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库汇编之水准仪使用及计算方法
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实用方法(附图片)
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实用方法水准仪及其使用方法高程测量是测绘地形图的基本工作之一,另外大量的工程、建筑施工也必须量测地面高程,利用水准仪进行水准测量是精密测量高程的主要方法。
一、水准仪器组合:1.望远镜2.调整手轮3.圆水准器4.微调手轮5.水平制动手轮6.管水准器7.水平微调手轮8.脚架二、操作要点:在未知两点间,摆开三脚架,从仪器箱取出水准仪安放在三脚架上,利用三个机座螺丝调平,使圆气泡居中,跟着调平管水准器。
水平制动手轮是调平的,在水平镜内通过三角棱镜反射,水平重合,就是平水。
将望远镜对准未知点(1)上的塔尺,再次调平管水平器重合,读出塔尺的读数(后视),把望远镜旋转到未知点(2)的塔尺,调整管水平器,读出塔尺的读数(前视),记到记录本上。
计算公式:两点高差=后视-前视。
三、校正方法:将仪器摆在两固定点中间,标出两点的水平线,称为a、b线,移动仪器到固定点一端,标出两点的水平线,称为a’、b ’。
计算如果a-b≠a’-b’时,将望远镜横丝对准偏差一半的数值。
用校针将水准仪的上下螺钉调整,使管水平泡吻合为止。
重复以上做法,直到相等为止。
四、水准仪的使用方法水准仪的使用包括:水准仪的安置、粗平、瞄准、精平、读数五个步骤。
1. 安置安置是将仪器安装在可以伸缩的三脚架上并置于两观测点之间。
首先打开三脚架并使高度适中,用目估法使架头大致水平并检查脚架是否牢固,然后打开仪器箱,用连接螺旋将水准仪器连接在三脚架上。
2. 粗平粗平是使仪器的视线粗略水平,利用脚螺旋置园水准气泡居于园指标圈之中。
具体方法用仪器练习。
在整平过程中,气泡移动的方向与大姆指运动的方向一致。
3. 瞄准瞄准是用望远镜准确地瞄准目标。
首先是把望远镜对向远处明亮的背景,转动目镜调焦螺旋,使十字丝最清晰。
再松开固定螺旋,旋转望远镜,使照门和准星的连接对准水准尺,拧紧固定螺旋。
最后转动物镜对光螺旋,使水准尺的清晰地落在十字丝平面上,再转动微动螺旋,使水准尺的像靠于十字竖丝的一侧。
水准仪读数及计算方法
怎样使用水准仪进行水准测量?一、水准仪的使用水准仪的使用包括:水准仪的安置、粗平、瞄准、精平、读数五个步骤. (一)安置安置是将仪器安装在可以伸缩的三脚架上并置于两观测点之间。
首先打开三脚架并使高度适中,用目估法使架头大致水平并检查脚架是否牢固,然后打开仪器箱,用连接螺旋将水准仪器连接在三脚架上。
(二)粗平粗平是使仪器的视线粗略水平,利用脚螺旋置园水准气泡居于园指标圈之中。
其方法如图9-10(a)所示,气泡未居而位于a处,先按箭有关当局所指的方向用手相对转动螺旋1和2,使气泡移到b的位置,如图9-10(b);然后再转动脚螺旋3使气泡居中。
在整平过程中,气泡移动的方向与大姆指运动的方向一致。
(三)瞄准瞄准是用望远镜准确地瞄准目标。
首先是把望远镜对向远处明亮的背景,转动目镜调焦螺旋,使十字丝最清晰.再松开固定螺旋,旋转望远镜,使照门和准星的连接对准水准尺,拧紧固定螺旋.最后转动物镜对光螺旋,使水准尺的清晰地落在十字丝平面上,再转动微动螺旋,使水准尺的像靠于十字竖丝的一侧。
(四)精平精平是使望远镜的视线精确水平。
微倾水准仪,在水准管上部装有一组棱镜,可将水准管气泡两端,折射到镜管旁的符合水准观察窗内,若气泡居中时,气泡两端的象将符合成一抛物线型,如图9—1(a)所示,说明视线水平。
若气泡两端的象不相符合,如图9-11(b)所示,说明视线不水平。
这时可用右手转动微倾螺旋使气泡两端的象完全符合,仪器便可提供一条水平视线,以满足水准测量基本原理的要求.注意?气泡左半部份的移动方向,总与右手大拇指的方向不一致。
(五)读数用十字丝,截读水准尺上的读数.现在的水准仪多是倒象望远镜,读数时应有上而下进行。
先估读毫米级读数,后报出全部读数。
如图9—12所示,尺上的读数为1。
456m.二、水准测量的方法当待测高程的两点距离较远或高差较大时,不能在两点间安置一次仪器,就能读得两水准尺上的读数,应按下述方法分站进行测量.如图9—13所示,已知水准点BM1的高程为365。
三等水准仪测量的方法和计算的方法
三等水准仪测量的方法和计算的方法三等水准仪测量是工程测量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主要用于测定两个点之间的高差,以及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进行高程控制。
三等水准测量的精度和准确性很高,适用于大型工程测量和地形测量。
一、三等水准仪的使用方法1.首先需要选择好测量的起点和终点,并在两个点之间设置好控制点。
2.然后在起点和终点分别设置好基准点,使用三等水准仪进行观测。
3.进行观测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好观测的时机,通常在无风、无雨、无雾的情况下进行观测,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4.观测时需要使用支架将水准仪固定好,然后进行准线调节。
5.在观测时,需要不断观测并记录水准仪的读数,直到达到稳定状态。
6.观测完成后,需要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出两点之间的高差。
二、三等水准测量的计算方法1.在观测完成后,需要对所得的观测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出两点之间的高差。
2.首先根据观测数据计算出高度差的平均值,然后进行精度分析,判断观测结果的可靠性。
3.然后根据高度差的平均值计算出两点之间的实际高差,通常采用平均高差法进行计算。
4.在计算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周围环境的影响,并进行修正。
5.最后得出两点之间的高差,并进行误差分析,评估观测结果的准确性。
三、三等水准测量的应用领域1.三等水准测量主要应用于大型工程测量,如铁路、公路、水利工程等的高程控制。
2.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三等水准测量可以帮助确定地形的高程,为地形测量提供基础数据。
3.三等水准测量也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如高层建筑、桥梁、隧道等的施工控制和监测。
4.另外,在地质勘探和海洋工程中,三等水准测量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四、三等水准测量的注意事项1.在进行三等水准测量时,需要保证观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避免因外界因素影响观测结果。
2.在使用水准仪时,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仪器的精度和可靠性。
3.对于观测数据的处理和计算,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严格控制误差,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三等水准仪测量的方法和计算的方法
三等水准仪测量的方法和计算的方法三等水准仪是测量大地高程的仪器,它的测量精度和适用范围介于一等水准和二等水准之间。
在工程测量和地形测量中,常常使用三等水准仪进行高程测量。
三等水准仪的测量方法主要分为测高方法和相对方法两种。
一、测高方法1.正射法:利用水平线和天线所在的垂直平面即观察方向所在的垂直平面相交于一条水平线,通过测算观察点的高程差,从而确定目标点的高程。
这种方法适用于平坦地区和近似平面的地形,观察点和目标点的高程差较小。
2.双面视线测量法:在目标点的两个方向上分别设置观察点,通过在两个方向上观测与目标点相对高差,再经过后续计算可确定目标点的高程。
这种方法适用于地势复杂、陡坡地区和近似垂直面的地形。
3.高差闭合测量法:将测量线路的起点和终点相接合,形成闭合回路,通过测算回路的高差闭合差,然后按照一定比例分摊闭合差,从而确定每个控制点的高程。
这种方法适用于较大范围的高程测量,更适合处理复杂地形的控制点高程测量。
二、相对方法1.单面视线法:在水准线上的固定基点上设立测站,通过观测水准仪视线和目标点的交点的高差来确定目标点的高程。
这种方法适用于地势起伏不大的平整地区,适合测量局部高程控制点。
2.利用已知控制点法:在已知高程的控制点上设置测站,通过测算测站与目标点的高差,然后与已知控制点的高程差比较,从而求得目标点的高程。
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测量大范围高程的场合,要求控制精度高。
在三等水准测量中,我们通常要计算一些重要的参数,如高程差、尺度差、闭合差等。
1.高程差计算:高程差是指测量线路中相邻两个控制点的高程差。
计算高程差时,首先需要记录水平线的观测读数和天线的观测读数,然后根据高程仪的常数和观测读数进行计算。
2.尺度差计算:尺度差指的是在同一观测方向上,目标点与测站之间的垂直距离。
计算尺度差时,需要记录观测读数和观测方向的读数。
根据高程差和观测方向的读数进行计算。
3.闭合差计算:闭合差是指测量线路的起点和终点之间的高程差。
水准仪的计算方法
水准仪的计算方法水准仪是一种用于测量地面高程差的工具,常用于建筑、道路和水利工程中。
它通过测量地面上某一点与参考水平面的高度差来确定地面的高程。
本文将介绍水准仪的计算方法,包括基本原理、操作步骤和计算公式。
一、基本原理水准仪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重力的作用来确定地面的高程差。
它由一个水平圆盘和一个视线器组成,视线器上有一个准线,用来对准测量点。
水准仪的水平圆盘可以通过调节来使其保持水平状态。
当视线器的准线与测量点在同一水平线上时,标尺上的读数即为该点的高程差。
二、操作步骤使用水准仪进行高程测量的一般步骤如下:1. 设置基准点:选择一个已知高程的点作为基准点,通常选择已经测量过高程的点或者使用地图上标注的高程点。
2. 安装水准仪:将水准仪放置在基准点附近的平稳地面上,并调节水平圆盘使其保持水平状态。
3. 对准视线:通过调节视线器的高度和方向,使准线准确对准测量点。
4. 读取高程差:在视线器上的标尺上读取准线与水平圆盘上刻度的相对位置,即为该点的高程差。
5. 移动水准仪:将水准仪移动到下一个测量点,并重复2-4步骤,直到完成所有测量。
三、计算方法水准仪的计算方法是根据测量得到的高程差数据进行计算。
一般情况下,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高程差 = 基准点高程 + 视线器读数 - 水准仪仪器高程其中,基准点高程是已知的,视线器读数是通过读取准线在标尺上的位置得到的,水准仪仪器高程是水准仪底部到准线的距离,需要在测量前进行仪器调整和测量时进行修正。
四、注意事项在进行水准测量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要选择平稳的地面放置水准仪,并保持其水平状态,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2. 在对准视线时,要注意避免视线受到障碍物的干扰,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3. 水准仪的仪器高程需要在测量前进行调整,并在测量时进行修正,以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4. 在移动水准仪时,要小心轻放,避免对仪器造成损坏。
5. 在进行高程差计算时,要注意单位的统一,以免造成计算错误。
水准测量高差闭合差计算公式
水准测量高差闭合差计算公式改正数法是一种较为简单实用的计算闭合差的方法。
其基本思路是根据实测数据,计算出测量误差并进行改正,然后将改正后的结果再次进行差分计算,最终得到闭合差。
下面是一个常用的改正数法计算公式:闭合差=Σ改正数-Σ已知高差其中,Σ改正数是所有改正数的总和,Σ已知高差是所有已知高差的总和。
改正数的计算一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完成:1.计算出每个高差观测值的改正数。
改正数=高差观测值-减法常数-各种改正数其中,减法常数是水准仪仪器高差观测时的仪器恒值,可以根据仪器的技术规范或者现场实测得到;各种改正数包括大气压力改正、温度改正、附加改正等。
2.计算出所有改正数的总和。
Σ改正数=改正数1+改正数2+...+改正数n其中,改正数1、改正数2等分别为每个高差观测值的改正数。
3.计算出所有已知高差的总和。
Σ已知高差=已知高差1+已知高差2+...+已知高差m其中,已知高差1、已知高差2等分别为所有已知高差的观测值。
4.计算出闭合差。
闭合差=Σ改正数-Σ已知高差通过上述公式和步骤,可以较为简单地计算出水准测量高差的闭合差。
另一种计算闭合差的方法是平差法。
平差法是一种通过观测值的相互比较和相关方程的建立,以最小二乘法为基础进行误差分析和改正的方法。
平差法相对于改正数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但其计算过程相对较为复杂,需要借助计算机进行数值计算。
总之,水准测量高差闭合差的计算公式主要有改正数法和平差法两种。
使用改正数法可以较为简单地计算出闭合差,而平差法能够得到更加精确和稳定的闭合差结果,但计算过程相对复杂。
根据实际情况和精度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闭合差计算。
水准仪测量高程计算方法
水准仪测量高程计算方法水准仪是测量地面高程的一种仪器,广泛应用于土建工程、地质勘探、道路建设等领域。
它通过测量地点的高度差来确定地面的高程。
水准仪的测量原理是基于测量标尺的水平性,利用重力的平衡来进行高程测量。
下面将介绍水准仪的测量方法和计算过程。
水准仪的测量方法主要分为三步:设站、观测、计算。
首先是设站。
设站是指选择水准仪的测量点。
在设站时需要选择地势较平坦、不易受干扰的地点,同时要注意避开地面上的高压电线、大树等物体,以免影响观测结果。
设站好后,就可以进入观测环节。
观测时,需要将水准仪架设在一个固定的三脚架上,保持水准仪的水平,调整视线到标尺的中央刻度,即进行水平线的观测。
观测过程中,需要注意观测时的天气情况,避免雨雾等天气对测量的影响。
观测完成后,就可以开始进行计算了。
计算的目的是根据观测数据得到每个测点的高差值。
计算的主要方法有两种:闭附和开附。
闭附方法是指在整个测区内,选择一个已知高程的控制点,将其高程作为测区的基准面。
然后根据控制点与各测点的高差值,逐步计算其他未知点的高程。
具体计算步骤如下:1.找到控制点与测点的高差值,记作d12.然后根据观测数据找到下一个连接节点的高差值,记作d23.根据d1和d2的关系,可以得到一个方程:d1+d2=Δh,其中Δh是两个连接节点的高差变化量。
4.根据这个方程,可以依次求解每个未知点的高差值。
开附方法是指在测区内选择至少两个已知高程的控制点,将其高程作为测区的基准面。
然后根据观测数据计算每个测点的高差值。
具体计算步骤如下:1.找到每个测点与控制点的高差值,记作d。
2.根据观测数据计算每个测点与相邻控制点的高差变化量Δh。
3.根据已知控制点的高程和Δh的关系,可以逐步计算每个未知点的高程。
无论是闭附方法还是开附方法,都需要进行反算来验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反算是指将已计算出的高程差代入观测方程中,重新计算逐个观测值,以检查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如果观测值与计算值相差较大,则需要检查观测和计算过程是否存在错误。
水准仪测距离原理
水准仪测距离原理水准仪是一种测量地面相对高度和水平角度的光学仪器。
在工程建设、地理勘测和建筑设计等领域中广泛使用。
水准仪测距离原理是通过光线经过透镜系统的折射和反射,来测量地面上两点的高差,从而计算出距离。
水准仪是由目镜、物镜、望远镜、水平刻度盘和垂直刻度盘等组件构成的。
水准仪的原理是利用望远镜在视线范围内保持水平状态的特性,通过视线高度的变化来确定地面上两点之间的高差。
在水准测量中,首先需要确定一个基准点,通常选取一个高程较高的地方作为基准点。
然后将水准仪放置在基准点上,并通过调整三角支架和水平调节螺丝,使水准仪精确地水平放置。
接下来,通过望远镜观察地面上需要测量的两个点,并记下点的高度差。
在观察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望远镜的晃动和移动,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当测量距离较大或者地形复杂时,需要使用临时基准点来进行测量。
临时基准点是通过在一较高地点设置高柱或高杆,并以此为基准点来进行测量。
在测量过程中,需要通过计算临时基准点的高度和固定基准点的高度差,来确定测量结果。
D = (H1 - H2) / tgαD表示地面上两点之间的距离,H1和H2表示测量点的高度差,α表示视线的仰角。
水准仪测距离原理是通过测量地面上两点之间的高差来计算距离。
在测量过程中需要保证水准仪的水平度和视线的准确性,以达到准确测量的目的。
水准仪测距离除了上述原理外,还存在一些误差和影响因素,需要在测量过程中进行注意和调整。
一、误差及其影响因素1.装置误差装置误差是由水准仪本身的设计、制造、调试、使用以及维护等方面导致的误差。
例如水准仪的金属零配件可能由于材料、制作工艺等因素存在误差,导致读数误差。
2.观测误差观测误差是由测量人员的操作技巧、经验、视力、心理因素等因素产生的误差。
例如测量人员视线不稳、晃动,读数不准确等。
3.环境误差环境误差是指影响水准测量过程的自然环境因素,例如大气、温度、气压、风力等。
1.水平度调整差在使用水准仪进行测量之前,需要先进行水平度调整。
【管理资料】水准仪i角计算汇编
考虑地球弯曲率: 则 i= △ *ρ″/(D2-D1)( D2+D1)*1.61*10-5
i=-53.11″ 2、在一平坦场地上选取一直线, 使D1的距离为5~7米,D2距离为 40~50米,如图
校正:
a′=a1-△D2/(D2-D1)= b′=b1-△D1/(D2-D1)= 用倾斜螺旋使望远镜视准轴照准A标 尺上读数a′,这时符合水准气泡将不 符合,转动符合水准器的上下改正螺 旋,使气泡符合。然后照准B标尺读 取读数b′,它应与计算的b′一致,以 此作为校正i角的检核,校正反复进行, 直到满足要求。
水准仪i角计算
1. 当仪器架在中点时,A点和B点高 差 h=a1′-b1′,(D1为仪器到A 点的距离,D2为仪器到B点的距 离)
当仪器架在A点2米处,A点和B点 高差2′-i*D1-(b2′-i*D2) =a1′b1′, 令△ =a1′-b1′- a2′+b2′;
用于一、二等水准测量的仪
器,i角不得超过正负15″;用 于三、四等水准测量的仪器,i 角不得超过正负20″;否责应 进行校正。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水准仪测量计算方法
水准仪测量计算方法水准仪是一种用来测量地面相对高程的仪器,它在工程测量、建筑施工、地质勘探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实际的测量过程中,正确的测量计算方法对于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水准仪的测量计算方法,希望能够对使用水准仪进行高程测量的工程人员有所帮助。
首先,进行水准仪测量前,需要进行基准点的设置。
基准点的选择应该尽可能稳固,避免受到外部干扰,同时要考虑到基准点的高程,选择合适的基准点有利于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在进行实际的测量时,需要根据测量现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
常见的水准测量方法有直接测量法、间接测量法和高程测量法。
直接测量法适用于较短距离的测量,通过直接读取水准仪上的刻度值进行测量;间接测量法适用于较长距离的测量,通过在测量线上设置若干个临时基准点,利用水准仪测量各个临时基准点的高程差来计算最终的高程值;高程测量法则是通过在测量现场设置多个基准点,利用水准仪进行多点测量,通过计算得出最终的高程值。
在进行测量计算时,需要注意保持水准仪的稳定,并且进行准确的读数。
在读数时,应该避免因为视线不正、刻度模糊或者光线干扰等因素导致读数不准确。
对于水准仪的读数,应该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在进行测量计算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对于直接测量法,计算比较简单,直接根据水准仪上的刻度值进行计算即可;对于间接测量法和高程测量法,需要进行高程差的计算,然后根据各个测量点之间的关系进行高程值的计算。
除了以上介绍的测量计算方法外,还需要注意在测量过程中的环境因素。
例如,气温、气压、湿度等因素都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需要在测量计算时进行相应的修正。
总之,水准仪的测量计算方法对于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在实际的测量过程中,需要根据测量现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并且在进行测量计算时需要注意保持水准仪的稳定,进行准确的读数,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并且进行相应的修正。
水准仪视距测量的计算公式或方法
水准仪视距测量的计算公式或方法
宝子,今天咱来唠唠水准仪视距测量的计算公式和方法哈。
水准仪视距测量呢,主要是利用水准仪的光学原理来测量距离的。
它有个很简单的公式哦。
视距D等于(上丝读数 - 下丝读数)乘以一个常数K。
这个常数K呢,一般是100。
比如说,你在水准仪里看到上丝读数是1.5米,下丝读数是1.0米,那视距D就等于(1.5 - 1.0)×100 = 50米啦,是不是还挺简单的呀?
那这个测量方法呢,首先要把水准仪架好哦。
要找个平稳的地方,就像给水准仪找个舒服的小窝一样。
然后呢,调好水准仪,让那个十字丝看得清清楚楚的。
接下来就可以开始读数啦。
眼睛要盯着水准仪的目镜,仔细看那上丝和下丝的读数。
在测量的时候呀,可不能马虎呢。
要是读数读错了,那算出来的视距可就不对喽。
而且要多测几次,取个平均值,这样结果就更准确啦。
就像我们做事情一样,多检查几遍总是好的嘛。
要是在野外测量的话,还有很多小细节要注意呢。
比如说风大的时候,水准仪可能会有点晃悠,这时候就得等它稳当了再读数。
不然就像在晃荡的小船上写字,肯定写不好呀。
宝子,你要是刚开始学这个水准仪视距测量,可不要被那些仪器吓倒哦。
多练几次就熟啦。
就像骑自行车,一开始可能会歪歪扭扭的,骑多了就可以潇洒地在路上飞驰啦。
希望你能很快掌握这个水准仪视距测量的小技能哦。
。
水准仪测量计算方法
水准仪测量计算方法
水准仪计算最方法
方法/步骤
计算公式:两点高差=后视-前视
已知高程+高差=待测高程(高差法) ;高差=前视度数-后视觉读数。
已知高程+已知高程点读数=H;H - 待测点读数=待测高程(等高法)。
该题:B点高程=A点高程41.51+1.65-1.57=41.59 比设计高程42.21低了0.62米
使用说明:
在未知两点间,摆开三脚架,从仪器箱取出水准仪安放在三脚架上,利用三个机座螺丝调平,使圆气泡居中,跟着调平管水准器。
水平制动手轮是调平的,在水平镜内通过三角棱镜反射,水平重合,就是水平。
将望远镜对准未知点(1)上的塔尺,再次调平管水平器重合,读出塔尺的读数(后视),把望远镜旋转到未知点(2)的塔尺,调整管水平器,读出塔尺的读数(前视),记到记录本上。
校正方法:
将仪器摆在两固定点中间,标出两点的水平线,称为a、b线,移动仪器到固定点一端,标出两点的水平线,称为a’、b ’。
计算如果a-b≠a’-b ’时,将望远镜横丝对准偏差一半的数值。
用校针将水准仪的上下螺钉调整,使管水平泡吻合为止。
重复以上做法,直到相等为止。
水准仪使用及计算方法
水准测量的实施一、水准点测绘部门在全国各地建立用水准测量方法获得其高程的控制点—水准点(BM)。
水准点有永久水准点和临时水准点。
水准点标志后,在水准记录本绘制“点之记”,绘制水准点的草图、对周围附近情况加以说明,注明水准点的编号。
图5 水准点(单位:cm)二、水准路线水准测量所经过的路线,称为水准路线。
按照已知水准点布设情况,水准路线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图6 水准路线的形式A:闭合水准路线:从一高级水准点出发,经过测定其它各点高程,最后又闭合到原来点的环形路线。
B:附合水准路线:从一高级水准点出发,经过测定其它各点高程,最后符合到另一高级水准点的路线。
C:往返水准路线(支水准路线):从一高级水准点出发,经过测定其它各点高程到终点,又从终点返测到原来高级点的往返路线。
支水准路线长度为1~2Km。
三、水准测量的实施水准测量采用往返测量法、改变仪器高法或双面尺法进行测量。
往返测量法步骤:设定已知一水准点BM高程(123.446m),要测定B点的高程。
如图所示:图7 水准测量的实施1、置水准仪于距已知后视高程点A一定距离的I处,并选择好前视转点ZD1,将尺置于A点和ZD1点上。
测站在后视点与前视点的中间。
2、将水准仪粗平后,先瞄准后视尺,消除视差。
精平后读出后视读数a。
3、转过望远镜照准前视尺,精平后,读取前视读数b。
至此完成了一个测站的观测任务。
(架一次仪器叫一个测站)4、将仪器搬迁到下站II站,把第I站的后视尺移到第II站的转点ZD2上,此时第一站的前视成了第二站的后视。
5、按2.3步骤测出第II站的后、前视读数。
如此重复至B点。
表2-1 水准测量记录表第四节水准测量的成果整理水准测量的外业测量数据经检核后,如果满足了精度要求,就可以进行内业成果计算,即调整高差闭合差(将高差闭合差按误差理论合理分配到各测段的高差中去),最后求出未知点的高程。
一、高差闭合差计算1、计算校核Hab=∑H=∑a-∑b2、测站校核水准测量是个连续的过程,一个测站的误差或错误有累积影响,为了保证每个测站的正确性。
水准仪测量计算方法
水准仪测量计算方法水准仪是一种用来测量地面相对高度差的仪器,它在工程测量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水准仪的测量精度直接影响到工程测量的准确性,因此掌握水准仪的测量计算方法对于工程测量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水准仪的测量计算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 标尺读数的处理。
在使用水准仪进行测量时,首先需要记录下水准仪的标尺读数。
在记录标尺读数时,应该注意准确度和精度,尽量避免读数误差。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2. 高差的计算。
水准仪测量的主要目的是求取各点之间的高差。
在进行高差计算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一般来说,可以采用直接法、间接法或者闭合路线法进行高差的计算。
在选择计算方法时,需要考虑测量的精度要求和实际操作的便利性。
3. 高差改正值的确定。
在进行水准测量时,由于各种误差的存在,测得的高差值往往是不准确的。
因此,需要对高差值进行改正,以提高测量的精度。
在确定高差改正值时,需要考虑各种误差的来源,并采取相应的改正措施,如气温改正、大气压改正、仪器常数改正等。
4. 高程的计算。
在水准测量中,除了求取高差外,还需要计算各点的高程。
高程的计算是基于已知点的高程和测得的高差值进行的。
在进行高程计算时,需要注意高程的相对性,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5. 数据处理与报告。
在完成水准测量后,需要对测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和整理,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应用。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需要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尽量避免数据误差的传递和累积。
同时,还需要编制测量报告,将测量结果清晰地呈现给用户,以便用户对测量结果进行评估和应用。
总结。
水准仪测量计算方法是工程测量中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影响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测量,合理选择计算方法,准确处理数据,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介绍的水准仪测量计算方法能够对工程测量人员有所帮助。
水准仪的使用_判断和选择
水准仪的使用_判断和选择第一篇:水准仪的使用_判断和选择判断题1、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地球形体,称为地球椭体。
…………()2、大地地理坐标的基准面是大地水面。
…………()3、视准轴是目镜光心与物镜光心的线。
…………()4、高程测量时,测区位于半径为10km的范围内时,可以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
…………()5、地面点到假定水准面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相对高程。
…………()6、通过平均海水面的水准面称为大地水准面。
…………()7、由于水准仪校正不完善而剩余的i角误差对一段水准路线高差值的影响是和后前视距差的大小成反比的。
…………()8、水准仪上圆水准器的作用是使仪器视线水平,管水准器的作用是使仪器竖轴铅垂。
…………()9、通过水准管零点与内壁圆弧的垂线为水准管轴。
…………()10、转动物镜对光螺旋的目的是使十字丝影像清晰。
…………()11、一测站的高差hab为负值时,表示前视点a点高,后视点b 点低。
…………()12、通过圆水准器内壁圆弧零点的法线称为圆水准器轴。
…………()13、微倾水准仪精平操作是旋转脚螺旋使水准管的气泡居中,符合影像符合。
…………()14、用水准仪望远镜筒上的准星和照门照准水准尺后,在目镜中看到图像不清晰,应该目镜调焦螺旋,若十字丝不清晰,应旋转物镜调焦螺旋。
…………()15、水准测量时,由于尺竖立不直,该读数值比正确读数偏大。
…………()16、水准测量的转点,若找不到坚实稳定且凸起的地方,必须踩实地面后立尺。
…………()17、水准测量中丝读数时,不论是正像或倒像,应由大到小,并估读到厘米。
…………()18、已知B点高程为241.000m,A、B点间的高差hAB=+1.000m,则A点高程为242.000m.…………()19、DS1表示每公里往返测高差中数的中误差为0.1mm。
…………()20、S3型水准仪用于国家二等水准测量。
…………()选择题1、我国使用高程系的标准名称是()。
A.1956黄海高程系B.1956年黄海高程系C.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D.1985国家高程基准2、我国的珠穆朗玛峰顶的绝对高程为()m A.8844.43 B.8848.43C.8840.43D.8488.433、水准测量中,设后尺A的读数a=2.713m,前尺B的读数为b=1.401m,已知A点高程为15.000m,则视线高程为()m。
三等水准仪测量的方法和计算的方法
三等水准仪测量的方法和计算的方法三等水准仪是一种常用的测量工具,用于测量地面高程的变化,用于工程测量中的控制点的建立和高程控制的确定。
三等水准仪的测量方法主要包括目视测量法和相对测量法,而计算方法则是通过观测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计算得到最终的测量结果。
一、目视测量法:目视测量法是指测量员直接观测临近标志物的高程,通过比较目视读数来确定高差的一种测量方法。
1.设站法:在测量中,需要先确定基准点(即控制点),然后选择一个合适的测站点,将三等水准仪安装在测站上,并进行精确定位,保证仪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2.观测目标:根据地面的实际情况和测量要求,选择合适的目标作为观测目标,可以是杆子、铜钉等。
3.目视测量:在观测目标上方悬挂一个目视标尺,然后通过调节三等水准仪使目视标尺的刻线与视线重合,记录测量读数。
4.记录数据:将测量读数记录在测量记录表格中,包括测站号、观测目标点号、前视高程、后视高程等。
5.计算高差:根据测站前后视高程的差值,即可得到该测站点的高差。
二、相对测量法:相对测量法是指在已知控制点的情况下,通过多个测站点之间的高差测量,来确定控制点之间的高程变化的一种测量方法。
1.测量路线确定:选择一条经过已知控制点和待测控制点的连续路线,将该路线划分为多个测站点,以便进行相对高程的测量。
2.设站法:在每个测站点上安装三等水准仪,并进行精确定位。
3.直接观测:观测连续测站点之间的高程,记录测站点的前视高程和后视高程,并计算出高差。
4.戴尔塞法:通过不同测站点之间的高差进行计算,可以得到控制点之间的相对高差。
其中,戴尔塞法是应用最广泛的计算方法之一,在计算过程中需要根据测站点的前后视高程和高差进行计算。
5.数据处理:将测量数据进行整理,包括修正观测误差、检查数据异常等操作,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计算高程:根据相对高差和已知控制点的高程,可通过逐步累积的方式计算出各个测站点的高程,最终得到测量区域内各个点的高程信息。
水准仪测量计算方法
水准仪测量计算方法水准仪是精密仪器,是测量平面和垂直水平测量,以及高度垂直测量的通用仪器。
水准仪最常用来用来测量地面或建筑物的垂直面,倾斜度等等,而且用来定位和测量大规模建筑物,道路,桥梁等水准仪测量的数据能够在构筑计划的建筑,基础工程和土方工程中得到高效的运用。
一般情况下,水准仪测量以一线制(单边测量)或者两线法(双边测量)两种方式进行。
在一线制测量中,只采用一条观测线,它从观测点开始发出,并在观测线之线上观测点处结束,以确定水准仪观测点在此观测线上的垂直距离。
在双边测量中,将目标点设置在两条观测线之间,以衡量两条观测线上的垂直距离。
水准仪是用来测量观测点在垂直方向上的高度,这就是水准仪主要的作用,测量过程也十分简单,只要将其安装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基础上,然后用测量仪校准器读出水准仪仪表上的数值,最后就可以得到水准仪测量的数值。
此外,水准仪的测量过程不仅要求仪器的精度,同时需要测量者的操作技术和知识,以便从结果中正确计算出垂直方向上的高度差。
做好水准仪测量,还要注意测量的连续性,以及确定测量的起点和终点,以及选择正确的测量方法。
正确使用水准仪,可以用小数点之间的微小变动来测量高度差,即测量仪器的精度会比诸如直尺等小测量仪器的精度好得多。
在水准测量中,测量仪器的精度会影响测量的准确性,因此,选择正确的测量仪器是非常重要的。
在水准仪测量的结果中,可以获得观测点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置,同时也可以获得观测点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从而可以用来测量出形状完整的建筑物或地形。
另外,还可以根据测量结果来计算形状不完整的物体,例如山坡,以及用来测量管道等等。
最后,针对水准仪这种测量仪器,还需要注意仪器的保养和维护,如仪器的清洗,以及检查仪器精度等等,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总之,水准仪的测量方法具有很高的精度,并且受技术水平和检测仪器精度影响较小,因此,具有广泛的应用。
水准仪的详细使用方法
水准仪的详细使用方法
水准仪是一种用来测量地面水平或垂直线的仪器,它通常用于建筑工程、道路施工、土木工程等领域。
使用水准仪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在使用水准仪之前,首先要检查仪器是否完好,特别是要检查测量准线是否清晰、准确。
需要保证水准仪的各项部件都没有损坏,否则会影响测量结果。
2. 将水准仪放置在平稳的地面或台面上,确保它稳固并且不会受到外力的影响。
如果需要测量垂直线,可以使用三脚架将水准仪固定在需要测量的位置上。
3. 调整水准仪的水平泡管,使其显示在准线内。
通常可以通过调整水准仪的调节螺丝来实现水平泡管的准确显示。
4. 在准备好测量条件后,可以开始使用水准仪进行测量。
通常是通过观察水准仪上的准线与目标位置的关系,来确定目标位置的水平或垂直线。
5. 当测量结束后,要及时将水准仪进行清洁和维护,保证其下次使用时能够准确地进行测量。
总的来说,水准仪是一种比较精密的测量仪器,使用时需要小心谨慎,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
只有在正确使用的情况下,水准仪才能够准确地进行测量,并为工程施工提供准确的参考数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座殿角*
作品编号48877446331144215458
创作日期:2020年12月20日
实用文库汇编之第三节水准测量的实施
一、水准点
测绘部门在全国各地建立用水准测量方法获得其高程的控制点—水准(BM)。
水准点有永久水准点和临时水准点。
水准点标志后,在水准记录本绘制“点之记”,绘制水准点的草图、对周围附近情况加以说明,注明水准点的编号。
图5 水准点(单位:cm)
二、水准路线
水准测量所经过的路线,称为水准路线。
按照已知水准点布设情况,水准路线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图6 水准路线的形式
A:闭合水准路线:从一高级水准点出发,经过测定其它各点高程,最后又闭合到原来点的环形路线。
B:附合水准路线:从一高级水准点出发,经过测定其它各点高程,最后符合到另一高级水准点的路线。
C:往返水准路线(支水准路线):从一高级水准点出发,经过测定其它各点高程到终点,又从终点返测到原来高级点的往返路线。
支水准路线长度为1~2Km。
三、水准测量的实施
水准测量采用往返测量法、改变仪器高法或双面尺法进行测
量。
往返测量法步骤:
设定已知一水准点BM高程(123.446m),要测定B点的高程。
如图所示:
图7 水准测量的实施
1、置水准仪于距已知后视高程点A一定距离的I处,并选择好前视转点ZD1,将尺置于A点和ZD1点上。
测站在后视点与前视点的中间。
2、将水准仪粗平后,先瞄准后视尺,消除视差。
精平后读出后视读数a。
3、转过望远镜照准前视尺,精平后,读取前视读数b。
至
此完成了一个测站的观测任务。
(架一次仪器叫一个测站)4、将仪器搬迁到下站II站,把第I站的后视尺移到第II 站的转点ZD2上,此时第一站的前视成了第二站的后视。
5、按2.3步骤测出第II站的后、前视读数。
如此重复至B点。
表2-1 水准测量记录表
第四节水准测量的成果整理
水准测量的外业测量数据经检核后,如果满足了精度要求,就可以进行内业成果计算,即调整高差闭合差(将高差闭合差按误差理论合理分配到各测段的高差中去),最后求出未
知点的高程。
高程的计算有两种方法
1 已知高程+高差=待测高程(高差法)高差=前视度数-后视觉读数
2 已知高程+已知高程点读数=H H - 待测点读数=待测高程(等高法)
如不是三、四等水准测量,可以把转点当作一个要测的点来测量,方法都一样的后视-前视=高差:用后视点的高程+高差=前视点的高程
作者:座殿角
作品编号48877446331144215458
创作日期:2020年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