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知识手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知识手册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振动存在,声音存在
知识网络物体的振动
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产生
声源:正在发生的物体叫做声源
声音
条件:介质——一切气体、液体、固体物质
形式:声波
传播
速度:声速——150C,空气中,340m∕s
回声:用于测距、测深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知识网络空气传声:声源→空气振动→鼓膜振动→听小骨、半规管、前庭→听觉
神经
声源发出声音到两耳的距离不同:双耳效应——判断声音方向
骨传声:头骨、颌骨→听觉神经
三、声音的特性
知识网络超声波:高于20000H Z
音调——声音的高低:频率可听声波:20 H Z—20000 H Z
(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次声波:低于20 H Z
声音的特性响度:声音的强弱——振幅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音色:分辨各种发声体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知识网络
物理学角度,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振动;
定义
环境保护角度,泛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噪声来源:交通运输、工业机械、施工机械、社会生活
30-40分贝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
等级以及危害≥90分贝,则会严重影响听力。引起一系列疾病;
150分贝以上,鼓膜破裂出血,失去听力
在声源处减弱
控制在传播路径中减弱
在人耳处减弱
五、声音的利用
知识网络
回声定位:声呐——蝙蝠探测昆虫探测海深
声音的利用声音传递信息:医疗、B超、听诊等
声音传递能量:清洗精细机械,利用超声波去除人体内结石
第二章光现象
一、光的传播与反射
知识网络特点——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例——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激光准直”等
光的传播表示——光线:“→”常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传播路线
应用——“激光准直”,射击:三点一线
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光速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C=3*108 m∕s
水中为真空的3∕4,玻璃为真空的2∕3
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光的反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图见锦囊妙计P8)
光路: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镜面反射平行光线
类型平滑表面
漫反射平行光线
粗糙表面
加图:课本P38图2.1-9
二、平面镜成像
知识网络成像规律
平面镜成像原理
作图方法(图见锦囊妙计P9)
面镜
凸面镜发散作用
球面镜
凹面镜汇聚作用
聚光聚热
说明:实像是实际光线汇聚而成的,实像的位置在实际光线的汇聚点上,可用光屏接收;虚像不是光线的实际汇聚点,虚像的位置在世纪光线的反向线上,不能用光屏接收。
三、光的折射与色散
知识网络
条件:从一种介质到另一介质时,光在介质表面发生的现象
折射定律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变弯曲
光的折射解释现象鱼缸中的鱼看起来变大
海市蜃楼
光的色散:复色光分离(图见锦囊妙计P9)
要点梳理:
2.眼睛能够看到物体的条件是:物体把光线射入人的眼睛,引起人的视觉。
四、物体的颜色和看不见的光
知识网络
三原色:红、绿、蓝
色光三原色规律:三原色混合能产生各种颜色的光
物体颜色透明体的颜色由透过它的色光决定
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红外线物体的温度越高,发射出的红外线越多(诊断疾病、夜视仪、遥控器)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
杀菌
紫外线使荧光物质感光
光按红、橙、黄、绿、蓝、靛、紫顺序排列起来组成光谱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一、透镜及其应用
知识网络
形状:中间厚、边缘薄①两个球面球心的连线叫透镜的主光轴凸透镜对光线作用:会聚光线②透镜的中心叫光心
形状:中间薄,边缘厚③能折射成像
透镜凹透镜对光线作用:发散光线④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叫焦距主要部件: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图见锦囊妙计P14)
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知识网络
相关概念:实像、虚像、像距、物距等
成像原理:光的折射
凸透镜成像成像规律
照相机
应用幻灯机
放大镜
三、眼睛和眼镜
知识网络
眼球→照相机
眼睛成像原理晶状体和角膜→凸透镜
视网膜→光屏(图见锦囊妙计P19)
近视镜的矫正原理:凹透镜使光线发散
方法: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凹透镜,能使远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
原理:凸透镜使光线会聚
远视镜的矫正方法: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凸透镜,能使近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显微镜:原理——二次成像,两次放大
望远镜:原理——二次成像,先缩小、后放大
第四章物态变化
一、温度
知识网络
定义:物体的冷热程度
规定
温度摄氏温度读法、写法
测量估计物体温度
温度计种类
使用方法
温馨提示:
温度计的使用
①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
②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充分接触,不要碰到容器的底或容器的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