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详细过程范文

合集下载

第一次世界大战过程

第一次世界大战过程

练一练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失败的原因不 包括 A.同盟国始终处于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 B.美国参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 C.长期的战争导致国家经济濒于崩溃 D.协约国所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
同盟国和协约国力量对比
世界制造业产量:德奥占19.2% 英法俄占27.9%
陆军人数:
德奥达636万 英法俄三国达873万
美国 中国 参战
德国 投降
东线
东普鲁 俄军夏季攻势 士战役
南线

俄国退出 奥匈 投降
“啊!我把你变成了 一只多么好的 鸽子呀!”
鹰代表什么?鸽子又代表什么?如果你是一战期间美国的 执政者,你会选择做鹰还是做鸽子?请说明理由。
美国的亿万富翁们……发财最多。他们把所有的 国家,甚至最富有的国家,都变成了向自己进贡的国 家。他们掠夺了数千亿美元……每一块美元都有血迹, 都有一千万死者和拿大人”,诸如 此类的故事总在不同场合、不同形式突然出现,,
对于半个世界来说,德国人已经变成“德国鬼 子”.
1917年1月17日。英国海军情报机构截获 了一份以德国最高外交密码0075加密的电报, 密电内容:德国将在1917年2月1日重新开始 “无限制海战”,用潜艇攻击战时包括中立国 在内的海上商运船。为了阻止美国因此参战, 德国建议墨西哥入侵美国,并承诺帮助墨西哥 从美国手中夺回得克萨斯等三州。德国还要墨 西哥说服日本共同进攻美国,德国将提供军事 和资金援助。
——(俄)帕莱奥洛格《一位大使的回忆录》
协约国阵营的变化
• 材料二
战壕里的俄国士兵想采访他的英国记者展示了他们 的武器——一把绑在木棍上的刺刀。“先生,正如你看 到的,这不是战争,而是一场屠杀。他们(德军)由大 炮和毒气,我们只有胸膛。”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经过介绍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经过介绍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经过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战争,那么你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经过,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7月,是由同盟国挑起的非正义性的战争。

一战虽然是1914年正式爆发的,但是同盟国集团和协约国集团却是很早就成立的。

1882年,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在维也纳签订合约,同盟国就此成立。

1892年到1907年这段时间,俄国、法国、英国先后签订了协约,渐渐形成与同盟国相对立的协约国。

1914年,奥匈帝国皇储在塞尔维亚炫耀武力,于萨拉热窝被刺杀。

这件事就是一战的导火线,战争一触即发,很快的就从欧洲蔓延到中近东、远东和个别非洲地区。

除了这些陆地之外,大西洋的北海海域、地中海、太平洋南部海域都发生过战争。

一开始战争只在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的同盟国和英国、法国、俄国组成的协约国之间发生。

随着战争的扩大化,许多亚洲、欧洲、美洲的国家都加入了协约国,对德奥宣战。

意大利虽然是同盟国的起始成员,但是后来在英、法、俄承诺给予他一些好处之后,就转而加入了协约国,对奥匈帝国宣战。

一战的战线主要分为东线、西线和南线。

东线是俄国对抗德国和奥匈帝国;西线是英法对抗德国;南线又被成为巴尔干战线,主要是塞尔维亚和奥匈帝国之间的战争。

在这三条战线中,西线是最为惨烈的,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的凡尔登战役就是发生西线。

一战最后在1918年以德奥战败而结束。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东线战场战争一战东线战场主要是指德国、奥匈帝国、土耳其这三个同盟国联军和俄罗斯帝国之间的战场。

东线战场与西线战场,战化速度要快的多。

当时在东线的战场中,占据优势的一直是德奥联军,最后东线战场结束是以苏联割让大片领土,退出战争而告终。

一战正式爆发时,德军趁乱向法国的发起了进攻。

这时,东线战场的俄军组成了西北方面军,向德军的背后发起进攻。

当时德军全力攻打法国,东线的兵力非常少,于是俄军非常轻易的就打到了德国的心脏地区。

第一次世界大战历史作文

第一次世界大战历史作文

第一次世界大战历史作文一百年前,人类经历了迄今为止最残酷、最持久、最具影响力的冲突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

虽然第一次世界大战仅持续了四年,但这次战争已经改变了世界的格局,战争的影响的实质令人触目惊心。

1914年7月28日,欧洲各国开始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场以德国帝国、奥地利-匈牙利帝国和日本联合体为中心的反联盟的联盟的战争宣告开始,一场由法国、英国、俄罗斯和坦尚尼亚联合起来的联盟的战争也开战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极其准备充分的战争。

双方都投入了大量资源和技术来支持其各自的战争行动,形成了前所未有的重型军事力量,这种重型军事力量使得有史以来的任何战争的伤亡都无法比拟。

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了无可估量的惨痛损失。

据估计,约有一千五百万人在战争中死去,另外还有大量军人和平民受伤,几乎每个参加战争的国家都受到重大损失。

这次战争改变了欧洲及世界其它地方的地理构造,一些古老的国家和帝国解体,而其他国家形势大变。

反联盟联盟被迫承认失败,最终于1918年11月11日签署了停战协议和《凡尔赛条约》,宣告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虽然战争的结束给予了人们对未来的梦想,但战争却威胁到了欧洲国家之间的友谊,使它们只能以敌人的身份相互竞争。

几十年后,欧洲又一次被卷入比前一次更残酷的战争。

尽管这样,人们也不能否认,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技术进步,历史发展等方面给人类带来了一定的进步。

如-水面战争的出现、大规模军事爆炸的发明,军队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发明,以及量子物理学的发现等等,都是战争实践的产物,使得后来的科学发展有了前所未有的进步。

正如意识到的那样,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人类历史,它为人类未来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思想,并为社会秩序的改变提供了可能性。

因此,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百年后仍是一次令人敬畏的历史事件,有助于我们认识过去,展望未来。

第一次世界大战小论文150字

第一次世界大战小论文150字

第一次世界大战小论文150字
第一次世界大战(英语:World War I ,简称一战)是一场于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间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

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这场战争。

在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这场战争被称之为“世界大战”。

由于主要战场在欧洲,故中文又常称为“欧战”。

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斗。

德国、奥匈帝国等国属同盟国阵营,英国、法国、俄国、意大利、中国北洋政府等则属协约国阵营。

中国于1917年8月14日对德、奥宣战。

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

大约有6,500万人参战,1,000万左右的人丧生,2,000万左右的人受伤。

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据估计损失约1,700亿美元。

战争的导火线是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战线主要分为东线(俄国对德奥作战)、西线(英法对德作战)和南线,其中又以西线最惨烈。

第一次世界大战不仅给世界带了变化,他同样也给了人们不可磨灭的记忆,对于战争我们要抱有怎么样的观念与态度,战争是苦难的开始但它同样也是一个时代的结束,它推动着历史在前进,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各国人们都带来了严重的伤害与损失,第一次世界大战不止是一场战争更是一场全球人类的噩梦,他告诉了人们和平的重要性。

第一次世界大战起因(共9篇)

第一次世界大战起因(共9篇)

第一次世界大战起因(共9篇)第一次世界大战起因(一): “一战”的起因、经过、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1914年8月—1918年11月)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 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Triple Alliance)和协约国(Triple Entente)之间的战斗.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是同盟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帝国和塞尔维亚是协约国.在1914年至1918年期间,很多在亚洲、欧洲和美洲的国家都加入了协约国.战场主要在欧洲.值得注意的是意大利虽是同盟国,但是后来英国、法国及俄国与意大利签订密约,承诺给予意大利某些土地,结果意大利加入了协约国对抗同盟国.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大约有65,000,000人参战,10,000,000人失去了生命,20,000,000人受伤.战争的导火索是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战线主要分为东线(俄国对德奥作战),西线(英法对德作战)和南线(又称巴尔干战线,塞尔维亚对奥匈帝国作战).其中西线最惨烈,著名的战役有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战争的背景普法战争普鲁士为了统一德国并与法国争夺欧洲大陆霸权,于是在1870年 - 1871年与法国爆发普法战争.这场战争以法国大败,普鲁士大获全胜,建立德意志帝国告终.而普法停战的和约极其苛刻,和约规定法国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予德国,并赔款50亿法郎.结果使德法两国结怨,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起因(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起因与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货币战争》有详细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起因(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重要原因老牌殖民帝国英法俄与新兴强国德意日美之间关于争夺市场的一次大决战.(虽然最后美意日都投靠老牌的去了)直接原因是德国因为经济与军事发展强大后,企图打败老牌殖民帝国进而占取其殖民地和重新制定世界规则.间接原因是,英法占据了世界上绝大部分殖民地,而殖民地的内部市场是不允许其它新兴强国进入的.比如,美国内战后因为国力的原因,虽然经济强大但由于没有获得广阔的殖民地作为他的工业产品倾消地,就一直在列强对于中国的侵略中强调“门户开放”政策,其实就是利益均沾,因为世界上落后的地方或者说是市场最广阔的就只剩咱这一家了,别的都是英法等国的殖民地了.德国的原因也是如此,国内经济市场基本饱和了而外部市场人家不准进入,所以,只能打,成王败寇在此一举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起因(四):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和导火线不错,教科书上往往会讲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的导火索,但是实际上在历史学界看来,这个问题没有那么简单我不喜欢为历史事件的原因下定义----这在我国的教科书里很普遍,但是实际上是历史学界的大忌讳----历史决定论是阻碍历史学发展的关键应该说是自1875年以来,巴尔干局势的日益恶化,以及德国,奥匈以及俄国试图通过战争转嫁国内矛盾而引发的战争我不想在这里打太多字在我的空间里有一篇原创的大作(1万5千字),以“历史社会科学”的角度来分析19世纪末的矛盾---德国国内以及欧洲和世界的矛盾崛起后的彷徨----德意志的外交政策1871-1914如果您能真的有耐心的读完(从第一章到后记),您就会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国际问题,以及一战的起因有更深层次的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起因(五):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实力迅速提高,并导致这些国家综合国力和军事实力增强,一举超越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原有的"均势"遭到破坏,于是他们便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这势必危及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即得利益,导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形成和激化,最终酿成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起因(六):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国家()发现不平衡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第一次世界大战起因(七):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大战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破坏.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时间长达4年零3个月,在这次战争中,参加国家多达30多个,约15亿人口,占当时世界人口的总数的67%.按当时的美元计算,参战国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805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也达1516亿美元.战争主要发生在欧洲,有人估计,欧洲的工业生产水平至少倒退了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起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起因(八):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发生了什么重要的事时间事件1914年6月发生什么事()1914年7月28日发生什么事()1914年9月发生什么事()1917年11月(俄历10月)发生什么事()1918年11月11日发生什么事()是讲中国发生了什么大事,不是世界发生了什么大事!【第一次世界大战起因】1914年6月发生什么事(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7月28日发生什么事(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1914年9月发生什么事(埃纳堑壕战)1917年11月(俄历10月)发生什么事(俄国十月革命)1918年11月11日发生什么事(德国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起因(九):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社会根源经济危机激化内外矛盾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二十年间,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力量发展处于不平衡的状态:德国和日本的工业发展比较突出,经济实力出现明显的增长;英、法、美等国则先后出现了停滞的局面.1929年和1937年,资本主义世界先后发生两次严重的经济危机.为了摆脱经济、政治和社会危机,德、意、日三个法西斯统治的国家走上了国民经济军事化的道路,在政治上也日益法西斯化.一战之后,作为战败国的德国,《凡尔赛条约》对它的军事力量作了严格的规定,其目的是为了让德国在将世界卷入灾难而遭到惩罚后,永远不能再对任何国家产生武装威胁,德国不甘心这些严惩和限制,特别是在1932年希特勒成为德国总理以后,开始暗中加紧恢复国力;作为战胜国的意大利,因为没有能得到英法所许诺的领土而耿耿于怀;另一战胜国日本对《华盛顿条约》对它的限制也充满怨恨,在亚太地区与英美展开新的角逐,准备向中国侵略扩张.英、法、美等主要战胜国则在如何处理德国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和本国利益的驱使,逐渐形成了美、英、法和德、意、日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直接原因法西斯政权迅速崛起德意日重新瓜分世界法西斯政权的基本特征就是对内极权统治,对外侵略扩张、争霸世界.德、意、日法西斯统治者为了实现重新瓜分世界、扩大自己势力范围的企图,不惜要发动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大战.在亚洲,日本经过精心策划,于1931年用嫁祸于人的手法制造了“九一八”事变,紧接着出兵占领了中国的东北.1937年,日本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卢沟桥事变”后,中国成为亚洲反法西斯的主战场.由于侵华战争旷日持久却没有能够达到预期的结果,日本决定利用欧洲列强忙于欧洲战场而无暇东顾的时机,来夺取日本在远东地区的利益.在欧洲,德国从1933年希特勒获得独裁权力后疯狂地进行扩军备战.1936年,德国进军莱茵河军事区,并伙同意大利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1938年至1939年,德国先后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1936年,意大利吞并了埃塞俄比亚,1939年又占领了阿尔巴尼亚.1937年,德、意、日三个法西斯政权国家结成政治军事同盟,即三国轴心.而此前,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采取绥靖政策,企图通过局部地让步和牺牲其他国家的利益来维护和巩固本国的既得利益,甚至力图把战火引向苏联.1939年9月1日,德军用闪电战的方式入侵波兰,意大利立刻宣布其“不参战”的态度.9月3日,英国和法国被迫仓促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起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电影。

一战的战争日记

一战的战争日记

一战的战争日记1914年7月28日,波斯尼亚的萨拉热窝市发生了一起枪杀事件,这一事件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作为一个年轻的士兵,我被征召入伍,参加这场被预言为“战争结束战争”的战争。

以下是我在战争期间的战争日记。

第一天:1914年8月4日今天是我加入军队的第一天,我充满了激动和紧张。

整个城市里弥漫着紧张的气氛,人们祈祷着神能保护我们。

那些告别亲友的场景令我心碎。

我们踏上了前往前线的列车,一路上,我看到了无数的年轻人,他们和我一样,满怀希望地出征。

虽然内心有些恐惧,但我知道我必须坚强。

第五天:1914年8月8日我们已经到达了前线,看到了该死的战争。

爆炸声、枪声、还有那些无辜的人们的哀嚎声回荡在耳畔,让我感到极度的不安。

刚刚经历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我的战友中有几个人受了伤,有些人甚至失去了性命。

我沉默地为他们祈祷,同时下定决心,要为他们而战。

第十天:1914年8月14日战争真是一场噩梦。

我们的队伍受到了敌军的猛烈攻击,造成了不小的伤亡。

我深感无助,无法阻挡这个可怕的局势。

战壕里弥漫着腐烂的气味,病魔也开始悄然蔓延。

我们听说有人得了壕溃疡,这是一种可怕的疾病,会导致皮肤溃烂。

我意识到,这场战争是如此残酷,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为生存而战。

第二十五天:1914年8月29日战争继续着,没有任何迹象显示会有结束的一天。

我们的队伍已经不像过去那样士气高昂,每个人的眼睛里都充满了疲惫和无尽的恐惧。

虽然我们依然对胜利怀有希望,但现实的残酷使我们心灰意冷。

敌军之间的交火越来越频繁,刺耳的枪声成了我们每天的伴奏。

整个战场都被硝烟所笼罩,无边无际的死亡意味着战争永无止境。

第四十五天:1914年9月18日终于,我们收到了一点好消息。

最近几天,盟军在某一战线上取得了重要的胜利,这给了我们一些希望。

但是,这个消息并没有持续太久,当敌军加强攻势时,我们又变得不安起来。

我开始思考,这场战争真的是必要的吗?这么多年轻人失去了生命,他们真的需要为了政治和国家的利益而战吗?第六十天:1914年10月8日前线的战斗已经无休止地进行了两个月,双方士兵的情绪与日俱增。

第一次世界大战过程简介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如何

第一次世界大战过程简介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如何

第一次世界大战过程简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如何本文导读:这次战争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14年是战争的第一阶段。

在这一年里德军根据战前制定的施里芬计划,首先在西线发动大规模的进攻,由于马恩河等战役中法、英、比三国军队的奋力抵抗和俄罗斯在东线的进攻,致使德军速战的计划破产。

西线作战的双方修筑战壕,长期对峙,转入阵地战。

1915年~1916年为战争的第二阶段。

由于双方都把1916年看作是决定性的一年,所以这一年里出现了三次大型的陆地上战役,即西线的“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和东线俄军的夏季攻势,在海上,日德兰海战役后,英国仍然牢牢控制着制海权。

这一阶段,大战的战略主动权转移到了协约国一方。

1917年~1918年为战争的第三阶段。

1917年,美国参加对德作战,中国等国也相继投入战争,协约国的阵营增加到27个国家,俄罗斯爆发“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

1918年11月,德国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战争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之间的分赃不平衡的帝国主义战争,对交战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战争,尽管塞尔维亚是为了保卫自己的主权和独立而战,它所从事的战争具有正义的民族解放的性质,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英法俄为首的协约国集团和以德奥为首的同盟国集团,在主要战区展开的生死搏斗,这场战争,各方都大量使用现代化战争装备,以给敌人最大的杀伤,战况空前惨烈,人员伤亡惨重。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空前的浩劫,给参战各国带来巨大的灾难。

大战历时4年,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战争,伤亡人员3000万,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另一方面,战争促进了亚非民族独立国家的形成和殖民地人民的觉醒。

战争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四年多,三十多个国家、15亿人口被卷入了战争,它对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上损害。

第一次世界大战产生的重大成果是它严重消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摧毁了地处欧洲东部的基督教东正教国家俄罗斯帝国、地处欧洲中部的基督教新教国家德意志帝国、地处欧洲中部和巴尔干西北部的基督教天主教二元制君合国奥匈帝国等欧洲古老的封建帝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帝国主义国家被消弱,昔日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伊斯兰教封建军事帝国的奥斯曼帝国也宣告解体。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详细过程范文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详细过程范文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详细过程范文第一次世界大战,是1914—1918年帝国主义国家两大集团——同盟国与协约国之间为瓜分世界、争夺殖民地和霸权而进行的首次世界规模的战争。

战争先在8个欧洲国家(德国、奥匈帝国及其敌对国英国、法国、俄国、比利时、塞尔维亚和黑山)之间开始,后来逐渐有38个国家15亿人卷入战争。

战场遍及欧、亚、非三洲和大西洋、地中海、太平洋等海域。

欧洲特别是法国战场是决定战争全局的主战场。

海上则以北海为主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究其根源首先是帝国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性的加剧,导致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强烈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以垄断为特征的帝国主义阶段,各国政府代表本国垄断资本集团为获取最大限度的垄断利益,积极推行对外扩张和侵略政策,在世界各地以武力争夺殖民地。

老牌殖民帝国英、俄、法占据了世界绝大部分殖民地,而经济发展迅速、国家实力急剧膨胀的德、日、美等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所拥有的殖民地却相对很少,这种经济发展和殖民地分配的不均衡导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尖锐起来,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强烈要求瓜分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地。

其次,资本主义国家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和国内阶级矛盾的尖锐化也使帝国主义各国统治不稳,各国纷纷扩军备战、寻找同盟,企图通过对外发动侵略战争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早在1882年5月,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在维也纳签订同盟条约,形成了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同盟国。

1892—1907年,俄、法、英三国先后签订协约,逐步形成了与同盟国相对立的协约国。

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加速了双方扩军备战和争夺战略要地的步伐。

巴尔干半岛和地中海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

从1905—1913年,两大军事集团为争夺战略要地制造了一系列国际危机,甚至引起局部战争。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的加深,各帝国主义集团迫切希望从战争中寻求出路。

战争爆发前,两大军事集团都加紧扩充军备。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争进程和结果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争进程和结果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争进程和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亦称为“大战”或“世界大战”,是一场爆发于1914年至1918年期间,波及全球的大规模冲突。

本文将通过介绍战争的进程和结果来揭示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

一、战争进程1. 发端与战火蔓延1908年,奥匈帝国吞并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导致了巴尔干地区的动荡局势。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刺杀,这一事件成为了战争的导火索。

不久后,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并引发了一系列的联盟触发机制。

2. 战线的形成随着各国相继加入战争,战线逐渐形成。

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等组成了中央同盟国,而法国、英国以及俄罗斯等国则结成了协约国。

战线主要延伸于欧洲,西线战场和东线战场成为了战争的主要战区。

3. 持续的战争动荡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双方在战线的夺取和防守上展开激烈的冲突。

西线战场爆发了一系列的攻防战,如马恩河战役、索姆河战役等。

东线战场则发生了包括图尔战役、加利波利战役等战役。

战争期间还爆发了一系列的战斗,如伏尔加河战斗等。

4. 形势的逐渐转变随着战争的持续,战局开始发生转变。

1917年,俄罗斯爆发了二月革命,并且在十月革命后退出了战争。

德国则发动乌克兰战役,并试图向西线集中兵力。

然而,美国在1917年投入战场,协约国逐渐赢得了战争的优势。

5. 终局与停战1918年,协约国在西线发动了一系列的进攻,如阿尔伯特战役、圣米尔战役等,逐渐击败了中央同盟国。

德国经济、军事和政治的压力逐渐加大,最终导致其于1918年11月11日签署停战协定,结束了战争。

二、战争结果1. 人员伤亡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之一,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

据统计,战争期间有约1000万人阵亡,2000万人受伤。

2. 领土重划战争结束后,中央同盟国被迫签署了凡尔赛和约,同意割让领土。

德国失去了一大片领土,包括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北部和东部领土等。

奥匈帝国也解体,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新国家相继独立。

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

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

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300字无法描述清楚,起码要3000字。

以下是本人整理。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The Great War)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争霸性质的掠夺战争,历时4年3个月,战火席卷欧、亚、非三大洲,参战国家地区达34个,受战祸波及的人口达15亿以上,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75%。

双方动员的兵力达889个师,共计7400万人,共有840万人阵亡,另有2100万人受伤。

按当时的美元计算,(lssdjt)参战国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805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也达1516亿美元。

战争主要发生在欧洲,有人估计,欧洲的工业生产水平至少倒退了8年。

普鲁士为了统一德国并与法国争夺欧洲大陆霸权,于是在1870年- 1871年与法国爆发普法战争。

这场战争以法国大败,普鲁士大获全胜,建立德意志帝国告终。

而普法停战的和约极其苛刻,(历史上的今天)和约规定法国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予德国,并赔款50亿法郎。

结果使德法两国结怨,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1914年6月28日巴尔干半岛的波士尼亚发生萨拉热窝事件,(lssdjt)此日为塞尔维亚之国庆日,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费迪南大公(Archduke Franz Ferdinand)夫妇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一名隶属塞尔维亚的恐怖组织“黑手社”的波斯尼亚学生)枪杀。

这次事件使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1914年8月2日,德军出兵中立国卢森堡,以取得卢森堡的铁路网。

8月3日,德军对比利时不宣而战。

1917年2月24日,美国驻英大使佩奇收到齐默曼电报,称如果墨西哥对美国宣战,德国将协助把美国西南部还给墨西哥,于是美国以此为借口,在该年4月6日向德国宣战。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因为德国向其开出“空头支票”,因此信心大增,与塞尔维亚断交并对其宣战。

一战的战争进程

一战的战争进程

一战的战争进程一战,即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初爆发的一场规模空前的战争。

这场战争从1914年开始,到1918年结束,对世界各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您详细介绍一战的战争进程。

1914年,一战爆发,欧洲列强开始相互对抗。

这场战争最早的导火索是奥地利-匈牙利帝国对塞尔维亚的宣战。

一系列的同盟关系迅速将世界各国牵扯进了战争的漩涡中。

此时,双方的战争目标并不明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战争进程逐渐清晰。

战争初期,德国军队以快速的速度攻占比利时和法国北部的重要城市。

然而,在马恩河战役中,法国军队成功地阻止了德军的进攻,并拉开了长时间的阵地战。

此时,战争逐渐陷入了胶着状态。

在1915年,战争的战线扩展到东线。

德国和奥匈帝国的盟友,与俄罗斯帝国交战。

在东线,双方的战争进展也十分困难。

战争进程展现了出有限的进展和巨大的牺牲。

对德军来说,1916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他们试图在索姆河战役中突破法军阵线,但未能取得胜利,造成了大量的伤亡。

与此同时,英军在索姆河战役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并未能够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战争进程陷入了僵局。

在1917年,战争进一步升级。

德国决定采取无限制的潜艇战来封锁英国,并希望在西线实施决定性的攻势。

然而,这些举措引发了美国对德宣战,增加了协约国的战斗力量。

同时,俄国陷入革命之中,使得德国有机会在东线取得胜利。

1918年,战争进入了最后的阶段。

德国军队发动了所谓的“春季攻势”,试图击败了法军和英军。

然而,协约国坚决抵抗并反击,成功地挫败了德国的进攻。

此后,战争进程逐渐倾向于协约国,德军士气低落。

1918年末,一战进入了休战和和谈的阶段。

在11月11日,协约国和德国签署了停战协定,正式结束了这场血腥而长时间的战争。

根据《凡尔赛条约》,德国被迫承认对战争的责任,并且被强迫支付巨额赔款。

总结一战的战争进程,从快速的推进到阵地战的胶着,再到最后的胜利,这场战争持续了四年之久,造成了数百万人的伤亡。

一战简史世界大战的开始

一战简史世界大战的开始

一战简史世界大战的开始一战简史:世界大战的开始一、序言1914年的夏天,世界局势的紧张感开始在欧洲大陆蔓延。

军备竞赛、民族矛盾、殖民扩张等因素交织,将整个欧洲推向了一场毁灭性的战争。

本文将回顾一战的起因、发展和结局,以及对世界历史的深远影响。

二、震撼的起因1. 刺杀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的继承人弗朗茨·费迪南(Franz Ferdinand)与妻子索菲娅在萨拉热窝遭到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刺杀,这一事件成为一战爆发的导火索。

2. 各国复杂的联盟体系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的报复行动引发了一系列军事政治反应。

大国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联盟关系,其中军事同盟系统主要由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与意大利王国构成的三国同盟以及法国、俄罗斯和英国构成的协约国组成。

三、战争的爆发1. 德军闪电入侵比利时1914年8月,德军侵犯了比利时中立,迅速推进对法国的进攻,试图实现以西摩滂兹平原为中心的战略计划。

2. 法国与德国的连番交锋法国政府致力于保卫自己的领土,与德军展开了一系列激烈的对峙和战斗,例如马恩河战役和凡尔登战役。

3. 东线战场与西线战场一战主要分为东线战场和西线战场。

西线战场是指法国与德国之间的前线,东线战场则是指德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冲突。

四、全面动员与全球战争1. 美国加入战争1917年,德国发动潜艇战,引发了美国的愤怒。

美国加入战争的到来,改变了战场的力量对比,并为后来的盟军提供了重要的支援。

2. 殖民帝国的战争一战也波及到了当时的全球大多数殖民地,尤其是由英法两国控制的地区。

大批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居民被动员参战,战火蔓延到了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地。

五、战争的结束与影响1. 经济的崩溃与人员伤亡一战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物质破坏,尤其是在战争的主要战场上。

战后,许多国家的经济崩溃,为二战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2. 《凡尔赛和约》与战后的平和秩序1919年,世界各国代表在凡尔赛举行和平会议,签署了《凡尔赛和约》。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与结果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与结果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与结果1914年,随着一连串国际事件的不断升级,世界陷入了一场空前的冲突,这就是众所周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这场战争不仅重塑了全球的政治地图,还深刻影响了参战国及其民众的命运。

探究其起因与结果,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当下。

战争的根本原因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帝国主义竞争。

欧洲列强为了争夺殖民地、市场和资源,矛盾日益尖锐。

其中,德国作为一个后起的强国,其迅速崛起挑战了英国等老牌帝国的霸权地位。

而奥匈帝国与俄国在巴尔干半岛的对峙,又为这场大火添上了干柴。

直接导致一战爆发的是1914年的萨拉热窝事件,奥匈帝国的继承人弗朗茨·斐迪南大公遇刺身亡,这成为了点燃战火的火星。

随后,复杂的同盟体系使得冲突迅速国际化。

以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后于1915年倒戈)和土耳其为主的中央同盟国,与以英国、法国、俄国、日本、意大利(1915年加入协约国)、美国(1917年加入)等组成的协约国之间展开了全面战争。

战争的结果异常惨烈,据统计,约有1500万人死亡,2000多万人受伤。

战后,1919年签订的凡尔赛条约体系对德国等中央同盟国进行了严厉的惩罚,引发了德国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埋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伏笔。

同时,俄国在战争中爆发了十月革命,沙皇政府被推翻,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成立。

战争促进了国际联盟的成立,尽管这一组织最终未能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但它标志着国际合作机制的初步形成。

此外,战争还加速了科技的发展,如飞机、坦克等新型武器的广泛应用,改变了未来战争的形态。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是复杂的国际矛盾和激烈的军备竞赛,结果是巨大的人员伤亡和深远的社会变革。

它提醒我们,和平是如此脆弱,而人类对和平的追求是如此艰难。

只有通过对话与合作,尊重国际法和公平正义,才能避免此类悲剧重演。

在今天这个依然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这一历史教训显得尤为重要。

【推荐下载】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7月28日)-范文word版 (1页)

【推荐下载】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7月28日)-范文word版 (1页)

【推荐下载】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7月28日)-范文word版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7月28日)19XX年6月28日的萨拉热窝事件,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德皇威廉二世表示全力支持奥匈帝国,鼓励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作战。

俄、法则公开支持塞尔维亚。

英国玩弄两面派手法,一面向德国表示将不卷入战争,一面怂恿俄国对德国进攻,以打击和削弱自己的主要对手德国。

奥匈帝国依恃德国的支持,7月23日,向塞尔维亚提出最后通牒,限48小时内答复。

内容是:要求制止一切反奥宣传活动,惩办进行反奥宣传的官民,并由奥匈当局派人共同追捕和审判萨拉热窝事件的“凶手”等。

尽管塞尔维亚接受了除最后一项以外的全部要求,奥匈帝国仍于7月28日悍然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第一次世界大战(19XX年8月-1918年11月)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

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

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triple alliance)和协约国(entente)之间的战斗。

德国、奥匈帝国(austria-hungary)和意大利是同盟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和塞尔维亚是协约国。

在19XX年至1918年期间,很多在亚洲、欧洲和美洲的国家都加入了协约国。

战场主要在欧洲。

值得注意的是意大利虽是同盟国,但是后来却加入到了协约国与同盟国作战。

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

大约有65,000,000人参战,10,000,000左右的人失去了生命,20,000,000左右的人受伤。

历史世界大战纪实

历史世界大战纪实

历史世界大战纪实第一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在20世纪初,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经济竞争和民族主义观念的兴起,使得欧洲的紧张局势逐渐升级。

这种紧张局势最终在1914年爆发成为了一场全球性的冲突,即第一次世界大战。

1.1 步入战争的导火线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可以追溯到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的皇储弗朗茨·费迪南德在波斯尼亚的萨拉热窝遇刺身亡。

这一事件导致了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而随后欧洲各国因为互相承诺的防御同盟而不断加入战争。

1.2 战争的扩大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随着各国双方士兵数量的迅速增加,战线逐渐扩大。

最初的几个月,战争主要在欧洲的西线和东线展开。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战火蔓延到了世界的其他地区,如非洲和亚洲。

第二章:战争的主要战场2.1 西线阵地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西线成为了最主要的战场之一。

双方军队在法国和比利时之间建立了相互对峙的阵地战线,数百公里的阵地一直延伸到瑞士边境。

这场战争的特点是战争后果惨烈,双方的壕沟战颇具代表性。

2.2 东线战争东线战场主要是俄罗斯与德奥帝国的对抗。

在东线,双方展开了一系列的战役,包括图尔沙战役、加利西亚战役等。

然而,德军在东线战场取得了明显的优势,使得俄罗斯陷入困境。

第三章:战争的后果3.1 战争的牺牲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具毁灭性的冲突之一,双方各自经历了巨大的伤亡。

据统计,战争期间共有超过1,500万人死亡,其中包括将近1,000万名平民。

战争还导致了数以百万计的伤残士兵和家庭的破碎。

3.2 地缘政治的重塑战争结束后,许多国家面临着领土和边界的重新划定。

奥匈帝国、俄罗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等多个大型帝国解体,新的国家如波兰、捷克斯洛伐克、亚美尼亚等应运而生。

此外,战后还通过《凡尔赛和约》等和约对德国进行了严厉的惩罚。

3.3 工业和技术的进步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许多领域的技术和科学进步。

工业化在战争期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如军事工业的发展、化学武器的使用等。

第一次世界大战过程简述

第一次世界大战过程简述

第一次世界大战过程简述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是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向其终极阶段,即帝国主义过渡时产生的广泛的不可调和矛盾、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完毕,新旧殖民主义矛盾激化、各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秩序划分不对等的背景下,为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全球霸权而爆发的一场世界级帝国主义战争。

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斗。

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王国属同盟国阵营,大英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俄罗斯帝国、意大利王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则属协约国阵营。

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

大约有6500万人参战,1000多万人丧生,2000万人受伤。

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但在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在一战中,各种新式武器如飞机、毒气、坦克、远程大炮相继投入战争,是武器发展史的重要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详细过程范文第一次世界大战,是1914—1918年帝国主义国家两大集团——同盟国与协约国之间为瓜分世界、争夺殖民地和霸权而进行的首次世界规模的战争。

战争先在8个欧洲国家(德国、奥匈帝国及其敌对国英国、法国、俄国、比利时、塞尔维亚和黑山)之间开始,后来逐渐有38个国家15亿人卷入战争。

战场遍及欧、亚、非三洲和大西洋、地中海、太平洋等海域。

欧洲特别是法国战场是决定战争全局的主战场。

海上则以北海为主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究其根源首先是帝国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性的加剧,导致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强烈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以垄断为特征的帝国主义阶段,各国政府代表本国垄断资本集团为获取最大限度的垄断利益,积极推行对外扩张和侵略政策,在世界各地以武力争夺殖民地。

老牌殖民帝国英、俄、法占据了世界绝大部分殖民地,而经济发展迅速、国家实力急剧膨胀的德、日、美等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所拥有的殖民地却相对很少,这种经济发展和殖民地分配的不均衡导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尖锐起来,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强烈要求瓜分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地。

其次,资本主义国家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和国内阶级矛盾的尖锐化也使帝国主义各国统治不稳,各国纷纷扩军备战、寻找同盟,企图通过对外发动侵略战争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早在1882年5月,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在维也纳签订同盟条约,形成了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同盟国。

1892—1907年,俄、法、英三国先后签订协约,逐步形成了与同盟国相对立的协约国。

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加速了双方扩军备战和争夺战略要地的步伐。

巴尔干半岛和地中海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

从1905—1913年,两大军事集团为争夺战略要地制造了一系列国际危机,甚至引起局部战争。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的加深,各帝国主义集团迫切希望从战争中寻求出路。

战争爆发前,两大军事集团都加紧扩充军备。

交战双方总的经济军事力量对比,协约国占优势。

1914年仅英、法、俄三国(含殖民地)总人口就达7.045亿人,动员完毕时,陆军兵力达977.7万人;德奥两国(含德国殖民地)总人口只有1.3亿人,动员完毕时,陆军兵力为634万人。

在空军和海军力量上,协约国也明显强于同盟国。

英国有飞机258架,法国有156架,俄国有263架;德国仅有232架军用飞机。

战争开始前,协约国海军编制内有各种水面舰艇762艘和潜艇74艘;德国和奥匈帝国有水面舰艇403艘和潜艇35艘。

各主要参战国的战略方针都是根据各自的侵略目的制定的,其共同点是:片面强调战略进攻,轻视防御;都企图依靠一两次决战决定战争胜负;立足于依靠战前物资储备打短期战争,没有挖掘经济潜力以满足战争的需要和进行持久战争的准备。

反映在战争计划上,各国都把打一场速战速决的短期战争作为制定战争计划的前提。

德国为避免东西两线同时作战,按照著名的施利芬计划(或称施利芬一小毛奇计划),准备在6-8周内首先征服法国,尔后挥师东进,几个月内打败俄国,结束战争。

鉴于法国极欲夺回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德国对法作战的设想是:以部署在德法边境的兵力牵制和吸引法军主力,同时以强大的主攻集团突然通过中立国比利时,向法国腹地实施深远迁回,从背后打击法军主力。

在东欧战场,则以少量兵力牵制俄军。

在海上,集中海军主力对付英国海军,同时以少量兵力牵制俄国海军于波罗的海。

奥匈帝国的战争计划受制于德国,准备以主力与俄国作战,同时又对巴尔干地区的塞尔维亚、黑山作战。

法国的战争计划是以主力集结于法国东北部地区,视战局发展情况进攻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反击德军入侵。

法国海军的主要任务是保障地中海的海上交通,并封锁奥匈帝国海军于亚得里亚海。

俄国的战争计划富有极强的进攻色彩,准备对德国的东普鲁士和奥匈帝国的加利西亚同时发动攻势。

英国计划把战争中陆上作战的重担推给法国和俄国,只派遣为数不多的远征军配合法军行动。

海军则用于保障英国及协约国交通线的安全,破坏德国的海上交通线,封锁德国海军,伺机与敌舰队进行争夺制海权的总决战。

综观各国战争计划,各国都过分夸大了纯军事因素的作用,而且都局限于争夺本国利益,各自为战,各军种也是单独作战。

因此,各国没有很好协调陆军和海军的行动。

盟国之间也没有制定总的联合作战计划。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弗兰茨·斐迪南为对塞尔维亚炫耀武力,到波斯尼亚检阅部队,在萨拉热窝遇刺。

这一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7月28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俄国根据有关条约,为支持塞尔维亚,于7月30日宣布军事总动员。

8月1日,德国对俄宣战。

8月3日德国对法宣战。

8月4日英国对德国宣战。

大战由此全面展开。

在欧洲大陆首先点燃的战火,迅速蔓延到中近东、远东和非洲一些地区。

其中欧洲战场是主要战场,由西线战场、东线战场、巴尔干战场以及意大利战场组成。

参战国还进行了多次海战,并把空军第一次用于实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按战争进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914年,双方速决战计划破产,西线由运动战转为阵地战大战爆发后,德军担任主攻的部队和担任牵制任务的部队按计划行动。

8月21-25日,德军同法军和英国远征军在法国东北边境进行多次交战,即“1914年边境之战”。

德军突破法军防御,向法心脏地区进军。

9月,法军组织了反击德军的“马恩河战役”,迫使贸然南进的德军撤退,瓦解了德军的速决战略。

至此,西线大部地段的军事行动开始形成阵地战。

但9—10月,在法国北部地区,德军和英法联军相互迂回对方翼侧而实施连续机动作战。

在东线,东普鲁士德军挫败了俄国优势兵力进攻,迫使俄军退守涅曼河和鲍勃尔河一带。

但俄军在加里西亚打败了奥匈帝国的军队。

德国为援助奥匈,对俄军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德军失利。

德国对东线战争规模的扩大使其陷入了两线同时作战的不利境地。

日本在远东地区趁火打劫,于1914年8月宣布对德宣战,乘机夺取德国在华利益,出现了远东战场。

土耳其于1914年11月宣布加入同盟国作战,在近东开辟了新战场。

战局更趋复杂。

此外,英法德在北非的争夺也非常激烈。

在这一阶段,英德海军的海上军事行动,主要是8月和11月在北海的两次黑尔戈兰海战和12月在南大西洋的福克兰群岛海战。

双方围绕着封锁与反封锁,进行了一系列规模不等的海上战役。

1915年,战争重心转到东线,东部战场进入了对峙状态战争使双方人力物力消耗巨大,军队的后备兵员和后勤补给发生严重困难,迫使各国加紧国民经济的总动员。

英法在西线基本上转入战略防御,以便养精蓄锐,恢复元气。

为了减轻德军对西线的压力,它们要求俄国在东线加紧进攻。

德国改变了战略方针,在稳定西线战局的情况下,集中兵力进攻俄国,企图一举击垮俄国,尔后打败英法。

1915年1—3月,俄军对德奥联军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冬季攻势,均遭惨败。

德国抓住战机,集中优势兵力于5月初对俄国战线中部发动了著名的戈尔采战役,迫使俄军全线溃退,损失惨重。

德军乘胜深入俄境,企图迫使俄国退出战争。

同年5月,原同盟国成员意大利转而对奥匈帝国宣战,在奥匈东南部开辟了新战区。

9—10月,整个东线也从运动战转为阵地战。

同年10月,保加利亚参加同盟国作战,德奥保联军以优势兵力占领了塞尔维亚。

这一年,西线战局相对平静。

英法联军利用德军兵力东调之机,发起了几次规模不大的进攻战役,企图牵制德军,减轻俄国战线的压力。

德军也发动过数次局部反击。

其中在4—5月的伊珀尔战役中,德军首次大量使用毒气。

1916年,战争重心再次转到西线,协约国逐步取得战略主动权。

1916年,德国把进攻重点再次转向西线,力争打败法国。

从2月21日起,德法展开了历时10个月的凡尔登战役。

由于兵力不足,德军猛攻不克,伤亡惨重,从此逐步走向最后失败。

与此同时,英法联军为了减轻凡尔登所受的压力,对索姆河上德军坚固防线发动猛烈进攻,史称“索姆河战役”。

此役中,英军首次使用了坦克作战。

东线俄军按照协约国协调一致进攻的战略方针,为策应西线英法联军作战,对德军发动了大规模进攻,突破了奥匈军队的防线。

此间,意军也对奥匈军队进行了数次规模不等的进攻战役。

同年8月,罗马尼亚参加协约国作战。

1916年的海上战场,5月31日—6月1日,英德海军主力在日德兰半岛以西,进行了整个大战期间最大的一次海战。

1917年,德国转入全面防御,俄国爆发革命,美国参战。

经过两年半战争,德国人力物力消耗巨大,协约国方面却增强了实力,战场形势越来越不利于德国。

德军被迫在东西两线转入防御,同时寄希望于海上开展“无限制潜艇战”,企图切断英法海上交通线。

在战争中一直保持中立,利用战争大发横财的美国借口德国宣布恢复“无限制潜艇战”和德国密电墨西哥企图结成德墨反美联盟,于1917年4月对德宣战,成了协约国在财政和军需方面的支柱和直接参战者。

同时也使美得以参与重新瓜分世界。

1917年,西线的主要战役是4—5月法军对德军发动的“尼维尔攻势”战役。

由于德军预有准备,法军的进攻遭到惨败,并引起法军大规模骚乱。

为配合法军作战,英军也单独发动了数次有限进攻,均未取得重大进展。

东部战线,该年9月,德军发起里加战役,这是东线最后一次规模较大的军事行动。

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俄国爆发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以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府宣布退出帝国主义大战。

1918年,协约国发动总攻,同盟国土崩瓦解。

俄国退出战争后,德国得到了片刻喘息之机。

1918年,德国集中兵力于西线,企图在美军主力到达法国之前,迫使英法屈服。

英法则决定在西线固守阵地,待美军主力到达后发动总攻。

为实现统一指挥,法国将军福煦被任命为协约国最高军事统帅。

7—9月,英法军发动局部进攻,取得进展。

9月,美国远征军在总司令潘兴率领下,发动了圣米耶尔战役。

9月26日,英法美联军发动总攻。

在协约国军步步紧逼下,德国的兴登堡防线全面崩溃。

9月29日保加利亚投降,10月30日土耳其投降,11月30日奥匈投降。

11月初,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德皇威廉二世退位,社会民主党组成临时政府,宣布成立共和国。

11月11日,《贡比涅森林停战协定》签订,德国投降。

历时4年零3个月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的胜利告终。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各国人民蒙受了空前的灾难。

战争期间,协约国总计动员军队4218万人,损失2210万人,其中死亡515万人。

同盟国总计动员军队2285万人,损失1540万余人,其中死亡380万人。

交战双方直接战费约为1863亿美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帝国主义各国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

德国战败,割地赔款;奥匈帝国彻底瓦解;英法虽取得了胜利,但在战争中元气大伤,受到削弱;美国在战争中牟取暴利,一跃成为经济强国。

战后帝国主义奴役掠夺战败国和宰割弱小国家的《凡尔赛和约》等分赃条约,虽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关系,但没有消除它们之间的根本矛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祸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