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学知识点资料

合集下载

气象学知识点

气象学知识点

气象学:研究大气中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形成原因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气象要素:用来表示大气中的物理过程、物理现象及大气状态的各种物理量的统称。

农业气象学:研究气象条件与农业生产相互关系及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农业气象任务:农业气象基础理论的研究;农业气象情报和预报;农业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农业小气候的利用与调节;农业气象灾害规律的掌握及灾害防御;农业气象监测大气组成成分:干空气(氮、氧、氩、臭氧、二氧化碳)、水分、固体杂质对流层特点: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有强烈的垂直运动和不规则的乱流运动;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大气垂直结构:对流、平流、中间、暖(无线通讯)、散逸层。

赤纬:太阳光线垂直照射地球的位置,以阳光直射点的地理纬度来表示。

(北半球取正,南负太阳高度角:太阳平行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太阳方位角:太阳光线在水平面上投影与当地子午线间的夹角。

大气质量: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的路径用大气质量表示。

当太阳位于天顶时,光线垂直到海平面时所穿过的大气路径定义为一个大气质量。

太阳常数:当日、地间处于平均距离时,在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入射光线表面的太阳辐射的福照度。

地面有效辐射:表示地面大气在长波辐射交换过程中地面能量的损失。

是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大气逆辐射之差。

地面净辐射:地面辐射能的总收入与总支出的差值。

光饱和点: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光照度增加,光合强度也增加,但光照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光合强度不再随光照强度的增大而增强,这个光的临界点称为光饱和点。

光补偿点:当光照度降低时,光合强度也随之降低,植物的光合强度和呼吸强度达到相同的光强值,称为光补偿点。

光周期现象:是植物生长发育对昼夜长短的不同反应。

即白天光照和夜间黑暗的交替与它们的持续时间对于植物开花有很大的影响。

四季形成原因:地球在公转过程中,由于地轴方向保持不变,地轴与公转道面始终保持66°33′的夹角,这使得太阳光线垂直投射到地球上的位置不断变化,引起各地的太阳高度角和日照时间长短发生周期性的改变,造成一年中各纬度(主要是中高纬度)所接受太阳辐射能也发生周期性的变化。

气象学复习资料

气象学复习资料

气象学复习资料气象学复习资料气象学是研究大气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它涉及到天气、气候、气象预报等方面的知识。

对于学习气象学的人来说,掌握一些复习资料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关于气象学的复习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门学科。

第一部分:气象学基础知识气象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大气的组成、大气层的结构、气压、温度、湿度等。

首先,大气主要由氮气、氧气、水蒸气和少量的氩气、二氧化碳等组成。

大气层按照温度变化可以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热层等。

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的气体分子对物体的压力,常用单位是帕斯卡。

温度是物体分子平均热运动的表现,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湿度是指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多少,常用单位是相对湿度。

第二部分:天气系统和气象现象天气系统是指大气中存在的各种气象现象的组合,包括高压系统、低压系统、冷锋、暖锋、气旋等。

高压系统指的是大气中气压较高的区域,常常伴随着晴朗的天气。

低压系统指的是大气中气压较低的区域,常常伴随着阴雨天气。

冷锋和暖锋分别是冷空气和暖空气的交界线,它们常常引发降水和天气变化。

气旋是大气中旋转的气流系统,常常伴随着强风和降水。

第三部分:气象预报和气候变化气象预报是根据气象观测数据和气象模型,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情况进行预测和预报的科学。

气象预报可以分为短期预报、中期预报和长期预报。

短期预报一般指未来1-3天的天气情况,中期预报指未来3-10天的天气情况,长期预报指未来10天以上的天气情况。

气候变化是指长期时间尺度上的气象要素的变化,包括气温、降水、风向等。

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都有重要影响,因此对其进行研究和预测非常重要。

第四部分:气象灾害和防灾减灾气象灾害是指由于气象条件的变化而引发的灾害,包括台风、龙卷风、暴雨、干旱、雪灾等。

这些灾害常常给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因此进行防灾减灾工作非常重要。

防灾减灾包括加强气象观测和预警、制定应急预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

气象知识大全

气象知识大全

气象知识大全气象知识大全气象是研究大气现象和天气变化的科学。

它包括气象要素、天气、天气现象、气候和气象预报等内容。

对于人类来说,了解气象知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天气变化,还可以指导农田经营、城市规划、飞行航行等方面的活动。

下面是一个气象知识的大全,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 温度:温度是指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程度,用摄氏度(℃)或华氏度(℉)表示。

温度可以影响天气和气候的变化,如高温会导致高空气压,低温会导致低空气压。

2. 湿度:湿度是指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一般以相对湿度(%)来表示。

相对湿度是指空气中实际水汽含量与该温度下饱和水汽含量的比值。

3. 气压:气压是指空气对单位面积的压力。

气压可以通过气压计来测量,常用单位是帕斯卡(Pa)或毫巴(hPa)。

海平面上的标准大气压是1013.25 hPa。

4. 风:风是指大气中气压差所致的气流运动,具有方向和速度。

风的方向根据它吹向的位置命名,如北风、东风等;风的速度可以用米/秒(m/s)或公里/小时(km/h)表示。

5. 降水:降水是指大气中水汽凝结形成的水滴或冰晶以形式下降到地面。

降水形式包括雨、雪、露、霜、雾、冰雹等。

6. 云:云是由大气中悬浮的水汽凝结形成的可见物体。

云的形状和颜色可以给人们提供天气信息,如乌云表示可能有暴雨,白云表示天气晴朗。

7. 天气现象:天气现象是指大气中发生的各种可见的自然现象,如雷电、彩虹、雾霾等。

天气现象不仅是气象学的研究对象,也是对人类生活和农业生产有着重要影响的自然现象。

8. 气候: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在较长时间内的天气情况的统计资料。

气候主要包括温度、湿度、降水量和风向等因素。

气候可以分为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等。

9. 气象预报:气象预报是根据气象观测数据和数值模型分析,预测未来天气情况的科学活动。

气象预报可以帮助人们做出合理的安排和决策,如制定合理的农业生产计划、旅游行程等。

10. 气象灾害:气象灾害是由天气现象引起的,给人类带来严重伤害和损失的自然灾害。

气象学复习资料

气象学复习资料

气象学复习资料
气象学是研究大气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涉及天气、气候、天灾等各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气象学的一些重要概念和知识点,供大家复习参考。

1. 大气层的构成及特征:大气层可以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外围层四个部分。

其中,对流层是最接近地球的部分,也是天气发生的主要区域。

平流层则较为稳定,不易出现大气运动。

2. 气压和海拔高度的关系:随着海拔的不断升高,大气的密度和气压都会逐渐减小。

3. 湿度的测量和计算:湿度通常可以用相对湿度和露点温度来表示。

相对湿度是指实际水汽含量与最大可能水汽含量的比值,露点温度则是指当空气冷却至饱和状态时的温度。

4. 大气的运动和风的产生:大气的运动主要有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

水平方向上的运动可以形成风,其产生的原因包括气压差、地转偏向力和地形等多种因素。

5. 暴雨和雷电的成因:暴雨通常发生在气压低、湿度高、温度适中的环境下,而雷电则是由云内的正负电荷分离所引起的。

6. 气象灾害的种类和防范方法:气象灾害包括台风、龙卷风、冰雹、洪水等多种类型,防范方法包括做好气象预报和监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多种措施。

以上只是气象学的部分内容,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复习掌握更多相关知识,提高应对天气变化和灾害的能力。

气象科普与教育知识点总结

气象科普与教育知识点总结

气象科普与教育知识点总结一、气象科普知识点1、气象学概述气象学是研究地球大气及其内在现象的一门学科,涉及大气的物理、化学和动力等方面的知识。

气象学的研究对象是大气,它影响着地球的气候和环境,也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

2、气象要素气象要素是指在空间和时间上可以测量或观测到的与气象有关的一切物理量。

气象要素主要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速、降水量、能见度等。

3、天气现象天气现象是指在某一时刻某一地点上相对的大气状态,包括晴朗、多云、阴沉、雨、雪、雾、霾、霜冻、雷电等。

4、气象预报气象预报是指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和气候状况进行科学预测。

气象预报主要包括短期预报、中期预报和长期预报。

5、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指地球气候系统发生的持续一段时间内的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主要包括全球变暖、气候异常和气候灾害等。

6、气象灾害气象灾害是指由气象因素引起的对人类社会造成重大危害的自然灾害。

气象灾害主要包括台风、暴雨、大风、冰雹、暴雪、干旱等。

二、气象教育知识点1、天气图解读天气图是一种用符号和曲线图示地球各地缺风速、气压和降水等气象要素的专用图。

通过天气图,可以掌握地球各地的大气环流情况和未来天气变化趋势。

2、气象观测与预报气象观测是指根据气象要素的观测数据分析出天气状况和预测未来天气变化的过程。

气象预报是基于气象观测数据和气象模型对未来天气状况进行科学预测。

3、气象灾害防范气象灾害防范是指通过科学预测气象灾害,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减少气象灾害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害。

4、气象科普宣传气象科普宣传是指通过媒体、教育和宣传活动向公众普及气象知识,增强公众的气象科学素养,提高大众应对气象灾害的能力和意识。

5、气象科普教育气象科普教育是指将气象知识融入学校教育课程和社会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和公众对气象的兴趣和认识,提高气象科学素养。

6、气象环保意识气象环保意识是指通过气象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空气质量、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的认识和关注。

气象小知识100条

气象小知识100条

气象小知识100条1. 气象学是研究大气现象和过程的科学。

2. 天气是指短时间内大气的状态和现象,如温度、湿度、风速等。

3. 气候是指长时间内(通常为30年)大气状态和现象的统计特征。

4. 气压是大气对地球表面的压力,单位是帕斯卡(Pa)。

5. 低气压区域通常伴随着多云和降水天气。

6. 高气压区域通常伴随着晴朗和干燥的天气。

7. 风是大气中气体的水平运动。

8. 风速是指风的速度,单位是米/秒(m/s)。

9. 风向是指风从哪个方向吹来,用16个方位表示。

10. 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1. 相对湿度是指空气中水汽含量与饱和水汽含量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12. 降水是指大气中的水分以液态或固态形式降落到地面的现象。

13. 降雨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降水在地面上积累的水层厚度,单位是毫米(mm)。

14. 雷暴是一种伴有雷电、强风和降水的天气现象。

15. 闪电是雷暴中电荷在云层或云层与地面之间迅速放电的现象。

16. 彩虹是阳光经过雨滴折射和反射形成的彩色光圈。

17. 霜冻是指气温降至0℃以下,导致地面和植物表面结冰的现象。

18. 雾霾是由大量细小颗粒物(如灰尘、烟雾等)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低能见度现象。

19. 气象卫星是通过遥感技术观测大气现象的人造卫星。

20. 天气预报是根据气象数据和模型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状况。

21. 气象站是观测和记录气象数据的设施。

22. 气象雷达是利用无线电波探测大气中降水粒子分布的设备。

23. 气象气球是携带气象仪器升至高空的气球,用于收集大气数据。

24. 气象飞机是携带气象仪器在空中收集大气数据的飞机。

25. 气象船是携带气象仪器在海上收集大气数据的船只。

26. 气候变化是指地球气候系统长期变化的现象。

27. 全球变暖是指地球表面温度持续上升的现象。

28. 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吸收和释放热量,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的现象。

29. 臭氧层是大气中一层富含臭氧的气体层,位于平流层。

气象学要点——精选推荐

气象学要点——精选推荐

⽓象学要点⽓象学资料第⼀章地球⼤⽓1、什么是天⽓?什么是⽓候?两者的区别?天⽓:某⼀地区在某⼀瞬间或某⼀短时间内⼤⽓状态和天⽓现象的综合。

⽓候:在太阳辐射、⼤⽓环流、下垫⾯性质和⼈类活动,在长时间互相作⽤下,在某⼀短时间内⼤量天⽓过程的综合。

区别:①天⽓是短期过程,天⽓系统简单;②⽓候是长期过程,⽓候系统复杂,其中⽓候系统包括(⼤⽓圈、岩⽯圈、⽔圈、⽣物圈、冰雪圈)2、什么叫⼲洁⼤⽓?⼤⽓中除去⽔汽和悬浮在⼤⽓中的固态、液态微粒以外的整个混合⽓体。

3、关于CO2的时空变化、⽇变化、年变化和长期变化?低层嗲⽓中CO2含量随时间和空间⽽略有变化。

在时间上,①由于卢瑟植物光合作⽤对CO2消耗,在⽩天、晴天、夏季时的CO2浓度⽐⿊夜、阴天、冬季要⼩;②⼯业⾰命前⼩于⼯业⾰命后。

在空间上,⽔平⽅向:城市⼤于农村;垂直⽅向:0—20kmCO2含量⾼,20km 以上,含量逐渐减少。

CO2的⽇变化:⽩天午后最少,⽇出前后达到最⾼CO2的年变化:秋季最低,冬季最⼤CO2的⽇变化:不断增加4、⽔汽⽔汽的来源:主要来⾃江河湖海等⽔体和潮湿地表的⽔分蒸发以及植物的蒸腾,最重要的是:⽔汽是可变成分。

⽔汽时空变化:时间上,夏季多于冬季;空间上,⼀般低纬多于⾼纬,下层多于上层⽔汽特点:①⽔汽是实际⼤⽓中唯⼀能在⾃然条件下发⽣⽓、液、固三态相变的成分,在天⽓变化、⽓候形成中扮演了⼗分重要的⾓⾊。

②⽔汽还能强烈的吸收地⾯和⼤⽓长波辐射并放射长波辐射对地⾯存在保温效应,因此⼤⽓中⽔汽含量多少对地⾯和⼤⽓的温度情况有着重要的影响③⽔汽是⾃然界潜热最⼤的物质。

5、⼤⽓的热⼒学分层(图P16)根据温度、⼤⽓成分、电荷、随⾼度的分布特点将整个⼤⽓层划分为五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和散逸层。

对流层:低纬度温度低,⾼纬度温度⾼,因为低⾼纬度地区的地⾯受热不平均,低纬度地区的平均厚度为17—18km,⾼纬度地区的平均厚度为8—9km。

气象学基本知识

气象学基本知识

1.降水量: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或固态水,未经蒸发、渗透和散失,在水平面上所积聚的水层深度。

2.天气:一个地区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和变化过程。

3.光和有效辐射:太阳辐射对植物光合作用有效的光谱成分。

4.温度年较差:一年中,最高的月平均温度与最低月平均温度之差。

5.大气活动中心: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割断了气压带,而形成的高低气压中心。

6.赤纬:是太阳光线垂直照射地球的位置,用阳光直射点的地理纬度来表示。

7.逆温:在对流层中。

总的看来,温度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的,就其中某一层而言,有时可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的现象,称为逆温。

8.大气逆辐射: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那一部分,由于刚好和地面辐射相反,故称为大气逆辐射。

9.露点温度:当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且气压一定时,通过降低温度,使不饱和的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10.梯度风:在自由大气中,当空气做曲线运动时,作用在空气上的力除了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水平地转偏向力外,还有惯性离心力,这三个力达到平衡时所形成的风。

11.太阳常数:当日地间处于平均距离时,在大气上界垂直太阳入射光线表面的太阳辐射的辐照强度。

12.相对湿度:空气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

13.切变线:是指1500米高度上的风向、风速发生气旋性逆时针方向变化的不连续线。

14.气团:在水平方向上存在的物理性质比较均匀的一大块空气。

15.影响我国的主要气团:变性极地大陆气团、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变性热带大陆气团。

16.气旋:是中心气压比四周低的大尺度水平空气涡旋,在气压场上,又称低压。

17.辐射:以电磁波或离子的形式向外放射能量,这种放射能量的方式。

18.活动积温:高于生物学下限的日平均温度。

19.气候:一般的讲,气候指一定的范围在一个较长时段内的大气的统计状态。

20.光补偿点: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达到相等的光强值21.饱和差:某一温度下的饱和水气压与实际水气压之差22.寒潮:是冬半年,由强冷空气活动引起的大范围剧烈降温的天气过程23.蒸发量:植物蒸腾耗水量和植物下土壤表面蒸发耗水量的总和24.霜冻:在作物生长期内,土壤和植物表面的温度下降到足以引起植物遭受伤害或者死亡的短时间低温冻害25.对流层的特点:1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2有强烈的垂直运动和不规则的乱流运动3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4.集中了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所有的水汽。

气象学基础知识

气象学基础知识

气象学基础知识气象学是研究大气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了解气象学的基础知识对于我们理解天气变化、防灾减灾、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气象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

1. 大气的组成与结构大气是地球固有的外包层,主要由氮气(78%)和氧气(21%)组成,还包括少量的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气体。

大气分为不同的层次,从地球表面向上依次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外层。

2. 大气的循环大气循环是指大气中能量和物质的不断交换和运动。

其中最重要的循环是地球各地的热量分布不均引起的热传递和气体的垂直循环,即热力循环。

这一循环包括对流和辐射两种传热方式,对气候和天气具有重要影响。

3. 气温与热量气温是大气中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强弱程度的度量。

温度单位常用摄氏度或华氏度表示。

热量是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的总和,以焦耳(J)为单位。

当物体吸收热量时,温度会升高;放出热量时,温度会降低。

4. 湿度与相对湿度湿度是大气中水蒸气含量的表示。

常用的湿度指数有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

绝对湿度是指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的水蒸气质量,以克/立方米表示。

相对湿度是指在特定温度下,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实际质量与该温度下饱和水蒸气质量的比值,以百分比表示。

5. 气压与气压变化气压是大气对单位面积的压力。

一般以帕斯卡(Pa)为单位,常用的气压单位还有毫米汞柱(mmHg)和百帕(hPa)。

气压的变化与天气的变化密切相关,气压高的地方天气多为晴朗稳定,气压低的地方常有阴雨天气。

6. 风与风力风是空气在地球表面上的水平运动,是大气循环的一种表现形式。

风力是指风的强弱程度,以国际标准制定的风力等级表示。

风力等级1为无风,风力等级12为飓风。

7. 降水与云降水是指湿空气中水蒸气凝结后以雨、雪、雾、露等形式落到地面上的现象。

云是由水蒸气在大气中升华凝结形成的一种气象现象,包括高云、中云和低云等不同类型。

8. 天气与天气预报天气是大气在某一时间和地点的具体表现,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降水、云量等要素。

气象学基本知识

气象学基本知识

1.降水量: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或固态水,未经蒸发、渗透和散失,在水平面上所积聚的水层深度。

2.天气:一个地区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和变化过程。

3.光和有效辐射:太阳辐射对植物光合作用有效的光谱成分。

4.温度年较差:一年中,最高的月平均温度与最低月平均温度之差。

5.大气活动中心: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割断了气压带,而形成的高低气压中心。

6.赤纬:是太阳光线垂直照射地球的位置,用阳光直射点的地理纬度来表示。

7.逆温:在对流层中。

总的看来,温度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的,就其中某一层而言,有时可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的现象,称为逆温。

8.大气逆辐射: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那一部分,由于刚好和地面辐射相反,故称为大气逆辐射。

9.露点温度:当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且气压一定时,通过降低温度,使不饱和的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10.梯度风:在自由大气中,当空气做曲线运动时,作用在空气上的力除了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水平地转偏向力外,还有惯性离心力,这三个力达到平衡时所形成的风。

11.太阳常数:当日地间处于平均距离时,在大气上界垂直太阳入射光线表面的太阳辐射的辐照强度。

12.相对湿度:空气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

13.切变线:是指1500米高度上的风向、风速发生气旋性逆时针方向变化的不连续线。

14.气团:在水平方向上存在的物理性质比较均匀的一大块空气。

15.影响我国的主要气团:变性极地大陆气团、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变性热带大陆气团。

16.气旋:是中心气压比四周低的大尺度水平空气涡旋,在气压场上,又称低压。

17.辐射:以电磁波或离子的形式向外放射能量,这种放射能量的方式。

18.活动积温:高于生物学下限的日平均温度。

19.气候:一般的讲,气候指一定的范围在一个较长时段内的大气的统计状态。

20.光补偿点: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达到相等的光强值21.饱和差:某一温度下的饱和水气压与实际水气压之差22.寒潮:是冬半年,由强冷空气活动引起的大范围剧烈降温的天气过程23.蒸发量:植物蒸腾耗水量和植物下土壤表面蒸发耗水量的总和24.霜冻:在作物生长期内,土壤和植物表面的温度下降到足以引起植物遭受伤害或者死亡的短时间低温冻害25.对流层的特点:1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2有强烈的垂直运动和不规则的乱流运动3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4.集中了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所有的水汽。

气象科普知识大全

气象科普知识大全

气象科普知识大全一、气象定义与分类气象是指地球大气圈中的各种物理现象和天气现象的总称。

气象包括气温、气压、风、云、雨、雪、雾、霜、雷电、日照等多种现象,以及各种天气系统和气候类型的特征。

根据气象定义,气象分为天气和气候两大类。

天气是指一定区域内的气象现象,如晴天、雨天、刮风、下雪等;气候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内的平均天气状况,包括气温、降水、风速等特征。

二、天气系统与气候类型天气系统是指影响天气变化的物理机制和能量传输过程的总称。

常见的天气系统包括锋面、气旋、反气旋等。

不同天气系统下的气候类型也不同。

气候类型是指地球上不同地区由于地理位置、海陆分布、大气环流等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长期天气状况的总体特征。

世界上有多种气候类型,如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等。

三、云与天空的奥秘云是地球上水循环的重要环节,也是气象变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云的成因和分类因复杂多样而著称。

根据形成原理,云可分为积云、层云、卷云等。

不同类型的云在天空中的表现形态也各不相同。

天空中的现象也是千奇百怪,如日晕、月晕、极光等。

这些现象都是由太阳或月亮的光线经过大气层中的冰晶折射或反射而形成的。

了解这些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天空的奥秘。

四、风雨雷电的形成与现象风雨雷电是常见的天气现象,它们的形成原因和现象各不相同。

风是由大气运动引起的,可分为季风、风带等不同类型。

雨则是水汽凝结后降落的过程,有大有小,有暴雨、绵绵细雨等。

雷电则是由云层中的电荷释放而产生的,具有强大的能量和破坏力。

这些天气现象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都有重要影响。

例如,风暴可能引发洪涝灾害,雷电可导致火灾和人员伤亡,而大风和暴雨则可能破坏建筑物和道路等设施。

因此,了解这些现象的形成机制和预警防范措施十分重要。

五、空气污染与健康空气污染是指大气中污染物的含量超过了正常水平,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现象。

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有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农业活动和生活垃圾等。

气象专业基础知识

气象专业基础知识

气象专业基础知识
气象学是研究大气现象、气象要素和气象变化规律的科学。

以下是气象专业的一些基础知识:
1. 气象要素:包括温度、湿度、压强、风速和风向等,这些要素描述了大气的物理状态和动力特征。

2. 气象观测:通过使用各种仪器设备,对大气要素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以获取气象数据。

常见的观测站点包括气象站、雷达站和卫星。

3. 天气系统:掌握不同尺度下的天气系统,例如大尺度环流系统(如赤道西风带、副热带高压带)、中尺度天气系统(如锋面、低压槽)和小尺度天气系统(如暴雨云团、台风等)。

4. 气候学:研究长期气候特征、季节变化和气候类型等,从而预测未来的气候趋势。

5. 气象预报:基于气象观测数据和数值模型,预测未来短期(数小时至数天)和长期(数天以上)的天气情况。

6. 气候变化:了解全球气候变化、气候变暖等问题,研究其对环境、生态和人类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7. 应用领域:气象学的应用包括天气预报、灾害预警、农业、航空航天、海洋、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

以上是气象学的一些基础知识,涵盖了气象要素、观测、预测、气候学和气象应用等内容。

气象学知识点

气象学知识点

气象学知识点气象学是科学研究大气现象和天气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了解气象学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天气现象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为天气预报、气候研究和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下面是关于气象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大气的组成和结构大气主要由氮气、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等组成,其中氧气占78%,氮气占21%,其他气体只占总体积的1%左右。

大气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热层。

二、气候和天气气候是指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湿度、降水、风速等因素。

天气是指其中一时刻或其中一天内的气象条件。

气候和天气都受到地球自转、公转、地理位置、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三、大气运动大气中的运动主要包括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水平运动包括风的形成和风向风速的变化;垂直运动包括对流、辐散、上升气流等。

大气运动是天气形成和演变的基础,也是气候的形成原因之一四、降水形成降水是指大气中的水以经过凝结、凝华或冷凝的形式下降到地面的过程。

降水形成的主要过程有对流降水、层状云降水和锋面降水等。

降水对农业、人类生活等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大气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天气系统天气系统是大气中存在的各种天气现象的总称,包括高气压系统、低气压系统、气旋、锋面等。

天气系统的形成和发展对天气产生重要影响,对天气预报和气象灾害的研究也具有重大意义。

六、天气预报天气预报是通过对大气的观测、分析和计算,运用气象学原理和方法,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的天气变化。

天气预报可以提供给人们关于天气变化的信息,帮助人们做出相应的安排和决策。

七、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指地球气候状态发生的长期性改变。

气候变化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

自然因素包括太阳辐射、火山活动等,而人为因素主要指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如温室气体排放等。

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生态环境等造成重大影响。

八、天气灾害天气灾害是指由于天气变化引发的对人类社会、生态环境造成的重大破坏和损失。

常见的天气灾害有台风、暴雨、冰雹、干旱、洪水等。

气象学的基本知识

气象学的基本知识

气象学的基本知识
气象学是研究大气现象和过程的学科,包括气象要素、天气预报、气候变化等内容。

一、气象要素
气象要素是指气象学研究的基本物质,包括:
气压:是大气内部的压强,单位是帕。

温度:是指大气中的热量,常用摄氏度(℃)或华氏度(℉)表示。

湿度:是指大气中的水蒸气的含量,常用相对湿度(RH)表示。

风:是指大气中气流的速度和方向。

雨量:是指一定时间内降雨的总量,单位是毫米(mm)或英寸(in)。

二、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是指根据气象观测资料和气象模型,预测未来几天或几周的天气情况的过程。

天气预报的目的是为人们提供有关天气情况的信息,帮助人们做好出行、生产、生活等安排。

三、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指地球气候系统发生的长期变化,包括气温、降水、风力等各项气象要素的变化。

气候变化可能由自然因素,如太阳辐射、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如工业化、城市化和温室气体排放等造成。

气候变化会对人类和自然界产生重大影响,如极端气候事件(如暴雨、龙卷风、干旱、洪水等)频发,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等。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人类应该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森林和生物多样性等。

气象学是一个广泛的学科,包含了许多内容。

这里只是简单介绍了其中的一些基本知识,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气象学的信息,可以查阅相关的书籍和资料。

气象学知识点

气象学知识点

气象学知识点气象学作为一门研究大气和气象现象的学科,涉及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下面将介绍一些关键的概念和内容。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气象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一、气象要素1. 温度:气象学中的温度是指空气的热量状态。

温度是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气候研究的基础参数之一。

2. 湿度:湿度是指空气中水汽的含量。

湿度的大小会影响气象现象的发生和演变,例如降水过程和云的形成等。

3. 气压:气压是大气对地球表面单位面积的压强。

气压的变化会引起气象系统的移动和气候的变化。

4. 风速和风向:风是大气中气压差引起的空气运动。

风速和风向是描述风的两个重要参数,对气象预测和灾害防范具有重要意义。

5. 降水:降水是指大气中水汽凝结成液态或固态形式落到地面的过程,包括雨、雪、冰雹等形式。

二、气象现象1. 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是指地球大气系统中不断进行的各种尺度和形式的运动。

其中包括纬向环流、横向环流和垂直环流等不同形式。

2. 暖锋和冷锋:暖锋和冷锋是气象学中描述冷暖空气交汇带的概念,暖锋往往伴随着雨雪天气,冷锋会引发气温骤降和风暴等现象。

3. 切变线和高空急流:切变线是指大气中垂直方向上风速和风向有明显变化的界面,常常伴随着天气变化剧烈的现象。

高空急流是指大气高空中高速的水平气流。

4. 气旋和反气旋:气旋是指大气中垂直方向上的涡旋运动,反气旋则是指旋转方向相反的气旋,它们会引发大气运动和气候变化。

三、气象预警1. 暴雨、大风和雷电预警:气象部门会根据大气环流及降水等气象要素的变化情况,发布暴雨、大风和雷电等预警信息,提醒公众注意防范。

2. 雾霾和霜冻预警:雾霾和霜冻是大气污染和低温天气造成的重要气象现象,气象部门会发布相应的预警来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3. 台风、龙卷风和地震预警:台风、龙卷风和地震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威胁,气象部门会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相关地区进行防范和救援工作。

四、气象数据1. 气象站数据:气象站是用来收集各种气象要素数据的设施,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速等指标,这些数据对气象预测和科研具有重要价值。

气象学复习资料

气象学复习资料

⽓象学复习资料第⼀章1.⼲洁⼤⽓:除去⽔汽及其他悬浮在⼤⽓中的固、液体质粒以外的整个混合⽓体。

2.⼆氧化碳(CO2):时间变化:a) ⽩天、晴天、夏季时的⼆氧化碳浓度⼩于⿊夜、阴天、冬季。

b) ⼯业⾰命前⼩于⼯业⾰命后。

空间变化:⽔平:城市⼤于农村;垂直:0~20km,含量最⾼;20km以上,含量显著减少。

CO2的⽇变化(diurnal variation):主要取决于光合作⽤⽩天午后达最低值,⽇出前后达最⾼值CO2的年变化(annual variation) :秋季达最低值,春季达最⼤值CO2的长期变化(long-term change) :由于⼈类活动,⼤⽓中CO2浓度不断升⾼。

在⼗七世纪⼯业⾰命前,全球平均⼤约为280ppm,但现在则⾼达380ppm.3.⽔汽的分布规律:时空变化:时间:夏季多于冬季空间:⼀般低纬多于⾼纬,下层多于上层。

特点:是唯⼀能在⾃然条件下发⽣相变的物质,因此它是天⽓变化的最重要的⾓⾊;是⾃然界潜热最⼤的物质。

4.天⽓:某⼀地区在某⼀瞬间或某⼀短时间内⼤⽓状态和⼤⽓现象的综合。

⽓候:在太阳辐射、⼤⽓环流、下垫⾯性质和⼈类活动在长时间相互作⽤下,在某⼀段时间内⼤量天⽓过程的综合。

天⽓与⽓候的区别:①天⽓是短期过程,⽓候是长期过程②天⽓系统简单,⽓候系统庞杂5.⼤⽓的铅直运动根据温度、成分、电荷等物理性质,并考虑⼤⽓的垂直运动情况,可将⼤⽓分为五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

对流层特点:①主要天⽓现象均发⽣在此层。

②温度随⾼度升⾼⽽降低。

(平均⾼度每升⾼100m,⽓温下降0.65℃。

)③空⽓具有强烈的垂直运动和不规则的乱流运动。

④⽓象要素的⽔平分布不均匀。

平流层(对流层顶~55km)特点:①25km以下,⽓温保持不变;25km以上,⽓温随⾼度增加⽽显著升⾼(-3℃)。

②空⽓运动以⽔平运动为主,⽆明显的垂直运动。

中间层(平流层顶~85km)特点:①⽓温随⾼度增加迅速下降,顶部⽓温可降⾄-83℃以下。

气象科普知识资料大全

气象科普知识资料大全

气象科普知识资料大全气象科普知识资料大全气象是研究大气现象和气象预测的科学,它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天气对我们的出行、衣着和农作物生长等都有重要影响。

为了帮助大家了解气象的基本知识,下面将为您介绍一些关于气象的重要概念和现象。

1. 大气层结构大气层结构分为四个主要部分: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和热层。

对流层是大部分天气现象和人类活动的发生地,平流层是其中的上一层,在这里飞机和风筝可以自由飞行。

臭氧层位于平流层之上,能够有效阻止过多的紫外线射入地球,保护生物免受伤害。

热层是大气的最外层,温度逐渐升高,因此也被称为“热层”。

2. 气温和气压气温是指空气中分子的热运动引起的热量,通常以摄氏度(℃)表示。

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垂直于该面积的力,常用单位是帕斯卡(Pa)。

气温和气压分布不均匀,呈现出不同的气候和天气特征。

3. 湿度和降水湿度是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度量,通常以相对湿度(RH)表示。

相对湿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空气中所含湿气与该温度下空气所能容纳最大湿气量的比值。

当空气饱和时,相对湿度达到100%。

降水是指水分从大气中凝结为水滴或固体形式(如雨、雪、雾等)并落到地面上的过程。

4. 云和天气现象云是由水蒸气凝结而成的小水滴或冰晶的集合体,主要分为低云、中云和高云三类。

低云通常在海拔0-2千米之间形成,中云在2-7千米之间,高云在7-13千米之间。

天气现象包括晴天、阴天、多云、雨天、雪天等,这些天气现象的变化与云的类型和气压分布密切相关。

5. 风和风力风是空气流动的现象,产生风的原因有两个主要因素:温度差异和气压梯度。

风的强度一般用风速来描述,单位是米每秒(m/s)。

气象学中常用的风力等级是根据风速范围确定的,从0级(无风)到12级(飓风)。

通过了解以上的基本概念和现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天气状况。

同时,掌握这些气象知识可以帮助我们合理安排日常活动,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安全。

希望这些科普知识对您有所帮助!。

气象学知识点总结

气象学知识点总结

气象学知识点总结一、大气的组成和结构大气是地球围绕其自转轴所固有的气态包围物,主要由氮气(N2)和氧气(O2)组成,其它还有一些微量气体和水蒸气。

大气的结构分为四层,分别是对流层、平流层、跃迁层和热层。

其中,对流层和平流层是人类生活活动和气象现象发生的范围所在。

二、大气的物理性质大气是地球表面以上的气态包围物,具有一定的物理性质。

其中包括压强、密度、温度等参数。

地面附近大气压力最大,随着海拔的升高,空气的密度和气压都会逐渐减小;大气温度随着海拔的升高,温度逐渐降低。

大气也具有透明性,所以许多天然光学现象都与大气有关,如日偏食、月食等。

三、气象观测气象观测是气象学的基础,主要包括气象元素的观测、观测技术和观测方法等内容。

气象元素主要包括大气温度、湿度、气压、风速、降水量、能见度等。

气象观测技术包括地面气象观测、高空气象观测、卫星遥感、雷达、探空球等。

气象观测对于气象预报和气候变化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是指大气中水平层次上的风系。

大气环流系统对地球上的气象变化、气候变化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主要包括大尺度环流和小尺度环流。

大尺度环流主要包括副热带高压带、副热带西风带、极地东风带等;小尺度环流主要包括地形风、热对流等。

五、气象预报气象预报是气象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是通过气象观测数据、气象模型和气象知识,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气象变化进行预测。

气象预报主要包括短期天气预报、中期气候预测、长期气候预测等。

气象预报对于社会生产、生活和自然灾害的防范有着重要的意义。

六、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气象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主要是研究地球气候系统的变化规律和机制。

包括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等问题。

气候变化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全球性问题。

七、气象灾害气象灾害是由极端天气现象引起的自然灾害,如台风、龙卷风、暴雨、干旱等。

气象灾害对于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对气象灾害的预警和防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气象学复习资料

气象学复习资料

气象学复习资料气象学是一门研究大气现象和天气变化的学科,涉及的内容广泛且深奥。

对于学习气象学的学生来说,复习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这份气象学复习资料中,我们将为你提供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和复习方法,帮助你高效地复习气象学知识。

第一部分:气象学基础知识1. 大气的成分和结构:学习大气的主要成分,包括氮气、氧气、水汽等,以及大气的垂直结构分层。

2. 大气的物理性质:了解大气的密度、压强、温度等物理性质,以及它们的测量方法和变化规律。

3. 大气的热力学过程:学习大气中的热力学过程,如热量的传递、气体的膨胀和压缩等。

掌握气体的状态方程和热力学定律。

4. 水汽和云雾:了解水汽的形成和消散机制,云雾的分类和形成原因。

学习云的结构和云量的观察和测量方法。

5. 大气的辐射与能量平衡:掌握大气辐射的基本概念,包括太阳辐射、地球辐射和大气辐射平衡。

了解大气的能量收支和能量传递过程。

第二部分:天气系统和气候1. 大气环流和风:学习大气环流的形成和影响因素,掌握风的定义、测量和记录方法。

了解不同尺度的风系统,如地区风、季风、西风带等。

2. 气压和风系:了解气压的定义和测量方法,掌握风的生成原因和风系的分类。

学习风力等级和风向的判定方法。

3. 大气湿度与降水过程:掌握湿度的测量和表示方法,了解降水的形成和降水类型。

学习降水量的观测和记录方法。

4. 气象学中的气候学:学习气候的定义和分类方法,掌握气候要素的观测和记录,了解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原因。

第三部分:天气预报和气象灾害1. 天气观测和天气预报:了解常见的天气观测仪器和观测方法,学习天气图的绘制和解读。

掌握天气预报的基本方法和误差分析。

2. 气象灾害与灾害预警:了解常见的气象灾害,如台风、暴雨、干旱等。

学习灾害预警的发布和应对措施。

3. 气象服务与气象信息:了解气象服务机构和气象信息的获取和利用途径。

掌握常用的气象信息产品和预警系统。

第四部分: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1. 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包括自然和人为因素。

气象学基础知识讲解

气象学基础知识讲解

气象学基础知识讲解1.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在环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上所处位置划定的,属于阳历的范畴。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度,以春分时为0度,清明时为15度,以后每隔15度为一个节气,其日期在阳历中是基本固定的。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历法的独创,是我国古代科学文化的辉煌成就之一。

2.太阳黑子:太阳光球上经常出现的阴暗斑点。

它是太阳活动的基本标志。

根据统计,地球上天气或气候反常均与太阳黑子活动有密切关系。

3.气候异常:正常气候起伏中出现的明显反常现象。

主要由气候因子的配置发生较大变化所致。

常导致人类及动植物的不相适应,而影响人类社会活动及生产活动,危及动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等。

4.气候因子:形成气候的基本因子。

主要有三个主要方面:辐射因子、环流因子、地理因子。

5.气候预报:指利用气候演变规律制作的预报。

制作方法与“长期天气预报”相似。

它是从气候演变规律出发预报未来一段时期内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

6.生物气候学:研究生命有机体与气候环境条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学科。

属于应用气候学范畴。

7.季风与季风气候:由于大陆及邻近海洋之间存在的温度差异而形成大范围盛行的、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的风系,具有这种大气环流特征的风被称为季风。

受季风支配的区域里的气候又被称为季风气候,季风气候区一般夏季受海洋气流影响,冬季受大陆气流影响,主要特征为冬干夏湿。

8.雾与城市雾:雾是悬浮在近地面层大气中大量微细水滴的可见集合体。

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华的结果。

城市雾是发生在受人类活动影响最集中的城区及其相关设施(机场、港口及高速公路等)的雾,城市雾的出现往往叠加了城市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雾本身就具有局地性的特征,而城市雾则是发生在局地性极强的城市环境中的雾。

9.全球暖化:近年来全球气候普遍偏暖,且气温有持续逐年升高的趋势。

据统计,全球气温已经连续20年高于正常值,其中最暖的10年全部发生在年以来,而其中7年又发生在年以来。

近年来的气候变暖,不仅受自然因素影响,而且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也日益明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象学知识点
1.根据大气温度铅直分布特征和大气铅直运动状况,可将地球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和散逸层。

2.正午时刻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h正午=90°-φ+δ;式中φ为观测点纬度,δ=23.5sinN°式中N°以度为单位,实际是距春分日或秋分日最近的总天数。

春分日至秋分日取正值,否则,取负值。

3北半球可照时数变化规律
可照时数冬至→夏至加长,夏至→冬至缩短
可照时数随纬度增加,夏季加长,冬季缩短
4、地面有效辐射时的影响因子及其影响
地面辐射(Eg)与被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Ea)之差,称为地面有效辐射。

影响因素主要有:地面温度、空气温度、空气湿度、云状、风、海拔、地面状况等。

地面温度高时,有效辐射增大;空气温度高时,有效辐射减弱;
空气湿度大时,有效辐射减弱;云量多云层厚时,有效辐射减弱;
风力加大,有效辐射减弱;海拔增大,有效辐射增大;粗糙地表比平滑地面有效辐射大。

5.为什么潮湿土壤地面温度日较差比干燥土壤的小?
分析:从热容角度分析,由于水的比热容比空气大很多,吸收同样的太阳辐射,水上升的温度比空气少的多。

因此干燥土壤地对温度的变化更敏感,极差更大。

从导热的角度分析,空气导热更快,热能传递快,吸收快,散失也快,因此干燥土壤地比潮湿土壤地先升温,先降温变化领先于潮湿土壤地。

从潜热交换的角度分析,温度高时潮湿土壤地水分蒸发作用强于干燥土壤地,因此潮湿土壤地实际获得的辐射能小于干燥土壤地,所以其温度极大值比干燥
土壤地小。

同理,潮湿土壤地的空气湿度大于干燥土壤地,温度低时,其水汽凝结作用大于干燥土壤地,由此回收蒸腾水汽的内能。

因此其温度极小值大于干燥土壤地。

6.地面热量收支方程,并据此分析塑料大棚的保温原理
白天地面热量收支方程表示:R-P-B-LE=0
夜间地面热量收支方程表示:-R+P+B+LE=0
塑料大棚充分利用太阳能,有一定的保温作用,并通过卷膜能在一定范围调节棚内的温度和湿度。

例如:在白天,当土壤比较干燥时,地面净辐射R用于空气增热的热量P较多,而土壤蒸发消耗的热量LE和传给下层土壤的热量B都很少,使地表热量收支差额较大,土壤表层增温较快,同时塑料大棚内的温度就会上升。

土壤比较潮湿时,则用于土壤蒸发的热量较多,LE显著增大,使地表层热量收支差额减小,故温度变化比较缓和。

7.大气稳定度的三种情况。

大气稳定度:大气对空气铅直运动加强或抑制的能力。

三种情况:稳定状态,不稳定状态,中性状态。

8.空气相对湿度日、年变化及成因。

日变化:在绝大多数地区,相对湿度的日变化与气温的反向;
T ↑地面蒸发强度↑ e↑;T ↑ E↑并且E↑比e↑快,因此T ↑ r↓,同理T ↓
r↑。

在大型水体的周围,相对湿度的日变化与气温的同向;
海陆风:昼:吹海风,潮湿;夜:吹陆风,干燥
年变化:在大多数地区,相对湿度的年变化与气温的反向;
T ↑地面蒸发强度↑ e↑;T ↑ E↑并且E↑比e↑快,因此T ↑ r↓,同理T ↓
r↑。

在季风气候区,相对湿度的年变化与气温的同向;
季风:夏季风,来自海洋,潮湿;冬季风,来自内陆,干燥。

9、道尔顿蒸发公式、影响水面蒸发速率的主要因子及其影响
公式:W=A’ (E-e)/P 式中:W表示水面蒸发速率,E为饱和水汽压,e为实际水汽压A’为与风速有关的系数,P为气压。

温度,蒸发速率加大。

空气湿度增大,蒸发速率减少。

风速加大,蒸发速率加大。

气压升高,蒸发速率越少。

液体浓度越大,蒸发速率越小。

10、降水强度(mm/日)等级划分:雪:小雪(<2.5)、中雪(2.5~5.0)、大雪(>5.0)
雨:小雨(0.1~10.0)、中雨(10.1~25.0)、大雨(25.1~50.0)、暴雨
(50.1~100.0)
大暴雨(100.1~200.0)、特大暴雨(>200.0)
11、降水变率的计算12、空气受力分析(4种情况)
水平气压梯度力G:与水平方向气压梯度成正比,与空气密度成反比。

方向:从高压指向低压
水平地转偏向力A:与风速、所在纬度的正弦成正比
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北半球指向运动方向的右侧,南半球指向运动方向的左侧。

风速相同时,A随纬度大而大。

赤道上A等于零
惯性离心力C:与空气运动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与曲率半径成反比
方向:与空气运动的方向垂直,自路径曲线的曲率中心指向外缘。

摩擦力R:与风速、地面粗糙程度成正比,方向:与空气运动方向相反。

13、三圈环流、气压带、风带、大气活动中心
三圈环流:极地环流、费雷尔环流、哈德莱环流。

(由上到下)
气压带: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带。

(由下到上)
行星风带:极地东风带、中纬西风带、东北信风带、东南信风带。

大气活动中心:1、北半球的半永久性大气活动中心:大西洋副热带高压、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亚速尔高压、冰岛低压。

2、北半球的季节性大气活动中心:冬蒙古高压(西伯利亚)、北美高压。

夏印度低压(塔尔高压)、北美低压。

14、海陆风、山谷风、焚风及成因
海陆风(水陆风、湖陆风)水陆交界地区,天气稳定晴好
白天近地面气流:海洋→陆地海风;夜间近地面气流:陆地→海洋陆风
海陆风的成因:海陆昼夜热力差异
山谷风:山区,天气稳定晴好
白天近地面气流:山谷→山坡谷风(上坡风);夜间近地面气流:山坡→山谷山风(下)
焚风:沿着山坡向下吹的炎热而干燥的风。

当气流翻越高山时,在迎风坡被迫抬升,空气按干绝热直减率1℃/hm绝热降温,达到凝结高度后,空气按湿绝热直减率0.5℃/hm绝热降温,水汽凝结,形成云和降水。

气流越过山顶后,沿背风坡下沉,空气按干绝热直减1℃/hm绝热增温。

导致气流在背风坡的温度比迎风坡明显升高,空气湿度显著降低,形成炎热而且干燥的焚风。

15、中国冬夏气团
冬季:西伯利亚气团(绝大部分地区)热带太平洋气团(东南沿海)南海气团(云南)
夏季:热带太平洋气团(东部地区)热带大陆气团(西部地区)赤道气团(长江以南地区)
西伯利亚气团(长城以北)极地太平洋气团(东北地区)
16、梅雨相关名词、形成梅雨期降水的低空和地面系统
梅雨:每年初夏,我国湖北宜昌以东,28˚-34˚N之间的江淮流域长时间的连阴雨天气
(6月中旬~7月上旬)。

入梅(梅雨开始):6月6~15日;出梅(梅雨结束):7月6~10日,持续时间20~24天;丰梅:持续时间很长,降水量很大的梅雨。

枯梅:持续时间短,降水量小的梅雨。

空梅:个别年份,梅雨不显。

低空:江淮切变线、西南涡、西南低空急流。

地面系统:江淮静止锋(梅雨锋)、江淮气旋。

17、热带气旋等级划分
根据近地面中心最大风力将热带气旋分为:热带低压(TD):<8级(<17.2m/s)
热带风暴(TS):8~9级(17.2~24.4m/s);强热带风暴(STS):10~11级(24.5~32.6m/s)
台风(TY):12~13级(32.7~41.4m/s);强台风(STY):14~15级(41.5~50.9m/s)
超强台风(super TY):>=16级(>=51.0m/s);习惯上我们将>=8级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

18、人类活动影响气候的方式
①改变下垫面性质:森林、草原、农田(沙漠化效应、绿洲效应);水库(湖泊效应)
城市(城市热岛效应);海洋石油污染(海洋沙漠化效应)
②改变大气成分:二氧化碳、甲烷(温室气体);一氧化二氮、氟氯烃化合物(温室气体,破坏臭氧层);气溶胶(阳伞效应)
③人工释放热量:各种能源和人畜新陈代谢放热(城市热岛效应,火炉效应)。

19、暖温带、冷温带大陆东、西岸气候型及特征
暖温带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大陆东岸为季风气候
冷温带大陆西岸为海洋性气候,大陆东岸为大陆性气候
海洋性气候:气温日、年较差小,秋温高于春,夏季凉爽、冬季温和。

降水丰沛,季节分配均匀,变率小。

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暖多雨。

大陆性气候:气温日、年较差大,春温高于秋,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降水集中在夏季,变率大。

季风气候:季风,夏季高温多雨,富有海洋性。

冬季寒冷干燥,具有大陆性。

20、自然天气季节、气候四季的划分
自然天气季节:12月初初冬 3月初隆冬 4月中
4月中初春 6月中暮春 7月中
7月中初夏 9月初盛夏 10月中秋季 12月初
气候四季(温暖四季):春夏秋冬。

冬季<10℃夏季>22℃春季、秋季10℃~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