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的基础理论与知识体系
社工基础必学知识点
![社工基础必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018525d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b3.png)
社工基础必学知识点
1. 信息搜集与处理:社工需要学习信息搜集和处理的技巧,包括利用
公共数据库、网络搜索、采访等方式获取有关个人、组织和社会情况
的信息,并能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
2. 心理学知识:社工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包括心理发展、心
理健康问题、心理危机干预等方面的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帮助客户。
3. 社会福利政策与制度:社工需要了解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包括社
会救助、社会保障、社区服务等方面的知识,以便为客户提供相应的
福利和资源。
4. 人际沟通与谈判技巧:社工需要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和谈判技巧,
包括倾听、表达、解决冲突等方面的技能,以便与客户、家庭成员、
社区居民等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5. 社会工作伦理和职业规范:社工需要遵守社会工作伦理和职业规范,保护客户的权益和隐私,处理职业道德困境,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6. 社会问题与社会变革:社工需要了解社会问题和社会变革的基本概
念和理论,包括贫困、失业、家庭暴力、性别平等等方面的知识,以
便更好地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
7. 社会工作方法与技能:社工需要学习并掌握一定的社会工作方法与
技能,包括个案工作、群体工作、社区工作等方面的方法和技能。
以上只是社工基础必学知识点的一部分,社工的知识领域非常广泛,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
社会工作基础知识
![社会工作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802c9d240066f5335a8121fa.png)
社会工作基础知识一、社会工作概述(一)社会工作的涵义与性质1、含义: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职业化助人服务活动。
这一定义指出社会工作的本质是一种助人活动,其特征是提供服务。
2、社会工作的学科性质:社会工作是一门综合性应用社会科学(1)社会工作的科学性。
①工作态度的科学性。
社会工作者虽抱有助人的价值观念,但他审视问题的立场及态度却是客观的。
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之间的关系是工作关系,他以“专业角色”开展工作,力求避免将其个人偏见、冲动等态度不经意地流露于助人过程中。
②工作方法的科学性。
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和不断积累、完善,社会工作已经形成一套针对不同任务的工作方法,包括社会个案工作、社会小组工作、社区组织与社区发展、社会行政等等。
这些方法反映了社会工作助人过程的基本规律,经过了无数次助人实践的检验,已成为社会工作必须遵循的标准的工作准则。
③工作程序的合理性与严密性。
从接触求助者到接受他的请求,从了解求助者的需要到设计工作方案直至最终解决问题,社会工作的过程是一个持续的、前后连贯的过程,每个环节都是必不可少的,都在为达到目标准备着条件,直至实现目标。
(2)社会工作的实用性。
社会工作是社会科学中解决现实社会问题为宗旨的或可称为“社会工程学”其中的一门。
社会工作虽然也要告诉人们如何看待和分析各种现实的社会问题,但它所更看重的是教导人们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
社会工作学科多提供的各种理论、方法和技术、技巧,都是为解决社会问题服务的。
(3)社会工作的综合性。
社会工作对象即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它必须善于运用多种社会科学甚至自然科学提供的理论、方法及技术为自己服务。
3、社会工作本质:助人。
它是以关于社会和人的科学理论为指导,在一定的制度和社会政策框架下,运用科学的、多样化的方法,帮助有困难、有需要的人,并在此过程中发展理论和方法,以进一步推进社会服务的过程。
无论从出发点、过程,还是从结果的角度来看,社会工作都是在帮助人。
社会工作基本理论知识
![社会工作基本理论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5071ee5d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6e.png)
社会⼯作者是指具备规定的资格条件并取得特定机构认可,专门从事社会⼯作管理与服务的⼈员,简称社⼯。
那么,下⾯是店铺为⼤家整理的社会⼯作基本理论知识,欢迎⼤家阅读浏览。
1、社会⼯作的概念 现代意义的社会⼯作是⼀种体现社会主义核⼼价值理念,在社会服务与管理领域,坚持“助⼈⾃助”宗旨,遵循专业伦理规范,综合运⽤专业知识、技能和⽅法,帮助有需要的个⼈、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职业活动。
简单的说,社会⼯作就是帮助⼈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的专业活动。
2、社会⼯作的特点 强调助⼈⾃助。
“助⼈⾃助”不是指在帮助他⼈同时帮助了⾃⼰,⽽是指社会⼯作者运⽤专业知识、技能和⽅法帮助他⼈改善环境、提升能⼒,实现⾃我发展。
强调专业性。
社会⼯作具有独特的专业课程、理论、⽅法和价值体系。
强调实践性。
专业社会⼯作⼈才必须扎根基层、服务⼀线才能实现其价值。
在教育培养模式上,注重实践能⼒培养。
强调职业性。
社会⼯作是⼀门职业,需要建⽴相应职业制度体系。
3、社会⼯作功能 补救功能:帮助服务对象解决⼈与环境调适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预防功能:帮助服务对象认识⼈与环境调适过程中的潜在问题,预防问题的出现。
发展功能:挖掘服务对象潜能,实现服务对象⾃我提升发展。
4、社会⼯作范围 我国社会⼯作⼴泛分布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减灾救灾、公益慈善、优抚安置、社区建设、扶贫开发、就业服务、教育辅导、卫⽣服务、司法矫正、⼈民调解、⼈⼝计⽣、信访调处、青少年服务、残疾⼈服务、为⽼服务、婚姻家庭服务等⼯作领域,具有跨⾏业、跨部门、跨所有制和⾼度分散的特点。
5、社会⼯作者 社会⼯作者是指具备规定的资格条件并取得特定机构认可,专门从事社会⼯作管理与服务的⼈员,简称社⼯。
6、社会⼯作⼈才 ⼈才是我国特有概念。
我国社会⼯作⼈才⼴泛指具备⼀定社会⼯作专业知识、技能和⽅法,创造性地从事社会⼯作管理、服务、教育、研究等活动的⼈员。
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https://img.taocdn.com/s3/m/2faac276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b7.png)
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社会工作作为一门专业领域,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社会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并改善个人和社会的福祉。
本文将讨论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实践方法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一、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包括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体系。
社会学为社会工作提供了对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社会问题的深入理解。
心理学则帮助社会工作者了解个体的心理需求,并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
人类学的研究使社会工作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和社群,并更有效地与其进行互动。
这些理论基础为社会工作提供了知识储备和思维框架,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问题的本质,并为实践提供指导。
二、社会工作的实践方法社会工作的实践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个案管理、社区发展、政策倡导等。
个案管理是社会工作中常见的一种方法,通过与个体建立紧密联系,制定并实施个性化的服务计划,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社区发展注重的是整个社区层面的问题,通过与社区居民合作,鼓励他们参与社区建设,增强他们的自我组织能力和社会参与度。
政策倡导是通过与政府和相关利益相关者合作,争取有利于弱势群体的政策和资源,为社会问题寻求根本解决途径。
这些实践方法相互补充,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为社会工作提供了多维度、全方位的介入手段。
三、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理论与实践是社会工作不可分割的两个组成部分。
理论为实践提供指导和支持,而实践则为理论提供验证和完善。
只有二者相结合,社会工作才能更有效地应对社会问题。
理论帮助社会工作者在面对问题时具有系统的思考能力,能够更好地分析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途径。
实践则将理论付诸于实际工作中,通过实际操作与客户相互作用,为理论提供验证和反馈,进而指导理论的更新和修正。
理论和实践相互促进,为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动力。
综上所述,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至关重要。
通过理论的指导,社会工作者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问题的本质,从而制定合适的解决方案。
而实践则能够为理论提供反馈和验证,使其更加贴近实际需求。
第六章 社会工作的理论与知识基础
![第六章 社会工作的理论与知识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6b4845c2a1c7aa00b52acb41.png)
韦伯对国家福利扩张的担心,在于正规组织的统 治会损害个人自由,并影响到人类精神本身。例如: 科层化的政府腐败。
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
• 结构功能主义是现代西方社会学中的一 个理论流派。它认为社会是具有一定结 构或组织化手段的系统,社会的各组成 部分以有序的方式相互关联,并对社会 整体发挥着必要的功能。 • 发挥不同功能的社会系统地各部分应该 为实现统一社会目标相互支持,共同担 当社会福利服务的责任。
一、社会工作理论的意义
• (1)什么是社会工作理论?
• 理论:是由一系列逻辑上相互联系的概 念和判断组成的知识体系,它从较高的 层次上来描述和解释某类现象,是对经 验知识的抽象概括。
• 理论类型:描述性理论、解释性理论、 预测性理论、提供解决方案的理论。
(1)什么是社会工作理论?
• 社会工作理论:是社会工作者在社会工 作实践过程中所运用的各种理论知识的 总称。 • 社会工作理论包括:一些抽象的理论体 系,也包括一些具体的实践模型。社会 工作者以理论为指导开展实践,并不断 在实践中验证和发展已有的理论,推动 社会工作的发展。
涂尔干与道德福利
• 他认为经济繁荣刺激了人们的欲望从而引起失 范危险,人们容易自行其是,相反贫困对穷人 有一定约束作用,某种程度减低的人的欲望, 因此,贫困可以防止穷人自杀。 • 2、社会团结:工业化过程使个人和社会之间 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合作及利他主义被创 造出来。
• 他认为应该靠道德教育而不是改变社会服务的 方式来解决诸如犯罪、自杀、精神病等一般性 社会问题,应建立职业协会来解决社会问题。 • 特别是个人应对自己的贫穷处境负责。
第六章 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与知识体系的建构
社会工作有理论吗? 社会工作需要理论吗?Fra bibliotek本章重点
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和知识体系
![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和知识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32d7378a0912a21615792962.png)
助社会工作者解决助人问题过程中出现困难的 必然要素,它能有效地帮助社会工作者澄清社 会问题和受助者个人的困境,在分析问题的基 础上,发展出解决问题的相关技巧和策略。
在讨论社会工作专业的理论基础时,是外 借理论时,它的领域主要来自其他社会科学的 相关理论。
第一节 理论与社会工作 实践的关系 二、理论与社会工作实践的关系
(一)社会工作需要理论
20世纪20年代以前,社会工作专业的理论 影响几乎完全来自于社会学或政治经济学;
20世纪20-30年代,主要受精神分析理论 的强烈影响;
20世纪30年代以后,人类学、社会学、心 理学理论再度介入社会工作领域,使它的基础 多元化。
第二节 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一、外借理论
(一)经典社会学家有关福利的思想 1.涂尔干和道德福利 在《社会分工论》中,涂尔干主要关心的是社
会团结的形式和在现代工业社会中保持并增强道德 秩序的手段。
他认为19世纪末西方社会经历的社会结构变迁 弱化并摧毁了传统的法团式协会,大规模的工业生 产破坏了社会团结的精神。为适应大规模的工业社 会结构,应建立一种职业行会体系,发展互助功能。
第一节 理论与社会工作 实践的关系 二、理论与社会工作实践的关系
(二)理论对社会工作实践的意义
总之,社会工作是集知识、价值观和 技巧三个要素为一体的专业,它们彼此之 间是互相影响的,而三者都需要理论的支 持。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工作者掌握必 要的理论基础是十分有益的。
第二节 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社会工作的理论并不是一种“纯理论”,而是将 理论用于实践中,或利用理论来解释、分析、指导 助人过程中的问题、需要和情境。
社会工作的理论
![社会工作的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b2a82eea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f3.png)
强调社区居民的权力和行动,通 过组织和动员居民来争取权益和 改变现状。
整合社会工作实践理论
生态系统理论
强调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将个体的问题置 于更广泛的社会背景中考虑。
优势视角理论
强调个体的优势和资源,通过挖掘和利用这些优势来 解决问题和促进发展。
整合性实践理论
强调综合运用各种理论和方法,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 性化的服务计划,以满足不同个体的需求。
社会工作反思技巧
自我反思
社会工作者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价值观、态度和 行为,确保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的关系。
团队反思
通过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和讨论,共同反思社会 工作服务的成效和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督导反思
社会工作督导者需要对社会工作者的工作进行定 期评估和反思,提供指导和支持。
提升社会工作服务质量
加强专业培训
社会工作的理论
$number {01}
目 录
• 社会工作理论概述 • 社会工作基础理论 • 社会工作实践理论 • 社会工作评估与反思 • 社会工作伦理与价值观 • 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01
社会工作理论概述
定义与发展历程
定义
社会工作理论是指导社会工作实践的知识体系,包括对社会问题的分析、对社会工作方法的探讨以及对社会工作 实践的反思等。
预测和解释
社会工作理论可以预测社会问题的发展趋势和结果,解释社 会问题的成因和影响,为制定政策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推动学科发展
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可以推动社会工作学科的成熟和完善, 提高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和科学化水平。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社会工作理论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目前,国内学者主要关注社会工作理论的 本土化、专业化以及实践应用等方面。
社会工作概论 第五章 社会工作理论与知识体系
![社会工作概论 第五章 社会工作理论与知识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efd2980b0029bd64783e2caf.png)
社会工作理论之比较
马孔·佩恩 大 卫·豪
关于社会工 作的理论
对社会工作 有助益的理 论
For理 论
为了 社会 工作 的理 论
社会工作的 理论
和社会工作 实务及方法 有关的理论
Of理 论
有关 社会 工作 的理 论
理论 抽象 程度
高
低
皮拉利斯
结构部分 内容
实例
宏观理论 对人与社会的本质、人 弗洛伊德主义 的行为与社会运行机制 马克思主义 进行综合性的说明
5、标签理论
它认为许多人之所以成为“有问题的人”,与周围环境中 的社会成员对他及其行为的定义过程或标定过程密切相关。 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是重新定义或标定的过程使他们恢复成 为“正常人”。
6、沟通理论
它强调人际沟通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认为许多行为问 题都出现在人际沟通方面,如不能恰当接受、选择与评估信 息,不能很好地给予或接受信息反馈等。社会工作的任务是 帮助人们消除这些沟通过程中的障碍,使人们的相互沟通得 以顺利完成。
四、社会工作的理论 (theory of social work、practice theory)
。
7、人文主义理论
它认为每个人都生活在“意义世界”当中,而 每个人的“意义世界”都是通过自己对这个世界的 “理解”或“解释”而建立起来的。当人们的“理 解”或“解释”过程发生了困难,问题便出现。社 会工作的任务就是要努力去“理解”服务对象的 “意义世界”及其内在矛盾,帮助他顺利重构自己 的“意义世界”
4、社会系统理论
它把人和环境看作是由功能上相互依赖的各 种元素所组成的系统整体,协调或均衡是系统运 行与维持的基本条件。当这一条件得不到满足, 即系统内部各子系统或各元素之间不能有效配合、 相互协调时,系统均衡就会受到破坏,个体的生 存与发展就会出现问题。社会工作的任务就是要 帮助恢复各子系统或元素之间的均衡关系,使之 重新有效配合。
社会工作实务必备考点概括总结
![社会工作实务必备考点概括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6adc74c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0d.png)
社会工作实务必备考点概括总结
社会工作实务是社会工作者最为基本、最为重要的能力之一。
社会工作者需要掌握并熟练应用实务技能,为服务对象提供有效的
帮助。
下面是社会工作实务必备考点的概括总结。
1. 社会工作理论基础: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法律、经济
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是社会工作实务的理论基础。
社会工作者需要
了解其中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
2. 社会工作技能:社会工作者需要掌握各种社工技能,包括与
服务对象建立信任关系、评估服务对象需求、设计与实施服务方案、协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等。
3. 核心价值观: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关注社会公平和正义、
强调个体和社群的责任和义务等,是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观。
4. 服务对象:社会工作服务对象包括儿童、老人、残疾人、家庭、青少年等弱势群体。
社会工作者需要了解这些群体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5. 社会工作实践:社会工作实践包括社区社工、校园社工、福利机构社工、心理社工等。
社会工作者需要了解各种实践的特点和方法,为服务对象提供适切的服务。
以上是社会工作实务必备考点的概括总结,希望对考生们有帮助。
第六章 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和知识体系(王思斌)
![第六章 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和知识体系(王思斌)](https://img.taocdn.com/s3/m/4a2c8f6255270722192ef79a.png)
第六章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和知识体系一般而言,理论可以分为四种:描述性的理论、解释性的理论、预测性的理论和提供解决方案的理论。
就社会工作专业而言,理论类型分为外借理论(或主体理论)和实务理论(或助人模式)。
借用理论主要指来自其他社会科学的相关理论。
实务理论包括评估理论和干预理论,帮助社会工作者认识和掌握解决不同问题的应用程序和技巧。
醒地注意到本国的历史、文化和政治经济背景与西方的差异,批判地吸收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工作的理论和知识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发展出符合本土文化的概念和理论模式,这才是社会工作本土化的成熟标志。
经验证明,理论对于社会工作者处理复杂多变的个人和社会问题有十分明显的帮助,它不仅可以帮助工作人员正确地分析和解释受助者及其系统的问题,也可以帮助工作者发展出有效的实务模式。
实务理论(主要致力于社会系统的变迁和人格系统的变迁)评估理论主要包括问题的界定和分析、受助者的人格系统的评估分析、受助者的需要分析以及对受助者所在环境的分析的相关理论和概念。
干预理论干预理论主要是指社会工作者如何透过行动来影响受助者的人格、环境和社会系统,从而实现社会工作治疗和社会改良的双重目标。
模式主要包括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功能派个案工作、问题解决模式、行为修正模式、任务中心模式、危机干预模式、一般系统模式、存在主义模式、完型治疗模式、生命模式、交流互动分析模式等。
大卫·豪:(1)社会工作理论:对社会工作实践的性质、目的、过程、方法进行说明的理论。
侧重于讨论如何改变人的行为、社会的具体制度安排。
为社会工作服务提供一套行动指南。
(2)为社会工作的理论:是对人与社会的本质、人的行为与社会运行的规则和机制进行解释的理论。
为社会工作实践提供一些理论性的背景假设、并提供一般性的指引,是社会工作实践有大致的方向。
皮拉利思(Pilalis)的社会工作理论结构模型社会工作专业的知识体系主要包括:第一,解释人与社会环境关系相关理论的知识;第二,有关社会问题和社会政策的理论;第三,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观和职业伦理;第四,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模式。
第三章社会工作的基础理论与知识体系_社会工作学概论
![第三章社会工作的基础理论与知识体系_社会工作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23bae40ca6c30c2259019eb7.png)
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约 翰· 华生。 行为主义认为,人的行为绝大多数都 是来自后天的学习。不仅正常的行为可以 学习,非正常行为也可以后天学习。整个 学习过程有驱动力、线索、反应和强化等 过程。驱动力是指任何能够激起有机体产 生行动的刺激,如饥饿、寻求赞同等。线 索是指决定有机体在何时何地发生何种反 应的刺激,如他人的行为方式。强化是指 能够使反应不断重复的力量。
7、“理论归类”阶段 (仍在流行)
在这个阶段上,多元理论并存被 当作一个既定的事实,社会工作者们 不再去追求构造“统一”的理论框架, 而是通过对纷呈繁杂的各种理论进行 整理、归类的方式来使理论空间有序 化,其结果则是产生了许多不同的理 论分类模式。
三 社会工作基本理论流派
1.心理分析学理论
这是以弗洛伊德及其 追随者们的著作、学说为 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 种社会工作理论,也是迄 今为止历史最悠久、影响 最广泛的一种社会工作理 论。
按照系统理论,社会工作者的主要工作 有: (1)帮助人们使用和改善他们自身对 问题的解决能力。如学习与家人相处的技巧。 (2)在个人与资源系统之间建立联系。 如帮助一个残疾人进入社区生活中心。 (3)改进个人与资源系统之间的互动。 如帮助一个因性别歧视而丧失工作机会的人 获得合法权益。
(4)改进资源系统内部人们之间 的互动。如家庭成员之间、工作单位 成员之间的互动。 (5)帮助发展和改进社会政策。 如通过努力促使国家对就业过程中的 歧视问题立法。 (6)给予实际的帮助。 (7)作为社会控制的行动者。
第三章 社会工作的基础 理论与知识体系
第一节 社会工作的基础理论
第二节 社会工作的知识体系
第一节 社会工作的基础理论
一、社会工作需要理论
在社会工作过程中,理论至少具有以 下几种功能: 1.解释人的行为与社会过程,确定 社会工作者将要协助解决的问题的性质与 原因,从而使社会工作者对将要面临的问 题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社会工作导论知识点汇总
![社会工作导论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b9fa07b5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f3.png)
社会工作导论知识点汇总社会工作导论(重点)第一章:社会工作概述1.什么是社会工作(由一般定义—社会工作是一个专业—中美界定)①社会工作是由英文socialwork翻译而来,基本内涵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福利的框架下,根据一定的价值观念,帮助有困难的人走出困境的职业活动。
②是在遵循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的指导下,运用个案、小组、社区,行政等专业工作方法,以帮助机构和他人发挥自身潜能、协调社会关系、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为职业的一项专业性的工作。
③社会工作是一个专业,在一个国家和地区表现为:在社会福利体系中,机构有从事合法的社会服务的专业资格;从事社会工作的人是经过社会工作的专业培训的;社会工作体系已经成为社会福利制度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④美国是最早开展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国家,其普遍接受的定义:社会工作是一种帮助个人、小组、社区增强或恢复社会功能并创造有利于实现这一目标的条件的专业活动。
而我国于1991年给出定义:社会工作是帮助人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工作。
此外,我国社会工作不仅包括社会福利、社会保险和社会服务,还包括移风易俗等社会改造方面的工作。
2.简述社会工作是一个专业(解释专业—从学科、职业上—国家、地区表现)①社会学家帕森斯认为作为一个专业应表现为:执行这些功能的机构由一批有专业资格的人组成,他们经过专门训练,精通该学科的主要内容,使用专业的方法与技术。
他们适应社会需要,在社会上起着专门的作用、担负职责,享受优惠。
②学科上来说,社会工作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的应用型的社会科学,社会工作属于社会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
职业上来说,社会工作脱胎于早起的慈善事业,但随着受助人情况的复杂化和现代社会对受助人正当权利要求,组成社会工作专业团体成为必要。
③社会工作是一个专业,在一个国家、地区表现为:在社会福利体系中,机构有从事合法的社会服务的专业资格;从事社会工作的人是经过社会工作的专业培训的;社会工作体系已经成为社会福利制度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社会工作的理论与知识基础(复习笔记)【圣才出品】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社会工作的理论与知识基础(复习笔记)【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cc241d9af61fb7360a4c6557.png)
5.1 复习笔记一、社会工作的理论1.社会工作理论的意义(1)社会工作理论的定义社会工作是一整套助人活动,但是在为什么要帮助别人和怎样帮助别人的背后,却有一套理论性的说法、道理或成形的做法。
它既包括一些抽象的理论体系,也包括一些具体的实践模型,我们将之称为社会工作的理论。
社会工作理论是社会工作者在社会工作实践过程中所运用的各种理论知识的总称。
在社会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大量社会工作者干预社会问题、有效帮助人的模型,这些是社会工作独特的理论。
(2)社会工作需要理论指导社会工作虽然是以实务为明显特征的学科和专业活动,但是它也需要理论的指导。
①对初学者来说,要进入社会工作之门必须了解社会、社会政策、以往的经验,要了解现代社会科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站在一定的高度去看待社会工作要处理的问题。
如果片面地强调实践的重要性,那么,所有的工作都必须从头开始,这显然不符合社会科学发展的逻辑,也不利于社会工作的发展。
②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强调社会工作理论,并不是贬低个人经验。
对于社会工作来说,个人经验与理论知识都是重要的。
2.社会工作理论的结构(1)大卫·豪关于社会工作理论的一般分类按照英国社会工作学者大卫·豪(David Howe)的说法,社会工作理论可以分为“为社会工作的理论”(theory for social work)和“社会工作的理论”(theory of social work),这种区分是社会工作理论结构的主要模型。
①为社会工作的理论“为社会工作的理论”是对人与社会的本质、人的行为与社会运行的规则和机制进行解释的理论。
“为社会工作的理论”包括社会哲学、社会学、政治学、伦理学等方面的内容。
“为社会工作的理论”是为社会工作实践提供了一些理论性的背景假设,对社会工作实践来说它是一种前提,并给社会工作者提供了一般性的指引,使得社会工作实践有了大致的方向。
②社会工作的理论“社会工作的理论”是对社会工作实践的性质、目的、过程、方法进行说明的理论。
中级社工知识点归纳总结
![中级社工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9061628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2a.png)
中级社工知识点归纳总结
作为一名社工,需要掌握一系列的社会工作知识和技能,以便更好地为社会和个人提供服务。
下面就是一些中级社工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1. 社会工作理论
社会工作的核心理论包括系统理论、生态系统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心理社会理论等。
掌
握这些理论有助于社工更好地理解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制定更有效的干预方案。
2. 社会政策
社会政策是指政府为解决社会问题、改善社会福利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社工需要
了解社会政策的变化和影响,从而更好地为客户提供相关的服务和支持。
3. 社会工作方法
社会工作方法包括个案工作、社区工作、组织工作和政策制定与分析等。
中级社工需要了
解并掌握这些方法,以便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干预。
4. 社工伦理与法律
社工伦理是指在社会工作实践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包括尊重客户的隐私、保护客户的权
益等。
法律是指社工在实践中需要遵守的法律法规,包括保护未成年人、保护弱势群体等。
中级社工需要仔细了解这些伦理与法律规定,以确保自己的实践符合法律和伦理标准。
5. 跨文化社会工作
跨文化社会工作是指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开展社会工作实践。
中级社工需要了解不同文化之
间的差异,以便更好地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客户进行沟通和干预。
总之,中级社工需要掌握以上这些知识点,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不断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
解和运用,以便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和支持。
社工基础知识和社会工作综合能力
![社工基础知识和社会工作综合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fa19b106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c6.png)
社工基础知识和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社工基础知识和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社会工作是一门专注于促进人类福祉和社区发展的学科和实践。
作为一名社工,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以便有效地开展工作。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社工基础知识和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并分享个人观点和理解。
一、社工基础知识1. 社会学理论:社工需要了解社会学的相关理论,以深入理解社会结构、社会问题的形成与影响因素,例如功能主义、冲突理论和交互主义等。
这使得社工能够更好地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为个人和社区提供支持。
2. 心理学知识:社工需要了解心理学原理,包括人的心理发展、心理健康问题和心理支持技术等。
这些知识有助于社工理解和干预个人的心理困扰,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
3. 法律和伦理:社工需要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尤其是与人权、儿童保护、家庭保障等密切相关的法律。
社工需要具备道德伦理意识,确保在工作中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尊重个人隐私和保护权益。
4. 社会政策:社工需要了解社会政策和福利制度,包括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和就业等方面的政策。
这些知识有助于社工为客户提供相关资源和服务,并推动公平和社会正义。
二、社会工作综合能力1. 人际沟通和表达能力:社工需要与各种人群进行有效的沟通,并能够倾听和表达清晰的意见。
这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理解客户需求,并有效传达相关信息。
2. 问题解决与决策能力:社工需要具备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能够分析并解决个人和社区面临的问题。
这包括评估问题、制定计划和有效执行的能力,以实现个人和社会的改变。
3. 危机干预能力:社工需要具备处理紧急情况和危机的能力,包括自杀、家庭暴力和灾难等。
社工不仅需要提供紧急支持,还需要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确保危机得到妥善处理。
4. 跨学科合作能力:社工通常需要与其他专业人员、社区组织和机构进行跨学科合作。
跨学科合作能力有助于整合资源,优化服务,并推动社区的综合发展。
5. 自我反思和职业发展:社工需要不断进行自我反思和职业发展,以提高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水平。
社会工作实践者的基础理论
![社会工作实践者的基础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c52a6257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df.png)
社会工作实践者的基础理论
1. 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理论是社会工作实践的核心理论之一。
它强调尊重和
关注个体的尊严、权利和价值,以及对社会正义和平等的追求。
社
会工作实践者应该将个体的需求和权益置于首位,并通过提供支持、资源和服务来促进个体的自主和发展。
2. 系统理论
系统理论认为社会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的各个部分组成的,这些
部分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社会工作实践者应该将个体
置于社会系统中来理解和解决问题,考虑到个体与家庭、社区和社
会的关系,并采取系统性的方法来促进社会系统的健康和平衡。
3. 生态系统理论
生态系统理论强调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依存关系。
社会工作实践者应该关注个体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的互动,考虑到环境对个体的影响,并通过改善环境条件来促进个体的福祉和发展。
4. 社会正义理论
社会正义理论认为社会应该公平、平等地分配资源和机会,并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和利益。
社会工作实践者应该致力于推动社会正义,通过倡导和实践平等、公正和包容的价值观来促进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5. 反压迫理论
反压迫理论关注社会中存在的不平等和压迫现象,并提倡与之抗争和抵抗。
社会工作实践者应该站在弱势群体一边,支持他们争取权益和改善生活条件,通过个体和社会层面的努力来打破不平等和压迫的循环。
这些基础理论为社会工作实践者提供了指导和思考的框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各种社会问题和挑战。
在实践中,社会工
作实践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这些理论,以达到促进个体和社会的发展和变革的目标。
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与知识体系
![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与知识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b29097f10975f46527d3e126.png)
一、外借理论
• (二)当代社会学理论对社会工作的影响
• 以帕森斯为代表的功能主义理论,对20世纪40-50年代的社会工作 实践产生了明显影响,它使社会工作重新看待社会系统各部分的功 能与社会问题之间存在的关系。帕森斯融合社会科学各个学科知识 旨在建立一种普遍的理论体系的努力,也影响了日后社会工作发展 整合理论与实务的趋向。而且功能主义的思想也对社会工作研究者 如何看待家庭、社区、国家之间的承担个人照顾义务与责任的问题 上产生了影响。现在普遍的一种观点是,发挥不同功能的社会系统 各个部分应该为实现同一社会目标相互支持,共同担当社会福利服 务的责任。
一、外借理论
• (一)经典社会学家有关福利的思想
• 2、斯宾塞和社会福利
• 斯宾塞不仅从个人主义和功能主义的角度来认 识社会问题,而且把社会看作是实现个人目的 的工具。 • 斯宾塞的思想无论在过去还是在今天都受到了 批评,其中主要一点是他忽视了社会作为一个 道德群体的重要性,因为个人不可能脱离社会 而存在。
一、外借理论
• (二)当代社会学理论对社会工作的影响
• 社会冲突理论对社会工作的影响表现在左派社会政策 批评学者和以促进社会进步与改良的社区工作实践运 动中。在 20 世纪 60 年代,冲突理论的观点和学说不 仅成为社会工作专业人员进行社会批判的工具,也成 为社区工作者实践的思想武器。社会冲突理论影响了 社会工作者如何看待权力关系、资源分配中的国家与 个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以及社会不同阶层之间存在的紧 张关系,社会工作者在西方社区工作实践领域正确引 导和使用冲突的策略在过去乃至现在也不鲜见。
一、外借理论
• (一)经典社会学家有关福利的思想 • 1 、涂尔干和道德福利(2)
• 对待福利的发展,涂尔干不同意国家控制作用的扩张。在他看来, 基于职业的“中介协会”应取代地方机构,同时限制中央权威的 权力。他认为,国家太远离个人而无法承担诸如社会保障、工业 卫生、雇佣妇女及儿童的重要福利功能。涂尔干将犯罪、自杀、 精神病等一般性的社会问题视为社会越轨的症状和对社会道德凝 聚力的威胁。因此,他认为应该靠道德教育而不是改变社会服务 的方式来解决这些社会问题,应建立职业协会而不是实施平等性 的社会政策来解决社会问题。对涂尔干而言,社会问题绝不是钱 的问题而是道德问题,因此,他不主张以福利立法的社会改革来 解决社会问题,因为这仅仅涉及了道德的经济表层,而不足以解 决道德问题本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
2
2.根据其对行为与社会问题的 性质与成因所做的解释,设定社会工 作过程的工作目标。
大多数社会工作理论都会以它们
自己对人的行为、社会过程以及行为 和社会问题的看法为基础,明确地或 含蓄地告诉我们,社会工作过程的工 作目标应该是什么。
h
3
3.提出一套达到上述目标的实 务工作方法、技巧及模式。这也是社 会工作理论对社会工作最重要的功能 之一。
在这个阶段上,社会工作者主要关注 的是他们所从事的实际工作,而很少对这 些工作的本质、过程与方式方法等进行理 论的思考。
h
5
2、“精神分析学”阶段。 (20世纪20-30年代)
在这个阶段上,一部分社会工作者开 始意识到单以经验来指导自己的实践是不 妥当的,社会工作不应只是一门“艺术”, 而应是一门科学。这一时期唯一被社会工 作者采用的理论是精神分析学理论。社会 工作几乎认同于精神分析工作。
这是以实验行为心理学为基础而形成 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
与心理分析学派和认知理论相似,它
也认为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对服务 对象的不适当行为进行治疗或矫正,但它 不是应用心理分析或认知心理学而是应用 行为心理学的理论(如条件反射、条件运 算、学习理论等)与方法(如实验等)来 完成这一任务。
心理分析学理论认为,个人在人格发展的各
个阶段上都会遇到一些焦虑。当焦虑发展时,一 个拥有健全人格的人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并且知 道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加以防卫。包括压抑、投射、 反其道而行之、固执、撤退等等。但是,如果防 卫的次数太频繁或者防卫的程度太强烈的话,也 会形成不良的人格适应。
h
13
根据这一理论,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
由于社会工作理论在数量上迅速 增加,许多社会工作者感到有必要对 这些理论做一次清点、整理和评估, 以便对社会工作的“家底”有一个确切 的把握。这一阶段的成果是产生了许 多不同的理论清单。
h
9
6、“理论统一”阶段 (20世纪70年代)
尽管社会工作理论的迅速发展充实了社会工 作的理论空间,但也使社会工作者们在理论选择 方面感到无所适从。由此产生了一种普遍的心态, 即希望能把这些理论统一起来。人们竟相发展一 种能把各种社会工作方法整合在一起的“一元化” 的理论框架。其中最时髦的是“系统理论”。这 种理论试图用“社会功能”这个概念来把各种理 论与方法统合起来。
h
16
认知理论认为,不良行为主要是产
生于认知上的错误或理性思维能力的缺 乏,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帮助服 务对象获得对世界的正确认知或完善理 性思考的能力,从而使服务对象的行为 能得到正确的、理性的指引,使学习能 力、学习方向和归因方向得到加强,能 够更好地适应外在社会世界。
h
17
3、行为主义理论
h
6
3、“精神分析学派”与“功能主义者学 派”并立的阶段(20世纪50年代)
功能主义者则认为个体的行为主要是他当前 所处情境的结果。当前所处情境既包括环境也包 括社会工作机构的功能(故此名为“功能主义学 派”)。 个体行为不是被过去事件所决定的。给 予一定的机会,在一种结构性和社会性的关系中, 个体能够改变他自己。
社会工作的认知理论的基本观点: (1)只有当人们寻找和朝向自己的目标 的时候才能被很好地理解。
h
15
(2)人们通过他们学习的东西来构建 他们各自版本的现实。
(3)人们通过对外在世界的适应过程 来获得生命中的确定性。
(4)适应的过程受到具有感知能力的 自我的影响。个人的自我一直处于积极活 动的状态,并且自我一直和外在世界进行 互动。
h
18
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约 翰·华生。
行为主义认为,人的行为绝大多数都 是来自后天的学习。不仅正常的行为可以 学习,非正常行为也可以后天学习。整个 学习过程有驱动力、线索、反应和强化等 过程。驱动力是指任何能够激起有机体产 生行动的刺激,如饥饿、寻求赞同等。线 索是指决定有机体在何时何地发生何种反 应的刺激,如他人的行为方式。强化是指 能够使反应不断重复的力量。
这两个学派不断发生冲突,每一派都坚持自 己的观点并依据自己的观点向服务对象提供相应 的服务。
h
7
4、“获得”阶段 (20世纪60年代)
这一时期,应用于社会工作的理 论在数量上获得了巨大的增长。社会 工作者竞相从弗洛伊德心理学、认知 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借用指导性理 论。
h
8
5、“盘点”阶段。 (20世纪60年代末)
对服务对象的变态人格进行治疗,帮助服务 对象恢复本我、自我与超我之间的平衡,并 应用心理分析的基本理论方法来完成这一任 务。
在对案主进行诊断时, 首先就是分析其
人格是否健全,找寻其儿童时期的生活经历, 然后依据相应的方法制定治疗方案进行治疗。
h
14
2.认知理论
这是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 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与心理分析学不同, 它认为人的行为主要是受制于理性思考,而 不是潜意识中的本能。
h
10
7、“理论归类”阶段 (仍在流行)
在这个阶段上,多元理论并存被
当作一个既定的事实,社会工作者们 不再去追求构造“统一”的理论框架, 而是通过对纷呈繁杂的各种理论进行 整理、归类的方式来使理论空间有序 化,其结果则是产生了许多不同的理 论分类模式。
h
11
三 社会工作基本理论流派
1.心理分析学理论
一个“好用”的社会工作理论,会 对如何解决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所 面临的各类问题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 程序、方法与技巧模式。
h
4
二 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
参照大卫·豪(David Howe)《社会 工作理论导论》的描述,我们可以把这个 发展过程大体划为七个阶段。
1、“调查”阶段 (社会工作最初阶段)
第三章 社会工作的基础 理论与知识体系
第一节 社会工作的基础理论
第二节 社会工作的知识体系
h
1
第一节 社会工作的基础理论
一、社会工作需要理论
在社会工作过程中,理论至少具有以 下几种功能:
1.解释人的行为与社会过程,确定 社会工作者将要协助解决的问题的性质与 原因,从而使社会工作者对将要面临的问 题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这是以弗洛伊德及其
追随者们的著作、学说为
西 格
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
蒙
种社会工作理论,也是迄
·
德
今为止历史最悠久、影响
弗 洛
最广泛的一种社会工作理
伊 德
论。
h
12
心理分析学理论认为,只有发展出超我的人 格系统才算是发展了健全的社会化人格。
心理分析学理论认为人的不良行为的产生源
于由各种本能集合而成的“本我”同“自我”、 “超我”之间关系的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