来 发病率 有升高趋势 … 。MP对大环 内酯类 抗生 素敏感 ,但 近年来 对阿奇霉素 或 红霉 素 耐药 的 MP感染 病 例 逐 渐增 多 J。 2011一O8—2O12一O5,我们运用 中西 医结合 方法治 疗4,Jl ̄ MP感染 (包括耐药株感染 )45例 ,结果如下 。 1 资料 与 方 法 1.1 诊 断标 准 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 学》 确诊 。 1.2 一 般资料 本组 45例均为我院儿科住 院患儿 ,男 28 例 ,女 17例 ;年龄 1~6.5岁 ,平均 (3.10-i-1.24)岁 ;病 程 1.5~10 d,平均 (6.40±2.12)d。临床 表现 :45例 中发 热 4l例 ,喘息 17例 ,咳嗽症状 重 ,呈阵发 性 、痉挛样 频 咳 29 例 ,轻微 咳嗽 6例 ;C反应 蛋 白(CRP)增高 20例 ,红细胞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检出情况、特征分析及危险因素调查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检出情况、特征分析及危险因素调查

要进一步细化研究以更准确地揭示其特征和危险因素。
需要加强与其他相关研究的合作和交流,以便更好地总结经验
03
和推广应用。
对临床实践的建议与指导意义
01
02
03
对于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应重视早 在治疗方面,应注意根据个体差异制 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 果和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迁延性期
若治疗不当或病情严重,病程可迁延数周至数月。
慢性期
部分患者病程长达数年,甚至转为慢性。
并发症发生情况
呼吸系统并发症
如支气管扩张、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等。
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如心肌炎、心包炎等。
神经系统并发症
如脑炎、脑膜炎等。
其他并发症
如关节炎、皮疹等。
04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危险 因素调查
调查方法与对象
近年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儿童健康的重要问题,因此对肺炎支原体感染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 意义。
研究目的与方法
研究目的
通过对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检出情况、特征进行分析,探究其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参 考。
研究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收集相关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和描述性分析。
可能与社会环境、季节变化、人口流动等多个因素有关。
检出影响因素分析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检出受 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环境因素:如气候变化、空气 质量等都可能影响感染的传播 和检出率。
人口流动:如大量人口迁移、 旅游等也可能促进疾病的传播 。
社会因素:如社会经济地位、 卫生条件等也可能影响疾病的 检出和传播。
研究内容与结构
研究内容
本研究将对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检出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 及预后等方面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同时,通过对病例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探 究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危险因素。

某院2021年儿科住院患儿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某院2021年儿科住院患儿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某院2021年儿科住院患儿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作者:苏玲程伟能徐骞来源:《中国医药科学》2022年第19期[摘要]目的了解和分析廈门市第五医院(简称“我院”)2021年儿科住院患儿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促进儿童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

方法从我院病历系统中等距抽取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300例儿科出院患儿的病历,统计并分析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结果300例儿科住院患儿中有264例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8.00%,以静脉给药为主(94.32%);使用的抗菌药物共17种,以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为主;排名前三的疾病分别为急性支气管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胃肠炎,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100.00%、95.12%、78.89%;抗菌药物用药合理或基本合理者242例(91.67%),用药不合理共22例(8.33%);联合用药共17例(6.44%),以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联用为主;儿科共上报17例抗菌药物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病原微生物送检率为94.70%,检出阳性率为25.20%。

结论我院儿科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情况,主要体现在选药不合理、无指征用药、重复用药方面。

[关键词]抗菌药物;儿科;住院患者;合理用药[中图分类号] R96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0616(2022)19-0131-05Analysis on the use of antibiotics in pediatric inpatients in a hospital in 2021SU Ling CHENG Weineng XU QianDepartment of Pharmacy, the Fifth Hospital of Xiamen, Fujian, Xiamen 361101,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and analyze the use of antibiotics in pediatric inpatients in the Fifth Hospital of Xiamen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our hospital") in 2021,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the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in children. Methods 300 medical records of pediatric discharged children from January 1 to December 31, 2021 were selected in an equidistant manner from the medical record system of our hospital, and the use of antibiotics was counted and analyzed. Results Among the 300 children, 264 cases used antibiotics.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antibiotics was 88.00%, mainly by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94.32%). There were 17 kinds of antibiotics used, mainly penicillins, cephalosporins and macrolides. The top three diseases were acute bronchitis, acut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and acute gastroenteritis, for which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antibiotics was 100%, 95.12% and 78.89% respectively.242 cases (91.67%)used antibiotics in a rational or basically rational way, while 22 cases (8.33%) used antibiotics in an irrational way. A total of 17 cases (6.44%) underwent combined medication, mainly with combination of cephalosporins and macrolides or penicillins and macrolides. A total of 17 case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caused by antibiotics were reported in pediatrics. The submission rate of clinical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 specimens was 94.70%, and the positive rate was 25.20%. Conclusion The use of antibiotics in pediatric in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is irrational, which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irrational selection of drugs, the use of drugs without indications, and the repeated use of drugs.[Key words] Antibiotics; Pediatrics; Inpatients; Rational use抗菌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广泛。

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分析及治疗

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分析及治疗
方 法 : 用蘸 生 理盐 水 的无 菌棉 签 采集 咽拭 子 标本 , 将 标 本 放 人 肺 炎支 原 体 选 择性 液 体 培 养基 瓶 中培 养 4 8 h后 每天进 行观 察 ,7天后培 养基 颜色 不变判 定为 阴性 l 。 治疗 方 法 : 采 用 阿 奇霉 素 输液 或 直 接 口服 ,先按 照 l 0 毫 克( / k g . d) 剂量 静脉点 滴 5天 , 停药 5天后 再进 行静 脉点滴 ; 或按照 1 O毫克 ( / k g . d)剂 量 口服 阿奇 霉 素 3天停 4天 或 服 5天停 5天 。总治 疗 时间 为 2到 3周 。混合 感 染时 给予 肝功 能损 害 者进 行 保 肝 治疗 ,给 予心 肌 损 害 者进 行 营 养 心肌 的 治疗等 。 记 录 每例患 儿 的临床症 状 、体征 、并发 症表 现 ,检 查周 围血象情 况及 c反应 蛋 白表 现 。
刺激 性干 咳 为 主 ,发 热较 少 ,其他 症状 及 胃肠道 症 状极 少 , 多数 仅 有 扁 桃体 红 肿 体 征 ,无 其他 皮 疹 、 口腔疱 疹 等病 毒 性 上 感表 现 。在 阳性 患儿 中有 1 6 . 9 5 %最 终发 展为 肺炎 支原 体肺 炎 ,明显 高 于 阴性 组 。 因此 临 床 上对 于 有 咳嗽 的 上感 患儿 ,无法 诊 断是 否有 支 原体感 染 时 ,可进行 咽拭 子 的 MP 培 养 ,同时 治疗 上可采 用 MP敏感 的红霉 素类抗 生素进 行 治 疗, 这样 可进 行肺 炎支原 体 的早期治疗 , 防止 病情 的加剧 } 。 咽拭子 MP培 养操作 简单 , 患儿无 不适 感 , 诊 断结果 用时 短 , 适 合在 临床上 推广应 用 。 此外 ,MP混 合感 染 临床 也并 不 少见 ,针 对 MP严重 的 儿 童 和 对 大环 内酯 类抗 生 素 治疗 有 副 作用 的 儿 童也 要考 虑 混 合感 染 的可能 。 由于 MP寄 生于宿 主细 胞外 ,所 以抗 生素 对 其 没 有效 果 。故 应 采 用 能 干扰 和 抑制 微 生 物蛋 白质合 成 的药物 。作用 于 核糖体 5 0 S的大 环 内酯类为 治疗d , J L MP肺 炎 的 主要抗 生 素 ,或者 选择 对 胃肠 道反 应较 小 的阿奇 霉素 , 其特 点是 药物 持续 时间较 长 ,浓 度较 高 。

雅安地区某三甲医院2017-2018年儿童肺炎支原体耐药性分析

雅安地区某三甲医院2017-2018年儿童肺炎支原体耐药性分析

雅安地区某三甲医院2017-2018年儿童肺炎支原体耐药性分析发表时间:2019-11-20T10:18:21.313Z 来源:《医药前沿》2019年29期作者:高伟杨明宇陈涛周鹏郑悦何霞(通讯作者)[导读]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MP)无细胞壁、大小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可通过细菌滤器,是儿科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

(雅安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四川雅安 625000)【摘要】目的:了解2017年-2018年期间我院0~14岁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阳性率及耐药性情况,通过对两年肺炎支原体培养阳性标本的耐药性分析,研究目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从而为临床经验性治疗用药提供依据,减少耐药菌的发生。

方法:收集雅安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0-14岁儿童共1193例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咽拭子标本,统一使用郑州安图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药敏试剂盒进行培养与药敏试验。

结果:2017年收集标本559例,其中培养阳性124例,阳性率22.2%,2018年收集标本634例,其中培养阳性205例,阳性率32.3%,2018年较2017年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阳性率有所上升。

两年的培养阳性标本耐药性分析显示大环内酯类的耐药率相对较高,乙酰螺旋霉素尤甚为41.48%,其中克拉霉素耐药率相对较低,为9.05%;四环素中的美满霉素和强力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2.5%和13.79%;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率相对较低;林可霉素类的克林霉素耐药率为21.12%。

结论:该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的对大环内酯类药物的耐药率较高,临床应重视药敏分析,合理应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的发生。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肺炎;耐药性【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9-0224-02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MP)无细胞壁、大小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可通过细菌滤器,是儿科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0例儿童咽拭子肺炎支原体鉴定培养及药敏分析
目的分析致儿童呼吸道感染的肺炎支原体(MP)的鉴定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肺炎支原体鉴定培养试剂盒对30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咽拭子标本进行肺炎支原体鉴定培养,并对14种抗生素药敏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300例咽拭子标本肺炎支原体培养阳性87例,阳性率29%,其中男性患儿阳性率29.78%,女性患儿阳性率28.30%,男、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支原体对强力霉素、美满霉素和敏感率高,对红霉素的耐药率最高。

结论MP鉴定培养药敏试剂盒检测肺炎支原体感染操作简便、检出率高并提供药敏结果,对尽快明确诊断和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具有指导作用。

标签:肺炎支原体;儿童;药敏试验
近年来,MP感染发病率不断上升,患者临床表现与病毒性和细菌性呼吸道感染难以鉴别易造成误诊和病情延误,因此对肺炎支原体的培养鉴定以及提供准确药敏结果对于临床诊断和选择性用药具有重要作用。

现将本院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咽拭子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2年3月~2013年10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儿科门诊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咽拭子标本300例,年龄分布0~8岁。

1.2方法
1.2.1检测原理药敏试验板上包被有14种抗生素: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交沙霉素、依托红霉素和乙酰螺旋霉素);四环素类药物(强力霉素、美满霉素);氟喹诺酮类(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加替沙星);林克酰胺类(克林霉素)。

若所测的肺炎支原体对包被的抗生素敏感,其酶活性受到抑制,不引起颜色变化。

肺炎支原体快速鉴定培养药敏安图试剂由郑州安图绿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

1.2.2操作步骤取出及药敏试验板,使其在接种样本前接近室温,旋开培养液瓶盖,用吸咀吸取100ul培养液加入C-对照孔;接种咽拭子(痰拭子或痰液100ul)与剩余的培养液中,加盖摇匀使之混匀;将含样本的培养液加入其余的微孔中,每孔100ul,轻轻震荡药敏试验板:所有微孔滴加1滴试剂盒所附矿油物(使矿物油覆盖液面,否则培养液蒸发,结果不准);将药敏试验板加盖后,置培养箱中,35℃~37℃培养24~48h观察结果。

1.2.3结果判断培养24~48h培养液有桔红色变成黄色,表示有肺炎支原体生长,用(+)表示;培养液保持桔红色不变,表示没有肺炎支原体生长,用(-)表示;药敏试验板抗生素结果判定:依托红霉素(EST)孔培养液桔红色为敏感
(S),黄色为耐药(R);其他13种抗生素如药敏试验板上孔培养液变黄色而下孔桔红色判为中介(I),如上下两孔均为桔红色判为敏感(S),如上下两孔均为黄色判为耐药(R)。

2 结果
2.1 30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的咽拭子标本MP培养阳性87例,阳性率29%,其中男性患儿阳性率%,女性患儿阳性率,男女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肺炎支原体对14种抗生素的药敏实验结果见表2。

3 讨论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重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体,主要通过飞沫,以气溶胶微粒的形式传播,是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

本组结果显示MP 阳性率为29%,略高于有关报道[1],不同性别间的培养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MP对14种抗生素药敏结果显示,MP对强力霉素、美满霉素敏感率高,对喹诺酮类抗生素比较敏感,敏感率均>40%,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敏感性较低,其中红霉素和罗红霉素的耐药率最高可达60%。

这与相关报道[2]有一些差异,考虑各地抗生素使用情况不同,造成抗生素选择性压力不同所致。

本文中采取的咽拭子MP鉴定培养与药敏试剂盒操作简單、取材容易,避免了儿童采血的痛苦,并且能同时提供药敏试验结果,阳性标本24h即可报告,为临床确诊MP感染和选择药物治疗起到重要作用,同时明显缩短病程,减少肺部并发症,对支原体肺炎感染治疗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姜毅,李温慈,徐海滨,等.小儿肺炎咽拭子肺炎支原体培养及药敏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9(21):1925-1927.
[2]高平.1284例肺炎支原体快速鉴定培养及耐药性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5):580-58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