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5 散文二篇教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 阅读 15. 散文二篇 永久的生命》优质课教案_5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  阅读  15. 散文二篇  永久的生命》优质课教案_5

《永久的生命》教学设计《永久的生命》,是近现代著名严文井作者先生写的一篇散文。

《永久的生命》在写法上,先谈生命的易逝,欲扬先抑;再谈生命的永久,正面展开;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

三个层次,条理清晰,章法井然。

初二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散文知识,本文可以侧重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品读分析。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才能更好的领悟生命的可贵,珍惜时光。

另外,学生个性鲜明,但语文基础与语文能力较差,个体间学习水平差距比较大。

重点难点的突破有一定的挑战。

【知识与能力目标】1、简单了解作者,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观点;2、把握哲理散文的特点,得到有益的人生启迪。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默读、批注等多种方法来理解作品的内容及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教学难点】精读品味,欣赏富有哲理的语言及欲扬先抑写法的妙处。

按照初中生的认知规律,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的特点,我决定采用以下教法:1、以语言诵读品味为主,通过领读、比较阅读、齐读等不同的诵读方法,适当采用启发点拨法,完成本课教学。

2、采用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

通过教师设疑提问与学生设疑解疑结合,共同研究作答,解决本文重点。

3、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采用多媒体教学。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诵读中感知课文,自主探究,同时借助多媒体演示,完成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动手解决问题。

以便使学生更好地把握学习重点,分化学习难点。

)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预计5分钟1、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

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者严文井的答案吧!(板书课题)2、作者简介:闫文井,原名严文锦,1934年毕业于湖北省立高级中学,次年到北京图书馆工作,并开始以“严文井”的名字发表作品。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 阅读 15. 散文二篇 我为什么而活着》优质课教案_6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  阅读  15. 散文二篇  我为什么而活着》优质课教案_6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2、通过读写结合的方法对人生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写作能力。

3、了解罗素及其积极崇高的人生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1、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2、了解罗素的生平及其积极崇高的人生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人最宝贵的东西莫过于生命。

俄国作家契诃夫说:“活着而又没有目标是可怕的。

”苏格拉底认为,未经思索的人生是不值一过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思索、探讨一个简单而又复杂的问题:人为什么而活着。

(指名回答)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活着的理由的权利,无论他们选择了什么,都是无可厚非的。

我们今天来聆听当代思想文化巨人罗素的声音,看看他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

出示学习目标:1.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2.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对人生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提高思考和写作能力。

3.了解罗素及其积极崇高的人生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学与教(一)走进罗素1、作者简介--罗素罗素(1872-1970),出生于英国,他2岁丧母,4岁丧父,由祖父把他抚养成人。

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始终坚强地生活。

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

他还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

在1950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

(过渡:罗素这一位集众家于一身的伟人,为世人所敬仰,爱因斯坦就非常仰慕他,爱因斯坦曾经说,阅读罗素的作品是他一生中最愉快的事情之一。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

)(二)聆听罗素1.检查学生对本课的生字词掌握情况。

2.速读课文,思考:作者为什么而活?3.读完课文之后,大家知道作者为什么而活了吗?板书:渴望爱情追求知识同情苦难可是作者却说:“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这句话有着什么含义?明确:比喻,表明了这三种激情是作者在漫长一生中追寻、奋斗的原动力,在给他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带来不安和痛苦。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散文二篇》大赛获奖教学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散文二篇》大赛获奖教学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散文二篇》大赛获奖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散文二篇》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包含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我的叔叔于勒》两篇散文。

本节课将通过阅读和分析这两篇散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散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散文作品,对于散文的基本特点和阅读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和解读散文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散文的特点,掌握散文的阅读方法,能够分析和解读散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散文的魅力,培养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散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2.难点:分析和解读散文,理解散文中的深层含义。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散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2.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和分析散文。

3.合作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散文二篇》2.参考资料:相关散文作品、散文阅读方法指导资料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两篇散文的标题,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分别呈现两篇散文,让学生自主阅读,感受散文的语言特点和情感氛围。

3.操练(2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散文的主题和结构,探讨散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散文阅读方法。

5.拓展(10分钟)学生自主选择一篇喜欢的散文进行阅读和分析,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散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关于散文阅读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内容。

8.板书(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散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方便学生课后复习。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5《散文二篇》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5《散文二篇》教案 新人教版

15 散文二篇知识与能力1.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

2.了解文章的结构及揣摩文章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1.在诵读的过程中,理清文章结构,感悟作者的情感。

2.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在老师的点拨下品味文章的语言特点,理解文章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重点理解文章的内容,总体把握作者的思想倾向。

难点揣摩语言及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朗读,以探究式教学为主。

多媒体音频朗读2课时《永久的生命》(视频导入)视频播放:一粒种子破土而出,长成参天大树;一条小溪从雪山发源,流入大海。

导言:上面两组画面,让我们看到生命的进程,感受生命的蓬勃。

生命,是大自然伟大的作品,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精辟的语言来揭示生命的真谛,给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厚的关于生命的文学财富。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儿这样阐释生命的意义:“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

因此,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人生最宝贵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著名作家严文井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永久的生命》,来感知作者是如何理解生命的。

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

湖北武昌人。

现代作家、散文家、著名儿童文学家。

著有《南南和胡子伯伯》《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等。

听音频朗读,然后学生自由朗读。

思考回答:1.文题是“永久的生命”,读罢课文,你觉得作者在文中对生命持怎样的情感态度? 赞美2.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

第一部分(第1段)谈生命易逝。

第二部分(第2~3段)谈生命神奇不朽。

第三部分(第4~5段)赞美生命。

3.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先抑后扬。

作者从时间过去永不再回来谈起,谈到个体的生命容易逝去,人力不可挽回,让人无奈,这是“抑”;接着写种族的生命是神奇的,伟大的,充满活力的,“随处显示它的快乐和威势”,这是“扬”,最后抒发对生命的赞美之情。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 阅读 15. 散文二篇 我为什么而活着》优质课教案_9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  阅读  15. 散文二篇  我为什么而活着》优质课教案_9

汇报课《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授课教师:授课班级:八年级6班教学目标:1、了解文章的结构,理解中心观点。

(知识与能力)2、反复揣摩文章语言,理清文章思路。

(过程与方法)3、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重点:总体把握作者的思想倾向,引导学生对“为什么”进行探讨。

教学难点:揣摩语言及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朗读,以探究式教学为主,合作探讨为辅助。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练习导入,课堂热身小练习“谁丢了”爸爸丢了妹妹妈妈哥哥很着急二、初读感知,理解“为什么”1、自读课文,思考课题中的“什么”具体指什么?要求:初读自读时能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不跳读、不回读。

2、指定同学朗读第一段。

指导:注意重音“纯洁”“强烈”“飓风”“肆意”“濒临绝望”等引导学生分析偏正短语:“爱情的渴望”“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的同情”从而分析文章作者真正想要表述的“什么”是指:渴望、追求、同情(心)三、再读思考,分析“为什么”1、阅读第二段,思考爱情对于作者罗素来说有什么魅力?用词或短语来回答。

明确:狂喜、解除孤寂、看到神秘缩影2、你怎样看待关于爱情的这三个魅力?明确:短暂、不理智、真实、让人兴奋、具有创造力……爱情不是男男女女的纠缠不清,它是一种“博大”的情感。

3、罗素还“为什么”而活着?明确:追求:人、自然、思想【个体层面】同情心:孤寂、贫困、痛苦(整个世界)【集体层面】4、这三个层次中有没有什么联系?可否从文中找出来一个句子回答?明确:第四段第一句,作用过渡句。

突出他对前二者的追求都是源于第三者。

是个体价值在集体中的体现。

5、作者总结自己的一生,用了一段话,能否找出期中的关键词?明确:值得、乐意6、总结:文章结构:总——分——总课文体裁:哲理型散文(议论型散文)课文特点:结构清晰、说理明晰、情感透析。

四、朗读谈论,体会“为什么”1、“阅读罗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愉快的事件之一。

”——爱因斯坦2、学生自由分组,续写下面两句话:假如生命只是为了活着,那么(人名)活着是为了(可填诗文、名言、主要事迹等)五、作业布置:总结思考,口语练习“我为什么而努力”知识整理,完成学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散文二篇》教案设计范文

八年级语文上册《散文二篇》教案设计范文

八年级语文上册《散文二篇》教案设计范文一、教材分析《散文二篇》是八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篇文章,该篇短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名为《鱼》,第二部分名为《荷》,文中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意义。

通过这篇文章的阅读,可以启发学生对生活中的细节、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的思考。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文章的基本含义和主旨。

•掌握散文的基本知识和阅读方法,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学习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能力目标•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以及与自己的生活相关的启示。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阅读方法分析散文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能够运用学习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对阅读的兴趣。

三、教学设计1. 导入活动(10分钟)让学生简单介绍一下自己最近读过的一本书,分享阅读心得。

在介绍中,重点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书中人物、情节、场景等方面的感受和思考。

2. 预习活动(10分钟)提前让学生阅读好《鱼》和《荷》,然后在课堂上集体讨论。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先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基本含义和主旨,然后再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3. 教学过程(35分钟)3.1 理解文章的基本含义和主旨教师通过提问或者让学生自己发表意见,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基本含义和主旨。

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描述鱼和荷的情景,说说作者如何描绘鱼和荷的美丽之处?•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鱼》和《荷》,文章的主旨是什么?3.2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重点分析以下几个方面:•段落的结构:怎样划分段落?每个段落在叙述什么?•比喻的使用:有哪些比喻?比喻的意义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使用比喻?•对比的运用:鱼和荷在文章中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要将他们放在一起比较?4. 拓展活动(15分钟)让学生自己选择一则故事或者一篇美文,探讨其主题和情感,然后运用所学的知识和阅读方法,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散文二篇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散文二篇教案新人教版

15* 散文二篇1.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

(重点)2.了解文章的结构及揣摩文章的语言。

(难点)3.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1.朗读法;2.品读法;3.讨论探究法。

第1课时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

生命到底是怎么样的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者严文井的答案吧!步骤二自学互研自我感悟1.作者简介严文井,原名严文锦,1915年生,湖北武昌(今属武汉)人。

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曾获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奖、首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荣誉奖。

2.字词积累臼.齿(jiù)牛犊.(dú)茸.毛(róng)蔓.延(màn) 凋.谢(diāo) 洗涤.(dí)3.朗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语音语调,并勾画出不太理解的语句。

朗读指导:朗读时要注意语调的把握。

感情激烈处声音要响亮,情调应激昂;感情平静处要读得深沉些。

4.理清本文的写作思路。

本文先谈生命的易逝,欲扬先抑;再谈生命的永久,正面展开;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

三个层次,条理清晰,章法井然。

步骤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一、再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文章第一段写什么?有什么作用?开篇从时光一去不复返,个人生命有限写起。

欲扬先抑,为下文赞美生命的不朽张本。

(2)第一段末尾写道:“我们都非常可怜!”为什么这样说?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再回来,智者对此也无能为力。

(3)作者用“地面上的小草”比喻什么?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

(4)如何理解生命的“分开来”“合起来”?“分开来”是指生命的个体,每个生命个体是暂时的,终会消逝。

“合起来”是大自然的生命的总称,它是永久的,永不凋谢。

(5)作者为什么赞美生命?因为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2021秋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5课《散文二篇》word教案

2021秋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5课《散文二篇》word教案

2021秋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5课《散文二篇》word教案15散文二篇知识和技能1简单地理解作者,阅读课文,掌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观点。

2.把握哲学散文的特点,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将朗读、注释、共鸣和争论结合起来,辩证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作者的感受。

思考生活,可以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

过程和方法情绪、态度和价值观第1课时《永久的生命》1.整体感知,把握文本内容,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知。

(要点)2。

仔细阅读,欣赏充满哲理的语言,以及“欲促先抑”的写作方法之美。

(困难)3。

思考延伸,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树立乐观开放的人生观。

一、导入新课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精彩,永恒而不朽;还有人说,没有永恒的春天,也没有永恒的生命。

生活是什么样的?现在让我们来听听作家严文静的回答!二、教学新课目标指南1:掌握文本和整体感知提问1:通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哪几层意思?明确:文本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谈论生命的易逝性;论生命的永恒性;最后,联系现实生活,唱生命之歌。

三层,清晰有序。

提问2:作者对生命有哪些感悟?这些感悟矛盾吗?清楚:作者首先意识到生命是易逝的,一个人拥有的一切,包括青春、健康甚至器官,都可能会失去,这是无助的。

作者还意识到生命的永恒性,生命是无限的,个体生命将以一种新的形式永远存在。

这些感觉似乎相互矛盾,但实际上并不矛盾。

就个人而言,生命是脆弱的,易逝的;就生命的整体而言,它又是延绵不绝的,永久存在的。

问题3:文章第二段中“地上的草”的隐喻是什么?清晰:生命本身的魔力;生活可以不断创造新的生活。

提问4:课文写对生命的感悟,开始说“我们都非常可怜!”后来又说“这就是奇迹”。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明确:作者用“欲促先抑”的写作方法,写人生感悟,先写人生易逝,人的无奈与怜悯,情感化为低谷;然后用“不应该对此感到悲观”来描述生活的魔力。

个体生命是有限的,集体生命是无限的,生命是不朽的,这是值得称赞的;最后,结合生活实际,用爱赞美生活。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散文二篇》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散文二篇》教案新人教版

15 散文二篇1.简单了解作者,把握课文主要观点,领悟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2.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品味文中意蕴深刻的语言,初步把握哲理性散文特点。

3.探寻作者思想境界,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

第1课时永久的生命一、导入新课生命,总是令人深思。

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

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家严文井的答案吧!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阅读文章,把握文章观点1.世界上会存在永久的生命吗?阅读文章之前,请说说你对题目《永久的生命》的理解。

明确:(1)没有永久的生命;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寿命,从生物学的角度以及自然规律来看,不会存在永久的生命。

(2)有永久的生命;个体的生命也许总是有生有灭,但是生命总体却永远生机勃勃。

【教学提示】是否存在永久的生命?这本是个有趣而深刻的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该问题进行思考,引起学生对生命的关注。

或许,思维敏捷的同学已经有了超越表象的答案,这无疑更有利于文本教学。

2.阅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

明确:本文主要表达了“生命是永久的”这一观点。

探究:请你在文中找寻支撑“生命是永久的”这一观点的段落或语句,说说你对它的理解。

(1)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

理解:结合后文小草生长的事例可知,生命是“流动”着的,这个流动即小草随着寒暑易节的变化有生灭的现象,但它总能长出草,新生的草芽总能破土而出,说明生命的现象一直存在。

(2)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却是永久。

理解:结合后文形象的比喻可知,生命是以个体的方式存在的,一根草是一个个体的生命,一只虫子是一个个体的生命,一个人也是一个个体的生命,他们作为个体都会出生与死去。

但是,老的个体生命逝去,总有新的生命诞生,因此从整个宏观的生命历程来看,生命是向前奔流不息的,是永久的。

(3)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 阅读 15. 散文二篇 我为什么而活着》优质课教案_12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  阅读  15. 散文二篇  我为什么而活着》优质课教案_12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导语:长久以来,很多哲学家乃至普通人都在思考一个问题:人为了什么而活。

金钱、荣誉、名利、梦想,答案并不唯一。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作者告诉我们:“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所以,在生命长河中,我们究竟为了什么而活呢?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篇哲理散文——《我为什么而活着》,一起探究生命长河中我们应该追寻什么。

(板书题目、作者)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二、字词巩固:读读写写(找学生范读,订正字音,之后齐读两遍)三、初识生命:提问:齐读课文,在文中找一找——作者一生,为了“什么”而活着?板书:渴望爱情、追求知识、同情苦难提问:从内容上看,这三种感情构成了怎样的逻辑顺序?(由浅入深)提问:从结构上说,这篇课文第一段和后面的各段,又是什么关系呢?(总——分——总)四、课文研读(一)为爱而活,你是人间四月天提问1:阅读第二段:作者为爱情而活,是因为他在“爱情”中获得了什么?(寻找第2段中的关键词,引导学生尝试划出来。

例如“欢愉”、“解除孤寂”、“仙境”、“美好”……教师提示:这些词也是由浅入深的关系)引导学生分析“深渊”和“仙境”这两个词。

教师总结:同学们找得很仔细。

正是因为有了爱,所以生命才有了美。

民国才女林徽因曾经在她的诗中对爱的人写到“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提问2:在外国,其实也是这样。

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更是说过“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所以,爱情是一个永恒的美好主题。

但是同学们,对于我们来说,生命中的“爱”仅仅指爱情吗?在生命的旅途中,还有“什么”值得我们去爱呢?请说说理由?(学生自由发言:亲人、朋友、老师、英雄人物、平凡的普通人、学习、劳动、崇高的精神……)教师总结:老师很高兴同学们有一双发现爱的眼睛。

因为爱人,所以更爱生活。

老师也有话想分享给同学们。

《诗经》里歌颂爱情的句子“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已经成为了经典。

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散文两篇教案2新人教版

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散文两篇教案2新人教版

《散文两篇》教学设计(二)
教学过程
本文作者以真挚的态度、朴素的语言道出了自己的人生追求,他的人生价值
命题,作者以开门见山的方式直白地做出回答: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
自然段,作者对其人生的三大追求进行具体阐述。

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为什么说同情心也是支配着作类苦难的良知及其崇高的思想境界。

他的经历就是这种情感的最好佐证。

他一生
狱。

在晚年,仍致力于禁核运动,奔走呼号,创立和平基金会。

就在他逝世的当“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的比喻描述“孤寂”的可怕,用“圣徒和诗人们。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 阅读 15. 散文二篇 我为什么而活着》优质课教案_11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  阅读  15. 散文二篇  我为什么而活着》优质课教案_11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

2.了解文章的结构及揣摩文章的语言。

3.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对“我为什么而活着”进行探讨。

教学难点:揣摩语言及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朗读,以探究式教学为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都说生命美好,“好死不如赖活着”。

苏格拉底说“未经思索的人生是不值得一过的”。

同学们,你们想过自己到底为什么而活着吗?我们先来看看英国著名作家罗素是怎样回答这个问题的。

二、积累字词。

1.读准字音,注意多音字。

遏è制飓jù风俯瞰kàn 濒bīn临多音字颤抖chàn 秘鲁bì呼号háo颤栗zhàn 神秘mì号外hào2.重点字词死寂:没有一丝生气;形容极其安静,死沉沉的。

遏制:制止,控制。

濒临:紧接,靠近。

俯瞰:俯视。

飓风:气象学上旧指12级风。

3.作者简介伯特兰•罗素(英国):罗素是当代西方最知名和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也是最为我国读者所熟知的西方哲学家之一。

他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坚强地生活,后来成为一位集众家于一身的伟人。

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他还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

20世纪初,取得了现代数学基础研究的重大成果“罗素悖论”及解决这一悖论的“类型论”。

在1950年他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

95岁高龄完成《罗素自传》的写作。

三、整体感知: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短文,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思考文章结构。

1.理清文章思路: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明确自己的人生追求。

第二部分(2—4)作者对其人生的三大追求进行具体阐述。

第2段:作者大胆率直地表白了追寻爱情的三方面原因。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散文二篇学案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散文二篇学案

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学案课题:散文二篇(第1课时)【学习目标】课标要求:1、研读课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2.学习作者从自身生活经历谈起,表达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深刻的人生感悟的写法。

目标达成:1.学习《永久的生命》中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2用心领悟字里行间传达的真诚与睿智,感受作者博大的胸怀和境界。

教学过程学习流程:【课前展示】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写意(xiè) 松懈(xiè)遵循(xún) 点缀(zhuì)兴味(xìng) 洗涤(dí)卑微(bēi) 土壤(rǎng)牛犊(dú) 茸毛(róng)繁殖(zhí) 蔓延(màn)凋谢(diāo)2.解释下面的词语。

洗涤:冲荡,清洗。

又作除去罪过、积习、耻辱等。

卑微:地位低下而渺小。

蔓延:向四周扩展延伸。

井然有致:形容非常有条理。

【创境激趣】在忙碌、悠闲、快乐、忧愁中,日子一天一天流逝,我们一天一天老去。

有没有谁思考过:你为什而活着?你想怎样活着?(学生短暂交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散文《要生活得写意》,一起去领略蒙田的智慧!【自学导航】1、作者链接(1)蒙田(1533-1592):法国文艺复兴后期、十六世纪人文主义思想家。

他是启蒙运动以前法国的一位知识权威和批评家,是一位人类感情的冷峻的观察家,亦是对各民族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进行冷静研究的学者。

他的散文主要是哲学随笔,因其丰富的思想内涵而闻名于世,被誉为“思想的宝库”。

主要作品有《蒙田随笔》《蒙田意大利之旅》《热爱生命》等。

(2)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人。

著有长篇小说《一个人的烦恼》,散文集《山寺暮》,童话集《南南和胡子伯伯》,还有《严文井童话寓言集》《小溪流的歌》《“下次开船”港》《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风雨回眸》等。

《严文井散文选》曾获全国首届散文、杂文(集)荣誉奖,童话《蚯蚓和蜜蜂的故事》获1953年全国儿童文学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散文二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词语,了解散文的语言特点。

2.了解写作风格。

3.能初步认识生命和生活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探究课文的主题。

2.品味文章的艺术性,逐步培养学生鉴赏散文的能力。

3.揣摩语言,体味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认识人生的含义,积极面对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1.品味文章的艺术性,逐步培养学生鉴赏散文的能力。

2.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外国作品《美丽的颜色》,主人公工作时废寝忘食、坚持不懈,在简陋的工作环境中完成伟大的发现,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两篇作品,了解其他作家是如何认识和对待生活的。

二资料助读
1.有关蒙田:蒙田的名声在十七世纪已远播海外,在英国,培根的《散文集》就深受蒙田的影响。

在十七世纪上半叶那个古典主义时代,有人认为他那结构松散的散文不合人们的口味,然而到了十八世纪,他又声名鹊起。

著名作家、哲学家狄德罗欣赏蒙田的散文恰恰在于所谓的“无条理”,认为“这是自然的表现”。

有些作家、思想家和艺术家的思想似乎特别复杂,具有许多不同的层面,因此对于后代的各式各样的人都具有无穷无尽的引力,大概这就是包括蒙田在内的古代大师的秘密。

经过四百余年的考验,历史证明了蒙田与莎士比亚、苏格拉底、米开朗琪罗一样是一位不朽的人物,他的随笔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是“世上同类体裁中绝无仅有的”。

2.严文井,原名严文锦,1915年生,湖北武汉人。

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曾获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奖、首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荣誉奖。

2005年7月20日病逝于北京。

三、朗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和节奏。

写.意(xiè) 臼.齿(jiù) 茸.毛(róng)蔓.延(màn)
凋.谢(diāo)
四、读课文《要生活得写意》,整体感知
学生朗读课文,先独立思考,然后交流发言,教师明确:
1.结合注释,理解标题的含义。

紧扣“写意”来理解,标题中的“写意”是舒适的意思,含义是我们要生活得舒适。

2.开篇写“我”的生活体验,你从中看出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从“我”的生活体验写起,体现了作者生活写意,是如何正确对待工作、生活与休闲的生活方式,有说服力。

3.文章第二段中,为什么说“那是需要有极大的勇气的”?
文章举恺撒和亚历山大的例子就是很好的证明,一般人在非常规的工作中很难用一般生活的方式来调剂,而在此时用常规的生活方式会使精神松懈的同时能够更好地完成非常规的工作,非一般人不敢如此尝试,所以说“需要极大的勇气”。

4.究竟怎样做才算“生活得写意”?
生活本身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对工作和生活中任何事的安排处理不能影响生活的舒适,以此心态对待工作和生活中任何事就不会产生负担和压力,完成的效果反而更好。

五、读课文《永久的生命》,完成自学
学生朗读课文,围绕下面的问题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最后教师明确:
1.文中作者的感情有变化吗?是怎样变化的?
作者的感情是有变化的。

文章一开始,作者就告诉我们,岁月在一点点地消逝,而人们却只能任凭它悄悄地溜走。

这是无奈的,显示出作者悲观、消沉的情绪。

然而从第二段开始,作者的感情发生了变化。

“生命自身的神奇”“感谢生命的奇迹”“让我们赞美生命,赞美那毁灭不掉的生命吧”这些语言表现了作者的感情是乐观的,而且逐渐增强,以至于高唱生命的赞歌。

表面上看作者一开始的感情是悲观失望的,其实这不是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因为,岁月的流逝,青春的一去不复返,是我们每个个体生命客观存在的事实。

作者主要想告诉我们的是:“生命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让我们赞美生命”。

作者的感情是乐观的、激昂的。

2.本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对比手法。

“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衣,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它来洗涤,把它再补好。

那存在过的忧愁,也许你能忘却,但却不能取消它遗留下的印迹。

”“生命”和“衬衣”相对比,突出表现了“智者对此也无能为力”。

“我们都非常可怜!”表达了无可奈何的思想感情。

比喻。

“它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地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
会儿,便又离开前去。

那些个体消逝了,它却永远存在。

”把“生命”比作“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具体生动地表现出个体的生命虽然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却是永无休止的。

3.本文运用哪些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欲扬先抑。

本文先谈个人生命有限,感到无奈;再谈生命的永久,赞叹不已;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

作者感情层层递进,达到高潮。

4.品味关键句,理解其深层含意。

(1)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从土壤里钻出来,欢乐地迎着春天的风,好像那刚刚过去的寒冷从未存在。

(2)我们以同样感动的眼光看着山坡上那些小牛犊,它们跳跳蹦蹦,炫耀它们遍身金黄的茸毛。

(3)它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

明确:
(1)句“依然”是“依旧,照旧”的意思。

这句话具体表现了生命尽管是卑微的、柔弱的,但经历了严寒之后,它依旧和原来一样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一个“钻”字有力地表现了生命力的顽强
,不屈不挠的精神。

(2)句表现了新生命的活力和生机勃勃的样子。

作者的心情是欣喜的,感动的。

(3)句的含义是:虽然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一代一代传下去,就延续了人类的整个生命,人类的生命是永无止境的。

表现出作者浩渺的思绪和宽广的胸襟。

5.作者对生命的本质有怎样的认识?谈谈你的理解。

示例:
(1)每一个人的生命虽然是卑微、柔弱的,但整个人类的生命却是无穷无尽的。

(2)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历种种磨难。

但它是强大的,永久不朽,不能被任何的艰难困苦所阻挡。

(3)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要用有限的生命去创造无限的价值。

(4)我们都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5)珍惜时间,珍爱生命,做有意义的事。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位作家关于生活话题的文章,相信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一定有很好的启示和帮助,让我们正确认识生活,认真对待生活,让我们的生活更舒适。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