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基因的连锁和遗传作图

合集下载

第三章 连锁遗传与染色体作图1

第三章 连锁遗传与染色体作图1
× ↓ ppLL
P
F1
F2
PpLl

基因型:
表现型: 预期数 实际数:
P_L_
紫,长 235.8 226
P_ll
紫,圆 78.5 95
ppL_
红,长 78.5 97
pp ll
红,圆 26.2 1
总数
419 419
※亲本组合:实际值>预期值
遗传学
重组合:实际值<预期值
第三章 6
首都师范大学 遗传学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Sh-Wx 重组值= 重组型配子/(亲本型配子+重组型配子) =
遗传学
(1531+1488)/(5885+5991+1531+1488)
第三章 30
= 20%
首都师范大学 遗传学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例3. 有色非糯性(CCWxWx) 无色糯性 (ccwxwx) P: CCWxWx × ↓ CcWxwx× ccwxwx ↓ 测交后代: CcWxwx Ccwxwx ccWxwx ccwxwx
玉米粗线期
遗传学 第三章 10
首都师范大学 遗传学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重组 (recombination):由于同源染色体上 的不同等位基因间的重新组合,产生不同于 亲本的类型。
遗传学
第三章
11
首都师范大学 遗传学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遗传学 第三章 25
首都师范大学 遗传学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遗传学
第三章
26

普通遗传学 第三章第三节 基因定位与连锁遗传图

普通遗传学 第三章第三节 基因定位与连锁遗传图
基因排列顺序: wx sh c
17/52
⑤ 计算基因间的交换值。
wx sh c
基因排列顺序
18/52
⑥ 绘制连锁遗传图。 Sh位于wx与c之间; wx-sh: 18.4 sh-c: 3.5 wx-c:21.9。
19/52
两点测验: 三点测验:
20/52
例:黑腹果蝇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
棘眼(ec),截翅(ct),横脉缺失(cv)。
6/52
籽粒颜色: 有色(C)对无色(c)为显性;
饱满程度: 饱满(Sh)对凹陷(sh)为显性;
淀粉粒: 非糯性(Wx)对糯性(wx)为显性.
(1) (CCShSh × ccshsh)F1
×
(2) (wxwxShSh × WxWxshsh)F1 ×
(3) (WxWxCC × wxwxcc)F1
×
ccshsh wxwxshsh wxwxcc
符合系数 C=0.09/0.64=0.14 接近于0,表示干扰严重。
符合系数在0-1间变动(正干扰) C=0,表示完全干扰(无双交换) C=1,表示不存在干扰,两个单交换独立发生。
某些微生物中C往往大于1,称为负干扰。表示一个单交 换发生可提高另一单交换发生的频率。
25/52
26/52
27/52
7/52
sh-c: 3.6 sh-wx: 20 c-wx: 22
42
22
20
c
WX sh
9/52
sh-c为42
1. 工作量大,需要作三次杂交,三次测交 2. 不能排除双交换的影响,准确性不够高。
3. 当两基因位点间超过5个遗传单位时,两点测验的 准确性就不够高。
10/52
11/52

【医学ppt课件】连锁遗传分析与染色体作图

【医学ppt课件】连锁遗传分析与染色体作图

1 果蝇性染色体同源区段 基因的遗传
♀XbbXbb X Xbb+Ybb♂

XbbXbb+
XbbYbb
1显性♀ :1隐性♂
2020/10/15
XbbXbb+ X XbbYbb♂ ↓
Xbb+Xbb Xbb+Ybb
XbbXbb XbbYbb
显♀:隐♀:显♂:隐♂ 1:1 :1 :1
正反交结果:不一样。
2 果蝇的性别决定机制
(二)伴X隐性遗传
1举例:A型血友病的遗传
正常女 X 血友病男
X+X+ ↓
XhY
正常女人 X 儿正常
X+X+Xh ↓ X+Y
子女全正常
女正常 1/2儿正常 1/2儿血友病
X+X+
X+Y
XhY
X+Xh
2020/10/15
X+Y
X+X-
2 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
2020/10/15
2020/10/15
单个细胞→组织培养→电泳
第六节 连锁基因的交换与重组
一 连锁现象的发现
Bateson, Punnet1906年 P60 表3-2 香豌豆的杂交试验: 互引相: P 紫花长形 X 红花圆形

F1
紫长
↓⊕
F2: 紫长 紫圆 实验结果: 4831 390
红长 393
红圆 合计 1338 6952
实验结果:与预期相符
二 人类的伴性遗传
(一)伴X显性遗传
1 举例
例如:抗维生素佝偻病 P 女性正常 X 男性患者
P 女性患者 X 男性正常

遗传课件 3基因连锁与遗传作图

遗传课件  3基因连锁与遗传作图

♀ 灰色常翅 × +b+vg 测交后代 ↓
♂ 黑色残翅(双隐性个体) bbvgvg
灰色残翅 灰色常翅 黑色常翅 黑色常翅 +bvgvg +b+vg bb+vg bbvgvg 20 3 19 4 亲组合 重组合 亲组合 重组合
亲组合类型:39/46=84.8% 重组合类型:7/46=15.2%
亲组合类型远远大于重组合类型
5、基因定位(gene mapping)
(gene location/localization)
用一定的方法,确定基因或遗传标记在染色 体上的相对位置和排列次序。
1910年,Morgen:果蝇白眼基因→X染色体; 1911年,Wilson:人红绿色盲基因→X染色体;
1968年,Donahue:人Duffy血型基因→1号染色体
ppll 比率d =1338/6952×100%=19.2%。 1/2 则: pl 配子频率d=(0.192) = 0.44 即44% 亲本型pl与PL配子的频率应相等 故PL为44%; 重组型配子(Pl ,pL)的频率各为 (50 –44)%=6% F1 形成的四种配子比例为: 44PL∶6pl∶6pL∶44pl
pl配子的频率d=
交换值=(1-2
交换值=2
)×100% F2双隐性个体的频率 同理可证,在相斥相中,
F2双隐性个体的频率 ×100%
自交法举例
香豌豆
12 %
紫花、长花粉粒 红花、圆花粉粒 PPLL ppll F1 紫花、长花粉粒 PpLl F2 紫长 紫圆 红长 红圆 总数 P_L_ P_ll ppL_ ppll 实际个体数 4831 390 393 1338 6952 P
C C Sh Sh c sh
c
sh

遗传学第三章 连锁互换和基因作图 ppt课件

遗传学第三章 连锁互换和基因作图 ppt课件

• y 5.35 ec 20.32
ct
25.67
遗传学第三章 连锁互换和基因作图
双交换的特点: •双交换的比率最低:如果3个基因是自由组合 的,则8种配子的比率为1:1:1:1:1:1:1: 1,如果是连锁的,则非交换>单交换>双交换。 •双交换的结果是3个基因中只有中间的基因位 置发生改变,另两个基因位置不变。 •重组值与交换值的区别:发生双交换后,头尾 两个基因间发生了两次交换,但两基因没有重 组。理论上说,染色体图距应由交换值表示, 但我们能观察到的只有表型(基因)的重组。
测交: 杂合体或未知基因型的个体 与隐性纯合体的交配
遗传学第三章 连锁互换和基因作图
遗传学第三章 连锁互换和基因作图
遗传学第三章 连锁互换和基因作图
遗传学第三章 连锁互换和基因作图
1912年Morgan用果蝇为材料研究连锁现象, 提出了遗传学的第三定律——连锁与互换定 律
遗传学第三章 连锁互换和基因作图
观察到的双交换频率 •并发系数 C=
两个单交换的乘积
•干涉 I=1-并发系数
遗传学第三章 连锁互换和基因作图
遗传学第三章 连锁互换和基因作图
遗传学第三章 连锁互换和基因作图
遗传学第三章 连锁互换和基因作图
完全连锁与不完全连锁
遗传学第三章 连锁互换和基因作图
遗传学第三章 连锁互换和基因作图
遗传学第三章 连锁互换和基因作图
遗传学第三章 连锁互换和基因作图
遗传学第三章 连锁互换和基因作图
第三章 连锁互换与基因作图
遗传学第三章 连锁互换和基因作图
第一节 连锁与重组
遗传学第三章 连锁互换和基因作图
性状连锁遗传的发现
遗传学第三章 连锁互换和基因作图

03--连锁遗传分析与染色体作图

03--连锁遗传分析与染色体作图

二、性别决定的几个类型 1.XO型:E.B.Wilson阐明了H.Henking在昆 虫中发现的性别染色体决定性别的机制,现在 把它叫XO型。 雌性为XX型 产生一种配子 X型 雄性为XO型 产生二种配子 X、O型
蝗虫、蟑螂、蟠蟀等许多昆虫中都是这种类型。
2.XY型: 1908年N.M.Stevens发现果蝇的性染色体 为另一种类型XY型,即雄性个体的精母细胞中 除了有一个X染色体外,还有一个和它同源的Y 染色体。
杂合子(heterozygote)-----在真核生物中在同 源染色体节段的一个或多个座位上的等位基因 不同的二倍体或多倍体。 纯合子(homozygote)----在二倍体生物中,某 一基因座位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是相同的,对该 基因座位来讲该个体即为纯合子。 无义合子(nullizygote)----由减数分裂不分离产 生的无染色体的配子结合而生成的合子。 同合子(autozygote)----雌雄配子上的等位基因 是从同一祖先得到的,由它们所组成的合子称为 同合子
湖南科技大学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பைடு நூலகம்
性染色体的发现: 1891年,德国细胞学家H.Henking 用固 定和切片的方法研究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 的变化,在半翅目昆虫中发现了一种“特殊的 染色体”。当时这位细胞学家对这种特殊染色 体的性质不大理解,就像个未知数一样,随 便给它起了个名字叫“X染色体”。
湖南科技大学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性染色体(sex-chromosome)—与性别决定有明 显而直接关系的染色体。 常染色体(autosome)—性染色体之外的染色体。 常染色体中每对同源染色体的两成员在形态、结 构上基本一样。 性染色体在形态、结构和大小上都可有所不同, 属异形。

第三章 连锁遗传分析及染色体作图讲诉

第三章  连锁遗传分析及染色体作图讲诉
重组: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同对等位基因之间的重新组合 的现象叫做重组(Recombination) ,以与自由组合相区别。重 组产生的重组类型个体称为重组子(recombinants)。 重组率:两个基因之间是否连锁,可以对F1代进行测交来检 测。如果测交后代的比率为1:1:1:1,则是自由组合的,如果 亲组型高于预期比率而重组型低于预期比率,则说明它们是 互相连锁的。遗传学中以测交子代中出现的重组子所占的比 例来测定基因连锁的程度,称为重组率(recombination frequency,RF) 。
陕师大 白成科 2018/11/18
完全连锁(complete linkage)
AB a b
陕师大 白成科 2018/11/18
不完全连锁(incomplete linkage)
陕师大 白成科 2018/11/18
C-Sh基因间的连锁与交换
陕师大 白成科 2018/11/18
三、重组频率的确定
(三)、摩尔根等的果蝇遗传试验
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眼色与翅长的连锁遗传: – 眼色:红眼(pr+)对紫眼(pr)为显性; – 翅长:长翅(vg+)对残翅(vg)为显性。 • 相引相杂交与测交 • 相斥相杂交与测交 • 结果: – F1形成四种类型的配子; – 但比例显然不符合1:1:1:1,且亲本类型配子明显多于重组型配 子; – 两种亲本型配子数大致相等,两种重组型配子数也大致相等。
陕师大 白成科 2018/11/18
果蝇眼色与翅长连锁遗传:相斥相
P F1 Ft pr+pr+vgvg×prprvg+vg+ ↓
pr+prvg+vg × prprvgvg(测交)

第三章连锁遗传分析与染色体作图

第三章连锁遗传分析与染色体作图

• 果蝇的性别决定除了性染色体外,常染色体也 起重要作用,性别决定由性指数(X/A)决定。
X染色体数与常染色体数的比例。
( 见P56表3-1)
• 若雄性果蝇无Y染色体,则不育。原因:Y染 色体上带有精子生成所必需的生殖力基因。
• 黑腹果蝇截毛基因(bb)的遗传:
XbbXbb × Xbb+Ybb
(截毛)
• 例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该致病基因定位在 Xp22.2-Xp22.1):P48
• (二)伴X隐性遗传:由X染色体携带的隐性 基因的遗传方式称~。如色盲、A型血友病等表 现为伴X隐性遗传.P49图3-2
• 色盲性连锁:
① 控制色盲的基因为隐性c,位于X染色体 上,Y染色体上不带其等位基因;
② 由于色盲基因存在于X染色体上,女人 在基因杂合时仍正常;而男人Y基因上不 带其对应的基因,故男人色盲频率高。
BV BV 灰长
× bv bv 黑残
BV ♂bv×
灰长
bv bv 黑残
BV bv
bv
bv
灰长
黑残
• 果蝇的不完全连锁(complete linkage)
BV BV 灰长
× bv bv 黑残
♀B V bv
bv ×b v
灰长
黑残
B V b v B v bV
bv 灰长
bv 黑残
bv 灰残
bv 黑长
42%
• 不完全连锁 (incomplete linkage): 指连锁基因的杂种F1不仅产生亲本类型 的配子,还会产生重组型配子。
完全连锁(complete linkage)
AB ab
• 例:果蝇的完全连锁遗传
黑腹果蝇中灰体( B)对黑体(b)是显性,长翅(V) 对残翅(v)为显性,且都位于常染色体上。

遗传学-第三章-连锁遗传分析ppt课件

遗传学-第三章-连锁遗传分析ppt课件

四、连锁交换与重组
(一)果蝇的完全连锁与不完全连锁 P94 • 连锁(linkage)
处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时较多的联系 在一起的现象。 • 完全连锁(complete linkage)
两个连锁基因之间的物理距离很近,在传递过程 中不能分开。 • 连锁群( linkage group)
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群,称为一个连锁群。
2、三点测交(three-point testcross)
• 作图程序∶
• ◇杂交:p 三隐性雌蝇(yywwecec)×野生型雄蝇(+++)
• ◇测交 : F1(ywec/+++)♀×(ywec)♂



(ywec/+++) 4685/4759

(y++/+wec) 80/70

(yw+/++ec) 193/207
五、遗传学第三定律
(一)交换的细胞学证据
交换(cross-over):由于同源染色体间的断裂和重 接,使相应部分的连锁基因不再伴同传递,是基因不
完全连锁的结果。包括: • 单交换(single cross-over) • 双交换(double cross-over):双交换包括二线
(Two-strand)双交换、三线(Three-strand)双交换 和四线(Four-strand)双交换。 • 多交换(multiple cross-over):两基因间发生两次以 上的交换。通过多交换的分析可决定染色体上的基因顺序。
六、染色体作图
(一)基因的直线排列原理及其相关概念 P100 基因定位(gene mapping) 染色体作图(chromsome map) 图距(map distance): 其单位为 cM。 基因的直线排列: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是相对恒定的。

第三章连锁遗传

第三章连锁遗传

染色体作图的条件:
染色体作图的过程:
第四节 性别决定与性连锁
一、性别决定类型
1、遗传因素决定性别
(1)性染色体决定性别
① XY型性别决定
全部哺乳动物、大部分爬行类和两栖类、部分鱼类和昆虫以及女娄菜、 菠菜、大麻、棕榈、菠菜 等雌雄异株的植物。
雄性:XY; 雌性:XX Y染色体在这种性别决定类型中起主导作用,其上具有SRY(睾丸决定 因子基因),其表达产物锌脂蛋白,具有抑制雌性发育途径、启动雄性发 育途径的调控性别分化的作用。含有Y染色体的受精卵发育为雄性,不含 有Y染色体的受精卵发育为雌性。
二、性相关遗传
1、 伴性遗传
性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总是跟性别联系在一起遗传的现象。 如人类红绿色盲、血友病遗传,为伴X隐性遗传,呈交叉遗传。
女娄菜:宽叶(B)、窄叶(b),B(b)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b使雄 配子致死。 (1)若后代全为宽叶雄株个体,则亲本基因型为? (2)若后代全为宽叶、雌雄各一半,则亲本基因型为?
3种情况: 三对都独立:Ft有8种表型,比例相等; 两对连锁,一对独立:Ft有8种表型,2组比例; 三对都连锁:Ft有8种表型,4组比例。
(2)确定三对基因的顺序
方法:双交换配子与亲本型配 子中不同的基因位于中间
sWC Swc
SW c swC
饱满非糯无色 凹陷糯性有色
WCs wcS
wCS Wcs
(2)基因决定性别
①复等位基因决定性别
葫芦科的喷瓜也存在雌雄同株、 雌株和雄株三种性别类型,其性别 由复等位基因决定。
②二对等位基因决定性别
玉米通常为雌雄同株,雌花序长在叶腋,由显性基因Ba控制;雄花序 长在顶端,由显性基因Ts控制,其基因型、性别和表现型的关系如下表:

第三章基因的连锁与遗传作图----郭娟

第三章基因的连锁与遗传作图----郭娟

C=1,I= 0,无干涉存在;C= 0,I=1时,完全干涉; 0<C<1,存在正干涉;C>1,I<0,存在负干涉
上例中,理论双交换值是10.2%×8.4%=0.86%,实际双交换值为 0.15%,并发系数C=0.15%/0.86% = 0.17,I=0.83
(三)霍尔丹作图函数
重组率 = 交换率
F2的基因型的分离比例=(aPL:bPl:cpL:dpl)2,其中表现型为纯合双隐 性ppll的个体数是d2。
1338 100% 19.2% 6952 pl配子的比例: d 0.192 0.44 d2 两种亲本型配子的比例 :a d 0.44 1 (a d ) 0.06 2 P L间重组值 b c 0.06 0.06 0.12 12% 两种重组型配子的比例 :b c
ec-cv间重组率 =(273+265+5+3)/5318 =10.3%,10.3 cM
ec-ct间重组率 =(273+265+217+223)/5318 =18.4%,18.4 cM
④ 绘染色体图
ec
10.3
cv
18.418.7
8.4
ct
三点测验中,两边两个基因间的重组值一定等于中间 一个基因到两边两个基因间的两个重组值之和减去二 在计算ec-cv和cv-ct的重组值时都利用了双交换值,可是计算ec-ct时 没把它计在内,因为它们间双交换的结果并不出现重组。所以 倍的双交换值,这就是 1913年Sturtevant提出的基因的 ec-ct之间的实际交换值应当是重组值加2倍双交换值。即 直线排列定律。
18.4%+2×0.15%=18.7% 当三点测交后代出现8种表型时,表明有双交换发生,此时需用 2倍双交换值来作校正。若3个基因相距较近,往往不出现双交 换类型,后代只有6种表型,无需校正。

第三章连锁遗传规律分析及染色体作图

第三章连锁遗传规律分析及染色体作图

pr+prvgvg 151
prprvg+vg 154
陕师大 白成科 2019/7/22
果蝇眼色与翅长连锁遗传:相斥相
P pr+pr+vgvg×prprvg+vg+

F1
pr+prvg+vg × prprvgvg(测交)
Ft
pr+prvg+vg 157
prprvgvg 146
pr+prvgvg 965
子; – 两种亲本型配子数大致相等,两种重组型配子数也大致相等。
陕师大 白成科 2019/7/22
果蝇眼色与翅长连锁遗传:相引相
P
pr+pr+vg+vg+(红眼长翅)×prprvgvg(紫眼残翅)

F1 pr+prvg+vg × prprvgvg(测交)
Ft
pr+prvg+vg 1339
prprvgvg 1195
重组率越低,基因之间的连锁程度越高;重组率越高,基因 越倾向于自由组合。例如上述第二种果蝇测交中:
RF=16%
陕师大 白成科 2019/7/22
现以下列玉米的测交实验说明重组频率测定方法。玉米籽粒的糊粉 层有色(C)对糊粉层无色(c)为显性;饱满种子(Sh)对凹陷种子(sh)为显 性。基因Sh与C是连锁的。杂交亲本为互引相CSh/CSh X csh/csh时,有 如下结果:
陕师大 白成科 2019/7/22
• (二)、连锁遗传现象.
杂交试验中,原来为同一亲本所具有的两个性状在F2 中不符合独立分配规律,而常有连在一起遗传的倾 向,这种现象叫做连锁(linkage)遗传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因定位的层次
广义的基因定位有两个层次: ①染色体定位(单体、缺体、三体定位法);
②通过连锁分析法(linkage analysis)确定基 因在染色体上排列顺序和相对距离 。
二、连锁分析的方法
两点测验(two-point testcross):通过三次两对
非等位基因之间的杂交和测交,求得三个重组值, 将三个非等位基因定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方法称 为两点测验(交)。 三点测验(three-point testcross):通过一次杂交
三、不同基因间的重组频率不同
实验结果推出两个普遍的原理: ①一对等位基因的重组频率是特异的。 ②重组频率在顺式(相引)和反式(相斥)杂合子中是相同的。
第二节 基因重组和染色体交换的作用
交换的细胞学证据
一、玉米实验
二、果蝇实验
三、完全连锁和不完全连锁
完全连锁 (complete linkage): 如果连锁基因的杂种F1(双杂合体)只产生两种 亲本类型的配子,而不产生非亲本类型的配子, 就称为完全连锁。 不完全连锁 (incomplete linkage): 指连锁基因的杂种F1不仅产生亲本类型的配子, 还会产生重组型配子。
A B
交换。 只要4条染色单体发生交换的机会相等,在 所研究的两个基因之间产生重组型与亲组型的 比总是1:1,所以最大交换值也是50%。 双交换特点:1、双交换概率显著低于单交换 概率。2、3个连锁基因间发生双交换的结果, 旁侧基因无重组,此时旁侧基因的重组率低于 实际的交换值。
对于基因座A、C来说,偶数次交 C 换等于没有交换,奇数次交换等于单
ec ct +/ + + cv× ec ct cv/Y测交后代数据
序号 1 表型 ec ct + 实得数 2125 亲本型
2
3 4 5 6 7 8 合计
+ + cv
ec + cv + ct + ec + + + ct cv +++ ec ct cv
2207
273 265 217 223 5 3 5318 单交换II型 单交换I型
当一个新的突变表型被发现时,遗传分析的第一步通常是进行遗传作 图以确定其在基因组中的位置,以便进一步确定相应基因的结构和功 能。即使基因组DNA序列已经被测定,仍需要进行遗传作图。因为 一个基因的序列未必能揭示其功能,也不能揭示出基因在复杂的生化 过程中的相互作用。
一、重组是作图的基础
重组合(recombina-tion)是由于同源染色体配对时发生 了交换。该过程导致同源染色体上不同等位基因之间的重 组。亲组合(parental combination) 在任何两个基因间重组的概率作为基因间遗传距离的计量 单位,可构建遗传图,显示出基因间的相对位置。 在讨论连锁基因时,需要区别亲本染色体中的哪些等位基 因是共同存在的。以斜线(/)表示。一条染色体上的等 位基因写在斜线的左侧,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写在斜 线的右侧。例如,AABB×aabb杂交,二倍杂合子代的基 因型表示为AB/ab。
式中,Rf表示重组率,d是图谱距离,即实际交换值, e为自然对数的底。
重组值与遗传距离
重组值的变化范围:非姊妹染色单体间交换次数及位置 是随机的,两个连锁基因间重组值的变化范围是0~50%。 遗传距离(genetic distance):通常用重组值或交换值来 度量基因间的相对距离,也称为遗传图距。以1%的交换 值作为一个遗传距离单位(1cM),1cM≈1Mb。其变化反 映基因间的连锁强度或相对距离。 重组值越大,说明两基因间的距离越远,基因间的连锁 强度越小;
完全连锁(complete linkage)
AB a b
例:果蝇的完全连锁遗传
黑腹果蝇中灰体( B)对黑体(b)是显性,长翅(V) 对残翅(v)为显性,且都位于常染色体上。 B V b v × B V b v 灰长 黑残 ♂ B V × b v b v b v 灰长 黑残 B V b v 灰长 b v b v 黑残
实验证明:姊妹染色单体分化染色技术
交换的理论假说
①断裂—重接模型 Darlington 于1937年提出(交换 是复制完成后两个染色单体断裂并重新连接的结果 ) ②拷贝选择模型 John Belling 于1928年提出(交换是 染色单体复制过程中变换模版的结果 )
重组的最大频率(50%)
Alfred H.Sturtevant 1891-1970
根据两个基因位点间的交换值能够确定两个基因间的
相对距离,但并不能确定基因间的排列次序。
例:玉米糊粉层有色C/无色c基因、籽粒饱满Sh/凹陷 sh基因均位于第九染色体上;且C-Sh基因间的交换值
为3.6%。
根据上述信息可知: C-Sh间遗传距离为3.6个遗传单位即图距=3.6 cM ; 但不能确定它们在染色体上的排列次序,因而有两种 可能的排列方向,如下图所示:
双交换型
棘眼(ec)、截翅(ct)和横脉缺失(cv)
结果分析
1、归类 2、确定正确的基因顺序 用双交换型与亲本类型相比较,发现改变了位置的那 个基因一定是处于中央的位置,因为双交换的特点是旁侧 基因的相对位置不变,仅中间的基因发生变动。于是可以 断定这3 个基因正确排列顺序是ec cv ct。 ec 亲本型 + + ct + + + cv +
①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上交换次数对重 组频率的影响。 ②双交换对重组频率的影响
重组值(recombination value ):不完全连锁的双杂合 体产生的重组型配子数占配子总数的百分比,又称重组 率(recombination frequency),用Rf表示。
Rf 重组型配子数 100% 配子总数
连锁群
连锁群—位于同 一染色体上的 所有基因称为 一个连锁群
交换与交叉的关系
交换:遗传学上将等位基因交换座位称为交换, 表现为连锁基因的重组。
交叉:是指细胞学观察到的染色体交叉现象,这 种现象只有在双线期同源染色体互斥,交叉点端 化过程中才能观察到,实际上这时基因已经交换。 交叉并不一定产生基因交换。
两点测验的局限性
工作量大,需要作三次杂交,三次测交。 不能排除双交换的影响,准确性不够高。 当两基因位点间超过五个遗传单位时,两点测验 的准确性就不够高。
◆三点测交(three-point testcross)
为了进行基因定位,摩尔根和他的学生Sturtevant改进了上 述两点测交,创造了三点测交方法,即将3个基因包括在同一 次交配中。进行这种测交,一次实验就等于3次两点试验。 已知在果蝇中棘眼(ec)、截翅(ct)和横脉缺失(cv)这3个隐性突 变基因都是X连锁的。把棘眼、截翅个体与横脉缺失个体交配, 得到3个基因的杂合体ec ct +/+ + cv (ec、ct、cv的排列不 代表它们在X染色体的真实顺序),取其中3杂合体雌蝇再与3 隐性体ec ct cv/Y雄蝇测交,测交后代如下表。
重组值越小,说明基因间的距离越近,基因间的连锁强 度越大。
多线交换与最大交换值
两个基因之间发生一次交换时的最大交换值: 1/2×100%=50%
如两个基因距离较远时,其间可以发生两次或 两次以上的交换,则涉及的染色单体将不限于 2条,可以是多线交换。则最大交换值又会怎 样?
a b c
和一次测交,将三对非等位基因定位在一条染色
体上的方法叫三点测验(交)法。
两点测验
两点测验的步骤 Ⅰ:通过三次亲本间两两杂交,杂种F1与双隐性亲本测 交,考察测交子代的类型与比例。 例:玉米第9染色体上三对基因间连锁分析 子粒颜色:有色C>无色c ; 饱满程度:饱满(Sh)>凹陷(sh) ; 淀粉粒: 非糯性(Wx)>糯性(wx). (1).(CCShSh×ccshsh)→F1 ccshsh (2).(wxwxShSh×WxWxshsh)→F1 wxwxshsh (3).(WxWxCC×wxwxcc)→F1 wxwxcc
果蝇的不完全连锁(complete linkage)
B V B V 灰长 × b v b v 黑残
B V b v ♀ b v × b v 灰长 黑残 B V b v B v b V b v b v b v b v 灰长 黑残 灰残 黑长 42% 42% 8% 8% 亲本的类型远远多于新类型。原因:同源染色体上的 非等位基因之间重新组合的结果。
四、交换和重组值
染色体内重组是交换的结果,但交换不一定导致重组。因 为我们是依据标记基因来判断是否重组的,若在两个标记 基因之间发生奇次数交换,结果必然导致重组,但若发生 偶次数交换,标记基因并不重组。
不能进行自由组合的基因群则称之为连锁群(linkage group),排列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及其同源染色体上的基 因属于同一连锁群。 一种二倍体生物的连锁群数与物种的单倍染色体数相同。
双交换型
ec
ct
cv
3、计算重组值,确定图距 (1)、计算ct—cv的重组值
忽视表中第一列(ec/+)的存在,将它们放在括弧中, 比较第二、三列:
(ec) (+) (ec) (+) (ec) (+) (+) (ec) ct + + ct + ct + ct + 2125 cv 2207 cv 273 + 265 + 217 cv 223 + 5 cv 3
二、连锁基因之间距离的度量
重组频率小于50%的两个基因应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即 是连锁的。 经独立分配的两个基因其重组频率等于50%,表明是位于 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在一条染色体上的距离很远 无论等位基因是相斥(或反式)构型还是相引(或顺式) 构型,连锁基因间的重组以相同的频率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