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精武公园精武群雕人物简介
百年精武,强健一个民族的精神与体魄
百年精武,强健一个民族的精神与体魄作者:冯政来源:《经济》2013年第05期诞生于1910年的上海精武体育总会已经走过了100个年头,它是我国近现代史上第一个民间体育社团,它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武艺与西方体育的概念和内容有机结合,"爱国、修身、正义、助人"的宗旨成为精武重要的文化内涵。
100年来的发展,精武已经成为我国最具有广泛性、最具有影响力的大众体育健身的社会形态。
--《1910-2010精武本纪·序言》人物介绍:颜建平,男,汉族,1954年9月生,江苏南通人,1972年11月毕业于上海交大附中,1976年10月入党。
曾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学生党支部书记,上海市联运公司党委副书记。
1990年起,任上海市人民政府研究室党支部书记、四处处长;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人事处处长、区政处处长、督查室主任、办公厅副局级巡视员;闸北区区委常委、副区长;虹口区委副书记、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等职。
2012年,任上海精武体育总会会长。
爱国、修身、正义、助人:精武精神,民族之魂"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是人类的一面镜子。
今天的国人,对上海精武会的认识,大都来自香港电影公司拍摄的《霍元甲》、《陈真》、《精武门》等系列影视片,旧上海十里洋场,华洋武人精彩对决的场面,让观众在大饱眼福的同时,感受着中国功夫的厉害!难道,真实的精武会就是这样一班武人、这样一幅场景?让我们回到近百年前,回忆一段风云激荡的民国故事。
1919年,上海提篮桥倍开尔路73号(今虹口区惠民路、荆州路),上海精武体育会所在地。
适逢该会成立10周年之际,中华民国之父孙中山亲临于此,挥毫题词"尚武精神",并为即将出版的《精武本纪》作序--精武体育会成立既十年,其成绩甚多。
识者称为体魄修养术专门研究之学会,盖以振起从来体育之技击术,为务于强种保国有莫大之关系。
推而言之,则民族所以致力于世界平和之一基础!会中诸子为《精武本纪》既成索序于余,余嘉诸子之有先知毅力不同于流俗也。
上海精武体育总会历史遗迹寻踪
“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上世纪80年代初,电视剧《霍元甲》引发武术热潮,“霍元甲”“精武会”等名字传遍大江南北,成为一代人的记忆。
精武会在发展过程中,曾在上海不少地标落户,绝大多数建筑已在城市更新过程中消失了,寻踪精武体育会在上海的历史遗迹,可以感受前辈“筚路蓝缕”之艰辛。
精武体操会的创办1910年7月7日(农历六月初一),原籍天津静海县的爱国武术家霍元甲惊走英国大力士奥皮音,大涨民族志气的同时,在当年的闸北区创办了精武体操会,第一批入会共有七十三人。
奥皮音的擂台,设在当时的北四川路52号亚波罗影戏院(现为四川北路海宁路口的中行大楼)。
不过现在看到的大楼是1929年建造的,当时的亚波罗影戏院已无从寻觅。
1910年9月,霍元甲来沪仅六个月即突然离世,这么短的时间里,他还是在各方帮助下成立了精武体操会,地址在“旱桥西一里许之王家宅”,房子是旧式两厢一厅平房,土房瓦屋,外有院落,如今王家宅老精武体操会旧址已经消失了,不过静安区的老闸北地区仍有王家宅路。
霍元甲病后曾在新闸路中国红十字医院治疗,可惜未能挽回其生命。
精武体操会的壮大和繁荣1911年,精武会迁入万国商团中国义勇队所在地,称“第二会所”。
第二会所的租金由陈公哲、姚蟾伯负担,聘请商界名人袁恒之为会长,执事中有人典当衣物充当会务资金,还向社会公开募捐。
在第二会所,精武会逐步壮大。
1916年,陈公哲捐出提篮桥倍开尔路(今惠民路)宅地修建新校舍,主张武术与近代体育结合,提倡德、智、体并重,在中国武术界产生深远影响,精武会的壮大和繁荣也是从这里开始的,在这一年,“精武体操会”更名为“上海精武体育会”。
1919年,精武会租赁北四川路福德里民房数间及空地一块,成立精武第一分会。
1922年,筹建“中央大会堂”并于1923年7月建成使用。
1924年,位于倍开尔路的总会会所撤销,迁入四川北路横浜桥福德里。
传承百年的英武之风1946年,精武体育会收回福德里总会会所。
精武体育
上海精武体育会[编辑]1916年陈公哲与姚蟾伯(江苏吴县人)、卢炜昌(中山人)在上海成立精武体育会,4月6日迁入陈公哲捐赠的私宅作为新会馆。
他们是精武第一批学员,毕业于高级班。
是精武会的核心领导,有“精武三公司”之称。
1916年11月5日,孙中山先生亲自会见精武体育会的全体会员。
孙中山曾于1916年精武会举办6周年纪念会时,应其邀请亲临祝贺。
1919年,精武体育会在上海举行成立十周年纪念活动时,孙中山先生亲笔题赠“尚武精神”匾额,并担任该会的名誉会长,还为该会特刊《精武本纪》撰写了序文。
基本十套[编辑]精武体育会集合各家同源的观点,不争门户短长,熔各派武术。
先后聘请了黄河、长江、珠江流域各派武术名家于一堂。
编制了“精武基本十套”,成为精武武术的基本教材,即潭腿、功力拳、节拳、大战拳、套拳、接潭腿、单刀串枪、群羊棍、八卦刀、五虎枪。
学员“必须熟悉此十种方法及他技”。
定期(每年或二年)举行运动会,进行“精武基本十套的集体大会操表演。
其他[编辑]精武体育会不以门派区分,而是以地域区分。
分为黄河流域派、长江流域派及珠江流域派。
精武体育会促发了中华民国期间中国武林各派的联合,全国武术协会(National Martial Arts Institutes)由此创立。
抗战时期,精武体育会投身救亡运动,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和文革时期,精武体育会曾经停办,后恢复。
1990年12月17日,上海精武体育会改名为上海精武体育总会。
张园擂台与西洋力士[编辑]根据陈公哲的记载说:- 当年有西洋力士奥皮音来华在上海阿波罗影戏院表演大力戏,包括展露肌肉健美,表演举重、拉车,靠神力卖艺,就像马戏表演。
革命党人在报章宣传说西洋力士指中国人是东亚病夫。
于是同盟会会员陈其美、农劲荪和成立精武体操会的五金行经理陈公哲等人开会商讨,安排在上海静安寺路之张氏莼味园搭擂台,由当时在天津农劲荪所开药栈当伙计的霍元甲及武术教师刘振声主持,声称已经相约大力士奥皮音来比武,但奥皮音临时爽约,于是提议在来宾中找人比赛。
霍静虹:家传“迷踪拳” 不仅是杀招
运动起来说起天津,留给人们最深印象的人物形象,大概要数“津门大侠”霍元甲了。
当年一曲《万里长城永不倒》,让这位昔日武术名家成为中国人心中的民族英雄,“霍家迷踪拳”(现为霍氏练手拳)更是当年的一个热门词汇。
就在今年的全运会上,霍元甲玄孙女霍静虹,代表天津队拿下群众比赛健身气功团体赛冠军。
作为霍家这一代中唯一习武之人,霍静虹理所应当成为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霍氏练手拳代表性传承人。
如今,她也正着手汇编新的霍氏练手拳大纲,争取将霍元甲留下的“迷踪拳”发扬光大。
不过,在霍静虹的设想中,“迷踪拳”不再是克敌制胜的杀招,而是强身健体的工具,“这才符合时代的发展和需要”。
意外走上习武路据相关记载,大侠霍元甲有两子三女,分别是:霍东章,霍东阁、霍东清、霍东琳、霍东琴。
长子霍东章不习武术,次子霍东阁则武艺高强,16岁前往上海精武会任教,1924年在南洋泗水(现印尼东爪哇省省会泗水市)成立精武会南洋分会,他是霍元甲武术精神的继承人。
霍东阁生有三子:长子霍亚廷、次子霍文廷、老三霍文亮,而霍亚廷就是霍静虹的爷爷,因此霍静虹便是名副其实的霍元甲玄孙。
然而,据霍静虹介绍,霍家从她爷爷这辈开始,就已逐渐不再以习武为主了,“南洋那一支的族人,主要是行医、开药厂。
我的爷爷他们几兄弟,要么当工人,要么务农,也都基本没有习武,而且也并不爱好这个,家传武学基本快断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霍静虹能够与武术结缘,更多的是机缘巧合。
她5岁半时,因为哥哥身体不好,父亲便想送哥哥去体校练习武术套路,以提高身体素质,有时也就顺便带着她去,她自己看着挺喜欢,父亲也就让她跟着一块练。
结果三个月后,哥哥坚持不下来了,她倒是越练越起劲,后来还考到北体大武术系继续学习武术套路。
因此,霍静虹算是标准的“武术科班”出身,在很长的时间里,她虽说是在练武,但已经跟霍家家传武学没有一点关系。
38岁才练习“迷踪拳”为何霍大侠后人中习武的人这么少,而且家传武学近乎“失传”?霍静虹介绍,主要是源于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曾祖父霍东阁在国外,这样的海外关系对家里有很大影响,爷爷和五爷爷(霍亚廷和霍文廷)为了保护家人不受冲击,就不允许家人再练霍家拳了。
精武事迹材料
精武事迹材料精武事迹材料:精武事迹堪称中国武术史上的一段佳话,下面是我整理的一些材料,供您参考:精武体育会始建于1909年,由著名武术家霍元甲创建。
霍元甲对武术有着极高的热情和追求,并深知练武不仅仅是为了强身健体,更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
因此,他创立了精武体育会,旨在弘扬中国武术文化,培养武术人才。
精武体育会自成立以来就秉承“练好武艺,为国家争光”的宗旨,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武术人才。
这些人才不仅在国内比赛中屡获佳绩,还参加了许多国际比赛,并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了中国武术的独特魅力。
其中,霍元甲的功夫更是令人佩服。
他在练武过程中不辞辛苦,经常独自一人在深夜里苦练。
他对武术的热爱和对国家的责任感使他成为了中国武术界的传奇人物。
精武体育会不仅注重武术技击的训练,还注重提高学员的品德修养。
在精武体育会,学员们要遵守着严格的规章制度,并被要求以身作则,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此举旨在通过武术培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塑造优秀的社会人才。
此外,精武体育会还积极开展社会公益活动,为贫困地区的孩子提供免费武术培训机会,帮助他们结交朋友、锻炼身体、培养毅力和自信心。
这些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精武体育会的优秀成果得到了国家的高度认可。
霍元甲先生被誉为中国武术第一人,他的武术经历和贡献被列入中国武术的重要史志之一。
精武体育会的武术教学方法也被国家武术协会引用,并辅以更多现代科学理论,成为了中国武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精武体育会在中国武术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它通过培养优秀的武术人才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为中国武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精武体育馆挂牌引讨论
精武体育馆挂牌引讨论:缺少群众基础现状能否靠改名扭转1910年,武术大师霍元甲在上海创立了传授武术的团体——精武体育总会。
如今,为了复兴精武体育文化,上海市虹口体育馆于昨日正式更名精武体育馆。
更名后,体育馆的功能不改变,但将为精武精神传播和体育武术活动提供场地。
就现状来看,上海地区“拳脚有功夫”的市民数量非常有限。
从上世纪80年代恢复会员制至今,上海精武体育总会累计吸纳会员6000余人。
上海武术协会副主席、著名武术家王培锟表示,没有群众基础,武术的技艺和精神就将湮没。
另有声音认为,像精武体育馆挂牌这种由政府推动复兴精武精神的做法,其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
为了传播精武精神,精武体育总会计划用5至10年时间,在虹口打造一个精武文化产业街区,并开展系列推广武术的活动,并为“精武”申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目前,精武总会已经完成一套时长4分钟的成人拳操,集合精武体育最有代表性的招式,达到强身健体的功效。
接下来还将编排一套适合青少年的精武操,向中小学推广,让这项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广泛传承。
全国125个拳种半数失传上海是百年精武文化的发祥地。
1910年,由爱国武术大师霍元甲在上海创立的精武体育总会,以“爱国、修身、正义、助人”为宗旨,曾经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典范。
1920年起,上海精武体育总会就着力拓展海外影响,至今已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有50多个精武体育会。
“将虹口体育馆更名,是传播精武体育文化的一种方式。
”虹口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上海精武体育总会会长颜建平昨日表示,传承精武文化除了应带动全民参与,传授民众强身健体的技能外,更重要的是让人们领悟“爱国、修身、正义、助人”的精神。
在昨日举行的“2013年精武体育文化高峰论坛”上,上海武术协会副主席王培锟表示,武术馆、协会及基地、体校等平台,都成为武术传播的主要渠道。
精武体育也已经纳入国家体育的范畴内进行推广。
但在中小学校,精武武术推广还不够深入。
统计数据显示,从上世纪80年代恢复会员制至今,上海精武体育总会累计吸纳会员6000余人,目前在各区辅导中心参与活动的市民人数大约8000人。
“功夫之王”马永贞对精武的诠释
d a n g ‘ a n b o a l n
口
东北 大学 沈
钟
马 永 贞是 中 国近 代 武 术 家 ,他 以 查 拳 和 弹 腿 功 夫名 扬 江 马兴同也参与贩马 , 马永贞借此机会与马兴 同一起贩马 , 就此踏人 湖。 在上 海他 以精 湛的 赛 马技 术 和 无 可 匹敌 的功 夫击 败 洋 上海 滩 走 人社 会 。 不久 , 马永 贞 开 始 了 自己独 自贩 马生 涯 , 独 自一 人 人, 成 为 当时 最 受 关 注的 风 云人 物 。 将内蒙古 、 察哈尔的良马贩运上海。 几年后他有 了积蓄 , 在上海买了 关键词 马永贞 闯荡上 海 打擂 扬 名 精 武 传 奇 房子 , 从 此 在上 海 定居 生 活 。 摘 要
二、 行侠仗义, 为 民除 害
一
名, 打败了前两届赛马冠军英国人史蒂夫。
3 . 击 败洋 力 士 、 大振 围威 。 1 8 7 5 年, 这 一 年从 欧 洲 来 了一 位 大力
天半夜 , 马永贞还在河边独 自练武 , 此时天气骤变 , 风刮得越 士 , 他到上海后公开 叫嚣 自己功夫无敌 , 无人能打败他。 消息传到马
无对手。一身精湛的武功让马永贞与人切磋时信心满满 , 和附近相 马永贞的赛马追风 , 随着 比赛号令 , 四蹄腾空 向前 飞奔。 在比赛过程 邻交手从无败绩。这使他对 自己的身手更加 自信 , 遇到不平之事都 中, 马永贞很好地掌握 比赛节奏和马奔跑的速度 , 让追风能够始终
能挺身而出维护正义。他在豪爽侠义的同时 , 人们不断对他 的功夫 紧咬对手不放 。在最后 冲刺阶段 , 马永贞给追风下达急速狂飙的暗 和义举大加赞扬 , 时间一长 , 马永贞那颗年轻 的心逐渐产生骄傲的 示 , 追 风彻底放开脚步 , 如一 阵旋风般第 一个 冲过终点 , 获得第一 情绪 , 这为他后来的人生折翼留下 了隐患。
真实的“精武门”:111年的英雄史诗
真实的“精武门”:111年的英雄史诗作者:来源:《新传奇》2021年第49期“爱国”二字贯穿了精武会111年的灵魂。
精武会会员们参与辛亥革命、投身五四运动、助力抗日战争……上海解放后,会员们又积极劳军,组织乒乓、健美、摔跤、体操、武术表演队慰问演出,不要报酬。
陈毅市长欣然题词:“劳军模范。
”自港剧《大侠霍元甲》开播以来,精武主题影视作品层出不穷,霍元甲、陈真的名字深入人心,精武英雄的爱国情怀感人至深。
“精武门”的原型,是成立于1910年的中国精武体操会(1916年更名为上海精武体育会,现称上海精武体育总会。
以下简称精武会)。
今年是精武会诞生111周年,这111年是并不亚于影视传奇的英雄史诗。
精武会并无“陈真”,但有太多真实的精武英雄在精武会的历史上,虽然“陈真”是一个虚构人物,但会中却有太多真实的热血英雄。
在不少历史关键时刻,都不乏精英会员的身影。
陈延年,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
1918年12月,他加入了精武会。
1年后,他与弟弟陈乔年受精武会会长霍守华资助,赴法国勤工俭学。
1927年6月26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江苏省委书记的陈延年在上海虹口区恒丰里召开会议时被叛徒出卖。
敌人冲进来,陈延年等人奋力反抗,以桌椅、板凳为武器,与敌人英勇搏斗,终因寡不敌众被捕。
陈延年拒不下跪,被敌人乱刀砍死。
“爱国”二字,贯穿精武会111年的灵魂“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江山秀丽叠彩峰岭,问我国家哪像染病?冲开血路,挥手上吧,要致力国家中兴。
岂让国土再遭践踏,这睡狮渐已醒。
”《大侠霍元甲》的主题曲《万里长城永不倒》家喻户晓,一直传唱至今。
这首歌的生命力关键在于“爱国”二字,这也是贯穿精武会111年的灵魂。
据了解,精武会源起1909年冬西洋大力士奥皮音的挑衅。
当时,此人在表演举重健美时蔑称华人为“东亚病夫”,并口出狂言要与华人较量。
同盟会骨干陈其美邀请津门武林宗师霍元甲赴上海滩应战。
霍元甲在《时报》上昭告天下:“世讥我国为病夫国,我即病夫国中一病夫,愿与天下健者一试。
历史趣谈揭秘历史上真实的霍元甲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揭秘历史上真实的霍元甲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导语:2007年4月25日上午,上海精武体育总会昏暗狭小的体育馆里,还有十几名来自瑞士的男女学员,跟着操英语口令的教练“哼哼哈嘿”地操练着。
这
2007年4月25日上午,上海精武体育总会昏暗狭小的体育馆里,还有十几名来自瑞士的男女学员,跟着操英语口令的教练“哼哼哈嘿”地操练着。
这个诞生于97年前的民间练武组织,至今在全世界还有50多处会所。
“但它们不能叫做分会”,上海精武会副会长贾瑞宝说,根据《社团法》规定,上海精武总会只能在上海地区组织活动,其他各国、各地精武会只要经当地审批即可成立。
从来就没有“精武门”一说。
1910年成立时,它就是以爱国修身、正义助人为宗旨的体育教习所,欢迎一切武术门类加入,没有派别之分。
精武会把武术分为长江、黄河、珠江流域派,拳、手、枪、刀、剑、鞭、空手入白刃都有人教授,在繁荣时期甚至还包括田径、球类、骑马、举重、溜冰、书法、绘画、雄辩、旅游、医学、弦乐、京剧等一切能想到的娱乐。
“我们为国家队输送了很多队员。
”贾瑞宝说,李富荣、张燮林都曾经在这里练球。
精武会的正堂供有霍元甲的半身像,他作为公认的创始人被电影演绎得恍若神人,可是其后代和精武会并不领情。
贾瑞宝叮嘱记者说:“你得写上我们对电影《霍元甲》很不满意,李连杰来过我们这里不止一次,明明知道历史是怎样的,偏偏把霍元甲拍成了只知道打打杀杀,日本人倒是姿态很高。
”霍元甲在精武会成立后的几个月就咯血而死,而他的形象,在创始人之一的陈公哲的描述中,“发辫盘束顶上,灰土布短衣、布靴,北方土佬装束,高五尺八寸,腰围横阔,面色赭黄,
生活常识分享。
忆武术名宿蔡鸿祥
忆武术名宿蔡鸿祥“大鹏展翅”出奇制胜在《中国武术在线》网站,墙上挂着著名武术家的一幅幅武艺展示照,其中一幅黑白老照片“大鹏展翅”,虽然年代已久,但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武术名宿蔡鸿祥当年在全国武术比赛时的雄姿。
照片中,风华正茂的蔡鸿祥展开双臂,腾空跃起,眉宇间英气毕露,犹如雄鹰般俯瞰大地。
1958年,全国武术运动会在北京什刹海体育场如期举行,时年27岁的上海市武术队队员蔡鸿祥以一招“大鹏展翅”荣获拳术冠军。
蔡鸿祥独有的这一经典动作,瞬间被摄影记者捕捉到了,此照片刊登在同年的《新体育》杂志的封面上。
两年后,蔡鸿祥带着他的学生参观新建的本市闵行一条街时,大大小小的商店橱窗内竟然都有他“大鹏展翅”的照片。
他的学生们见状后,自豪地向商店营业员介绍说:“这张照片上的人物就是我们的武术教练!瞧,他就在那里!”众人的目光顿时齐刷刷地扫向站在一旁的蔡鸿祥,他竟像小姑娘一样害羞了、脸涨得通红。
新中国发行第一张武术明信片时,“大鹏展翅”这个经典动作再次被选中。
从此,蔡鸿祥的武术英姿传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
身怀“三绝”武艺蔡鸿祥生于1931年,上海市川沙县人。
他自幼酷爱武术,6岁起便拜武坛名家蔡桂勤为师,终年苦练武功,不畏艰难,经过12个寒暑,终悟其真谛,基本功、拳械技艺、擒拿格斗诸艺尽得师传。
在习武中,他十分注重“求德、求功、求法、求艺”,博采众长,精益求精,不仅擅长华拳,并且对太极、螳螂、八卦等拳械造诣亦深。
他与师兄蔡龙云(蔡桂勤之子)如亲兄弟,形影不离,两人经常切磋拳艺而废寝忘食。
有一次,由于练功过度疲劳,蔡鸿祥竟然晕倒在地。
正是他具有锲而不舍的韧劲,受到了师父蔡桂勤的格外赏识。
聪颖好学的蔡鸿祥继承了恩师蔡桂勤的拿手技艺“脱手飞镖”和“长鞭”,并有所创新。
他飞镖能双手齐发,百发百中;长鞭能两手同打,鞭声如雷,令敌胆寒。
人称其有“三绝”:一绝“童子腿”,他腿的柔韧性、灵活性如孩童,伸缩蓄发如利箭,“青龙卧滩”为其代表动作。
静安雕塑公园雕塑介绍
静安雕塑公园雕塑介绍静安雕塑公园位于上海市静安区南京西路,是一座集艺术、文化、休闲为一体的城市公园。
公园内有众多的雕塑作品,这些雕塑作品不仅是公园的装饰,更是艺术的展示和传承。
下面,我们将按照类别为大家介绍几件代表性的雕塑作品。
人物雕塑人物雕塑是雕塑艺术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形式,它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表现出人物的形态、性格、情感等方面的特征。
在静安雕塑公园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雕塑作品是《毛泽东像》和《邓小平像》。
这两件作品分别是对中国两位伟大领袖的纪念,它们的形象栩栩如生,栩栩如生地展现了两位领袖的形象和精神。
动物雕塑动物雕塑是雕塑艺术中另一种常见的形式,它通过对动物形象的塑造,表现出动物的形态、特征、习性等方面的特征。
在静安雕塑公园中,最具代表性的动物雕塑作品是《狮子》和《孔雀》。
这两件作品分别是对狮子和孔雀这两种动物的形象的塑造,它们的形象栩栩如生,栩栩如生地展现了这两种动物的特征和美丽。
抽象雕塑抽象雕塑是雕塑艺术中一种比较新颖的形式,它通过对形象的抽象和变形,表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
在静安雕塑公园中,最具代表性的抽象雕塑作品是《风之舞》和《水之舞》。
这两件作品分别是对风和水这两种自然元素的抽象表现,它们的形象虽然不太具体,但却能够让人感受到风和水的美妙。
总之,静安雕塑公园是一座集艺术、文化、休闲为一体的城市公园,公园内的众多雕塑作品不仅是公园的装饰,更是艺术的展示和传承。
这些雕塑作品通过对人物、动物、自然元素等形象的塑造和抽象表现,展现出了雕塑艺术的多样性和魅力。
如果您有机会来到上海,一定不要错过这座美丽的公园和它的众多雕塑作品。
项目基本情况介绍-余姚精武体育会
余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项目——余姚精武体育会资料整理项目基本情况介绍精武拳械和精武精神是姚电侠老师在一九三八年回国后带到余姚的。
他是慈溪周巷人,15岁时,在上海的一家印刷厂当学徒,巧遇上海精武体育会长江流域派主教练陈维贤,经老师介绍,成为上海精武体育会会员。
早晚到上海精武体育会练功学武,经过二年初级班、二年中级班、二年高级班的勤奋锻炼,曾得到上海精武诸多名师指点传授,6年高级毕业,受中央精武委派任佛山国操科长,专职武术教育三年余。
后调回上海精武母会培养武术人才,又兼任交通大学、女子体校武术教师。
一九三三年受中央精武总会委派出国到马来西亚吉隆坡精武会任教三年余,后仍回上海。
以后回乡在慈溪周巷时化小学、余姚实获中学、余姚中学任武术老师十余年。
符永江先生从一九三八年起向姚电侠老师学武,当时是在周巷时化小学,除在体育课习武外,他与几位爱好武术的少儿、青年参加姚先生举办的武术培训班,早晚再到姚老师处加强训练,不但学了精武基本套路,还有《躺地十八滚》、《空手夺刀》、《乌油棒》、《金箍棍》等,并练《大易筋经》功法,后来他的举重“打遍姚北无敌手”,后夺取全县冠军。
他的撑竿跳高全县第三,身轻如燕。
符飞云是部队服役后,一九七三年起向其父符永江学习(因以前父工作在外很少回家),而后又得到姚电侠老师的亲自指点与传授,学的有十二路谭腿、功力拳、大战拳、脱战拳、十字战拳、八卦刀、群羊棍、电侠短打等精武十套和传统套路。
以后又得到姚电侠老师师兄朱润身的学生朱鹿鸣老师的传授,学习《螳螂拳》、《梅花枪》、《达摩剑》、散打等。
精武拳械是上海精武体育总会成立后,打破门户之见,开放思想,团结各门派武术家,在全国广招武术高手,汇聚中华武术许多传统武术,并归纳为黄河流域派、长江流域派、珠江流域派。
据马来西亚精武总会文献记载有297个套路练法,在上海精武总会早期《精武本纪》记载也有225个套路,包括三个流域的拳术、器械、对练;拳种分别包括:查、滑、花、炮、洪、华、形意、八极、通背、翻子、鹰爪、螳螂、六合、劈挂、戳脚、迷踪、地躺、罗汉(总称北少林)、太极、峨眉、太乙、八卦、武当、船拳(总称1.武当派2.峨嵋派)、洪、刘、蔡李佛、咏春、狮、象、马、猴、鹤、虎、福建少林、广东少林(总称南少林)。
精武门[精武体育会]
精武门[精武体育会]精武门其他百科词条精武体育会精武体育会是1910年由霍元甲在上海创立的武馆,霍元甲在创立精武体育会之后数月内即逝世。
由于霍元甲被公认为民族英雄,因此很多其他著名武术家同意在精武体育会传授武艺,包括鹰爪门宗师陈子正,七星螳螂拳门宗师罗光玉,形意拳宗师耿霞光,以及吴氏太极拳创立人吴鉴泉。
是以教授、弘扬中华武术,培养革命力量为主要活动和任务的群众性武术团体,也是中国近代体育史上历史最悠久,成立最早并有深远影响的民间体育团体。
精武体育会以体,智,德三星会旗和三星会徽为标记,代表精武体育会以体,智,德三育为宗旨,倡导“爱国、修身、正义、助人”、“强国、强民、强身”、“乃文乃武”的精武精神,发扬中华文化,寓教于体的理念。
基本信息中文名精武门外文名Jingwu Sports Association别名精武体育会历史1909年,霍元甲和被称为精武四杰的陈公哲、陈铁生、卢炜昌、姚蟾伯等人,在上海创办“精武体操会”,1910年改名为“精武体育会”。
精武体育会促发了中华民国期间中国武林各派的联合,全国武术协会(National Martial Arts Institutes)由此创立。
精武体育会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闭,在文化大革命之后,恢复创办。
1910年7月7日(农历六月初一)中国精武体操会正式成立,会址设在闸北旱桥以西王家宅。
霍元甲亲自授拳,还有其徒刘振声及后来赵汉杰、陈其美、农劲荪也常来会指导。
第一批学员73霍元甲创立精武体育会名,采用武术传统教授方法,以师带徒,传授拳术。
第一批学员有陈公哲、丘亮、李迪初、姚蟾伯、王维藩、卢炜昌等。
自此,中国第一个民间体育团体诞生了。
正当霍元甲主持精武体操会精心培养骨干,以图大展伟业之时,却遭日本人的“陷害”。
因误服了日本人上门兜售的丹药后咯血病加剧,急送新闸路中国红十字医院医治二周后逝世。
他的突然逝世,使精武体操会失去了支柱,会务无形停顿。
为了继承霍元甲的遗愿,一批中坚学员陈公哲、卢炜昌、姚蟾伯等共商重振精武大计,一致表示:“既感受种种之刺激,复以身受霍先生之教育不能尽,引以为憾,乃约同志继霍先生之业。
二十世纪卅年代上海的精武体育会
二十世纪卅年代上海的精武体育会在纪念精武会10周年编撰的《精武本纪》上,明确写明霍元甲是被日本人谋杀。
日人技击馆挑选了十几名柔道高手来上海挑战,在日方一再要求下,先是刘振声上场,日本人用撑肚抛挞法,先运气在肚子上,等对方7afe58685e5aeb用力时猛一松使其摔倒,但刘振声马步扎得很稳,轻松取胜。
接下来霍元甲与柔道会教师较量,将日本人推入天阶,使其右手骨折。
霍元甲有咯血病,日本医生秋野卖仁丹给霍治病,两周后霍元甲逝世。
经过公立医院的检查,“此慢性烂肺药也”。
霍元甲突然去世后,精武会萧条如古刹,会员如入定老僧。
经过几次搬迁,会员为了维持,甚至有人典当衣物。
为了筹集基金,精武会还曾向社会公开募捐。
精武体操会在1916年改为体育会,以陈公哲捐出私宅为分水岭,开始壮大繁荣,《精武本纪》还是孙中山作的序,李宗仁是汉口精武分会的名誉会长。
1920年,派遣了陈公哲、陈士超等“五特使”下南洋,在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等地都成立了精武会。
在控诉负责人卢炜昌侵吞公款时,陈公哲也提了精武会的会费来源,有他的名下纱厂的利润,有四处教武的收入,有与西贡马戏团联合表演赚的钱。
这时的精武会管理已经出现漏洞,“三公司”之一的卢炜昌携两万元款项离去,后死于狱中。
陈公哲在《精武会五十年》一书中指责他是“一代伪人”,平时不烟不酒不沾女色,冬天只穿单衣,实际闭户吸烟、单嫖独饮,单绒袍内是上等全毛底衣,骗取会员崇敬。
在《上海精武体育总会会史》的记录中,陈、卢失和,经营失利,精武公园不得不出让,精武体育师范学校也停办,陈公哲退会,因此陈的立场也未必客观,但精武会的衰落自此始。
上海“孤岛”时期,会所被日本人侵占,资料大部分散失。
解放后公私合营,一部分会所被收归国有,不复当年辉煌。
二十世纪卅年代上海的精武体育会上海精武体育会是民间武术社团。
1910年3月,因英国力士奥皮音在沪挑衅摆擂,有识人士北上邀请霍元甲来沪打擂,奥皮音慑于霍的威名不战而遁。
十大中国武术家的简介
十大中国武术家的简介民国十大武术家,是根据近代武术史,参照武林中的相关文献记载,依据武术家自身各方面的综合实力,包括武功造诣、技击实战、武术理论、武德修为、武林声望、社会地位、个人成就和对武术界的贡献成绩排名。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十大武术家的简介,希望你们喜欢。
十大武术家一:孙禄堂“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孙禄堂武功: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各门拳法无一不精,号称三项全能大宗师,精通百家拳法技击之术,包括少林拳、五行拳、通背拳、武当剑等多种内外家拳术及器械,后自创孙氏太极拳。
影响:一生击败各类本土、西洋、东洋高手的武学大师,其二子孙存周得其真传,也是民国有数的绝顶高手之一,技击能力可代表一个时代,父子睥睨天下群雄,是武林神话也是佳话。
孙先生一生弟子众多,遍布海内外,民国时期的几次国考,前十五名最优等选手半数以上出于孙先生门下。
孙禄堂(1860年~1933年),名福全,字禄堂,晚号涵斋,别号活猴,完县东任家疃人。
清末民初蜚声海内外的著名武学大家,堪称一代宗师,在近代武林中素有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之称。
有很多老武术家认为他是中国近代无人能及的真正高手,武学造诣达到了最上乘,甚至超越了杨、李、董三大宗师,也有不少武林中人认为他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武学大宗师或天下第一高手。
但不管是赞扬他的,还是咒骂他的,不论是他的朋友,还是他的敌人,都不得不承认这个事实。
他是唯一得了三家内家拳真传的人(形意拳师从郭云深、八卦掌师从程廷华、太极师从郝为真,俱得三家真传)1918年孙禄堂将三家合冶一炉,融会贯通,革故鼎新,创立了孙氏太极拳,卓然自成一家。
孙禄堂年轻时好斗,踢馆无数从未落败,光在河北保定一带就踢馆百十家,加上燕南冀北不下五百家武馆。
在晋期间,孙禄堂与门内外同人广泛交流切磋,无有敌手,在世名家皆为叹服。
郭云深赞先生曰:“此子真能不辱其师。
” 1886年春,孙禄堂只身徙步壮游南北11省,期间访少林,朝武当,上峨嵋,闻有艺者必访之,逢人较技未遇对手。
见证“精武”:有一种精神,跨越沧海桑田
百年精武,跨越沧海桑田,荣载民族历史。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是人类的一面镜子。
今天的国人,对上海精武会的认识,大都来自香港电影公司拍摄的《霍元甲》、《陈真》、《精武门》等系列影视片,旧上海十里洋场,华洋武人精彩对决的场面,在让观众大饱眼福的同时,感受着中国功夫的厉害!难道,真实的精武人、精武会只是这样一班赳赳武夫打打杀杀的喧闹场景?若见证“精武”:有一种精神,跨越沧海桑田如此,所谓“精武”,与中国传统武术的“少林”、“武当”有什么区别?回溯历史,正本清源,区别逐一映现。
譬如,上海精武体育会成立的最初设想,是1910年封建的大清王朝灭亡在即,为“恢复中华,创立民国”之所需,中国同盟会会员陈其美提出“希望十年之内训练出千万名既有强健体魄,又有军事技能的青年以适应大规模革命运动和改良军事的需要”,从而创办了中国精武体操学校。
精武百年庆典. All Rights Reserved.over封面c 再譬如,上海精武体育会的主导者、运作者,不是什么名山宝刹的绝学法师、神仙洞府的得道高人,或是热衷于独家秘笈、武林争霸的江湖中人,而是接受过科学、民主、开放思想启蒙和懂得近现代政治、经济、文化运行的社会闻达之人。
这其中,就包括“精武三公司”的陈公哲、卢炜昌。
陈公哲,广东中山人。
中国同盟会会员,中国精武体操学校创始人,第一届董事,精武创立初期主持日常工作,其父陈升堂是上海粤瑞祥五金行老板,家境殷实。
陈公哲10岁开始便进入正规的现代书馆学习,曾就读于复旦大学,后子承父业。
陈公哲业师众多,造诣出众,于书法、绘画无不精通,音乐、京剧、摄影无不涉猎,英文、法语堪为行家,并有著述传世。
与陈公哲一样,卢炜昌也是广东中山人,同为精武体操学校创始人,第一届董事,陈公哲离任后,较长时期主持精武日常工作。
卢炜昌曾就读于上海堡黎英文书院,之后在上海德国礼和洋行当英文秘书。
陈公哲在经济上给予卢炜昌巨大的支特,特开新瑞祥五金号以安置之,并任命卢炜昌为经理,使他拒绝向洋人折腰,而全神关注于精武事业。
国风人文图典|“乃文乃武”是精武
国风人文图典|“乃文乃武”是精武精武少年武术展示刚劲有力,步伐稳固。
千人展示队伍中,有白发老者,也有少年,还有老外的身影。
为纪念霍元甲诞辰一百五十周年,1月19日上午,上海精武体育总会举办“千人精武迷踪拳”和“精武少年武术”在北外滩滨江展示,爱国武术家霍元甲曾孙霍自正先生出席活动,并向精武先贤后人及精武会员代表颁发霍元甲诞辰一百五十周年纪念银章。
下午,精武体育总会又举办了“精武精神与当代社会价值主题座谈会”,上海精武体育总会会长颜建平、副会长薛海荣主持了座谈会,并发表讲话。
一百年前,1919年,精武体育会在上海举行成立十周年纪念活动时,孙中山先生亲自题赠匾额,书写了“尚武精神”四个大字,并担任该会的名誉会长,还为该会特刊《精武本纪》撰写了序文。
一百多年来,上海精武体育会在民众中开一代“习武”、“精武”之风,以“爱国、修身、正义、助人”为精武精神,为上海城市历史书写了光辉篇章。
精武体育会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精武“无门无派”,上海精武体育总会的宗旨是弘扬中华武术,主张屏弃门户之见,因此精武体育会本身从来没有这个“门”那个“派”。
精武文化的这个特点与上海文化高度契合,过去有人说:“海派无派”、“海派无形”,这是对的,上海精武体育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由于上海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其高度移民的特点,展现了对各地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包容性,多元文化的交汇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价值。
海纳百川、融汇百家,把所有各方面的精华浓缩整合在一起,从而可以弃其糟粕,海派并不可简单地认为是某一个派系,而是各个派系经过提炼、整合、浓缩后的超级有机体。
精武体育会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它的现代性,史料证明,精武会当初选择了“理事会”制度,也与上海早期高度市场化的特点并行不悖,聘请各地各门派的武林高手,来做总教练,但决定该会走向的仍然是具有现代企业制度的“理事会”,因而独具魅力。
精武武术是中国一种民俗体育形态,它起源于强身健体的民族自尊,在广大民众的参与和拥戴下,逐步升华为捍卫民族尊严的一种精神。
上海精武体育会
上海精武体育会
李润波
【期刊名称】《北京档案》
【年(卷),期】2007(000)010
【摘要】上海精武体育会是一个民间武术社团,1909年由上海爱国富绅聘请津门大侠霍元甲一同创办,初名精武体操学校,1911年改称上海精武体操学校,1916年又改称上海精武体育会。
【总页数】4页(P34-36,封2)
【作者】李润波
【作者单位】北京市平谷区档案局馆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07.4
【相关文献】
1.“上海精武体育会”创办人陈公哲考略 [J], 樊勇
2.上海精武体育会传承精武精神的历史渊源 [J], 赵娜;米力;韩宝
3.近代精武体育会创始人陈铁生研究 [J], 杨韦雷
4.精武体育会在南洋的发展 [J], 龚鹏程
5.北洋政府时期中华武术在南洋地区的传播——以精武体育会为例 [J], 秦利君;周亚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风土识小|精武黄钟今何在?
风土识小|精武黄钟今何在?精武体育会于1921年铸黄钟沪上国家级非遗“精武武术”走过110年的历史进程,如今精武会已经成为上海市主题文化品牌。
上海精武体育总会的领导邀请我帮助做一些工作,我也乐此不疲。
从故纸堆里寻资料,虽然枯燥,但弄清了一个史实,或者搞清楚一个细枝末节,也是很有兴味的事情,最近读了“精武黄钟”的细节,令我既悲愤,有感慨。
事情要从外滩公园那块令中国人屈辱的“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说起,尽管有一段时间许多公知极力否认这块牌子的真实性。
其实只要查一下史料,1885年的《公共租界工部局巡捕房章程》的第24项共6条,其中第1条说“脚踏车及犬不准入内”,第5条说“除西人之佣仆外,华人一概不准入内”。
1907年,上海绅士李维清在其编写的小学课本《上海乡土志》中这样表述:黄浦公园尚许洋人之养犬入内,独禁华人,此乃“奇耻”!这里说的是连狗都可以进,独华人不能进。
到了1924年,孙中山在沪的一次演说中说:“上海的黄浦滩和北四川路那两个公园,我们中国人至今都是不能进去。
从前在那些公园的门口,并挂一块牌说:狗同中国人不许入”。
到这时,这块“华人与狗”的标牌,已经成了中国人的屈辱象征。
是不是确有其实呢?近读1919年精武会成立10周年时出版的《精武本纪》,确有其事。
《精武本纪》记载:1919年夏天,一位神秘人物来到上海精武体育会,他二话不说,交给精武会主事的陈公哲一口大箱子便悄然转身离去。
箱中附有信函一封,书曰:“精武能为社会谋幸福而无权利思想,故以此三万银元为赠。
愿执事扩而充之,以期造福全国。
”陈公哲读信之后,为之动容,慨然建言:“隐名氏捐此三万银元,乃期吾精武造福全国,我们切不可只为精武体育会着想。
上海租界内有一外滩公园,门口写有‘华人与狗不得入内’,此乃我华夏同胞的奇耻大辱,用此笔资金来建造一座‘精武公园’,以扬我华人志气。
”精武会主事共议精武新会址之事,上海精武体育会用三万银元购得倍开尔路精武会舍旁十余亩空地,1920年初春,精武公园正式落成,与租界里“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侮辱性招牌截然相反,落成后的精武公园门口赫然写道:“凡属人类苟能守文明通则者,咸准入园游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武人物简介
霍元甲(1868-1910) (2)
农劲荪(1862-1953) (2)
陈其美(1878-1916) (2)
陈公哲(1890-1961) (2)
卢炜昌(1883-1943) (3)
陈铁生(1873-1940) (3)
陈士超(生卒年不详) (3)
霍东阁(1895-1956) (3)
符保卢(1914-1938) (3)
赵连和(1883-1945) (4)
陈子正(1878-1933) (4)
罗光玉(1889-1944) (4)
吴鉴泉(1870-1942) (4)
郑吉常(1913-2001) (4)
佟忠义(1879-1963) (4)
周士彬(1923-2007) (5)
徐致一(1892-1968) (5)
李汇亭(1858-1932) (5)
王怀琪(1892-1963) (5)
霍元甲(1868-1910)
字俊卿,汉族,清末著名爱国武术家,天津静海小南河(今属天津市西青区精武镇)人,出身迷踪世家。
父亲霍恩第以保镖为业,武艺高强,生有三个儿子:霍元卿、霍元甲、霍元栋。
霍元甲幼年体弱,在27岁以前基本上生活在故乡,28岁后到天津当上码头装卸工,后来在曾留学日本的同盟会会员农劲荪开设的怀庆药栈当帮工,农劲荪时常会给霍元甲讲述古今中外历史上的仁人志士,耳濡目染之下,霍元甲也逐渐由一介“莽夫”转变为有节有义的爱国青年。
1909年末,由农劲荪介绍到上海与西洋大力士奥皮音较量,双方相约到次年春比赛。
1910年4月,霍元甲来到上海,在张园设擂比武,轰动上海。
同年,在上海有识之士的牵头和资助下,霍元甲成为中国精武体操会(上海精武体育总会前身)首任武术总教练。
农劲荪(1862-1953)
名竹,字劲荪,原籍河北,满族,中国同盟会会员。
1910年参与筹建中国精武体操会(上海精武体育总会前身),任首届会长。
陈其美(1878-1916)
字英士,浙江湖州人。
中国同盟会会员,近代民主革命志士。
曾任沪军都督,上海讨袁总司令,淞沪司令长官。
上海精武体育总会的主要倡导者和组织者。
陈公哲(1890-1961)
广东香山(今中山)人,中国同盟会会员,精武会早期的核心领导成员之一,与卢炜昌、姚蟾伯合称“精武三公司”。
著作《精武五十年发展史》。
广东香山(今中山)人。
精武会早期的核心领导者之一,著作有《少林宗法》、《少林拳术图论》等。
陈铁生(1873-1940)
也作铁笙,字卓枚,广东新会人,“精武四杰”之一,精武体育会书刊主编人员,《中央精武杂志》的主要编纂者。
编著有《潭腿》、《达摩剑》、《五虎枪》等10余种精武书籍。
陈士超(生卒年不详)
广东香山(今中山)人,陈公哲胞妹。
组建上海精武女子体育会,1920年8月与陈公哲、罗啸璈、叶书田、黎惠生五人史称“精武五特使”下南洋,广泛宣传推广精武。
霍东阁(1895-1956)
天津静海小南河(今属天津市西青区精武镇)人,霍元甲的次子。
1919年赴南洋创办精武,推动精武事业在南洋的发展和壮大。
符保卢(1914-1938)
原名符保陆,字宝卢,吉林省滨江县(今属黑龙江哈尔滨)人,中国早期著名的撑杆跳高运动员,精武会员。
参加第十一届奥运会,成为中国选手晋级奥运会决赛圈的第一人。
后加入中美联合飞虎队,投身抗日战场。
字芝莲,河北景县人。
接替霍元甲担任上海精武体育会总教练,是精武四大名师之首。
陈子正(1878-1933)
又名陈纪平,河北雄县李林庄人,鹰爪翻子拳创始人。
曾任上海精武体育总会鹰爪拳教练,是精武四大名师之一。
被誉为“鹰爪王”。
罗光玉(1889-1944)
山东蓬莱人,1919年任上海精武体育总会螳螂拳总教练,他是精武四大名师之一。
吴鉴泉(1870-1942)
本名乌佳哈拉·爱绅,满族,河北大兴人,精武四大名师之一。
吴式太极拳创始人。
1928年任上海精武体育总会太极拳教练。
1933年创办了鉴泉太极拳社。
郑吉常(1913-2001)
广东中山县人,1940年任上海精武体育总会拳击总教练,被誉为“亚洲毒蛇”。
曾任上海拳击协会副主席。
佟忠义(1879-1963)
字良臣,满族,河北沧州人,著名武术家,与王子平并称为“沧州二杰”。
1937年任上海精武体育总会摔角教练。
主要著作有《中国摔角法》。
周士彬(1923-2007)
江苏宜兴人,曾任上海精武体育总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拳击、摔跤协会副主席和中国柔道协会副主席,1946年中、苏、意、葡、菲等七国选手参加的拳击赛中获得冠军。
号称“南拳王”。
徐致一(1892-1968)
浙江余姚人,著名太极拳拳家。
1933年第二届国术国考考评员。
中国武协第一、第二届委员,曾任解放后的上海精武体育会第一任会长。
著有《太极拳解说》、《太极拳(吴鉴泉)式》等著作。
李汇亭(1858-1932)
又名李恩聚,山东任城(今济宁)人,继承家学查拳,1910年受聘精武任教师,1928年代表精武体育会参加在南京举行的中国“第一届国术国考”获得优等,并获”老当益壮”银质奖,授予“中华勇士”勋章。
时年72岁。
王怀琪(1892-1963)
江苏吴县人,精武技击班的早期学员。
最先把精武的技击等体育项目带进了澄衷中学的体育教学,建立了“澄衷学校技击团”。
著作有《八段锦》、《十二路潭腿新教授法》、《对打潭腿全图》、《单练潭腿图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