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生活区垃圾收集路线的设计DOC
垃圾收运路线设计
垃圾收运路线设计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杨凌家乐园垃圾收运路线初步设计【摘要】本设计以杨凌家乐园小区为设计对象,在分析杨凌家乐园小区生活垃圾排放及收集现状的基础上,对小区垃圾量进行了平均分配,综合考虑每日垃圾产量和收运频率等各方面因素,提出了合理的生活垃圾收运路线,经过分析比较,确定了最佳收集路线。
【关键词】生活垃圾;清运路线;容器;收集频率;设计1.垃圾收运路线设计概述设计目的城市垃圾的收集与清运是城市垃圾收运管理系统中的重要步骤,也是其中操作最为复杂、人力物力需求最多的阶段。
选取合适的垃圾清运方式,设计合理有效的收运路线,对城市垃圾收运系统是十分重要的。
本设计根据家乐园小区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收运路线,使小区的垃圾及时快捷的被清除,让大家的生活环境更加清洁、舒适。
城市生活垃圾收运系统设计要求1.2.1收运系统的组成部分城市垃圾收运并非单一阶段操作过程,通常由三个阶段构成一个收运系统:第一阶段是从垃圾发生源到垃圾桶的过程,即搬运贮存(简称运贮);第二阶段是垃圾的清除(简称清运),通常指垃圾的近距离运输,一般用清运车辆沿一定的路线收集清除容器和其他贮存设施中的垃圾,并运至垃圾转运站,有时也可就近直接送至垃圾处理厂和处置场;第三阶段为转运,特指垃圾的远途运输,即在转运站将垃圾装载至大容量运输工具上,运往远处的处理处置厂。
一般的垃圾收运系统可以表示成如下形式:清运和转运这两个阶段宜采用优化方法进行规划,按照最优的行车路线收集垃圾,并将垃圾源合理分配到不同处理场,以使成本降到最低。
合理的收运系统应有利于垃圾从产生向系统的转移,而且具有卫生、方便、省力的优点。
1.2.2收运模式及收集时间的确定上述提到的三个阶段,其中收集和运输是每个收运系统共有的,而中转则可能在一些系统中无须设置,是否设置中转环节是根据垃圾从产生源至处理地的运输距离、垃圾收集车辆的运输能力及垃圾量来确定。
城市生活 垃圾收运路线设计
圾。节省垃圾运
输时间,充分的利用人力和 设备,适用于所有收集方式
定 的时间内工作。这样可以 比较充分地利用有关的人力 和物力,但是由于本方法规 律性不明显
车辆满载法
采用固定工作时间
9
垃 尽可能使车辆空载行程最短,行驶距离最小
圾 收
– 收集线路的开始和结束临近主干道
运
– 路线紧凑、避免重复或断续
路
线 – 避免高峰期收集、清运
8
每天按固定路线收集
大路线收运
– 每天按固定路线收运。该法 应用较为普遍,收集时间固
– 允许收集人员在一定的时 间段内,自己决定何时何
定路线长短可根据人员和设
地进行那条路线的收集工
备调整,缺点:人力设备使
作。此法特点同前一种。
用效率较低
垃圾收运路
– 收集最大承载量的垃 线一般方案 收集人员每天在规
16
17
方法二 固定容器系统收运路线设计
第一步:用相同的方法可求出每天需要收 集的垃圾量
18
方法二 固定容器系统收运路线设计
第二步:根据所收集的垃圾量,反复均衡 路线和车辆负载
19
两种收运系统路线设计的比较
固定容器系统与移动容器系统设计步 骤相同,由于两者收运方式的差异 1.固定容器系统需要重点考虑车辆的 负载(垃圾运输量)均衡 2.移动容器系统重点考虑车辆运输距 离相当,空载行程最小
设 计 – 首先收集地势较高地区
的 – 收集点最好位于停车场或车库附近 原
则 – 最后的收集点应离处置场位置最近
10
收运路线设计步骤
1 调查、考察清运区特点 2 资料整理分析 3 初步设计收集线路 4 根据实践,优化、均衡 5 制作收集线路图
固废课程设计某生活区垃圾收集线路的设计资料
固废课程设计某生活区垃圾收集线路的设计资料
生活区垃圾收集线路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1. 生活区户数、人口数量及垃圾产生量。
2. 垃圾分类系统,设计垃圾桶数量和位置。
3. 垃圾收集车辆数量、装载能力。
4. 收集线路的覆盖面积和收集点分布。
5. 线路的通行情况,包括道路宽度、车辆通行状况等。
6. 收集点和车辆路线之间的距离和时间安排。
7. 垃圾转运站和处理设施的位置和容量。
在考虑上述因素的基础上,可以设计出合理的垃圾收集线路。
具体步骤如下:
1. 确定生活区的户数、人口数量和垃圾产生量。
可以通过实地调查或者相关数据查询获得。
2. 根据垃圾分类系统,确定不同种类的垃圾桶的数量和位置,以便于居民进行分类投放。
3. 确定垃圾收集车辆的数量和装载能力,以满足生活区垃圾的
收集需求。
4. 计算生活区的面积和收集点分布情况,以便于确定收集线路的覆盖范围。
5. 考虑道路通行情况,设计车辆路线和收集点的位置,确保车辆能够顺利通行和收集垃圾。
6. 根据收集点和车辆路线之间的距离和时间安排,合理安排车辆的行程。
7. 考虑垃圾处理和转运的设施位置和容量,确保垃圾可以进行有效的处理和转运。
通过对上述因素的考虑和分析,可以设计出合理的生活区垃圾收集线路,从而有效解决垃圾收集和处理问题。
垃圾路线设计方案
垃圾路线设计方案垃圾路线设计方案作为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垃圾处理是一个复杂而繁重的任务。
在设计垃圾路线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因素,如垃圾发生量、垃圾种类、工作效率以及环境保护等。
本文将提出一个垃圾路线设计方案,并解释其优势。
首先,垃圾路线应根据垃圾发生量和垃圾种类进行合理规划。
根据国家标准,城市垃圾主要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因此,在设计垃圾路线时,可以将不同种类的垃圾分开收集和运输,以便更好地进行分类处理。
例如,可回收物可以设立固定收集点,并建立与垃圾处理中心之间的直达线路,以提高工作效率。
其次,垃圾路线设计应考虑到垃圾处理的工作效率。
根据实际情况,垃圾发生量在一天中的某些时段可能会有所增加或减少。
因此,在设计垃圾路线时,可以对不同时段进行分区,使得垃圾清运车辆能够高效地进行垃圾收集和运输。
此外,垃圾路线也应考虑到市区交通情况,避免交通拥堵对垃圾处理工作造成影响。
可以通过利用智能交通系统提前预测和规划路线,减少运输时间和路程。
最后,垃圾路线设计方案应注重环境保护。
垃圾处理工作直接关系到环境的品质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因此,在设计垃圾路线时,可以合理规划垃圾处理中心的位置,远离居民区以减少垃圾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和噪音对居民的影响。
同时,还可以设立固定的垃圾收集点和分类桶,方便市民居民进行垃圾分类投放,提高垃圾分类的意识和效果。
综上所述,一个优秀的垃圾路线设计方案应将垃圾发生量和垃圾种类作为主要参考因素,并合理规划垃圾收集点和运输路线,以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还需要充分考虑到环境保护和居民的生活质量,远离居民区设置垃圾处理中心,设立分类桶和固定收集点以方便市民居民进行垃圾分类投放。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可以提高垃圾处理的效率,改善环境品质,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完整word版)垃圾收集路线设计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课程设计设计项目:蔡家关校区垃圾收集路线的设计学院:资环学院专业:环境科学姓名:吴盼盼学号:060810110127 年级:06 级任课教师:刘方2009年6月20日目录一、蔡家关校区设计资料 (1)1、概述 (1)2、垃圾收集服务人口及面积 (1)3、垃圾产率 (1)4、贮存容器 (1)5、垃圾收运系统 (2)二、蔡家关校区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点的设置 (2)三、蔡家关校区生活垃圾收集运输路线的设置 (2)四、垃圾中转站设置 (4)1、位置的选择 (4)2、设计规模 (4)3、垃圾中转站的类型 (5)五结语 (5)参考文献 (5)附图 (6)一、蔡家关校区设计资料1、概述(1)地区概述贵州大学蔡家关校区位于贵阳市云岩区阿哈湖畔,是贵州大学主校区之一。
校区以本科、研究生教学为主,有在校生14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3000余人,研究生1000余人,教职工1800余人。
现有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等八个学院、喀斯特环境与地质灾害防治等一批科研和研究中心、三个本科教学楼及一个研究生教学楼、十栋学生公寓及相关配套设施,占地面积598754.31平方米。
(2)垃圾成分现状概述蔡家关校区的垃圾来源有三个方面:一是居住人口产生的生活垃圾,这是主要源;二是附近农民进行生产活动产生的农业垃圾;三就是校区绿化产生的绿化垃圾。
根据蔡家关校区地形图,环卫部门提供的资料及对该城市生活垃圾成分的调查分析,其垃圾成分有如下特点:垃圾成分以果皮,纸屑,树木,厨余为主;纸屑、玻璃、塑料、金属、废电池等可回收物质的比例相对较大;校区周围部分居民以烧煤为主,垃圾中煤灰比例相对不高。
按照以上垃圾成分特点,经以其他同类城市的垃圾成分进行类比分析,设计该校区垃圾成分为玻璃、塑料、纸屑、废电池等废品占30%,煤渣土砂石等无机物为35%,厨余垃圾等有机物为35%左右。
本设计暂以上述资料为基础进行技术分析。
2、垃圾收集服务人口及面积该校区现状占地598754.31平方米,有在校生14000余人。
(完整word版)固废课程设计 某生活区垃圾收集路线的设计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设计课题:某生活区垃圾收集路线的设计指导老师: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目录前言 3 某生活区垃圾收集路线的设计任务书 5 第一节移动容器收集操作法的路线设计 7 一根据设计任务书提供的资料进行分析、列表二通过反复试算设计均衡的集路线三确定从B点至处置场的最远距离第二节固定容器收集操作法的路线设计 10 一每日垃圾收集安排二收集路线三从B点到处置场的往返距离和最远距离的计算第三节确定固定容器收集操作收集车的容积12第四节每天的收集路线走向图13第五节结论和建议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节关于本次设计的一些想法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言固体废物的收集与运输是连接废物产生源和处理处置系统的重要中间环节,在固体废物管理和处理工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城市生活垃圾除包括居民生活垃圾之外,还包括为城市居民生活服务的商业垃圾、建筑垃圾、园林垃圾等,这些垃圾的收集大都分别由某一个部门专门作为经常性工作加以管理。
据统计,垃圾的收运费用占整个垃圾处理系统费用的60%~80%,因此必须科学地制定合理的收运计划并提高收运效率。
城市垃圾的收集与清运是城市垃圾收运管理系统中的重要步骤,也是其中操作最为复杂、人力物力需求最多的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包括对城市各处垃圾源的垃圾进行及时收集、集中储存管理以及使用专用车辆装运到垃圾处理站的过程。
该管理过程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垃圾清运方式、收集路线设定、收集清运车数量及机械化装卸程度和垃圾类型、特性以及数量等各种因素。
在城市垃圾收集操作方法、收集车辆类型、收集劳力、收集次数和作业时间等确定以后,就应该着手设计垃圾的收运路线,以便有效地使用车辆和劳力,提高工作效率。
合理的收运路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非常有效地提高城市垃圾收运水平。
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路线设计的理想目标是垃圾运输成本最低,即荷载运输路线最短和运输过程中对周围环境影响最小,但在实际运行中两者不可能同时满足。
因此综合考虑荷载运输路线距离及各路段的居民环境要求,对荷载运输路线距离和运输过程中对周围环境影响分别赋予权重,并考虑区域环境目标要求不同,给垃圾运输对各区域的环境影响赋予权重,建立目标函数,通过比较各路线的目标函数值,获得垃圾收集最佳路线。
垃圾收运路线设计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题目垃圾收运路线设计姓名覃秋阳学号2014119060429学院城市与环境专业环境工程班级1404指导教师王湖坤2017 年 6 月7 日垃圾收运路线设计——《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环境工程1404班姓名:覃秋阳分数:一、设计目的本次设计是针对南湖小区的垃圾进行及时收集及清运,通过小区垃圾的日产生量,合理布置垃圾分布及各个分布点垃圾桶数量,设计最便捷的垃圾清运路线,力求经济合理的收集小区垃圾,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二、设计原则垃圾收运并非单一阶段的操作过程,通常由三个阶段构成一个收运系统。
第一阶段是从垃圾发生源到垃圾筒的过程(运存)。
第二阶段是垃圾清运,通常指垃圾的近距离运输,一般用清运车辆沿一定的路线收集容器和其他储存设施中的垃圾,并转至垃圾转运站。
第三阶段为转运,特制垃圾远途运输。
(一)垃圾产生源的清运管理针对不同特点和类型的垃圾源,一般采用不同的垃圾清运管理方式。
本次设计中,在每栋居民楼下设置垃圾桶,由垃圾车统一收集清运。
(二)垃圾贮存管理城市垃圾的收集、清运和处理三个操作行为构成的使一个具有一定时间间隙的过程,所以,需要对垃圾进行科学的储存管理。
(三)垃圾贮存方式家庭贮存、单位贮存、公共贮存和转运站贮存。
(四)垃圾贮存容器的一般要求1、具有一定封闭隔离性,防止造成污染。
2、具有足够耐压强度,保证垃圾投放和倾倒过程中容器不会损坏。
3、容器制作材料应与所装垃圾相容,不会反应产生新的污染物。
4、容器应耐腐蚀,难燃烧,满足垃圾类型多样性,防止火灾防止火灾发生。
5、方便、美观耐用,造价适宜,便于机械化装车。
(五)垃圾贮存容器的类型容器式垃圾贮存容器应用广泛,这类贮存容器的分类方法很多。
按使用方式分为固定式和活动式;按容器形状分为方形、圆形和柱形等类型;按制作材料分为塑料和金属贮存容器两大类;按贮存时间长短分为临时、长时间贮存容器;按容量大小分为小型、中型和大型贮存容器。
垃圾收运路线设计【范本模板】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学号: 0711044023杨凌家乐园垃圾收运路线初步设计【摘要】本设计以杨凌家乐园小区为设计对象,在分析杨凌家乐园小区生活垃圾排放及收集现状的基础上,对小区垃圾量进行了平均分配,综合考虑每日垃圾产量和收运频率等各方面因素,提出了合理的生活垃圾收运路线,经过分析比较,确定了最佳收集路线。
【关键词】生活垃圾;清运路线;容器;收集频率;设计1.垃圾收运路线设计概述1.1设计目的城市垃圾的收集与清运是城市垃圾收运管理系统中的重要步骤,也是其中操作最为复杂、人力物力需求最多的阶段.选取合适的垃圾清运方式,设计合理有效的收运路线,对城市垃圾收运系统是十分重要的。
本设计根据家乐园小区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收运路线,使小区的垃圾及时快捷的被清除,让大家的生活环境更加清洁、舒适.1。
2城市生活垃圾收运系统设计要求1。
2.1收运系统的组成部分城市垃圾收运并非单一阶段操作过程,通常由三个阶段构成一个收运系统:第一阶段是从垃圾发生源到垃圾桶的过程,即搬运贮存(简称运贮);第二阶段是垃圾的清除(简称清运),通常指垃圾的近距离运输,一般用清运车辆沿一定的路线收集清除容器和其他贮存设施中的垃圾,并运至垃圾转运站,有时也可就近直接送至垃圾处理厂和处置场;第三阶段为转运,特指垃圾的远途运输,即在转运站将垃圾装载至大容量运输工具上,运往远处的处理处置厂。
一般的垃圾收运系统可以表示成如下形式:清运和转运这两个阶段宜采用优化方法进行规划,按照最优的行车路线收集垃圾,并将垃圾源合理分配到不同处理场,以使成本降到最低。
合理的收运系统应有利于垃圾从产生向系统的转移,而且具有卫生、方便、省力的优点。
1.2.2收运模式及收集时间的确定上述提到的三个阶段,其中收集和运输是每个收运系统共有的,而中转则可能在一些系统中无须设置,是否设置中转环节是根据垃圾从产生源至处理地的运输距离、垃圾收集车辆的运输能力及垃圾量来确定.其中中转可能是一次,也可以有多次。
城区生活垃圾收集指导方案范文
城区生活垃圾收集指导方案范文一、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城区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同时,由于生活垃圾的处理不当,给环境和公共卫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城区生活垃圾收集指导方案势在必行。
二、目标1. 建立完善的城区生活垃圾收集系统,确保城区生活垃圾的及时收集和处理。
2. 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和垃圾分类意识,推动垃圾减量和资源化利用。
3. 降低生活垃圾处理对环境的影响,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三、方案内容1. 垃圾分类指导(1)制定并推广垃圾分类指南,详细说明各类垃圾的分类方法和处理方式。
(2)通过社区宣传、媒体报道等渠道,加强居民对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分类意识和参与度。
(3)建立分类回收点,便捷居民丢弃可回收垃圾。
(4)加强对商家和餐饮企业的垃圾分类指导,推动餐饮垃圾的分类处理。
2. 生活垃圾收集体系建设(1)划分收集区域,建立完善的收集体系。
按照居民分布和垃圾产生量,科学划分收集片区,并配置相应的收集设施。
(2)配备高效、环保的垃圾收集车辆。
引进电动、太阳能或其他清洁能源驱动的垃圾收集车辆,减少尾气排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3)制定详细的收集计划和时间表,确保垃圾收集的及时性和高效性。
(4)建立垃圾分类收集点,方便居民将分类好的垃圾投放。
3. 垃圾处理与资源化利用(1)建设和改造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推广先进的垃圾助燃焚烧、填埋和堆肥等处理技术。
(2)加强对垃圾处理厂的监管,确保处理过程符合环保要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推动垃圾资源化利用,提高垃圾处理效益和资源回收利用率。
(4)鼓励垃圾焚烧发电,利用垃圾产生的热能发电,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4. 持续监督和评估(1)建立相关部门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城区垃圾收集工作的检查和评估。
(2)定期组织对居民的垃圾分类情况进行调查和统计,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3)通过居民满意度调查,了解居民对垃圾收集工作的评价和需求,为改进工作提供参考。
海宁市垃圾收集路线设计
海宁市垃圾收集路线设计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垃圾问题日益凸显。
在海宁市,垃圾收集路线设计是解决城市垃圾问题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海宁市垃圾收集现状、路线设计原则、路线设计方法和路线优化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二、海宁市垃圾收集现状海宁市是浙江省级园林城市,全市总面积为1259.6平方公里,人口约为80万。
目前,海宁市的垃圾收集主要依靠定点收运和门口收运两种方式。
定点收运是指在指定时间和地点安排专门的车辆进行垃圾清运。
这种方式适用于高层住宅小区和商业区等人口密集区域。
门口收运则是指居民将生活垃圾放置在门口,由专门车辆进行清运。
这种方式适用于低层住宅小区和农村地区。
目前海宁市共有10个定点收运站点和30个门口收运站点,每天清运量约为600吨左右。
三、路线设计原则1.合理性原则:根据不同地区的垃圾产生量、垃圾种类和收运方式等因素,合理安排收运路线。
2.便捷性原则:尽可能缩短收运路线,减少车辆行驶距离,提高清运效率。
3.经济性原则: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收运成本。
4.安全性原则:严格按照交通规定和安全标准设计路线,确保车辆和人员的安全。
四、路线设计方法1.确定收集区域根据不同地区的垃圾产生量和种类等因素,将海宁市划分为不同的收集区域。
根据每个区域的特点确定相应的收集方式和时间。
2.制定路线方案根据每个收集站点的位置、道路交通情况、行车速度等因素,制定最优化的清运路线方案。
同时考虑到车辆装载容量等因素,合理控制每个站点清运量。
3.优化路线方案通过GIS技术对路线进行优化。
将所有站点坐标输入GIS软件中,在GIS中自动生成清运路径,并计算出最短路径和最优路径。
同时还可以通过GIS技术对垃圾分类回收进行分析和规划,提高垃圾处理效率。
五、路线优化1.调整收集时间根据每个区域的垃圾产生量和种类等因素,适当调整收集时间。
对于产生大量生活垃圾的商业区,可以增加收集次数;对于产生较少生活垃圾的住宅区,则可以减少收集次数。
垃圾收集路线设计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课程设计设计项目:蔡家关校区垃圾收集路线的设计学院:资环学院专业:环境科学姓名:吴盼盼学号:0127年级:06 级任课教师:刘方2009年6月20日目录一、蔡家关校区设计资料 (1)1、概述 (1)2、垃圾收集服务人口及面积 (1)3、垃圾产率 (1)4、贮存容器 (1)5、垃圾收运系统 (2)二、蔡家关校区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点的设置 (2)三、蔡家关校区生活垃圾收集运输路线的设置 (2)四、垃圾中转站设置 (4)1、位置的选择 (4)2、设计规模 (4)3、垃圾中转站的类型 (5)五结语 (5)参考文献 (5)附图 (6)一、蔡家关校区设计资料1、概述(1)地区概述贵州大学蔡家关校区位于贵阳市云岩区阿哈湖畔,是贵州大学主校区之一。
校区以本科、研究生教学为主,有在校生14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3000余人,研究生1000余人,教职工1800余人。
现有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等八个学院、喀斯特环境与地质灾害防治等一批科研和研究中心、三个本科教学楼及一个研究生教学楼、十栋学生公寓及相关配套设施,占地面积平方米。
(2)垃圾成分现状概述蔡家关校区的垃圾来源有三个方面:一是居住人口产生的生活垃圾,这是主要源;二是附近农民进行生产活动产生的农业垃圾;三就是校区绿化产生的绿化垃圾。
根据蔡家关校区地形图,环卫部门提供的资料及对该城市生活垃圾成分的调查分析,其垃圾成分有如下特点:垃圾成分以果皮,纸屑,树木,厨余为主;纸屑、玻璃、塑料、金属、废电池等可回收物质的比例相对较大;校区周围部分居民以烧煤为主,垃圾中煤灰比例相对不高。
按照以上垃圾成分特点,经以其他同类城市的垃圾成分进行类比分析,设计该校区垃圾成分为玻璃、塑料、纸屑、废电池等废品占30%,煤渣土砂石等无机物为35%,厨余垃圾等有机物为35%左右。
本设计暂以上述资料为基础进行技术分析。
2、垃圾收集服务人口及面积该校区现状占地平方米,有在校生14000余人。
(完整版)垃圾收集运输方案
(完整版)垃圾收集运输方案【文档模板范本】垃圾收集运输方案一、方案概述本方案为垃圾收集运输的详细方案,包括收集计划、收集设备及车辆、收集路线、运输方法等方面的内容,旨在提高垃圾收集效率、优化运输路径,保障环境卫生的同时提升城市形象。
二、收集计划1. 收集区域划分根据城市区域划分,将整个城市划分为若干收集区域,确保每个区域的垃圾收集任务得以有效完成。
2. 收集时间安排根据垃圾产生量和居民生活习惯,制定每个收集区域的收集时间安排,包括早、中、晚三个时间段,充分覆盖不同居民的垃圾产生。
三、收集设备及车辆1. 收集容器在每个收集点设置相应的垃圾容器,包括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四类容器,确保垃圾被正确分类投放。
2. 收集车辆选择符合环保要求的垃圾收集车辆,包括密封式、压缩式和多功能分类车等,确保垃圾运输的安全和高效。
四、收集路线1. 收集点布置在每个收集区域内,合理布置收集点,便于居民投放垃圾,同时确保收集车辆能够方便进出。
2. 收集路线规划根据收集点的位置和垃圾产生情况,制定合理的收集路线,优化行驶路径,节约时间和资源。
五、运输方法1. 压缩处理收集车辆运输过程中,将垃圾进行适当的压缩处理,提高运输效率,减少车辆数量和车程。
2. 高效安全在垃圾运输中,严格按照交通规则和安全标准操作,确保垃圾不会泄漏或对环境造成污染。
六、附件1. 收集区域划分图2. 收集时间安排表3. 垃圾收集设备及车辆清单4. 收集点布置示意图5. 收集路线规划图七、法律名词及注释1. 垃圾分类指将垃圾按照不同属性进行分类,如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等。
2. 区域划分根据城市的地理、人口等因素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的区域,以方便管理和组织各项工作。
3. 压缩式垃圾收集车辆一种能够将垃圾进行压缩处理后再进行运输的垃圾收集车辆。
八、可能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1. 居民垃圾分类意识不强解决办法: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垃圾分类意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垃圾收运路线设计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题目垃圾收运路线设计姓名覃秋阳学号29学院城市与环境专业环境工程班级1404指导教师王湖坤2017 年 6 月7 日垃圾收运路线设计——《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环境工程1404班姓名:覃秋阳分数:一、设计目的本次设计是针对南湖小区的垃圾进行及时收集及清运,通过小区垃圾的日产生量,合理布置垃圾分布及各个分布点垃圾桶数量,设计最便捷的垃圾清运路线,力求经济合理的收集小区垃圾,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二、设计原则垃圾收运并非单一阶段的操作过程,通常由三个阶段构成一个收运系统。
第一阶段是从垃圾发生源到垃圾筒的过程(运存)。
第二阶段是垃圾清运,通常指垃圾的近距离运输,一般用清运车辆沿一定的路线收集容器和其他储存设施中的垃圾,并转至垃圾转运站。
第三阶段为转运,特制垃圾远途运输。
(一)垃圾产生源的清运管理针对不同特点和类型的垃圾源,一般采用不同的垃圾清运管理方式。
本次设计中,在每栋居民楼下设置垃圾桶,由垃圾车统一收集清运。
(二)垃圾贮存管理城市垃圾的收集、清运和处理三个操作行为构成的使一个具有一定时间间隙的过程,所以,需要对垃圾进行科学的储存管理。
(三)垃圾贮存方式家庭贮存、单位贮存、公共贮存和转运站贮存。
(四)垃圾贮存容器的一般要求1、具有一定封闭隔离性,防止造成污染。
2、具有足够耐压强度,保证垃圾投放和倾倒过程中容器不会损坏。
3、容器制作材料应与所装垃圾相容,不会反应产生新的污染物。
4、容器应耐腐蚀,难燃烧,满足垃圾类型多样性,防止火灾防止火灾发生。
5、方便、美观耐用,造价适宜,便于机械化装车。
(五)垃圾贮存容器的类型容器式垃圾贮存容器应用广泛,这类贮存容器的分类方法很多。
按使用方式分为固定式和活动式;按容器形状分为方形、圆形和柱形等类型;按制作材料分为塑料和金属贮存容器两大类;按贮存时间长短分为临时、长时间贮存容器;按容量大小分为小型、中型和大型贮存容器。
(六)清运操作方法1、移动容器操作方法移动容器操作方法是指将装满垃圾的容器使用垃圾运输工具(牵引车等)运往转运站或处理场,垃圾卸空后再将空容器送回原处[图2-1(a)]或其他垃圾集装点[图2-1(b)],如此重复循环进行垃圾清运。
垃圾收集路线设计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设计课题:垃圾收集路线设计指导老师:专业班级:环境工程学生姓名:学号:目录前言 (3)第一节确定相关点数据 (6)一、每日垃圾收集安排 (9)二、收集路线 (10)三、从B点到处置场的往返距离和最远距离的计算 (11)第四节确定固定容器收集操作收集车的容积 (11)第五节每天的收集路线走向图 (12)第六节结论和建议 (14)第七节关于本次设计的一些想法 (15)参考文献 (16)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增长迅速,城市生活垃圾已经成为中国城市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因此,依靠科技进步,使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及处置系统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实现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置“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这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发展战略任务。
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路线设计的理想目标是垃圾运输成本最低,即荷载运输路线最短和运输过程中对周围环境影响最小,但在实际运行中两者不可能同时满足。
因此综合考虑荷载运输路线距离及各路段的居民环境要求,对荷载运输路线距离和运输过程中对周围环境影响分别赋予权重,并考虑区域环境目标要求不同,给垃圾运输对各区域的环境影响赋予权重,建立目标函数,通过比较各路线的目标函数值,获得垃圾收集最佳路线。
本设计采用固定容器收集操作法设计清运路线。
垃圾车到各容器集装点装载垃圾,容器倒空后固定在原地不动,车装满后运往转运站或处理处置场。
固定容器收集法的一次行程中,装车时间是关键因素。
装车又分为机械操作和人工操作之分,本设计采用人工操作。
某生活区垃圾收集线路的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的题目某生活区垃圾收集线路的设计二、设计原始资料下图是为某生活区设计的移动容器收运系统和固定容器收运系统。
总共有28个收集点和32个容器。
已知条件如下:1、两种收集操作方法均在每日8小时中完成收集任务;2、一周两次收集频率的容器必须在周三和周五收集;3、一周三次收集频率的容器必须在周一、周三和周五收集;4、容器可以在它们放置的十字路口的任意一边装载;5、每天都要在车库开始和结束任务;6、对移动容器收运系统来说,收集应该在周一到周五;7、移动容器收集操作法按交换模式进行;8、对固定容器收运系统来说,收集应该是每周四天(周一、周二、周三和周五),每天一趟;9、容器的平均填充系数为,固定容器收集操作的收集车采用压缩比为2的后装式压缩车;10、移动容器收集操作作业数据:容器集装和放回时间为次;卸车时间为次;11、固定容器收集操作作业数据:容器卸空时间为个;卸车时间为次;12、容器间估算行驶时间常数为a=次,b=km;13、确定两种收集操作的运输时间、使用运输时间常数为a=次,b=km;14、两种收集操作的非收集时间系数均为。
某生活区垃圾收集路线的设计解读
摘要:本次设计主要是对某生活区的回收路线的设计。
为的是设计出两种垃圾回收方式:移动式容器收运系统和固定式容器收运系统的最优的路线,使其回收的线路大致相等和回收的量大致相等。
然后根据书《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宁平主编)中的公式进行计算。
在移动式通过反复计算确定均衡的收集路线,计算B点到处置场的最远距离。
在固定式中确定垃圾回收车的容积,及回收次序,并画出固定容器收集系统中的每天的收集路线计算出行驶距离。
关键词:移动式容器收集系统、固定式容器收集系统、垃圾回收车容积、收集路线目录1.某生活区垃圾收集线路的设计任务书.................................... 3-52. 移动容器收集操作法的路线设计 (4)2.1根据设计任务书提供的资料进行分析、列表 (6)2.2通过反复试算设计均衡的收集路线。
............................... 7-82.3每天所收集的垃圾的总量......................................... 8-92.4确定从B点至处置场据的最远距离 (9)3.确定固定容器收集操作收集车的容积.................................. 10-133.1每日垃圾收集安排 (10)3.2收集路线 (11)3.3确定从B点至处置场据的最远距离 (12)3.4确定固定容器收集操作收集车的容积 (13)固定容器收集系统CAD路线图4.结论 (12)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某生活区垃圾收集线路的设计任务书1.1课程设计的题目某生活区垃圾收集线路的设计1.2设计原始资料下图是为某生活区设计的移动容器收运系统和固定容器收运系统。
总共有28个收集点和32个容器。
已知条件如下:1、两种收集操作方法均在每日8小时中完成收集任务;2、一周两次收集频率的容器必须在周三和周五收集;3、一周三次收集频率的容器必须在周一、周三和周五收集;4、容器可以在它们放置的十字路口的任意一边装载;5、每天都要在车库开始和结束任务;6、对移动容器收运系统来说,收集应该在周一到周五;7、移动容器收集操作法按交换模式进行;8、对固定容器收运系统来说,收集应该是每周四天(周一、周二、周三和周五),每天一趟;9、容器的平均填充系数为0.75,固定容器收集操作的收集车采用压缩比为2的后装式压缩车;10、移动容器收集操作作业数据:容器集装和放回时间为0.025h/次;卸车时间为0.03h/次;11、固定容器收集操作作业数据:容器卸空时间为0.03h/个;卸车时间为0.20h/次;12、容器间估算行驶时间常数为a=0.05h/次,b=0.05h/km;13、确定两种收集操作的运输时间、使用运输时间常数为a=0.06h/次,b=0.025h/km;14、两种收集操作的非收集时间系数均为0.20。
城市垃圾收集清运路线设计
A-13-B B-14-B B-15-B B-21-B B-23-B B-24-B
32.05
11 10 18 17 8 7
A-11-B B-10-B B-18-B B-17-B5.8 25.8 25.8 25.8 37.9
37.9 37.9 11.8 54.7 54.7
清运操作方法 本次设计的移动容器操作方法采用:交换式 移动容器操作方法是指将装满垃圾的容器用垃圾运输工具(牵引车等) 运往转运站或处理厂,如图1.5,垃圾卸空后再将容器送回原处。
固定容器收集操作法(固定式)
固定容器操作方法是指垃圾收集容器不动,由垃圾车收集各点垃圾, 直到达到垃圾车的最大容量返回中转站或处理厂,清空垃圾车后继续 到下一集装点收集【图1.5(c)】,如此重复进行垃圾清运。
集 装 点
收集路 线
星期一
距离 /km
集 装 点
收集路 线
星期二
距离 /km
集 装 点
收集路 线
距离 /km
集 装 点
收集路 线
星期四
距离 /km
集 装 点
收集路 线
星期五
距离/km
星期三 11 5 6 16 29 18 A-11-B B-5-B B-6-B B-16-B B-29-B B-18-B 13.1 37.9 37.9 37.9 4.5 19.5 9 3 12 27 34 28 A-9-B B-3-B B-12-B B-27-B B-34-B B-28-B 19.4 47 47 17.1 10.7 10.7 11 10 18 17 8 7 A-11-B B-10-B B-18-B B-17-B B-8-B B-7-B 13.1 25.8 25.8 25.8 25.8 37.9 13 14 15 21 23 24
2第二单元:城市生活 垃圾收运路线设计
活 垃
收集容器
固定式、移动式
圾 收
垃圾车 板车、人工装运;
清运
带提升叉车;带压实装置
运
中转站
仅有集中和压实,带简
的
单的分选
五
转运
个
环
处理处置场
填埋场
节
4
收集系统
收集系统:二种类型,三种方式 固定容器系统
只收集垃圾而不带走容器 移动容器系统
简便模式:多次运输 交换模式:需备用垃圾桶
5
– 每天按固定路线收运。该法 应用较为普遍,收集时间固
– 允许收集人员在一定的时 间段内,自己决定何时何
定路线长短可根据人员和设
地进行那条路线的收集工
备调整,缺点:人力设备使
作。此法特点同前一种。
用效率较低
垃圾收运路
– 收集最大承载量的垃 线一般方案 收集人员每天在规
圾。节省垃圾运
定 的时间内工作。这样可以
14
方法一 移动容器系统收运路线设计
第一步:在地图上标出垃圾收集点的数据 (位置、收集频率、收集容器的数量和垃圾产 生量)形成工作平面图(已完成)
16
第二步:将每周收集频率相同的收集点的数目 和每天需要出空的垃圾桶的数目列成下表:
第三步:根据收集频率设计每天的收集路 线
第四步:计算每条线路的距离并进行调整, 使每条线路距离大致相等,机负荷基本 平衡。
输时间,充分的利用人力和 设备,适用于所有收集方式
比较充分地利用有关的人力 和物力,但是由于本方法规 律性不明显
车辆满载法
采用固定工作时间
11
垃 尽可能使车辆空载行程最短,行驶距离最小
圾 收
– 收集线路的开始和结束临近主干道
校园垃圾清运路线设计说明
校园垃圾清运路线设计说明关键信息:1、校园垃圾产生区域及类型2、垃圾清运的时间安排3、清运路线的规划原则4、清运设备及人员配置5、环保及安全措施6、监督与评估机制1、校园垃圾产生区域及类型11 教学区教室:纸张、笔芯、饮料瓶等。
办公室:废纸、墨盒、食品包装等。
111 生活区学生宿舍:生活垃圾、快递包装等。
食堂:厨余垃圾、餐具包装等。
112 公共区域操场:饮料瓶、纸巾等。
花园:落叶、杂草等。
2、垃圾清运的时间安排21 教学日上午:上课前完成教学区和公共区域的初次清运。
中午:食堂厨余垃圾重点清运。
下午:课后再次对教学区和公共区域进行清运。
晚上:对生活区进行全面清运。
211 休息日上午:进行生活区和公共区域的常规清运。
下午:重点清理公共区域的累积垃圾。
3、清运路线的规划原则31 高效性尽量减少清运车辆的行驶距离和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避免路线迂回和重复。
311 安全性路线应避开人员密集区域,特别是上下课高峰期。
确保清运车辆在校园内行驶的安全。
312 环保性优先选择环境友好型路线,减少对校园环境的影响。
避免经过敏感区域,如水源保护区等。
4、清运设备及人员配置41 清运设备配备足够数量的垃圾压缩车和垃圾桶。
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正常运行。
411 人员配置根据校园面积和垃圾产生量,合理安排清运人员。
对清运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其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安全知识。
5、环保及安全措施51 环保措施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和处理,提高资源利用率。
采取密闭运输方式,防止垃圾泄漏和异味扩散。
511 安全措施清运人员佩戴必要的安全防护装备。
在清运车辆上设置警示标志,提醒师生注意安全。
6、监督与评估机制61 监督设立专门的监督小组,定期对垃圾清运工作进行检查。
接受师生的监督和投诉,及时处理问题。
611 评估定期对清运路线的效果进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对清运设备和人员的工作表现进行考核,激励其提高工作质量。
以上校园垃圾清运路线设计说明协议旨在确保校园垃圾得到及时、高效、安全和环保的处理,为师生创造一个整洁、舒适的校园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本次设计主要是对某生活区的回收路线的设计。
为的是设计出两种垃圾回收方式:移动式容器收运系统和固定式容器收运系统的最优的路线,使其回收的线路大致相等和回收的量大致相等。
然后根据书《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宁平主编)中的公式进行计算。
在移动式通过反复计算确定均衡的收集路线,计算B点到处置场的最远距离。
在固定式中确定垃圾回收车的容积,及回收次序,并画出固定容器收集系统中的每天的收集路线计算出行驶距离。
关键词:移动式容器收集系统、固定式容器收集系统、垃圾回收车容积、收集路线目录1.某生活区垃圾收集线路的设计任务书.................................... 3-52. 移动容器收集操作法的路线设计 (4)2.1根据设计任务书提供的资料进行分析、列表 (6)2.2通过反复试算设计均衡的收集路线。
............................... 7-82.3每天所收集的垃圾的总量......................................... 8-92.4确定从B点至处置场据的最远距离 (9)3.确定固定容器收集操作收集车的容积.................................. 10-133.1每日垃圾收集安排 (10)3.2收集路线 (11)3.3确定从B点至处置场据的最远距离 (12)3.4确定固定容器收集操作收集车的容积 (13)固定容器收集系统CAD路线图4.结论 (12)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某生活区垃圾收集线路的设计任务书1.1课程设计的题目某生活区垃圾收集线路的设计1.2设计原始资料下图是为某生活区设计的移动容器收运系统和固定容器收运系统。
总共有28个收集点和32个容器。
已知条件如下:1、两种收集操作方法均在每日8小时中完成收集任务;2、一周两次收集频率的容器必须在周三和周五收集;3、一周三次收集频率的容器必须在周一、周三和周五收集;4、容器可以在它们放置的十字路口的任意一边装载;5、每天都要在车库开始和结束任务;6、对移动容器收运系统来说,收集应该在周一到周五;7、移动容器收集操作法按交换模式进行;8、对固定容器收运系统来说,收集应该是每周四天(周一、周二、周三和周五),每天一趟;9、容器的平均填充系数为0.75,固定容器收集操作的收集车采用压缩比为2的后装式压缩车;10、移动容器收集操作作业数据:容器集装和放回时间为0.025h/次;卸车时间为0.03h/次;11、固定容器收集操作作业数据:容器卸空时间为0.03h/个;卸车时间为0.20h/次;12、容器间估算行驶时间常数为a=0.05h/次,b=0.05h/km;13、确定两种收集操作的运输时间、使用运输时间常数为a=0.06h/次,b=0.025h/km;14、两种收集操作的非收集时间系数均为0.20。
1.3设计要求1、编写设计说明书(包括封面、摘要、目录、正文、结论和建议、参考文献等部分);2、确定移动式和固定式另种收集操作方法的最佳的收集路线,并将其画在主图上;3、确定处置场距B点的最远距离;4、计算固定容器收集操作收集车的容积;5、说明书中有详细的计算过程。
车库·①②③··④·⑤·⑥⑦···⑧A··B·E○13··⑨·D·○14○15○16··F·○18○19··C○21·○22○23··○25·H·G ·○28○29·○30○31··○32BSW 单位容器垃圾量,m3 至处置场SWN/FN 容器数量F 收集频率,次/周O 容器编号单位:m附:1、每个放置点单个容器垃圾量、容器数量及收集频率①811②③721④611⑤411⑥1011⑦711⑧911⑨911○13511○141000 500 0 1000N1212○15○16721○18○19721○21○22821○23611○25411○28○29722○30511○31511○326115、每个放置点单个容器垃圾量、容器数量及收集频率A---------○10: SW= 2, N=1, F=1B---------○11: SW= 3, N=1, F=2C---------○20: SW= 4, N=1, F=1D---------○24: SW= 5, N=1, F=2 E---------○12: SW= 2, N=1, F=1F---------○17: SW= 3, N=1, F=3G---------○26: SW= 4, N=1, F=1H---------○27: SW= 5, N=1, F=31.4确定点的相关数据A点代表放置点○10: SW= 2, F=1B点代表放置点○11: SW= 3, F=2C点代表放置点○20: SW= 4, F=1D点代表放置点○24: SW= 5, F=2 E点代表放置点○12: SW= 2, F=1F点代表放置点○17: SW= 3, F=3G点代表放置点○26: SW= 4, F=1H点代表放置点○27: SW= 5, F=32 移动容器收集系统计算说明书2.1根据设计任务书分析列表收集区域共有集装点28个,容器32个。
其中收集次数3次的有○27、○17两个容器,每周共收集3×2=6次行程,时间要求在星期一、三、五三天;收集次数每周2次的有○11、○14、○24、○28、○29五个容器,每周共收集2×5=10次行程,时间要求在星期三、五两天;其余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10、○13、○12、○15、 ○16、○18、○19、○20、○21、○22、○23、○25、○26、○27、○30、○31、○32共25个容器为每周一次,每周共收集1×25=25次行程,时间在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
合理的安排是使每周的各个工作日收集的集装点数大致相等以及每天的行驶距离相当。
如果集装点增多或行驶距离较远,则该日的收集将花费较多时间并且将限制确定处置场的最远距离。
三种收集次数的集装点,每周共需6+10+25=41次,因此,平均四天安排收集8次,有一天安排收集9次分配办法列于下表(1);表(1):容器收集安排收集次数 (次/周)集装点数 (/次)行程数 (/周)每天倒空的容器数星期一 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1 25 25 7 8 1 8 12 10 10 5 53 2 6 2 2 2共计 32 40 9 8 8 8 82.2通过反复试算设计均衡的收集路线。
在满足表(1)的所示的次数要求下,找到一种路线方案,使每天的距离大致相等,即车库(设车库为X点)点到B点间的行驶距离大约为89千米。
每周收集线路设计和距离计算结果在表(2) A与B之间的平均行驶距离为89.4千米。
表(2):移动容器收集操作的收集路线集装点收集路线距离集装点收集路线距离集装收集路线距离点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6 X至7 7 28 X至32 1 13 X至14 47至B 4 32至B 4 14至X 69 B至8至B 18 2 B至2至B 16 8 B至9至B 158 B至10至B 16 2 B至3至B 16 10 B至11至B 1312 B至13至B 7 3 B至4至B 16 15 B至17至B 615 B至17至B 6 3 B至6至B 12 21 B至24至B 1518 B至 20至B 8 2 B至12至B 8 24 B至27至B 1119 B至 22至B 3 17 B至19至B 6 25 B至28至B 824 B至27 至B 11 27 B至31至B 4 25 B至29至B 826 B至30 至B 4 B至A 5 B至A 5B至A 5共计89 共计共计91 集装点收集路线距离集装点收集路线距离星期四星期五20 X至23 3 25 X至28 923至B 1 28至B 41 B至1至B 19 10 B至11至B 134 B至5至B 14 13 B至14至B 1214 B至15至B 8 15 B至17至B 614 B至16至B 8 19 B至21至B 616 B至18至B 6 21 B至24至B 1522 B至 25至B 15 24 B至27至B 1123 B至 26至B 10 25 B至29至B 8B至A 5 B至A 5 共计89 89 2.3每天收集的垃圾量星期一垃圾量3 m 星期二垃圾量3m星期三垃圾量3m星期四垃圾量3m星期五垃圾量3m⑦7 ②7 ⑨9 ①8 ○11 3⑧9 ③7 ○11 3 ⑤ 4 ○1412 ○10 2 ④ 6 ○1412 ○157 ○17 3 ○13 5 ⑥10 ○17 3 ○167 ○218 ○17 3 ○12 2 ○24 5 ○187 ○24 5 ○20 4 ○197 ○27 5 ○23 6 ○27 5 ○228 ○31 5 ○287 ○25 4 ○287 ○27 5 ○31 6 ○297 ○26 4 ○297 ○30 5总计48总计50 总计 51 总计 47 总计 502.4确定从B 点至处置场据的最远距离2.4.1求出每行程的集装时间:因为使用交换容器收集操作法,故每次行程的时间不包括容器间行驶时间,即:hcs p = uc pc t t + = 0.03+0.025 = 0.055h/次2.4.2利用固体废物与处置课程中的有关公式求往返运距:即 :d h x d h /2.01)*025.006.003.0055.0(*8/8-+++=解方程得x=26.2千米2.4.3 最后确定从B 点至处置长距离:因为运距X 包括收集路线距离,将其扣除后除以往返双程,便可确定从B 点至处置场的最远单程距离:512.7889.42.62*21=-)(km3固定容器收集操作法的路线设计3.1每日垃圾收集安排wx b a s P NH hcs d-+++=1)*(3.1.1叠加所有的垃圾量得出每天需要收集的垃圾量,如下表(3):收集次数/() -1次周 每日收集的垃圾量3/m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1 53 62 20 0 19 2 0 0 34 0 343 8 0 8 0 8 共计 616262613.2收集路线3.2.1根据所收集的垃圾量,经过反复试算制定均衡的收集路线,每日收集路线列于表(4),A 点和B 点间的每日行驶距离列于表(5):表(4) 固定容器收集操作法收集路线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五集装次序垃圾量3/m集装次序垃圾量3/m集装次序垃圾量3/m集装次序垃圾量3/m⑤ 4 ○10 2 ○13 5 ○7 7 ② 7 ○8 9 ○6 10 ○4 6 ③ 7 ○15 7 ○11 3 ○11 3 ① 8 ○16 7 ○14 12 ○12 2 ⑨ 9 ○18 7 ○17 3 ○17 3 ○17 3 ○22 8 ○30 5 ○27 5 ○19 7 ○21 8 ○17 3 ○24 5 ○23 6○20 4○24 5○25 4○27 5 ○26 4 ○28 7 ○28 7 ○31 5 ○32 6 ○29 7 ○29 7 总计 61总计62总计62总计613.2.2由设计任务书任务书中的标尺量得1cm 代表500 m 的距离,根据一周四天的行程路线分别计算可以得出:周一:实际长为56cm ,那么对应的路线长为28km ; 周二:实际长为59cm ,那么对应的路线长为29.5km ; 周三:实际长为60.5cm ,那么对应的路线长为30.25km ; 周五:实际长为57.5m ,那么对应的路线长为 28.75km . 根据以上得到的数据列下表(5)表(5) A 点和B 点间的每日行驶距离星期 一 二 三 五 行驶距离/km2829.530.2528.753.3从B 点到处置场的往返距离和最远距离的计算3.3.1从表(4)可以得知,每天行程收集的容器个数为十个,容器间的平均行驶距离为km 91.210428.7530.2529.528=⨯+++每次行程的集装时间:()bx a t C t t C P uc t dbc uc t scs ++=+=*)(* =10×(0.03+0.20+0.06+0.025×2.91)=3.63h/次3.3.2从B 点到处置场的往返清运距离:wx b a s P N H scs d -+++=1)*(*即20.01)*025.006.003.063..3(*1/8-+++=x d h解方程得:x =104.8km3.3.3确定从B 点到处置场的最远距离:km 4.5228.104=3.4确定固定容器收集操作收集车的容积3.4.1确定每一集装点收集的垃圾平均量p V ,3/m 点315.610461626261m V p =⨯+++=3.4.2用下式估算收集车的容积(3m ):p pV N V r⋅=p N 为每一行程能够收集垃圾的集装点数目r 为垃圾压缩比 有设计任务书可知p N =10,r=2375.30*m rN V V pp ==4. 结论城市垃圾的收集与清运是城市垃圾收运管理系统中的重要步骤,也是其中操作最复杂、人力物力需求最多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