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镇志丛书编纂思路与创新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名镇志丛书编纂思路与创新方法

方志出版社李江

中国名镇志丛书的编纂,是贯彻第五次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对读志用志工作的可贵探索和创新。众所周知,地方志作为一种地方文献,以保存地方历史资料丰富、珍贵而著称。在一般老百姓的眼里属于“高大上”,知道它很有价值,很有意义,但觉得又离他们较为遥远,也多不清楚如何来利用它。一部镇志动辄百万字,甚至数百万字,个人使用起来很不方便,价格又高,非一般人所能承受。这样的镇志虽然资料丰富,很有价值,可以放在图书馆、方志馆供专家、学者等查阅研究,但要走进一般百姓家,比较困难。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志书社会效益的发挥。地方志的编纂动机主要是“存史、资政、教化”,“存史”是第一要务。而中国名镇志丛书试图对地方志普及做有益的尝试。中国名镇志丛书在选题策划之初就把“教化”放在首位。通过这项文化工程的实施,编纂数百部以上规模的镇志,向全国人民甚至海内外读者集中展示中国名镇的精华,激发当地群众及在外游子的爱乡、爱国热情。所以,这是一部定位有高度、全面展示各名镇形象的新型志书。

根据《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名镇志编纂的总体思路是:在坚守志书底线、把握志体的基础上,站在全国读者的视角,突出名镇的“名”和“特”,资料丰富、微观具体,可读性强,能够反映名镇发展道路并揭示发展规律,为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战略提供思路。

如何在具体编纂过程中落实这个总体思路?具体来说,应从六个方面入手。

一、把握志体、坚守志书底线

要把握志体,首先应当弄清楚什么是地方志?志者,记也,就是把一个地方的有特色的记载下来。首先,方志存真求实,是信史,不是地方传说、掌故的汇编。其次方志是事以类聚,以类相从,横排纵写的。也就是说把握了内容的纪实性原则,事物的横分门类、以类相从、叙述历史的纵向性原则,就守住了志书的底线。这可以概括总结为八个字:内容纪实,横排竖写。而在体裁方面,述、记、志、传、图、表、录等名镇志未必要全,因为名镇志是读志用志的创新之举,强调的是志书的普及,要让普通老百姓能读懂,喜爱读。既然是创新,就要有所突破。

二、突出名镇的“名”与“特”,详独略同,

将名镇志看作是传统志书的浓缩精华版

在字数上要求上,《实施方案》中规定,每一部入选镇志的字数在40万字左右,而且要求图文并茂,其中,文字约占三分之二、图片约占三分之一。因此,不可能像大部分新编镇志那样,将本镇的内容事无巨细的收入,而是选取最能展示本镇之所以是名镇的地方特色内容入志。但同时要厘清一个概念,名镇志也不同于传统意义的简志,简志是在编修完成志书的基础上,保留全部门类和篇目,只是将其中内容缩写。因此,将名镇志视作是传统志书的精华版比较贴切。也就是说,每一部名镇志的编者要在短短40万字的版面字数中,集中记述该镇的“名”与“特”。

在这里,我们同时要深刻理解《地方志书质量规定》有关志书内容全面、资料详实的要求。在《地方志书质量规定》中,要求:“纵述史实把握事物的发端、变化和现状,不缺失主要事物、事物的主要方面和事物发展的重要阶段。”该规定中的全面不是全部,详实也不是详尽、事无巨细。名镇志要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编写名镇志更应仔细审视本镇的特点和优势,努力突出志书的重点,浓墨重彩记述,做到详独略同。各个名镇的环境不同,其经济结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各不相同,形成的文化内涵、民情风俗也不相同,各有各的特点和优势。因此,在内容记述上不能千篇一律,应将其特点和优势作为重点来写,写深写透,以深度见长。

首先,要在篇目中体现出“名”与“特”,让人一看篇目就知道是这个名镇,而不是别的名镇。本镇的独特内容可以升格记述。如江苏省的《周庄镇志》将全国闻名的当地知名历名人物沈万三从人物部类中单独提出来,升格为部类记述。该省的《甪直镇志》将陆龟蒙和叶圣陶从人物中单独提出来,特设《高贤硕儒》部类,用一定的篇幅,单独记述这两个知名人名。浙江省的《钱清镇志》将当地的支柱产业,在全国都是数一数二的《轻纺城》从工业部类中单列出来,重点记述。这些都是记述当地“名”与“特”的好办法。

其次,对于民俗风情方面的内容,本镇独有的可以详细记述,与别的地方大同小异的风俗习惯,可以省略。

再次,对于方言方面的内容,可以不要像市县志那样记得特别详细,有本镇方言独特之处的,简要记述。甚至可以列一张表记述,即《XX镇特色方言一览表》。

三、可读性原则

可读性原则可以从微观史学角度来思考。与传统宏观史学常常关注精英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不同,微观史学的研究对象,往往选择特定空间的群体、个人,特别是普通大众。研究者将这个特定空间里的群体或个人放在显微镜下,进行高倍数放大,从中捕捉有关的背景信息和生态密码,从而深刻认识当时的社会。名镇志展示的就是相对较小的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特定空间”,记述的人物和事件也相对普通,所以,名镇志反映的内容要更为深入、更接地气。名镇志丛书策划之初,就试图对志书可读性进行探索。因为,可读性的提高,有利于方志走向社会,让社会了解方志、了解地方文化。名镇志的读者对象设定为在校中学生爱土爱乡的乡土教材和普通社会读者了解方志的窗口,如果没有相当的可读性,读者无法接受。各地在编纂名镇志中有一种好的做法,就是完稿后请身边的普通读者来读,如果普通读者读得懂,有兴趣读,那么这部志书在可读性方面就达到要求了。

在编纂过程中,具体来说,首先,标题要尽量有文采,同样是概述,普通志书的标题就是“概述”二字,而名镇中的标题就出现了“天下周庄”“神州水乡第一镇”“天开海岳”等贴近普通读者的标题。

其次,将一些可读性强的文字量比较少的内容可以通过正文条目后单独设置的“相关链接”来引入。对于文字量比较多、有入志价值、有可读性,又无可归类的内容可以单独设“杂述”或“杂记”篇,将此类内容归入。对于可读性较差而资料性较强较重要的内容建议放在附录中,如镇委镇政府历任领导一览表、村民委员会一览表。

再次,虽然“自古志书半人物”,但在记载人物方面,以往的志书之所以与普通老百姓缺乏亲近感,主要是因为它可读性不强。因此,名镇志编者在人物撰写上要花大力气,人物的精、气、神要跃然纸上,生动而鲜活。关于人物部类的创新,名镇志还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实施方案》的附件《名镇志参考篇目》中设置了“名人与名镇”分目,这个分目设置的目的,就是突破传统志书只有人物传、人物简介和人物表的写法,采用以事系人的方式,只写名人与该镇发生关系产生重要影响的历史片段,通过记述对名镇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名人与此镇的相关史实,增强可读性。

最后,《实施方案》的附件《名镇志参考篇目》中设置了“艺文”类目,将歌咏本地的有代表性的诗文、书写本地风物的代表性楹联、民间传说、文献书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