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新人教课标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 19 最大的书 教学设计
19 最大的“书”教学目标:1. 会认“质、勘”等10个生字,会写“册、岩”等12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 体会川川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培养学生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重点:认字写字,有感情地读好人物的对话。
教学难点:读懂课文第10小节。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教学重难点:识字:指导学生利用识字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识字;难记的字:勘、痕、厚。
写字: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抓关键笔把字书写正确、美观。
难点是写好半包围结构的字“质、厚、底”,抓住关键笔“竖撇”写好字。
初读:把课文朗读正确、通顺、流利。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很精神,以前学过的生字都掌握得很好真棒!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出示课件:小男孩“川川”】小朋友们好,我叫“川川”,很高兴成为你们的学习伙伴。
我正准备跟爸爸去爬山呢,我们一起出发吧!【播放山川图片:一位地质勘探队员正趴在一块大石头上看着什么】这是谁呀?【出示:地质勘探队员】谁再来说一遍?“地质勘探队员”是做什么工作的?地质勘探队员经常到野外实地查看,有的进行古生物研究,有的进行矿产的探测等等。
感兴趣的同学回去再去查查有关资料。
大家听听,川川也有问题了……【出示课件:川川:“叔叔,您在看什么?”叔叔:“我在看一本最大的‘书’呢!”川川:“最大的‘书’?”】【出示课题】川川听不明白叔叔的话,聪明的小朋友,通过昨天的预习你知道吗?(叔叔是在看岩石,最大的“书”指的是岩石。
)大家发现了没有,课题上有一个小秘密——?(“书”字加上了引号)为什么?(因为它不是真的“书”。
)大家把课题齐读一遍。
二、初读课文,认记生字。
为什么岩石就是“书”呢?神奇的自然界就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川川去爬山,探索这个奥秘,好吗?【出示:三座山峰“我会认”“我会写”“我会读”】爬山之前,让我们先做好准备,请同学们先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碰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19最大的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9 《最大的“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岩、册”等5个生字,会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图文结合,理解“雨痕、波痕、矿物”等词语。
4、会写“册、岩、厚”三个字。
5、训练读问句、感叹句,读好人物对话。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示课题,提出问题。
师:*小朋友们天天在读书,最近你在读什么书呢?(板书书)(生谈一谈) 你真会读书、听书名就很吸引人*读一本好书,就好像是在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它能带我们环游世界,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
今天咱们要和一个叫“川川”的小朋友一起去读一本最大的“书”。
(板书19最大的“”,指课题,齐读课题)*会提问的孩子才是会学习的孩子,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大家真能干,能提这么多问题。
有些问题对我们学习课文还真有不少帮助,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赶紧拿起课文来读一读。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1、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谁来读读自读要求?(课件出示,指名读)2、读完课文,谁来说说看,题目中的书,为什么要加引号?*你从文中哪一段得出的结论?/你真了不起,会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课件出示第4段,齐读)3、教学“岩”字(1)原来这最大的书就是指岩石啊,(板书岩石,齐读)看这个“岩”字,你能猜出它的意思吗?(抽生回答)师总结:你真聪明。
咱们祖国的汉字多有趣呀,根据字的意思造出了这个字,看着这个字就能猜出它的意思,像这样的字,就叫会意字。
(板书会意字)(2)联系生活师:咱们家乡温岭就是一个有许多山岭的城市,与这个“岩”字也有着不解之缘,所以温岭有好多地名都能找到这个“岩”字。
(课件出示地名:岩下小学、松门白岩村、石塘高岩村、大溪南嵩岩)4、教学“册”师:叔叔说,岩石就是书,你们相信吗?我们再来读读这一段。
(课件出示第4段)(1)(出示“册”字)谁来读读这个字?(2)我们还能给“一册”换个词语“一本”,一册就是一本的意思。
(3)合上语文书,在封面上看谁能找到这个字。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王成标教学目标:1、认读“厚”等9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地质勘探、一册、痕”等词。
会写“册”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初步了解岩石和书的共同之处;初步感受岩石的神奇。
3、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学习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1、认读“厚”等9个生字,理解“地质勘探、一册、痕”等词。
会写“册”2、初步了解岩石和书的共同之处;初步感受岩石的神奇。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提问,培养提问意识。
教学过程:一、借助文本,质疑导入1、板书:“书”,谈谈我们的好朋友书是怎样的?有什么作用?今天我们跟着一位叔叔来读一本“最大的书”。
(板书)学生读题,指导把重点词读出重音,强调它的特点。
2、加引号,最大的“书”。
看到这个题目,我们心里打起了哪些问号?(为什么加引号?这本书是怎样的?有什么内容?告诉我们什么知识?……)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地读一读课文。
读完后,给每一个自然段标上小节符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集中识字教学预习课文时,同学们已经把难读、难理解的词语圈出来了。
老师把它整理了一下,来看看。
A 脚印雨痕(指名读,师正音,给“痕”组词:波痕、伤痕、疤痕)B煤炭铁矿宝藏(解释一下煤炭的意思)把这些词送到句子中去。
岩石这本书能告诉我们哪里埋着(),哪里藏着()……,把这本“书”读懂,就能为祖国找到更多的()。
(注意指导多音字的读法,可齐读训练。
)谁是专门读这本书,寻找这些宝藏的呢?出示 C地质勘探队员(二)解决学生心中的疑惑。
1、标题中的“书”为什么要加引号?最大的书指什么?(用文中语句回答)2、出示句子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让学生找一找,把它用波浪线划下来)A 出示短语“厚厚的书”(指导读出重音)B 加上量词读:一册厚厚的书C 认识“册”(册的演变过程)D 把这些词语送进句子中,谁能读?E 讨论内容:读了这段话,你觉得岩石和书有什么联系呢?(书“一页一页”,岩石“一层一层”,都是“厚厚的”)F 写字教学出示句子岩石一层一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小学二年级语文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看,一会儿(变出了小花狗),一会儿 (变出了枣红马);一会儿是(拄拐杖的老爷 爷),一会儿又是(卖火柴的小女孩)……
带上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 一颗善于探究的心 去发现更多的神奇秘密
它告诉我们,在很久很久以前, 这里是一片长满树木的陆地。后来, 陆地沉下去了,这里就变成了大海。 又过了很多很多万年,海底慢慢上升, 这里又变成了高山,就是我们脚下的 这座山。
“用处可大哩!它能告诉我们,哪里 埋着煤炭,哪里藏着铁矿……把这本‘书’ 读兴地说,“等我长大 了,也要读懂这本最大的 ‘书’!”
19 最大的“书”
复习生字
地质 勘探 岩石 一册书 厚厚的 脚印 雨痕 刨根问底 煤炭 宝藏
对话
“叔叔,您在看什么?” “哪里有书啊?” “这上面有字吗?” “这上面有图画吗?” “这能说明什么呢?” “读了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呢?”川川总爱刨根问底。
我会写
“我在看‘书’呢!” “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岩石一层 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有。你来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 叫雨痕;这是波浪的足迹,叫波痕;还有 这些闪光的、透明的,是矿物。它们都是 字呀!”
“有。你看,这儿有树叶,有贝壳, 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哩!”
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岩石 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吗?
雨痕
波痕
矿物
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 这是波浪的足迹,叫波痕;还有这些 闪光的、透明的,是矿物。
你看,这儿有树叶,有贝壳, 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哩!
有些动物和植物,由于特殊的 地壳运动被埋起来,死后就不会腐 烂了。很多年以后,这些动植物就 成了化石。
蜥蜴
三叶虫
你看,这儿有______,有_____,
那儿还有_____哩!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讲解与示范
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 解最大书的概念和特点。
小组合作
学生分组合作,共同探讨最大书的 特点和价值。
案例分析
引入相关案例,让学生分析并总结 最大书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教学媒体选择与设计
实物展示
展示最大书的实物或模型,让学 生直观感受其特点。
图片和视频
展示最大书的图片和相关视频, 帮助学生了解其制作过程和用途。
课文精读
阅读理解
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学习生字、生词,并回答课文后的问 题。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如“最大的书指的 是什么?”、“为什么说这本最大的书也是一本最重的书?”等,培养学生的 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课文总结与延伸
总结归纳
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课文的主题思想、重点内容以及写作特点等,帮助他们加深对 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拓展练习
句子仿写
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优美句子,进行仿写练习,提高语言表 达能力。
段落概括
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中的段落大意,培养总结归纳 能力。
作业布置
朗读课文
布置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课文的作业,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思考题
提出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深入思考。
需要改进之处
时间安排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部分内容讲解不够深入,需 要进一步拓展。
学生参与度
虽然有小组讨论环节,但部分学生仍较为被动, 需要进一步鼓励他们积极参与。
教学方法
可以尝试更多的教学方法,如实地考察或实验, 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最大书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人教二下《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最大的书》教材分析: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十九课。
本课以地质勘探队员叔叔和川川的对话为主线,向小读者们展示了岩石这本"书"的无穷魅力。
通过叔叔的介绍,描绘了"书"中的"字"、"画"以及这本"书。
的作用,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究大自然的意识。
学习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
准确把握人物心理,读好人物对话。
了解"书。
中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课前准备:课件、学生搜集的有关化石和岩石的相关资料、生字卡片、小黑板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你们读过哪些书?书是人类的朋友,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再去认识一位新朋友,来读一本最大的“书”。
请同学们伸出右手随老师一同书写课题。
板书;最大的书。
(故意漏写双引号)学生纠错:书没加双引号。
师顺势问:为什么加引号: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新发现?这是一本怎样的书呢?快点打开书认真的读课文。
遇到生字新词按照课下注音多读几遍。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最大的"书"指的是什么?2、学生汇报思考结果师:大自然就是最大的一本"书",这本"书"永远也读不完。
在这本书中,你会汲取更多的自然科学知识的营养,享受到更多的乐趣。
3、学习生字(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学生读字音。
(2)交流识字体会,说说你都认识了哪些生字,怎么认识的。
你还有哪些好的识字方法,说一说。
(3)巩固生字。
指名读,开火车读4、送生字宝宝回家:学生再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
5、检查读书情况。
一人读一自然段。
三、理解词语。
1、学生默读课文,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2、师生释疑。
对词语的理解作如下设计:刨根问底:把课文中川川说的话用课件出示出来,一方面指导学生读好问句,另一方面从问句中体会川川是个爱问的孩于,总爱把问题问清楚,问明白,从而理解"刨根问底"的意思。
最大的书的教案
最大的书的教案教学目标•了解《最大的书》的作者、出版时间、出版社等基本信息。
•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所代表的意义。
•掌握小说中的主要情节并分析其中蕴含的思想。
•能够通过阅读小说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
教学准备•课堂教学PPT•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备•《最大的书》的纸质或电子版阅读材料•课堂练习题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导入•教师向学生介绍小说《最大的书》的基本信息,激发学生对该小说的兴趣。
•学生可以提前阅读一段摘自小说的文本,通过朗读和解析来感受小说的情感氛围,进一步引起学生的兴趣。
第二部分:讲解•教师通过阅读小说,讲解其中的情节、人物形象及其所代表的思想。
•教师可以用课堂PPT、情景讲解等形式,帮助学生加深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第三部分:探究•小组探究:将学生分组,让每个小组负责整理学习材料后,回答小组内其他人提出的问题。
小组讨论的同时,教师也可以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加强学习的重点。
•课堂讨论:教师提供一些问题让全班同学一起探究,如小说的主题意义、情节设计的合理性等。
讨论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黑板上做思维导图,进行思想的整理和梳理。
第四部分:巩固•进行一些小组或个人练习,如阅读理解、填空、问答等。
•针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必要的解答和澄清。
•鼓励学生写作,让他们根据自己对小说的理解,写出一篇感想或读后感,让他们通过写作来加深对小说的理解。
教学方法•差异化: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平,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统筹兼顾:注重阅读、讲解、探究、巩固等方面的教学内容。
•互动交流:鼓励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探讨,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学以致用:将小说中的思想理念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学生完成课堂练习题。
•教师可通过课堂表现、学习笔记、写作成果等方式进行学生评价。
•学生可通过评测问卷等方式对该课堂教学进行反馈。
结束语本次教学旨在通过对《最大的书》的阅读和理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人文素质和思想觉悟。
活动设计:让你的学生爱上《最大的书》教案2
活动设计:让你的学生爱上《最大的书》教案2教案《最大的书》是著名作家吉卜林的一篇寓言故事。
让学生爱上这个故事,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还可以帮助他们领悟到人生的哲理。
本文将从阅读教育的角度出发,提供一些活动设计的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最大的书》。
一、讲故事导入学生在课前看完《最大的书》的故事后,可以通过老师的讲解进一步了解故事的内容以及内涵。
老师可以结合一些图片、视频、实物等辅助工具,将故事情节讲述得更加生动形象。
二、动手制作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的主题和人物形象,可以通过动手制作相关实物来加深印象。
比如,可以让学生制作一本较大的书,上面写上自己的想法和感悟,这本书就是学生自己的“最大的书”。
通过亲手制作,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故事中的人物以及寓意。
三、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讨论自己心目中的“最大的书”是什么,为什么要去学习,学习过程中需要克服哪些困难等等。
学生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讨论,深入领悟到“学习自己的制度是最确切的制度”这一哲理。
四、角色扮演为了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可以让学生们分组表演一些情节,让他们亲身体验故事中的情节,进一步理解人物角色的心理及内涵。
通过这种互动交流形式,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领悟到故事中的含义。
五、写作辅导通过讲故事、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学生已经能够对《最大的书》中的人物、情节以及寓意有了一定的理解。
老师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写一篇心得体会或观后感,通过写作进一步梳理和深化自己的认识。
六、总结回顾为了巩固学生的理解,老师可以进行一次总结性的回顾,让学生整理自己的思路,回顾和总结故事中的主题和人物形象。
通过这样的活动设计,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地掌握和理解《最大的书》的内涵,重温学习的快乐,增强对阅读的兴趣。
通过以上这些活动设计,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最大的书》的内涵,在活动中体会学习的快乐,同时能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书
设
计
21Hale Waihona Puke 大的“书”岩石字画
用处
同时在教学中,在让学生愉快地融入课文时,我再找准突破口,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有机的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在一起,通过句式的补充、对文本空白的填充,既发展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又提升了学生感悟文本的理解能力。
整个细读感悟的过程,也是教师在知识点,能力点,育人点方面有的放矢,由虚到实,层层递进,循序渐进设计教学的全过程。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学科
二年级语文
研究专题
课题
《最大的“书”》
执教者
时间
教材简析
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1课。本单元以“美丽、神奇的大自然“的主题来整合课文,本课处于一个重要的教学地位上,是一编讲读课文,它以地质勘探队员叔叔和川川的对话为主线,向小读者们展示了岩石这本"书"的无穷魅力。通过叔叔的介绍,描绘了"书"中的"字"、"画"以及这本"书“的作用,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究大自然的意识。
2.激发热爱自然、观察自然、探究自然的兴趣。
习惯
培养
目标
听
听的时候眼睛注视老师或前方,做到思想集中。
说
说话或回答问题时,要求学生做到声音响亮,口齿清楚,说话完整。
读
要求学生发音准确,特别是在识字学词环节中,重点读准“地质”“宝藏”“藏着”等翘舌音。在朗读课文时,要求学生注意标点符号,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能分角色朗读。
5、通过简单的句式训练,将繁琐的对话内容梳理成清晰的文字,便于学生进一步感受“书”的奇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教师、学生、教材、之间的平等对话。教师既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服务者,也是一个学习者。这就要求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时时、处处都要体现一种良好的,平等的师生间对话。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还要让学生有所感悟,有所思考,有所创新。针对新课标及低年级儿童重趣味性教学实际。我以“多朗读,多感悟,多想像,多交流”为模式,以训练学生思维为核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想像交流中,在开启学生思维中掀起小高潮,让学生在余热未尽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小学语文《最大的“书”》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小学语文《最大的“书”》教学设计一等奖学习目标:1. 会认11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
3. 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识字、写字。
朗读人物对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李老师知道咱班的小朋友特别喜欢读书,你都读过哪些书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一本从来都没读过的最大的书。
举起小手,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指生说。
同学们很会提问题。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读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生词朋友排着队出来了,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
自由读。
指名读,谁愿意把这些字读给大家听,有两个字读得特别准。
“册、质”。
地质勘探队员:是干什么的?同学们一起来读读。
2、去掉了拼音这些生字你还能读准吗。
自己读一读。
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字,想记哪一个就记哪一个。
老师有一个字谜请同学们猜一猜。
同学们用加一加,换偏旁,猜谜语方法记住这么多的生字,真了不起,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3、老师这儿还有一个有趣的字,出示图,猜猜它是今天学的哪一个字?对了,古时候没有纸,人们把字写在竹片上。
再用绳子把它穿起来。
慢慢的就演变成这样,。
出示课件。
演示册的变换。
瞧,咱中国的汉字多有趣呀。
4、指导写字:出示课件,田字格中的“册”字今天我们就来写这个“册”字。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字,怎样才能把它写漂亮你想提醒大家什么。
指生说第一笔起笔是竖,然后过渡撇,过渡要自然第二部分比第一部分要稍胖一些。
左右要紧凑。
横从横中线起笔,要写长一些师范写,小手举起来,跟老师一起写。
生练写,注意写字的姿势,头正身直足平臂开,在课后的田字格中认真地写一个。
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书写的`生字。
这位同学把撇写的很舒展。
这位同学字的结构很匀称。
三细读感悟1、刚才我们读了课文,最大的书指的是什么?指生说?从哪句话。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小学二年语文下册:《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学校二年语文下册:?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教学教案教材简说本文以人物的对话为主要叙说方式,因此,建议把朗读的重点放在指导同学读好人物的对话上。
关于本课涉及的自然科学学问,不必作过细的讲解,只要引发同学对自然科学学问产生深厚的爱好,产生争辩、探究的欲望就可以了。
假犹如学们有爱好,可以在里开展“奇石博览会〞,让他们沟通自己的“争辩〞成果,激发爱科学、学科学的爱好。
学习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激发探究自然学问的爱好。
教学流程:第一课一、导入:小伴侣们,你们见过的最大的书都有哪些但是大自然中还有比它更大的书到底是什么呢今日我们就来读故事〈最大的书〉二、初读识字。
1.初读预习。
初读课文,勾画生字、宠爱的词语、不懂的字词。
2.相互沟通。
〔1〕和同伴说说你已经生疏了哪个字,是怎样生疏的可以怎样记住其他的字如:“岩〞,高山上的石壁就是“岩〞;我去过重庆的红岩村,我还知道有部小说叫?红岩?。
“册〞教科书封面上写有“二班级下册〞。
〔2〕把自己宠爱的生词读给同伴听,并说说你宠爱的理由。
这样引导有利于调动同学的情感体验,了解同学的内心感受,促使同学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如,地质勘探队员--我宠爱书中的地质勘探队员叔叔,由于他懂的东西多。
〔3〕向同桌请教不懂的字词。
如,宝藏、矿物。
〔4〕和同桌合作朗读课文,争取把带生字的句子和段落读正确、读流利。
3.同桌向集体汇报。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以同桌为单位进行“朗读擂台赛〞。
一人读一句,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4.写字指导。
〔1〕写正确。
写半包围结构的字时,要提示同学留意:“厚〞字上下都无点,而“底〞字上下都有点。
“宝〞字下边是“玉〞不是“五一〞。
“印〞字右边是单耳,不能写成双耳。
“埋〞字左边是土字旁,要与“理〞区分字形。
还可以引导同学记住“有土才能埋〞。
〔2〕写美观。
本课要求写的字中,消灭了很多“竖撇〞,如“质、厚、底〞的左撇,“铁〞字右边的其次撇,“册〞字的两撇。
二年级下册第19课《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9课《最大的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联系上下文、图片、串词等方法学习“地质勘探队员”、“刨根问底”等12个生字,会写“岩”“刨”“底”这些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明白岩石是最大的书。
3.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产生研究、探索的愿望。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
准确把握人物心理,读好人物对话。
【教学难点】了解“书”中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教师做好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一)板书课题。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读一本最大的书。
看老师写课题,我们来读读课题。
(二)读课题,你有什么发现?【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课题中书的引号,以书为什么加引号,最大的书指的是什么书这一阅读期待,引领学生初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思考:书为什么加引号?学生个别读课文,其他同学带着问题倾听、思考。
(二)交流:最大的书指的是什么书?学习岩石,会写“岩”。
(三)学习字词:藏着铁矿宝藏地质勘探队员刨根问底1.出示句子:它能告诉我们,哪里埋着煤炭,哪里藏着铁矿……把这本“书”读懂,就能为祖国找到更多的宝藏。
点红“藏着铁矿”“宝藏”,大家看,这是一组多音字,谁会读?这两个词跑到句子里面,谁还会读?2.那为我们祖国寻找这些宝藏的人,我们叫他(出示地质勘探队员)(这个词儿特别长,要读好他,我们先读好“地质”,“勘探”,再读“地质勘探队员”。
)3.刨根问底什么是刨根问底?4.齐读这4个词。
课文写谁刨根问底?他问了哪些问题?请小朋友自己再读读1-12小节,用横线划出川川问的问题。
【设计意图识字学词是低段语文的重点,将这四个词串起学习,即落实了音的难点,又无痕地理解了词义,同时穿起了下个环节的学习。
】三、再读课文,读好川川的问题。
(一)请小朋友们自己读读1-12小节,用波浪线划出川川问的问题。
小学二年级《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最大的“书”》教学设计小学二年级《最大的“书”》教学设计《最大的“书”》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最大的“书”》是新教材小语第四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
文章以人物对话为主要叙说方式,告诉我们: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在地质勘探队员眼里历史的变迁、大陆的沉浮都写在这本最大的“书”里,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究大自然的意识。
本课的教学主要加强朗读指导,特别要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引导学生在对话中发现、体会,在对话中认识人物形象,感悟语言内涵。
同时,实施资源整合策略,借助相关资料,在感受自然奥秘、培育科学精神中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新课程标准挑战了传统的教学思想,在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环节的安排上,已不只是为了把知识讲明白,更重要的是唤醒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使其产生内部需求。
三、学情分析: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他们能够在自由读文的基础上,自学本课的生字词,并结合重点的词句对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分析,从而了解到课文中的“书”的真正含义与加双引号的原因。
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在各种形式的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学习。
当看到。
(痕)(2)、某火是矿藏,身黑地下多。
把它挖出来,烧它能燃火。
(煤)(3)、和卯兄弟般,短横把撇换。
用它做图章,盖下很美观。
(印)(通过猜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生字。
)3、这几个字同学们通过认真的思考,记住了它们,那么其他的生字宝宝你也记住了他们叫什么了吗?怎么记住的?(出示:质勘岩册厚印痕刨煤宝,指名说一说。
)4、指导“质”的写法。
(先让学生观察这个字的特点,教师再出示顺口溜:横撇连着一竖撇,十贝相连写在下。
劣质商品把人害,优质产品人人夸。
提醒容易写错的地方生书空,练写。
齐读所有生字。
)5、这些字组成的词语也一定能读好,来试一试吧!(多媒体出示:波痕煤炭宝藏地质岩石一册脚印勘探厚厚的刨根问底,男女分读)开火车。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及课后作业设计
导入( )分钟一、情境导入。
星期天,小明和妈妈一起去出去玩,他们都去了哪些地方?就让我们去看一看吧。
新课教学( )分钟二、识字加油站。
(课件出示2)bó guǎn lǎn yù博 物 馆 展览馆 科技馆 体育馆yán jiū shào zhěn 研 究 所 哨 所诊所1.学生齐读词语。
2.开火车读词语。
3.去掉拼音读词。
4.读句子,巩固认字。
(课件出示3)星期天,我和妈妈出去玩,我们先来到博物馆,里面的藏品真多呀!我们仔细观察每一件藏品,发出连连惊叹。
参观完博物馆,我们来到展览馆,展览馆里人山人海,大家有序参观,秩序井然。
我们又来到科技馆,那些机器人啦、天文望远镜啦真吸引人。
哎,光参观可不行,我们还得锻炼身体呢,于是,我们就来到体育馆去锻炼身体。
下午,我们又去了研究所,由于吃坏了肚子,只好去诊所打了一针。
5.测试。
用线将拼音和汉字连起来。
(课件出示4)bó guǎn lǎn yùyán jiū shào zhěn馆 博 育 览 诊 研 究 哨参考答案:bó guǎn lǎn yùyán jiū shào zhěn馆 博 育 览 诊 研 究 哨三、字词句运用。
1.书写汉字。
(出示课件5)含 迎 留 荡 满 整这是对生字的识记和书写设计的环节。
通过读词语、把词语放到具体的语境中等方法识记生字和词语,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可以提高自学能力。
书写提示:(出示课件6)“含、留、荡、整”都是上下结构,“含”上“今”下“口”,写的时候要注意;“留”写的时候不能少写笔画;“荡”上“艹”下“汤”,写的时候要看清笔画;“敬” “苟”和“夊”组成,写的时候要注意各部分的写法。
“迎”半包围结构,“之”要把里面的部分包住“满、敬”左右结构,不能写成上下结构。
师:我们写字的时候,首先要认真观察字的结构,看看是上下结构、左右结构还是半包围、全包围等,写的时候我们还要认真观察字的笔画,写的时候不能多写或少写笔画。
小学二年级语文《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语文《最大的“书”》教学设计《最大的“书”》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最大的书》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本文通过地质勘探员叔叔与川川的对话这条主线,向我们展现了岩石这本“书”的无穷魅力。
课文语言简洁,以对话贯穿全文,融地质知识于课文之中,字里行间充满儿童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
设计理念:本着“选找教学突破口,引导学生学习用语文”的主旨,本课的教学以指导学生读好人物对话为“经”,以识字、写字的训练为“纬”,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识字、读文、写字。
教学中关注学生特点,既注重教师示范指导,又自然地引导小孩积极参与学习,悟得学法。
教学目标:1、会读准“质、勘”等10个生字及带有生字的词语,明白得“追根究底、地质勘探”等词语的意思。
2、在老师指导下写好“竖撇”笔画,会在田字格中把“册、质、厚、底”等四个字写正确,写美观。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激发爱科学、学科学的爱好。
教学过程:一、课题质疑,导入新课1、小朋友,我们都读过书,从书里学到了许多知识。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本书,可不是一样的书。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说说你最想明白什么?【设计意图:学贵有疑,从课题质疑入手,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强烈爱好。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1、同学们真是善于提问呀!你们想明白这本“书”的隐秘吗?那就请你自己读读课文吧!不认识的字自己想方法解决。
2、学习生字(游戏:到洛克王国完成任务的形式学习生字)第一项任务:带拼音读生字:小老师带读后,全班齐读完成任务。
第二项任务:同桌之间交流识字方法。
第三项任务:读带有生字的词语。
巩固识字:游戏:宠物大领取【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课程目标中指出:要让学生“喜爱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针对这一要求,结合低年级学生比较好动,对游戏情有独钟的特点,我把识字与游戏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提高了识字效率。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出岩 石上 的 “ 字 ” 和“ 画” 。
整话 。 )
2 . 理解“ 足迹 、 波痕 、 雨痕 、 刨根 “ 画 ” 。 【 教学难 点 】
初 步 了解化 石 , 地 壳运 动 。
样 呢?
3 . 理解“ 足迹 、 波痕 、 雨痕 、 刨 根
问底 ” 。
3 .师 生 分 角 色 朗 读 前 两 组 对 书 上 的 画 怎 么 和 我 们 平 时 见 到 的 不
一
4 . 激 发 学 生 对 科 学 的 热 爱 和 探
.
二、 品读课 文 。 入境 感悟 前 面 两 个 问 题 ,这 节 课 还 要 和 川 川
2 . 图文结 合理 解课 文 内容 , 解 决 来 的六个 问句 。
4个 问 题 ,有 感 情 地 朗 读 川 川 与 叔
叔 的对话 。
2 . 个 别 读 。( 指导读 出追 问的语 气 , 适 时 理解 “ 刨根 问底 ” 的意 思 。 )
话。
( 1 ) 欣赏 图画 , 引导 发现 这岩 石
_ _ t l l I I 蚕 珑
』
《 最大的“ 书’ ’ 》 教学设计( 第 二 课 时 )
@林 芝
【 教学 目标 】
个别 读 ( 指 导 叠词读 好 ) 。 再说 几个 类似 的叠 词 。 ( 三 ) 复 习问旬 。
解: “ 矿 物 ”就 是 地 壳 中存 在 的 自然 元素。 这 黑 色 的是 电气 石 , 闪着 黄色
( 3 ) 同学们 , “ 雨痕” 就是 雨在 岩
石 上 留下 的脚 印 , “ 波 痕 ”就是 波 浪 “ 升” 的动 作 ) 引 导 圈 出 一 对 反 义 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徜徉于发现,溢情于体验——《最大的“书”》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新《课标》强调语文学习以读为主,并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在教学中,我以读带讲,培养学生的语感。
我努力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图文结合品味语言,理解词句含义,力求突破难点。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不是被动地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人脑也不是被动地录入信息,而是主动地构建对信息的解释。
该理论强调了学习的主动性。
由此我采用了自学、教师点拨的方法,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多方位、多角度地展示课文,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本、感悟文本、体验文本。
同时,新课程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我采用的学法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从而感悟。
二、教学背景分析(一)说教材《最大的“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第十九课。
本课以人物的对话为主要叙述方式,对话中,提示语的位置不同,形式多样,并使用了感叹号、省略号等多种标点符号来恰当地表情达意。
本文融地质知识于对话之中,字里行间充满了儿童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
讲述了在地质勘探员的眼中,神奇的自然界就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书中有雨点留下的脚印,有波浪奔腾的足迹,有丰富的矿藏,还有由树叶、贝壳、小鱼组成的奇特图画……历史的变迁,大陆的沉浮,都记录在这本最大的“书”中,向小读者们展示了岩石这本“书”的无穷魅力。
课文也为小读者塑造了一个爱刨根问底的孩子川川,让我们感受到川川从小具有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可贵精神。
(二)说学生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占主导,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与期待,对自然科学题材的课文很感兴趣。
经过此前的识字及阅读训练,学生掌握了不少的识字方法,而且自学识字能力很强,具有一定的自读能力,朗读体验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础,语言表达能力也在逐步提高,能以较简短、完整的句子表情达意。
这都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
但本课中理解最大的“书”的成因将会是学生学习的较难突破的知识点。
我将引领学生联系上下文,在感受地壳变化的过程去突破这一难点。
此外,通过本课的学习,继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让孩子懂得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要具有“刨根问底”、不断探索的可贵精神,坚持不放弃的做事态度。
(三)教学方式、手段说明综合以上分析,本节课教学设计中,师生共同探究,自主学习,边读边思考;重视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交流。
三、说目标根据本学段阅读要求、学情分析以及教材特点,我预设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 会认“质、勘”等10个生字。
能联系上下文,结合图片,理解“刨根问底、勘探”等词的意思。
2.能根据标点符号的提示正确朗读好人物的对话。
在对话中体会问号、叹号、省略号的用法。
3.在自主研读和交流讨论中了解“书”中的内容和作用。
4.在对话中体会川川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培养学生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意识。
5.在阅读的过程中渗透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书”的内容和作用。
2.能根据标点符号的提示正确朗读好人物的对话。
教学难点:通过联系上下文,感受地壳的变化过程,理解最大的“书”的成因。
四、说思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本课的教学,就以此为理念,根据教材本身的特点,整合知识、能力、情感等目标因素,力求给学生创设生动的语言实践情境,让他们在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切实得到语文素养的提升。
本课的教学思路以探究“书”的内涵为主线,我将教学环节设计为把握三个维度的“书”,即平常的书,文中最大的“书”,大自然中更广的“书”。
我以平常的书引入,以大自然中更广的“书”结尾,最后回到具有探索精神的人物身上———即在对勘探队员和川川的感悟与评价中提升学生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意识。
既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又引领学生走向生活,走向大自然,使学生的视野不再被禁固在小小的教室,使语文教学不再局限于语文课堂。
五、说过程教学流程简示:(一)以书引入,质疑激趣(二)初识岩石书,感知神奇(三)品读岩石书,刨根问底(四)走近人物,学习探索(五)合上岩石书,探寻更广的“书”。
(一)以书引入,质疑激趣高尔基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是我们的朋友,它能带着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地遨游。
我们看过的书是什么样?书中有什么?(一页一页、文字、图画、知识等)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一本最大的“书”。
出示课题并质疑。
导入,产生一种期待:《最大的“书”》,这个课题特别吸引学生的眼球。
读了课题,请学生根据课题质疑。
我预设学生会提出很多问题,我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最后梳理聚焦以下几个主要的问题:1.最大的“书”是什么?2.最大的“书”里有些什么?告诉我们什么?3.最大的“书”是怎么来的?围绕课题,让学生提问,巧妙地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
此环节的设计抓住了学生的阅读心理,引发了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为下文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初识岩石书,感知神奇1.学生自读课文请你打开语文书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完之后标出自然段。
2.了解读书情况,进行多音字,数量词、补充完整句的训练。
3.整体感知——书”为什么要加上引号?最大的书指的是什么?将初读整体感知和字音教学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利于更好地了解学情,开展与之相适应的教学。
阅读一般都要经历一个从整体——部分——整体的过程。
初读以后,我引导学生说一说最大的“书”指的是什么,抓住本课的生长点的问题,培养学生一种整体把握的能力,这种将厚书读薄的阅读能力必将让学生受益终生。
(三)品读岩石书,刨根问底1.改换句式,对比此“书”与彼书。
(1)这句话意思不变,换个说法。
(变反问句为陈述句)(2)观察课文中的插图,朗读对比岩石书和平常书的相似之处。
抓住文中勘探员叔叔的一句话:“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通过朗读比较体会,感悟到文中的反问句比陈述句具有更强烈的感情和语气,从而对反问句有了一个更深切的体悟。
2.研读岩石书中的“字”,展开想象。
(1)整体感知岩石书的内容。
我们读的书里有什么?这本“岩石书”上也有吗?从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知道的?(2)翻阅岩石书,认识其中的“字”——雨痕、波痕和矿物:读一读这本“书”,你知道了什么?找出句子中的近义词,体会文本用词的不重复和汉语的丰富性。
用“岩石上的_____、____和___都是字。
”练习说话。
(3)想象雨痕、波痕的样子,再看看图,你能认出哪个是雨痕,哪个是波痕,哪个是矿物吗?指导学生观察后朗读对话。
让文本活力充溢,就要让学生多元地解读文本,学会想象。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尤其是面对低年级学生,更应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成为培养他们想象力的舞台。
这节课我让学生由雨点的脚印去想象雨痕,由波浪的足迹去想象波痕……情理交融,师生互动,既展示了学生理解的多元,又为学生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3.欣赏岩石书中的“画”,表达体验。
过渡:岩石书上不仅有字,还有画呢?你们看,(出示课件演示图片)(1)观察图片,找不同。
这岩石书上的画与我们平时见到的树叶、小鱼、贝壳有什么不一样呢?(2)小结并介绍化石。
孩子们,这里的树叶、小鱼、贝壳,本来也有美的颜色,也是活的,可由于特殊的地壳运动,他们被包了起来,死后没有腐烂,而是深埋于地下,经过漫长的时间之后,就变成像石头一样,这些就叫化石。
(3)拓展更多化石资料。
出示恐龙、虾、恐龙蛋、乌龟的化石,你们认识这些有意思的东西吗?适时、适度运用多媒体技术,促进理解。
在本节课中,我努力采用后置的方式呈现形象直观、生动的演示,将这些抽象的词语赋予形象的内容。
更好地为体验文本而服务,比较准确地突破了常识性知识不易理解的难点,使语文教学与科学知识的落实相得益彰、相互促进。
(4)角色体验,口语交际。
这么有意思的东西,能不能介绍这书中的字和画呢?(出示句式:你看,这儿有……有……那儿还有……哩!)你就是地质勘探队员,我来作川川,向你请教,谁来和我合作,一边介绍一边加上动作。
师生进行对话表演。
4、联系上下文体悟词语,探究“书”的成因。
(1)抓重点词语,体会岁月的漫长、地壳的变迁。
(2)读懂本段每句话什么意思?进行阅读方法的训练。
你读懂了吗?考考你们吧!填空:这石头上的树叶能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能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训练朗读,想象画面。
这段文字较为浅显,却蕴涵着一个关于地壳运动的抽象的变化过程。
我先让学生找出这段文字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感受形成时间的漫长。
接着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根据重点词语理解地质变化的过程以及最大的“书”的形成原因。
最后,我就请学生用自己的朗读表现出这一切所经历的漫长岁月和巨大演变,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地壳变化的巨大和岩石书的神奇。
(4)体验地质勘探。
出示化石图片,学生根据图片内容推测古时候的情况,感受推测这一方法在生活中的运用。
(5)岩石书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这是一本神奇的书!)分角色朗读5-10自然段,注意根据标点符号的提示读好人物对话。
5.了解岩石书的作用出示最后一组对话:通过省略号和感叹号的用法,懂得岩石书的作用很大。
(四)走近人物,学习探索1.走近人物,学习评价想想川川和地质勘探队员叔叔是个怎样的人?猜一猜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2.体验人物,继续“刨根问底”听了叔叔的介绍,你的脑海里还有什么问题吗?3.推荐好书,将探索发现引向课外《地球秘密探奇》《十万个为什么》文中的川川“刨根问底”地问了很多很多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也是一次次不断地深入。
因此,我最终以“刨根问底”一词的理解作为这一教学环节的提升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正是川川这种“刨根问底”的探索精神以及强烈的求知欲,才使疑问层层深入,不断地直达事物本质的。
引导学生向勘探队员和川川学习,激发起学生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和愿望。
(五)合上岩石书,探寻更广的“书”。
1.小结读“书”体悟孩子们,这节课我们共同努力读了这本最大的书,我们知道了,这本书有字、有画,读了这本书还有很大的作用,能找到地下的宝藏。
2.拓展探寻更广的“书”最后以优美的图画,动情的解读为学生开启一本更广的“书”,也以这一段话结束我本次的说课。
孩子们,其实在我们大自然中,还有许多这样的“书”呢?你们看,这一朵朵娇艳的蓝玫瑰是书,读懂它就知道它的地下蕴藏着铜矿;这一片片高积云是书,它的出现预示着晴天即将到来;这活泼可爱的小狗是书,读懂它就知道它的汗孔是长在舌头上的;这顽强挺立的胡杨树林是书,顺着它的树根挖下去,就能找到地下水源……茫茫宇宙,万物生灵,“书”,无时不有,“书”,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