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常识:《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字音字形成语病句文学常识强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字音字形成语病句文学常识强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字音字形、成语病句、文学常识强化训练选择题答案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鼙鼓(pí)锦衾(qīn)绸缪(chóumóu)踯躅(chích ú)......B.满襟(jīn)创伤(chuàng)锱铢(zīzhū)鹧鸪(zhègū)......C.修葺(qì)扁舟(piān)大郤(xì)逦迤(lǐyǐ).....D.倏忽(shū)凝睇(dì)溽暑(rù)剽掠(piǎonüè).....解析:C(A:踯躅应为“zhízhú”;B:创伤的“创”应为“chuāng”,D:剽掠的“剽”应为“piāo”)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垂涎武dú yán 联袂mèi 复辟pì穷兵黩....B.剽悍piāo 叱咤盖qī卷帙浩繁zhì chà膝....C.创伤chuāng 聒噪guō作揖目惊心chù yī怵....D.矜持jīn 贿赂luò修葺qì苦心孤诣zhǐ....解析:C/A.垂涎盖xī D.贿赂xián 复辟bì B.叱咤zhà膝lù苦心孤诣yì......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CA、烽燧(suì)戍(shù)兵营葺(qì) 云销雨霁(qì) ....B、騞然(huā)砉然 (huā) 肯綮 (qìn) 游刃有余(rèn) ....C、缦立 (màn) 媵嫱 (yìng) 逦迤 (lǐ) 鼎铛玉石(chēng) ....D、瞋目(zhēn)偕行(xié) 拱揖(jī) 抱薪救火(xīn)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公仆/前仆后继折腾/百折不挠着重/不着边际......B.揪心/啾唧纰漏/脱坯奴颜婢膝/刚愎自用......C.碣石/竭诚地壳/甲壳间不容发/黑白相间......D.沤肥/呕心沥血拮据/佶屈聱牙框架/匡国济民......解析:选D。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文学常识诗歌鉴赏方法: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散文鉴赏方法:创造形象,诗文有别;散而不乱,气脉中贯;文无定格,贵在鲜活。

作家作品:1、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他的诗歌通俗易懂、流畅自然,著名的《新乐府》《秦中吟》等作品,反映了人民疾苦,揭露了社会黑暗,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另一些具有感伤色彩的叙事诗,如《长恨歌》《琵琶行》等,形象鲜明,情节连贯,语言优美,同样是脍炙人口的篇章。

2、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

《楚辞》收集战国时代楚国屈原、宋玉和汉代贾谊等人的诗赋,西汉刘向辑,东汉王逸作章句(对古书的分析解释)。

这些诗歌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

后世因此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

3、鲍照,字明远。

鲍诗气骨劲健,语言精练,辞采华丽,常常表现慷慨不平的思想情感。

七言诗在鲍照那里有显著的发展,对于唐代作家颇有影响。

代表作《拟行路难》。

4、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同年代“诗仙”李白并称“李杜”。

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生当开元盛世与安史之乱之间,后半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

他的诗广泛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生活,被称为“史诗”。

诗风沉郁顿挫(思想感情低沉郁闷,语调音律停顿转折)。

5、陆游,字务观,自号放翁。

宋孝宗时赐进士出身,46岁入蜀,先后在王炎、范成大幕府中任职。

光宗时官至礼部郎中,后被劾去职,归老故乡。

6、阮籍,字嗣宗,“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竹林七贤”之一。

他是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全力创作五言抒情诗。

他的诗大量运用比兴象征、神话传说、以景寓情、借古讽今等表现手法,曲折隐晦地书写愤世嫉俗、感慨郁闷的内心世界,形成了言近旨远的艺术风格。

代表作《咏怀八十二首》。

7、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

8、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文学常识梳理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文学常识梳理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文学常识梳理1.我国古代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战国时期的屈原,他不但是出色的政家家、外交家,而且还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句子长短不一、形式灵活、多用兮字的新诗体——楚辞,后世也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开创了我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

其代表作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不朽诗篇。

他的作品大多编在西汉刘向编辑的《楚辞》里。

2.阮籍,字嗣宗,“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竹林七贤”之一。

他是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全力创作五言抒情诗。

他的诗大量运用比兴象征、神话传说、以景寓情、借古讽今等表现手法,曲折隐讳地抒写愤世嫉俗、感慨郁闷的内心世界,形成了言近旨远的艺术风格。

其代表作《咏怀》诗现存八十二首。

3.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靖节,世称“靖节先生”,又作《五柳先生传》,又称“五柳先生”。

他是我国第一位杰出的田园诗人,我们学过他的田园诗《归园田居》。

他41岁时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而折腰,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欧阳修曾给予高度评价:“魏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已。

”其散文《桃花源记》是我国古代散文中的一朵奇葩。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系组诗,大都慨叹时光流逝、壮志难酬的情怀。

4. 唐宋散文八大家中,唐代有韩愈、柳宗元。

二人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主将,世人并称为“韩柳”。

韩愈字退之,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

潮州韩文公庙碑评价他“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

”著有《昌黎先生集》。

高中我们学过《师说》《祭十二郎文》。

5.唐诗的成就把古代诗歌的发展推向了高峰。

李白字太白,号“清莲居士”。

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的美称;他的一首游仙诗是《梦游天姥吟留别》,其诗眼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古体诗《蜀道难》《将进酒》等都是脍炙人口的诗作,其诗风豪放飘逸,著有《李太白全集》。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六单元- 游沙湖(共15张PPT)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六单元- 游沙湖(共15张PPT)
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 枝。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江城子·十年生死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水龙吟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苏轼
文学常识填空:
苏轼,字 ______,号 ______,眉州眉山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他七人是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 苏轼与其父______ .其弟______ 都是散文家,号称:”三苏”.
苏轼是个文艺全才,诗、散文、词、书法、绘画 都有成就。他的散文与欧阳修并称“ ——”,诗与黄庭坚并称“——”,词与辛弃 疾并称“——”,对当时和后世影响深远。
庞安常虽然耳朵聋,可是聪明领悟超过一般人,用纸给他写 ⑵字谁,道写人不生了无几再个少字?,君就看能流够水懂尚得能别西人!的休意将思白。发唱黄鸡。
谁说是人老了不再年轻了,你看那流水还能向西,白发的老 人还能做报晓的公鸡
苏轼 名句
题西林壁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 中。
饮湖上初晴后雨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 宜。
临江仙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 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 江海寄余生。
【赏析】 这首词是词人贬居黄州时所作。上片记事,下片抒怀。夜饮
醒而复醉,醉后归来恍惚已近三更。家童熟睡,敲门无人应,正 可谛听江浪声,融自己于大自然怀抱之中。江涛引发对自我存在 的反思,遗恨不能生命自主,而陷入尘世为利禄功名奔走钻营。 面对大江,顿生超拔羁绊而遁身江海之遐想。一叶小舟从此去, 寄身江海了残身,何等悠游洒脱。本词形神互补,熔铸出一个风 韵潇洒的抒情主人公,体现了他昂首尘外、恬然自适的生命哲学。

高中语文 第15课 苏幕遮(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 第15课 苏幕遮(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15课苏幕遮1.作者简介周邦彦是北宋后期著名的词人,字,号。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漂水县等。

他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宋神宗时,他写了一篇《汴都赋》,赞扬新法,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兴大晟府。

妙解音律,善于作词,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

他的词,自成一家,有“”“”之称。

有《清真居士集》,后人改名为《》。

2.写作背景这首词是作者客居汴梁时所作,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思乡之作。

此词由眼前的荷花想到故乡的荷花,游子浓浓的思乡之情借由荷花娓娓道来,构思尤为巧妙别致。

3.解释下列字词。

溽暑侵晓宿雨芙蓉浦1.婉约派美成清真居士富艳精工词家之冠词中老杜片玉集3.潮湿的暑气;快天亮之时;昨夜下的雨;有荷花的水边。

1.上阕写了哪些景,作者的心情有什么变化?第一句写静境,焚香消暑,取心静自然凉之意,或暗示在热闹场中服一副清凉剂,二句写境静心也静。

三、四句写静中有噪,“鸟雀呼晴”,一“呼”字,极为传神,暗示昨夜雨,今朝晴。

“侵晓窥檐语”,更是鸟雀多情,窥檐而告诉人以新晴之欢,生动而有风致。

作者的心情也就由最初的烦闷转为欢快。

2.作者感情的变化主要是通过哪个字表现出来的?分析这几个字的妙处。

“呼”和“语”。

A.拟人:“呼”字,极为传神,充满人性化,暗示昨夜雨,今朝放晴。

“侵晓窥檐语”,更是鸟雀多情,窥檐而告诉人以新晴之欢,生动而有风致。

B.反衬:“蝉躁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以闹写静写法,3.王国维认为这首词中“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两句“最能得荷之神理者”,你如何理解王国维的这句评价?这寥寥数语就描绘出荷花的风姿。

特别是“举”字,仿佛使我们看到风荷亭亭出水的婀娜风姿。

王国维称之为“最能得荷之神理者”是极其恰当的评价。

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燎原(liáo)禅让(shàn)湍急(tuān)歃血(shà)B.追溯(sù)溽暑(rǔ)混淆(xiáo)垂涎(xián)C.绦虫(tāo)赡养(shàn)偷窥(kuī)吮吸(shǔn)D.吁叹(xū)乳臭(xiù)徇私(xùn)舟楫(jí)2.下面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星宿溽暑拖沓袒护B.请贴厮杀宿舍燎原C.曲解欠收诬告忤逆D.销脏元霄臆造圆润3.下面句中加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燎沉香,消溽暑溽:湿润、潮湿B.侵晓窥檐语侵晓:快天亮之时C.一一风荷举举:举起D.梦入芙蓉浦芙蓉浦:芙蓉镇的水4.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燎沉香”就是烧沉香,“消溽暑”是指潮湿闷热的暑气得到消解。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古诗分析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古诗分析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古诗分析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

《毛诗-大序》记载:“诗者,志之所之也。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

只有一种用言语表达的艺术就是诗歌。

下面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古诗分析,请参考!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古诗分析篇1诗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

来源于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

开始诗和歌不分,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

中国诗歌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如,《诗经》《楚辞》和《汉乐府》以及无数诗人的作品。

西欧的诗歌,由古希腊的荷马、萨福和古罗马的维尔吉、贺拉斯等诗人开启创作之源。

一、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

(1)怀古诗。

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2)咏物诗。

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

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3)山水田园诗。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4)战争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仍频,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5)行旅诗和闺怨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

高二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一单元第1课长恨歌

高二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一单元第1课长恨歌

感情以后才能提出自己的要求。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评说】 安定、气和是修身,修身是人生根本。帮助、了解别 人是行道。一个成功的人一定具备良好的口碑和广泛的人 脉,而这些全部来自关怀他人和帮助他人。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2.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 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选自《中庸》 【注解】 虽:即使。
答案:bìn lí pí què shèng diàn yíng yū
jīng yù chóuchú wéi zhòng qīn qióng chuò jiōng cēn cī bó mèi yǐ lǐ yáo dì huán bò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5.解释加点的词语
(1)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____________ (2)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____________ (3)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____________ (4)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 ____________ (5)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____________ (6)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____________ (7)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____________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夯基础 1.作者名片
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号香山 居士,与元稹并称“元白”,与刘禹锡并 称“刘白”。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 样,语言平易通俗,有《白氏长庆集》, 存诗近三千首,数量之多,为唐人之冠。白居 易被称为“诗魔”“诗王”等。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他与元稹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揭露时弊。他的诗分 为三类:讽喻诗、感伤诗、闲适诗。其讽喻诗如《新乐府》 《秦中吟》,深刻反映了时政弊端与民生疾苦。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内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内文学常识

菩萨蛮(其二)(韦庄)1.韦庄:字端己,汉族,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

唐玄宗朝宰相韦见素之后、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

与温庭筠齐称“温韦”,是花间词派代表词人。

因有着名叙事长诗《秦妇吟》而被称为“秦妇吟秀才”。

2.菩萨蛮:本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也用作曲牌。

亦作《菩萨鬘》,又名《子夜歌》、《重叠金》等。

唐宣宗大中年间,女蛮国派遣使者进贡,她们身上披挂着珠宝,头上戴着金冠,梳着高高的发髻,让人感觉宛如菩萨,当时教坊就因此制成《菩萨蛮曲》,于是后来《菩萨蛮》成了词牌名。

3.《忆江南》,本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

又名《望江南》、《梦江南》、《江南好》、《望江梅》、《春去也》、《梦游仙》、《安阳好》、《步虚声》、《壶山好》、《望蓬莱》、《江南柳》等。

4.当垆卖酒: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与(卓文君)倶之临邛,尽卖其车骑,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垆。

相如身自着犊鼻,与保佣杂作,涤器于市中。

”指临街卖酒。

新城道中(苏轼)1.铜钲:古代一种铜质乐器,又名丁宁,形状像钟,打击发声。

扬州慢(姜夔)1.扬州慢:词牌名,是宋代词人、音乐家姜夔的自度曲。

2.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

南宋文学家、音乐家。

3.维扬:扬州的别称。

《尚书禹贡》有“淮海维扬州”,后来借维扬指扬州。

4.《蜀黎》之悲:国家沦亡的悲痛。

《蜀黎》是诗经中的篇名,是周人缅怀故都之作,后借指故国之思。

5.竹西:扬州外五里的亭子,在禅智寺左侧。

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6.豆蔻:出自杜牧《赠别》中“豆蔻梢头二月初”,现在常用“豆蔻年华”表示十二三岁的少女。

7.二十四桥:唐代扬州的二十四座桥,泛指扬州的名桥。

长相思(纳兰性德)1.纳兰性德:叶赫那拉氏,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为性德,一年后太子更名胤礽,于是纳兰又恢复本名纳兰成德。

第四单元《方山子传》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四单元《方山子传》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问题探究三:苏轼为何写这个奇异人?
引导提示:苏轼是什么原因来到这个地方的? 苏轼接触了这个故友之后会作何感想?
“同是天涯沦落人”——具有类似的遭遇。一个 是读书没有受到赏识的陈季常,另外一个是当官 不受重用的苏轼, 两人可谓惺惺相惜(即性情、志
趣、境遇相同的人互相爱惜、同情、支持。)
其实,文中有一个细节已经表达出了这层意思, 请找出。——
2段:交代近期与方山子相见的情形,表现 他超脱的人生态度。
3段:回忆他早年性情、志向、才能和风采。 4段:叙述他的家世以及他对富乐的抛弃。
5段:含蓄评价他是一位异人,表敬佩之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节刻画
1.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 2.所著帽,方耸而高。 3.矍然。俯而不答,仰而笑。 4.怒马独出,一发而得之。 5.与余立刻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
徒步往来山中。庵居蔬食。环堵萧然。
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纵马射鹊,与余立刻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 豪士。 遁光黄间,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人莫识 也。 显闻富贵,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妻子奴婢皆有 自得之意。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
2.先总体介绍,再具体介绍,符合常情。
3. 布局奇妙,如行云流水,颇具匠心。
重温名篇
定风波
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 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由一个人引发的一篇文章”
——带着思考学文章
苏轼写的是怎样的一个人? 为何写这个人? 怎么刻画这个人?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文学常识

11张若虚(生卒年不详),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唐中宗神龙年间与贺知章等以吴越文士
扬名京都。开元初年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号称“ ”。张若虚以《 》奠定了他在唐代诗史上的大家地位。
12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襄阳人,世称派之先声。其风格质朴明快,清新自然。
3开创新乐府这种新诗体的是
4屈原(约前340一前278) 沉汨罗江,以身殉国。作品主要有《 》《 》《 》《 》《远游》《卜居》
《渔父》 等,创制楚辞体。他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伟大的爱国诗人,我国积极 诗歌传统的奠基人。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文学常识填空
1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醉吟先生。他创作有长篇叙事诗《长恨歌》
和《 》等,讽喻诗《新乐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与元稹齐名,同为中唐 运动的倡导者。
2、典、叹、怨等,其中以歌行为最多,逐渐演变成一种古体诗。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灵活,形式常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等古体,篇幅长短不一。
13李贺(791-817),字长吉,陇西成纪人。他的诗作想象丰富,立意新奇,用辞瑰丽,号称
“ ”。
14周邦彦(1057-1121),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人。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
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严谨,语言典丽、清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推崇。旧时词论称他为“ ”。
15温庭筠(812-866)原名歧,字飞卿,太原人。唐代诗人,词人。精于音律,每入试,押
官韵,吧叉手而成八韵,时号称“ ”。词作多写闺情,成就不高,现存作品大都收入《 》。 源自 育林语文网 由谭幼林整理
5楚辞是战国时期在楚歌的基础上创制的一种新诗体。因《离骚》是楚辞中最伟大的作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6课 春江花月夜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6课 春江花月夜
你不是张若虚,我们都不是。春光流远,逝者如斯,花落,月 缺。我们怅然着生命的短促,我来了,我在了,我走了,我没了。 谁可以在自己之上俯视生命的光华?谁可以跳出自己的圆?谁可 以想着你不过是另一个我,而我只是另一个他?张若虚。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道第一个人什么时候来,不知道最后一个人什么时候离 开。就如月亮,没有最初,没有最终,只是不离不弃,照着江边的 人。一个,再一个;一年,再一年;一代,再一代。张若虚就像他 的月亮。看着江潮,看着人世,也看着人间的爱情。明月楼上,妆 镜台边,是谁相思无眠?是谁长夜徘徊?而那月光,竟是要陪着还 是要惹更深的愁情?卷了不去,拂了还来,恼它还是谢它?谢它还 是恼它?
(二)深入探究 1.本诗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主要描绘了哪种 景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 主体。从初月、高月一直写到斜月、落月。在离人眼中,初月是明 媚的,高月是皎洁的,楼上月是依恋的,镜中月是撩人的,石上月 是凄清的,斜月是迷离的,落月是缠绵的。它“代代无穷已”“年 年望相似”。这是一个永恒的无法解开的人生之谜。
扁舟子,青枫浦。梦里花落,春半了,归期却无尽头。山高水 长,竭石潇湘,不能乘月归家。此情,何以堪?一种相思,两处闲 愁。愿逐月华流照君。照他的她,照她的他……
张若虚,此刻羁旅天涯吗,或者客居他乡?或者,他只是借了 月亮的眼睛看人间的离情?我们无法知道。
我们无法回到千年前去寻觅他的踪迹,纵使寻到,我们又如何 能够接近他明洁如月的心?他当然也不会让我们寻到。
4.如何理解“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为什么 要选择“月”这个意象来抒写相思之情?

第四单元《方山子传》课件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四单元《方山子传》课件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3、隐约的折射。
作者结合自己当时被贬黄州的处境,于文 字之外,又寓有自己之情,是借他人之酒杯 浇自己胸中之块垒。写方山子未的不遇,又 写自己的诗文被祸,不直言,于是隐约其辞, 语多委婉。
文言知识
1、通假字
前十有九年 (“有”通“又” ) 犹见于眉间
(“见”通“现”,显现) 往往阳狂垢污 (“阳”通“佯”,假装)
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人逸士,常常假装 疯颠、衣衫破旧,但是无法见到他们。方山子或许能 遇见他们吧。
6、第四段为什么要交代方山子的家世背 景?
明确:为了突出其“异”于常人之处,甘心 放弃显要的家世而庵居蔬食必有其自得之处。 作者在此极度赞颂方山子超脱世俗的高尚美 德,直接赞语仅最后“此岂无得而然哉”!
3、在第二、三自然段以今昔两次邂逅作对照, 指出方山子并非平常的隐逸之辈,两次邂逅所 见有何不同?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明确:俯而不答,仰而笑 。
因与余立刻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时 豪士。
4、思考:为什么方山子听了苏轼的遭遇后, 表现出“俯而不答,仰而笑”的情态?
明确:这既表现了方山子对于黑暗腐败的世道 的熟悉,因为他是过来人,所以见怪不惊。又 极含蓄地表现了他对作者的理解、同情以及对 打击诽谤苏轼的那些奸邪小人的鄙弃。所以笑 过之后邀请作者住宿在自己破旧的家里,让作 者自己感受独念”少 年方山子意气风发之状?
提示:方山子的表现不是常人的表现,超乎平 常,因而作者“屹然异之”;又在其家看到萧条 的景象,这使作者自然联想到少年方山子。同时, 也使前后形成对照,突出方山子淡泊的心态个性。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 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 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 岂无得而然哉!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文学常识1、白居易,字乐天。

号___________。

中唐_______________的主要倡导者,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他是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者,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的诗分为三类:讽喻诗、感伤诗、闲适诗。

其讽喻诗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深刻反映了时政弊端与民生疾苦。

长篇叙事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2、屈原,名平,字原。

他开创了一种新诗体,因具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故称__________,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他开创了我国___________诗歌传统。

《离骚》和《诗经》中的国风并称“_________”,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屈原的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鲍照,________文学家,字________。

鲍照一生沉沦下僚,很不得志,但他的诗文,在生前就颇负盛名,诗、赋、骈文都不乏名篇,而成就最高的则是诗歌,最有名的是_____________18首。

七言诗在他那里有显著发展,对唐代诗人很有影响。

4、杜甫,字______,河南巩县人,自号___________。

因他做过工部侍郎,又称__________。

杜甫的诗被称为________,他被后人冠以_________的美称。

李白评价杜诗“_______________”。

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著名的__________诗人。

代表诗有“三吏”“三别”分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它代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文化常识专题训练(合集)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文化常识专题训练(合集)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文化常识专题训练(合集)第一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文化常识专题训练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文化常识专题训练1.对下列句子中相关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椒房阿娇青娥老”椒房:后妃所住的宫殿,用花椒籽和泥涂壁,取其香暖兼有多子之意。

B.“云中谁寄锦书来”锦书:据《晋书》记载,窦滔妻子苏氏曾织锦为《回文璇玑图诗》寄给她的丈夫,后来就用《锦书》指代妻子给在外丈夫的信,这里指李清照想给丈夫寄信。

C.“千载谁堪伯仲间”伯仲:古代用伯、仲、叔、季来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叔为老三,季排行最小。

“伯仲”连用,后引申为衡量人物差等之意。

D.“蓬莱宫中日月长”蓬莱宫:泛指仙境,蓬莱是古代传说的东海三座仙山之一,另外两座是方丈、瀛洲。

2.对《拟行路难(其四)》解说不正确的是()A.鲍照,字明远,东海人,有作品集《鲍参军集》十卷传世。

B.《拟行路难(其四)》是古乐府诗,鲍照对七言诗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C.“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这是个有名的比喻,水的流向各不相同,带有偶然性,但四面流散却是必然的。

D.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属五言体乐府诗。

3.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歌行是古体诗的一种,汉乐府诗题多用歌、行、曲、引、吟、叹、怨等,其中以“歌”“行”最多,逐渐合称为一种诗体名。

著名的作品有白居易的《长恨歌》等。

B.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顺序应该是诗经——楚辞——乐府——赋——辞——唐诗——宋词——元曲。

C.“骚体”又称“楚辞体”,得名于屈原的“离骚”,特点之一是多用“兮”字。

D.报告文学是一种具有新闻性和文学性的文学体裁,说它是报告是就其主题的真实性而言,说它是文学是就表达方法而言。

夏衍的《包身工》是报告文学的典范之作。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与歌、引、谣、吟、曲无严格区别。

这种体裁的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和杂言的古体。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3单元李凭箜篌引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3单元李凭箜篌引

是运动着的物象;最后两句改用静物,作进一步烘托。
D.本诗不但成功地描写了李凭弹的箜篌声之神奇美妙,而且直抒胸臆,赞
美了他的高超技艺。
• 【解析】 “直抒胸臆”不对。
• 10.对本诗艺术手法描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 B • A.本诗的最大特点是想象奇特,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
义色彩。
• B.诗人借助联想、想象、象征等手法,把抽象的箜篌声 转化为具体的物象,使之可见可感。
(二)通读文本,疏通字词
1.读准字音
颓.( tuí )不流
箜.( kōng )篌.( hóu )
女娲.( wā )
神妪.( yù )
2.一词多义
(1)凝① ②空 含山 情凝 凝. .云 睇颓 谢不 君流 王
___凝__结__,__凝__固___ ___集__中__,__专__注___
(2)舞① ②老 舞.鱼幽跳壑波之瘦潜蛟蛟舞.__使____…__跳__…__舞__跳____舞____
• ②正面写乐声的诗句是:二_十__三_丝_动__紫_皇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③承上启下的过渡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这首诗,回答问题。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 3.下列六句诗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诗人丰富的想象
力的一组是
()
B
• ①李凭中国弹箜篌 ②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2019高中语文 第14课 虞美人(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019高中语文 第14课 虞美人(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14课虞美人1.作者简介李煜,字,史称。

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是(朝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

李煜的前半生,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相当豪华奢侈,词的题材相对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恨。

前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的确,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国事”的亡国之君没什么好说的,可是作为一代词人,他给后代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文字,千古传诵。

2.写作背景宋太祖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送到汴京,被囚禁在一座小楼里,被封为违命侯。

过了二年多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传后主于七月七日他的生日那天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祖闻之大怒,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

可以说此词是他的绝命词。

3.文体知识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

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或“”,分两片的最为常见,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有人按字数将词分成三种,认为字以内为,字为,字以上为。

1.重光南唐后主五代3.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片阕小令、中调和长调 58 59—90 91 小令中调长调1.“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它的确是美好的事物,然而随着词人身份地位的改变,这些美好的事物也将在词人的心里改变颜色。

原来锦衣玉食,在如花宫女朝歌夜弦伴着的“春花秋月”般的生活只能徒增一个“阶下囚”的无限悲伤,这样美好的的事物不如结束才好。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所具体指的是什么?或者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不仅指以前的富贵生活,锦衣玉食、后宫佳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荣等,更是对欢乐、自由的向往,对尊严的期盼,对生存安全感的需要。

3.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虞美人》中“春花秋月何时了”中的月指的是秋天的月,春花与秋月本应是人间的良辰美景,然而诗人的一声叹息,让所有的思绪都跌入了无尽的悲伤中。

人教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文学常识练习(含答案)

人教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文学常识练习(含答案)

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文学常识练习班级座号姓名成绩.李白,字,号,唐代伟大的诗人,有“”之称。

其诗想象丰富,感情奔放,形象雄奇,语言瑰丽活泼,音律和谐多变。

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代表作有等诗篇。

仅存其诗两首。

一首《代答闺梦还》,水平一般。

一首则是,是历代传诵的名篇。

11.孟浩然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他的诗多写和,语言清淡,意境清远。

与王维并称“”。

12.韦庄,字端已,今陕西西安人,韦应物之四世孙。

其词尤具特色,注入作者平生漂泊乱离、思乡怀旧之感,风格清新明朗,与并称“温韦”,也是“”中的代表之一。

13.王维,字摩洁,官至尚书右丞,故称___________。

与孟浩然同为盛唐_____________诗派代表,其作品被_______ _赞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他虽为朝廷命官,却常隐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

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以禅悟诗,故有“”之称。

代表作有、等。

14.苏轼,字,号,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北宋文坛领袖,诗、词、散文有着极高的成就。

开创了词派。

15.姜夔字尧章,号,江西鄱阳人,布衣终生。

擅长写词,尤精通音律,其词作多咏物纪游,但也暗寓国家分裂、江河变异之慨。

16.纳兰性德,清代满族词人,原名成德,字,号楞伽山人。

纳兰性德是清初著名大词人,与、并称清词三大家。

17.李贺,唐代诗人,字,卒时仅27岁。

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李凭箜篌引》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

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韩愈的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18.李煜,南唐中主第六子,世称。

由于身份地位的变化,使他前后期的词呈现出不同的风貌来。

代表作有、等。

19.周邦彦,字美成,号,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其作品善铺叙而含蓄,富丽精细,格律精严。

漂泊的孤独和憔悴失意,是周邦彦词的情感基调。

第27课 项脊轩志-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解析版)

第27课 项脊轩志-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解析版)

第六单元第27课项脊轩志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词语中画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修葺/提纲挈领拮据/佶屈聱牙翘楚/翘首以待B.悭吝/草菅人命喘息/不揣冒昧蹊跷/另辟蹊径C.糟糠/沆瀣一气沮丧/含英咀华纰缪/未雨绸缪D.熨帖/钟灵毓秀瑕疵/睚眦必报伺候/伺机而动【答案】B【解析】A.qì/qiè,jié/jí,qiáo。

B.qiān/jiān,chuǎn/chuǎi,qī/xī。

C.kāng/hàng,jǔ,miù/móu。

D.yù,cī/zì,cì/sì。

2.下列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象芴枇杷亭亭如盖B.门扉斑驳喜不自胜C.渗漉逡巡珊珊来迟D.篱笆归宁逾疱而宴【答案】B3.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迨诸父异爨异爨:不同用一个灶头,意思是分了家。

B.往往而是往往:常常。

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束发:表示初成年,15岁。

D.余扃牖而居扃牖:关闭窗户。

【答案】B【解析】往往:到处。

4.下列各句中的“得”与“轩凡四遭火,得不焚”中“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又北向,不能得日B.吾得兄事之C.未得与项羽相见D.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答案】C【解析】C项与例句中的“得”都是“能够”之意。

A项,得到。

B项,必须,应该。

D项,得到。

5.下列画线词的活用情况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A.算而今重到须惊B.寒水自碧C.中原北望气如山D.借书满架【答案】C6.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尘泥渗漉,雨泽下注B.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C.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D.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答案】C【解析】“乳”,名词做动词,喂奶,哺育;其余均为名词做状语。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妪,先大母婢也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A.两个“先”字相同,两个“为”字不同B.两个“先”字相同,两个“为”字也相同C.两个“先”字不同,两个“为”字相同D.两个“先”字不同,两个“为”字也不同【答案】D【解析】先:以前;对已去世的人的尊称。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试题高二语文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试题高二语文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试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考生注意: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卷”上。

监考教师注意:只须装订“答题卷”,本“试题”让学生带回、保存。

一、积累与运用(24分)1.根据课文内容,将下列名句补充完整。

(4分)(1)荒忽兮远望。

(屈原《湘夫人》)(2),仙之人兮列如麻。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3)野哭千家闻战伐。

(杜甫《阁夜》)(4)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杜牧《阿房宫赋》)2.根据课文内容,将下列名句补充完整。

(4分)(1)岩扉松径长寂寥。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2),良有以也。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3)昆山玉碎凤凰叫。

(李贺《李凭箜篌引》)(4)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3.文学常识填空(4分)(1)屈原是中国诗歌史上最早的、影响最为深远的爱国诗人,他的代表作《》集中反映了他的人格魅力和艺术成就。

(2)唐代诗人的山水田园诗将诗情、画意、音乐美,与道家、禅宗的意趣结合起来,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

(3)在韩愈、柳宗元的倡导下,中唐文风大变,清新流畅的新文体,基本上取代了几百年来占统治地位的骈文。

文学史家称这场诗*新为唐代运动。

(4)《六国论》的作者是北宋散文家,他的儿子苏轼、苏辙也以文学著名。

后人并称他们为“三苏”。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1)两朝开济老臣心济:.(2)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阳:.(3)籍独不愧于心乎独:.(4)汝殁以六月二日以:.高二语文试题第1 页(共8 页)5.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序天伦之乐事B.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C.径须沽取对君酌D.廊腰缦回,檐牙高啄6.下列各项中,与例句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函梁君臣之首.A.目眇眇兮愁予B.骊山北构而西折..C.项王军壁垓下D.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2分)()A.又可冀其成立耶B.吞声踯躅不敢言....C.可怜光彩生门户D.思厥先祖父....8.对下列各句句式特点归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函谷举②不吾知也③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④其又何尤⑤方其系燕父子以组⑥惟兄嫂是依⑦吾佐董丞相于汴州A.①③/②④⑥/⑤⑦B.①③/②⑥/④⑤⑦C.①⑦/②③⑥/④⑤D.①③⑤/④⑥/②⑦二、课内文言语段阅读(1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全书文化常识汇编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

——董卿《中国诗词大会》你在学习上花的任何努力,都会在高考时刻给你回报。

----寄同学们声明:部分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长恨歌》1.列土:封爵赐邑。

古代天子分封诸侯时,用白茅裹着社坛上的泥土授予被封者,象征土地和权力,称为“列土分茅”。

2.梨园:中国唐代训练乐工的机构。

我国人民在习惯上称戏班、剧团为“梨园”,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子弟”,把几代人从事戏曲艺术的家庭称为“梨园世家”,戏剧界称为“梨园界”等等。

3.龙驭:指天子车驾。

除此之外,该词还有“皇帝”“君临天下”及委婉称呼“帝王去世”。

《行路难》1.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调名,古乐府道路六曲之一,亦有变行路难,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为首,后鲍照拟作为多。

《阿房宫赋》1.妃嫔媵嫱:“妃”,皇帝的妾,或太子、王侯的妻;“嫔(pín)”“嫱(qiáng)”:都是古代宫廷中一种女官,实即皇帝的妾,地位比“妃”要低;“媵(yìng)”,古代统治阶级嫁女时随嫁的人(陪嫁的侍女),也可能成为嫔、嫱。

2.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

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

《六国论》1.先:对去世的尊长的敬称。

2.故事:先例。

除此之外,在古文中一般也有“旧日的制度,例行的事”以及“掌故,典故”等意思。

《伶官传序》1.从事:官名,源于汉武帝时期,有刺史属吏之称,分为别驾从事史、治中从事史等,主要职责是主管文书、察举非法,到宋代时被废除。

2.太牢:即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shǐ,猪)三牲全备为“太牢”。

古代祭祀所用牺牲(古代祭典用的猪、牛、羊等),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牢”本为养牲畜的圈,在这里指祭祀用的牲畜;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

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

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

古人又把牛叫“太牢”,羊叫“少牢”。

3.告庙:天子或诸侯出巡、遇兵戎等重大事件而祭告祖庙。

4.忽微:微小的事。

忽,一寸的十万分之一;微,一寸的百万分十一。

5.俳优:以乐舞谐戏为业的人即古代演滑稽戏杂耍的艺人。

6.杂戏:古代娱乐形式之一,包括百戏、杂乐、歌舞戏、傀儡戏等。

《祭十二郎文》1.十二郎:唐代习惯以行第、郡望、官职称呼别人,这里以行第称呼韩老成。

“郎”,唐代口语,对年轻男子的称呼,又称郎子。

2.季父:叔父。

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

古代常用伯(孟)、仲、叔、季来表示长幼之序,如伯夷、叔齐,再如孔子字仲尼,是因他排行第二,故字中有“仲”。

孟者,《说文》:“孟,长也。

”即孟在排行中指最年长的。

仲,《说文》:“仲,中也。

”仲,在排行中指居中的。

”季,《说文》:“季者,少称也。

”如季叔,后引申为最后、末尾,如季军。

3.孤: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

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无依无靠的人。

鳏:年老无妻或丧妻的男子。

寡:年老无夫或丧夫的女子。

孤:年幼丧父的孩子。

独:年老无子女的人。

4.所怙:指所依靠的父亲(其实也包括母亲)。

语出《诗经》:“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失怙,指死了父亲;失恃,指失去母亲。

5.省:探望。

古代一般是看望父母、尊亲的意思6.薨:古代称候王死叫薨,唐代及以后二品以上官员去世都称薨。

古代对人死的称呼反映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严格的等级制度,《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7.少年:古代指青年男子,与“老年”相对。

8.孩提:幼儿,儿童,一般指2-3岁。

9.尚飨:亦作“尚享”。

希望死者的灵魂来享用祭品。

这是祭文结束时的常用语。

尚,表示希望。

飨,鬼神享用祭品。

《狱中杂记》1.刑部:又称秋官、宪部。

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之一,掌管全国刑法、狱讼之事,是清代最高司法机关。

吏部为管理文职官员的机关,掌品秩铨选之制,考课黜陟之方,封授策赏之典,定籍终制之法。

类似现在的组织部、纪委等部门。

吏部尚书还被称为天官。

户部掌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

类似现在的民政部、财政部、国土局等部门。

礼部掌典礼事务与学校、科举之事。

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类似现在的教育部、文化部、外交部等部门。

兵部: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其长官为兵部尚书。

兵部又称夏官、武部,兵部尚书又称夏卿。

类似今天的解放军总政治部或相当于今日的国防部。

刑部:刑部为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与督察院管稽察、大理寺掌重大案件的最后审理和复核,共为“三法司制”。

类似现在的司法部和公检法部门。

工部:管理全国工程事务的机关。

职掌土木兴建之制,器物利用之式,渠堰疏降之法,陵寝供亿之典。

凡全国之土木、水利工程,机器制造工程(包括军器、军火、军用器物等),矿冶、纺织等官办工业无不综理,并主管一部分金融货币和统一度量衡。

类似现在的工信部、水利部、城乡建设部。

2.京兆:汉朝京畿都城地域的名称,是周朝王畿、秦代京畿之后对都城辖域的谓称。

文中指清朝包括国都在内的顺天府。

3.五城御史司坊:即五城御史衙门的监狱。

清时京城设巡查御史,分管东、西、南、北、中五个地区,所以叫五城御史。

4.九门提督:是中国清朝时期的驻京武官,正式官衔为“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设立于康熙十三年。

主要负责北京内城九座城门(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德胜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成门)内外的守卫和门禁,还负责巡夜、救火、编查保甲、禁令、缉捕、断狱等,实际为清朝皇室禁军的统领。

5.十四司正副郎:清初刑部设十四司,每司长官,正职为郎中,副职为员外郎,总称为郎官。

6.大辟:斩首。

古五刑之一,初谓五刑中的死刑,俗称砍头,隋后泛指一切死刑。

中国古代的五刑是五种刑罚的统称,可分为奴隶制五刑和封建制五刑。

奴隶制五刑是指墨、劓(音易)、刖(音月)、宫、大辟。

封建制五刑指笞、杖、徒、流、死。

奴隶制五刑在汉文帝之前通行,封建制五刑在隋唐之后通行。

奴隶制五刑中除了大辟即死刑外,其他四种又叫做肉刑。

墨刑又叫做黥(qíng)刑,先割破人的面部,然后涂墨,伤好后留下深色的伤疤。

汉文帝废除肉刑后,经过魏晋隋唐,都没有此刑,但五代和宋又恢复,辽金元明清都有刺面刑,但有的轻罪则刺胳膊。

到清末光绪末期,彻底废除。

劓即割鼻子,汉文帝废除肉刑后,用笞三百代替,后来,又减少了笞数。

此后,该刑不再出现。

刖刑,夏朝称膑,周时称刖。

是指斩掉左脚、右脚或者斩双脚。

有的说称膑是去掉膝盖骨。

秦朝称为斩趾。

宫又叫淫刑、腐刑、蚕室刑。

开始是惩罚那些有通奸行为人,后来处此刑的人与通奸无关。

宫刑是五刑中仅次于死刑的一种重刑。

东汉时曾经用这种刑罚来作为死罪减等刑。

隋朝法律正式废除。

大辟,即死刑。

秦汉以前的死刑种类很多,如戮、烹、车裂(五马分尸)、枭首(砍头后悬挂示众)、弃市(闹市斩首后暴尸于众)、绞、陵迟(也写作凌迟)等。

7.大决:封建时代,对判死刑的人,在每年秋季行刑,叫大决,又叫秋决。

8.勾决:皇帝在犯人的名字上画钩,批准立刻行刑。

清制,每年秋季,由刑部会同九卿各官,详审全国判死罪者的名册,一一详议,分别归入“情实”“缓决”“可矜”“可疑”四类,情实者奏请勾决。

9.梏:古代木制的手铐。

10.木讯:指用板子、夹棍等木制的刑具拷打审讯。

11.移关:指移文、关文。

旧制,对不相统属的官署用“移”,百官互相质询用“关”。

清时“关”已不局限于质询。

移关诸部,发给平行各部的文书。

《陶庵梦忆序》1.鹿鸣宴:唐代乡试后,州县长官宴请考中举子的宴会。

因宴会时歌《诗经·小雅·鹿鸣》之章,故名。

明清时,于乡试放榜次日,宴请主考以下各官及考中的举人,叫鹿鸣宴。

2.漏尽钟鸣:古代用滴漏来计时刻,又在天明时打钟报晓。

3.根:佛家的说法,是能生之义。

人的眼、耳、鼻、舌、身、意,都能生出意识,称为“六根”。

4.舍利:梵语“身骨”的译音。

佛教徒死后火葬,身体内一些烧不化的东西,结成颗粒,称为“舍利子”。

5.劫火:佛家以为坏劫中有水、风、火三劫灾。

劫,梵语“劫簸”的略称。

劫簸是一大段时间的意思。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1.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

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

乘,车辆。

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3人,步卒72人,称一乘。

2.宗庙: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

3.会同:诸侯会盟,朝见天子。

会,诸侯相见。

同,诸侯共同朝见天子。

4.端章甫: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这是做小相时的穿戴。

端,古代用整副布做的礼服。

章甫,古代礼帽,用布制。

5.小相: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替国君主持赞礼盒司仪的官。

相分卿、大夫、士三个等级,小相指最低的士这一级。

(选自《语文周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