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课件 (共29张PPT)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课件
英雄无泪,只因未到伤心处
• 你如何理解词的最后一句呢? • 这三句是写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
实现,时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 慰藉的悲叹。亦与上片的“无人 会、登临意”相呼应。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
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 季鹰归未?求田问舍,
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 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 这个典故用在这里是说他既不学为吃鲈鱼而 还乡的张季鹰,也不学求田问舍的许汜, “怕应羞见”中的“怕应”二字是词人为许 汜设想,表示怀疑:你这样的小人,有何颜 面去见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表达了对英雄 的追慕,折射出即年光如流;风雨,指 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树犹 如此”指辛弃疾对国事飘摇, 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 原的夙愿不能实现的忧惧。
用典
•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 季鹰归未?求田问舍, 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 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 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1词人写到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 对这些人和各持什么态度?
尽西风,季鹰归未?
• 这里,辛弃疾是借张翰来自比,不过却是反用 其意。既表明自己很难忘怀时事、弃官还乡。 还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并抒发了对金人、南 宋朝廷的激愤,确实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 “乡思”与前面的“游子”呼应,是“落日”、 “断鸿”背景里“游子”的真情流露。
高中语文 人教版 必修四
辛弃疾词两首 水龙吟
教学课件
报国欲死无战场,
栏杆拍遍悲断肠
•辛弃疾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英雄之路
•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生于山东 沦陷区,饱受金人的兵事之苦。1162 年前后,辛弃疾起义兵两千,投奔农 民义军领袖耿京;而后勇捉汉奸张国 安为耿报仇,向南归附朝廷。
辛弃疾《水龙吟》 完整版PPT课件
“栏杆拍遍”是表示胸中那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 借拍打栏杆来发泄的意思,用在这里,就把作者雄心壮 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宛然显现在读者面前。
“无人会、登临意”感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 南宋统治集团中没有人是他的知己。他太希望有人来帮 助他解除心头的郁结,然而又有谁能来给与他慰藉呢?
楚天千里清秋, 水随天去秋无际。
登
建
康
赏
辛心
弃 疾
亭
➢这首词作于淳熙元年(1174)秋,作者在 江东安抚司参议官任上。这时他南渡已十二 年之久,尚未得到北伐抗敌的机会。在这种 境遇下他深感受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 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对着大 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 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 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 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 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 遍,无人会,登临意。
登高远望 雄浑阔大
遥岑远目,献愁 供恨,头,断鸿 声里,江南游子。
叹国破家亡 怨壮志难酬
苍凉悲壮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 报国无路 遍,无人会,登临意。 壮志难酬
孤独愤懑
总结上阕
上片从江天一色的广阔秋景起笔,为渲染愁 思展开一幅大背景。接着由远及近,层层递进, 先写远景:遥望远山,“玉簪螺髻”般美丽的山, 却“献愁供恨”,使无生命的山峦有了人的情感, 点明了“愁”与“恨”。再写近景:在落日、楼 头、断鸿等一片凄凉的景色里,引出了江南游子, 点明了山河沦陷之恨与远寓江南的乡思之愁。最 后抒发壮志难酬的感慨,为了实现收复失地、重 返故乡的壮志,“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然 而却“无人会,登临意”。整个上片融写景与抒 情于一体,融家愁与国恨于一体,这就提高了愁 绪的思想境界。
“无人会、登临意”感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 南宋统治集团中没有人是他的知己。他太希望有人来帮 助他解除心头的郁结,然而又有谁能来给与他慰藉呢?
楚天千里清秋, 水随天去秋无际。
登
建
康
赏
辛心
弃 疾
亭
➢这首词作于淳熙元年(1174)秋,作者在 江东安抚司参议官任上。这时他南渡已十二 年之久,尚未得到北伐抗敌的机会。在这种 境遇下他深感受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 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对着大 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 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 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 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 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 遍,无人会,登临意。
登高远望 雄浑阔大
遥岑远目,献愁 供恨,头,断鸿 声里,江南游子。
叹国破家亡 怨壮志难酬
苍凉悲壮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 报国无路 遍,无人会,登临意。 壮志难酬
孤独愤懑
总结上阕
上片从江天一色的广阔秋景起笔,为渲染愁 思展开一幅大背景。接着由远及近,层层递进, 先写远景:遥望远山,“玉簪螺髻”般美丽的山, 却“献愁供恨”,使无生命的山峦有了人的情感, 点明了“愁”与“恨”。再写近景:在落日、楼 头、断鸿等一片凄凉的景色里,引出了江南游子, 点明了山河沦陷之恨与远寓江南的乡思之愁。最 后抒发壮志难酬的感慨,为了实现收复失地、重 返故乡的壮志,“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然 而却“无人会,登临意”。整个上片融写景与抒 情于一体,融家愁与国恨于一体,这就提高了愁 绪的思想境界。
辛弃疾《水龙吟》ppt课件实用共28页文档
55、 为 中Biblioteka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辛弃疾《水龙吟》ppt课件实用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辛弃疾《水龙吟》ppt课件实用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定 《水龙吟》(共36张PPT)
下片述怀言志,三个典故叠用,表达了丰富而复杂的情感内 涵,体现了稼轩词擅长用典、“以文为词”的特色。
这首词作者通过写登建康赏心亭的所见所感,抒发作者收复 失地,统一祖国的雄心壮志和功业未成的苦闷心情,表现对南 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批判,表达深沉的爱国之情。
报 国
意 无人会,登临
切
江无
山 沦 陷
战 场 故乡的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 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借景抒情
1、如何理解“楚天”,“献愁供恨”?
楚天:古人泛指南方的天空。
人心中有愁有恨,所见之远山也似乎在“献愁供恨”,这是移 情于物(于景)的手法。
把自己的感情移到了本身不具有感情的远山上,使客观 景物带上了主观感情色彩,在写景之中,便显示出自己的悲苦 心情。
更为山河破碎、朝廷偏安贪逸而愤激落泪。
英雄无泪,只因未到伤心处,辛弃疾却黯然流泪,那是因为 他的心在滴血!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表达了作者怎样 的心情?
写辛弃疾自伤不能实现理想,又叹无知己,得不到 同情与慰藉的孤寂。抒发作者内心的孤独与痛苦。
归纳总结
上片所写景物,是作者登临时即目所见,从中引出漂泊南 方、渴望报国,而无用武之地的幽愤。
如:《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清平乐 ·村居》
3、爱情词
辛弃疾在婉约词的创作上也是别有境界 。 他的爱情词是其婉约词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量虽不多,但却也柔情万种。
如:《青玉案·元夕》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 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蓦然回首,那人却 在,灯火阑珊处。
这首词作者通过写登建康赏心亭的所见所感,抒发作者收复 失地,统一祖国的雄心壮志和功业未成的苦闷心情,表现对南 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批判,表达深沉的爱国之情。
报 国
意 无人会,登临
切
江无
山 沦 陷
战 场 故乡的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 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借景抒情
1、如何理解“楚天”,“献愁供恨”?
楚天:古人泛指南方的天空。
人心中有愁有恨,所见之远山也似乎在“献愁供恨”,这是移 情于物(于景)的手法。
把自己的感情移到了本身不具有感情的远山上,使客观 景物带上了主观感情色彩,在写景之中,便显示出自己的悲苦 心情。
更为山河破碎、朝廷偏安贪逸而愤激落泪。
英雄无泪,只因未到伤心处,辛弃疾却黯然流泪,那是因为 他的心在滴血!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表达了作者怎样 的心情?
写辛弃疾自伤不能实现理想,又叹无知己,得不到 同情与慰藉的孤寂。抒发作者内心的孤独与痛苦。
归纳总结
上片所写景物,是作者登临时即目所见,从中引出漂泊南 方、渴望报国,而无用武之地的幽愤。
如:《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清平乐 ·村居》
3、爱情词
辛弃疾在婉约词的创作上也是别有境界 。 他的爱情词是其婉约词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量虽不多,但却也柔情万种。
如:《青玉案·元夕》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 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蓦然回首,那人却 在,灯火阑珊处。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辛弃疾词两首》课件 (29张PPT)
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六十六岁了,辛弃疾从 42 岁到 60 岁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得不到朝廷的重 用。这期间,1203 年再次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胄起用, 任浙江东路安抚史,翌年改任镇江知府。1204 年韩侂胄 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而镇江濒临抗战前线, 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 作,但是韩侂胄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逞,不愿认真准 备。韩侂胄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了镇 江。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 满怀悲愤而写下的。
张翰 :乐于归隐 反 例
有家难回的乡思, 以及对金人、对南 宋朝廷的激愤
许汜:谋取私利
不学、不愿,
用 典
刘备 :雄才大略
赞赏,志在为国 为民
正 例
桓温 :叹时光流逝
忧惧国事飘 摇,时光流 逝,北伐无 期
词人借这些历史人物表达了自己什 么样的感情? 自己既不愿弃官归隐,又不肯去追求享受,他 决定要为实现自己抗金复国的理想而奋斗到底。
一、配乐朗读
❖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词意,找 出此词中运用到的典故。
孙权
词
刘裕
中
刘义隆
用
佛狸祠
典
廉颇
上片思考:辛弃疾登上北固亭,极目
远眺,为什么会想到孙权和刘裕?
建
孙权:
功
他曾经在京口建立吴都,并曾打败来自北方 的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家园。
立 业
,
刘裕:
令
刘裕的祖先由北方移居京口,刘裕曾经在这 里起事,最后建立政权。为了恢复中原,他 几次大举北伐。
生。一生坚决主张抗 金
1161 年,金国大举南犯, 21 岁的辛弃疾率 众 2000 多人在家乡起义,加入以耿京为首的农民抗金 义军,任 掌书记 职务。在起义军的几个月里,他表现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词两首PPT(完美版)
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
亭龙 】吟
辛
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
弃
( qìng)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 wèn)英雄泪!
疾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词 两首PPT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词 两首PPT
辛弃疾,南宋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
擦拭。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词 两首PPT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词 两首PPT
唐宋词中的“凭栏”意象探究:
“凭栏”意象在唐宋词作中频繁出现这一现象有其 必然性:受传统心理影响,也有栏杆的时空特性的因 素,还与时代有关。凭栏意象在词中有一些普遍特征: 时间久,形象孤,气氛静。凭栏具有深刻的文学审美 价值,它代表了愁、恨、销魂、神伤,而词本身就是 感伤文学,凭栏是这种感伤的良好载体,它形象雅致, 意境深远,可以说是词这种民族艺术瑰宝上的一颗明 珠。
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
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
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
作
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
者
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
简
于词作之中。
介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
赏
轼《满庭芳》:“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思量,能几许,忧 心
愁风雨,一半相妨”。
亭
⑥树犹如此:用西晋桓温典。《世说新语·言语》:“桓公北征经金城,
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 】
辛弃疾《水龙吟》的PPT课件
作者简介 朗读
古诗鉴赏
2020/5/12
.
4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
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
(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
中国南宋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
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豪放派”词人代表。辛弃疾生
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
2020/5/12
.
17
2020/5/12
.
18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推测
• 刘郎在这里泛指有大志的人,这个典故用 在这里是说他既不学为吃鲈鱼而还乡的张 季鹰,也不学求田问舍的许汜,“怕应羞见 ”中的“怕应”二字是词人为许汜设想,表示 怀疑:你这样的小人,有何颜面去见刘备 那样的英雄人物?表达了对英雄的追慕, 折射出了辛弃疾的雄心壮志。
15
2020/5/12
.
与上片相比,词的下片描写的对象变成了历 史人物,那么词人写到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
?
—— 乐于归隐 —— 谋取私利 —— 雄才大略 —— 叹时光流逝
2020/5/12
.
16
尽西风,季鹰归未? ——反问
• 借张翰来自比, 不过却是反用其意。既表明自己很难忘怀时 事、弃官还乡。还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并 抒发了对金人、南宋朝廷的激愤,确实收到 了一石三鸟的效果。“乡思”与前面的“游子” 呼应,是“落日”、“断鸿”背景里“游子”的真 情流露。
等职。追赠少师,谥忠敏。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现
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词
的基本思想内容。著名词作《水调歌头·带湖吾甚爱》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满江红·家住江南
辛弃疾《水龙吟 过南剑双溪楼》古诗词PPT
一 诗人生平
官场沉浮
淳熙七年(1180年),四十一岁的辛弃疾再次任隆兴(南昌) 知府兼江西安抚使时,拟在上饶建园林式的庄园,安置家人定居。 淳熙八年(1181年)春,开工兴建带湖新居和庄园。他根据带湖 四周的地形地势,亲自设计了“高处建舍,低处辟田”的庄园格局, 并对家人说:“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
二 诗词内容
创作背景
辛弃疾在绍熙五年(1194)前曾任福建安抚使。从这首词的内 容及所流露的思想感情看,可能是受到主和派馋害诬陷而落职时的 作品,但作于在福建任职时期。作者途经南剑州,登览历史上有名 的双溪楼,有感而作此词。
此词上片开篇远望西北,点染出国土沦丧、战云密布的时代特 征,接着提出解决矛盾的主要方法,而后紧扣双溪楼引出宝剑落水 的传说,末写爱国抗敌势力受到重重阻挠而不能重见天光,不能发 挥其杀敌报国的应有作用;下片写词人因为爱国抗敌势力受到重重 阻挠,甚至还冒着极大的危险,所以才产生消极退隐思想,结句紧 密照应开篇,以眼前之所见结束全篇。全词线索清晰,钩锁绵密; 因迩及远,以小见大;通篇暗喻,对比强烈。
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自辛稼轩前,用一语如此者,必 且掩口。及稼轩,横竖烂熳,乃如禅宗棒喝,头头皆是;又如悲笳 万鼓,平生不平事并巵酒,但觉宾主酣畅,谈不暇顾。词至此亦足 矣。”
后世人云: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四 相关资料
书法成就
辛弃疾有《去国帖》,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纸本,行书十行, 为酬应类信札。末署“宣教郎新除秘阁修撰权江南西路提点刑狱公 事辛弃疾札子”。
当金人内部矛盾爆发,完颜亮在前线为部下所杀,金军向北撤 退时,辛弃疾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 络。在他完成使命归来的途中,听到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 溃散的消息,便率领五十多人袭击几万人的敌营,把叛徒擒拿带回 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当街游行示众,后砍头)。
《水龙吟》课件(共27张PPT)
自禁:终于找到她了!这究竟是怎样一位女子?她幽居自处,喧嚣之下静待,众人堆 里独处,不入流俗、不同凡响,是作者之所思、所求。而这个孤高离尘的美人形象, 正是作者的情趣所在和自我影象,实际上表现了他政治失意后“自怜幽独”的情怀, 这恰恰是整首词的不凡之处。
并未在这衣香鬓影之间多作停留,显然,她们并非“我”意中关切之人,那么,“我”
在等穿过灯花焰火,拨开 拥挤的人群,找呀,寻呀……却依然不见她的影子。忽然,眼前一亮,那“伊人”正
在灯火稀疏处悄然而立,一阵喜悦之情涌上心头,一种知音的契合之感令“我”喜不
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
作 业:
1.阅读辛弃疾的《青玉案》,回答
问题。 2.背诵本词。
拓展:阅读下面这首词,分析作者的所抒感情。 青玉案(宋)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 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 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张翰 —乐于归隐
反面
许汜 —谋取私利
下片: 刘备 —雄才大略
用典 —
为国为民
桓温 —叹时光流逝
正面
归纳总结
上片所写景物,是作者登临时即目所见,从中 引出漂泊南方、渴望报国,而无用武之地的幽愤。 下片述怀言志,三个典故叠用,表达了丰富而 复杂的情感内涵,体现了稼轩词擅长用典、“以 文为词”的特色。 这首词作者通过写登建康赏心亭的所见所感, 抒发作者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雄心壮志和功业未 成的苦闷心情,表现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批判, 表达深沉的爱国之情。
词人借这些历史人物表达了自己什 么样的感情? 自己既不愿弃官归隐,又不肯去追求享受,他 决定要为实现自己抗金复国的理想而奋斗到底。
并未在这衣香鬓影之间多作停留,显然,她们并非“我”意中关切之人,那么,“我”
在等穿过灯花焰火,拨开 拥挤的人群,找呀,寻呀……却依然不见她的影子。忽然,眼前一亮,那“伊人”正
在灯火稀疏处悄然而立,一阵喜悦之情涌上心头,一种知音的契合之感令“我”喜不
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
作 业:
1.阅读辛弃疾的《青玉案》,回答
问题。 2.背诵本词。
拓展:阅读下面这首词,分析作者的所抒感情。 青玉案(宋)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 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 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张翰 —乐于归隐
反面
许汜 —谋取私利
下片: 刘备 —雄才大略
用典 —
为国为民
桓温 —叹时光流逝
正面
归纳总结
上片所写景物,是作者登临时即目所见,从中 引出漂泊南方、渴望报国,而无用武之地的幽愤。 下片述怀言志,三个典故叠用,表达了丰富而 复杂的情感内涵,体现了稼轩词擅长用典、“以 文为词”的特色。 这首词作者通过写登建康赏心亭的所见所感, 抒发作者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雄心壮志和功业未 成的苦闷心情,表现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批判, 表达深沉的爱国之情。
词人借这些历史人物表达了自己什 么样的感情? 自己既不愿弃官归隐,又不肯去追求享受,他 决定要为实现自己抗金复国的理想而奋斗到底。
《水龙吟》ppt
“栏杆拍遍”是胸中说不出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
杆来发泄,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 “无人会、登临意”感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 南宋统治集团中却无人是知己。
(1)上片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试加以分析。
• • 上篇的主要表现手法是借景抒情 。 词人由水写到山,有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 景,辛弃疾登高望远,由远及近,层层推进,将 自己的远大抱负和壮志难酬的苦恨委婉的抒发出 来。
题目解说
“水龙吟” 为词牌名。建康, 即今天的江苏南京市,是 东吴、东晋、宋、齐、梁、 陈六个朝代的都城。赏心 亭是南宋建康城墙上的一 座亭台。据《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 (城西)下水门城上,尽观赏之胜。”
课前小卷:
•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遥岑远目 (2)玉簪螺髻 (3)鲈鱼堪脍 (4)揾英雄泪
cén ________ jì zān _________________ lú kuài _________________ wèn ________
2、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小而高的山 (1)遥岑远目 ____________ 失群的孤雁 (2)断鸿声里 _________________ 请求 (3)倩何人换取 ____________ 擦 (4)揾英雄泪 ____________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此三句写什么?诗人的情感如何? 为何如此呢?
此三句,是写山。“遥岑” 即远山。 忧愁和愤恨。
举目远眺,那一层层、一叠叠的远 山,有的很像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 有的很像美人头上螺旋形的发髻, 景色算上美景,但只能引起词人的 忧愁和愤恨。
• 3、诗人见如此壮美的远山,又 是秋高气爽之时,为何诗人说 远山在“献愁供恨”? • 这是移情及物的手法。
辛弃疾词之《水龙吟》ppt课件
再读下片,感受意境,把握情感
1、上片写了哪些景?描绘了一幅怎样 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通过长天、秋水、远山、落日、 断鸿等意象,描绘了一幅苍茫 悲凉的画面,表达了作者飘零 江南的愁恨、抑郁和孤独之情。
2、除了写景,还写到了自己的行为, 请找出来。这些动作来表达了作者怎么 样的情感?
看、拍、会、登 “吴钩”本是战场杀敌之锐器,现在却闲置身旁,烘托 词人空有满腔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 “栏杆拍遍”是胸中说不出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 杆来发泄,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 “无人会、登临意”感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 南宋统治集团中却无人是知己,表达作者“知音少,弦断有 谁听”的凄苦。
黍苗丛生,便悲国家之颠覆,故《诗经》有《黍
离》篇。“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是说辛弃疾
希望南宋小朝廷不要偏安江南一隅,而要立志收 复失地,表示了他“男儿到死心如铁”(辛弃疾词 《贺新郎》中的句
辛 弃
心
疾亭
辛弃疾(1140-1207)享年67 岁,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 字幼安,号稼轩,汉族, 山 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我 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和 爱国者。 与苏轼齐名,并号 称“苏辛”,史上与李清照并 称“济南二安”。
题目解说
“水龙吟” 为词牌名。建康, 即今天的江苏南京市,是 东吴、东晋、宋、齐、梁、 陈六个朝代的都城。赏心 亭是南宋建康城墙上的一
座亭台。据《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 (城西)下水门城上,尽观赏之胜。”
初读全词,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懂大意。 2.词的上下片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上片:写了作者登临所见所为所感 下片:写了作者登临所想(历史人物) 3.全词的感情基调如何? 深沉豪放、苍凉悲壮 4.词中有没有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语? 愁、恨、忧愁、泪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课件29张PPT
水龙 吟
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商 务
通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辛弃疾及诗作的背景和内容。 2、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诗人的情感。 3、学习本词借景抒情、用典抒情的表现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 在诵读感知的基础上感受形象,咀嚼涵咏,体会作品的 丰富意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申的悲愤心情,感受词人的 报国热情。
! 倩(qìng)唤取, 红巾翠袖, 揾(
wèn)英雄泪?
整体感知 过渡句:无人会,登临意
上片:登临所见所感(侧重写景)
下片:登临所思所想(侧重抒情)
赏析上片:思考问题
Q:上片写到了哪些物的意象,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寄寓了作者哪些登临之意(情感)?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楚地的天空辽远空
楚天:对应作者身处的南方。
阔,千里弥漫着清
爽的秋气,浩荡的
清秋:凄清、萧瑟(交代季节,渲染气氛)
江水流向天边,秋
例:“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色无边无际。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江水:浩浩汤汤的江水
遥岑远目, 献愁供恨, 玉簪螺髻。
遥岑:层层叠叠的山峦
拟人
献愁供恨:山河献出愁恨,何解?什么愁什么恨?——山河破碎,风雨飘
看、拍、会、登
“吴钩”本是战场杀敌之锐器,现在却闲置身旁,烘 托词人空有满腔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
“栏杆拍遍”是胸中说不出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 栏杆来发泄,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
“无人会、登临意”感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 而南宋统治集团中却无人是知己。
江天 水天相接,无边无际,雄浑,显得空寂苍凉。
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商 务
通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辛弃疾及诗作的背景和内容。 2、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诗人的情感。 3、学习本词借景抒情、用典抒情的表现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 在诵读感知的基础上感受形象,咀嚼涵咏,体会作品的 丰富意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申的悲愤心情,感受词人的 报国热情。
! 倩(qìng)唤取, 红巾翠袖, 揾(
wèn)英雄泪?
整体感知 过渡句:无人会,登临意
上片:登临所见所感(侧重写景)
下片:登临所思所想(侧重抒情)
赏析上片:思考问题
Q:上片写到了哪些物的意象,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寄寓了作者哪些登临之意(情感)?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楚地的天空辽远空
楚天:对应作者身处的南方。
阔,千里弥漫着清
爽的秋气,浩荡的
清秋:凄清、萧瑟(交代季节,渲染气氛)
江水流向天边,秋
例:“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色无边无际。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江水:浩浩汤汤的江水
遥岑远目, 献愁供恨, 玉簪螺髻。
遥岑:层层叠叠的山峦
拟人
献愁供恨:山河献出愁恨,何解?什么愁什么恨?——山河破碎,风雨飘
看、拍、会、登
“吴钩”本是战场杀敌之锐器,现在却闲置身旁,烘 托词人空有满腔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
“栏杆拍遍”是胸中说不出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 栏杆来发泄,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
“无人会、登临意”感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 而南宋统治集团中却无人是知己。
江天 水天相接,无边无际,雄浑,显得空寂苍凉。
《水龙吟》.ppt
看、拍、会、登
词人“把吴钩看了”是何意?于是 愤而拍栏杆,还要拍遍,又是为何?
“吴钩”本是战场上杀敌的锐利武 器,但现在却闲置身旁,无处用武, 以物比人,这就把作者虽有沙场立功 的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 苦闷也烘托出来了。这怎能不引起辛 弃疾的感慨呢?
典故介绍
一个叫刘孟节的人,看不惯丑恶世 相,他常常凭栏静立,怀想世事,唏嘘 独语,或以手拍栏杆。尝有诗日:“读 书误我四十年,几回醉把栏杆拍”。
小结:上片大段写景,用的是我们常见的表 现手法 ——借景抒情
与上片相比,词的下片描写的对象变成 了历史人物,那么词人写到了哪些人和 哪些事呢?
张翰 —— 乐于归隐 许汜 ——谋取私利 刘备 —— 雄才大略 桓温 —— 叹时光流逝
词人对这些历史人物各持什么态度?
既不愿学为吃鲈鱼脍而还乡的张季鹰, 也不愿学求田问舍的许汜。而赞赏刘备 的抱负才气,表明自己志在为国为民。
—宋代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栏杆拍遍”往往表示借拍打栏杆 来发泄心中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 。
看吴钩、栏杆拍遍
强烈而极富暗示性的动作:把看吴 钩者,复国壮志凌云;栏杆拍遍者, 国事难为,了无知音。
了 看 吴钩
拍 遍 栏杆
登
临
意
无人会
那么,词人的登临意也就不言而喻了,是什么呢?
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
(2)“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表达了对英雄的追慕,折射出了辛弃疾 的雄心壮志 ,也批判了不顾国事、钻营私利、 贪图享乐的人。
(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控诉南宋统治集团不能任用人才, 使爱国志士无所作为,虚掷年华,人空 老去。
(4)“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 泪?”
词人“把吴钩看了”是何意?于是 愤而拍栏杆,还要拍遍,又是为何?
“吴钩”本是战场上杀敌的锐利武 器,但现在却闲置身旁,无处用武, 以物比人,这就把作者虽有沙场立功 的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 苦闷也烘托出来了。这怎能不引起辛 弃疾的感慨呢?
典故介绍
一个叫刘孟节的人,看不惯丑恶世 相,他常常凭栏静立,怀想世事,唏嘘 独语,或以手拍栏杆。尝有诗日:“读 书误我四十年,几回醉把栏杆拍”。
小结:上片大段写景,用的是我们常见的表 现手法 ——借景抒情
与上片相比,词的下片描写的对象变成 了历史人物,那么词人写到了哪些人和 哪些事呢?
张翰 —— 乐于归隐 许汜 ——谋取私利 刘备 —— 雄才大略 桓温 —— 叹时光流逝
词人对这些历史人物各持什么态度?
既不愿学为吃鲈鱼脍而还乡的张季鹰, 也不愿学求田问舍的许汜。而赞赏刘备 的抱负才气,表明自己志在为国为民。
—宋代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栏杆拍遍”往往表示借拍打栏杆 来发泄心中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 。
看吴钩、栏杆拍遍
强烈而极富暗示性的动作:把看吴 钩者,复国壮志凌云;栏杆拍遍者, 国事难为,了无知音。
了 看 吴钩
拍 遍 栏杆
登
临
意
无人会
那么,词人的登临意也就不言而喻了,是什么呢?
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
(2)“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表达了对英雄的追慕,折射出了辛弃疾 的雄心壮志 ,也批判了不顾国事、钻营私利、 贪图享乐的人。
(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控诉南宋统治集团不能任用人才, 使爱国志士无所作为,虚掷年华,人空 老去。
(4)“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 泪?”
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PPT29页
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半壁;朝廷主和,志士不得其位,即思进取,却力 不得伸,报国无门。以上种种,是恨之深、愁之大 者。借言远山之献供,抒发内心负担。
4、“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何深意? 这三句,虽然仍是写景,但无一语不是喻情。
“落日”本是日日皆见之景,辛弃疾用“落日”二字,比喻南宋国势衰颓。 “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 夕阳快要西沉,孤雁的声声哀鸣不时传到赏心亭上,更加引起了作者对远 在北方的故乡的思念。
这里的“游子”又是指谁呢? 游子指辛弃疾自己。辛弃疾渡江淮归南宋,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
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冶集团根本无北伐收复失地之
意,也不把像辛弃疾一样的有志之士看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
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
思考
1、作者在赏心亭看到什么触动自己心弦的东西?表 现了词人怎样的心境?
看、拍、会、登
春秋吴人善铸钩,故称“吴钩” ,后也泛指利剑。“吴钩”
本是战场杀敌之锐器,现在却闲置身旁,烘托词人空有满腔雄
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
“栏杆拍遍”是胸中说不出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
来发泄,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
“无人会、登临意”感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
这首词作于淳熙元年(1174)秋。这一年春天, 辛弃疾由滁州知府改调江东安抚司参议官,得以再 返建康(今南京)。这时他已经三十五岁了,南归 已逾十年,壮志依然难酬,胸中充满郁愤之气。为 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辛弃疾面对着大好江 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 激昂的抒情词。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 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 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 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 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 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 英雄泪?
水天相接,无边无际,雄浑,显得空寂 苍凉。 比喻,清秀之美。移情入景,满怀愁恨。
比喻南宋国势衰颓的意思,也表达了作者的 愁苦悲凉心情。 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因飘零的
江天 山景 落日 断鸿
浩渺壮阔 气势雄浑 苍茫悲凉
身世而悲苦和孤寂的心情。
思考 2、作者用了哪几个动作来表达自己内心的 情绪?
仔细端详抽出鞘来的宝剑; 用手使劲拍打亭上的栏杆。
张翰 —念鱼归隐
许汜 —谋取私利 刘备 —雄才大略
桓温 —时光流逝
—个人志向 —为国为民 —控诉当朝 —哀叹虚掷年华
4、 情?
词人借这些历史人物表达了自己什么样的感
自己既不愿弃官归隐,又不肯去追求享受,他决 定要为实现自己抗金复国的理想而奋斗到底。
借古人来表达自己情感
思考
5、“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表
刘郎在这里泛指有大志的人,这个典故用在这里是说他 既不学为吃鲈鱼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学求田问舍的许汜, “怕应羞见”中的“怕应”二字是词人为许汜设想,表示怀 疑:你这样的小人,有何颜面去见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表 达了对英雄的追慕,折射出了辛弃疾的雄心壮志。
(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世说新语·言语》载,桓温北伐,经过金城,见自己 过去种的柳树已经长到几围粗,便感慨地说:“树犹如此, 人何以堪?”意思是说树已经长得这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 老呢? 流年,即年光如流;风雨,指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 “树犹如此”指辛弃疾对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 恢复中原的夙愿不能实现的忧惧。
宋统治集团中却无人是知己。
上片:
景色: 江、山景、 落日、断鸿
动作:看、拍、会、登
寓情于景 报国无门的 忧愤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 风,季鹰归未?求田 问舍,怕应羞见,刘 郎才气。可惜流年, 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 袖,揾英雄泪?
不要说鲈鱼如何鲜美,可以 切碎煮熟品尝,如今秋风已起, 张季鹰回到故乡没有?求田问舍 的许汜,恐怕会羞于见到雄才大 略的刘备。可惜年华如水流去, 我为这风雨飘摇中的祖国而忧愁, 光阴虚度,连树木都这样老大了。 请什么人唤得那穿红着绿的温情 女子,来擦拭英雄留下的眼泪?
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写辛弃疾自伤不能实现理想,又叹无知己,得不到同
情与慰藉的孤寂。抒发作者内心的孤独与痛苦。
张翰 —乐于归隐
反面
许汜 —谋取私利
下片: 刘备 —雄才大略
用典
为国为民
桓温 —叹时光流逝
正面
真可谓: 报国欲死无战场 栏杆拍遍悲断肠
小结:
这首词作者通过写登建康赏心亭的所见所 感,抒发作者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雄心壮志 和功业未成的苦闷心情,表现对南宋统治者苟 且偷安的批判,表达深沉的爱国之情。
思考
3、与上片相比,词的下片描写的对象变成了 历史人物,那么词人写到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 根据典故谈谈词人有哪些“登临意”?
晋朝吴地人张翰(字季鹰)在洛 阳做官,在秋季西风起时,想到家乡 莼菜羹和鲈鱼脍的美味,便立即辞官 回乡。于是,后来的文人将思念家乡, 弃官归隐称为莼鲈之思。
(1)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借张翰来自比,不过却是反用其意。既表明自 己很难忘怀时事、弃官还乡。还写了有家难归的 乡思,并抒发了对金人、南宋朝廷的激愤,确实 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乡思”与前面的“游 子”呼应,是“落日”、“断鸿”背景里“游子 ”的真情流露。
思想内容:辛弃疾的词今存六百二十余首,
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批 判南宋王朝偏安江左、妥协投降政策,抒发 自己壮志难酬的满腔悲愤。 艺术风格:辛弃疾继承苏轼和南宋以 来爱国词人的豪放词风,气势壮阔的 艺术境界,也接受婉约词人的影响, 形成了自己瑰丽多姿的艺术风格。
思想内容 及 艺术风格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哪些意象?有哪些特点?
开篇写景,但这景意境是宏大壮阔的。 遥看辽阔无边的楚天之下,千里弥漫清爽秋气,横无际涯的秋色, 浩浩汤汤的滚滚长江流向天边,秋色无边无际 。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此三句写了什么景物?怎样描写的? 此三句,是写山。“遥岑”即远山。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山比作玉簪和螺髻。 举目远眺,那一层层、一叠叠的远山,有的很像美人头上插戴的玉
1161年,21岁的辛弃疾率众 2000多人起义,加入以 耿京为首的抗金义军。辛弃疾曾亲率 50 骑,直入驻有 5 万大军的金营,活捉了杀害耿京、瓦解义军的叛徒张安 国,渡过淮水,南归建康(南京)。
历任湖北、湖南、江西安抚使(掌管一路军政的长官), 多有利国便民举措。从 43 岁起,闲居江西信州达20余 年。到了晚年,朝廷又起用他,任浙东安抚使和镇江知 府。任内因力主抗金而不能久于其位,抑郁而殁。
莫 随 鸿 雁 南 飞
美 芹 悲 黍 冀 南 宋
高 唱 大 江 东 去
铁 板 铜 琶 继 东 坡
辛 弃 疾
登水 建龙 康吟 赏 心 亭
辛弃疾(1140-1207)享年67岁, 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 轩,汉族, 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 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和爱 国者。 与苏轼齐名,并号称“苏辛”, 史上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 之杰,词中之龙。其词题材广泛,善于 熔铸典故,以文为词;词风以豪放为主; 《稼轩长短句》。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 天去秋无际。遥岑远 目,献愁供恨,玉簪 螺髻。落日楼头,断 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 遍,无人会,登临意。
楚地的天空辽远空阔,千里弥漫着 清爽的秋气,浩荡的江水流向天边, 秋色无边无际。遥望远处起伏的山 岭,有的如玉簪般峭立,有的如螺 髻般回旋,向我呈献出无限的愁苦 和怨恨。在落日斜照的赏心亭上, 在孤雁的哀鸣声中,流落江南的游 子站在楼上瞭望。我仔细把吴钩宝 刀看过,把亭上的栏杆拍遍,但没 有人能领会我登高望远的心情。
簪,有的很像美人头上螺旋形的发髻,景色算上美景,但只能引起
词人的忧愁和愤恨。
3、诗人见如此壮美的远山,又是秋高气爽之时,
为何诗人说远山在“献愁供恨”?
这是移情于物的手法。
那么词人的愁恨为何,又何因而至?
词中没有正面交代,但结合登临时地情景,可
以意会得到。北望是江淮前线,效力无由;再远即
中原旧疆,收复无日。南望则山河虽好,无奈仅存
购买田地和房舍。
《三国志· 陈登传》记载:许汜向刘备诉说自己去拜 访陈登时,陈登不理睬他,自己上大床躺下,让许汜睡 下床。刘备说:当今天下大乱,你没有救世之意,只知 道求田问舍,言无可采。如果是我,我就睡在百尺楼上, 而让你睡在地上。这里是指那些只知道谋求私利而不关 心国家安危的人。
(2)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4、“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何深意? 这三句,虽然仍是写景,但无一语不是喻情。
“落日”本是日日皆见之景,辛弃疾用“落日”二字,比喻南宋国势衰颓。 “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 夕阳快要西沉,孤雁的声声哀鸣不时传到赏心亭上,更加引起了作者对远 在北方的故乡的思念。
这里的“游子”又是指谁呢? 游子指辛弃疾自己。辛弃疾渡江淮归南宋,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
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冶集团根本无北伐收复失地之
意,也不把像辛弃疾一样的有志之士看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
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
思考
1、作者在赏心亭看到什么触动自己心弦的东西?表 现了词人怎样的心境?
看、拍、会、登
春秋吴人善铸钩,故称“吴钩” ,后也泛指利剑。“吴钩”
本是战场杀敌之锐器,现在却闲置身旁,烘托词人空有满腔雄
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
“栏杆拍遍”是胸中说不出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
来发泄,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
“无人会、登临意”感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
这首词作于淳熙元年(1174)秋。这一年春天, 辛弃疾由滁州知府改调江东安抚司参议官,得以再 返建康(今南京)。这时他已经三十五岁了,南归 已逾十年,壮志依然难酬,胸中充满郁愤之气。为 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辛弃疾面对着大好江 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 激昂的抒情词。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 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 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 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 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 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 英雄泪?
水天相接,无边无际,雄浑,显得空寂 苍凉。 比喻,清秀之美。移情入景,满怀愁恨。
比喻南宋国势衰颓的意思,也表达了作者的 愁苦悲凉心情。 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因飘零的
江天 山景 落日 断鸿
浩渺壮阔 气势雄浑 苍茫悲凉
身世而悲苦和孤寂的心情。
思考 2、作者用了哪几个动作来表达自己内心的 情绪?
仔细端详抽出鞘来的宝剑; 用手使劲拍打亭上的栏杆。
张翰 —念鱼归隐
许汜 —谋取私利 刘备 —雄才大略
桓温 —时光流逝
—个人志向 —为国为民 —控诉当朝 —哀叹虚掷年华
4、 情?
词人借这些历史人物表达了自己什么样的感
自己既不愿弃官归隐,又不肯去追求享受,他决 定要为实现自己抗金复国的理想而奋斗到底。
借古人来表达自己情感
思考
5、“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表
刘郎在这里泛指有大志的人,这个典故用在这里是说他 既不学为吃鲈鱼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学求田问舍的许汜, “怕应羞见”中的“怕应”二字是词人为许汜设想,表示怀 疑:你这样的小人,有何颜面去见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表 达了对英雄的追慕,折射出了辛弃疾的雄心壮志。
(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世说新语·言语》载,桓温北伐,经过金城,见自己 过去种的柳树已经长到几围粗,便感慨地说:“树犹如此, 人何以堪?”意思是说树已经长得这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 老呢? 流年,即年光如流;风雨,指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 “树犹如此”指辛弃疾对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 恢复中原的夙愿不能实现的忧惧。
宋统治集团中却无人是知己。
上片:
景色: 江、山景、 落日、断鸿
动作:看、拍、会、登
寓情于景 报国无门的 忧愤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 风,季鹰归未?求田 问舍,怕应羞见,刘 郎才气。可惜流年, 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 袖,揾英雄泪?
不要说鲈鱼如何鲜美,可以 切碎煮熟品尝,如今秋风已起, 张季鹰回到故乡没有?求田问舍 的许汜,恐怕会羞于见到雄才大 略的刘备。可惜年华如水流去, 我为这风雨飘摇中的祖国而忧愁, 光阴虚度,连树木都这样老大了。 请什么人唤得那穿红着绿的温情 女子,来擦拭英雄留下的眼泪?
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写辛弃疾自伤不能实现理想,又叹无知己,得不到同
情与慰藉的孤寂。抒发作者内心的孤独与痛苦。
张翰 —乐于归隐
反面
许汜 —谋取私利
下片: 刘备 —雄才大略
用典
为国为民
桓温 —叹时光流逝
正面
真可谓: 报国欲死无战场 栏杆拍遍悲断肠
小结:
这首词作者通过写登建康赏心亭的所见所 感,抒发作者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雄心壮志 和功业未成的苦闷心情,表现对南宋统治者苟 且偷安的批判,表达深沉的爱国之情。
思考
3、与上片相比,词的下片描写的对象变成了 历史人物,那么词人写到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 根据典故谈谈词人有哪些“登临意”?
晋朝吴地人张翰(字季鹰)在洛 阳做官,在秋季西风起时,想到家乡 莼菜羹和鲈鱼脍的美味,便立即辞官 回乡。于是,后来的文人将思念家乡, 弃官归隐称为莼鲈之思。
(1)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借张翰来自比,不过却是反用其意。既表明自 己很难忘怀时事、弃官还乡。还写了有家难归的 乡思,并抒发了对金人、南宋朝廷的激愤,确实 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乡思”与前面的“游 子”呼应,是“落日”、“断鸿”背景里“游子 ”的真情流露。
思想内容:辛弃疾的词今存六百二十余首,
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批 判南宋王朝偏安江左、妥协投降政策,抒发 自己壮志难酬的满腔悲愤。 艺术风格:辛弃疾继承苏轼和南宋以 来爱国词人的豪放词风,气势壮阔的 艺术境界,也接受婉约词人的影响, 形成了自己瑰丽多姿的艺术风格。
思想内容 及 艺术风格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哪些意象?有哪些特点?
开篇写景,但这景意境是宏大壮阔的。 遥看辽阔无边的楚天之下,千里弥漫清爽秋气,横无际涯的秋色, 浩浩汤汤的滚滚长江流向天边,秋色无边无际 。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此三句写了什么景物?怎样描写的? 此三句,是写山。“遥岑”即远山。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山比作玉簪和螺髻。 举目远眺,那一层层、一叠叠的远山,有的很像美人头上插戴的玉
1161年,21岁的辛弃疾率众 2000多人起义,加入以 耿京为首的抗金义军。辛弃疾曾亲率 50 骑,直入驻有 5 万大军的金营,活捉了杀害耿京、瓦解义军的叛徒张安 国,渡过淮水,南归建康(南京)。
历任湖北、湖南、江西安抚使(掌管一路军政的长官), 多有利国便民举措。从 43 岁起,闲居江西信州达20余 年。到了晚年,朝廷又起用他,任浙东安抚使和镇江知 府。任内因力主抗金而不能久于其位,抑郁而殁。
莫 随 鸿 雁 南 飞
美 芹 悲 黍 冀 南 宋
高 唱 大 江 东 去
铁 板 铜 琶 继 东 坡
辛 弃 疾
登水 建龙 康吟 赏 心 亭
辛弃疾(1140-1207)享年67岁, 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 轩,汉族, 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 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和爱 国者。 与苏轼齐名,并号称“苏辛”, 史上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 之杰,词中之龙。其词题材广泛,善于 熔铸典故,以文为词;词风以豪放为主; 《稼轩长短句》。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 天去秋无际。遥岑远 目,献愁供恨,玉簪 螺髻。落日楼头,断 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 遍,无人会,登临意。
楚地的天空辽远空阔,千里弥漫着 清爽的秋气,浩荡的江水流向天边, 秋色无边无际。遥望远处起伏的山 岭,有的如玉簪般峭立,有的如螺 髻般回旋,向我呈献出无限的愁苦 和怨恨。在落日斜照的赏心亭上, 在孤雁的哀鸣声中,流落江南的游 子站在楼上瞭望。我仔细把吴钩宝 刀看过,把亭上的栏杆拍遍,但没 有人能领会我登高望远的心情。
簪,有的很像美人头上螺旋形的发髻,景色算上美景,但只能引起
词人的忧愁和愤恨。
3、诗人见如此壮美的远山,又是秋高气爽之时,
为何诗人说远山在“献愁供恨”?
这是移情于物的手法。
那么词人的愁恨为何,又何因而至?
词中没有正面交代,但结合登临时地情景,可
以意会得到。北望是江淮前线,效力无由;再远即
中原旧疆,收复无日。南望则山河虽好,无奈仅存
购买田地和房舍。
《三国志· 陈登传》记载:许汜向刘备诉说自己去拜 访陈登时,陈登不理睬他,自己上大床躺下,让许汜睡 下床。刘备说:当今天下大乱,你没有救世之意,只知 道求田问舍,言无可采。如果是我,我就睡在百尺楼上, 而让你睡在地上。这里是指那些只知道谋求私利而不关 心国家安危的人。
(2)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