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鱼出血病标准

合集下载

草鱼出血病的病因及防治

草鱼出血病的病因及防治

草鱼出血病的病因及防治1. 简介草鱼出血病是一种常见的草鱼疾病,其特征是鱼体表面出现出血斑点或瘀斑,严重时可导致鱼类死亡。

本文将重点探讨草鱼出血病的病因以及相应的防治方法。

2. 病因草鱼出血病的病因复杂,常见的病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环境因素草鱼出血病的发生与水质环境密切相关。

以下环境因素可能引发草鱼出血病的发生:•水温过高或过低:水温过高会导致草鱼免疫力下降,易感染病原体;水温过低则破坏了草鱼体内各种酶的正常活性,导致病原体的侵染。

•水质污染:水质中存在的有害物质、重金属离子等对草鱼健康产生负面影响,降低了其免疫力。

•水体富营养化:水体中过多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容易导致藻类过度繁殖,进一步消耗水中溶解氧,使草鱼缺氧,加重对病原体的感染。

2.2 饲养管理不当合理的饲养管理对预防草鱼出血病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饲养管理不当的因素:•过度密养:过多的鱼只会导致水质污染,增加病原体传播的机会。

•饲料不合理:长期喂食营养不均衡的饲料,草鱼的免疫力会受到削弱。

•降温不当:在饲养过程中,如果突然降温或降温速度过快,会对草鱼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2.3 病原体感染引起草鱼出血病的主要病原体有细菌、寄生虫和病毒等。

常见的病原体包括:•Aeromonas hydrophila: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能够抑制草鱼免疫力,导致草鱼感染出血病。

•寄生虫:一些寄生虫如海洛兹虫、鳃虫等会在草鱼体内定植和繁殖,导致感染并破坏草鱼组织。

•病毒:禽痘病毒、红鲱病毒等病毒感染也会引起草鱼出血病。

3. 防治措施在防治草鱼出血病方面,可以采取以下策略:3.1 优化水质环境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对预防草鱼出血病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优化水质环境的方法:•定期检测水质参数:包括水温、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等,务必保持水质参数在适宜范围内。

•加强水质管理:适时清除污物、定期换水、控制养殖密度等,以减少环境因素对草鱼健康的影响。

•使用水质修复剂:根据实际情况,合理使用硫酸亚铁、活性炭等水质修复剂,帮助改善水质。

草鱼出血病怎么办 草鱼出血病治疗

草鱼出血病怎么办 草鱼出血病治疗

草鱼出血病怎么办草鱼出血病治疗
【常见问题】草鱼出血病怎么办?
【专家解答】草鱼是常见的水产鱼种,也是在市场上常见的种类,现如今有很多养殖户偶在开始养殖草鱼,但是在养殖草鱼的时候,如果管理不善的话就会使得草鱼产生疾病,常见的有出血病,那么养殖草鱼的时候出现出血病怎么办呢?
【治疗方法】每100公斤草鱼,用车前草、铁马鞭、辣蓼各4公斤切碎,加适量水煮沸20分钟后加面粉煮成稀糊,冷却后加10克磺胺类药物,制成药饵喂鱼,连用3~5天。

每亩水面,水深1米,用600克大黄在3~3.5公斤水中煮沸30分钟,同时将1750克菜油煮沸,待菜油冷却后与大黄药液混合均匀,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续1~3天,疗效可达95%以上。

每100公斤草鱼种,用苦木粉(50%)、黄柏粉或黄连粉(30%)、黄芩粉(10%)、大黄粉(10%)配成混合药粉1千克,加食盐0.5千克,面粉3千克,精饲料9千克,做成药饵投喂,连喂5~10天可治愈。

每亩水深1米,用大青叶1公斤,贯众500克,加水5~7公斤煮
沸10~15分钟兑水全池泼洒,每20天用药1次,预防效果好。

【本人总结】以上就是养殖草鱼的时候出血病的治疗方式,在养殖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水质问题,注意观察,这样才能够减少疾病的发生,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

青鱼和草鱼养殖中常见的疾病类型

青鱼和草鱼养殖中常见的疾病类型

青鱼和草鱼养殖中常见的疾病类型1 出血病该病的病原体为呼肠孤病毒科。

病鱼的主要症状为各组织器官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和出血。

轻者病鱼的头顶部、下颌、口腔、眼眶、鳃盖、鳍和鳍基部充血、出血,剥去皮肤,肌肉呈点状或斑纹状出血,重者全身肌肉充血、出血。

病鱼体色发黑,离群独游于水面,反应迟钝,食欲不振。

此病全国各地均有流行,尤以长江流域及广东、广西、福建最盛。

该病主要危害1周龄青鱼种及不同大小的草鱼,7月中旬至9月上旬最为严重,死亡率可达80%以上,是危害性大、流行广泛的病毒性鱼病。

2 细菌性肠炎病该病由肠型点状气单孢菌感染引起。

病鱼的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外突,按压腹部有黄色黏液从肛门流出。

剖开腹腔,可见腹腔内有淡黄色腹积水,肠壁因充血呈紫红色。

解剖肠壁,肠管内有大量黏液。

病鱼体色发黑,游动缓慢,不吃食。

3 白头白嘴病该病由粘球菌感染导致,病鱼自吻端至眼球的皮肤色素消退或呈乳白色,病变部位溃烂,有时带有灰白色绒毛状物,呈现“白头白嘴”症状。

水中病鱼的症状尤为明显,当病鱼离水症状就不显著。

该病通过接触而感染,5~7月为流行期,6月为发病高峰期,具有发病快、来势猛、死亡率高的特点,为暴发性鱼病[1]。

4 细菌性烂鳃病该病由柱状屈桡杆菌感染鱼鳃引起。

病鱼的鳃丝腐烂有污泥,鳃盖骨的内表皮充血,中间部分的表皮常腐蚀成一个圆形不规则的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

病鱼体色发黑,游动缓慢,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呼吸困难,最终死亡。

4~10月为该病的流行季节,水温20℃以上开始流行,全国各地均有发病。

5 鳃霉病该病是由鳃霉菌寄生于鱼鳃上引起。

病鱼由于菌丝堵塞鳃的血管,使血液流动不畅,鳃瓣失去正常鲜红色而呈现暗红色或苍白色。

鳃上的黏液增多,有时有出血和淤血。

该病常发生在水质恶化、有机质含量高的池塘中,流行季节为5~10月份。

6 车轮虫病该病是由车轮虫寄生于青鱼和草鱼的体表而引起。

主要感染阶段是鱼苗至夏花期,少量寄生时无明显症状,严重感染时寄生处的黏液增多。

鱼类病毒性疾病防治学

鱼类病毒性疾病防治学
草鱼是我国主要的淡水养殖品种,其产量占了我国南方水产养
殖品种的半壁江山。长期以来,影响草鱼产量和效益的根本原 因就是草鱼的“四病”:病毒性出血病、烂鳃病、肠炎病、赤 皮病。
草鱼出血病是一种严重危害草鱼的一种病毒传染病, 对草鱼的鱼种生产和养殖可造成重大损失,我国将之列 为二类动物疫病。
【病原】
病原为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或草鱼出 血病病毒(GCHV)。病毒为20面体的球形颗粒, 直径为70~80nm,具双层衣壳,无囊膜。病毒 基因组为双股RNA,由11条片段组成。目前已 确定的病毒株分为三种类型,在核酸电泳图谱 、毒力和抗原性等方面都有一定差别。流行的 毒株第一型占22%,第二型75%,第三型3%。
CCV可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垂直传播是CCV普遍的传播 方式,但传播机制不详。水平传播可直接传播或通过媒介传播, 其中水是主要的非生物传播媒介,其他生物媒介或污染物也可 传播CCV。CCVD流行后,存活鱼可成为隐性无症状带毒鱼; 带毒鱼可能通过尿排毒,然后CCV通过皮肤、嗅觉器官、肠道 或者鳃感染健康鱼。
④ 发病地区,养殖对斑点叉尾鮰疱疹病毒病有抵抗力的长鳍叉 尾鮰和斑点叉尾鮰杂交种、白叉尾鮰、长鳍叉尾鮰等。
CCV对宿主有很强的选择性。目前报道,自然暴发病仅仅 是斑点叉尾的鱼苗和鱼种;人工注射病毒可以使白叉尾、长鳍 叉尾、斑点叉尾与长鳍叉尾杂交种患病,口喂及浸浴则不患病。 不同品系的鮰鱼对CCV有不同的易感性,同时鱼龄与临床感染 密切相关,刚孵化鱼苗死亡率达100%,八月龄鮰鱼则很少感染 CCV。
CCV暴发流行与水温、养殖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CCVD 的流行水温是20~30℃ ,在此温度范围内水温越高,发病速度 越快,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当水温在25~30℃时,病程比较 短,一般为3~7 d,死亡率可达90%以上。本病20℃时潜伏期10 天,25~30℃时3天,15℃以下不发病。人工感染后,肾脏在24 小时分离到病毒,肝脏及肠则需在70小时分离到病毒,脑在96 小时才分离到病毒。高密度养殖、运输、水污染等胁迫因素及 细菌感染均可诱发或引起疾病流行和大量死亡。

草鱼常见疾病及防治

草鱼常见疾病及防治

草鱼常见疾病症状及防治一、出血症由出血病病毒GCRV引起的鱼病;主要危害草鱼、青鱼;主要症状为病鱼肌肉、肠道、鳍及鳃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流行特点主要危害草鱼鱼种,流行季节在6~9月,8月为流行高峰;一般发病水温在20~33℃,最适流行水温为27~30℃;潜伏期一般为3~10天;传染源主要是带毒的草鱼、青鱼及麦穗鱼等;.症状及病理变化根据病鱼所表现的临床症状及病变,一般分为三种类型:(1)“红肌肉”型:以肌肉出血为主,与此同时鳃瓣因严重失血,呈“白鳃”,而外表无明显的病变;(2)2“红鳍红鳃盖”型:以体表出血为主,口腔、下颌、鳃盖、眼眶四周以及鳍条基部明显充血和出血;(3)“肠炎”型:以肠道充血、出血为主,肠道全部或局部呈鲜红色;这三种类型在临床上可能单独出现,也可能相互混杂出现;出血性肠炎与细菌性肠炎的区别:草鱼出血病的肠炎型:肠壁弹性较好,肠腔内粘液较少;细菌性肠炎:肠壁弹性较差,肠腔内粘液较多,严重时肠腔内有大量渗出液和坏死脱落的上皮细胞,红细胞较少;患病草鱼鳃盖、胸鳍出血患病草鱼肠道明显出血患病草鱼臀鳍、尾鳍出血患病草鱼肌肉严重出血防治方法预防:腹腔注射草鱼出血病灭火疫苗,或定期泼洒出血腐皮灵25ml/亩·米治疗:1内服:鱼血停拌饲料投喂2泼洒:出血腐皮灵50ml/亩·米或二硫氰基甲烷50ml/亩·米或参福康5g亩·米二、肠炎1.肠炎病又名烂肠瘟,是一种流行很广的细菌性疾病;能危害各种观赏鱼类及常规养殖鱼类,也是对鱼类危害最为严重的细菌性疾病之一;此病常和细菌性烂鳃病、赤皮病并发;电192.流行特点:此病在水温18℃以上开始流行,流行高峰在水温25—30℃,发病严重时死亡率可高达90%以上;3.症状:病鱼食欲降低,行动缓慢,常离群独游,鱼体发黑或体色减退,腹部膨大,肛门外突红肿,挤压腹壁有黄红色腹水流出;拨开肠管,可见肠壁局部充血发炎,肠内无食物,粘液较多;发病后期,全肠呈红色,肠壁弹性差,充满淡黄色黏液;4.防治方法预防:1彻底消毒;定期泼洒金碘150ml/亩·米(2)内服参肠宁+高能免疫VC拌料饵投喂,连用2~3天治疗:1内服参肠宁+高能免疫VC+高效免疫多糖拌料饵投喂,连用2~3天(2)全池泼洒金碘200ml/亩·米三、赤皮病由荧光假单胞菌引起2.流行情况主要危害草鱼、青鱼等;此病多发生于2~3龄大鱼,当年鱼种也可发生,常与肠炎病、烂鳃病同时发生形成并发症;3.症状及病理变化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鳞片脱落,出血发炎,特别是鱼体两侧和腹部最为明显;鳍的基部或整个鳍充血,并出现“蛀鳍”;4.诊断方法根据外表症状及病理变化即可诊断;本病病原菌不能侵入健康鱼的皮肤,因此病鱼有受伤史,这点对诊断有重要意义;患病草鱼体侧鳞片脱落,体表发红、发炎5.防治方法1全池均匀泼洒二硫氰基甲烷50ml/亩·米2内服参舒康+高能免疫VC+鱼肝宝拌饵投喂,连用五天;四、烂腮病1.烂鳃病可分为粘细菌烂鳃病、真菌性烂鳃病和寄生虫性烂鳃病三种2.流行特点:该病在水温15℃以上开始发生和流行;发病时间南方在4-10月份,北方在5-9月,7-8月为发病高峰期;危害品种主要有草鱼、青鱼、鳊鱼、白鲢;目前虾、蟹鳃病发生也很严重3.发病症状:病鱼体色发黑,尤其是头部,江浙渔民称为“乌头瘟”;病鱼独自在池边或浮于水面慢慢游动,反应迟钝,呼吸困难,食欲减退,病情严重时,离群独游水面,不吃食,对外界刺激失去反应;鳃丝末端腐烂、充血,有时被成块的污物和泥土粘着;严重时鳃丝被浸蚀成柱状,鳃骨外露发白,鳃盖骨内外层同时被腐蚀时远看呈空洞状,南方称为“开天窗”;发病虾蟹鳃丝被侵蚀,呼吸受阻;病虾常游到浅水处俯伏不动;病蟹上岸不肯下水,不吃食,不脱壳,或脱壳不遂而死亡,常与肝脏病、肠炎病等并发,发病率50%左右,死亡率30%-40%;4.防治预防:1由于草食性动物的粪便是粘细菌的孳生源,因此鱼池必须用已发酵的粪肥;2利用粘细菌在0;7%食盐水中就不能生存的弱点,可在鱼种过塘分养时,用2%%的食盐水溶液,给鱼种浸洗10分钟-20分钟,可较好地预防此病;3定期泼洒金碘150ml/亩·米治疗:全池均匀泼洒二硫氰基甲烷50ml/亩·米内服参炎康+高能免疫VC+鱼肝宝拌饵投喂,连用五天;五、水霉病水霉病常感染体表受伤组织及死卵,形成灰白色如棉絮状的覆盖物,又称覆棉病或水棉病;又称肤霉病或白毛病,是水生鱼类的真菌病之一1.流行情况:于10~15℃时最适合生长,25℃以上时各中的游孢子zoospore繁殖力减弱,较不易感染,於鳟鱼几乎全年皆可发生;180—3712-81192.症状1 感染部位形成灰白色棉絮状覆盖物;2 病变部位初期呈圆形,后期则呈不规则的斑块,严重时皮肤破损肌肉裸露;3 鳃组织亦会被侵犯感染,造成死亡;3.诊断1 观察体表棉絮状的覆盖物;2 病变部压片,以显微镜检查时,可观察到水霉病的菌丝及孢子囊等;3 霉菌种类的判别需经培养及鉴定;4.防治预防:1彻底清塘消毒;苗种运输过程时要小心以防止操作受伤2苗种下池前用3%~5%的食盐洗浴5~8分钟治疗:1全池泼洒霉菌净50ml/亩·米2内服参炎康+高能免疫VC+可立康拌饵投喂,连用五天;六、细菌型败血病1.鱼细菌性败血病是由嗜水性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及气单胞等的引起鱼的一种传染病;主要危害鲢、鳙、鲤、鲫、团头鲂、白鲫等鱼;2.流行特点:近年来,名、优鱼类,如斑点叉尾摇、鳜等也有本质发生;主要侵害1月龄以上的鱼,和2月龄的鱼种;在混养的鱼池中早期发病的是鲫、白鲫、鲢,随后为团头鲂和鳙;如果肠鼠气单胞菌引起鲤的细菌性败血病,但不能使鲢、鳙发病;本病发生的温度为9~36℃,而28~32℃为高峰,6~7月份容易暴发;如果鱼池中淤泥增多,水质恶化,饲养密度过大,饲料变质等均可促进本病的发生;3.病症表现:发病初期,在鱼的颈部,口腔、鳃盖、体侧和鳍条部轻度充血;病鱼食量减少;随后病情严重,病鱼体表充血加重,眼眶充血而眼球突出;如刹去鱼皮全身肌肉充血,呈红色;剖检,腹腔内含有黄色或白红色腹水、肝、脾、肾脏肿胀,肠壁充血,呈半透明,肠道内充气并有稀薄的粘液;部分鱼贫血鱼鳃色变深;4.防治预防:1彻底消毒;定期泼洒二硫氰基甲烷50ml/亩·米2内服暴血停+高能免疫VC拌料饵投喂,连用2~3天治疗:1内服鱼病统杀+高能免疫VC+高效免疫多糖拌料饵投喂,连用2~3天2全池泼洒金碘200ml/亩·米七、竖鳞病1.又称鳞立病、松鳞病、松球病;病原初步认为是水型点状假单胞菌;竖鳞病是金鱼、鲤、鲫以及各种热带鱼的一种常见病,华北、华中、华东等养鱼地区常有发生,南方饲养的草鱼、鲢、鳙等有时也可发生这种病;2.流行特点:主要流行于冬末初春,一般当水质恶化或鱼体受伤时,经皮感染;发病严重时可引起患病鲤的亲鱼死亡率高达85%;3.症状表现:病鱼离群独游,游动缓慢,无力;疾病早期鱼体发黑,体表粗糙,鱼体前部的鳞片竖立,向外张开像松球;而鳞片基部的鳞囊水肿,内部积聚着半透明的渗出液,以致鳞片竖起;严重时全身鳞片竖立,鳞囊内积有含血的渗出液,用手轻压鳞片,渗出液就从鳞片下喷射出来,鳞片也随之脱落;病鱼常伴有鳍基、皮肤轻微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腹水等症状;病鱼贫血,鳃、肝、脾、肾的颜色均变淡,鳃盖内表皮充血;病情严重的鱼体鳍基部充血,鳍有腐烂的现象;患病鱼体游动迟钝,呼吸困难,腹部向上,2至3天后即死亡;4.诊断: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同时,必须用显微镜检查鳞囊内渗出液,见有大量短杆菌即可做出诊断;必须注意,当大量鱼波豆虫寄生在鲤的鳞囊内时,也可以引起竖鳞症状,用显微镜检查鳞囊内渗出液,即可加以区别;5.防治预防:1彻底清池,患病的鱼种用2%的食盐水和3%的小苏打混合液浸浴10分钟(2)定期泼洒金碘150ml/亩·米治疗:1发病初期加注新水(2)全池泼洒二硫氰基甲烷50ml/亩·米(3)内服参舒康+高能免疫VC+高效免疫多糖拌饵投喂,连用五天八、指环虫病由指环虫属中许多种类引起的种寄生虫性鳃病;我国饲养鱼类中常见的指环虫有鳃片指环虫、鳙指环虫、鲢指环虫和环鳃指坏虫等;1.流行情况指环虫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鳃病;它主要以虫卵和幼虫传播,流行于春末夏初,大量寄生可使鱼苗鱼种大批死亡;对鲢、鳙、草鱼危害最大;2.症状大量寄生指环虫时,病鱼鳃丝粘液增多,鳃丝全部或部分成苍白色,妨碍鱼的呼吸,有时可见大量虫体挤出鳃外;鳃部显着浮肿,鳃盖张开,病鱼游动缓慢,直至死亡;3.防治方法预防措施:1、生石灰带水消毒2、发病季节,三环绝杀拌料投喂,连用三天,半月一次;治疗方法:1、全池泼洒菌虫卵三绝杀20ml/亩·米或混杀鱼安30ml/亩·米2、内服三环绝杀拌饵投喂,连用五天九、小瓜虫病又称白点病由多子小瓜虫侵入淡水鱼的皮肤、鳃、鳍等组织引起的一种纤毛虫病;1.流行情况主要危害高密度养殖鱼类的幼鱼和观赏鱼;病程一般5~10天;传染速度极快,若治疗不及时,短时间内可造成大批死亡;2.症状典型症状为寄生处组织增生,形成脓包,在皮肤和鳍上形成许多小白点;鱼体感染初期,胸、背、尾鳍和体表皮肤均有白点状分布,此时病鱼照常觅食活动,几天后白点布满全身,鱼体失去活动能力,常呈呆滞状,浮于水面,游动迟钝,食欲不振,体质消瘦,皮肤伴有出血点,有时左右摆动,并在水族箱壁、水草、砂石旁侧身迅速游动蹭痒,游泳逐渐失去平衡;3.防治方法预防: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杀死虫体胞囊,全池泼洒纤虫清20ml/亩·米治疗:1全池泼洒纤虫清(2)内服三环绝杀+高能免疫VC拌饵投喂,连用五天;十、车轮虫病由车轮虫和小车轮虫寄生在鱼鳃或皮肤上引起的一种纤毛虫病;1.流行情况:主要危害多种鱼类的鱼苗,鱼种阶段,流行的高峰季节为5-8月,水温20-28℃;2.症状寄生在体表和鳃上,鱼苗可出现“白头白嘴”或“跑马”环游不止症状;病鱼表现为鱼体发黑,离群独游;有的又成群围绕池边狂游,常引起鱼苗、鱼种的大批死亡;寄生于鱼体表的车轮虫在鱼体表来回滑动,剥取宿主的皮肤组织细胞和鳃组织作营养,破坏皮肤和鳃组织,影响鱼的呼吸和正常活动;3.防治方法预防:1生石灰彻底清塘(2)三环绝杀拌饲投喂,连用三天,半个月一次治疗:1全池泼洒车轮斜管杀100g/亩·米或车轮一次净150ml/亩·米(2)同时内服三环绝杀+高能免疫VC+可立康拌饵投喂,连用五天十一.大中华蚤病1.病原:鱼大中华蚤病,又名鱼鳃蛆病;病原为大中华蚤,属桡足类甲壳动物;2.流行情况:大中华蚤对寄主有严格的选择性,仅寄生于草鱼、青鱼及赤眼鳟,尤其对当年草鱼危害严重,而同一水域的鲢、鲤、鲫等鱼则不感染;大中华蚤病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长江流域每年5~9月最为流行;3.症状及病理变化:大中华蚤寄生很多时,病鱼常在水中跳跃不安,食欲减退或不摄食,体色变黑;病情严重或并发其他疾病时,病鱼离群独游,呼吸困难,不久即死;掀开鳃盖,可见病鱼鳃丝末端肿胀、发白,并附着大量带卵囊虫体,像挂了许多白色小蛆,因此,俗称“鳃蛆病”;4.防治方法:预防1.用生石灰带水清塘,以杀灭水中大中华蚤虫卵、幼虫和带虫者;2.鱼种放养时,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剂量为每立方米水体5克硫酸铜、2克硫酸亚铁浸洗鱼种20~30分钟;3.根据大中华蚤对寄主有严格选择性的特点,可采取轮养的方法进行预防;4.发病季节,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在食场挂袋;治疗:可全池遍洒正大灭虫精或鱼虫杀星或杀虫止血灵;十二;锚头蚤病此病又叫针虫病、铁锚虫病、蓑衣病,是由锚头蚤侵入鱼体而引起,在病鱼体表肉眼可见虫体症状:锚头蚤寄生的病鱼,表现在焦急不安,减食,消瘦;虫体寄生在鱼体各部位,呈白线头状,随鱼游动;有的虫体上长有棉絮状青苔,往往被误认为是青苔的苔丝挂在鱼身上;这种害虫凶猛贪食,寄生处会出现不规整的深孔,虫的头部钻到鱼体肌肉里,用口器吸取血液,也噬食鳞片和肌肉,靠近伤口的鳞片被锚头蚤分泌物溶解腐蚀成不规整形缺口,又给水霉菌、车轮虫等的入侵开了方便之门;因此,被锚头蚤寄生的病鱼,往往会并发其他疾病;防治方法1.用碘王带水清塘,用量为200~250 毫克/升;180—3712--81192.鱼种放养时用高锰酸钾液浸浴,用量为10~ 20 毫克/升,时间15 ~ 30 分钟;3.在该虫繁殖季节,全池泼洒正大灭虫精,每两周1 次,连用2~3 次;正大药业技术部。

淡水鱼病

淡水鱼病
T
6
主要成份:野菊花、穿心莲、板 兰根、连翘、淫羊藿、冰片等 性状:粽色粉末 特点:
抗病毒作用强 吸收迅速,起效快,利用率高
7
用法与用量
清热解毒
拌饲投喂,每
1000公斤加入 100克
病毒性引起 的感染 肠炎
B2
8
9


肠型点状气单胞菌
(A. punctata f.intestinalis) 为条件致病菌
一般流行于4~10 月,夏季流行 为多
诊断
眼观诊断要点是鱼体发黑,鳃丝肿胀,粘液增多,鳃 丝末端 腐烂缺损,软骨外露。取鳃上淡黄色粘液或剪取少量 病灶处鳃丝, 在显微镜下观察,见有大量细长、滑行杆的菌
防治方法
在操作时要轻快小心, 避免鱼体受伤
31
防治方法(预防措施)
1.彻底清塘,鱼池施肥 时应施用经过充分发酵 后的粪肥。 2.鱼种下塘前用10×106 浓度的漂白粉水溶液 或15~20×10-6 高锰酸 钾水溶液,药浴15~ 30min,或用2~4%食 盐水溶液药浴5~20min。
方法1. 大蒜5g,大蒜素0.07g,食盐0.5g,1kg鱼
,拌饲分上下午两次投喂,连喂3天。
方法2.氟利康,肠必泰,消食利胃散,每1kg饲料
, 1.5-2g,0.2-0.4g,2.5-5g,拌饲投喂。
方法3 . 盐酸恩诺沙星,肠必泰,消食利胃散,
Vc,每1kg饲料,1.5-2g,0.2-0.4g, 2.5-5g
3
3.加强饲养管理,进行生态防病,定期加注 清水,泼洒生石灰。高温季节注满池水. 以保持水质优良,水温稳定。投喂优质、 适口饲料。食场周围定期泼洒漂白粉或漂 白粉精进行消毒。 4.人工免疫预防:用草鱼出血病疫苗进行人 工免疫预防本病具有较好的效果。

草鱼的七种常见病及其防治

草鱼的七种常见病及其防治

草鱼的七种常见病及其防治一、出血病。

病症:由呼肠孤病毒引起。

体侧肌肉、鳍基部、口腔、鳃盖和肠道、眼睛充血。

剥开皮肤,轻者肌肉呈点状充血,鳃丝失血苍白。

防治方法:⑴注射灭活疫苗。

当年草鱼种于6月下旬每尾注射疫苗0.2毫升,其免疫力可达14个月以上。

⑵每千克鱼用克列奥-鱼复康50克拌饲投喂,每天1次,连喂3-5天,可预防此病。

⑶发病季节到来时,每亩水面,水深1米时,每次用生石灰15千克溶水全池泼洒1次。

二、肠炎病。

病症:由点状产气单胞杆菌引起的细菌性传染病。

病鱼腹部膨大,替色变黑,特别是头部显得更黑,有很多体腔液,肠壁充血,呈红褐色。

肠内没有食物,只有许多淡黄色的黏液,病鱼不吃食,如不及时治疗,病鱼会很快死去,是草鱼的主要鱼病之一。

防治方法:⑴每立方米水体用漂白粉1克全池泼洒。

⑵每100千克鱼,每天用鱼复康A型250克拌饵料分上、下午2次投喂,连喂三天。

⑶每50千克鱼第一天用磺胺胍5克,第二天至第六天用药2.5克,制成药面投喂,连续6天。

三、水霉病。

病症:由真菌水霉科中的许多种类寄生引起的疾病。

此病又称肤霉病、白毛病。

病鱼最初感染水霉菌时,肉眼看不出什么病症,当肉眼看到时菌丝已向外生长,成灰白色棉絮状,病鱼焦躁不安,常出与其他固体磨擦的现象,以后患处肌肉腐烂,最终死亡。

防治方法:⑴在牵捕、搬运和放养过程中,勿使鱼体受伤,同时注意合理的放养密度。

⑵每亩水面用2-5千克菖蒲汁,0.5千克食盐,加入2-20千克人尿,全池泼洒。

⑶用食盐、小苏打合剂各4/10000的溶液全池泼洒。

四、烂鳃病。

病症:有鱼害黏球菌引起的鱼病。

病鱼鳃丝腐烂带有污泥,鳃盖骨的内表皮往往充血,中间部分的表皮常腐蚀成一个圆形的不规则的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

主要危害当年草鱼,每年的7-9月为流行盛期。

1-2龄鱼的发病期多在4-5月。

防治方法:⑴用漂白粉在食场挂密篓3-6只,将竹篓口露出水面约3厘米,篓内装入100克漂白粉,每天换药1次,连续3天。

草鱼出血病图片及诊断治疗技术要点

草鱼出血病图片及诊断治疗技术要点

草鱼出血病图片及诊断治疗技术要点
草鱼出血病的发病高峰又来到,发病症状也是以肠道发红为主,有时能见到肌肉出血发红的症状,但不多见。

下面介绍一下草鱼出血病的诊断治疗技术要点
1、草鱼出血病的病原
病原为草鱼出血病毒(简称GCHV),属于呼肠孤病毒科的一种。

病毒粒子直径为65-70纳米的20面体,具双层衣壳,无囊膜,为双链RhA病毒,对脂溶剂(氯仿、乙醚等)、酸、碱、热均不敏感。

该病毒在草鱼的吻端、性腺、肾脏、鳍条等细胞质中复制。

复制的温度范围为25-35°C,最适温度为30°C左右。

2、草鱼出血病的症状和病理变化
主要症状是病鱼各器官组织(包括肌肉)呈现不同程度的充血或出血。

病轻者全身肌肉点状充血,下颚、鳃盖和腹部呈淡红色,眼球突出。

重者全身肌肉呈红色,鳃丝出血或贫血呈苍白色,内部各器官均点状出血,有时有腹水,停止吃食,肠道充血但不糜烂。

3、草鱼出血病的流行情况
草鱼出血病是草鱼鱼种培育阶段危害最大的一种传染病2.4-15厘米长的草鱼都可发病,6-10厘米的草鱼发病最普遍也最严重,J龄以上的大鱼也可发病,但严重性较差。

当年草鱼死亡率一般为30%-50%,高者可达60-70%。

此病流行地区极广,几乎全国养鱼的地区都可发生,尤其长江流域以南各省最为流行。

流行的季节为6月下旬至9月底,特别是7月中旬至9月上旬水温在27°C以上时最为流行,25°C以下时,此病逐渐消失。

4、草鱼出血病的诊断方法
详细观察草鱼体表和内部器官,发现有上述严重的出血症状,基本就可诊断。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也可以早期诊断。

青鱼养殖出血病的防治方法

青鱼养殖出血病的防治方法

青鱼养殖出血病的防治方法引言青鱼是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其养殖是水产养殖业中常见的一种方式。

然而,青鱼养殖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种名为出血病的疾病,给青鱼的养殖业带来很大困扰。

本文将重点探讨出血病的防治方法,以帮助青鱼养殖者解决这一问题。

1. 出血病的症状和原因出血病主要通过青鱼出现持续或间歇的不明原因的出血来表现。

这些出血点通常出现在鱼的背部、腹部、侧线和鳃盖等部位,有时还伴随着鱼体水肿和瘀斑。

出血病的主要原因是感染寄生虫、细菌或病毒,以及环境因素等。

2. 出血病的防治方法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青鱼养殖中的出血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2.1 加强水质管理合理的水质管理对青鱼的健康至关重要。

首先,要确保养殖池塘的水体清洁,避免污染和细菌滋生。

其次,要保持适宜的水质参数,如温度、PH值、溶解氧等,确保水质稳定。

此外,定期检测水质,发现异常即时调节和处理。

2.2 做好饲料管理青鱼的饲料管理也是预防出血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合理的饲养方案可以提高青鱼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降低感染疾病的风险。

养殖者可以选择优质的饲料,并根据青鱼的生长阶段和体重合理投喂,避免过度投喂和浪费。

2.3 做好疾病监测和防控及早发现和控制疾病是保持青鱼养殖健康的关键。

养殖者应定期监测青鱼的生长状况、行为表现和体征指标,发现疑似病例应及时进行鉴定和处理。

在疫病发生的时候,可以采取隔离患病鱼群、清理鱼池、保持卫生等措施,以避免疾病传播和扩散。

2.4 加强养殖技术培训和科学管理合理的养殖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是预防出血病的基础。

养殖者可以定期参加养殖技术培训,了解最新的养殖技术和疾病防治知识。

同时,加强鱼群的管理,保持合理的鱼群密度和养殖环境,确保青鱼的生长和健康。

结论出血病是青鱼养殖中常见的疾病,给养鱼者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预防和控制出血病,养殖者应加强水质管理、饲料管理、疾病监测和防控,同时加强养殖技术培训和科学管理。

只有综合应用各项措施,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出血病,保持青鱼养殖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鱼类疾病的防治

鱼类疾病的防治

低至l2℃及高至34.5℃时也有发病。
[诊断]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确诊须要进行病原学、
病理学及免疫学诊断。
[预防措施] (1)彻底清塘;(2)草鱼鱼种下塘前用灭活疫苗浸浴或注
射;(3)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生态环境,提高鱼体抵抗力;(4)发病
季节,每月用下列治疗药物预防一个疗程。
[治疗方法] (1)外泼药:全池遍洒含氯消毒药,如二氧化氯0.02x10-
( 3)流行地区改养对此病不敏感的鱼类;
(4)升高水温及适当稀养精品也课件有预防效果。
6
3.鲤水肿病
[病原]此病是由病毒和细菌双重感染而引起的。病毒初步诊断为鲤 春病毒。细菌主是点状产气单胞菌。病毒是原发性病原,细菌是 继发性病原 。
[病症] (1)急性型:患病初期的病鱼皮肤和内脏有明显的出血性发炎,
(2)慢性型:开始皮肤表层局部发炎出血,表皮糜烂,脱鳞,而后
形成溃疡,肌肉坏死,邻近组织发炎,呈现红肿,有时局部竖鳞,
鳍充血,有自然痊愈的,也有因此而死亡的。慢性型发病过程长,
可拖至45~60天或更长一些时间。死亡之前,常伴有全身水肿,
腹腔积水,眼球突出,有的出精品现课竖件 鳞。
7
鲤水肿病
上为健康鲤鱼
皮肤红肿,身体的两侧和腹部由于充血发炎,出现不同形状和大
小的浮肿红斑;鳍的基部发炎,鳍条间组织破坏,形成“蛀鳍”,
肛门红肿外突,全身竖鳞,鳃苍白,全身浮肿;随着病情的发展,
病鱼行动迟缓,离群独游,有侧游现象,有时静卧水底,呼吸困
难,不食不动,最后尾鳍僵化,失去游动能力,不久死亡。急性
型的病鱼一般2~14天即可死亡。
精品课件
18
疖疮病
[流行情况] 此病在我国各养殖区都可发现,但发病 数不多。主要危害青鱼。此病无明显的流行季节, 一年四季都可出现。

鱼类产地检疫规程

鱼类产地检疫规程

鱼类产地检疫规程(试行)1. 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鱼类产地检疫的检疫对象、检疫范围、检疫合格标准、检疫程序、检疫结果处理和检疫记录。

本规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鱼类的产地检疫。

2. 检疫对象及检疫范围3. 检疫合格标准3.1 该养殖场近期未发生相关水生动物疫情。

3.2 临床健康检查合格。

3.3 本规程规定需要经水生动物疫病诊断实验室检验的,检验结果合格。

4. 检疫程序4.1申报点设置县级渔业主管部门(或其所属的水生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下同)应当根据水生动物产地检疫工作需要,合理设置水生动物检疫申报点,并向社会公布。

4.2 申报受理申报检疫采取申报点填报、传真、电话等方式申报。

采用电话申报的,需在现场补填检疫申报单。

县级渔业主管部门在接到检疫申报后,根据当地相关水生动物疫情情况,决定是否予以受理。

受理的,应当及时派出官方兽医到现场或到指定地点实施检疫;不予受理的,应说明理由。

县级渔业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检疫工作需要,指定水生动物疾病防控专业人员协助官方兽医实施水生动物检疫。

4.3 查验相关资料和生产设施状况4.3.1 官方兽医应当查验养殖场的《水域滩涂养殖证》、《水产养殖生产记录》等资料,检查生产设施是否符合农业部有关水生动物防疫的规定;对于从事水产苗种生产的,还应当查验《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

核查过去12个月内引种来源地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了解进出场、饲料、用水、疾病防治、消毒用药、疫苗和卫生管理等情况,核实养殖场过去12个月内未发生相关水生动物疫情。

4.3.2 合法捕获的野生水生动物实施检疫前,应当查验合法捕捞的相关证明材料和捕捞记录,设立的临时检疫场地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与其他养殖场所有物理隔离设施;(二)具有独立的进排水和废水无害化处理设施以及专用渔具;(三)农业部规定的其他防疫条件。

4.4 临床检查4.4.1 检查方法群体检查。

主要检查鱼类群体的游动状态、摄食情况及抽样存活率等是否正常。

常见淡水鱼病的诊断及防治

常见淡水鱼病的诊断及防治

(4)鉴别诊断:注意以肠出血为主的草鱼出血病 和细菌性肠炎病的区别。患草鱼出血病病鱼的肠壁 弹性较好、肠壁内黏液较少,严重时肠腔内有大量 红细胞及成片脱落的上皮细胞;而患肠炎病病鱼的 肠壁弹性较差,肠壁内黏液较多,严重时肠腔内有 大量黏液和坏死脱落的上皮细胞,红细胞较少。 【防治】目前无有效的药物用于治疗,最有效地控 制措施是注射草鱼出血病灭活疫苗或草鱼出血病活 (减毒)疫苗,也有部分地区使用组织浆灭活疫苗, 其中草鱼出血病活疫苗(GCHV-892株)已获得生 产批准文号。
4、鲤春病毒血症
鲤春病毒血症又称鲤鳔炎症、急性传染性腹水和 鲤传染性腹水症等,是由鲤春病毒血症病毒引起鲤 科鱼类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农业部将其列 为一类动物疫病。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必须申报 的疾病。 【病原】为鲤春病毒(SVCV)
【流行特点】鲤春病毒血症最早流行于东欧和中欧, 后扩散蔓延到欧洲大部分地区,严重危害欧洲水产 养殖业。随着鱼类贸易和引种,该病已传播到美洲 等国家和我国。
目前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KHV传播迅速,可感 染任何年龄的锦鲤和鲤,死亡率高达80%-100%。 发病最适温度是23-28℃(低于18℃、高于30℃不 会引起死亡)。已感染的鱼,水温18-27℃间持续 时间越长,疾病暴发的可能性就越大,在此水温外 死亡率明显降低。该病多发于高温季节,潜伏期 14d,鱼发病并出现症状24-48h后开始死亡,2-4d内 死亡率可迅速达80%-100%。
常见淡水鱼病的诊断及防治


病毒性疾病 细菌性疾病 真菌性疾病 寄生虫性疾病
病毒性疾病
1、草鱼出血病 是一种严重危害草鱼和青鱼的一种病毒传染 病。临床以红鳍、红鳃盖、红肠子和红肌 肉等其中一种或多种症状为特征,农业部 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病原】:草鱼呼肠弧病毒(GCRV)或草鱼 出血病毒(GCHV)。 【流行特点】:流行地区广泛、流行季节长、 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危害性大的病毒性 传染病。

鱼病学

鱼病学

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症(IHN)
﹝病原体﹞ 弹状病毒
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VHS)
﹝病原体﹞ 艾特韦病毒
鲤鳔炎症(SBI)
﹝病原体﹞ 弹状病毒
斑点叉尾鮰病毒病(CCVD)
﹝病原体﹞ 叉尾鮰疱疹病毒
鱼病学第一小组
病性鱼病
The end ……
一、含义
因病毒感染而引起的鱼病,称为病毒性 鱼病。
病毒性鱼病
(一)、草鱼出血病 (二)、鲤痘疮病 (三)、鲤春病毒病 (四)、传染性胰脏坏死症(IPN) (五)、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症(IHN) (六)、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VHS) (七)、鲤鳔炎症(SBI) (八)、斑点叉尾鮰病毒病(CCVD)
传染性胰脏坏死症(IPN)
﹝病原体﹞
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 (infectious pancreatic necrosis virus, IPNV) 病毒颗粒大小为50—75nm,对环境有很强 的抵抗力。
﹝症状﹞
初期症状为摄食不良,体色发黑, 鳍条充血,肛门拖着粪便;病重时,病鱼 旋转狂游。 外观可见病鱼眼球突出,腹部膨大。 解剖检查,可见胰脏网状充血,组织细胞 坏死;胃幽门部出血,肠道内无食物,有 乳白色或透明液体。
﹝流行情况﹞
发病水温为13-20℃,22℃以上即停 止流行。主要危害1龄以上的鲤鱼,流行春 季。亲鲤鱼死亡率极高。 病鱼和死鱼是主要传染源,可通过水传 播,病毒可经鳃和肠道入侵,,也可以由 鱼虱吸食鲤鱼血液时传播。
﹝防治方法﹞
1、加强鱼塘环境管理。
清淤消毒、换水、隔离病鱼、加强检疫 2、保留病愈鲤作亲鲤,其子代有一定免疫力。 3、水温提高到22℃以上。
﹝流行情况﹞
主要危害虹鳟、溪鳟、大马哈鱼等20 周龄内的鱼苗和幼鱼,发病率极高,死亡 率极高。常在10--15℃时流行,为冷水性 养殖鱼的极大危害。病后残存的鱼可能数 年以及终生成为带毒者,并通过卵子、精 液、粪便及被其污染的水和器物继续传播。

一龄草鱼病毒性出血病的预防措施

一龄草鱼病毒性出血病的预防措施

草鱼出血病是我国最早、最全面系统研究过的一种鱼类病毒性疾病,也是一直危害我国草鱼养殖的一种特别严重的草鱼病毒性疾病,临床以红鳃盖、红肠和红肌肉等其中一种或多种症状显现为特征,对一龄草鱼的鱼种生产和养殖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2008年农业部公告第1125号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从近几年现场调查和诊断结果来看,该病仍然是危害一龄草鱼鱼种最严重的疾病,每年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非常高。

由于基层水产技术服务及养殖人员缺乏一定临床技术经验,很多病毒性疾病几乎误诊成其他细菌性疾病而错误用药;大部分养殖户也因为对草鱼病毒出血病缺乏认识而盲目乱用药和错误操作,反而刺激鱼体产生应激反应,造成大量死亡,经济损失很大。

一、草鱼出血病病原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又称草鱼出血病病毒,病毒为二十面体的球形颗粒,双层衣壳,无囊膜。

此病毒为我国分离的第一株鱼类病毒。

该病主要传播途径是水平传播(主要通过水和外寄生虫)。

传染源是已经感染或带病毒的草鱼,也可通过卵进行垂直传播。

二、症状流行特点草鱼出血病的临床症状较为复杂,主要是草鱼体内外各个器官和组织表现出斑点状或块状充血,鳍条、鳃盖、眼眶、口腔、下颚等表皮组织不用解剖就可以看到充血现象。

病鱼眼球突出,鳃丝苍白或充血。

肌肉、肠道、肠系膜、鳔壁、胆囊、肝、脾、肾等器官,也往往出现充血现象,故依症状定名为草鱼出血病。

草鱼出血病发病季节比较长,主要发生在每年5―10月、水温在20~30℃的季节,以25~28℃最为流行。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有5―6月和9―10月两个主要流行季节,对于高密度饲养、高蛋白质饲料投喂草鱼池危害更甚,常发生全塘大部分死亡,对提高单位池塘草鱼产量是一个严重的威胁因素。

三、发病原因1.草鱼鱼种的投放密度过大许多养殖户盲目追求产量和效益,随意加大投放密度。

由于投放密度过大,在养殖中后期,随着池塘鱼类负载量的加大以及饲料投喂量的增加,水质难以控制,容易老化、恶化。

由于水体环境不良,氨态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含量上升,草鱼体质变弱,导致出血病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SXX.XXXBXXDB 湖南省地方标准DB/T XXX (200x)草鱼出血病检疫技术规范Technical code of quarantine for hemorrhage disease of grass carp2006-XX-XX发布2006-XX-XX实施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目次前言 (Ⅲ)1 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检样质量要求 (1)4 检疫方法 (1)4.1 群体检疫 (1)4.1.1 免疫核实 (1)4.1.2 现场检查 (1)4.2 流行病学调查 (1)4.3 解剖检查 (1)4.4 病理学检查 (2)4.5 病原电镜检查 (2)4.6 免疫学检验 (2)4.6.1 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 (2)4.6.2 葡萄球菌A蛋白协同凝集试验(SPA-COA) (2)4.7 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 (2)5 非草鱼出血病的判定 (2)6 无害化处理 (2)附录A(规范性附录)流行病学调查 (3)附录B(规范性附录)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 (4)附录C(规范性附录)葡萄球菌A蛋白协同凝集试验(SPA-COA) (5)附录D(规范性附录)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 (6)参考文献 (8)前言本标准为强制性标准。

本标准附录A、B、C、D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湖南省畜牧水产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湖南省水生动物防疫检疫站,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肖光明,江为民,肖克宇,黄兴国。

草鱼出血病检疫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草鱼出血病(hemorrhage disease of grass carp )的检样质量要求、检疫方法、非草鱼出血病的判定和无害化处理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草鱼出血病的检疫。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DB43/221-2004 水生动物检疫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

3 检样质量要求被检病鱼5~7尾,材料新鲜无污染,病变具有代表性。

4 检疫方法4.1 群体检疫4.1.1 免疫核实经核实已按规定接种合格的草鱼出血病疫苗,注射后一月内未发现疑似草鱼出血病的患病鱼,并处在免疫有效期内,可认为免疫符合要求。

如未接种疫苗,或接种不符合要求的疫苗,或接种疫苗后又发现疑似草鱼出血病的病鱼,必须进行补充免疫接种,至免疫有效期开始时未发生异常,可认为免疫合格;如免疫接种后再发生疑似草鱼出血病的病鱼,必须进行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验,在排除草鱼出血病染疫的可能性之后,方可认为免疫合格。

4.1.2 现场检查仔细检查草鱼有无异常表征,如发现尾鳍末端变黑,不食,反应迟钝,独游,易失平衡的;或鱼体暗黑,小的鱼种在阳光或灯光透视下,皮下肌肉充血、出血的全部或部分症状,可作疑似草鱼出血病对待,进一步诊断。

4.2 流行病学调查如发现疑似草鱼出血病,应进行草鱼出血病流行病学调查。

见附录A。

4.3 解剖检查经4.1、4.2检疫为疑似草鱼出血病的患病鱼,抽样进行解剖检查,根据下述病变之一,可初步判断为草鱼出血病:a. 口腔、上下颌、头顶部、眼眶周围、鳃盖及鳍条基部充血,鳃丝呈紫红色出血。

病鱼出血严重时,鳃呈“白鳃”症状。

b. 剥开皮肤,肌肉充血和点状出血,呈鲜红色。

c. 肠壁充血或出血,全肠或局部呈鲜红色,肠壁弹性较好,肠内无食物,粘液较少;肠系膜、周围脂肪、鳔、胆囊、肝、肾有出血点或血丝;个别情况下,鳔及胆襄呈紫红色;当肌肉出血严重时,肝、脾、肾的颜色常变淡。

4.4 病理学检查经4.1、4.2、4.3 检疫为疑似草鱼出血病的患病草鱼,取其新鲜组织固定、作石蜡切片、H.E染色,用生物显微镜观察,同时,对患病草鱼血液进行显微镜检查。

根据下列病理变化,可诊断为草鱼出血病。

a. 肠上皮细胞肿胀,杯状细胞有少量增加,肠上皮与固有层剥离,严重时肠上皮完全脱落,固有层和粘膜下层有大量出血,肠腔中有大量红细胞和成片脱落的肠上皮。

b. 小血管管壁广泛受损,形成微血检,脏器组织梗死样病变。

c. 在肝细胞等的胞浆内可看到嗜酸性包涵体。

d. 红细胞数、白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显著地低于健康鱼。

e. 白细胞血式中,淋巴细胞百分率显著地低于健康鱼,单核细胞百分率则显著地高于健康鱼。

4.5 病原电镜检查草鱼出血病病原为草鱼出血病病毒(Grass Carp Hemorrhage Virus,简称GCHV)。

经4.1、4.2、4.3检疫为疑似草鱼出血病鱼的患病草鱼,取其肝、肾、脾、肠、肌肉、血管等组织,戊二醛固定,常规制作超薄切片,电子显微镜观察。

如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GCHV病毒,可确诊为草鱼出血病。

4.5 免疫学检验经4.1、4.2、4.3检疫为疑似草鱼出血病的患病草鱼,采用下述方法之一可快速确诊。

4.5.1 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

见附录B。

4.5.2 葡萄球菌A蛋白协同凝集试验(SPA-COA)。

见附录C。

4.7 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经4.1、4.2、4.3检疫为疑似草鱼出血病的患病草鱼,可进行GCHV病毒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根据琼脂糖核酸电泳观察核酸带,判断是否有GCHV病毒,如检测出GCHV病毒,可诊断为草鱼出血病。

见附录D。

5 非草鱼出血病的判定草鱼群体经检疫免疫合格,临床无异常;或发现疑似病例,经流行病学调查、解剖检查、实验室检疫等综合性判断,证明不是草鱼出血病,应作非草鱼出血病的群体对待。

6 无害化处理凡检疫为草鱼出血病的患病草鱼和运装器具,必须作无害化处理。

6.1养殖水体用百万分之一的漂白粉溶液全池泼洒消毒;禁止患病草鱼异地(塘)转移或上市;使用过的器具用百万分之十的漂白粉溶液浸泡15min消毒;6.2病死鱼用锅炉焚烧或加盖生石灰后深埋处理。

(规范性附录)流行病学调查(规范性附录)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B1GCHV毒种来源及分离纯化GCHV毒种取自典型自然发病的出血病病鱼组织,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电镜及紫外分光光度吸收法测定纯度,并按Farrel等[1974]的9.1OD260nm=lmg/ml测定病毒含量。

B2兔GCHV抗血清的制备及IgG的分离纯化参照闵淑琴等[1986]方法免疫大白兔,琼脂双向扩散法测定抗血清效价,待滴度达到l:256左右,从颈动脉采血制备血清,经(NH4)2SO4沉淀后用DEAE-SephadexA50柱层析法提纯IgG,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

B3被检病鱼组织材料的制备取肝脏、肾脏、脾脏、肠道和肌肉等病变组织,经匀浆、离心等处理后加PBS制成10%浓度的组织液供作检测。

B4Dot-ELISA 测定参照Berger等[1985]方法进行。

将孔径0.22微米的硝酸纤维素膜(NCM)依次浸入去离子水和TBS(0.01mol/L Tris-HCl,pH7.5,0.9%NaCL)溶液各5分钟,然后置于带抽滤设备的点样器上,抽滤点样。

被检样品用PBS倍比稀释,每样品点25μl,37℃干燥lh后用TBS配制的5%BSA封膜l5分钟,然后转入终浓度5~10μl/ml的兔抗GCHV IgG中,37℃孵育lh,用TBS配制的0.05% NP-40洗涤3次,每次5分钟,然后再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羊抗兔1gG或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A 蛋白(SPA-HRP,工作浓度1:1000),37℃作用1h,如上洗涤3次后加底物溶液(0.6% DAB,用0.05ml/Ltris-Hcl,pH 7.6配制,用之前加H2O2至终浓度0.01%),室温下显色。

以上操作可用一完整的NCM在一平皿内进行,也可用打孔器将NCM打成直径4mm 的小孔片,然后置微孔测定板内进行,检测中同时设正常鱼组织及空白PBS等作对照。

B5阳性结果呈鲜艳的棕褐色斑点,阴性对照为无色。

(规范性附录)葡萄球菌A蛋白协同凝集试验(SPA-COA)C1葡萄球菌菌体试剂含A蛋白的葡萄球菌(简写SPA(+)菌)试剂。

可从卫生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购买。

C2 GCHV 病毒的提纯和兔GCHV抗血清的制备及纯化从病鱼组织中提取GCHV病毒参照文献[1]进行。

从染毒的培养细胞中提取GCHV病毒参照文献[2]进行。

兔GCHV抗血清的制备及纯化参照文献[1]进行,以对流电泳测定抗血清效价为1:10。

兔GCHV抗血清也可以购买。

C3待测样品的制备取病鱼的肝,脾,肾、肠和肌肉等组织.各按1:10(w/v)加PBS液。

匀浆后,3500rpm 离心30分钟,取上清液备用。

正常鱼组织按同法制备.C4SPA-CoA 试验方法将冻干葡萄球菌菌体试剂悬浮于lml无菌水中,加入0.1m1兔抗血清,37℃水浴温育3O 分钟,用0.01M,pH7.2的PBS液离心洗涤3次,再悬浮于lm1同一缓冲液中,为标记试剂待用,使用时作1:6稀释。

取待测样品液约20μl.标记试剂约2Oμl在载玻片上用玻璃棒混匀,3分钟后肉眼观察凝集反应程度,并按下述标准作为结果判定。

试验设对照组。

液体透明,试剂凝成粗大颗粒者为“++++”。

液体透明,试剂凝成较大颗粒者为“ +++”,液体稿透明,试剂凝成小颗粒者为“ ++”,液体混浊.试剂凝成可见颗粒者为“+”,液体混浊,试剂无颗粒可见者为“一”。

凡达到“++”及以上凝集反应的样品判为阳性。

“ +”者应加大样品或标记试剂量重作.仍不能达到上述阳性标准,则与“一”者均判为阴性。

(规范性附录)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D1 病毒RNA抽提将450μl细胞病变悬液加入450μl CTAB溶液,或者将25~100mg (体积不超过0.1mL!) 样品匀漿后加入900μl 2%CTAB溶液,混匀。

25℃作用2~2.5小时。

加600μl 酚/氯仿/异戊醇(24:24:1), 用力混合至少60秒。

12,000rpm离心5 分钟,取上层水相(约750μl)。

加650μl氯仿/异戊醇(24:1), 用力混合至少30秒。

12,000rpm离心5 分钟,取上层水相(约600μl)。

加1.5倍体积(约900μl)的无水乙醇,混匀后-20℃过夜。

15,000rpm 离心30min,小心弃上清,倒置在滤纸上吸干,37℃干燥30min,加11μl水溶解,吹打20下,-80℃冻融一次,做PCR模板。

2%CTAB配方(1.4M NaCl, 20mM EDTA 100 mM Tris-HCl pH=7.5, add 0.25% α-mercaptoethanol just before use)D2 解二级结构模板(病毒悬液) 10 μl引物(R) 1.5 μl水 3.5 μl总体积: 15 μl 90℃立即冰浴5-10 min ,离心收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