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伦理道德与现代社会的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传统伦理道德与现代社会的结合
- ——论当代青年素质教育的新工具
沈锋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人们对社会、家庭等方面的观念已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深刻
地影响着青少年,他们在商品经济及其价值取向的冲击下,在社会、家庭伦理等方面,出现了许多问题。而作为教育工作者,感觉到自己的使命,因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对他们的思想素质教育关系到中国的兴衰。而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时流于形式与说教,又缺乏历史底蕴与中华族的历史认同,因而效果不佳。为此,我们感到可以对传统伦理道德进行批判与继承,并赋予它时。代的特点和现代社会的内容,把这样的传统伦理道德作为我们对青少年进行素质教育的一种工具本文分为三部分:—,简析目前青少年中出现的问题。二,我们的对策—对传统伦理道德的批判与继承。三,总结—塑造适应我国青少年的理想人格。
一、目前青少年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及社会评价取向,都以应试教育为主,再加上我国目前处于市场经济体制中,还没有营造好一个青少年健康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因而出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现在许多青少年对国家、社会与家庭缺乏义务感和责任感。如在国家的每年征兵中,有许多青年学生就不愿意去,尤其是发达地区的青年,总是想方设法逃避,似乎国家利益离他们很远;同样,在社会上,还有不少青少年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态度,似乎一切与自己无关;而在家庭中更是缺乏责任感,他们为了同其他人进行攀比,满足自己的虚荣,为了自己去玩电脑游戏,满足自己的享受,他们会向本来就很拮据的家庭要钱。他们似乎并没有想到要为这个国家、社会、家庭尽一份责,尽自己的义务。
其次,对父母缺乏孝心,对他人缺乏爱心。现在的青少年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在家长的呵护下成长的,他们更多地享受父母对他们的爱,享受到社会、国家对他们的关爱,而没有想到自己也要对国家、社会、家庭付出一点爱。我曾对一百个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发现能记住自己父母生日的学生只有两人,占2%,虽说这个数字不能说明根本问题,但大体能反映出一些情况。在爱心方面,有一个现象值得我们关注:一个青少年学生往往在学龄前或小学的时候,在学校老师的教育下,都很有爱心,都很愿意帮助别人,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爱心却日益减少,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我们思想教育的欠缺,我们的社会经济环境对教育的不利。
再次,对朋友、社会缺乏诚信。所谓诚信,即诚实和守信用,而这一点正是一些青少年所缺乏的,这是因为我们目前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是市场经济初级阶段的环境,社会上还存在着许多不良的风气和经济活动,如盗版问题、假冒伪劣现象等,这些坑蒙拐骗的不法经济行为影响着青少年的人格,影响着他们为人处世的原则,他们中不少人往往会采用缺乏诚信的实用主义做法,而不顾社会利益、他人的正当利益,盲目地以自我为中心。这些都影响着未来中华民族的素质,进而影响着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因为我们已加入了世贸组织,以开始真正地融入到国际社会中去,参与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很难想象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的西方国家愿意同一个缺乏诚信的民族打交道。因此,对于青少年提倡诚信的教育刻不容缓。
最后,对工作和学习缺乏一种踏实,比较急功好利。我们曾对部分学生作了一个访问,询问他们是崇拜勇攀科学高峰的陈景润,还是无所不能的美国魔法少年哈利波特,结果学生都选
择了后者。为此,我们感到一份沉重,现在的许多青少年怕苦累,幻想能坐享其成、一举成名,把我们中华民族固有的勤劳朴实的传统美德抛掉了。所以,从总体来说,青年学生缺乏对国家、社会、家庭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对社会、朋友缺乏诚信,对他人缺乏爱心和关怀,对学习、工作、事业缺乏踏实,他们对自己要做什么样的人,感到茫然。学校的五爱教育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他们感到是在说教,连他们的家长也不以为然,这些家长们对社会的有些看法影响着学校老师的教育成果。对此,我们要提倡一种理想人格,一种有利于国家、社会和家庭的道德行为模式,让家长也能认同、接受。这就需要我们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传统伦理道德中吸取营养,抛弃那些封建的糟粕,也就是要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进行扬弃,再赋予它时代的特色,塑造当代青年的理想人格。
二、我们的对策——对传统伦理道德的扬弃
所谓扬弃,即批判与继承,就是吸取精华,弃其糟粕。我们要抛弃与克服封建专制的思想
意识和作风,而要吸取和保留那些有利于国家民族、社会家庭的合理成份。
首先,对国家和民族应倡导“忠”和“义”。这里所说的“忠义”,不是指封建社会的愚忠,也不是以一人(帝王)之利为义,而是指忠诚于人民共和国,以国家民族利益为大义。通
过介绍中国历史上的一些民族英雄,如岳飞、文天祥、郑成功等人的故事,来宣传爱国主义思想,以生动具体的事例取代空洞无味的理论,这样的教育更有效,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其次,对家庭应倡导“孝”和“悌”。所谓孝,即子女对父母的孝顺,俯首听命,尽心地照顾父母,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所谓悌,即对兄弟姐妹要团结友爱,相互谦让。在此,我们当然要批判以“父为子纲”、“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为核心的封建专制伦理思想,因为这些思想与我们当代的民主意识和社会进步是格格不入的。但是,我们应该保留:子女对父母的孝顺,晚辈对前辈的尊重,而不是无原则的顺从。虽然,我们不赞同古代“二十四孝”故事中的过分之举,但它所反映出的那份情感,也确实让人感动。而现在,许多青少年在家庭中非常骄宠,甚至有恃无恐,他们不懂得“孝悌”,也没有系统地学过,这正所谓“人不学不知义”。因此,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就有义务让他们“知义”,懂得孝道,通过批判和继承诸如“三字经”之类的古代典籍,让学生系统地学习中国古代伦理学的成就。
再次,对他人应提倡“仁”、“礼”、“信”。仁者,爱人也,指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友爱。但从总体上来说,孔子所谓的“仁”,是为了维护当时奴隶制度而提出的一种主观意识和道德标准,这是应该被抛弃的,我们只能保留它在调节人际关系中所提倡的“仁爱”\“与人为善”、“富有爱心、恻隐之心”这些合理的一面,这对当代青少年来说是很重要的,尤其在当前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更值得提倡这些品质,去克服商品经济给社会整体道德品质带来的负面影响。在青少年中提倡做一个有爱心、有同情心的人,要善于吃亏,勇于吃亏,继承与接受中华民族“吃亏是福”的古训。这样,今后走上社会后,就能得到更多的朋友,就能为更多的人所认可和接受,从而,也会在社会上得到更多的机会和帮助。因此,我们要把“仁”作为一种调节人间关系的主观意识来提倡,为青少年为人处世提供帮助。礼者,周礼也,即西周宗族奴隶制的礼制规范。这些是没落阶级的思想,我们应当抛弃。但是,作为一种礼制规范,可以对它批判地继承,我们要提倡的是现代社会的礼制规范,使青少年懂得礼貌,懂得如何对待长辈,如何对待同龄人,又如何对待比自己年龄小的人。这样,才能提高青年学生道德品质方面的素养,做一个知书达礼、遵守社会公德和国家法律的人。信者,信用、信义也。古人所讲的信义是没有原则的,是没有是非限制的,而我们今天所提倡的诚实守信,是在法律和道德的框架内进行的。青少年要学会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