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学习操作图.ppt
合集下载
小儿推拿PPT(比较全面)
口气臭味→脾胃积热;腥臭→口疮、齿痈 大便酸臭→伤食;不臭伴完谷不化→虚寒泻 小便臊臭→湿热下注;清长如水→脾肾阳虚证 呕吐酸臭→乳食积滞;臭秽如粪→肠结气阻
三、问诊 1.问年龄:与病情、用药剂量相关。
• 生后1周内新生儿易患脐风、胎黄、脐疮等; • 新生儿和乳婴儿易患鹅口疮、脐突、夜啼; • 6个月以后的婴儿易患麻疹; • 6-12个月婴儿易患幼儿急疹; • 婴幼儿易患泄泻; • 学龄前儿童易患水痘、百日咳等; • 12岁以后疾病谱基本接近成人。
【擦法】
用拇指外侧缘或用食、中、无名指面在体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来回摩 擦。擦法又分指擦、掌擦和鱼际擦三种。
【拍法】
用虚掌拍(五指并拢,掌指关节微屈,掌心内凹),称为拍法。
【捏法】
1.捏脊法
捏法正位手势
用双手拇指和食指作捏物状手形,自腰骶开始,沿脊柱交替向前捏捻皮肤;
每向前捏捻三下,用力向上提一下,至大椎为止,然后以食指中指无名指
2.分推法 用双姆指指面,自穴位向两旁分向推动。
3.旋推法 用拇指指面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频频旋转推动。
【运法】
用拇指或食、中、无名指面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由此往彼作弧形或环形 运转。此法有顺运为泻,逆运为补,左运汗,右运凉及左转止吐,右转止 泻等说法。
【搓法】
用双手掌心相对用力,挟住一定部位,然后双手交替或同时用力快速 搓动,并同时作上下往返的移动,称为搓法。
2.时间:小儿推拿的速度以每分钟150-200次为宜。1 次治疗,每个穴位需要推1000-3000次,大约需要515分钟。
3.补泻:补→顺上轻缓,泻→逆下重急 4.介质:滑石粉、水、麻油、凡士林、葱姜汁等 5.顺序:上肢→头面→胸腹、腰背→下肢 6.处方:手法+穴位+时间(或操作次数)
三、问诊 1.问年龄:与病情、用药剂量相关。
• 生后1周内新生儿易患脐风、胎黄、脐疮等; • 新生儿和乳婴儿易患鹅口疮、脐突、夜啼; • 6个月以后的婴儿易患麻疹; • 6-12个月婴儿易患幼儿急疹; • 婴幼儿易患泄泻; • 学龄前儿童易患水痘、百日咳等; • 12岁以后疾病谱基本接近成人。
【擦法】
用拇指外侧缘或用食、中、无名指面在体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来回摩 擦。擦法又分指擦、掌擦和鱼际擦三种。
【拍法】
用虚掌拍(五指并拢,掌指关节微屈,掌心内凹),称为拍法。
【捏法】
1.捏脊法
捏法正位手势
用双手拇指和食指作捏物状手形,自腰骶开始,沿脊柱交替向前捏捻皮肤;
每向前捏捻三下,用力向上提一下,至大椎为止,然后以食指中指无名指
2.分推法 用双姆指指面,自穴位向两旁分向推动。
3.旋推法 用拇指指面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频频旋转推动。
【运法】
用拇指或食、中、无名指面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由此往彼作弧形或环形 运转。此法有顺运为泻,逆运为补,左运汗,右运凉及左转止吐,右转止 泻等说法。
【搓法】
用双手掌心相对用力,挟住一定部位,然后双手交替或同时用力快速 搓动,并同时作上下往返的移动,称为搓法。
2.时间:小儿推拿的速度以每分钟150-200次为宜。1 次治疗,每个穴位需要推1000-3000次,大约需要515分钟。
3.补泻:补→顺上轻缓,泻→逆下重急 4.介质:滑石粉、水、麻油、凡士林、葱姜汁等 5.顺序:上肢→头面→胸腹、腰背→下肢 6.处方:手法+穴位+时间(或操作次数)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及穴位ppt课件
主治:食欲不振、呕恶、嗳气、烦渴 善饥、吐血衄血。
可编辑版课件
36
胃 经
可编辑版课件
37
(三)大肠 定位:食指桡侧缘,自食指尖至虎口成
一直线。 操作:补大肠,从食指尖直推至虎口;
清大肠,从虎口直推至食指尖。补清均为 100—300次。
主治:补大肠主治腹泻、脱肛;清大肠 主治便秘、食积、身热下痢。
操作:补法,旋推为补,其中肾经的补
法为由指根向指端方向直推;泻(清)
法,用拇指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泻。
补或泻100—500次。
主治:主治本脏所主疾病。
可编辑版课件
34
五经
可编辑版课件
35
(二)胃经 定位:拇指掌面近掌端第一节。 操作:补胃经,旋推为补;清(泻)
胃经,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补、清均 为100—500次。
可编辑版课件
7
(三)按法
以拇指或掌根在一定的部位或穴
位上逐渐向下用力按压。
(四)摩法
以手掌面或食、中、无名指指面
附着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以腕关节连同
前臂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形移动摩擦。
(五)掐法
用指甲重刺穴位。
可编辑版课件
8
(六)捏法 1.三指捏:用拇指桡侧缘顶住皮肤,食、
中指前按,三指同时用力提拿皮肤,双手 交替捻动向前。
பைடு நூலகம்
主治:感冒、腹痛、腹泻、便秘、发热、
呕吐、疳积、厌食等
可编辑版课件
27
脊 柱
可编辑版课件
28
(二)七节骨 定位: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成一直线。 操作:推上七节骨,用食中二指或拇
指桡侧面由下向上直推;推下七节骨,自 上向上直推 。推 100—300次。
可编辑版课件
36
胃 经
可编辑版课件
37
(三)大肠 定位:食指桡侧缘,自食指尖至虎口成
一直线。 操作:补大肠,从食指尖直推至虎口;
清大肠,从虎口直推至食指尖。补清均为 100—300次。
主治:补大肠主治腹泻、脱肛;清大肠 主治便秘、食积、身热下痢。
操作:补法,旋推为补,其中肾经的补
法为由指根向指端方向直推;泻(清)
法,用拇指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泻。
补或泻100—500次。
主治:主治本脏所主疾病。
可编辑版课件
34
五经
可编辑版课件
35
(二)胃经 定位:拇指掌面近掌端第一节。 操作:补胃经,旋推为补;清(泻)
胃经,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补、清均 为100—500次。
可编辑版课件
7
(三)按法
以拇指或掌根在一定的部位或穴
位上逐渐向下用力按压。
(四)摩法
以手掌面或食、中、无名指指面
附着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以腕关节连同
前臂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形移动摩擦。
(五)掐法
用指甲重刺穴位。
可编辑版课件
8
(六)捏法 1.三指捏:用拇指桡侧缘顶住皮肤,食、
中指前按,三指同时用力提拿皮肤,双手 交替捻动向前。
பைடு நூலகம்
主治:感冒、腹痛、腹泻、便秘、发热、
呕吐、疳积、厌食等
可编辑版课件
27
脊 柱
可编辑版课件
28
(二)七节骨 定位: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成一直线。 操作:推上七节骨,用食中二指或拇
指桡侧面由下向上直推;推下七节骨,自 上向上直推 。推 100—300次。
小儿推拿培训课件PPT(精品版)38页
4、肝穴
部位:食指指面,由指根至指端 操作:平肝,用推法,由指根推至指端 功效:平肝熄风、解热镇惊、疏肝郁、除烦躁 主治:急慢惊风、发热外感、目疾、脾虚证、贫血证等 临床:肝穴只清不补
5、心穴
部位:中指指面,由指根至指端 操作:指根推至指端
功效:清心火、补气血、利尿 主治:口舌生疮、面红唇红、吐弄舌、难寐、烦躁、贫血、小便短赤等 临床:常平肝清心同用。
32、阳池(成人外关穴)
部位:腕背横纹上寸许 功效:清脑降逆 主治:头晕、头痛、头昏、脑炎等 临床:阳池配总筋能退热
33、两扇门
部位:手背中指根两侧凹陷处 操作: 拇食二指揉 功效:解表发汗 主治:外感表证、恶寒、无汗
35、合谷
部位:拇食指岐缝间凹陷处 操作:拿法、推法 功效:通瘀散结 主治:胃火牙痛及一切痛症
27、天河水
部位:前臂正中有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 操作:由腕横纹至肘横纹为清天河水,反之为取天河水 功效:清热解表 主治:清天河水主治恶寒发热,流清涕;取天河水主治阴虚、高热 等一切热症
28、总筋
部位:腕横纹中点处 操作:揉 功效:清热散结 主治:口疮、流口水、潮热等一切热症
29、神门
部位:腕横纹微上,尺动脉搏动处 操作:揉法 功效:安神镇惊 主治:睡卧不宁,惊惕不安
23、小肠
部位:小指尺侧由指根至指端 操作:直推法,由指根推至指端为清小肠;由指端推至指根为固膀胱 功效:利尿(清小肠);止遗(固膀胱) 主治:清法用于小便不通、短赤、尿急尿痛、泄泻;补法用于遗尿、便秘
24、天门入虎口
部位:拇指内侧,由指端至虎口。操作:运、推 功效:顺气活血、行痰化结 主治:咽痛、痰喘(此二病效佳)、汗不出、口噤不开(此二病效差)虎口入天门 部位:拇指内侧,由虎口至拇指端; 操作:直推法 功效:固表止汗; 主治:汗出,主用于盗汗
部位:食指指面,由指根至指端 操作:平肝,用推法,由指根推至指端 功效:平肝熄风、解热镇惊、疏肝郁、除烦躁 主治:急慢惊风、发热外感、目疾、脾虚证、贫血证等 临床:肝穴只清不补
5、心穴
部位:中指指面,由指根至指端 操作:指根推至指端
功效:清心火、补气血、利尿 主治:口舌生疮、面红唇红、吐弄舌、难寐、烦躁、贫血、小便短赤等 临床:常平肝清心同用。
32、阳池(成人外关穴)
部位:腕背横纹上寸许 功效:清脑降逆 主治:头晕、头痛、头昏、脑炎等 临床:阳池配总筋能退热
33、两扇门
部位:手背中指根两侧凹陷处 操作: 拇食二指揉 功效:解表发汗 主治:外感表证、恶寒、无汗
35、合谷
部位:拇食指岐缝间凹陷处 操作:拿法、推法 功效:通瘀散结 主治:胃火牙痛及一切痛症
27、天河水
部位:前臂正中有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 操作:由腕横纹至肘横纹为清天河水,反之为取天河水 功效:清热解表 主治:清天河水主治恶寒发热,流清涕;取天河水主治阴虚、高热 等一切热症
28、总筋
部位:腕横纹中点处 操作:揉 功效:清热散结 主治:口疮、流口水、潮热等一切热症
29、神门
部位:腕横纹微上,尺动脉搏动处 操作:揉法 功效:安神镇惊 主治:睡卧不宁,惊惕不安
23、小肠
部位:小指尺侧由指根至指端 操作:直推法,由指根推至指端为清小肠;由指端推至指根为固膀胱 功效:利尿(清小肠);止遗(固膀胱) 主治:清法用于小便不通、短赤、尿急尿痛、泄泻;补法用于遗尿、便秘
24、天门入虎口
部位:拇指内侧,由指端至虎口。操作:运、推 功效:顺气活血、行痰化结 主治:咽痛、痰喘(此二病效佳)、汗不出、口噤不开(此二病效差)虎口入天门 部位:拇指内侧,由虎口至拇指端; 操作:直推法 功效:固表止汗; 主治:汗出,主用于盗汗
《小儿推拿》PPT课件(2024)
02
病理特点
01
生理特点
2024/1/30
小儿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 清灵、易趋康复。
6
推拿手法对小儿作用机制
01
调整脏腑功能
通过推拿手法刺激相应穴位和 部位,可以调整脏腑功能,促 进气血流通,达到治病养生的
目的。
2024/1/30
02
缓解病痛
推拿手法可以舒筋活络、行气 止痛,对于小儿常见的感冒、 咳嗽、腹泻等病症有较好的缓
解作用。
03
增强免疫力
推拿手法可以刺激小儿免疫系 统,提高机体抵抗力,预防疾
病的发生。
7
适应症与禁忌症介绍
适应症
小儿推拿适用于感冒、咳嗽、哮喘、 腹泻、便秘、遗尿、夜啼等多种常见 病症。
禁忌症
对于有严重器质性病变或局部皮肤破 损、炎症等患儿,不宜进行推拿治疗 。同时,对于高热、抽搐等急症患儿 ,也应谨慎选择推拿治疗。
31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2024/1/30
小儿推拿将更加普及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对中医的认可,小儿推拿作为一种绿色、安全、有效的治疗 方法,将会越来越受到家长们的青睐。
小儿推拿将与现代医学相结合
未来,小儿推拿有望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形成综合性的治疗体系,为宝宝们提供更加全面 、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小儿推拿将更加注重个体差异
一起揉动
03
按法
用拇指或中指、食指、无名指 指端或指腹按压穴位,逐渐用
力深压
04
摩法
用食、中、无名、小指指面或 掌面着力,附着于一定部位或 穴位上,以腕关节连同前臂, 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形移
动摩擦
10
各类手法操作要领示范
小儿推拿学PPT课件
24
四肢部穴位
21.萁门 定位:大腿内侧,膝盖上缘至腹股沟部成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自膝盖内上缘至腹股沟部作直推法,称
推萁门。 应用:用于小便赤涩不利,有较好的利尿作用。 22.百虫 定位:膝上内侧肌肉丰厚处。 操作:可用按法或拿法,分别称按百虫、拿百虫。 应用:多用于下肢瘫痪及痹痛等症。
25
4
头面部穴位
3. 耳后高骨* 定位:耳后入发际高骨下凹陷中。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按于穴位上揉之,称揉耳后高骨。按揉
30—50次。 应用:疏风解表,安神除烦。与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合
用称为“四大手法”,专治感冒、头痛等。 4. 天柱骨 定位: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二指自上而下直推,称推天柱骨。推
(2)本法宜清不宜补。若气血不足而见心烦不安,睡 卧露睛等症,需用补法时,可补后加清,或以补脾经代之。
15
四肢部穴位
4.肺经* 定位:无名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旋推为补,称补肺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肺
经。补肺经和清肺经统称推肺经。推100—500次。 应用: (1)补肺经能补益肺气。用于肺气虚损,咳嗽气喘,
小儿推拿学
1
概论
• 早期小儿推拿是随着整个中医推拿一起发展的。晋·葛洪 《肘后备急方》中“治卒腹痛…沾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 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这与小儿捏脊极为相似。
• 小儿推拿形成独特体系是在明清时期。明·陈氏著《小儿按 摩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小儿推拿著作。
• 治疗特点:1.讲究补泻;2.轻快柔和;3.多为特定穴。这些 穴位不仅有“点状”、“线状”,还有“面状”,并多分 布在头面和两肘以下。
27
便秘
一,病因病机(1)饮食不节,过食辛热厚 味,肠胃积热,气滞不行。 (2)身体虚弱,气血亏虚。
四肢部穴位
21.萁门 定位:大腿内侧,膝盖上缘至腹股沟部成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自膝盖内上缘至腹股沟部作直推法,称
推萁门。 应用:用于小便赤涩不利,有较好的利尿作用。 22.百虫 定位:膝上内侧肌肉丰厚处。 操作:可用按法或拿法,分别称按百虫、拿百虫。 应用:多用于下肢瘫痪及痹痛等症。
25
4
头面部穴位
3. 耳后高骨* 定位:耳后入发际高骨下凹陷中。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按于穴位上揉之,称揉耳后高骨。按揉
30—50次。 应用:疏风解表,安神除烦。与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合
用称为“四大手法”,专治感冒、头痛等。 4. 天柱骨 定位: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二指自上而下直推,称推天柱骨。推
(2)本法宜清不宜补。若气血不足而见心烦不安,睡 卧露睛等症,需用补法时,可补后加清,或以补脾经代之。
15
四肢部穴位
4.肺经* 定位:无名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旋推为补,称补肺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肺
经。补肺经和清肺经统称推肺经。推100—500次。 应用: (1)补肺经能补益肺气。用于肺气虚损,咳嗽气喘,
小儿推拿学
1
概论
• 早期小儿推拿是随着整个中医推拿一起发展的。晋·葛洪 《肘后备急方》中“治卒腹痛…沾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 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这与小儿捏脊极为相似。
• 小儿推拿形成独特体系是在明清时期。明·陈氏著《小儿按 摩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小儿推拿著作。
• 治疗特点:1.讲究补泻;2.轻快柔和;3.多为特定穴。这些 穴位不仅有“点状”、“线状”,还有“面状”,并多分 布在头面和两肘以下。
27
便秘
一,病因病机(1)饮食不节,过食辛热厚 味,肠胃积热,气滞不行。 (2)身体虚弱,气血亏虚。
小儿推拿方法讲解讲座PPTPPT
二〇二〇年作品二〇二〇年作品 二〇二〇年作品二〇二〇年作品
二〇二〇年作品二〇二〇年作品
辨证施治
小儿疾病的常见症状为泄泻、呕吐、厌食、发热、咳嗽等,可四诊合参,
按照中医儿科学辨证。
现以小儿泄泻为例,试述推拿选穴。可根据病史及大便性状初步判断证二〇二〇年作品二〇二〇年作品 型。 二〇二〇年作品二〇二〇年作品
治则健脾益气,固肠止泻。推拿推脾经及推大肠均用补法。
加推三关,捏脊,按揉足三里。Biblioteka 二〇二〇年作品二〇二〇年作品
二〇二〇年作品二〇二〇年作品
辨证施治
5.脾肾阳虚泻
证见泄泻日久不愈,或五更泻明显,伴畏寒肢冷等阳虚表现,多为脾肾阳
二〇二〇年作品二〇二〇年作品 二〇二〇年作品二〇二〇年作品
虚泻。治则温补脾肾,固肠止泻。
治则清热化湿,调腑止泻。推拿推脾经及推大肠均用泻法。
加清小肠,推六腑,揉天枢。
二〇二〇年作品二〇二〇年作品
二〇二〇年作品二〇二〇年作品
辨证施治
4.脾虚泻
证见泄泻日久不愈,大便稀溏,色淡不臭,夹不消化食物残渣,多于食后
二〇二〇年作品二〇二〇年作品 二〇二〇年作品二〇二〇年作品
作泻,伴形体消瘦、乏力等,多为脾虚泻。
1.直线方向
二〇二〇年作品二〇二〇年作品
二〇二〇年作品二〇二〇年作品
主要是应用推、捏等法施于直线状穴位。总的补泻
原则为:向心方向推为补法,离心方向推为泻法,
来回推为平补平泻法。有些非特定穴在经络线上,
它们共同的补泻原则是:顺经方向推为补,逆经方 二〇二〇年作品二〇二〇年作品
二〇二〇年作品二〇二〇年作品
泄泻的基本推拿处方为:推脾经、推大肠、揉脐、摩腹以调和脾胃,助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