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航行ppt(公开课)

合集下载

宇宙航行优质课PPT

宇宙航行优质课PPT

四、梦想成真——人类航天历程
2007年10月24日嫦娥 一号月球探测器发射 成功
课堂小结
6.5 宇宙航行
一、牛顿的设想:(科学的思维方法,卫星的发射原理) 二、宇宙速度:
第一宇宙速度:7.9km/s(两种推导方法) 近地卫星运行速度及发射速度。 人造卫星最大环绕速度,最小发射速度。 第二宇宙速度:11.2km/s 第三宇宙速度:16.7km/s 三、卫星的运行规律:(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是指导思想)
6.5 宇宙航行
导学者——郭金华
中国人的飞天梦
嫦娥奔月
中国人梦圆飞天
一、牛顿关于卫星的设想 问 题 情 境
问题1:
若抛出物体水平速度很大,则飞行距离很长,此时 我们还能将地面看作平面吗? 当物体的水平初速度足够大,物体将会怎样? 试大胆猜想。
抛出的物体受地球 引力总会落回地面
一、牛顿关于卫星的设想
2003年 “神舟”五号 中国人“飞天”梦圆
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
杨利伟在太空展示中国和联合国国旗
四、梦想成真——人类航天历程
2005年 “神舟”六号 首次“多人多天”空间飞行
美味佳肴飘进来
奉 命 出 征
成功返航
费 俊 龙 在 做 身 体 检 查
四、梦想成真——人类航天历程
2008年 翟 志 刚 刘 伯 明 景 海 鹏 “神舟”七号 首次太空行走
课堂练习
减速制动
月球探测卫星发射
地月转移轨道
月球
点火加速
地球
月 球 轨 道
[例1] 我国发射的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轨道半径是圆形的, 且贴近月球表面。已知月球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1/80,月球的半 径约为地球半径的1/4,地球第一宇宙速度约为7.9km/s,求“嫦 娥一号”探月卫星绕月球运行的速率?

《宇宙航行》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PPT优质课件精品公开课比赛

《宇宙航行》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PPT优质课件精品公开课比赛
6
三个宇宙速度 发射速度与环绕速度不同。发射速度是将卫星送入轨道,在地面上所必须获得的速 度。环绕速度是卫星发射成功后,环绕地球运行时的速度。
7
[观图助学]
知识点二 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与太空探索
你知道哪些我国最近发射的人造卫星?它们是地球同步卫星吗? 1.人造地球卫星
(1)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__东__方___红__一__号___”发射成功。
卫星就可以形成一条南北纬50°之间的全球观测带。再配合几颗纵穿地球两极的极 轨卫星,就能形成全球气象卫星观测系统,为天气预报提供全面、及时的气象资料。
用卫星监测厄尔尼诺现象。不同的颜色代表海平面高度与正常水平的差值
12
答案 (1)根据 GMRm2 =mvR2,v= GRM,可见第一宇宙速度由地球的质量和半径决 定。不同。 (2)轨道越高,需要的发射速度越大。
13
[探究归纳] 1.第一宇宙速度: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卫星近地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 2.第一宇宙速度的计算式 (1)由 GMRm2 =mvR2推导可得 v= GRM。 也适用于其他星体的卫星 (2)由 mg=mvR2推导可得 v= gR。 v=7.9 km/s是最小的发射速度 3.第一宇宙速度的理解
利用开普勒第三定律
27
解析 由 GMr2m=mvr2得 v= GrM,所以 vA>vB=vC,选项 A 正确;由 GMr2m= mr4Tπ22得 T=2π GrM3 ,所以 TA<TB=TC,选项 B 正确;由 GMr2m=ma 得 a=GrM2 , 所以 aA>aB=aC,又 mA=mB<mC,所以 FA>FB,FB<FC,选项 C 错误;三颗卫 星都绕地球运行,故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得RT2A3A=RT2B3B=RT2C3C,选项 D 正确。 答案 ABD

人教版物理必修二课件6.5 :宇宙航行 (共23张PPT)

人教版物理必修二课件6.5 :宇宙航行 (共23张PPT)
2、所有的同步卫星只能分布在赤道上方的一个 确定轨道上 ,即同步卫星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 平面重合,卫星离地面高度为定值。
对同步卫星:其r、 v、ω、T 、均为定值
计算同步卫星高度
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Mm
4 2
G (R h)2 m T 2 (R h)
h3
GMT 2
4 2
R 3.6 107 m
同步通讯卫星轨道半径: R h 4.2107 m
同步卫星的线速度
解:由G万M有m引力 提m供 2向心力 故 :
r2
r
由此解出:
GM r
将地球质量M及轨道半径r代入,可得同步通讯 卫星的速率

GM r
6.67
1011 6.0 4.2 107
1024
m
/
s

3.1103
但在2003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航 天飞机在重返地面的过程中突然发 生解体燃烧,航天飞机上的七名宇 航员全部遇难。(其中有6名美国 人、1名以色列人)
中国航天史
1970年, “东方红”1号,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中国是 第五个能自行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返回式遥感卫星, 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用 于对地观测,运行三天后按 计划返回地面;中国是第三 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
思考:卫星运动的线速度、角速度 和周期与轨道半径的关系呢?
即:人造卫星的运动有何规律?
F
(1)

G
M地m卫 r2
m卫
v2 r
得:v
GM地 r
V
(2)
由G
M地m卫 r2

m卫2r得:

GM地 r3

人教版物理高中必修二《宇宙航行》课件(共14张PPT)

人教版物理高中必修二《宇宙航行》课件(共14张PPT)
7
1883年,俄国学者 齐奥尔科夫斯基提出使 用火箭发射宇宙飞船的 设想。
8
梦 想 成 真
9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 飞行圆满成功
10
关于地球同步卫星
对同步卫星有 什么要求?
半径 r
周期T
运行速度 V
轨道面
绕行方向
11
关于卫星
所有卫星都在以地心为 圆心的圆(或椭圆)轨 道上
12
卫星图片
13
1
牛顿对人造地 球卫星的设想 抛出速度很大 时,物体就不 会落回地面
思考:这个速度至少多大?
2
请你推导
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 圆周运动,它需要的向心力 是由谁提供的?请你用学过 的知识推出卫星在轨道上运 动速度的表达式。
3
V GM r
r=R+h 近地卫星: R>>h
V=7.9km/s
4
V=7.9km/s就是物体 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 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 叫做第一宇宙速度。
5
在地面附近发射飞行器,发射 速度等于或大于11.2km/s,它 就会克服地球引力,永远离开 地球。11.2km/s叫做第二宇 宙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若7.9km/s<v<11.2km/s呢?
6
在地面附近发射物体,速度 等于或大于16.7km/s,它就 会挣脱太阳引力的束缚,飞 到太阳系之外。16.7km/s 叫做第三宇宙速度。

宇宙航行上课PPT

宇宙航行上课PPT

第二宇宙速度:物体克服地球引力,永远脱离地球的速度. 第二宇宙速度:物体克服地球引力,永远脱离地球的速度. (脱离速度) 脱离速度) 一 宇宙 物 体在 度. 第 一宇 宙 速 度 : 物体 在 地 表附 近 绕地 球做匀速圆 周运动的速 t; 7.9 km/s
绕地球运动的轨迹就不再是圆, 绕地球运动的轨迹就不再是圆,而是椭 圆,发射速度越大,椭圆轨道越“扁”。 发射速度越大,椭圆轨道越“
南京师范大学物科院 杨绍兰
二、宇宙速度
1、当发射速度为7.9km/s, 当发射速度为7.9km/s, 物体恰好环绕地球表面做圆周运动; 物体恰好环绕地球表面做圆周运动; 2、当发射速度大于7.9km/s 时: 当发射速度大于7.9km/s 7.9km/s<V<11.2km/s,但环绕速度<7.9km/s <11.2km/s,但环绕速度 ① 7.9km/s< <11.2km/s,但环绕速度<7.9km/s 物体仍绕地球运行,但轨迹是椭圆; 物体仍绕地球运行,但轨迹是椭圆; 11.2km/s<V<16.7km/s ② 11.2km/s< <16.7km/s 物体脱离地球的吸引而围绕太阳运行; 物体脱离地球的吸引而围绕太阳运行; ③ V>16.7km/s >16.7km/s 物体脱离太阳的吸引,而成为自由天体。 物体脱离太阳的吸引,而成为自由天体。
南京师范大学物科院 杨绍兰
二、宇宙速度
问题: 若卫星的发射速度大于7.9km/s ,会怎样呢? 会怎样呢? 问题: 若卫星的发射速度大于
第三宇宙速度:物体挣脱太阳引力,飞出太阳系的速度. 第三宇宙速度:物体挣脱太阳引力,飞出太阳系的速度. (逃逸速度) 逃逸速度)
V = 16.7 km/s V = 7.9km/s V = 11.2 km/s

物理必修二宇宙航行ppt课件

物理必修二宇宙航行ppt课件
的线速度、角速度、 向心加速度大小关 系?
精选编辑ppt
4
变式训练 1 我国发射的“嫦娥 2 号” 探月卫星的轨道是圆形的,且贴近月球 表面.已知月球的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 811,月球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14,地球上 的第一宇宙速度约为 7.9 km/s,则该探 月卫星绕月运行的速率约为( )
A.0.4 km/s
B.1.8 km/s
C.11 km/s
D.36 km/s 精选编辑ppt
5
• 2.第二宇宙速度:

11.2km/s
• 使卫星挣脱地球引力的 束缚,成为绕太阳运行 的人造行星的最小发射
速度,也称为脱离速度。
精选编辑ppt
• 注意:

1.发射速度大于
7.9km/s,而小于
11.2km/s,卫星绕地球
运动的轨迹为椭圆;
代入数值得h= 3.6107m
精选编辑ppt
12
如图6-5-2所示的圆a、b、c,其圆心均在 地球自转轴线上,b、c的圆心与地心重合, 圆b的平面与地球自转轴垂直.对环绕地球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而言( )
A.卫星的轨道可能为a B.卫星的轨道可能为b C.卫星的轨道可能为c D.同步卫星的轨道一定为 平行于b的某一同心圆
• C.小于7.9 km/s
• D.介于7.9 km/s和16.7 km/s之间
精选编辑ppt
10
• 如图6-2所示,“嫦娥一号”卫星在椭圆轨道Ⅰ
的近地点P处(距地面600 km),将发动机短时点
火,实施变轨,变轨后卫星进入远地点高度约为
37万km的椭圆轨道Ⅱ,直接奔向月球,则卫星在
近地点变轨后的运行速度( ) • A.小于7.9 km/s • B.大于7.9 km/s,小于11.2 km/s • C.大于11.2 km/s • D.大于11.2 km/s,小于16.7 km/s

6.5 宇宙航行(共35张PPT)

6.5 宇宙航行(共35张PPT)

RED
2、中国的航天成就
1970年4 月24日我 国第一颗 人造卫星 升空
RED
2003年10 月15日神 舟五号 杨利伟
RED
2005年10 月12日神 舟六号费 俊龙聂海 胜
RED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发射成功
RED
2008年9月 25日神舟 七号翟志 刚刘伯明 景海鹏
2 2
11
v1
GM R

6.6710 5.8910 6.37106
11
24
m / s 7.9km / s

宇宙速度
GM v1 7.9km / s R
RED
1、第一宇宙速度: (环绕速度) 人造卫星
V3=16.7km/s V2=11.2km/s
法二:v1 gR 7.9km / s
r v ω T a “全部固定”
RED
地球同步卫星的运行特征
可概括为四个一定 ①定轨道平面,其运行轨道平面在赤道平面内; ②定周期,即运行周期等于地球自转周期(24 h) ③定高度,即离地面高度一定(h=36000 km) ④定速度,即运行速度一定(v≈3.1km/s)
RED
、同步卫星的应用:主要用于通信
万有引力相同
RED
·
1、卫星在二轨道相切点
2、卫星在椭圆轨道运行
速度—内小外大(切点看轨迹) 近地点---速度大,动能大 远地点---速度小,动能小
1、如图所示,发射同步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
RED
轨道1,然后经点火使其沿椭圆轨道2运行;最后再次点火 将其送入同步圆轨道3。轨道1、2相切于P点,2、3相切于 Q点。当卫星分别在1、2、3上正常运行时,以下说法正确 的是( BD ) A、在轨道3上的速率大于1上的速率 B、在轨道3上的角速度小于1上的角速度 3 C、在轨道2上经过Q点时的速率等于 2 在轨道3上经过Q点时的速率 1 D、在轨道1上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 · P Q 等于在轨道2上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

人教教材《宇宙航行》PPT公开课课人教版

人教教材《宇宙航行》PPT公开课课人教版

A.返回舱再次进入大气层后,若调整速
度方向,返回舱可环绕地球运动B.返回
B
舱运动到图中B点时受到大气的作用力大
于重力C.返回舱“打水漂”的过程机械能
守恒D.返回舱“打水漂”的主要目的是为
了改变返回舱进入大气层的角度
三、载人航天与探空探索
1961年4月12日,苏联航天 员加加林进入了东方一号载 人飞船。火箭点火起飞,飞 船绕地球飞行一圈,历时 108 min,然后重返大气层, 安全降落在地面,铸就了人 类首次进入太空的丰碑。
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由地球
对它的万有引力提供,

G
Mm r2
m
v2 r
,则卫星在轨道可用 gR (式 中g为重力加速度,R为地球半径)算出, 你认为正确吗?
mg m v2 R
v gR
对第一宇宙速度的理解
• (1)“最小发射速度”:向高轨道发射卫星比向低轨道发射卫星困 难,因为发射卫星要克服地球对它的引力.近地轨道是人造卫星 的最低运行轨道,而近地轨道的发射速度就是第一宇宙速度,所 以第一宇宙速度是发射人造卫星的最小速度.
2003年10月15日9时,我国神舟五号宇 宙飞船把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送 入太空(图7.4-3)。飞船绕地球飞行14圈 后安全降落。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 上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在载人航天方面,继神舟五号之后, 截至2017年底,我国已经将11名(14人 次)航天员送入太空,包括两名女航天 员。
• C.火星探测器环绕火星做圆周运动的最大速度约为地球第一宇 宙速度的倍
• D.火星探测器的发射速度应介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和第二宇 宙速度之间
二、人造地球卫星
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 球卫星发射成功。(斯普特尼克一号,下 左图)

《高一物理宇宙航行》课件

《高一物理宇宙航行》课件
离子推进器是一种利用静电场加速离子喷出来产生推力的火箭发动机,具有比冲高、效率高 、推进力大的优点。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离子推进器有望在未来成为深空探测和太空旅行 的主流推进方式。
离子推进器的原理是将气态工质电离,并在强电场的作用下将离子加速喷出来,通过反作用 力推动航天器进行姿态调整或者轨道转移任务。相比传统的化学推进方式,离子推进器具有 更高的推进效率和经济性,适合长期在轨运行和重复使用。
详细描述
牛顿第三定律在日常生活和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火箭能够升空是因为燃料燃烧产生的气体 向下喷射,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火箭受到向上的反作用力,从而使火箭升空。另外,在机械工程中,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也是设计和分析机械系统的重要依据。
03
宇宙航行的基本原理
火箭推进原理
化学火箭推进
核聚变火箭推进
通过燃烧化学物质产生高速气体,通 过喷嘴产生反作用力推动火箭前进。
利用核聚变反应产生能量,推动火箭 前进。
电火箭推进
利用电能将推进剂加热或高速喷射, 实现推进。
宇宙速度的层次
01
02
03
第一宇宙速度
航天器绕地球表面运行的 速度,也是航天器脱离地 球引力的最小速度。
第二宇宙速度
航天器脱离地球引力束缚 ,进入太阳系内运行的最 小速度。
中国空间站将开展更多的科学实验和技术验证,加强国际合作,为人类探索太 空做出贡献。同时,中国还计划建设更大规模的空间站,以满足更多科学研究 和应用需求。
05
月球探测与火星探测
月球探测的意义与成果
意义
月球探测是研究月球科学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深入了解月球 的形成、演化和太阳系起源等科学问题。同时,月球探测也 是人类拓展太空探索和开发的重要步骤,为未来太空旅游和 资源利用奠定基础。

宇宙航行优质课PPT

宇宙航行优质课PPT

宇宙航行的历史与发展
宇宙航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当时人们开始研究航天器的设计和制 造。
20世纪60年代,美国和苏联开始实 施载人航天计划,先后将宇航员送入 太空。
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第一 颗人造卫星,标志着人类进入了太空 时代。
21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 人类对宇宙的深入探索,宇宙航行逐 渐成为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手段。
02
除了航天器的成本,宇宙航行的运营成本也非常高,包括宇航
员的选拔和训练、航天器的维护和升级等。
投资回报
03
由于宇宙航行的风险和成本都很高,投资者需要面临投资回报
的问题,这也会影响到宇宙航行的发展。
法律与伦理挑战
太空法律
目前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太空法 律,对于宇航员的行为、航天器 的运行等方面都没有明确的法律 规定。
废物处理
处理乘员的排泄物和生活垃圾,保持生活环 境的卫生和安全。
应急措施
提供紧急医疗设备和药品,以及应急食品和 水等资源,应对紧急情况。
航天器设计
结构强度
航天器必须能够抵受发射、轨道和返回地面 的过程中的极端应力。
辐射防护
航天器必须能够抵受空间中的电磁辐射和微 小陨石的撞击,保护乘员的安全。
热防护
宇宙航行优质课
目录
• 宇宙航行的基本概念 • 宇宙航行的技术 • 宇宙航行的应用 • 宇宙航行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 中国在宇宙航行领域的发展
01 宇宙航行的基本概念
宇宙航行的定义
01
宇宙航行是指人类利用航天器在 宇宙空间进行探索、研究、开发 和利用的活动。
02
宇宙航行是人类探索未知领域、 拓展生存空间的重要手段,也是 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领域之一。

《宇宙航行》课件(很好)

《宇宙航行》课件(很好)
气象观测与预报在气象灾害预警、航空和航海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 用。
地球资源遥感
地球资源遥感的定义
地球资源遥感利用卫星和飞机搭载的 传感器,对地球表面进行远距离非接 触式的探测和识别。
地球资源遥感的应用
地球资源遥感在农业、林业、地质、 海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如土地 利用调查、矿产资源勘探等。
04
宇宙航行的历史与发展
宇宙航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当时人们开始研究航天器的原理和设 计。
20世纪60年代,美国和苏联相继实 现了载人航天飞行,人类开始进入宇 宙空间。
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第一 颗人造卫星,标志着人类进入了航天 时代。
21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 宇宙航行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包括商业航天、国际合作等方面。
宇宙航行的基本原理
宇宙航行的基本原理包括力学(牛顿 第三定律)和热力学的基本定律等。
航天器在运行过程中需要遵循热力学 的基本定律,即能量守恒定律和熵增 原理等。
航天器在发射、运行和返回过程中需 要遵循力学(牛顿第三定律)的基本 原理,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相等,方 向相反。
02
宇宙航行的技术
推进系统
空间探索的技术
空间探索需要先进的航天 技术作为支撑,包括运载 火箭、航天器和探测器等。
卫星通信与导航
1 2
卫星通信
卫星通信利用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实现全球范围内 的通信和信息传输,具有覆盖范围广、通信容量 大、可靠性高等优点。
卫星导航
卫星导航利用导航卫星提供的位置、速度和时间 信息,为地面用户提供准确的定位和导航服务。
国际合作
未来宇宙航行可能会更 加注重国际合作,通过 共享技术和资源来降低 成本和提高成功率。国 际空间站就是一个很好

6.5《宇宙航行》优质优秀课件ppt

6.5《宇宙航行》优质优秀课件ppt

6.5《宇宙航行》优质优秀课件ppt在高山上水平抛出物体,初速度越大,运动的情况如何?如果速度再大,又将如何?处理卫星问题:万有引力提供其绕中心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在天体表面附近运行r=R由黄金替换式宇宙航行1、牛顿的设想在1687年出版的《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中,牛顿设想抛出速度很大时,物体就不会落回地面。

一、人造卫星的发射原理设地球质量为M,半径为R。

人造地球卫星在圆轨道上运行,质量为m,轨道半径为r。

推算在该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的速度v。

※卫星离地心越远,它运行的速度越小。

近地卫星的速度:(1)第一宇宙速度:v=7.9km/s2、卫星的发射(三种宇宙速度)①地球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②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2)第二宇宙速度:v=11.2km/s (3)第三宇宙速度:v=16.7km/s卫星挣脱地球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卫星挣脱太阳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赤道轨道极地轨道倾斜轨道3、卫星的运行规律卫星在运行时,所需向心力由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提供,所以轨道中心一定是地球球心。

极地轨道一般轨道赤道轨道立体赤道平面问:哪一条轨道中的卫星可能和地球自转同步?相对于地面静止的人造卫星,它在轨道上跟着地球自西向东同步地做匀速圆周运动。

※特点:(1)角速度,周期(T=24h)与地球相同(2)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重合(3)距地面高度一定(h=3.6×107m)4、同步卫星※所有的同步卫星只能分布在赤道上方的一个确定轨道上(2)第二宇宙速度:v=11.2千米/秒(卫星挣脱地球束缚变成小行星的最小发射速度)(3)第三宇宙速度:v=16.7千米/秒(卫星挣脱太阳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在高山上水平抛出物体,初速度越大,运动的情况如何?如果速度再大,又将如何?。

《宇宙航行课件1》课件

《宇宙航行课件1》课件
火星殖民
05
宇宙航行的未来展望
核聚变能源是未来宇宙航行的理想能源,它具有清洁、高效、可持续等优点,能够为长期太空探索提供稳定、可靠的能源支持。
总结词
核聚变能源是利用轻元素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聚变成重元素的过程释放出的巨大能量。相较于核裂变能源,核聚变能源的优点在于它不会产生放射性废料和温室气体,同时它的燃料来源丰富,可以持续产生能量。目前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计划正在进行中,旨在验证核聚变能源的可行性。未来核聚变能源有望成为宇宙航行的主流能源,为深空探索提供持久的动力。
总结词
火箭推进原理是利用反作用力推动航天器运动的一种方式。火箭发动机通过燃烧燃料和氧化剂,产生高速气体,这些气体通过喷嘴产生反作用力,推动航天器前进。火箭推进是实现宇宙航行的重要手段,尤其对于深空探测和载人航天等任务。
详细描述
03
宇宙航行的技术挑战
航天器需要使用轻质材料以减少发射时的重量。
轻质材料
经济发展
在军事和情报领域,宇宙航行技术对于提升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安全
02
宇宙航行的物理基础
总结词
描述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详细描述
牛顿第三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本定律之一,它指出每一个作用力都会产生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在宇宙航行中,这个定律对于理解火箭推进、卫星轨道和航天器姿态控制等都非常重要。
详细描述
总结词:太空电梯是一种连接地球表面和地球轨道之间的巨型结构,它的设想已经存在了几个世纪,但至今尚未实现。未来太空电梯有望成为进入太空的新通道。
THANKS。
商业航天公司如SpaceX、蓝色起源等逐渐崭露头角,推动航天技术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 民族只关心脚下的事,注定没有未来——黑格尔
作课人 :温

指导教师:马先领
1957年,前苏联成功发射人类的第一颗人造卫星
1970年, “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发射 成功。这 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
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
m/s

6.6710 11 5.8910 24 6.4106
7.9km / s
7.9km / s
合作探究 3 月球的质量约为地球的 1/81, 半径约为 地球半径的1/4,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7.9km/s,则月 球的第一宇宙速度约为多少?
解:设地球质量为M,地球半径为R,地球的第一宇宙速 度为v,月球的质量为M1,月球的半径为R1,月球的第一宇 宙速度为v1 GM =7.9Km/s v= 物体在月球表面附近做匀速圆周运动仍然有
v gR
v
gR
9.8 6.4 10 6 m / s
7.9km / s
总结:推导第一宇宙速度的两种方法
方法一:万有引力提供 物体作圆周运动的向心 力 方法二:在地面附近, 重力提供物体作圆周运 动的向心力
GMm R2
v
GM R

mv 2 R
v gR 9.8 6.4 106 m / s
发射速度
指卫星在地面附近离开发射装置的初 速度,一旦发射后再无能量补充。
运行速度
指卫星在进入运行轨道后绕地球做 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又叫环绕速度。
合作探究1
设地球和卫星的质量分别为M 和m,卫星到地心的距离为r,万 有引力常量为G.求:卫星绕行 的线速度v?
r
F引
R
由于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所需向心力由万有引 力提供,所以
二、自主合作 探究规律 1、牛顿的设想
英国科学家牛顿 (1647-1727) 在1687年出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中,牛顿设想抛出物体速度足够大时,物 体就不会落回地面。
人造卫星
名 词 解 释
嫦娥一号
在地球上抛出的物体,当它的速度足够 大时,物体就永远不会落到地面上,它 将围绕地球旋转,成为一颗绕地球运动 的人造地球卫星。简称人造卫星。
三、梦想成真
航天科学的先驱 之一
齐奥尔科夫斯基
被人们尊称为“火箭之 父”
人类遨游太空回顾
首次登上月球的人
尼尔· 阿姆斯特朗
巴兹· 奥尔德林
神州七号发射全过程
神州八号与未来空间站
感谢各位 莅 临 指 导!
GMm r2

mv 2 r
v
GM r
卫星离地心越近,它的环绕速度就越大
1
2 3
思考:如果1号卫星正好在地球表面附近做匀速圆周G)
当卫星做近地绕行时,轨道半径≈地球半径R,所以这个数值 也说成: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最小的发射速度。
二、自主合作 探究规律 2、三种宇宙速度
(1)第一宇宙速度 人造地球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 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叫 做第一宇宙速度。
v1=7.9km/s
R
(谐音:吃点酒)
(地面附近、匀速圆周运动)
二、自主合作 探究规律 合作探究2
若已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 g=9.8m/s2,地球的 半径R=6400km,而地球质量M 未知,请计算求得 第一宇宙速度? 第一宇宙速度的另一表达式为:
神舟六号发射成功:
—— 中国人开始真正尝试太空生活
神舟七号发射成功:
—— 中国人开始第一次太空行走
嫦娥一号、二号发射成功:
—— 中国开展绕月、探月工程
神舟八号、九号、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成功
天宫一号发射成功:
—— 中国人开始建立太空空间站工程
一、创境激情 初步感知
v0
若抛出物体的水平初速度足够大 ,将会出 现什么结果?
发射到火星的探测器
• 需要速度大于等于第二宇宙速度
二、自主合作 探究规律 2、三种宇宙速度
(3)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 如果发射的速度等于或大于16.7km/s,物体就可以 摆脱太阳引力的束缚,飞到太阳系以外的宇宙空间 去。我们把这个速度叫第三宇宙速度。
发射“旅行者”宇宙探 测器需要探测器的速度 大于等于第三宇宙速度
R
GM1m R1
得 v1 =
2
G

mv1 R1
2
GM1 R1
=
1 M 81 = 1 R 4
2 GM 9 R
=1.76Km/s
二、自主合作 探究规律
2、三种宇宙速度
(2)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
思考:若发射速度大于7.9km/s,物体将怎样运动?
当发射的速度等于或大于11.2km/s时,物体就 会脱离地球的引力,不再绕地球运行。我们把 这个速度叫第二宇宙速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