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处理课设
土木工程地基处理课程设计
土木工程地基处理课程设计1. 引言地基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承载能力、稳定性、耐久性等。
对于土木工程师来说,地基处理是非常重要的技能。
在本次课程设计中,我们将通过设计一个地基处理方案,来加深对于地基处理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2. 问题背景与问题分析家乡的某个小区正在开发建设,由于地下水较多,导致建筑群的地基不够稳定,给项目带来了安全隐患。
我们被要求设计一个地基处理方案,来保证建筑群的稳定性。
首先,我们对该小区的地质条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发现该地区的岩土层结构复杂,存在各种土层、岩层以及断层等。
此外,由于地下水较多,会对于建筑物的地基产生不利的影响,需要采取对应的地基处理措施。
因此,我们需要针对该地区的特殊地质条件,设计一个针对性的地基处理方案。
3. 地基处理方案设计3.1 孔隙水压力的控制在该地区,地下水含量较高,对于建筑物的地基会产生较大的水压,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措施降低孔隙水压力,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
我们采用了泄水孔和抽水井相结合的方式,将地下水引导到抽水井内,从而有效控制孔隙水位,并减少孔隙水的压力。
3.2 地基处理经过对地质条件的分析,我们设计了针对性地基处理方案:1.将地下水井进行井筒加固,加强井壁的稳定性,避免井筒失稳,对于地基产生不利影响。
2.采用钻孔灌注桩技术,在现场对于地基进行灌注加固,从而增强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3.应用钢钻加筋技术,增加地基的稳定性。
3.3 地基抗震处理受到地质条件和气象条件的影响,该地区常常发生地震,对于建筑物地基产生威胁。
因此,我们在地基处理的同时,对于抗震性进行了加强:1.采用锚索加固技术,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
2.在地下室和地下一层之间设置“桶形基础”,增加地基和建筑物之间的摩擦效应,进一步提高抗震性。
3.在进行地基处理的同时,加强建筑物本身的结构强度,从而增加抗震性。
4. 结论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土木工程地基处理的相关技术和方法。
地基处理课程设计指导材料
地质工程专业地基处理课程设计要求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及任务地基处理是地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包括理论课和课程设计,地基处理课程设计为综合性设计型实践,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在掌握了各种地基处理基本原理,并在其基本原理的指导下,完成地基处理设计的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熟悉地基处理设计的步骤和相关的设计内容,并学会用施工图表达设计思想。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课程设计共包括两个部分:1.设计计算共包括十道计算题。
2.实例设计共包括四道设计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做其中的二题。
三、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1.设计计算要求:写出计算步骤、公式过程及计算结果,最终确定答案。
2.实例设计要求:①论述地基土的工程地质特征,主要是场地的工程地质问题。
②根据场地的工程地质问题,至少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地基处理方法。
③对每一种地基处理方法进行设计与计算(以各种桩为例,包括:桩径、桩长、桩间距、复合地基承载力、沉降计算、工程量等)。
④对每一种地基处理方法的施工工艺与机具要求。
⑤设计出相应地的平面图和剖面图(A4纸)。
⑥对选择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地基处理方法进行适应性比较,最后推荐一种地基处理方法作为该场地地基处理方法。
四、课程设计的格式要求1.课程设计作业要求用手写,除了封面、目录及课程设计要求外。
手写时,要求字迹清晰,工整。
设计与计算应将设计与计算的过程写出,所有计算均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数。
2.课程设计作业包括:封面、目录、《地基处理》课程设计基本要求、设计计算、实例设计。
3.封面包括:题目-《地基处理》课程设计;单位-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级地质专业;时间等内容。
4.目录包括:《地基处理》课程设计的内容。
5.满足《地基处理》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6.设计计算必须将原题写出,每一题应先写解,后写答。
7.实例设计必须将原题写出,每一题应按实例设计要求的六点写出。
平面图和剖面图可按不同的比例单独为一页。
任务书-地基处理课程设计
《地基处理》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资料1. 工程概况某工程为体育中心的地基加固工程,总占地面积34万m2,场地地基处理总面积约23万m2。
体育馆、游泳馆、商业用房等建筑采用桩基础,其它场地为体育场、各类球场、停车场、市民广场、道路及绿地等用地均采用地基处理方式。
加固范围主要为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及室外体育广场等,拟建场地对差异沉降敏感度一般,对施工噪声影响要求不高。
根据本工程的规模和性质,该工程为二级工程,场地为二级基地,勘查等级为乙级。
2. 岩土工程勘察资料1)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根据钻孔揭露,场地岩土层自上而下分述如下:(1)素填土:灰黄、褐红,呈湿,松散状,由粘性土或砂质粘性土组成,均质性差,局部地段夹少量碎石,回填时间为近6个月。
该层全场均有分布,层厚2.30-6.60m。
(2)淤泥:灰、深灰、灰黑色,呈饱和,流塑状,局部软塑状,主要由粘性土组成,含有机质,粘性好,韧性好,干强度高,属高压缩性土,摇震反应慢,局部地段混杂有中粗砂而表现为淤泥混砂。
该层工程性能差,全场区均有分布,但厚薄不均,层厚4.50~12.60m。
场地东侧分布有砾砂,深灰色为主,饱水,松散状,以石英粗砂为主,呈棱角状,均匀性较差,分选性一般,级配一般,具有一定的干强度。
(3)粉质粘土:灰、灰黄、褐黄色,湿,可塑状,主要由粘性土和石英砂组成,其中中粗砂含量约20-30%,干强度中等,韧性一般-中等,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泽,分布不均,厚薄不均,部分钻孔缺失。
厚度为0.40-4.90m。
(4)粗砂:呈灰黄、褐黄色,饱水,松散-稍密状,局部中密状,主要由石英砂组成,胶结型一般,呈棱角状,分选型一般,级配一半,均匀性较差,含泥约20%,厚度0.40-4.90m。
(5)残积砾质粘性土:浅黄、灰黄、褐黄、灰白色,呈湿,可塑状,主要由粘土和石英砂组成,为花岗岩风化残余,稍具原岩结构,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稍有光泽,遇水易崩解软化。
地基处理工程课程设计
地基处理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地基处理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分类,了解不同处理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
2. 使学生了解地基处理工程中的关键参数及其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如土的物理性质、承载力、沉降等。
3. 帮助学生掌握地基处理工程的设计原则和施工要点,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地基处理工程进行合理设计的能力,包括选型、计算和方案优化。
2. 提高学生分析工程案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专业软件进行地基处理工程设计。
3.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参与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和施工现场管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热爱,增强从事地基处理工程相关工作的信心和责任感。
2. 培养学生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遵循工程规范,确保工程质量。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在地基处理工程实践中能够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明确以上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期望学生能够掌握地基处理工程的基本知识、具备实际工程设计能力,并形成正确的专业情感态度价值观。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这些具体的学习成果展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地基处理技术与设计》进行选择和组织,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地基处理工程概述:介绍地基处理的基本概念、目的、分类及适用范围,对应教材第一章。
2. 地基处理方法及原理:详细讲解常见地基处理方法(如预压、夯实、置换等)的原理、工艺流程和优缺点,对应教材第二章。
3. 地基处理工程设计:阐述地基处理工程设计的原则、步骤和方法,包括地基处理方案选型、计算及优化,对应教材第三章。
4. 地基处理工程实例分析:分析典型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实际工程中地基处理的设计和施工要点,对应教材第四章。
5. 地基处理新技术与发展趋势:介绍地基处理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及其发展趋势,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对应教材第五章。
地基处理技术教学设计
地基处理技术教学设计1. 前言地基处理技术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是保障建筑结构安全和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
本文旨在探讨地基处理技术在建筑工程教学中的应用,为教学设计提供参考和思路。
2. 教学目标1.理解地基处理技术的作用和重要性;2.掌握不同类型地基处理方法的原理、适用范围和技术实现;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一建筑工程地基进行处理设计;4.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其地基处理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教学内容3.1. 地基处理技术原理和作用1.地基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求;2.地基处理技术的作用和意义;3.各种地基处理方法的工作原理。
3.2. 地基处理方法及其适用范围1.振动法处理地基的原理和适用范围;2.爆破法处理地基的原理和适用范围;3.地基加固法处理地基的原理和适用范围;4.地基换填法处理地基的原理和适用范围;5.钻孔灌注桩法处理地基的原理和适用范围。
3.3. 综合实例分析案例分析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同时也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1.以某一建筑工程实例为背景,进行地基处理设计;2.分析处理方案的优缺点,思考如何做出判断和选择。
4. 教学方法本教学设计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兼顾授课、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
1.授课环节:讲授地基处理技术原理和方法;2.案例分析:以工程实例为背景,分析和设计地基处理方案;3.实践操作:设立实验室,引导学生进行地基处理相关实验。
5. 实验设计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课程中设立实验环节,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基处理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5.1. 实验设备1.地基处理振动机;2.构造模型;3.压缩试验机。
5.2. 实验流程1.模拟地基处理振动机的工作原理,设计并制作构造模型;2.进行压缩试验,分析实验结果。
6. 教学评估为了评估教学效果,我们将采取下列措施:1.学生课堂学习的考勤,以及本科目的考试成绩;2.对学生完成的课程设计作业进行评分;3.对实验操作过程中的表现和报告进行评分。
地基处理技术课程设计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地基处理技术课程设计班级:土木工程1202班姓名:学号:U2012154指导老师:章荣军2015年7月8日一、设计资料1.1 工程概况某六层住宅楼,建筑占地约800m2,建筑面积约5000m2。
1.2 基础形式与荷载条件拟采用筏板基础(基础底面为25m*32m),基础底面压力180 kPa,基础埋深3.2m。
1.3 工程地质条件该场地地形较为平坦,平均地面标高在3.90m,地下水埋深在地面下0.52m,平均水位标高3.38m。
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见表9。
二、复合地基设计2.1 复合处理地基方案的选择由各土层力学参数可知,筏板基础下主要为不良土层,且厚度比较大,承载力较低。
若采用换土垫层法,则对此类基础刚度较大,对不均匀沉降较为敏感、软土层较深的建筑处理效果不理想。
若采用排水固结法,因工程消耗的时间过长,短期内固结效果不理想,因而不采用。
采用CFG桩复合地基处理可以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作用,同时桩身与地基土构成复合地基变形量小,桩身与褥垫层是地下水良好的排水通道,可以改善地基土的水力特性。
因此,在此选择CFG桩复合地基处理方法。
土层分布图形如下图:2.2设计计算(1)桩长设CFG桩落于暗绿色粉质粘土这一层,按桩端进入下卧好土层1~2倍桩径的原则确定,即进入下卧层1m计算,所以桩长可取16.2m。
(2)桩径桩径0.3~0.8m,取500mm。
(3)桩间距桩间距s=(3-5)d,取s=2.0m。
(4)褥垫层厚度及材料褥垫层取0.2m ,材料可用中砂与碎石。
2.3 布桩形式布桩形式可以正方形布桩形式。
布桩总数5.199426.214.325322=⨯⨯==e A A n 根,取208根。
桩平面布置图如下图所示2.4 单桩承载力计算查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可得各土层的桩周侧阻力如下表且第六层粉质粘土的桩端端阻力特征值可取500kpa 。
地基处理设计课程设计
地基处理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地基处理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步骤,了解不同类型的地基处理技术及其适用条件,理解地基处理设计中所涉及的主要参数和计算方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地基处理设计,能够独立完成地基处理设计的计算和分析,具备一定的实际工程应用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应该培养对工程安全的重视,具备良好的工程伦理观念,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地基处理方法,以确保工程的安全和可靠性。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地基处理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地基处理设计的意义、目的和基本流程,不同类型的地基处理技术及其适用条件。
2.地基处理设计中所涉及的主要参数和计算方法:包括地基承载力、地基变形、地基稳定性等参数的计算方法,以及不同地基处理技术的计算和分析方法。
3.实际工程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工程应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地基处理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不同类型的地基处理技术及其适用条件。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工程应用能力。
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地基处理设计中所涉及的主要参数和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选用合适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帮助学生掌握地基处理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以便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探讨。
3.多媒体资料: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和教学视频,为学生提供生动的学习材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4.实验设备:准备适当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验操作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地基处理设计课程设计
地基处理设计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地基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理解不同地基处理技术的适用范围及效果。
2. 使学生了解地基处理设计中的关键参数,能够运用相关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 帮助学生认识地基处理在土木工程中的重要性,了解我国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现状。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工程中地基处理问题的能力,能够提出合理的设计方案。
2. 提高学生运用文献、手册等工具查阅相关资料,为地基处理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3.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地基处理设计计算,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土木工程事业的热爱,培养其从事地基处理相关工作的兴趣。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使其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掌握地基处理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其未来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地基处理基本原理:讲解地基处理的目的、分类和适用条件,重点分析常见地基处理方法的原理及作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 地基处理概述2. 地基处理设计方法:介绍不同类型地基处理的设计方法,包括换填法、压实法、预压法、桩基法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 地基处理设计方法3. 地基处理参数计算:讲解关键参数的确定方法,如承载力、沉降量、稳定性等,并举例说明。
教材章节:第三章 地基处理参数计算4. 地基处理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地基处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四章 地基处理工程案例5. 计算机软件在地基处理设计中的应用:介绍常用计算机软件在地基处理设计中的应用,并进行实践操作。
教材章节:第五章 地基处理计算机软件应用6. 地基处理设计规范与标准:解读我国相关规范和标准,提高学生的规范意识。
地基处理方案课程设计
地基处理方案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地基处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及方法。
2. 学生能够识别并分析不同地质条件下地基处理的需求。
3. 学生了解各类地基处理方案的设计原则及其适用场景。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针对特定地质条件提出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案。
2. 学生能够分析并评价地基处理方案的优缺点,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3. 学生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土木工程专业的热爱,增强对地基处理技术的研究兴趣。
2. 学生能够认识到地基处理在工程中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
3.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培养沟通、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职业素养。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土木工程专业高年级专业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地基处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对工程实际问题充满好奇。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地基处理概述- 地基处理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地基处理的目的与意义2. 地基处理原理- 地基土的物理性质与力学性质- 地基处理的基本原理与作用机理3. 地基处理方法- 换填法、压实法、排水固结法等常用方法- 预压法、深层搅拌法、地下连续墙等新型方法4. 地基处理方案设计- 地基处理方案设计原则- 地基处理方案选择与优化5. 地基处理案例分析- 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地基处理案例- 案例分析、讨论与评价6. 地基处理技术经济分析- 地基处理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 技术经济比较与评价方法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地基处理概述第二周:地基处理原理第三周:地基处理方法(一)第四周:地基处理方法(二)第五周:地基处理方案设计第六周:地基处理案例分析第七周:地基处理技术经济分析本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课程目标,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以教材为依据,涵盖地基处理的基本理论、方法、设计及案例分析,旨在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地基加固与处理课程设计
地基加固与处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地基加固与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相关工程术语。
2.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地基类型及其特点,并解释其适用性。
3. 学生能够阐述各类地基处理技术的优缺点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地基问题,提出合理的加固与处理方案。
2. 学生能够根据实际工程案例,选择合适的施工工艺和材料。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展示一个简单的地基加固与处理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土木工程专业的热爱,增强对地基工程重要性的认识。
2. 学生树立安全意识,认识到地基工程在保障建筑安全中的关键作用。
3. 学生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土木工程专业高年级学生的专业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地基加固与处理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高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欲望。
教学要求:结合实际工程案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并为后续相关课程和未来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地基加固与处理基本原理:讲解地基的概念、分类及作用,分析地基失稳的原因,阐述地基加固与处理的必要性和基本原理。
参考教材章节:第三章 地基与基础2. 地基处理技术与方法:介绍常见的地基处理技术,如预压法、置换法、搅拌法、冻结法等,分析各类技术的适用范围、施工工艺及优缺点。
参考教材章节:第四章 地基处理技术3. 地基加固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地基加固与处理工程案例,如软土地基、膨胀土地基、黄土地基等,探讨各种地基问题及解决方法。
参考教材章节:第五章 地基加固与处理工程案例4. 地基加固与处理方案设计:学习如何根据地质条件、工程需求和施工环境,制定合理的地基加固与处理方案,并进行方案比较和优化。
参考教材章节:第六章 地基加固与处理方案设计5. 实践操作与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实验室操作,加深对地基加固与处理技术的理解;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基处理课程设计计算书
《地基处理技术》课程设计计算书题目专业学号班级姓名一、基本设计资料(1)工程概况某六层住宅楼,建筑占地约800m2,建筑面积约5000m2。
(2)基础形式与荷载条件拟采用筏板基础(基础底面为25m×32m),基础底面压力150 kPa,基础埋深3.5m。
(3)工程地质条件该场地地形较为平坦,平均地面标高在3.90m,地下水埋深在地面下0.52m,平均水位标高3.38m。
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见表1。
表1 各层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二、承载力计算1、确定桩土面积置换率20.101m==2、单桩承载力计算1na p si i p p i R u q l q A ==+∑桩侧阻力如下表:土层淤泥质粉质粘土砂质粉土 淤泥质粘土 粉质粘土 桩侧阻力q si (kpa ) 17.0 15.013.018.0桩端阻力360p q kpa =由此可以计算桩的承载力特征值为:2211.57,0.19641.57(1721511310182)3600.196408.11p p na p si i p p i d u d m A m R u q l q A kNππ======+=⨯⨯+⨯+⨯+⨯+⨯=∑3、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 根据公式有:(1)aspk sk pR f mm f A β=+- 当使用的是CFG 桩复合地基时,公式中的β取值一般可以根据当地经验取值,如无经验时,可以取0.75~0.95之间,天然地基承载力较大时,取大值。
本工程认为可以取β=0.85,sk f 取各土层天然地基承载力的加权平均值。
因此复合地基承载力为:70210060107526615408.11(1)0.1010.85(10.101)66260.740.196sk a spksk p f kpaR f m m f kpaA β⨯++⨯+⨯===+-=⨯+⨯-⨯=对地基进行深度修正,30018.50.52+8.50.98+8.9 2.0==10.21/3.5(0.5)260.7410.21(3.50.5)291.37150a spk kN m f f d kpa kpa γγ⨯⨯⨯=+-=+⨯-=>满足要求。
《地基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本科课程教学大纲《地基处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9315879【英文译名】:Foundation Treatment Engineering【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学分数】:3【总学时】:48【实践学时】:16一、本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地基处理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其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地基处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从而为天然和人工地基的处理提出分析、具备处理实际工程的能力。
并充分发挥学生自学潜力和创新意识精神。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1、熟悉地基处理基本原则,基本理论;3、掌握复合地基基本理论;2、掌握各种地基处理方法的作用原理、适用范围和条件;3、掌握各种地基处理方法的设计要点、施工要求;4、掌握地基处理方法的选用原则及优选方法;5、了解各种地基处理方法的效果检验。
6、了解既有建筑物地基加固和纠倾技术。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先修课程:工程地质、土力学、地基基础四、课程内容(带*者为重点内容、带△者为难点内容)(一)地基处理总论(2学时)了解地基处理目的,熟悉地基处理方法分类;*掌握软弱土与不良地基特征;(二)复合地基概论(4学时)*了解复合地基的分类和特点,△掌握桩体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掌握复合地基沉降计算。
(三)换土垫层法(2学时)熟悉换土垫层法的作用及适用条件,*掌握砂垫层设计方法;了解常用的垫层材料,掌握垫层施工的工艺要求及质量检验方法。
(四)碾压与夯实法(2学时)*掌握表层夯实、重锤夯实、强夯法的作用机理、施工方法及适用范围。
(五)排水固结法(4学时)*掌握排水固结法原理与应用、△砂井堆载预压法设计计算、排水固结法施工;了解效果检验。
(六)灌浆法(2学时)了解灌浆材料类型与特性,*掌握灌浆机理及应用、灌浆设计;了解灌浆工艺及效果检查;(七)灌填成桩法(4学时)*掌握砂桩、碎石桩(振冲法)、石灰桩、土桩和灰土桩的作用机理、设计方法、施工方法及1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本课程教学大纲适用范围。
地基处理碎石桩课程设计
地基处理碎石桩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地基处理的基本原理,掌握碎石桩施工技术的相关知识;2. 使学生了解碎石桩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以及其对提高地基承载力的作用;3. 帮助学生掌握碎石桩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如桩长、桩径、桩距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际工程中地基处理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设计碎石桩地基处理方案的能力,能根据工程需求进行合理选型;3. 培养学生进行现场施工技术指导的基本技能,确保施工质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土木工程专业,增强对地基处理技术研究的兴趣;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在工程实践中相互协作、共同进步;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认识到地基处理技术在保障工程安全和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土木工程专业地基处理方向的专业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土木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为将来从事地基处理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等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1)地基处理概述:地基处理的基本概念、分类及适用条件;(2)碎石桩施工技术:碎石桩的构造、工作原理、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3)地基处理设计原理:地基承载力的确定、桩基设计理论、碎石桩布置原则。
2. 实践操作:(1)现场考察:了解实际工程中碎石桩地基处理施工现场,认识施工设备与工艺;(2)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工程案例,学习碎石桩地基处理方案设计及施工组织;(3)课程设计:分组进行碎石桩地基处理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教材章节及内容:第一章:地基处理概述1.1 地基处理的基本概念1.2 地基处理的分类及适用条件第二章:碎石桩施工技术2.1 碎石桩的构造与工作原理2.2 碎石桩施工工艺2.3 碎石桩质量控制第三章:地基处理设计原理3.1 地基承载力的确定3.2 桩基设计理论3.3 碎石桩布置原则教学进度安排:1. 理论知识部分,共计12课时;2. 实践操作部分,共计8课时;3. 课程设计部分,共计4课时。
地基处理挤密法课程设计
地基处理挤密法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地基处理挤密法的基本原理,掌握不同类型挤密法的技术要点;2. 了解挤密法在工程中的应用范围,掌握其选型和设计原则;3. 掌握地基处理挤密法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及验收标准。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工程案例,选择合适的地基处理挤密法,并进行初步设计;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地基处理挤密法的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监控和管理;3. 能够运用专业软件或工具,进行地基处理挤密法的模拟分析,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热爱,增强对地基处理技术的学习兴趣;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3. 增强学生的工程质量意识,树立正确的工程伦理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土木工程专业高年级选修课,旨在使学生掌握地基处理挤密法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工程案例,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地基处理挤密法基本原理:介绍各种挤密法的原理、适用范围及优缺点,重点讲解预压挤密法、强夯挤密法、深层搅拌挤密法等常用方法。
参考教材章节:第三章“地基处理方法”第1-3节。
2. 地基处理挤密法选型与设计:分析不同工程案例,教授挤密法选型原则、设计方法及注意事项。
参考教材章节:第三章“地基处理方法”第4-5节。
3. 地基处理挤密法施工技术:详细讲解挤密法施工工艺、施工要点及质量控制措施。
参考教材章节:第三章“地基处理方法”第6-7节。
4. 地基处理挤密法验收标准及质量控制:介绍挤密法施工过程中的验收标准,分析常见质量问题及处理方法。
参考教材章节:第三章“地基处理方法”第8-9节。
5. 地基处理挤密法案例分析:选取典型工程案例,分析挤密法的应用效果,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
地基处理课设
地基处理课设(总9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武汉滨江住宅区2#住宅楼地基处理工程设计(编号B2D3F2) 1、设计说明1.1设计目的地基处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
本课程设计,是继《地基处理》课堂教学结束后的一门实践性课程,是与地基处理理论学习相配套的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
其目的是:通过课程设计,深入理解和巩固地基处理的基础理论,牢固掌握地基处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公式,熟悉地基处理设计的基本技能和计算方法,灵活准确地应用于工程实践的实际具体问题。
了解并掌握实际地质和荷载条件下不良地基处治设计的一般方法;熟练地质资料的使用;培养运用土力学基本原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练掌握地基处理施工工艺和监测技术,培养初步的独立设计能力。
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设计,重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和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开拓创新的作风和意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增强专业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1.2设计依据(1)郑俊杰,地基处理技术.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2)叶书麟,叶观宝.地基处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4)赵明华,基础工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5)龚晓南,地基处理手册(第三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6)徐至钧,赵锡宏.地基处理技术与工程实例.科学出版社,2008.2、工程概况武汉滨江住宅区2#住宅楼为一幢7层砖混结构住宅楼,该住宅楼已经考虑抗震构造要求,设计了构造柱和圈梁,总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
该场地地势平坦,地貌特征为长江冲击一级阶地。
据勘察,土层自上而下分别为杂填土、黏土、粉质黏土、淤泥质黏土、粉砂,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如表1所示。
《地基处理》教学大纲
《地基处理》教学大纲《地基处理》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地基处理》是一门专门研究如何有效解决地基问题的专业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和掌握地基处理的基本概念、方法、技术及其应用,为在地基工程领域的实践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掌握地基处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不同处理技术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2、熟悉各种地基处理的设计、施工和监测方法,掌握相关技术和工艺。
3、了解地基处理工程实例,能够分析、评估和优化地基处理方案。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其在地基处理领域的专业素养。
三、课程内容1、地基处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介绍地基处理的意义、目的、分类和应用,概述常用地基处理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2、岩土工程基本知识:介绍岩土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和工程分类,为后续地基处理技术的学习打下基础。
3、换土垫层法:介绍换土垫层法的原理、设计、施工和监测方法,重点讲述砂垫层、碎石垫层和素填土垫层的施工工艺和应用实例。
4、排水固结法:介绍排水固结法的原理、设计、施工和监测方法,讲述砂井、塑料排水板和灰土桩的施工工艺和应用范围。
5、挤密桩法:介绍挤密桩法的原理、设计、施工和监测方法,重点讲述砂桩、碎石桩和灰土桩的施工工艺和应用实例。
6、化学加固法:介绍化学加固法的原理、设计、施工和监测方法,讲述水泥搅拌桩、高压喷射注浆桩和灌桩法的施工工艺和应用范围。
7、托换技术:介绍托换技术的原理、设计、施工和监测方法,讲述桩基托换、基础扩大托换、坑式托换和锚杆静压桩托换等托换技术的施工工艺和应用实例。
8、工程实例分析: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分析不同地基处理方法的应用和效果评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使学生掌握地基处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案例分析: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分析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和效果评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3、实验室教学:通过实验室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各种地基处理技术的施工工艺和设备操作方法。
地基处理设计课程设计
地基处理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地基处理的基本概念,了解不同类型的地基及其特点。
2. 使学生了解地基处理的设计原则,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3. 帮助学生掌握地基处理方法,包括物理、化学和力学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工程中地基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设计合理地基处理方案的能力,能根据工程需求选择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计算机软件进行地基处理设计计算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土木工程领域的兴趣,培养其专业认同感。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在地基处理设计中充分考虑环境保护。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旨在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地基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具备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以便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明确预期成果,并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地基处理基本概念:包括地基的定义、分类及各类地基的特点。
教材章节:第一章 地基与基础概述2. 地基处理设计原则:介绍地基处理设计的基本原则,如安全、经济、合理、环保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 地基处理设计原则与方法3. 地基处理常用方法:详细讲解物理、化学和力学方法,如换填、压实、预压、注浆、搅拌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 地基处理常用方法4. 地基处理工程案例:分析典型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各种地基处理方法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四章 地基处理工程实例5. 地基处理设计计算:教授如何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计算机软件进行地基处理设计计算。
教材章节:第五章 地基处理设计计算6. 教学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模拟实验,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材章节:第六章 地基处理实践教学内容按照课程目标进行科学性和系统性的组织,明确教学大纲和进度安排。
通过以上六个方面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全面掌握地基处理设计的相关知识,为实际工程应用奠定基础。
《地基处理技术》课程设计《地基处理技术》课程设计
《地基处理技术》课程设计(复合地基设计)当软土地基不能满足建筑物对地基强度和变形的要求时,可采用置换或挤密的方法,在软弱地基中设置散体材料(砂、碎石等)或胶结材料(石灰土、水泥土等)构成加固桩柱体,与桩间土一起共同承受建筑物荷载,这类由两种不同强度介质组成的人工地基,称为复合地基。
复合地基中桩柱体的作用与桩基础中桩的作用是不同的,复合地基中的桩柱体是地基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起加固地基的作用,且不与基础作刚性连接;而桩基础中的桩是一种基础形式,起传递上部结构荷载的作用,且与承台或上部结构作刚性连接。
一、复合地基的作用和适用范围复合地基是由桩和桩间土所组成的,其中桩的作用是主要的,因此,复合地基的类型可按桩的类型进行划分。
按成桩材料分类主要有以下两类:(1)散体材料桩,如砂(砂石)桩、碎石桩等;(2)水泥土类桩,如水泥土搅拌桩、旋喷桩等。
按成桩后桩体的强度分类主要有以下两类:(1)柔性桩,如散体材料类桩;(2)刚性桩,如水泥土类桩。
(一)复合地基的作用不论何种复合地基,都具有以下一种或多种作用。
1. 桩体作用由于复合地基中桩体的刚度较周围土体为大,因此桩体上会产生应力集中现象,大部分荷载由桩体承担,桩间土上的应力则相应较少,这样就使得复合地基承载力较原地基有所提高,沉降量有所减少。
2. 垫层作用桩和桩间土组成的复合地基,在加固深度范围内形成复合层,可起到类似换土垫层均匀地基应力和增大应力扩散角等作用。
3. 挤密作用对于砂桩、碎石桩、灰土桩等复合地基,由于施工过程中的振动、挤密等原因,可使桩间土起到一定的挤密作用。
4. 加固固结作用砂桩、砂石桩、碎石桩等具有良好的透水性能,可起到缩短土体排水距离的作用,从而加速地基的固结。
5. 加筋作用复合地基中的桩体在地基中可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和土的抗滑能力,从而起到加筋的作用。
(二)复合地基的适用范围复合地基的适用范围见表1二、设计计算复合地基设计计算的主要内容有:桩体的直径、桩间距、桩长和排列方式的选择;桩体承载力的确定;复合地基承载力的计算;复合地基变形的计算。
地基处理设计课程设计
地基处理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地基处理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地基处理的目的和意义,掌握地基处理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熟悉常用的地基处理技术及其适用条件。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地基处理设计,能够分析评价地基处理方案的优劣,能够进行地基处理施工图的绘制。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工程安全的重视,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地基处理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常用技术。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基处理的目的和意义:介绍地基处理的基本概念,解释地基处理的重要性。
2.地基处理设计的基本流程:讲解地基处理设计的步骤,包括前期、方案设计、施工图绘制等。
3.常用地基处理技术:介绍常用的地基处理技术,如压实、排水、加固等,并分析其适用条件。
4.地基处理方案的评价:讲解地基处理方案的评价方法,如稳定性分析、承载力计算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包括:1.讲授法:讲解地基处理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常用技术。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地基处理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的传授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地基处理设计的原理和案例。
4.实验设备:准备地基处理实验所需的设备,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将采用多元化的形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滨江住宅区2#住宅楼地基处理工程设计(编号B2D3F2) 1、设计说明1.1设计目的地基处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
本课程设计,是继《地基处理》课堂教学结束后的一门实践性课程,是与地基处理理论学习相配套的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
其目的是:通过课程设计,深入理解和巩固地基处理的基础理论,牢固掌握地基处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公式,熟悉地基处理设计的基本技能和计算方法,灵活准确地应用于工程实践的实际具体问题。
了解并掌握实际地质和荷载条件下不良地基处治设计的一般方法;熟练地质资料的使用;培养运用土力学基本原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练掌握地基处理施工工艺和监测技术,培养初步的独立设计能力。
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设计,重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和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开拓创新的作风和意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增强专业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1.2设计依据(1) 郑俊杰,地基处理技术.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2) 叶书麟,叶观宝.地基处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3)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4) 赵明华,基础工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5) 龚晓南,地基处理手册(第三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6) 徐至钧,赵锡宏.地基处理技术与工程实例.科学出版社,2008.2、工程概况武汉滨江住宅区2#住宅楼为一幢7层砖混结构住宅楼,该住宅楼已经考虑抗震构造要求,设计了构造柱和圈梁,总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
该场地地势平坦,地貌特征为长江冲击一级阶地。
据勘察,土层自上而下分别为杂填土、黏土、粉质黏土、淤泥质黏土、粉砂,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序号土层名称层厚m含水量%重度kN/m3孔隙比饱和度Sr/(%)比重塑性指数液性指数固结快剪压缩模量容许承载力/kPaC/kPa φ度E s/MPa1 杂填土 1.2 ——18.5 ————————————————302 黏土 2.1 39.8 18.8 1.12 96 2.78 20.4 0.72 16.7 13.8 4.5 903 粉质黏土3.2 33.5 18.6 0.87 48 2.73 14.4 0.88 17.0 13.2 3.3 854 淤泥质黏土4.5 38.7 18.2 1.48 95 2.82 18.8 1.19 11.2 11.1 2.8 805 粉砂 5.5 24.6 19.1 0.82 94 2.71 ————9.1 8.8 4.2 120 基础型式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基础宽度B为1.5m,基础埋深D为2.1m,设计要求基础下地基承载力spkf为140kPa。
3、地基处理方案论证由于基础埋深 2.1D m=,基础埋置在黏土中,由于黏土的容许承载力为90140kPa kPa<,满足不了设计要求的基础下承载力要求,故要对此地基进行地基处理。
基础形式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对下部地基会产生平均应力荷载的性质。
据《地基处理技术》介绍,换填垫层法的处理深度通常控制在3m以内,但也不宜小于0.5m,中砂、粗砂材料的垫层承载力特征值akf可达到150~200k P a,完全满足基础下承载力要求。
结合上部结构的类型,荷载的性质,综合考虑选择均质人工地基处理方法中换填垫层法进行地基处理设计,采用砂垫层处理方案。
4、计算垫层的厚度由于杂填土的层厚为1.2m,黏土层厚2.1m,而基础的埋置深度为2.1m。
根据《地基处理技术》介绍换填垫层法的处理深度通常控制在3m以内,但也不宜小于0.5m,在这个范围内的垫层处理地基效果较好。
不妨假设砂垫层厚度1.2z m=,达到粉质黏土层,其干密度要求大于21.6/t m。
①垫层底面处土的自重压力czP:②计算垫层底面处的附加压力zp:由于设计要求基础下地基承载力spkf为140kPa,不妨就设基底附加压力为140kPa ,即140k c p p kPa -=,其中k p 为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c p 为基础底面处土的自重压力。
对于条形基础,可按压力扩散角的方法进行,压力扩散角的选择见表2。
表2 压力扩散角 θ/ο换填材料 中砂、粗砂、砾砂、圆砾、角砾、石屑、卵石、碎石、矿渣粉质粘土、 粉煤土灰土0.25 20 6 28≥0.503023注:l.当b z <0.25,除灰土取θ=30°外,其余材料均取θ=0°,必要时,宜由试验确定;2.当0.25<b z <0.5 时, θ值可内插求得。
由于 1.2, 1.5z m b B m ===,0.80.5z b =>,故30θ=。
③下卧层地基承载力设计值az f :由表1可得砂垫层底面处粉质粘土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85ak f kPa =,再经深度修正后可得下卧层地基承载力设计值az f :基础宽度 1.53b m m =<,取3b m =, 2.1, 1.2d m z m ==。
d η基础埋深承载力修正系数,对粉质粘性土孔隙比0.870.85e =>,取 1.0d η=, 则 850 1.019.45(2.1 1.20.5)139.46az f kPa =++⨯⨯+-= ④下卧层承载力验算:砂垫层厚度为z 应满足作用在垫层底面处土的自重压力与附加压力之和不大于卧层地基承载力的要求即:72.7764.2136.92139.46z cz p p kPa kPa +=+=<。
满足设计要求,故砂垫层厚度为 1.2z m =。
5、确定砂垫层的宽度垫层底面的宽度应满足基础底面应力扩散的要求,可按下式确定: 由 1.5, 1.2,30b m z m θ===︒1.52 1.2tan302.89b m '≥+⨯⨯︒= 取3b m '=。
垫层顶面宽度可从垫层底面向上,按基坑开挖期间保持边坡稳定的武汉当地经验放坡,且垫层顶面每边超出基础底边不宜小于300mm 。
6、沉降计算垫层地基的变形由垫层自身变形1S 和下卧层变形2S 组成。
6.1计算垫层自身变形1S :计算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k p :基地附加压力为140kPa ,即140k c p p kPa -=,其中k p 为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c p 为基础底面处土的自重压力,20 2.142c p kPa =⨯=,则 14042182k p kPa =+=。
取砂垫层压缩模量MPa E S 20=;对于条形基础,压力扩展系数α: 1.50.522tan 1.52 1.2tan 30b b z αθ===++⨯⨯ ;故砂垫层自身变形:6.2计算下卧层变形2S :①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提出的地基沉降计算方法,确定沉降计算深度n z ,因为不存在相邻荷载的影响,故可按下式估算: 按该深度,沉降量应计算到淤泥质粘土层下0.3m 处。
计算沉降,见表3表3 用规范方法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点号0 0 10 0 1.000 013.2102.13 0.8012563.22563.20.02256.39其中:由于对应条形基础,所以根据《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取/10.0l b =;3 1.52mb m ==;求α时使用《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表4.5时,因为它是角点下的平均附加应力系数,而所需计算的则为基础中点下的沉降量,因此查表时要应用“角点法”,即将基础分为4块相同的小面积,查表时按b l b l /2/2/=,2/b z 查,查得的平均附加应力应乘以4.n z 校核:根据规范规定,b=1.5m<2m 定下0.3z m ∆=,计算出 3.06n S mm ∆=,并除以(59.45)i S mm ∑∆,得0.0510.025>,表示所取n z =3.50m 不符合要求,所以要加深沉降量的计算深度n z ,直到满足②修改沉降计算深度7.7n z m =,则沉降量要计算到淤泥质粘土底部,粉砂顶部。
计算沉降,见表4表4 用规范方法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其中:由于对应条形基础,所以根据《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取l/b=10.0;3.01.52b m ==;求α时使用《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表4.5时,因为它是角点下的平均附加应力系数,而所需计算的则为基础中点下的沉降量,因此查表时要应用“角点法”,即将基础分为4块相同的小面积,查表时按b l b l /2/2/=,2/b z 查,查得的平均附加应力应乘以4.n z 校核:根据规范规定,b=1.5m<2m 定下z ∆=0.3m ,计算出 2.03n S mm ∆=,并除以i S ∆∑(96.25mm ),得0.0210.025<,表明所取7.7n z m =符合要求,故可确定2 3.5 10 2.33 0.766 2681.0 117.8 0.026 3.06 59.45 0.051点号0 0 10 0 1.000 01 3.2 10 2.13 0.801 2563.2 2563.2 0.022 56.39 2 7.4 10 4.93 0.543 4018.2 1455.0 0.026 37.8337.7105.13 0.532 4096.478.20.0262.0396.250.021025.0≤∆∑∆inS S地基变形量的计算深度7.7n z m =。
③确定沉降经验系数s ψ: Ⅰ.计算S E 值 Ⅱ.s ψ值的确定0072.77,0.750.758563.75,0.75ak ak ak p kpa f kpa f p f ==⨯=<<,按《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表4.4沉降计算经验系数s ψ,插值求得 1.192s ψ=。
④下卧层最终沉降量2S :6.3地基土沉降量S:所以地基土沉降量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7、施工设计7.1材料要求垫层材料为砂垫层,应选用级配良好,质地坚硬的中砂、粗砂、砾砂、圆砂、卵石或碎石等材料,材料中不得含有植物质残体、垃圾等杂物质,且含泥量不超过5%(排水砂垫层不应超过3%)。
当选用粉细砂时,应参入25%~30%的碎石或卵石,且其最大粒径不得大于50mm 。
该垫层的总厚度为1.5m 。
7.2施工机具垫层施工应根据不同的换填材料选择合适的机具,此工程中为砂垫层,宜采用平板振动器、蛙式夯、平碾或插入式振动器。
7.3含水量要求为获得最佳压实效果,宜采用垫层材料的最优含水量,作为施工的控制含水量。
对于砂垫层,当使用平板振动器时,含水量可取15%~20%;当使用平碾或挖夯时,含水量可取8%~12%;当使用插入式振动器时,砂石材料则宜为饱和。
7.4分层厚度砂垫层的分层铺填厚度以及每层压实的遍数宜根据垫层材料、施工机械设备及设计要求等通过现场试验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