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时 整理和复习

合集下载

整理书架:二年级劳动教学第11课

整理书架:二年级劳动教学第11课

整理书架:二年级劳动教学第11课
本文档旨在介绍二年级劳动教学第11课的内容,帮助学生学习如何整理书架。

以下是相关信息:
1. 教学目标
- 学习整理书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 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动手能力。

-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2. 教学内容
- 了解书架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 学习分类整理书籍的方法。

- 学习正确摆放和归位书籍的技巧。

- 实践操作,整理教室书架。

3. 教学步骤
- 引入: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引导学生了解书架的作用和重要性。

- 讲解:简要介绍书架的结构和分类整理的原则。

- 演示:老师进行书籍整理的演示,示范正确的动作和技巧。

-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书架整理练习,注意归位和分类。

- 总结:回顾整理书架的方法和技巧,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4. 教学资源
- 书架实物和图片
- 各类书籍和杂志
- 分类标签和归位卡片
- 教室环境
5. 教学评估
- 观察学生在整理书架过程中的动作和技巧是否正确。

- 评估学生是否能按照分类标准进行整理。

- 观察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责任感。

6. 教学延伸
- 鼓励学生在家中整理自己的书架,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 组织图书馆参观活动,学习更多关于书籍整理和图书分类的
知识。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整理书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培养出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团队合作意识。

希望学生能够在课后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保持书架的整洁和有序。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整理和复习》课件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整理和复习》课件

×2
S表= 2πrh+2πr2
V=πr2h
图形 圆柱
底面半径 底面直径
5dm
10dm
1m
2m
20cm
40cm
高 4dm 0.7m 5cm
表面积 282.6dm2 10.676m2
3140cm2
体积 314dm3 2.198m3 6280cm3
想一想: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怎样计算?圆柱、圆锥 的体积公式是怎样导出的?再填写下表。
? 出米率 = 磨出大米的质量÷稻谷的质量
磨出大米的质量 = 稻谷的质量×出米率
27.76×70% = 19.432(千克) 答:一漏斗稻谷能磨出19.432千克大米。
如图,将一个圆柱切成4份,增加了多少表面积?
增加了4个长方 形的面积
12×16×4 = 192×4 = 768(平方厘米) 答:增加了768平方厘米。
圆锥只有一条高
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 侧面是一个扇形。
圆锥可看成由三角形旋转形成的。
6.圆锥的体积
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
1 3

底面积×高
圆锥体积=13×底面积×高 V圆锥=13×πr2×h
7.解决问题
切割问题:切割前后的表面积增加了,体积不变。
新增两个一组邻边分别 为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 的长方形或正方形。
C.缩小到原来的21
(7)用一块长25.12厘米,宽18.84厘米的长方形铁皮,配 上两个直径为( C )厘米的圆形铁皮正好可以做成 圆柱形容器。 A.3 B.8 C.6或8
3.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单位: cm)(8分) 3.14×8×20+3.14×(8÷2)2×2=602.88(cm2)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第11课时 做个减法表》精品教案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第11课时 做个减法表》精品教案

第11课时做个减法表【教学内容】教材第51页复习10以内数的减法。

【教学目标】1.经历整理减法表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算式之间的联系,提高10以内数的减法的计算正确率和速度。

2.在观察、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意识。

【教学重点】对10以内的减法进行归纳,从中发现规律。

【教学难点】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研究与探索的过程。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了对10以内加法表的整理,大家整理得很好。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整理10以内的减法表,仍然由同学们自己来进行整理。

二、探究新知1.整理减法表。

(1)PPT课件出示“做个减法表”主题图。

看一看笑笑和淘气做的减法表,你们能发现这些算式的排列有什么特点吗?(2)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后,分工整理。

教师巡视,重点指导整理有困难的小组,必要时作为参与者与学生合作整理。

(3)各组介绍一下整理的减法表。

2.探索规律。

观察减法表,你发现了哪些规律?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上节课观察的规律,去发现减法表的规律。

学生发现:横着看,第一行都是10减几,也就是10减0~10各数;第二行都是9减0~9各数;第三行都是8减0~8各数……竖着看,每一列后一个算式的两个数字都比前一个算式的数字少1,得数相等。

从右上往左下看,后一个算式的前一个数都比前一个算式减少1,后一个数不变,得数减少1。

……三、课堂总结同学们,10以内的加减法我们都学完了,需要多加练习才能算得更快更准,加油啊!四、布置作业完成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成功之处] 在整理减法表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不同算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整理过程,让每个学生都真正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不足之处] 教学中未能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问题,未能根据提出的问题来解决问题,致使学生理解得不够深刻。

[再教设计] 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1课时 整理和复习(1)》电子教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1课时  整理和复习(1)》电子教案

第2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11课时整理和复习(1)【教学目标】通过对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算式的整理,引导学生发现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的排列规律。

【教学重难点】重点:发现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的排列规律。

难点: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同学们,20以内的退位减法我们已经学完了,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并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表。

教师先拿出口算卡片(事先给每位学生准备36张20以内退位减法的口算卡片),同桌互相出题进行口算练习。

2.谁知道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式共有多少道?(学生可能说出各种不同的答案:反应快的学生很快数出手中的卡片共有36张;爱动脑筋的学生可能说出十几减9的算式有8道,十几减8的算式有7道……十几减2的算式有1道,加起来一共有36道)3.下面请同学们把手中的口算卡片分类,想一想怎样能很快记住这36道题。

分的过程中,同桌互相讨论。

二、整理归纳1.看表口算(1)找出哪几道题是十几减9的,哪几道是十几减7的……读一读并直接说结果。

(2)教师在表中任指一道算式(如12-7),找出与这道题得数相同的算式。

(3)找出减数与差相同的所有算式。

(4)教师任指一道算式,让学生很快说出得数。

2.在计算中用到哪些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在计算过程中可用“破十法”计算,也可以“想加法算减法”等方法计算。

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补充板书:16-8= 10-8= 6+2=15-7= 10-7= 5+3=小结:16-9,这个“6”就是……(生:被除数个位上的“几”),这个“1”就是……(生:破10去掉9后剩下的1),所以十几减9就可以直接用“几+1”来计算。

(板书:几+1)生1:我发现“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可以直接用“几加2”求出得数。

生2:我发现“十几减7”的退位减法可以直接用“几加3”求出的数。

……3.教师总结儿歌:(课件出示)退位减,我会算。

十几减9,几加1,十几减8,几加2,十几减7,几加3,十几减6,几加4,十几减5,几加5。

第11课时 问题解决(3)五年级上册数学西师版

第11课时 问题解决(3)五年级上册数学西师版
想一想,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问题分析,整理思路。 底 ×高 果园面积 ÷ 每棵梨树的占地面积 梨树的棵树 × 每棵梨树产梨所卖钱数 梨大约能卖的钱数
(1)这个果园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3×24=552(m²)
(2)这个果园有多少棵梨树? 552÷12=46(棵)
(3)这个果园里的梨大约能卖多少元? 197×46=9062(元)
答:这个果园里的梨大约能卖9062元。
课堂练习
(教材第94页“练习二十四”第5题)
1.下面是一个果园的平面图。如果在这个果园 里种苹果树,每棵苹果树占地14m2,每棵苹果 树产的苹果大约能卖350元。这个果园里的苹 果大约能卖多少元?
(教材第94页“练习二十四”第5题)
(1)这个果园的面积是 35×16=560(m²)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990×300=297000(m²)=29.7(hm²) 消灭全部蝗虫所需时间:29.7÷1.5=19.8(时) 答:要全部消灭这块草地上的蝗虫,至少要用19.8时。
4.一块街头广告牌的形状近似于平行四边形,它 的底是9.5米,高是3.2米。如果要给这块广告牌 刷油漆(只刷一面),每平方米用油漆0.6kg,至 少需要准备多少千克油漆?(得数保留整数。)
9.5×3.2×0.6 = 18.24 ≈ 19(千克)
答:至少需要准备19千克油漆。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 你有什么收获?
(教材第94页“练习二十四”第6题)
图中方格数约为 37+38÷2=56 荒坡面积为 56×16=896(m²) 花椒树棵数:896÷4=224(棵) 花椒大约能卖:224×40=8960(元) 答:这块地里的花椒大约能卖8960元。
(教材第94页“练习二十四”第7题)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第11课时整理和复习教案新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第11课时整理和复习教案新人教版

第11课时整理和复习教材第30页的内容。

1.进一步复习亿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表。

2.进一步复习巩固大数的读法和写法,比较大小,数的改写,省略亿、万后面的尾数。

3.结合练习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内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重点:进一步复习巩固大数的读法和写法,省略亿、万后面的尾数。

难点:用计算器计算并探索规律。

课件。

师:在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生:计数单位、数位、读写数。

师:那我们今天就从前往后把所学的知识点整理一下吧。

1.复习数位顺序表。

让学生回忆一下亿以内数的数位,并指名同学背诵。

在黑板上板书数位顺序表。

师:你们还记得如何分级吗?生:从个位到千位为个级,万位到千万位为万级。

师:个级表示有几个什么?万级表示有几个什么?亿级表示有几个什么?生:个级表示有几个一,万级表示有几个万,亿级表示有几个亿。

师:我们还知道每两个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生:每相邻数位之间进率是10。

讲评有关这方面的练习。

2.复习亿以内数的读法。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亿以内数的读法,那么在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呢?生:第一步要分级,用逗号或虚线隔开,从高位往低位读。

师:亿级、万级和个级的读法有什么不同?如:4005 2136(四千零五万二千一百三十六)1084 3005 2019(一千零八十四亿三千零五万两千零一十九)师:亿级多了一个亿字,万级多了一个万字。

师:中间或末尾有零的数应该怎么读?每一级的末尾有零的情况。

如:789 0000 读作:七百八十九万45 0000 0000 读作:四十五亿生:每一级末尾的零都不读。

中间或末尾有零的情况。

如:3060 9270 读作:三千零六十万九千二百七十1435 0871 0532 读作:一千四百三十五亿零八百七十一万零五百三十二师:零放在什么位置要读?生:每一级前面和中间的零都要读。

师:中间两个零或多个零要怎样读呢?生:都只读一个零。

请同学把读法的法则再总结一遍,然后全班读一遍加深印象。

书架整理教学:二年级11课

书架整理教学:二年级11课

书架整理教学:二年级11课目标本教学旨在教授二年级学生如何整理书架,使他们能够有条理地摆放和取用书籍。

教学内容1. 教授书籍分类方法- 分类方法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分类可以帮助他们更容易地找到需要的书籍。

- 常见的书籍分类方法:按照主题、作者、书名等进行分类。

- 演示如何分类:通过示范,让学生亲自参与将书籍按照不同分类方法进行归类。

2. 教授书籍摆放方法- 摆放方法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正确的摆放方法可以保护书籍,延长书籍的使用寿命。

- 根据分类方法进行摆放:教授学生在书架上按照分类方法摆放书籍的正确姿势,例如竖放或横放。

- 教授学生如何留出足够的空间:让学生明白书籍需要空气流通,教授他们如何在摆放书籍时留出适当的空间。

3. 教授书籍取用方法- 取用方法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正确的取用方法可以保护书籍,减少损坏的可能性。

- 教授学生如何轻轻地取下书籍:示范正确的取用姿势,让学生亲自尝试。

- 强调放回书籍的重要性:教授学生将书籍放回正确的位置,避免书架杂乱无章。

教学方法- 示范:通过示范正确的方法,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如何整理书架。

- 互动:让学生参与整理书架的过程,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和动手能力。

- 反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他们的努力并纠正错误。

教学评估- 观察学生整理书架的过程,评估他们是否能正确分类、摆放和取用书籍。

- 提问学生关于书籍分类和整理的问题,评估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

老师提示- 确保书架整理的教学过程简单易懂,避免法律复杂性。

- 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实践,培养他们的整理能力和责任感。

- 给予学生正面的反馈和鼓励,激发他们对整理书架的兴趣。

以上为《书架整理教学:二年级11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希望能够帮助您进行教学。

祝您教学顺利!。

第11课时 整理和复习 (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11课时 整理和复习 (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标题:第11课时整理和复习(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巩固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内容:1. 对比和分类2. 观察和思考3. 解决问题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时的内容,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

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给予肯定和指导。

二、整理和复习(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形成知识体系。

2. 学生自主整理,教师给予指导。

三、对比和分类(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和分类学过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 学生进行对比和分类,教师给予指导。

四、观察和思考(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教师给予指导。

五、解决问题(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解决问题,教师给予指导。

六、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次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教师给予指导。

教学评价:1. 教师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2. 学生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拓展阅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注意事项:1.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的指导。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整理和复习的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整理和复习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引导学生自主整理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主整理学过的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同步备课】第11课时 整理和复习(教案)五年级数学上册 最新人教版

【同步备课】第11课时 整理和复习(教案)五年级数学上册 最新人教版

整理和复习教学内容完成教科书P83内容及P84~85“练习十八”的内容。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和作用,会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沟通,学会归纳整理所学的方程学问。

3.在经受整理学问的过程中,培育总结、归纳的力量,提高对本单元所学学问的把握程度,增加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总结、归纳整理所学关于简易方程的学问点。

教学难点梳理学问点,形成学问体系。

教学预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对本单元所学习的学问进行整理和复习。

(出示课题)二、回顾梳理,构建网络师:请同学们认真回顾,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学问?这些学问之间有什么联系?小组合作归纳这部分内容后,汇报。

依据同学的汇报,老师挂念同学形成学问网络,板书:三、复习巩固,提升生疏学问点1: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1. 填一填,说一说。

(12.5+x)+8=12.5+( + )4.5×a+6.5×a=a×( )25-x-y=25 -( + )s=v×( )S平行四边形=a×( )用字母可以表示我们学过的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计算公式以及常用的数量关系。

学问点2:用字母表示数2. 填一填。

(1)公共汽车上原来有x人,在青少年宫站有5人上车,又有6人下车,现在车上有乘客( )人。

(2)一本故事书98页,平均每天看x页,看了6天,还剩( )页。

一本《数学竞赛》a元,买5本要( )元。

(3)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字是a,个位上的数字是b,那么这个两位数用( )表示。

用字母不仅可以表示一个数,还可以表示几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学问点3: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3. 小华家12月底用电抄表读数是2231千瓦时,11月底用电抄表读数是m 千瓦时。

小华家12月份应缴电费a元,(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当地电费单价;(2)当m=2130,a=56.56时,电费每千瓦时是多少元?把数值代入含有字母式子进行计算,结果留意不要忘了单位。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1课时 整理与复习教案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1课时 整理与复习教案

第1单元小数乘法第11课时整理和复习【教学内容】:教材第1单元。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意义,算理、计算法则以及灵活取积的近似值,通过整理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对各知识点的整理与复习。

难点:如何有序整理知识。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小组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数乘法的有关知识了,这节课我们把所学的内容回顾复习一下。

希望同学们在这节课中有更进一步的提高。

(板书:小数乘法的整理与复习)二、练习沟通1.出示练习。

①0.72×5 ②6.5×8.4 ③2.9×0.07 ④2.5×6 ⑤1.2×199⑥0.8×0.9( 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⑦203×5.5 ⑧3.7×4.6把上面的算式进行分类。

小数乘整数:①④⑤⑦小数乘小数:②③⑥⑧2.复习小数乘整数。

(1)0.72×5这道题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复习计算方法)(2)再出示1.2×199,这道题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学生可能会有两种做法,方法一,按照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来做。

方法二,运用整数的乘法运算定律来做。

重点引导学生用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来做。

)师:谁来当小老师,给大家讲讲这题怎样用简便方法计算?1.2×199,口述:先把199变为200-1,然后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让学生试做203 ×5.5,说一说怎样运用简便方法?总结: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时候,先观察数字的特点。

3、复习小数乘小数(1)独立完成笔算。

指名板书。

(2)指名讲算法。

出示:0.8×0.9这道题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复习计算方法)怎样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位小数?师:谁来当小老师,给大家讲讲这题是怎样算的?计算时要注意什么?0.8×0.9,口述:计算小数乘小数时,因数0.9要与上面0.8对齐,先按照整数乘法来做,然后再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9年级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精品复习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9年级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精品复习课件

太守醉:“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神态欢乐)
第4段:太 守之乐
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
揭示主旨:“⑦______醉__能__同___其__乐___,__醒__能___述__以___文__者__,___太__守” 也 (“醉”与“乐”)
文章主旨
内容梳理
本文描写滁州山涧四时的景色和早晚的变化 ,以及人们游玩山间的情景,通过对醉翁亭秀丽 风光的描写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对 美好山川的热爱和与民同乐的情怀,抒发了自己 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愁怀的复杂感情 。
太守被贬,虽 有抑郁和落寞 ,三本文重点 表达的是作者 与民同乐的政 治情怀,“愁 苦”与“愤懑 ”言之过重。
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 )
A.第一段介绍了醉翁亭所在,由面到点,先“环 滁”,再“西南”,望“琅琊”,闻“水声”,用听觉置换 视觉。一“回”一“转”,方见亭子。
B.第三段太守颓然与众宾喧哗相映衬,既照应首 段太守“饮少辄醉”,又暗含众人不知太守快乐之意, 凸显了作者被贬滁州后的愁苦和愤懑。
(4)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 下休息。
句子翻译
(5)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 筹交错。
宴会中欢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投中 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6)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 这事的人,是太守啊。
练习巩固
7.请说说本文“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 守之乐其乐也”中的“乐”与范仲淹《岳阳楼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乐” 的相同点,以及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的积极意义。

书架整理:二年级劳动课第11课

书架整理:二年级劳动课第11课

书架整理:二年级劳动课第11课课程概述二年级劳动课第11课旨在教授学生如何有效地整理书架,培养他们的整理能力和责任感。

通过本课程,学生将学习到整理书架的方法和技巧,掌握整理书籍的基本原则,并能够独立完成书架整理任务。

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整理书架的兴趣和意识。

2. 教授学生整理书架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书架整理任务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互相帮助的精神。

教学内容1. 书架整理的重要性- 介绍书架整理的意义和重要性。

- 讨论整理书架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

2. 整理书架的方法和技巧- 教授学生如何分类书籍。

- 教授学生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书籍。

- 教授学生如何清理书架上的灰尘和杂物。

3. 整理书籍的基本原则- 教授学生整理书籍的基本原则,如按大小、颜色、类型等。

- 讨论如何保持书架的整洁和有序。

4. 实践操作- 安排学生分组进行书架整理实践操作。

- 指导学生如何独立完成书架整理任务。

- 检查学生整理书架的成果,并进行评价和反馈。

5. 团队合作和互相帮助-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让学生共同完成书架整理任务。

- 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1. 讲授法- 讲解书架整理的重要性和方法。

-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书架整理的意义。

2. 实践操作法- 安排学生进行书架整理实践操作。

- 指导学生独立完成书架整理任务。

3. 小组合作法-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 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教学评价1. 学生独立完成书架整理任务的能力。

2. 学生团队合作和互相帮助的精神。

3. 学生对书架整理的重要性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1. 书架2. 书籍3. 清洁工具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书架整理的意义和重要性。

2. 讲解:讲解整理书架的方法和技巧。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书架整理实践操作。

4. 反馈和评价:检查学生整理书架的成果,并进行评价和反馈。

5. 总结:总结课程内容,强调书架整理的重要性和方法。

八年级数学基础巩固与拓展提优:第一章 第11课时 单元复习

八年级数学基础巩固与拓展提优:第一章 第11课时 单元复习

第11课时单元复习(附答案)【知识整理】1.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_______,称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_______,那么称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与联系(1)如果把成轴对称的_______看成一个整体,那么这个整体就是一个_______.(2)如果把一个_______位于对称轴两旁的部分看成_______,那么这两部分图形就成_______.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相等.到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_______上,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是到_______的点的集合.3.角平分线角平分线上的点到_______的距离相等,角的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_______上.4.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_______是它的对称轴,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_______(简称_______).等腰三角形_______互相重合.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______________(简称_______).5.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等腰梯形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它的对称轴.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_______,等腰梯形的对角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梯形是等腰梯形.【单元练习】1.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90°,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等于 ( )A.90° B.45° C.50° D.22.5°2.如图,∠B=∠C,∠1=∠3,则∠1与∠2之间的关系是 ( )A.∠1=2∠2 B.3∠1-∠2=180°C.∠1+3∠2=180° D.2∠1+∠2=180°3.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则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 )A.等边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C.等腰三角形 D.以上答案都不对4.如图,已知∠AOB=40°,OM平分∠AOB,MA⊥OA于点A,MB⊥OB于点B,则∠MAB的度数为 ( )A.50° B.40° C.30°D.20°5.如图,在△ABC中,BD、CD分别平分∠ABC、∠ACB,过D作直线平行于BC,交AB、AC 于E、F,当∠A的位置及大小变化时,线段EF和BE+CF的大小关系为 ( )A.EF>BE+CF B.EF=BE+CFC.EF<BE+CF D.不能确定6.如图,在△ABC中,AB=AC,BD=CD,∠BAD=40°,且AD=AE,则∠EDC等于 ( ) A.10° B.15° C.20°D.25°7.已知△ABC关于直线MN对称,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BC中必有一个顶点在直线MN上B.△ABC中必有两个角相等C.△ABC中,必有两条边相等D.△ABC中必有一个角等于60°8.如图,直线l是一条河,P、Q两地相距8 km,P、Q两地到l的距离分别为2 km,5 km,欲在l上的某点M处修建—个水泵站,向P、Q两地供水,现有如下四种铺设方案,图中实线表示铺设的管道,则铺设的管道最短的是 ( )9.如图,在三角形纸片ABC中,∠A=75°,∠B=65°,将纸片的一角折叠,使点C落在△ABC内,若∠1= 20°,则∠2的度数为_______.10.将一个矩形纸片依次按图①、图②的方式对折,然后沿图③中的虚线裁剪,最后将图④的纸再展开铺平,所得到的图案是()11.如图,∠C=90°,AD平分∠CAB,DE⊥AB于点E,若DB=2DE=6 cm,则BC=_______cm.12.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_______.等腰梯形的对称轴是_______.13.在“线段、锐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这五个图形中,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的有_______个,其中对称轴最多的是_______.14.如图,在∠MON的两边上顺次取点,使DE=CD=BC=AB=OA,若∠MON=22°,则∠NDE =_______.15.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BD=CE,AD与BE相交于点P,则∠APE=_______.16.代号为①、②、③、④的4张三角形纸片都有一个角为50°,如果它们另一个角分别为50°,70°.80°,90°,那么其中只有代号为_______的纸片能剪一刀得到等腰梯形.17.如图,在△ABC中,∠BAC=140°,AB、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于点E、F.求∠EAF 的度数.18.如图,点A是BC上一点,△ABD、△ACE都是等边三角形.求证:(1)AM=AN;(2)MN∥BC;(3)∠DOM=60°.19.利用图中的网格线,分别以线段MN和PQ为一底,画一个底角为45°的等腰梯形,且使它的另外两个顶点也落在格点上.20.(1)如图,在△ABC中,∠BAC= 90°,AB=AC,点D在BC上,且BD=BA,点E在BC 的延长线上,且CE=CA,试求∠DAE的度数;(2)如果把第(1)题中“AB=AC”的条件舍去,其余条件不变,那么∠DAE的度数会改变吗?(3)如果把第(1)题中“∠BAC=90°”的条件改为“∠BAC>90°”,其余条件不变,那么∠DAE与∠BAC有怎样的大小关系?21.如图,在△ABC中,∠ABC=45°,点D在边BC上,∠ADC=60°,且BD=12CD.将△ACD以直线AD为轴做轴对称变换,得到△AC'D,连接BC'.(1)求证:BC'⊥BC;(2)求∠C的大小.参考答案【单元练习】1.B 2.B 3.B 4.D 5.B 6.C 7.D 8.B 9.A10.60°11.9 12.略过两底中点的直线13.4 等边三角形14.110°15.60° 16.①17.100°18.(1)略(2)略(3)60°19.略20.(1)45°(2)不变 (3)∠DAE=12∠BAC21.(1)略(2)75°.。

数学下册第6单元整理与复习一数与代数第11课时正比例反比例(正比例反比例比和比例的意义和性质)习题课

数学下册第6单元整理与复习一数与代数第11课时正比例反比例(正比例反比例比和比例的意义和性质)习题课

:4
5
12=5x :27
x=162
x :0.1= :13
1 9
x=
考 点 2 比的应用
3.解决问题。 (1)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54 m,长与宽的比是7:2,这个
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54÷2=27(m) 27÷(7+2)×7=21(m) 27÷(7+2)×2=6(m) 21×6=126(m2)
6.某货场有750吨货物,分给甲、乙两个运输队运到另一个 货场,甲队有载重6吨的汽车6辆,乙队有载重8吨的汽车 3辆,按两个队的运输能力分配,两队各运货物多少吨? (6×6)∶(8×3)=3∶2 甲队:750×3+3 2=450(吨) 乙队:750-450=300 (吨)
2.4÷3×(3+5)÷1-37=11.2(kg)
提分点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根据总数不变解题
5.甲乙两车间人数的比是3 :4,现在进行人员调整,从 乙车间调8人到甲车间,调整后甲车间人数与乙车间 人数的比是4:5。甲、乙两车间一共有多少人? 8÷4+4 5-3+3 4=504(人)
提分点 3 分数法解按比分配问题
(2)在比例尺是1:5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之
间的距离是12 cm。一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80 km,
从甲地到乙地需要多少小时? 12÷50001000=60000000(cm)=600 km 600÷80=7.5(小时)
提分点 1 比和分数问题的综合运用
4.一袋什锦糖包括奶糖、酥糖和水果糖,其中奶糖的质 量占这袋什锦糖质量的 3 ,酥糖与水果糖的质量比 7 是3 :5,已知酥糖的质量是2.4 kg,这袋什锦糖的质 量是多少千克?
2 3
的两个
比组成的比例是( 2∶3=4∶6(或4∶6=2∶3) )。

第一单元第十一课时

第一单元第十一课时
3.一堆煤,用去了20吨,余下的是用去的25%,这一堆煤一共多少吨?
4.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相距270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经过1.5小时后两车相遇.已知乙汽车与甲汽车的速度比是7:8,求这两辆汽车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总结: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集体交流。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三)综合练习。
1.育华小学六年级有学生120人,其中70人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要使六年级“达标率”达到85%,还应有多少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说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说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人达标?
2.一块地用40%种冬瓜,其余的按3:2分别种西红柿和茄子,已知茄子种了0.6公顷,这块地有多少公顷?
A.25% B.45% C.30% D.20%(2)丽丽家上月用电50度,本月比上月节约了10度,比上月节约()。
A.80% B.50% C.40% D.20%
(3)一种商品先提价15%,再降价15%,降价后的价格与原来的价格相比是()A.一样B.提高了C.下降了
3.(1)机床厂原来每天加工200个,现在每天加工230个,实际每天比原来超产百分之几?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回顾旧知。
出示:
100%、15%、136%、2.25%…
师:看到这些百分数你想到了哪些知识?
师:刚才,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有关百分数的知识,如果把这些知识放在一起,有什么感觉?怎么办?
师:要想使这些知识有条理,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就需要对这

碌曲县二小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11课时整理和复习教案新人教版

碌曲县二小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11课时整理和复习教案新人教版

第11课时整理和复习教材第56页整理和复习及相应练习1.回顾本单元的知识内容,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会比较小数的大小,掌握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名数的改写方法,掌握较大数的改写和省略尾数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整理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重点:知识系统的整体构建。

难点:归纳整理有关小数的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师:同学们,在这一单元中我们深入地学习了有关小数的一些知识,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习了小数的哪些知识呢?引导学生回顾思考,在小组中议一议,然后翻开书看一看。

学生根据教材的内容安排,作出汇报,教师板书: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2.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3.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4.小数与单位换算5.小数的近似数1.整理第一板块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1)引导学生整理“小数的意义”,形成基本的整理模式。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试着整理。

教师用课件出示,并一一作简要讲解。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错误!(2)完成教材第56页第1题。

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这些小数的意义,读出来,再说一说小数的读法与整数读法的区别。

2.整理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小数的近似数三个板块。

引导学生利用第一板块的整理模式对这三个板块进行整理。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尝试整理。

教师选出有代表性的整理在投影仪下展示出来,然后用课件出示,并一一作简要讲解。

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错误!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①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100倍、1000倍……②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1100、11000……小数的近似数错误!完成教材第56页第2、3、4题。

(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点名汇报,汇报时说一说比较的方法。

第3题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小数点怎么移了,引起小数的大小发生了什么变化。

第11课时:数据的统计(4)

第11课时:数据的统计(4)

初三数学第一轮总复习第11课时:数据的统计(4)主备:王兆群王元慧班级姓名学号【中考目标】1、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与预测,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比较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能根据问题查找有关资料,获得数据信息;对日常生活中的某些数据发表自己的看法。

应用统计知识解决在社会生活及科学领域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典型例题】1、某药品广告称:该药品在治疗一种疾病中的有效率达90%,你对这则广告有何看法?2、某专业户要出售100只羊,现在市场上羊的价格为每千克11元,为了估计这100只羊能买多少钱,该专业户从中随机抽取5只羊,重量记录如下:(单位:千克)31 32 36 37 35 ⑴估计这100只羊每只的平均重量;⑵估计这100只羊一共能买多少钱?3、佳能电脑公司的李经理对2004年11月份电脑的销售情况做了调查,情况如下表: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2004年11月份电脑价格(与销售台数无关)组成的数据平均数为,中位数为,本月平均每天销售台(11月份为30天).(2)价格为6000元一台的电脑,销售数量的频率是.(3)如果你是该商场的经理,根据以上信息,应该如何组织货源.4、某公司员工的月工资情况统计如下表:(1)分别计算该公司员工月工资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2)你认为用(1)中计算出的哪个数据来代表该公司员工的月工资水平更为合适?请简要说明理由;(3)请画出一种你认为适合的统计图来表示上面表格中的数据.5、亚西亚商场对销售量较大的A、B、C三种品牌的洗发精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70份(问卷由单选和多选题组成)对收回的238份问卷进行了整理,部分数据如下:(一)最近一次购买各品牌洗发精用户的比例(右图)(二)用户对各品牌洗发精满意情况汇总表: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⑴A品牌洗发精的主要竞争优势是什么?你是怎样看出来的?⑵广告对用户选择品牌有影响吗?请简要说明理由.⑶你对厂家有何建议?6、为了从甲、乙两名学生中选择一人参加法律知识竞赛,在相同条件下对他们的法律知识进行了10次测验,成绩如下:(单位:分)(1)请填写下表:(2)利用(1)的信息,请你对甲、乙两个同学的成绩进行分析.7、短跑运动,可以锻炼人的灵活性,增强人的爆发力,因此小明和小亮在课外活动中,报名参加了短跑训练小组.在近几次百米训练中,所测成绩如图所示,请根据图中所示解答以下问题.(1)请根据图中信息,补全下面的表格;(2)从图中看,小明与小亮哪次的成绩最好?(3)分别计算他们的平均数、极差和方差,若你是他们的教练,将小明与小亮的成绩比较后,你将分别给予他们怎样的建议?员工人数月工资(元)470081000150020200084400025000每台价格(元) 销量(台) 6000 4500 380020 4030003060小明小亮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13.313.213.4 13.313.313.313.1 13.5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13.613.513.413.313.213.1小明小亮【课后作业】1、学校快餐店有2元,3元,4元三种价格的饭菜供师生选择 (每人限购一份).下图是某月的销售情况统计图.则该校师生 购买饭菜用的平均数和众数分别是 .2、小明在计算一组数据的标准差时,不小心将墨水遮住了 中])20()()20()20[(225232221-+⋯+⊕-+-+-⊗=x x x x S 的⊗、⊕部分,试确定这组数据的个数是________,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________.3、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大丰糜鹿风景区共接待游客约22.5万人.为了了解该景区的服务水平,有关部门从这些游客中随机抽取450人进行调查,请他们对景区的服务质量进行评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所有评分数据的中位数应在第几档内?(2)若评分不低于70分为“满意”,试估计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对糜鹿景区服务“满意”的游客人数.4、今年,苏州市政府的一项实事工程就是由政府投人1 000万元资金.对城区4万户家庭的老式水龙头和13升抽水马桶进行免费改造.某社区为配合政府完成该项工作,对社区内1200户家庭中的120户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并汇总成下表:试估计该社区需要对水龙头、马桶进行改造的家庭共有 户;(2)改造后.一只水龙头一年大约可节省5吨水,一只马桶一年大约可节省15吨水.试估 计该社区一年共可节约多少吨自来水?(3)在抽样的120户家庭中.既要改造水龙头又要改造马桶的家庭共有多少户? 5、某风景区对5个旅游景点的门票价格进行调整,要求调价前后各景点的旅游人数基本不变. 在价格听证会上,景点出示了如下数据:在听证会上该风景区称调价前后这5个旅游景点的门票的平均收费不变,平均日总收入持平.问风景区是怎样算出来的?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若不同意,你认为调价前后,风景区的平均日总收入相对于调价前,实际增加了多少?6、某学校为了解该校七年级学生的身高情况,抽样调查了部分同学,将所得数据处理后,cm ,测量时精确到1cm ):(1)请根据所提供的信息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2)样本的中位数在统计图的哪个范围内? (3)如果上述样本的平均数为157cm ,方差为0.8;该校八年级学生身高的平均数为159cm ,方差为0.6,那么_________(填“七年级”或“八年级”)学生的身高比较整齐.7、如图是连续十周测试甲、乙两名运动员体能训练情况的折线统计图.教练组规定:体能测试成绩70分以上(包括70分)为合格. ⑴请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填写右表:⑵请从下面两个不同的角度对运动员体能测试结果进行判断:①依据平均数与成绩合格的次数比较甲和 乙, 的体能测试成绩较好; ②依据平均数与中位数比较甲和乙, 的体能测试成绩较好.⑶依据折线统计图和成绩合格的次数,分析哪位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效果较好./cm 165~170cm。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第11课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第11课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第11课
一、阅读思考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优美的词语,想象画面,感受白桦的形象。

二、作者简介
叶赛宁,苏联诗人。

1941年发表抒情诗《白桦》。

三、字词
破绽、白桦、春晖、徜徉、涂改、毛茸茸、刺绣、潇洒、谷穗儿、朦胧、静寂、朝霞、一抹彩霞。

四、近义词
仿佛~好像、朦胧~隐约、洁白~雪白、潇洒~洒脱、寂静~安静、灿灿~灿烂、晶亮~晶莹。

五、反义词
潇洒~呆板、洁白~乌黑、朦胧~清晰、寂静~喧闹、姗姗来迟~如期而至。

六、词语拓展
1. 构词形式相同的词语:毛茸茸、火辣辣、笑嘻嘻、香喷喷、亮晶晶、沉甸甸。

2. 描写植物的词语:亭亭玉立、欣欣向荣、生机勃勃、郁郁葱葱、花红柳绿。

七、主题
这首诗语言优雅,意象华美,情味浓郁。

诗歌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白桦的高洁之美,流露出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59÷3=153(本) 第 2 个书柜 153 本 第 1 个书柜:153+8=161(本) 第 3 个书柜:153-8=145(本)
口算题卡
0÷5=0 48÷4=12 36÷2=18 720÷8=90 906÷3=302
66÷3=22 56÷4=14 505÷5=101 480÷4=120 75÷5=15
2.笔算除法
第 11 课时 整理和复习
基础练习
1.用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740÷6=123……2
☆728÷8=91
624÷6=104 648÷3=216
2.某林场运来 432 棵树苗,每行栽 6 棵,一共可以栽多少行? 432÷6=72(行) 3.实验小学三年级同学分 6 批去参观博物馆,其中男生有 322 人,女生有 302 人。平均每批应去多少人? (322+302)÷6=104(人)
4.去年平均每个葡萄园大约产葡萄多少吨? 718÷9≈80(吨)
5.某校新购进 425 本书,要分给三7=378(本) 425>378,够分
培优训练
6.图书馆 3 个书柜共有 459 本书,如果从第 1 个书柜拿 8 本 给第 3 个书柜,3 个书柜就一样多了。原来每个书柜多少本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