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盆地活断层风险评价
关中盆地主要活动断裂分级及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

引用格式:X i a oP a n p a n,L uQ u a n z h o n g,L uJ i e,e t a l.E v a l u a t i o no n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o fM a i nA c t i v eF a u l t sa n do f E n g i n e e r i n g C o n s t r u c t i o nS u i t a b i l i t y i nG u a n z h o n g B a s i n[J].J o u r n a l o fG a n s uS c i e n c e s,2019,31(2):13G19.[肖盼盼,卢全中,卢杰,等.关中盆地主要活动断裂分级及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J].甘肃科学学报,2019,31(2):13G19.]d o i:10.16468/j.c n k i.i s s n1004G0366.2019.02.003.关中盆地主要活动断裂分级及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肖盼盼1,卢全中1,2,卢㊀杰3,黄伟亮1,2,卢㊀智1(1.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陕西西安㊀710054;2.西部矿产资源与地质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㊀710054;3.陕西天地地质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西安㊀710054)摘要㊀为关中城市群的规划建设中的活动断裂场地提供工程评价标准.依据关中盆地活动断裂的分类和分级为基准,对关中盆地活动断裂场地的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将活动断裂的场地稳定性分为不稳定㊁稳定性差㊁基本稳定和稳定4级;关中盆地活动断裂场地的工程建设适宜性亦定性为4级,依次是不适宜㊁适宜性差㊁较适宜和适宜;定量确定不同类型和级别活动断裂的安全避让距离,从而确立了与关中盆地26条活动断裂的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标准.关键词㊀活动断裂;分级;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关中盆地中图分类号:P642.27;P642.4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4G0366(2019)02G0013G07㊀㊀断裂和地震活动性是区域稳定性研究的主要内容,刘国昌[1]指出断裂和地震活动性在区域稳定性研究中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许学汉[2]㊁邓起东[3]㊁陈红旗等[4]认为断裂活动产生的地表位错或地震活动可引发巨大灾害,在工程建设和城市开发中,是大家重点关注的内容和研究的对象.在进行城镇规划及工程建设工作时,对无法避免跨越的活动断裂区域,为防止场地建筑物产生过度变形,分析断裂活动的强烈程度㊁地表变形影响范围㊁工程建设对场地的适宜性和场地建筑物重要性尤为重要,有效的工程建设相适宜性评价为选择建设功能适应㊁结构合理和重要等级相应的建筑和设施提供依据,使工程适应潜在的地表形变,最大程度上节省工程成本,同时充分利用土地空间.因此,针对各种类型活动断裂进行工程建设相适宜的评价工作,具有重要的工程和实际意义.在对关中盆地活动断裂进行分类和分级的基础上,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相联系的评价方法,对关中盆地活动断裂场地的工程建设适宜性开展了总体评价,以期使该工程地质评价为关中城市群的规划建设发展奠定基础和提供参考.1㊀活动断裂的分类和分级在实际工程建设中,工程对场地的适宜性及工程安全是地震工程和岩土工程研究中的常见问题,将活动断裂通常分为全新世活动断裂㊁晚更新世活动断裂和晚更新世以前活动断裂,从工程稳定性方面考虑,由于活动断裂的类型㊁规模㊁活动速率及地震强度等因素影响不尽相同,全新世活动断裂的主要特征存在较大差异.为进一步细化全新活动断裂,结合断裂活动继承性和新生性2个方面特征以及实际工程经验,分析断裂的活动时间㊁地震强度和活动速率等主要影响因素,参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将其划分为强烈全新活动断裂(Ⅰ)㊁中等全新活动断裂(Ⅱ)和微弱全新活动断裂(Ⅲ),同时对于地震震级Mȡ5且中㊁近期(近500a以来)发生或百年第31卷㊀第2期2019年4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甘肃科学学报J o u r n a l o fG a n s uS c i e n c e s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V o l.31㊀N o.2A p r.2019收稿日期:2018G08G27;修回日期:2018G09G3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2284);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20113004900;D D20160264);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课题(2011K T Z B03G02G02)作者简介:肖盼盼(1992G),男,河南濮阳人,硕士,研究方向为岩土工程.EGm a i l:1062494578@q q.c o m通信作者:卢全中,EGm a i l:l q z_19711@163.c o m内可能发生Mȡ5的全新活动断裂命名为发震断裂.参照上述全新世活动断裂分类,根据关中盆地活动断裂的活动性及潜在工程影响,将关中盆地活动断裂进行了分类及分级(见表1).表1㊀活动断裂分类分级T a b l e1㊀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o f a c t i v e f r a c t u r e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断裂分类分级活动性平均活动速率v/(mm a-1)历史地震震级M Ⅰ㊀强烈全新活动断裂中晚更新世以来有活动,全新世活动强烈v>1Mȡ7Ⅱ㊀中等全新活动断裂中晚更新世以来有活动,全新世活动较强烈1ȡvȡ0.17>Mȡ6Ⅲ㊀微弱全新活动断裂全新世有微弱活动v<0.1M<6Ⅳ㊀晚更新世活动断裂晚更新世时期发生活动,全新世以来未见活动GGⅤ㊀晚更新世以前活动断裂晚更新世以前有过活动,晚更新世以来未见活动GG2㊀活动断裂的场地稳定性评价场地稳定性评价是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的前提和先决条件,可以从活动断裂㊁抗震地段类别㊁不良地质作用或地质灾害3个方面进行定性综合评价.考虑断裂在关中盆地的广泛分布,地震㊁地质灾害等多由活动断裂诱发,故本次评价主要针对活动断裂进行场地稳定性评价,根据场地内是否存在活动断裂及活动断裂的活动类型,将活动断裂的场地稳定性分为不稳定㊁稳定性差㊁基本稳定和稳定4级(见表2).表2㊀活动断裂场地稳定性评价T a b l e2㊀Q u a l i t a t i v e e v a l u a t i o no f a c t i v e f r a c t u r e s t a b i l i t y s i t e s 场地类型场地内活动断裂类型不稳定场地强烈全新活动断裂带(Ⅰ)稳定性差场地中等或微弱全新活动断裂带(Ⅱ㊁Ⅲ)基本稳定场地非全新活动断裂带(Ⅳ㊁Ⅴ)稳定场地无活动断裂3㊀活动断裂场地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是通过分析地形地貌特征㊁水文及工程地质条件㊁不良地质作用以及其他地质灾害作用㊁活动断裂发育㊁地震效应㊁地质灾害治理难易程度等影响因素,从地质的角度评价断裂场地内工程建设的相宜程度,侧重分析地质环境条件对规划建设工作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进行工程建设适宜性分析.研究通过对地质条件分析得出了合理㊁客观㊁准确的适宜性评价结论,该结论是进行城乡规划和工程建设必备的依据.3.1㊀评价原则李兴唐[5]㊁汤淼鑫[6]分别对活动断裂的工程地质评价和安全距离的确定提出了相应的原则.为了保证活动断裂区建筑物及构筑物的安全性㊁实用性㊁耐久和稳定性,与活动断裂保持一定的安全避让距离十分重要.在对关中盆地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时,确定合理的避让距离主要考虑4项基本原则.(1)预防第一,不可抗拒原则.一般工程建设及其采取的结构措施对于活动断裂引发的地表错动不具有强制抵抗能力,且工程遭受破坏及造成伤亡可能性极高,故工程选址㊁建设的最佳方案是最大可能的避开活动带,选择相对稳定的场地.(2)考虑断裂活动性强弱㊁区别对待原则.断裂活动强弱直接影响断裂的错动程度及地表的变形范围,2项指标为采取合理的结构措施及安全的避让距离提供了主要依据.对于断裂活动极弱,未能引发地表特征的断裂,依据工程需要,可以适当减小避让距离,加强结构措施穿越断裂带.(3)强化形变控制㊁土地最大化利用原则.在进行城镇规划及工程建设工作时,主要考虑2项形变控制,分别为断裂活动本身引发的地表形变和建筑物等其他工程结构的变形,加强2种变形的相适应性,最小化工程的最终变形,即最大程度上节省工程成本,同时充分利用土地空间.(4)坚持综合评价的原则.对城乡规划和工程建设,要对断裂活动场地坚持综合评价,场地断裂自身的活动性㊁地震触发断裂的危险性㊁断裂场地的可利用性㊁建筑结构可靠性等因素作用比对分析,从而评价断裂活动引发的地表特征,获取工程建设安全㊁经济的避让距离.3.2㊀评价方法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相互联系的评价方式广泛应用于地质研究领域.研究对关中盆地活动断裂的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亦采用该方法,该评价可分为2个阶段,首先是工程建设适宜性分级,其次是在不同级别下的工程建设适宜性分区范围.前者主要是41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甘肃科学学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19年㊀第2期整体性的定性分析,后者则采用模型实验㊁现场测量等方法进行定量计算.采用定性评价方法,考虑场地条件和场地治理难易程度2项指标,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㊁城乡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㊁火力发电厂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等相关文献,对关中盆地活动断裂场地工程建设适宜性进行分级,分别为不适宜㊁适宜性差㊁较适宜和适宜(见表3).表3㊀活动断裂场地工程建设适宜性的定性分级标准T a b l e3㊀Q u a l i t a t i v e g r a d i n g s t a n d a r d s f o r t h e s u i t a b i l i t y o f 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 a c t i v e f r a c t u r e s i t e s级别分级条件场地条件场地治理难易程度不适宜位于强烈全新活动断裂带,场地不稳定非工程措施可以抵御适宜性差位于中等或微弱全新活动断裂带,场地稳定性差需采取工程防护措施规模较大,治理难度较大或者费用较高较适宜位于非全新活动断裂带,场地基本稳定采取一般工程防护措施可以解决,治理简单适宜无活动断裂,场地稳定无需采取针对断裂的措施㊀㊀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㊁城乡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㊁火力发电厂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等相关文献的规定,结合徐锡伟等[7]㊁周庆等[8]㊁张永双等[9]㊁K e l s o n 等[10]学者现场调查确定的有关地区的安全避让距离以及刘守华等[11]㊁L o u k i d i s等[12]研究的上覆土体性质对工程影响的相关研究成果,定量确定关中盆地活动断裂的最小避让距离或安全距离(见表4).一般对于抗震设防烈度8度以下的地区,地面建筑受到断裂活动的影响基本不进行考虑,关中盆地的抗震设防烈度通常以7度或8度区为主.因此,表4只针对8度区确定活动断裂的最小避让距离.对于7度区的工程建设,涉及活动断裂时,建议不跨越断裂线,并对活动断裂区的重要建筑采取结构加强措施.表4㊀活动断裂的最小避让距离(适用于抗震设防8度区)T a b l e4㊀M i n i m u ma v o i d a n c e d i s t a n c e f o r a c t i v e f r a c t u r e(a p p l i c a b l e t o s e i s m i c f o r t i f i c a t i o n8d e g r e e z o n e)断裂类型(级别)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甲上盘下盘乙上盘下盘丙上盘下盘丁上盘下盘备注发震活动断裂或强烈全新活动断裂(Ⅰ)400m或专门研究400m或专门研究200m200m100m100mGG全新世非发震断裂(中等全新活动断裂,Ⅱ)200m200m100m60m80m40mGG全新世非发震断裂(微弱全新活动断裂,Ⅲ)100m60m80m40m60m30mGG晚更新世活动断裂(Ⅳ)80m40m60m30m40m20mGG晚更新世以前活动断裂(Ⅴ)GGGGGGGG没规定避让时,应避免跨越断裂线,并加强结构措施.断点埋深到建筑地基压缩层底部的距离>30m时,可以不考虑活动断裂的影响.㊀㊀由表4可知:①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主要参考«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进行确定;②避让距离是工程建设中的建筑物或构筑物基础边界垂直于断层面到地表形成的投影面的距离,或者是基础边界的地表位置到断层地表破裂线的距离;③对于断裂活动往往不是单个断面,活动过程中会形成多个次级断层面或支断面,此时避让距离计算起点为最外侧断面;④上述情况是从断裂的自身活动引发的地表破裂分析对工程的影响,主要包括地震活动或蠕滑活动,没有考虑由于地下水开采㊁地表降水㊁湿陷性黄土地区表水渗漏等因素引起的地裂缝活动,对于同时存在断裂和地裂缝活动时,应结合断裂和地裂缝的避让距离综合确定;⑤在埋藏浅层且有破碎带明显发育的断裂带上,通常以不均匀地基处理,不进行相关的避让措施;⑥在乡镇及城区建筑分散的断裂活动场地内,若工程建设必须在避让距离范围内进行,则要严格执行3点要求,首先建筑物及构筑物保持足够分散度且为3层以下的丙类及以后建筑,其次对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要强化整体的设计,并进行实验㊁比对和分析,进而优化方案,同时在抗震烈度原来标准上提高一度,最后建筑基础坚决不能横跨在断裂线上;⑦当有9度区及以上时,需另外考虑避让距离.3.3㊀评价标准在进行城镇规划及工程建设工作时,主要考虑51㊀第31卷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肖盼盼等:关中盆地主要活动断裂分级及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2项形变控制,分别为断裂活动本身引发的地表形变和建筑物等其他工程结构的变形,加强2种变形的相适应性,最小化工程的最终变形,即最大程度上节省工程成本,同时充分利用土地空间.根据上述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综合相关规范的规定以及有关关中盆地活动断裂的研究成果,对关中盆地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时,对其不同的类型和级别活动断裂采用不同标准(见图1和图2),其中图1为关中盆地活动断裂两侧不同范围适宜建设的建筑抗震类别,图2为关中盆地活动断裂两侧不同建筑抗震类别的适宜性分区图(有关晚更新世以前活动断裂对地面建筑产生的影响,图1和图2不考虑).图1㊀活动断裂区工程建设适宜图(8度抗震设防区)(图中适宜建设建筑抗震类别较高的建筑物同时比其抗震级别低的各类建筑也适宜建设)F i g .1㊀A p p r o p r i a t em a p o f 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 t h e a c t i v e f a u l t z o n e (8d e gr e e s e i s m i c f o r t i f i c a t i o n z o n e)61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甘肃科学学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19年㊀第2期图2㊀活动断裂区工程建设适宜性分区图(8度抗震设防区)F i g.2㊀S c h e d u l i n g m a p o f p r o j e c t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s u i t a b l e f o r a c t i v e f a u l t z o n e(8d e g r e e s e i s m i c f o r t i f i c a t i o n z o n e)㊀㊀对图1和图2说明如下:①在城镇和工程建设规划中,发现存在活动断裂区域,一般要进行该区域内的详细勘察工作,尤其是抗震设防8度及以上的区域要在原有基础上加大勘察工作量.②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主要参考«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进行确定.③避让距离是工程建设中的建筑物或构筑物基础边界垂直于断层面到地表形成的投影面的距离,或者是基础边界的地表位置到断层地表破裂线的距离.④对于不是单个断面的断裂活动,其过往活动过程中会形成多个次级断层面或支断面,此时避让距离计算起点为最外侧断面.⑤该适宜性分区从断裂的自身活动引发的地表破裂进行对工程的影响分析,主要包括地震活动或蠕滑活动,若在评价区内同时存在地裂缝,则工程建设适宜性分区也要考虑地裂缝发育强弱.⑥对于乡镇及城区建筑分散的断裂活动场地内,工程建设必须在避让距离范围内进行,要严格执行3点要求:首先建筑物及构筑物保持足够分散度且为3层以下的丙类及以后建筑;其次对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要强化整体的设计,并进行实验㊁比对和分析,进而优化方案,同时在抗震烈度原来标准上提高一度;最后建筑基础坚决不能横跨在断裂线上.⑦晚更新世以前的活动断裂(Ⅴ级)对于地表建筑来说,活动断裂的错动影响基本不需考虑.3.4㊀评价结果通过大量收集资料㊁现场地质调查和勘探,依据活动断裂分类和分级标准,将关中盆地调查出的26条活动断裂分为5个等级,各断裂的活动发育时代及分级概况见图3.由于晚更新世以前的活动断裂(Ⅴ级)对地表工程来讲,可忽略地表错动的影响,故一般不进行考虑,而对于其他活动断裂区域内的建筑物,明确其抗震级别,然后依据图1和图2及其说明选择适宜区进行工程规划建设.4㊀结论关中盆地活动断裂发育,断裂活动类型和等级不同,对建设工程的影响也不一样,在活动断裂场地进行工程建设时,应结合活动断裂的活动特点㊁场地地质条件和建设工程的重要性,采取安全的避让距71㊀第31卷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肖盼盼等:关中盆地主要活动断裂分级及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图3㊀关中盆地活动断裂分布简图F i g.3㊀S c h e m a t i c d i a g r a mo f a c t i v e f a u l t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i n t h eG u a n z h o n g B a s i n离和合适的结构加强措施.通过大量收集资料㊁现场地质调查和勘探,结合活动断裂破裂扩展和相关研究成果,取得如下结论:(1)根据关中盆地活动断裂的活动性及潜在工程影响,将关中盆地活动断裂分为三大类和5级,分级依次为强烈全新活动断裂(Ⅰ)㊁中等全新活动断裂(Ⅱ)㊁微弱全新活动断裂(Ⅲ)㊁晚更新世活动断裂(Ⅳ)和晚更新世以前活动断裂(Ⅴ). (2)根据场地内是否存在活动断裂及活动断裂的活动类型,将活动断裂的场地稳定性分为不稳定㊁稳定性差㊁基本稳定和稳定4级.(3)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结合的综合评价法以及建立的评价标准,将关中盆地活动断裂场地的工程建设适宜性定性为4级,依次是不适宜㊁适宜性差㊁较适宜和适宜,同时对关中盆地进行了工程建设适宜性分区,评价涉及26条活动断裂.参考文献:[1]㊀刘国昌.区域稳定工程地质[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3.[2]㊀许学汉.新构造㊁活动断裂年龄与工程地质评价[C]//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三次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88,818G824.[3]㊀邓起东.城市活动断裂探测和地震危险性评价问题[J].地震地质,2002,24(4):601G605.[4]㊀陈红旗,魏云杰.断裂构造工程效应综述[J].岩土工程技术,2003,(5):249G252.[5]㊀李兴唐.活动断裂工程地质评价原则[C]//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三次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88,833G840.[6]㊀汤淼鑫.活动断裂安全距离的研究[J].工程抗震,1999,(1):44G48.[7]㊀徐锡伟,于贵华,马文涛,等.活断层地震地表破裂 避让带 宽度确定的依据与方法[J].地震地质,2002,24(4):470G483.[8]㊀周庆,徐锡伟,于贵华,等.2008汶川8.0级地震地表破裂带宽度调查[J].地震地质,2002,30(3):778G788.[9]㊀张永双,孙萍,石菊松,等.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影响带调查与建筑场地避让宽度探讨[J].工程地质学报,2010,18(3):312G319.[10]㊀K e l s o nKI,K a n g K H,P a g eW D,e t a l.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 S t y l e s o fD e f o r m a t i o n A l o n g t h e C h e l u n g p u F a u l tf r o m t h e1999C h iGC h i(T a i w a n)E a r t h q u a k e:G e o m o r p h i c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R e s p o n s e so f M a nGm a d eS t r u c t u r e s[J].B u l l e t i no ft h eS e i s m o l o g i c a l S o c i e t y o fA m e r i c a,2001,91(5):930G952.[11]㊀刘守华,董津城,徐光明,等.地下断裂对不同土质上覆土层的工程影响[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24(11):1868G1874.[12]㊀L o u k i d i sD,B o u c k o v a l a sG D,P a p a d i m i t r i o uA G.A n a l y s i s o fF a u l tR u p t u r eP r o p a g a t i o nT h r o u g h U n i f o r m S o i lC o v e r[J].S o i lD y n a m i c sa n d E a r t h q u a k eE n g i n e e r i n g,2009,29:1389G1404.81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甘肃科学学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19年㊀第2期E v a l u a t i o no n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o fM a i nA c t i v eF a u l t s a n do fE n g i n e e r i n gC o n s t r u c t i o nS u i t a b i l i t y i nG u a n z h o n g Ba s i n X i a oP a n p a n 1,L uQ u a n z h o n g 1,2,L u J i e 3,H u a n g W e i l i a n g 1,2,L uZ h i 1(1.S c h o o l o f G e o l o g i c a lE n g i n e e r i n g a n dG e o m a t i c s ,C h a n g a nU n i v e r s i t y ,X i a n710054,C h i n a ;2.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W e s t e r n M i n e r a lR e s o u r c e s a n dG e o l o g i c a lE n g i n e e r i n g ,M i n i s t r y o f Ed u c a t i o n o f C h i n a ,X i a n710054,C h i n a ;3.S h a a n x iT i a n d iGe o l o g y Co .,L t d .,X i a n710054,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㊀P r o v i d e e n g i n e e r i n g e v a l u a t i o ns t a n d a r d s f o r a c t i v e f r a c t u r e s i t e s i nt h e p l a n n i n g an dc o n s t r u c Gt i o no fG u a n z h o n g u r b a na g g l o m e r a t i o n s .B a s e do nt h e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a n d g r a d i n g ofa c t i v ef a u l t s i nt h e G u a n z h o n g B a s i n ,a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e v a l u a t i o nm e t h o d c o m b i n i n gq u a l i t a t i v e a n a l y s i s a n d q u a n t i t a t i v e c a l Gc u l a t i o n i s a d o p t e df o r t h ee v a l u a t i o no f t h es u i t a b i l i t y of 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 t h ea c t i v e f a u l ts i t e i nt h e G u a n z h o ng B a s i n .Th e si t e s t a b i l i t y o f a c t i v e f r a c t u r e i s d i v i d e d i n t o u n s t a b l e ,p o o r s t a b i l i t y ,b a s i c s t a b i l i t y a n d s t a b l e f o u r l e v e l s .T h e s u i t a b i l i t y o f 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 t h e a c t i v e f a u l t s i t e i n t h eG u a n z h o n g Ba s i n i s a l s o c l a s s i f i e d a s f o u r g r a d e s ,w h i c h i nt u r n i su n s u i t ab l e ,p o o r l y s u i t a b l e ,a l i t t l es u i t a b l ea n ds u i t a b l e .Q u a n t i t a t i v e l y d e t e r m i n e t h e s a f e a v o i d a nc ed i s t a n ce of d i f f e r e n t t y pe s a n d l e v e l s of a c t i v e f a u l t s ,t h u s e s Gt a b l i s h i ng th e e v a l u a ti o nc r i t e r i a f o re n g i n e e r i n g c o n s t r u c t i o ns u i t a b i l i t y o f 26a c t i v e f a u l t s i nG u a n z h o n g B a s i n .K e y w o r d s ㊀A c t i v e f a u l t ;G r a d i n g ;E n g i n e e r i n g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s u i t a b i l i t y e v a l u a t i o n ;G u a n z h o n g B a s i n 91㊀第31卷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肖盼盼等:关中盆地主要活动断裂分级及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
滇中城市群重要活动断裂与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

滇中城市群重要活动断裂与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周春景;吴中海;马晓雪;李家存;王继龙【摘要】结合前人资料的系统梳理、遥感解译及地表调查结果,对滇中城市群地区的活动断裂进行活动程度分级,得到该区“5纵2横”13条主要活动断裂的构造体系分布格局.按断裂活动强弱程度对城镇及重要工程的影响不同,对滇中城市群地区城镇和“十三五”及中长期规划的重大工程开展活动断裂影响调查研究,表明活动断裂是影响和制约该区城镇规划及重大工程建设的主要地质因素.综合考虑活动断裂活动程度、岩性特征和地形变化3因素进行的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初步结果表明,该区的“极不稳定区”、“不稳定区”和“次不稳定区”约占全区面积三分之一.【期刊名称】《地质力学学报》【年(卷),期】2016(022)003【总页数】24页(P454-477)【关键词】滇中城市群;活动断裂;断裂活动强度分级;活动构造体系;地壳稳定性综合评价【作者】周春景;吴中海;马晓雪;李家存;王继龙【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新构造与活动构造研究室,北京100081;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新构造与活动构造研究室,北京100081;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北京100048;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北京100048;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6滇中城市群是中国未来重点发展的19个国家级重要城市群之一,包含了昆明、曲靖、玉溪、楚雄等4个地级市,面积约93139 km2。
同时,滇中城市群也是云南省“十三五”规划中的发展核心和重点,是云南省构建“一核一圈两廊三带六群”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空间格局中的“一核一圈”,其中的“一核”即是以昆明中心城区与滇中新区为核心区,“一圈”为充分发挥滇中城市经济圈的支撑作用。
基于地理数据分析昆明市地质灾害分布

基于地理数据分析昆明市活动断裂与地质灾害的关系班级:2008级地理科学(1)班姓名:张永珍学号:2008041108摘要:近几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作为云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昆明市经济建设发展迅速,但地质灾害日渐频繁,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
如何减轻并防避这些地质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简要运用地理数据说明昆明地质灾害所发生的区域,并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分析与统计,对昆明市地质灾害做出一个综合性的治理方案。
关键词:活动断裂;地质灾害;数据分析;昆明市引言:昆明市位于康滇地轴东缘,扬子准地台西南部,川滇台背斜与滇东台褶皱带交汇部(图1),该区构造运动强烈,尤其是新构造运动频繁"其以活动断裂为主,主要活动断裂带为小江断裂带及普渡河断裂带"[1]。
图1 小将断裂与普渡河断裂的位置示意1.活动断裂1.1活动断裂的概念活动断裂是一种现代地壳构造活动与变形,它以块断结构地壳中的深大断裂复活运动为基础,第四纪以来反复活动,特别是晚更新世!全新世以来至今仍在活动,甚至活动加剧,这种活动波及盖层及地表,经常伴发地震和形成地震带,并预示出其未来继续活动的可能性与趋势[2]1.2主要活动断裂带昆明市主要活动断裂带为小将断裂带和普渡河断裂带,具体分布见图1。
表1:小江断裂带与普渡河主要活动特征简表[3]:标注:M——超壳断裂C——壳断裂①线性影像清晰,带宽10~30km。
控制一系列串珠状新生代断陷盆地的发育,构成盆岭相间的构造地貌,断错地质地貌现象发育,具有强烈左行走滑运动特征,断错的最新地层为晚更新统-全新统。
重力异常为西低东高之递变带或相对重力低值带,航磁为明显SN向东西跃变带。
②线性影像显著,构成束、带状线性构造组合,带宽10~20km。
控制昆明、玉溪等新生代断陷盆地的发育,断层构造地貌显著,沙朗以北及关上以南表现为左行走滑,滇池盆地和玉溪盆地段则以垂直差异运动为主,断错下、中更新统。
昆明盆地及周边地区第四纪构造应力场分析

昆明盆地及周边地区第四纪构造应力场分析杜义;荆振杰;谢富仁【期刊名称】《中国地震》【年(卷),期】2009(025)001【摘要】昆明盆地是一个受南北向活动断裂控制的新生代断陷盆地,在昆明盆地及其周边地区地质构造复杂,活动断裂十分发育,且活动性较强.野外地震地质调查和断裂滑动观测表明:区内南北向断裂主要表现为左旋走滑和逆断两种运动方式,北东、北西向断裂以走滑运动为主,左右旋兼而有之.通过对研究区内32个测点的断层擦痕测量,共获得了1527条断层滑动数据,利用由断层滑动资料反演构造应力张量的方法,计算获得了研究区第四纪以来两期主要构造应力作用:第一期为早、中更新世,构造应力作用以近东西向挤压和近南北向拉张为特征;第二期自晚更新世至今,构造应力作用以北北西-南南东向挤压和北东东.南西西向拉张为特征.【总页数】10页(P31-40)【作者】杜义;荆振杰;谢富仁【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北京德外西三旗,100085;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北京德外西三旗,100085;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北京德外西三旗,10008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相关文献】1.昆明周边地区活动断层滑动与现代构造应力场 [J], 荆振杰;杜义;谢富仁2.西秦岭北缘漳县含盐红层盆地构造分析及古构造应力场反演 [J], 马春田;郭进京;刘林;王利晓;赵海涛3.海原、六盘山断裂带至银川断陷第四纪构造应力场分析 [J], 谢富仁;舒塞兵;窦素琴4.渭河盆地构造应力场演变及盆地形成机制分析 [J], 谢振乾;方继安5.2018年9月8日墨江地震及周边地区构造应力场特征分析 [J], 李泽潇; 万永革; 崔华伟; 李振月; 胡晓辉; 黄骥超; 靳志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昆明地震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

昆明地震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昆明市是云南省省会,西南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我国重要的旅游、商贸城市。
昆明市地处云南高原中部的昆明盆地内,属高原内中山山间盆地地貌,是我国珠江、红河和长江三大水系的分水岭地带。
总体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
区内最高的盆地西侧西山主峰海拔2506米,最低的滇池湖面海拔1886米,相对高差620米。
在新构造分区中,昆明处于川滇断块隆起区内的昆明凹陷三级新构造区内,是区域新构造隆起背景上的滇东强烈断陷湖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昆明盆地是云南高原规模最大的第四纪继承性断陷盆地。
盆地内第四系发育的总体特征可以概括为厚度巨大、相变复杂。
盆地主要由南北向普渡河第四纪活动断裂控制,同时还受北东、北西等多组方向第四纪活动断裂断裂的影响,形成异常复杂的盆地基底形态。
在地震带划分中,昆明被夹持于著名的小江南北向强震带和易门南北向中强地震带之间,并直接处于普渡河南北向中强地震带上。
由直接穿过昆明城区的普渡河断裂构成的中强地震带历史上曾多次发生6级以上中强震,最大震级为1985年禄劝6.3级地震;由小江断裂带构成的强震带历史上多次发生7级以上地震,其中最大地震-1833年嵩明8级地震震中距昆明市城区仅30公里;由易门断裂构成的中强地震带历史上多次发生6级以上中强震,最大震级为1995年武定6.5级地震。
到目前为止我们对昆明地区地壳结构、浅部断裂在深部的延伸等情况的了解极其有限。
这一方面严重影响了区域震中定位的精度,同时也就大大限制了对发震断裂构造的认识,特别是对地震活动断裂深浅构造关系的认识,由此,对昆明地震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研究就显得更为重要。
依据中国地震局《大城市地震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工作大纲,结合昆明市城市建设与发展及其所处地震构造与地震活动背景的具体情况,确定本项目的 "目标区"为:北纬24°52′至25°12′,东经102°35′至102°54′,面积32×36km2。
城市活断层探测地球物理方法与危险性评价

作 者简 介 :吾守艾 力 ・ 肉孜 ( 9 9_ ,男 ,新疆 喀什人 ,助理 工程 师 ,磁 法 、电法应 用-研 究 1 7_ ) 9 23 2
城 市活 断层探 测地 球物理 方法 与危 险性评 价
6 地震: ) ①沿断有历史的地震震中分布 , ②断层附近地震台站经常记录到小震活动,附近居民常感 到地震.布设在断层带上的精密测量系统发现有变动。可计算 出年平均活动的速度和幅度 。 7) 建筑 变形 ,古建筑 或地 基发 生倾斜 或错 开 。如宁夏 红果 子沟北 东 向断裂把 长城 切错 1 5 … 古 .m 。 4 1 . 3活 断层地球 物理 特征 1 形态 特征 :形 态特征 包括反 映 断层空 间分 布, 向 、规模及 倾 向 、倾 角等 地质 特征 。浅层 地震 、 ) 如走 探地 雷达等 方法 能较准 确地 反映 断层 的形 态 。 断层 带地热 异 常, 热数 值偏高 ; 断裂 带重力 异常 , 电 、 沿 地 沿 地 地磁 或各种 气体数 值一 般偏 高, 不 同地段 差异显 著 。 在 2 活动性性质特征 :活动断层的活动特征实际是断层的形态特征的一种 , ) 是活动断层的具体体现, 是断层 更加精 细 的一类特 征 。高分辨 率地 震勘 探方法 能非 常精 细地勾 画 出近地表 地层分 布 ,在有 地层年 代 控制 的情 况下, 能获得 断层 的活 动年代 。 探地 雷达也 具有 研究 断层活 动性 的能力 。 有, 射异 常与新 还 核辐 构 造断 裂活动 有十 分密切 的联 系 ;不 再活 动 的老构造 断裂 带天然 放射性 没有 增强 的反 映 ,而近期有 活动 的新构造 断裂 带天 然放射性 有 明显 的增强反 映 。
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随之增加。城市地震灾害损失 占全球震灾 的 9%以上。地震的直接原因是活动断层 0 的作 用 ,是城 市下方 活断层 突然错 动引起 的 。活 断层不 仅是地 震孕育 场所 , 是地震 产生破 裂最严 重 的 而且 地带 。我 国是 一个 多震 的国家 。地震 活动频度 高 、震 级大 ,而且一 些大 城市位 于 巨厚 的新生 界沉积覆 盖 层上 , 断层 没有 出露地表 ,隐蔽在 数百米 乃至 上千米 的新地层 之下 。如东 北平原 、华北 平原 、河套平 原 、 渭河 盆地 、塔 里木盆 地 、柴达木 盆地 、准噶尔 盆地 等 。 城 市隐伏 活断层 探测 与评价 是一件 高难度 的而且 全新 的工作 ,没有 现成 的路子可走 ,国外 也是 在探 索 、实践 之 中。在 城市开 展活 动断层 的探测 中,地 球物理 方法具 有重要 的作用 , 它能提供 活动 断层 的空 间 位置、 形态参数和推断活动性提供可靠的依据。 在不同地区, 按照其地质 、 地貌条件 , 选择不同的方法 , 可 以得 到较好 的效果 。
云南活动断裂带对山间盆地的影响及抗震设防对策研究

云南活动断裂带对山间盆地的影响及抗震设防对策研究云南地处我国的西南边陲,是我国活动断裂带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活动断裂带对山间盆地的影响十分显著,常常造成地质灾害和地震灾害,给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为了保障山间盆地居民的生命安全,必须开展相关研究,提出有效的抗震设防对策。
一、云南活动断裂带对山间盆地的影响1.造成地质灾害:云南活动断裂带经常发生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等。
这些地质灾害严重影响山间盆地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
例如,滑坡会导致土壤流失,损失农田和居民房屋。
2.引发地震灾害:活动断裂带的地震活动频繁,地震发生后会对山间盆地造成严重破坏。
地震可能导致建筑物倒塌、道路中断,居民生命财产受到威胁。
3.影响区域发展:活动断裂带的影响限制了山间盆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地质灾害和地震灾害给基础设施和产业带来严重破坏,制约了当地的发展前景。
1.加强地震监测:建立地震监测网络,加强对活动断裂带地震活动的监测和预警。
及时发布地震预警信息,提高居民的防范意识。
2.完善防震减灾措施: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和建设,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对老旧建筑进行检测和加固,确保居民在地震发生时有安全的避难场所。
3.强化应急救援:建立健全地震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地震应急救援能力和效率。
组织开展地震演练,提高灾害应对的能力。
4.发展地震保险:建立地震保险制度,鼓励居民购买地震保险,提高居民对地震灾害的风险认识。
在地震发生后给予灾害赔偿,减轻居民经济损失。
5.加强宣传教育:开展地震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居民对地震灾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加强地震科普教育,提高居民的防震减灾知识水平。
以上是对云南活动断裂带对山间盆地影响及抗震设防对策研究的相关内容。
为了减少地质灾害和地震灾害对山间盆地的影响,必须制定有效的抗震设防对策,提高当地居民的安全防范意识,保障他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昆明某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与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P 6 9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 0 0 7 - 3 9 7 3 ( 2 0 1 3 ) 0 1 0 - 1 3 2 - 0 3
l工 程 概 述
运动及两侧断块垂直差异活动, 此断裂带上地震活动强烈, 地
~
2 0 。 ;南西方向场地外均为平整过的厂房。场地 内原 为厂 2 . 5气 象 昆明处低纬度高原, 地貌复杂 多样 , 地形高差大, 在气候 上存在着 明显的垂直差异和水平 差异 。全年 降雨量 8 0 0~
1 0 0 0 mm, 多集 中 在 5 . 1 0月 , 降 雨 时 间集 中 , 降 雨量 大 。 强 降 雨
韧性中等 , 偶 见 少量 风 化 角 砾 、 碎 石和 风 化 碎 块 。 埋深 0 . 0 0~ 的区域 。该区高差不大,冲沟较发育,坡度 多在 1 5~ 2 O 。 之 1 9 . 1 0 m遍布整个场地。
间, 季节性降雨集 中, 雨量大 , 工程中需要 大量 的挖填方 , 极容
寒武系下统龙王庙纽 ( ∈。 I s ) 粉品白云岩表现为褐黄色、 褐 易 形成 塌 方 、 泥 石 流 。因 此 , 选取场地红线外 5 0 0 m 作 为 本 次 灰色, 强风化~ 中风化 , 薄层 状~中厚层状 , 粉 晶致密结构, 局 评估 的范 围, 边坡则延仲至坡顶, 泥石流延仲至汇水范闹 内。 部央泥质粉砂岩 , 节理裂隙发育, 3~ 4条/ m, 岩休较破碎, 为
建 设场 地 下 伏 岩 。
本区地形起伏较大, 高差约 8 0 m, 东 高西低 , 北部冲沟发
育, 东 北 部 有 火 量建 设场 地 外 有 大 量 人 工 填 土 , 区 域 内岩 层 节
川滇地区主要活动断裂的活动特征及其近十年的地震活动性

川滇地区主要活动断裂的活动特征及其近十年的地震活动性孙尧;吴中海;安美建;龙长兴【期刊名称】《地震工程学报》【年(卷),期】2014(000)002【摘要】Vast active faults and their seismic activity in Yunnan-Sichuan area had been devel-oped since the Cenozoic.Based on the earthquake catalogue and existing data of active faults,we compared the actual seismic activity of major fault zones in the past ten years in Yunnan-Sichuan area with the forecast results made by GSHAP (Global Seismic Hazard Assessment Program), and then concluded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br> The comparison showed that seismic activities in Longmenshan fault zone were greatly un-derestimated in GSHAP,for most of the earthquakes along Longmenshan fault zone were after-shocks of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Coulomb stress change caused by the mainshock of Wenchuan earthquake triggered the 2013 Lushan earthquake,and then reduced the seismic hazard of the southeastern segment of Xianshuihe fault.In the past decade,low seismic activities showed in outer arc belt of Yunnan-Sichuan area,mainly including Xianshuihe fault,Anninghe fault, Xiaojiang fault and other minorfaults,whose seismic hazard were greatly overestimated in GS-HAP.The similar situation appeared on Red River fault,Lancangjiang fault and Litang fault, part of the inner arc belt,which had the highest seismic hazardassessed by GSHAP.Otherwise, seismic activities of Yingjiang area in southwestern Yunnan started to enhance since 2008,while the seismic hazard in that area was neglected in GSHAP.Along Nujiang fault,only in the south segment and Baoshan area existed higher seismic activity,which was consistent with GSHAP.On the other side,eastern piedmont fault of the Haba-Yulong Snow Mountains,belonging to the middle part of the inner arc belt,showed higher seismic activities in recent years,which con-formed to the assessment of GSHAP.From the Zhaotong area to the east of Xiaojiang fault showed high seismic activities,consistent with GSHAP as well. <br> The above comparisons were based on the earthquake catalogue in the past ten years,while the time horizon of GSHAP would be fifty years in future,and cycle of one devastating earth-quake could be millennium,therefore large difference doesn't mean complete distortion of the esti-mates of GSHAP.%以近10几年的地震目录为基础,对川滇地区主要断裂带 GSHAP 地震危险性评估的预测结果与近十几年来的实际地震活动性进行了对比。
云南省主要区域性活动断裂描述(昆明地区)

云南省主要区域性活动断裂描述(昆明地区)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云南省主要区域性活动断裂描述(昆明地区及周边)1.元谋-绿汁江断裂带(F1)该断裂北起雅砻江与安宁河之间冕宁的牦牛山,向南经磨盘山、得力铺、昔格达、鱼鲊,顺金沙江、元谋盆地东缘至羊街、一平浪,于罗川附近进入绿汁江河谷,至易门三家厂南消失,总体走向南北,全长约410千米。
该断裂为滇中中台陷与武定-石屏隆断束三级大地构造单元的边界断裂,形成于晋宁期,经多期构造变动,对两侧中生界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沿断裂带地球物理场有清楚显示,出现明显重力梯度带和磁异常分界线。
地震测深资料表明该断裂为一条超壳深断裂。
根据断裂的几何结构、组合形态与活动性质等差异,可分成三段。
北段(昔格达以北)分东、西两支:东支磨盘山断裂,北起于马六村,与西支斜接,向南经磨盘山、白马、马槽等,止于红石井南,长约190千米,沿断裂有多期岩浆活动,新生代以来,具左旋压扭性质,切错昔格达组(Q1)地层,晚更新世以来活动不明显;西支得力铺断裂,北起冕宁西,南经马六村、得力铺至普威盆地,长约150千米。
依据断裂上覆无构造形变的第四纪堆积物14C 测龄及断层泥热释光测年结果,表明其明显的新活动时间为12万年前的中更新世。
中段(昔格达至一平浪),断裂线性结构较单一,长约100千米,显示挤压逆冲性质;断裂对早第四纪形成的昔格达、红格、元谋、羊街等盆地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并切割昔格达组(Q1)地层,显着活动为15万年前,该段20世纪曾有过5次中强地震记录,最大地震为1955年鱼鮓63/4级地震。
南段(一平浪北以南)由数条分支呈束状沿绿汁江延伸,多处有北东向、北西向断层交切,断裂带此段的东支绿汁江断裂,北起一平浪,向南经干海子、罗川、三家厂,长约100千米,控制了罗川等一系列小型第四纪断陷盆地的发育,其中见早第四系褶皱等构造变形,反映最新活动时段为中更新世。
浅议不同规范对活动断裂定义的差异--以昆明市为例

浅议不同规范对活动断裂定义的差异--以昆明市为例余建强;刘克文;刘翠景;刘兵川【摘要】现行的勘察设计行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GB17741-2005),对于活动断裂的定义有一定差异,使得不同的勘察设计单位对同一条断裂的评价结果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
本文以昆明市为例,通过分析不同规范对于活动断裂的定义,指出其中的问题与差异,结合典型断层地质剖面与震害实例,简要阐述地质上判定活动断裂的主要依据,即不应以《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规定的全新地质时期(一万年)内有无地震活动来判定断裂是否为全新活动断裂,应以《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GB17741-2005)规定的断裂是否错动地表或近地表相应时代的地层,来判定其活动时代。
%The current geological survey Standards such as Code for Investigation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GB50021-2001/2009), Codefor Seismic Design of Buildings(GB50011-2010), Evaluation of Seismic Safety for Engineering Site(GB17741-2005)have included their own deifnitions about active faults. This makes evaluations of active faults by different geology survey institutions for the same fault to be inconsistent,or even contradictory. This paper takes Kunming as an example, reviewed the deifnitions of active faults speciifed by different Standards, explored their differences and the latent problems, analyzed several typical geological fault proifles and related earthquake disasters, brief expounded the main basis to determine active faults on the geology, that should notbe in the Code for Investigation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GB50021-2001/2009) within the stipulated new geological period (ten thousand years) with and without seismic activity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fault is the Holocene active faults, should with the Evaluation of Seismic Safety for Engineering Site(GB17741-2005)whether the fault rupture surface or near surface corresponding strata to determine the activity.【期刊名称】《城市地质》【年(卷),期】2016(011)004【总页数】5页(P83-87)【关键词】活动断裂;发震断裂;断裂地表错动【作者】余建强;刘克文;刘翠景;刘兵川【作者单位】云南建投第一勘察设计有限公司,昆明 650031;云南建投第一勘察设计有限公司,昆明 650031;云南建投第一勘察设计有限公司,昆明 650031;云南省铁路设计公司,昆明 6501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2城市范围内发育的活动断裂所控制的大地震会使一个城市发生巨大的破坏,发震断裂的地表错动更可能沿断裂产生地表破裂带和位移带,其危害性更大,因此活动断裂、发震断裂的勘察与评价是城市建设和减轻灾害工作中极其重要的基础工作(邓起东,2007)。
云南某桥梁的工程地质安全评估

云南某桥梁的工程地质安全评估作者:李欢黄金来源:《中国水运》2020年第12期摘要:桥梁工程的安全评估利用工程原理和系统的土工试验,对拟建或已存在的桥梁及其系统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全面的评估和预测,并且得出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以期在后期施工过程中规避可能出现的地质问题。
本文对昆明地区某桥梁工程进行实地调研后,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室内试验,全面对该拟建场地的工程地质与地质环境,对该桥梁的基础工程的现状进行安全评估,并给出相应的工程建议。
关键词:桥梁工程;工程地质;安全评价;工程建议桥梁的修建极大地促进河流两岸交通的便利性,推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1-2]。
由于我国疆域辽阔,地质环境复杂,其中很多桥梁工程存在极大的安全风险,严重威胁了公众安全和制约国民经济发展[3]。
所以对桥梁工程进行工程地质安全综合评估变得极其重要。
桥梁工程安全评估就是利用系统的工程原理和相应的土工试验对拟建或已有的桥梁工程可能存在的地质风险以及其可能產生的后果进行综合评估和安全风险预测,并且提出相应的规避风险的措施,以达到桥梁工程及其附属工程可以安全运营[4]。
该桥梁工程地处昆明地区的区域性断裂带之间,其地质环境相对复杂。
因此,对该工程进行安全评估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在进行现场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的室内试验,从工程地质的角度对该桥梁工程进行安全评价,以期为桥梁的安全运营提出合理建议。
1 地质及其水文条件1.1 地形与地貌拟建建筑场地位于西坝河河岸,地形总体上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地势较为平缓,地面标高介于1887.40~1888.96m之间,高差1.56m,总体上场地地形较为平坦。
场地在区域上位于昆明湖积盆地中部,地貌上属昆明冲积、湖积盆地沉积地貌形态。
1.2 地层岩性经野外钻探揭露概桥梁工程所修建地层为第四系人工填土(Q4ml)层、第四系冲洪积(Q4al+pl)层、第四系冲积(Q4al)层、第四系冲湖积(Q4al+l)层。
滇中城市群重要活动断裂与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

滇 中城 市 群 重要 活 动 断 裂 与 区域 地 壳 稳 定 性 评 价
周 春 景 ,吴 中海 ,马 晓 雪。 ,李 家存 ,王 继 龙
( 1 .中 国 地 质 科 学 院地 质 力 学 研 究 所 新 构 造 与 活 动 构 造 研 究 室 , 北京 1 0 0 0 8 l ;
格 局 中的 “ 一核 一 圈”,其 中 的 “ 一 核 ” 即是 以 昆 明 中心 城 区 与滇 中新 区 为核 心 区 , “ 一 圈 ” 为 充分 发挥 滇 中城市 经济 圈 的支撑 作用 。
滇 中城市 群 地 区位 于云贵 高原 西部 ,为海拔 1 0 0 0~ 2 0 0 0 m 的高 原 及高 原 山岭 的 地形 地 貌 ,同时 ,该 区也是 中国第 四纪 活动 断裂 发育及 地震 活 动强 烈 的南 北 地震 带 的南段 ,特 定 的
摘 要 :结合 前人 资料 的系统梳 理 、遥感 解译 及地 表调 查 结果 ,对 滇 中城 市群 地 区
的活动 断裂进行 活 动程度 分 级 ,得 到该 区 “ 5纵 2横 ” l 3条 主要 活 动 断裂 的构 造 体 系分布 格局 。按 断裂 活 动强 弱程度 对城 镇及 重 要工程 的影响 不 同 ,对 滇 中城 市群
条 件 的 建 没性 意 见
1 研 究 区地 质 构 造 背 景
滇 巾城 市群地 在大地 构 造分 上 以红 河 断裂带 、弥勒一 富 源断 裂带 为分 界线 ,分别 属 于扬 子准 地 台 、华 南褶 皱 系 及 唐 古 拉一 吕 都一 兰 坪一 思 茅褶 皱 系 等 一 级 大地 构 造 单 元 ( 见 1 ) 。其 巾红河 断 裂带 与弥 勒一 富源 断 裂带之 间 占滇 中城市 群绝 大部 分 地 的扬 子准 地 台 , 具仃典 型 的基底 和盖层 双层 结 构 ,许 以普渡 河 断裂 为界 ,分 为川滇 台背 斜 和滇东 台褶 带 2个 二 级大 地 构造 。川 滇 台背斜 以元谋一 绿 汁江 断 裂 为界进一 步分 为滇 中中台 陷和武 定一 石屏 隆
昆明盆地浅层地下水脆弱性评价

昆明盆地浅层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李芸;杨秋萍;肖振国【摘要】昆明盆地作为云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加剧,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地下水成了重要的的问题.采用 DRASTIC模型和 GIS空间分析技术,对昆明盆地进行地下水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脆弱性级别评价,并分析分布情况,为地下水资源的科学管理提供技术支撑.【期刊名称】《地下水》【年(卷),期】2016(038)001【总页数】3页(P53-55)【关键词】水资源;脆弱性评价;地下水;DRASTIC模型;昆明盆地【作者】李芸;杨秋萍;肖振国【作者单位】云南省水文水资源局,云南昆明 650106;云南省水文水资源局,云南昆明 650106;云南省水文水资源局,云南昆明 6501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1.2水资源是人类的生命之源,是工农业生产及人类生活中不可替代的最为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进展的不断加快,人类对地下水资源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因此如何防止地下水污染,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就显得异常重要。
地下水脆弱性反映地下水系统遭受污染的潜在可能性,是国内外研究热点。
在国外,美国、前苏联、德国、意大利、法国、捷克、瑞典、保加利亚等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地下水脆弱性研究工作;国内地下水脆弱性研究虽起步较晚,上世纪90年代后,才逐步开展此项研究,但北京、广东、贵州、陕西、重庆和宁夏等省份对辖区内部分区域地下水脆弱性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通过地下水脆弱性调查评价,可评价地下水潜在的易污染性,圈定不同地区地下水的脆弱程度,以警示人们在开采利用地下水资源的同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云南是一个水资源相对较为丰沛的省份,目前大部分行业用水主要是地表水,开发地下水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一些经济社会发展较快的盆地。
省会昆明所在的昆明盆地由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加之连年出现的干旱,致使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地下水作为一种储备资源,对于缓解日趋紧张的供需矛盾和维护生态环境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昆明市东川区泥石流风险性评价研究

第19卷 第3期2008年9月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The Chinese Journal of G eological Hazard and C ontrol V ol.19 N o.3Sep.2008昆明市东川区泥石流风险性评价研究刘光旭1,吴文祥2,张绪教1(1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 100083;2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摘要:昆明市东川区是我国最著名的泥石流分布区。
基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联系泥石流研究的相关理论成果,使用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模型,结合GIS 软件对昆明市东川区泥石流进行危险性评价,得出了昆明市东川区各乡镇的泥石流危险度。
易损性评价是泥石流灾害风险性评价的一部分,根据每个乡镇的经济、人口等指标结合国内有关易损性的理论,建立东川区的泥石流易损性评价模型,从而对东川区以各乡镇为单位进行了易损性评价,得出了各乡镇的易损度。
有了易损度和风险度,利用联合国提出的自然灾害风险表达式两项相乘得出了东川区的风险度。
最后,使用ARCGIS 910的制图输出功能,对该区域的泥石流风险性进行了分区和制图,给出了昆明市东川区泥石流风险性评价图,使该地区的泥石流风险性评价有了新的以乡镇为单元的量化指标,更好的服务于当地防灾减灾和经济社会建设。
关键词:东川区;泥石流;风险度;危险度;易损度;ARCGIS910文章编号:100328035(2008)0320029205中图分类号:P694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07210222;修回日期:2007212228基金项目:民政部项目“国家自然灾害综合评估与风险制图试点研究”和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课题综合能源与水资源保障风险防范关键技术示范(2006BAD20B06)作者简介:刘光旭(1977—),男,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第四纪生态环境方面的研究。
1 研究区概况昆明市东川区地处长江上游的金沙江下游南岸,位于云南高原北部,东经102°48′~103°19′,北纬25°47′~26°33′。
昆明安全风险评估

昆明安全风险评估
昆明作为云南省的省会城市,具有一定的安全风险。
本文将从交通安全、自然灾害、犯罪率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估。
首先是交通安全方面,昆明作为一个百万级城市,道路交通密集,车辆众多,交通事故频发。
一些驾驶员违反交通法规,超速行驶、闯红灯等现象时有发生,给行人和其他驾驶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潜在威胁。
另外,昆明市还存在一些道路状况较差的区域,如洛龙路、昌宏路等,道路坑洼不平,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其次是自然灾害方面的风险。
昆明地处地震、山洪、泥石流、干旱等自然灾害多发区域。
尤其是地震频率较高,昆明市及周边地区曾多次发生过中小型地震,给居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威胁。
此外,夏季昆明时常遭受暴雨袭击,容易造成城市内涝,影响市民正常生活和交通。
最后是犯罪率方面的风险。
昆明作为省会城市,人口流动较大,犯罪率相对较高。
尤其是在一些人员密集的商业区、景点周边及夜间,存在一些盗窃、抢劫等犯罪行为。
尽管昆明市加强了治安管理措施,但犯罪风险仍然存在。
总结来说,昆明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主要表现在交通安全、自然灾害和犯罪率方面。
为了确保居民和游客的安全,昆明市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强交通管理、加强自然灾害预防和应对能力、加强治安防控,提高城市的整体安全水平。
同时,居民和游客
也应加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我防范能力,共同保障昆明的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
云南省精细化调查+风险评价项目--野外调查工作方法

2021年定位•《地质灾害防治三年行动实施纲要》•《云南省地质灾害防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我省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现状和需求•2020年度部署15个县域地质灾害精细化调查与风险评价(示范)•云南省地质灾害精细化调查与风险评价技术要求•规范和指导后期其他县域地质灾害精细化调查和风险评价工作提纲一、目的任务二、工作思路三、孕灾地质条件调查四、地质灾害及隐患核查、调查五、房前屋后人工边坡调查六、典型地质灾害隐患勘查七、普适型监测示范目的•在充分收集、分析县域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等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利用高分辨率综合遥感、InSAR观测、工程地质测绘、地质灾害测量和地质勘查等手段,查明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土体工程特性、斜坡结构类型等地质灾害孕灾条件;查清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及隐患的特征,总结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分析地质灾害成灾模式,开展地质灾害易发性和危险性评价;结合承灾体易损性调查评价,开展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掌握风险隐患底数,建立地质灾害风险调查数据库;提出地质灾害风险管控对策建议,不断提高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科技水平,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管理、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等提供基础依据。
任务1.孕灾地质条件调查。
收集利用基础资料,结合补充调查。
2.地质灾害及隐患调查。
详查点、县台账点、遥感解译点、新增点、治理工程点。
3.房前屋后人工边坡调查。
4.承灾体调查。
承灾体易损性评价。
5.工程地质勘查。
典型地质灾害(隐患)或代表性斜坡。
6.地质灾害易发性和危险性评价。
校正或重新分区。
7.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提出地质灾害风险管控对策建议。
8.数据库建设。
建立地质灾害风险调查空间数据库。
9.普适型监测示范。
提纲一、目的任务二、工作思路三、孕灾地质条件调查四、地质灾害及隐患核查、调查五、房前屋后人工边坡调查六、典型地质灾害隐患勘查七、普适型监测示范技术要求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技术要求(1:50 000)(试行)DZ/T 0261—2014 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调查规范(1∶50 000)云南省补充要求野外数据采集系统•综合遥感识别野外核查表•孕灾地质条件调查表•地质灾害调查表•承灾体调查表•其他表技术路线•运用“天—空—地”一体化方法,即InSAR形变解译、高精度遥感调查、无人机航测、地面调查、物探、钻探、山地工程等手段相结合,查明地质灾害孕灾背景条件,查清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及承灾体易损性,并对典型、重大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或代表性斜坡进行勘查,开展不同尺度的风险评价和防治区划,提出相应的风险管控对策,为防灾减灾管理提供基础扎实、切实可行的依据。
活断层探测和地震危险性评价研究

活断层探测和地震危险性评价研究
孙印;潘素珍
【期刊名称】《工程建设与设计》
【年(卷),期】2017(0)17
【摘要】大量针对地震研究数据的结果表明,当前活动断层产生的直下型地震,对城市造成了很大程度的损害.面对此种困境,应该使用地质探测技术,准确地对城市之下的地震活动断层分布状况进行确定,并确定地震的震源,有效地防御震害.云南省新平县地震地质结构较为复杂,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破坏性地震,属地震设防高烈度地区,多年以来一直被国家和省列为重点监视防御区和地震重点危险区.因此,为了做好新平县防震减灾工作,就要进行活断层探测工作,从而发现地震的震源,对地震所造成的危害性进行评测.基于此,论文针对活动层探测以及地震危险性评价等相关内容展开探讨,以期能够详细了解活动断层危险性,采取针对性措施,促进新平县防震减灾工作健康发展.
【总页数】3页(P71-72,77)
【作者】孙印;潘素珍
【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郑州450001;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郑州45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5
【相关文献】
1.深圳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 [J], 徐俊;余成华;汤德刚;张桂香;肖兵;蒋鹏;陈庞龙
2.某市地震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中关于钻孔资料收集与数据库建立的探讨 [J], 冯晓洲
3.深圳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 [J], 蔡国峰;徐俊;余成华;汤德刚;张桂香;肖兵;蒋鹏;陈庞龙
4.浅谈日喀则市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的重要意义 [J], 文升梁;李海;高锦瑞
5.某市地震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中关于钻孔资料收集与数据库建立的探讨 [J], 冯晓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昆明盆地基底断裂地震勘探测线设计及施工参数试验分析

昆明盆地基底断裂地震勘探测线设计及施工参数试验分析解丽;虎雄林;郭若瑾
【期刊名称】《地震研究》
【年(卷),期】2009(32)1
【摘要】为了对昆明市活断层构造的深浅关系有更深入的了解,在浅层地震反射勘探的基础上,布设了一条东西向、横跨昆明盆地的中深层探测剖面KM4测线,通过对测线参数的试验与分析,确定了适合昆明盆地反射地震勘探的施工参数,采用该施工参数,开展了有效勘探深度为2~3 km的中深层反射地震勘探,确定了目标区隐伏活断层在盆地深部与盆地基底展布的异同及空间关系,探测到了昆明盆地深部断层的基本位置,确定了浅部断层与盆地基底断裂间的关系.对该测线的设计和参数采集试验分析,为城市和山区的活断层探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总页数】6页(P62-67)
【作者】解丽;虎雄林;郭若瑾
【作者单位】云南省地震局,昆明,650224;云南省地震局,昆明,650224;云南省地震局,昆明,65022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5.2
【相关文献】
1.昆明盆地浅层岩土体热物性规律的试验分析 [J], 彭必建;李四堂;康鹏;曾虎;吕建国
2.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基底先存断裂成因及其对新生断裂的控制 [J], 束宁凯;吴林;汪新文;郭建平
3.滇池盆地东缘白邑-横冲断裂南段的浅层地震勘探研究 [J], 胡毅力;温一波;段继平;太树刚;王刚;李建有;王朝进;杨江华
4.昆明盆地基底断裂反射地震勘探数据处理 [J], 杨润海;张建国
5.关于浅层地震勘探和测氡定位隐伏断裂的初步探讨 [J], 戴华林;胡建平;包乾宗;汪文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dvances in Geosciences地球科学前沿, 2015, 5(4), 271-282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15 in Hans. /journal/ag/10.12677/ag.2015.54027The Active Fault Investigation of KunmingBasinXiaofang Yu1, Manping Xie1,2,31College of Tourism & Geography Science,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2Key Laboratory of Plateau Lake Ecology & Global Change,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3Yunnan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Geographical Process & Environmental Change on the Plateau,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Email: yncnyuxiaofang@, formelody@Received: Jul. 20th, 2015; accepted: Aug. 6th, 2015; published: Aug. 11th, 2015Copyright © 2015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AbstractActive fault research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regional crustal stability studies. It is a great signi-ficance for site stability of urban construction, prevention of urban earthquake disaster and seis-mic intensity fortification of city building. By collecting historical documents and previous re-search achievements, combining with the field geological survey and linear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satellite image, we make a survey of the main active faults (such as Puduhe-Xishan, Hei-longtan-Guandu fault, Baiyi-Hengchong fault, Dachunhe-Yiduoyun fault, Fumin-Chenggong fault) in Kunming basin, and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active fault on city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KeywordsActive Fault, Kunming Basin, Urban Construction, Site Stability昆明盆地活断层风险评价于小芳1,谢曼平1,2,31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昆明2云南师范大学高原湖泊生态与全球变化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3云南师范大学高原地理过程与环境云南省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Email: yncnyuxiaofang@, formelody@于小芳,谢曼平收稿日期:2015年7月20日;录用日期:2015年8月6日;发布日期:2015年8月11日摘要活断层研究是区域地壳稳定性研究的重要方面,对于城市建设场地稳定性、城市地震防灾减灾、城市建筑物地震烈度设防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历史文献和前人研究成果的收集、整理,结合野外地质调查结果和航、卫影像的线性结构特征,对昆明盆地普渡河–西山断裂、黑龙潭–官渡断裂、白邑–横冲断裂、大春河–一朵云断裂、富民–呈贡断裂五条活断层活动性进行调查,并分析活断层对昆明市城市规划建设的影响。
关键词活断层,昆明盆地,城市建设,场地稳定性1. 引言活断层一般是指现今正在活动的断层,或近期曾活动过、不久将来可能重新活动过的断层[1]。
活断层研究是区域地壳稳定性研究的重要方面,特别是城市活断层研究对于城市建设场地稳定性、城市地震防灾减灾、城市建筑物地震烈度设防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由城市地下活断层引起的城市直下型地震对城市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城市建设发展必须密切关注这些地下活断层的活动[2]-[4]。
昆明盆地地质构造复杂、地震多发,对断层活动性进行调查研究,查明活断层的性质、走向、长度、活动性等,这对于指导昆明市进一步的发展建设具有现实性意义。
2. 研究区概况2.1. 自然地理及区域地质概况研究区地处为滇中高原南北条带状昆明断陷湖积盆地内,受大断裂的控制,整体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微倾斜,地形呈波状起伏,海拔1912~1959 m,地形自然坡降0.5%~1%。
盆地内北部、东部发育宽广的冲湖积平原,微向滇池倾斜,南部、东南部形成湖积台地。
根据《1:5万地质图及说明书》(昆明幅)——云南省地质矿产局(1990年)和《1:5万地质构造图》(昆明市幅)——云南省地质矿产局(1987年),以及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的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资料,昆明盆地及其邻区内地层出露有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及新生界,新生界第三系和第四系在区域内分布广泛,主要成因类型有湖沼相、冰水相、河流相、洪积相、残坡积相等。
大地构造上,昆明盆地位于准扬子地台以及构造单元内,横跨川滇台背斜与滇东台褶带两个二级构造单元,且大部分位于滇东台褶带二级构造单元内的昆明台褶皱束三级构造单元内。
普渡河–西山断裂控制区域西缘,东缘大致为小江断裂控制,北东向大新册–一朵云断裂展布于盆地东南缘。
2.2. 城市规划建设概况昆明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昆明主城规划区总面积500平方公里(含滇池水面45平方公里),划分为北城、东城、西城和南城四个片区,北城为昆明主城区,东城即呈贡新区,南城是晋城–新街新城,西城则为昆阳–海口新城。
昆明盆地活断层密布,对于昆明城市规划建设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昆明市诸多重要建筑的选址布局,都必须考虑到活断层引发地震对场地稳定性的影响。
于小芳,谢曼平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昆明地铁规划总长372.2千米,建成后将连接整个昆明市区,目前1号线、2号线和6号线已通车使用,3号线在建。
由于地铁建设对地质环境的要求比较高,昆明盆地活断层成为昆明地铁建设的一大难题。
3. 研究区活断层研究3.1. 目标活断层确定活动断层鉴定的主要依据有:野外断层活动性调查结果,以经验性判断为主;断裂构造岩或断裂破碎带的物质结构的胶结程度;断裂断错的最新地层的时代;第四纪地质与地形地貌;航、卫影象的线性结构特征;断裂所处的活动构造环境与地震活动性状等[1]。
本文采用野外调查、前历史文献查阅、航卫图像叠加分析等方法,参考云南省地震局昆明盆地活断层探测结果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小新册区调报告,结合中国地震局全国活断层的最新研究成果,调查发现昆明盆地主要受到西山断裂束和盘龙江断裂束控制(见图1)。
本文选择西山断裂束的主断层普渡河–西山断裂(F1)、盘龙江断裂束的主断层黑龙潭–官渡断裂(F2)以及对昆明市呈贡新区建设影响最大的白邑–横冲断裂(F3)、大春河–一朵云断裂(F4)、富民–呈贡断裂(F5)这五条活断层进行调查研究。
3.2. 活断层调查3.2.1. 普渡河–西山断裂(F1)普渡河–西山断裂展布于“康滇菱形活动地块”东缘,是昆明盆地西缘最重要的控制性断裂。
该断裂带北起麻塘断裂,向南切穿金沙江顺普渡河经三江口、铁索桥至沙坪后偏离普渡河继续南延经款庄、散旦、沙朗、滇池西、刺桐关、玉溪西,止于峨山小街附近,全长约250千米,是研究区内最大的一条活动断裂带。
Figure 1. The active fault distribution in Kunming basin图1. 昆明盆地活断层展布图于小芳,谢曼平普渡河–西山断裂总体走向近南北,倾向南东,倾角45˚~80˚,由一系列大致平行或呈雁行状排列的南北向和北北东向断裂以及派生的次级断裂所组成。
该断裂带断面呈疏缓波状,断裂面垂向上呈阶梯状,破碎带宽达数百米,断裂深度达25 km以上,一条经多期压、张转化的构造。
该断裂自新生代以来,水平运动表现为左旋扭动,垂直运动表现为西盘上升,东盘下降,平均水平运动速度为0.9~2.0 mm/a,垂直位错速率为0.35~0.47111 mm/a [5] [6]。
3.2.2. 黑龙潭–官渡断裂(F2)黑龙潭–官渡断裂为近南北走向的正断层,断裂带北起闸坝水库,向南经官渡延伸进入滇池,长度98 km,倾向北西,倾角50˚~80˚,在石关山以南分两支延伸。
东支为主干断裂,沿黑龙潭、关上南延官渡后进入滇池;西支经茨坝南延至南坝后进入黑龙潭–官渡断裂(F2)滇池。
该断裂在盆地中掩覆于地下,在黑龙潭以北出露地表。
断层沿线发育断层崖、断层谷,构造破碎带宽约30余米,以断层角砾岩为主,断裂两盘基岩均为寒武系陡坡寺组(∈2d)碎屑岩基底,基岩埋深约200 m,为基底断裂,属盘龙江断裂束的主断裂,晚近期有过活动。
3.2.3. 白邑–横冲断裂(F3)白邑–横冲断裂北起白邑,经前卫屯、果林水库,向南延至呈贡,呈近南北向发育,区域发育长度大于73 km,断裂倾向南东,倾角65˚~85˚,为压扭性正断层,东、西两盘主要分布古生界(Pz)寒武系至二叠系(∈P)地层;断层破碎带宽16~50 m,并有断层泥、角砾岩、碎裂岩分布。
该断裂属基底断裂,为普渡河–西山断裂带的边缘断裂、昆明盆地内次级控制断裂。
3.2.4. 大春河–一朵云断裂(F4)大新册–一朵云断裂展布于昆明盆地东南缘的边缘地区,呈北东走向自小江断裂西支,向南经一朵云至大新册附近进入昆明盆地,断裂全长约70 km,倾向北西,倾角50˚~72˚,在大新册一带显示正断层,一朵云一带有一定压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