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新版) PPT
合集下载
哲学与人生第二章ppt课件
第 16 页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过渡页
第 17 页
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
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
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人际关系从属于社会关系,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与人 产生的交往关系,对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 作用。
第7 页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正文 . 第一节
普 遍
联
系
2 哲学与世界观
与 人
际
和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正文 . 第一节
普 遍
联
系
4 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快乐人生
与 人
际
和
谐
(三)建立真正的友谊
1.善交益友
益友是指品德高尚、志同道合,能够帮助自己进步的朋友。这里所说的帮助既包括品行方面,
(二)学会与人和谐共处、合作共事
要想与人和谐共处,就要真诚地肯定和欣赏别人的长处,宽容别人的缺点与不足; 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替别人着想;遇到矛盾要冷静处理,尽量避免指责、争 执和冲突,以免激化矛盾。
与人合作共事,最重要的是彼此尊重,学会互相配合,并乐于分享合作的成果和成 功的快乐。
第 14 页
哲学与人生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精选PPT课件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精选2021最新课件
人生方向大问 题
6
希望大家在学习这门课时,不在于学到多少知识,而在于习惯思考 和追问。甚至怀疑和批评。培养这种精神和习惯,反思自己的行为。
愿大家在毕业时,可以成为这样的人:高举远慕的心态、慎思明辨 的理性、体会真切的情感、执着专注的意志、洒脱通达的境界
精选2021最新课件
12
客观实际
定义:客观实际就是指存在于我们意识之外的客观事物及其实际 状况,即事物自身的属性和特点,以及事物之间的种种联系。
精选2021最新课件
13
阅读P5寓言故事 ,回答: 1.主人公做出的选择是什么吗?这样选择对吗? 2.主人公是否违反了客观规律? 3.请根据这个寓言故事说明如何做到想问题、办事情从客观实际出发?
精选2021最新课件
7
第一单元 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 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精选2021最新课件
8
第一课 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20世纪伟大的哲学家萨特说过一句富有哲理的话,他说“人有选择 的自由,但人没有不选择的自由。”这句话道出了这样一个真理: 人生处处有选择。那么选择是什么?究竟要如何选择才是正确的呢? 如何正确把握住自己的命运呢?
现实性定义:是指一切实际存在的事物。
现实的可能性:中国小康社会
抽象的可能性:各种彩票
精选2021最新课件
21
3.人生总有一条道路适合你
阅读P11,回答: 1.张立勇成才的道路上都有哪些不利的因素和有利的因素? 2.结合张立勇的事例说明“天无绝人之路”的道理
精选2021最新课件
22
阅读教材第13页案例:
精选2021最新课件
5
二、《哲学与人生》课程内容
新版中职哲学与人生第一课 PPT
重要基础之一。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慎到、杨朱等。 道家以道、无、自然、天性为核心理念,认为天道无为、 道法自然,据此提出无为而治、以雌守雄、以柔克刚等 政治、军事策略,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都产生了较大 的影响。
第一单元
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 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选择正确的道路,永远比跑得快更 重要。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 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 把握自己的生命,选择就是为自己的
启示:想问题、办事情不能照搬书本,应尊重客观规律, 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一、世界具有多样性和物质的统一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世界本质问题的基本原理,内容:
第一,世界是统一的,世界的本原是一个。 第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第三,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无限多样性的统一,以多种多样的形
• (1)哲学是人们在实践和生活中获得的具体知识, 即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思维的各种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 (2)哲学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了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使一部分人有时间有可能 对世界的一般问题作理论探讨的时候才产生的。
• 因此,哲学产生后对具体科学的产生提供了世界观 和方法论的指导。
实事求是,是指找出事物发展规律,按规律办事。 鲁国都城住着一对夫妻,男的善于编草鞋,女的善于织白绸子,两口子日 子过得不错。他们听说越国是个鱼米之乡,两个子想要搬过去谋生,其邻居看见 了,叫他们不要搬,因为越国到处是水乡,越人从小就光脚走路,不用穿鞋,绸 子是做帽子用,越国经常下暴雨,越人从不戴帽子,如果去了一个用不着他们手 艺的国家,他们自然要受穷。
• 我国现在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 前我国最大的实际。我们要做到:坚持社会主义而不能离开社会 主义,要从初级阶段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第一单元
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 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选择正确的道路,永远比跑得快更 重要。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 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 把握自己的生命,选择就是为自己的
启示:想问题、办事情不能照搬书本,应尊重客观规律, 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一、世界具有多样性和物质的统一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世界本质问题的基本原理,内容:
第一,世界是统一的,世界的本原是一个。 第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第三,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无限多样性的统一,以多种多样的形
• (1)哲学是人们在实践和生活中获得的具体知识, 即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思维的各种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 (2)哲学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了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使一部分人有时间有可能 对世界的一般问题作理论探讨的时候才产生的。
• 因此,哲学产生后对具体科学的产生提供了世界观 和方法论的指导。
实事求是,是指找出事物发展规律,按规律办事。 鲁国都城住着一对夫妻,男的善于编草鞋,女的善于织白绸子,两口子日 子过得不错。他们听说越国是个鱼米之乡,两个子想要搬过去谋生,其邻居看见 了,叫他们不要搬,因为越国到处是水乡,越人从小就光脚走路,不用穿鞋,绸 子是做帽子用,越国经常下暴雨,越人从不戴帽子,如果去了一个用不着他们手 艺的国家,他们自然要受穷。
• 我国现在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 前我国最大的实际。我们要做到:坚持社会主义而不能离开社会 主义,要从初级阶段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新版哲学与人生第二课PPT课件
第一单元
第二课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一、积极行动实现人生发展 二、把握客观规律善于行动
一、积极行动实现人生发展
1.人生发展不能光说不动
(1)任何目的和理想的实现都必须付出实际的行动
农夫甲与农夫乙住的村庄离水源都很远,他们每次都要 到10公里以外的地方挑水。他们很想把水直接引到自己家门 前,但是工程太大,一时又没有办法完成,他俩也只能那么 劳累地挑水。
创境激趣
结合冯思勇的经历思考:
俗话说,“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们每个同学 的人生道路都是广阔的,我们每个同学都可以拥有灿烂的人 生、光明的前途。而灿烂的人生、光明的前途的实现,不仅 需要我们选择好,更要行动好,这样才能实现人生的目标。
第一单元
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 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第二课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积极行动才有精彩人生
2005年春节晚会的舞蹈节目“千手观音”给我们以强 烈的震撼。“千手观音”为什么这般美丽?
体验导行---人生贵在立即行动
——如果你想锻炼身体让身体更加强 壮,请从今日开始,立即行动!
——如果你想读一本文学书籍提高文 学修养,请从今日开始,立即行
动! ——如果你想成为一名营销专家,请
从今日开始准备,立即行动! ——如果……请从今日开始,立即
行动!
二、把握客观规律善于行动
1. 敢于行动不等于成功行动
行动成功的条件: 明确的行动目的 恰当的行动方法和行动条件
从客观实际出发,善于寻找 做事的方法,善于发现事物 运动的规律
2.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 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特点一:客观性
不
不
能
能
新版哲学与人生推荐课堂PPT
点滴哲理:一位身体残疾而心灵充满阳光的少年带给了 我们许多启迪:只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等待伯乐来发现,, 无疑是一种被动和软弱;只有把自己推到前台,前面的风景才 会是另一番模样。
25
2024/6/26
、
这就像我们在生活中,不同的人对我们的认识和看法 是不同的。我们不可能令周围的每一个人都喜欢你、欣赏 你。事实上最了解你的人只有你自己。所以,我们每一个 人要充分认识自己的每一方面,给出自己客观的评价。别 人的评价只是一个参考,我们要想完善自己,首先要自己 充分认识自己。
——高尔基
送给你, 希望你更自信!
28
2024/6/26
一、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二、在社会发展中实现人的个性自由
29
2024/6/26
你想拥有美 好人生吗? 去创造吧!
30
你怎么看待小树的自由和约束?
19
2024/6/26
正确理解和对待个性自由与社会约束的关系
人的自由总是在一定基础上和一定条件下的自由。一 方面,任何人的个性自由应得到社会和他人的尊重;
另一方面,任何人的自由都不能影响别人的自由。任 何个人自由都必须以保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前提。
20
2024/6/26
3.在职业活动中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作为职业人来讲,每个人应根据一定的条 件来确立自己的发展目标,在职业活动中不断 丰富、发展和完善自我。
21
数学不及格
钱钟书10岁入东林小学,在 苏州桃坞中学、无锡辅仁中学接 受中学教育,19岁被清华大学破 格录取。钱钟书出生于诗书世家, 自幼受到传统经史方面的教育, 中学时擅长中文、英文,却在数 学等理科上成绩极差。报考清华 大学时,数学仅得15分,但因国 文、英文成绩突出,其中英文更 是获得满分,于1929年被清华大 学外文系录取。
25
2024/6/26
、
这就像我们在生活中,不同的人对我们的认识和看法 是不同的。我们不可能令周围的每一个人都喜欢你、欣赏 你。事实上最了解你的人只有你自己。所以,我们每一个 人要充分认识自己的每一方面,给出自己客观的评价。别 人的评价只是一个参考,我们要想完善自己,首先要自己 充分认识自己。
——高尔基
送给你, 希望你更自信!
28
2024/6/26
一、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二、在社会发展中实现人的个性自由
29
2024/6/26
你想拥有美 好人生吗? 去创造吧!
30
你怎么看待小树的自由和约束?
19
2024/6/26
正确理解和对待个性自由与社会约束的关系
人的自由总是在一定基础上和一定条件下的自由。一 方面,任何人的个性自由应得到社会和他人的尊重;
另一方面,任何人的自由都不能影响别人的自由。任 何个人自由都必须以保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前提。
20
2024/6/26
3.在职业活动中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作为职业人来讲,每个人应根据一定的条 件来确立自己的发展目标,在职业活动中不断 丰富、发展和完善自我。
21
数学不及格
钱钟书10岁入东林小学,在 苏州桃坞中学、无锡辅仁中学接 受中学教育,19岁被清华大学破 格录取。钱钟书出生于诗书世家, 自幼受到传统经史方面的教育, 中学时擅长中文、英文,却在数 学等理科上成绩极差。报考清华 大学时,数学仅得15分,但因国 文、英文成绩突出,其中英文更 是获得满分,于1929年被清华大 学外文系录取。
哲学与人生ppt课件
——周国平
22
二、什么是人生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聘用制度,保障用人单位和职工的合法权益
苏格拉底把他们带到一片苹果树林,要求大家从树林的这头走到那头, 每人挑选一只自己认为最大最好的苹果。不许走回头路,不许选择两次。
在穿过苹果林的过程中,学生们认真细致地挑选自己认为最好的苹果。 等大家来到苹果林的另一端,苏格拉底已经在那里等候他们了。他笑着问 学生:“你们挑到了自己最满意的果子吗?”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都没有回答。
21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 哲学就是对人生有系统的反思。
——冯友兰
• 学科学,我不说,你糊涂,我一说,你明白。 • 学哲学,我不说,你明白,我一说,你糊涂。
——孙正聿
哲学的首要目标不是传授知识,而是 引导人们追求智慧。
27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 5、因高度概括而精神丰富。作为文 化的灵魂,哲学能够以最凝练的方式 提升人们的人文素质。
• 6、因理性信念而品格坚毅。作为思 想被把握的时代,哲学历史观能够帮 助人们通晓历史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 有了规律性的认识,人们往往具备科 学而坚定的信念。
纪律:(10分)无规矩不成方圆
提问:(10分)每次提问记次数.
作业:(15分)按时上交作业。
课堂笔记:(5分)字迹工整,书写
整齐。
3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22
二、什么是人生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聘用制度,保障用人单位和职工的合法权益
苏格拉底把他们带到一片苹果树林,要求大家从树林的这头走到那头, 每人挑选一只自己认为最大最好的苹果。不许走回头路,不许选择两次。
在穿过苹果林的过程中,学生们认真细致地挑选自己认为最好的苹果。 等大家来到苹果林的另一端,苏格拉底已经在那里等候他们了。他笑着问 学生:“你们挑到了自己最满意的果子吗?”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都没有回答。
21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 哲学就是对人生有系统的反思。
——冯友兰
• 学科学,我不说,你糊涂,我一说,你明白。 • 学哲学,我不说,你明白,我一说,你糊涂。
——孙正聿
哲学的首要目标不是传授知识,而是 引导人们追求智慧。
27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 5、因高度概括而精神丰富。作为文 化的灵魂,哲学能够以最凝练的方式 提升人们的人文素质。
• 6、因理性信念而品格坚毅。作为思 想被把握的时代,哲学历史观能够帮 助人们通晓历史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 有了规律性的认识,人们往往具备科 学而坚定的信念。
纪律:(10分)无规矩不成方圆
提问:(10分)每次提问记次数.
作业:(15分)按时上交作业。
课堂笔记:(5分)字迹工整,书写
整齐。
3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新版哲学与人生.PPT
上述两则事例,都体现了科学思维方法在 创新中的作用。
结合上述事例,说说科学思维方法对人 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何作用?
.
9
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对人们正确认识世界 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第一,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认识事物,把握事物 的本质和规律,更好地认识世界;
第二,可以帮助我们提高面对新情况、解决新问 题的能力,正确地解决问题,更好地改造世界。
光是由无 数微粒构 成的粒子
流
他们二人的思维是 :二者必居其一, 非此即彼。不是这 个,就是那个。
.
17
“波粒二象说”
爱因斯坦提出的 “波粒二象说”,从 思维方法上看,他运 用了什么思维方法?
光既是波,又是微粒, 是连续的,又是不连续 的。自然界喜欢矛盾。
他运用了辩证思维方法, 即矛盾分析方法。
.
结合上述事例,说明思维方法与人的认识能力的关系。
.
6
评:
人人都有思维,但是,不同的人在处理不同的问题时, 采取的思维方法却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同。
只有进行科学的思维,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帮 助我们提高认识能力,正确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
而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
7
2.科学思维方法的特点及作用
培养科学思维方法, 要求我们要运用辩证思 维的方法。
造纸术的发明 吸水纸巾的发明 爱因斯坦的“波粒二象”说
辩证思维就是用联系的、发展 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 问题,其实质与核心是运用矛盾 分析法,从对立面的统一中把握 事物。
学而不思则惘。 ------孔子
光的本质的发现
光是一种连 续不断的波
.
3
第九课
一、掌握科学思维方法, 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结合上述事例,说说科学思维方法对人 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何作用?
.
9
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对人们正确认识世界 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第一,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认识事物,把握事物 的本质和规律,更好地认识世界;
第二,可以帮助我们提高面对新情况、解决新问 题的能力,正确地解决问题,更好地改造世界。
光是由无 数微粒构 成的粒子
流
他们二人的思维是 :二者必居其一, 非此即彼。不是这 个,就是那个。
.
17
“波粒二象说”
爱因斯坦提出的 “波粒二象说”,从 思维方法上看,他运 用了什么思维方法?
光既是波,又是微粒, 是连续的,又是不连续 的。自然界喜欢矛盾。
他运用了辩证思维方法, 即矛盾分析方法。
.
结合上述事例,说明思维方法与人的认识能力的关系。
.
6
评:
人人都有思维,但是,不同的人在处理不同的问题时, 采取的思维方法却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同。
只有进行科学的思维,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帮 助我们提高认识能力,正确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
而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
7
2.科学思维方法的特点及作用
培养科学思维方法, 要求我们要运用辩证思 维的方法。
造纸术的发明 吸水纸巾的发明 爱因斯坦的“波粒二象”说
辩证思维就是用联系的、发展 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 问题,其实质与核心是运用矛盾 分析法,从对立面的统一中把握 事物。
学而不思则惘。 ------孔子
光的本质的发现
光是一种连 续不断的波
.
3
第九课
一、掌握科学思维方法, 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哲学与人生(全套课件100页)
为政
正名。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 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 所措手足。 礼乐。三个层面: 1、从个人的成德这个方面来说,必须是“兴于师,立于礼, 成于乐”。 2、就为政而言,孔子说:“上好礼,而民莫敢不敬;上好 义,则民莫敢不服。”又说:“上好礼,则民易使。” 3、在具体的人的行为中。礼是贯穿个人生活的所有阶段的。 孔子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 礼”。
发现真理
市场假相
洞穴假相 种族假相(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印证价值
人生需要体验。
学习哲学,尝试用各个哲学家的眼光去看 世界
孔颜乐处 《论语》:贤者回也,一殫食, 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 其乐。
如何提升哲学素养
培养思考习惯,在“不疑处有疑”
哲学就是对前提的批判性反思 休谟的怀疑论打破了康德独断的迷梦
二、孔子生平
BC551.9.28——BC479年,终年73岁。 孔子父亲叔梁纥,与殷商王室血统相关 十五志于学 铲除三桓(季孙、叔孙、孟孙) 孔子35岁时,因为“八佾舞于庭”,是可 忍,孰不可忍而离开鲁国事齐,孔子叫 “危邦不居,乱邦不住”,强调士的尊严
由于齐景公未能接受孔子“君君、臣臣、 父父、子子”的道义,孔子从齐返鲁,仍 未受到重要,但弟子云集,“有朋自远方 来” 孔子51岁时才“作”,做了鲁的司空,后 来又做大司寇,但前后时间都很短 “齐人归女乐”是孔子去职的直接原因。 去齐、卫、陈,在卫见了卫灵公和南子
成德之道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说乎?”——成德之道有两种方法: 进学和交友
交友
哲学与人生(全套课件146P)
因辩证思维而头脑灵活。作为提倡辩证思维的唯物辩证法,哲学可以帮助你在变化无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把握基本的方向和立场。 因憧憬理想而满怀希望。作为根本性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哲学为人类以及为每个人的存在、生活、发展提供安身立命之根本。 、因高度概括而精神丰富。作为文化的灵魂,哲学能够以最凝练的方式提升人们的人文素质。
近代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和科学家莱布尼兹有一天同国王谈论哲学。莱布尼兹说世界上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国王不信,马上命人在花园里找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结果总是被莱布尼兹挑出它们之间的差别。其实何止是树叶,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会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孪生兄弟,也有差异。有一位作家说过:“世上没有两粒相同的沙子,没有两只相同的苍蝇,没有两双相同的手掌,没有两个相同的鼻子。”这个作家这样说是有道理的,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形形色色、千差万别、千姿百态。莱布尼兹对国王说世界上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后,他又继续说世界上没有两个彼此完全不同的东西。国王又不信,马上命人在花园里找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结果总被莱布尼兹指出它们之间相同的地方。这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居然千差万别,但又具有物质统一性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二、坚17页中“对症下药”一例
02
06
分析:
选择正确的道路,永远比跑得快更重要。 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生命,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 人生如同在池塘里钓鱼,选对池塘才能钓大鱼,在错误的地方垂钓,肯定钓不到想要的鱼。
提问: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2.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风动,幡动,还是心动”
慧能,佛教禅宗第六代祖师。《坛经》记载了一个关于他的故事。 慧能和尚到广州法胜寺去的时候,正好赶上印宗法师在这里讲《涅槃经》,和尚们都在寺门内坐着静心听讲。忽然一阵风,把悬挂在佛像前面的幡吹动了,飘过来,飘过去。有两个和尚看见了,议论起来。 一个和尚说:“你看,风在动。” 另一个说:“不对,那不是风在动,而是幡在动。” 是风动还是幡动,两个人争论不休。慧能听到了,便插嘴说, “那既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你们的心在动。”
近代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和科学家莱布尼兹有一天同国王谈论哲学。莱布尼兹说世界上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国王不信,马上命人在花园里找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结果总是被莱布尼兹挑出它们之间的差别。其实何止是树叶,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会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孪生兄弟,也有差异。有一位作家说过:“世上没有两粒相同的沙子,没有两只相同的苍蝇,没有两双相同的手掌,没有两个相同的鼻子。”这个作家这样说是有道理的,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形形色色、千差万别、千姿百态。莱布尼兹对国王说世界上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后,他又继续说世界上没有两个彼此完全不同的东西。国王又不信,马上命人在花园里找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结果总被莱布尼兹指出它们之间相同的地方。这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居然千差万别,但又具有物质统一性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二、坚17页中“对症下药”一例
02
06
分析:
选择正确的道路,永远比跑得快更重要。 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生命,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 人生如同在池塘里钓鱼,选对池塘才能钓大鱼,在错误的地方垂钓,肯定钓不到想要的鱼。
提问: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2.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风动,幡动,还是心动”
慧能,佛教禅宗第六代祖师。《坛经》记载了一个关于他的故事。 慧能和尚到广州法胜寺去的时候,正好赶上印宗法师在这里讲《涅槃经》,和尚们都在寺门内坐着静心听讲。忽然一阵风,把悬挂在佛像前面的幡吹动了,飘过来,飘过去。有两个和尚看见了,议论起来。 一个和尚说:“你看,风在动。” 另一个说:“不对,那不是风在动,而是幡在动。” 是风动还是幡动,两个人争论不休。慧能听到了,便插嘴说, “那既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你们的心在动。”
哲学与人生ppt课件
1.准确把握大纲,充分体现大纲要 求。
进一步强化了职业教育中德育课程的育人 功能
进一步加强了德育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
时代感
完整版ppt课件
7
《哲学与人生》教材编写 特点
1.准确把握大纲,充分体现大纲要求。
2.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突出德育育人功能。
3.坚持三贴近的原则: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哲学的首要目标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引导人们追求智慧。 ——周国平
哲学虽然不能烘面包,但是能使面包增加甜味。 ——方东美
完整版ppt课件
3
深刻认识哲学对人生的指导作用
哲学思想是使人类充满生机、乐趣、幸福的必需品
完整版ppt课件
4
深刻认识哲学对人生的指
黑格尔论哲学
导作用
一个没有文化的民族,如果没有哲学,就像一座庙,其他地方都 装饰得很富丽堂皇,却没有至圣的神那样。
教师如何有效地使用新教材
• 创新教材:教师可以丰富、拓展课程 资源
• 文字与音像资源——报刊、书籍、图片、 录音、录像、影视作品等
• 人力资源pp、t课件纪念馆、文化 30
教师如何有效地使用新教材
(六)实现教材观与学生观的统一
教材观
17
哲学与人生课程内容结 构
单元模块(五) 课(十五)
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 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哲 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 学 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自觉能动与自强不息 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 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
与
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
人 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 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
完整版ppt课件
15
教材的设计思路和编写思 路
哲学与人生(中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精选全文完整版
第二节 发展变化与人生的顺境、逆境
智慧之光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一
第二节 发展变化与人生的顺境、逆境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一
第二节 发展变化与人生的顺境、逆境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一
第二节 发展变化与人生的顺境、逆境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一
第二节 发展变化与人生的顺境、逆境
小案例
“三日”吕蒙三国时,吴国吕蒙十五六岁就跟随姐夫去打仗,英勇善战,屡建战功,31 岁便升为拱野中郎将。但是他的文化水平很低,常常词不达意,闹出笑话。于是,吕蒙听从孙权的教诲,发愤攻读,并且进步很快。赤壁之战之后,鲁肃接任吴国统帅。鲁肃早先知道吕蒙是文盲武将,很看不起他。有一次,鲁肃路过吕蒙防地,提出好多战略上的问题,故意为难他。鲁肃本以为吕蒙会瞠目结舌,不料吕蒙对答如流,有的连鲁肃也未曾想到。鲁肃大为惊喜,称道:“学识渊博,非吴下阿蒙。”吕蒙听后幽默地答道:“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看。”
人生是一个在曲折中发展的过程
二
第二节 发展变化与人生的顺境、逆境
人生是一个在曲折中发展的过程
二
第二节 发展变化与人生的顺境、逆境
小案例
据医学史记载,17 世纪 20 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而奇迹般地挽救了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19 世纪 80 年代,拉丁美洲的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 1901 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造血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从科学输血的历程可以看到,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因此,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又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在曲折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智慧之光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一
第二节 发展变化与人生的顺境、逆境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一
第二节 发展变化与人生的顺境、逆境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一
第二节 发展变化与人生的顺境、逆境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一
第二节 发展变化与人生的顺境、逆境
小案例
“三日”吕蒙三国时,吴国吕蒙十五六岁就跟随姐夫去打仗,英勇善战,屡建战功,31 岁便升为拱野中郎将。但是他的文化水平很低,常常词不达意,闹出笑话。于是,吕蒙听从孙权的教诲,发愤攻读,并且进步很快。赤壁之战之后,鲁肃接任吴国统帅。鲁肃早先知道吕蒙是文盲武将,很看不起他。有一次,鲁肃路过吕蒙防地,提出好多战略上的问题,故意为难他。鲁肃本以为吕蒙会瞠目结舌,不料吕蒙对答如流,有的连鲁肃也未曾想到。鲁肃大为惊喜,称道:“学识渊博,非吴下阿蒙。”吕蒙听后幽默地答道:“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看。”
人生是一个在曲折中发展的过程
二
第二节 发展变化与人生的顺境、逆境
人生是一个在曲折中发展的过程
二
第二节 发展变化与人生的顺境、逆境
小案例
据医学史记载,17 世纪 20 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而奇迹般地挽救了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19 世纪 80 年代,拉丁美洲的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 1901 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造血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从科学输血的历程可以看到,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因此,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又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在曲折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PPT
第一单元
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 客观实际的基本观点及其对人生选择的意义。 • 学习物质运动的规律性及其对人生行动的意义。 • 了解自觉能动性的观点及其对人生发展的指导意义。 • 领会自强不息对人生发展的作用。
【重点难点】
•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与多样性。 • 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 自觉能动性与客观规律之间的关系。
《哲学与人生》教学课件
名人名言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 在于它的物质性, 这种物质性不是由 三两句话所证明的 ,而是由哲学和自 然科学的长期的和 持续的发展所证明 的。
——恩格斯
《哲学与人生》教学课件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含义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 物而不是主观意识作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出 发点,正确处理好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使主观符合 客观。 (1)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而不是主观意识作为我们 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出发点,使主观符合客观。 (2)反对把主观愿望当成客观实际的主观主义错误。
《哲学与人生》教学课件
第二课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一、物质是运动的存在方式
1、物质在运动中存在和发展 • 运动指的是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 • 世界上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一切物质都是运动的。
•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 无一不是处在运动之中。 •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世界上也不存在没有物质的运动,物质是一切运动 变化和发展过程的载体。
《哲学与人生》教学课件
2、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 什么是人生发展?
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决定了个人所面对的客观 实际也具有多样性。多样性的客观实际又为个人 的人生发展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可能性。
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 客观实际的基本观点及其对人生选择的意义。 • 学习物质运动的规律性及其对人生行动的意义。 • 了解自觉能动性的观点及其对人生发展的指导意义。 • 领会自强不息对人生发展的作用。
【重点难点】
•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与多样性。 • 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 自觉能动性与客观规律之间的关系。
《哲学与人生》教学课件
名人名言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 在于它的物质性, 这种物质性不是由 三两句话所证明的 ,而是由哲学和自 然科学的长期的和 持续的发展所证明 的。
——恩格斯
《哲学与人生》教学课件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含义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 物而不是主观意识作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出 发点,正确处理好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使主观符合 客观。 (1)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而不是主观意识作为我们 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出发点,使主观符合客观。 (2)反对把主观愿望当成客观实际的主观主义错误。
《哲学与人生》教学课件
第二课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一、物质是运动的存在方式
1、物质在运动中存在和发展 • 运动指的是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 • 世界上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一切物质都是运动的。
•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 无一不是处在运动之中。 •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世界上也不存在没有物质的运动,物质是一切运动 变化和发展过程的载体。
《哲学与人生》教学课件
2、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 什么是人生发展?
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决定了个人所面对的客观 实际也具有多样性。多样性的客观实际又为个人 的人生发展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可能性。
哲学与人生前言课件ppt
逻辑推理
运用逻辑推理工具,如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等,对问题进行推理 分析。
辩证思考的技巧
批判性思维
对问题进行批判性分析,不盲目接受现有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
换位思考
尝试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理解不同观点的合理性。
综合分析
将不同的观点和信息综合起来,进行全面分析,形成更全面的认识 。
实践中的哲学应用
幸福与痛苦
幸福
幸福是人生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它涉及到对生活的满意度、积极情绪和心理 健康等方面。哲学家们探讨了幸福的本质、来源和实现方式,提出了不同的理 论观点。
痛苦
痛苦是与幸福相对的概念,涉及到对负面情绪、心理和生理状态的体验。哲学 家们关注了痛苦的本质、来源和缓解方式,探讨了如何通过哲学思考来减轻痛 苦。
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的探究。
哲学思考的方法包括逻辑推理、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等,旨在通过 理性思考和批判性分析来解答人
类面临的根本性问题。
哲学的历史发展
古希腊哲学
近代哲学
以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 代表,探讨人类存在和真理的本质。
以笛卡尔和康德为代表,强调理性主 义和经验主义的对立与融合,探讨知 识的本质和形而上学的可能性。
哲学与人生前言
• 哲学简介 • 哲学与人生的关系 • 人生中的重要哲学概念 • 如何运用哲学思考解决问题 • 哲学与人生的未来发展
01 哲学简介
哲学的定义
哲学是一门探究人类存在、意义 、价值、知识和道德等根本性问 题的学科,旨在追求真理和智慧
。
哲学思考涉及到对人类存在和宇 宙的深入反思,以及对我们自身
促进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03
哲学思考可以让我们更加平静地面对生活中的起伏和变化,追
运用逻辑推理工具,如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等,对问题进行推理 分析。
辩证思考的技巧
批判性思维
对问题进行批判性分析,不盲目接受现有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
换位思考
尝试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理解不同观点的合理性。
综合分析
将不同的观点和信息综合起来,进行全面分析,形成更全面的认识 。
实践中的哲学应用
幸福与痛苦
幸福
幸福是人生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它涉及到对生活的满意度、积极情绪和心理 健康等方面。哲学家们探讨了幸福的本质、来源和实现方式,提出了不同的理 论观点。
痛苦
痛苦是与幸福相对的概念,涉及到对负面情绪、心理和生理状态的体验。哲学 家们关注了痛苦的本质、来源和缓解方式,探讨了如何通过哲学思考来减轻痛 苦。
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的探究。
哲学思考的方法包括逻辑推理、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等,旨在通过 理性思考和批判性分析来解答人
类面临的根本性问题。
哲学的历史发展
古希腊哲学
近代哲学
以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 代表,探讨人类存在和真理的本质。
以笛卡尔和康德为代表,强调理性主 义和经验主义的对立与融合,探讨知 识的本质和形而上学的可能性。
哲学与人生前言
• 哲学简介 • 哲学与人生的关系 • 人生中的重要哲学概念 • 如何运用哲学思考解决问题 • 哲学与人生的未来发展
01 哲学简介
哲学的定义
哲学是一门探究人类存在、意义 、价值、知识和道德等根本性问 题的学科,旨在追求真理和智慧
。
哲学思考涉及到对人类存在和宇 宙的深入反思,以及对我们自身
促进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03
哲学思考可以让我们更加平静地面对生活中的起伏和变化,追
哲学与人生课件
பைடு நூலகம்
试 问
这个事例给我们哪些哲学道理?
13
《哲学与人生》 第二节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一、物质在运动中存在
二、人生存在于行动中
三、人生路是自己走出来的 四、敢于行动,善于行动
14
《哲学与人生》
一、物质在运动中存在
思 考
“山不转水在转”,这句俗语的寓意是什么?
从哲学的角度看,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运动是物质存在的形式。
3
《哲学与人生》
寓言故事:
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
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
“子必穷!”鲁人曰:“何 也?”曰:“屦为履之也,
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也,而
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 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 可得乎?”
一切从实际出发
田忌赛马
4
《哲学与人生》 第一节 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二、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三、人生选择的多样性和可能性 四、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人生不同阶 段所具有的 不同特点、 情况和存在 的不足
8
《哲学与人生》
思考
青年时期的我们要如何去做?
9
《哲学与人生》
三、人生选择的多样性和可能性
客观对象的多样性
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样性
人生选择的正确与否有什么影响?
10
《哲学与人生》
选择的多样性和选择主体的目的 的多样性
人生选择存在着多种可能性
人生道路不是现成的,而是要自己去选择,
目标
行动
实现自己的人生意义
19
《哲学与人生》
四、敢于行动,善于行动 人生就是奋斗,就是通过奋斗服务群 众、贡献社会的自我实现过程
试 问
这个事例给我们哪些哲学道理?
13
《哲学与人生》 第二节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一、物质在运动中存在
二、人生存在于行动中
三、人生路是自己走出来的 四、敢于行动,善于行动
14
《哲学与人生》
一、物质在运动中存在
思 考
“山不转水在转”,这句俗语的寓意是什么?
从哲学的角度看,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运动是物质存在的形式。
3
《哲学与人生》
寓言故事:
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
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
“子必穷!”鲁人曰:“何 也?”曰:“屦为履之也,
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也,而
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 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 可得乎?”
一切从实际出发
田忌赛马
4
《哲学与人生》 第一节 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二、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三、人生选择的多样性和可能性 四、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人生不同阶 段所具有的 不同特点、 情况和存在 的不足
8
《哲学与人生》
思考
青年时期的我们要如何去做?
9
《哲学与人生》
三、人生选择的多样性和可能性
客观对象的多样性
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样性
人生选择的正确与否有什么影响?
10
《哲学与人生》
选择的多样性和选择主体的目的 的多样性
人生选择存在着多种可能性
人生道路不是现成的,而是要自己去选择,
目标
行动
实现自己的人生意义
19
《哲学与人生》
四、敢于行动,善于行动 人生就是奋斗,就是通过奋斗服务群 众、贡献社会的自我实现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
也许有人会说,我们现在有了那么发达的科学理论
和技术手段,我们对人的认识甚至已经达到了基因的层 面,我们还有那么多与人直接相关的社会科学,它们也 从不同的维度揭示了人的存在本质和某种属性。在这样 的情况下,我们似乎已经不再需要哲学了。
现代哲学人类学的奠基者马克斯·舍勒的这段话, 也许能够较好地回答这种质疑:
有一天苏格拉底和他的学 生裴德诺一边散步,一边谈话, 不觉来到了雅典城门外的一个 地方。苏格拉底突然赞赏起这 个地方美丽来,其神情活像一 个导游。裴德诺打断了老师, 问道:“你从未出过城门吗?” 于是,苏格拉底作了这样一个 意味深长的回答:
“的确如此,我亲爱 的朋友。我希望你知道 其中的缘由后会谅解我。 因为我是一个好学的人, 而田园草木不能让我学 得什么,能让我学得一 些东西的是居住在这个 城市里的人民。”
卡尔·马克思
马克思首先是一个哲学家,应该是没有争议的。 但是,读过马克思原著的人会发现,在他的文字中几乎 看不到与人无关“纯自然”的影子,虽然他承认外部 “自然界的优先地位”,但在他看来,“先于人类历史 而存在的那个自然界”,对人来说,“是不存在的自然 界”。
马克思有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地方,就是能够在任
“在人类知识的任何时代中,人从未 像我们现在这样对人自身越来越充满疑问。 我们有一个科学的人类学、一个哲学的人 类学和一个神学的人类学,它们彼此之间 互不通气。因此我们不再有任何清晰而连 贯的关于人的观念。从事研究人的各种特 殊科学的不断增长的复杂性,与其说是阐 明我们关于人的概念,不如说是使这种概 念更加混乱不堪。”
——马克斯·舍勒《人在宇宙中的地位》
马克斯·舍勒
一、哲学是最关切人生的学问
我们知道西方的哲学虽然在泰勒斯那里肇始,但是在 苏格拉底那里才获得了一种自觉的形态。而这一转折的标 志,用罗马思想家、政治家西塞罗的话说:
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上带回到了人间。柏拉图在柏拉源自的《裴德诺篇》 记载了这样一段对话:
哲学与人生 (之一)
——哲学与人生的关系
按照中国的传统,学习哲学 不是一个行业。人人都应当读经 书,正如在西方传统看来,人人 都应当去教堂。读哲学是为了使 人得以成为人,而不是为要成为 某种特殊的人。
——冯友兰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
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 ;但是理论已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 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 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 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是, 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
——柏拉图:《裴德诺篇》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苏格拉底这里的田园草木其实是泛指自然。在苏格拉
底之前的哲学家大多是自然哲学家,他们哲学关注的焦点 是宇宙和自然,而苏格拉底一反前人的做法,将哲学思考 重心由自然转向了人本身和人的社会。从而开启了西方哲 学深远而持久的致思方向。
可见,中国传统哲学更是把人生问题自始至终置于 全部思想的核心地位。
我们再看以人类的自由解放为最高
旨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终 目标就是要实现共产主义。而所谓共 产主义在马克思和恩格斯那里,决不 是凌驾于人之上的某种外在的社会建 构,而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这 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 由发展的条件。”
冯友兰
梁启超先生在他的《儒家哲学是什么》一文中说道:
“中国哲学以研究人类为出发点,最主要的是人之为人 之道:怎样才算一个人?人与人相互有什么关系?”他 进一步说道:“儒家哲学范围广博,概括起来说,其用 功所在,可以《论语》‘修己安人’一语括之。其学问 的最高目的可以《庄子》的‘内圣外王’一语括之。做 修己的功夫,做到极致,就是内圣;做安人的功夫,做 到极致,就是外王。”
自知其无知。 认识你自己。 德性即知识。
——苏格拉底
不仅如此,他还为人类初步锻造了探究人自身奥秘的 最为适宜的方法——辩证法(论辩和对话),即通过反复 地诘问,暴露人们思想中的矛盾,从而逐步地去接近和 发现真理。
可见西方哲学是从认识自我开始的。
海德格尔有句名言:怎样开始,怎样持存。
由苏格拉底开启的这一思想定向,不仅决 定了西方哲学开端,也预示了这种思想传统的 未来。
金岳霖
冯先生说:“中国的儒家,并不注 重为知识而求知识,主要在于求理想的 生活。求理想的生活,是中国哲学的主 流,也是儒家哲学的精神所在。”
“按照中国的传统,学习哲学不是 一个专业的行业。人人都应当读经书, 正如在西方传统看来,人人都应该进教 堂。读哲学是为了使人得以成为人,而 不是要成某种特殊的人。”
文化哲学卡西尔在其名著《人论》中,开 宗明义说了这样一段话:
“认识自我乃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 标——这看来是众所公认的。在各种 不同哲学流派之间的一切争论中,这 个目标始终未被改变和动摇过:已被 证明是阿基米德点,是一切思潮的牢 固而不动摇的中心。”
——恩斯特·卡西尔《人论》
恩斯特·卡西尔
如果说西方哲学是关切人生的学问,那么中国哲学毋
何物以及物和物的关系背后,看到人以及人和人的关 系。为此,他曾这样批判他的前人:
“如果说有一个英国人把人变成了帽子,那么, 有一个德国人就把帽子变成了观念。这个英国人就是 李嘉图,一位银行巨子,杰出的经济学家;这个德国 人就是黑格尔,柏林大学的一位专任哲学教授。”
因此,在马克思那里,无论商品、货币,还是资 本,本质上都是一种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在私有 制条件下,这种关系还会导致人的异化,亦即“动物 东西成为人的东西,而人的东西成为动物的东西。”
我们关于哲学有一个非常熟悉的定义: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宁说本身就是人生哲学。因为这一特点,中国哲学还受到 了站在近代知识论立场上的一些西方哲学家的诟病,成为 了他们否定中国有“哲学”的重要证据。殊不知,这不仅 是对中国哲学和一般哲学的误读,也是对他们自己老祖宗 的背叛和不恭!
冯友兰先生在他的《中国哲学简史》 中曾引用过金岳霖先生的一段话:
“中国哲学家,在不同程度上 都是苏格拉底,因为他把伦理、哲 学、反思和知识都融合在一起了。”
也许有人会说,我们现在有了那么发达的科学理论
和技术手段,我们对人的认识甚至已经达到了基因的层 面,我们还有那么多与人直接相关的社会科学,它们也 从不同的维度揭示了人的存在本质和某种属性。在这样 的情况下,我们似乎已经不再需要哲学了。
现代哲学人类学的奠基者马克斯·舍勒的这段话, 也许能够较好地回答这种质疑:
有一天苏格拉底和他的学 生裴德诺一边散步,一边谈话, 不觉来到了雅典城门外的一个 地方。苏格拉底突然赞赏起这 个地方美丽来,其神情活像一 个导游。裴德诺打断了老师, 问道:“你从未出过城门吗?” 于是,苏格拉底作了这样一个 意味深长的回答:
“的确如此,我亲爱 的朋友。我希望你知道 其中的缘由后会谅解我。 因为我是一个好学的人, 而田园草木不能让我学 得什么,能让我学得一 些东西的是居住在这个 城市里的人民。”
卡尔·马克思
马克思首先是一个哲学家,应该是没有争议的。 但是,读过马克思原著的人会发现,在他的文字中几乎 看不到与人无关“纯自然”的影子,虽然他承认外部 “自然界的优先地位”,但在他看来,“先于人类历史 而存在的那个自然界”,对人来说,“是不存在的自然 界”。
马克思有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地方,就是能够在任
“在人类知识的任何时代中,人从未 像我们现在这样对人自身越来越充满疑问。 我们有一个科学的人类学、一个哲学的人 类学和一个神学的人类学,它们彼此之间 互不通气。因此我们不再有任何清晰而连 贯的关于人的观念。从事研究人的各种特 殊科学的不断增长的复杂性,与其说是阐 明我们关于人的概念,不如说是使这种概 念更加混乱不堪。”
——马克斯·舍勒《人在宇宙中的地位》
马克斯·舍勒
一、哲学是最关切人生的学问
我们知道西方的哲学虽然在泰勒斯那里肇始,但是在 苏格拉底那里才获得了一种自觉的形态。而这一转折的标 志,用罗马思想家、政治家西塞罗的话说:
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上带回到了人间。柏拉图在柏拉源自的《裴德诺篇》 记载了这样一段对话:
哲学与人生 (之一)
——哲学与人生的关系
按照中国的传统,学习哲学 不是一个行业。人人都应当读经 书,正如在西方传统看来,人人 都应当去教堂。读哲学是为了使 人得以成为人,而不是为要成为 某种特殊的人。
——冯友兰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
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 ;但是理论已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 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 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 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是, 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
——柏拉图:《裴德诺篇》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苏格拉底这里的田园草木其实是泛指自然。在苏格拉
底之前的哲学家大多是自然哲学家,他们哲学关注的焦点 是宇宙和自然,而苏格拉底一反前人的做法,将哲学思考 重心由自然转向了人本身和人的社会。从而开启了西方哲 学深远而持久的致思方向。
可见,中国传统哲学更是把人生问题自始至终置于 全部思想的核心地位。
我们再看以人类的自由解放为最高
旨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终 目标就是要实现共产主义。而所谓共 产主义在马克思和恩格斯那里,决不 是凌驾于人之上的某种外在的社会建 构,而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这 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 由发展的条件。”
冯友兰
梁启超先生在他的《儒家哲学是什么》一文中说道:
“中国哲学以研究人类为出发点,最主要的是人之为人 之道:怎样才算一个人?人与人相互有什么关系?”他 进一步说道:“儒家哲学范围广博,概括起来说,其用 功所在,可以《论语》‘修己安人’一语括之。其学问 的最高目的可以《庄子》的‘内圣外王’一语括之。做 修己的功夫,做到极致,就是内圣;做安人的功夫,做 到极致,就是外王。”
自知其无知。 认识你自己。 德性即知识。
——苏格拉底
不仅如此,他还为人类初步锻造了探究人自身奥秘的 最为适宜的方法——辩证法(论辩和对话),即通过反复 地诘问,暴露人们思想中的矛盾,从而逐步地去接近和 发现真理。
可见西方哲学是从认识自我开始的。
海德格尔有句名言:怎样开始,怎样持存。
由苏格拉底开启的这一思想定向,不仅决 定了西方哲学开端,也预示了这种思想传统的 未来。
金岳霖
冯先生说:“中国的儒家,并不注 重为知识而求知识,主要在于求理想的 生活。求理想的生活,是中国哲学的主 流,也是儒家哲学的精神所在。”
“按照中国的传统,学习哲学不是 一个专业的行业。人人都应当读经书, 正如在西方传统看来,人人都应该进教 堂。读哲学是为了使人得以成为人,而 不是要成某种特殊的人。”
文化哲学卡西尔在其名著《人论》中,开 宗明义说了这样一段话:
“认识自我乃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 标——这看来是众所公认的。在各种 不同哲学流派之间的一切争论中,这 个目标始终未被改变和动摇过:已被 证明是阿基米德点,是一切思潮的牢 固而不动摇的中心。”
——恩斯特·卡西尔《人论》
恩斯特·卡西尔
如果说西方哲学是关切人生的学问,那么中国哲学毋
何物以及物和物的关系背后,看到人以及人和人的关 系。为此,他曾这样批判他的前人:
“如果说有一个英国人把人变成了帽子,那么, 有一个德国人就把帽子变成了观念。这个英国人就是 李嘉图,一位银行巨子,杰出的经济学家;这个德国 人就是黑格尔,柏林大学的一位专任哲学教授。”
因此,在马克思那里,无论商品、货币,还是资 本,本质上都是一种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在私有 制条件下,这种关系还会导致人的异化,亦即“动物 东西成为人的东西,而人的东西成为动物的东西。”
我们关于哲学有一个非常熟悉的定义: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宁说本身就是人生哲学。因为这一特点,中国哲学还受到 了站在近代知识论立场上的一些西方哲学家的诟病,成为 了他们否定中国有“哲学”的重要证据。殊不知,这不仅 是对中国哲学和一般哲学的误读,也是对他们自己老祖宗 的背叛和不恭!
冯友兰先生在他的《中国哲学简史》 中曾引用过金岳霖先生的一段话:
“中国哲学家,在不同程度上 都是苏格拉底,因为他把伦理、哲 学、反思和知识都融合在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