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势理论
国际关系理论中均势思想研究
国际关系理论中均势思想研究[摘要]均势理论是国际关系理论中最古典且备受业内学者争议的思想体系,一方面均势理论在国际关系领域所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尤其是现实主义学派将均势理论作为本学派的核心概念加以推崇;另一方面均势理论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解释国际体系中各国际行为体间稳定的状态,无论是对两极体系还是对多极体系,均势都有很好的解释力,同时也从国际体系的结构视角出发解释了均势何以在最大程度维护国际体系的稳定以及促进国际社会的和平。
[关键词] 国际关系;均势思想;一、均势思想的起源均势是一种古典的国际关系理论,作为一种成熟的系统化的国际关系思想理论则源于国际关系这一学科诞生之后的1919年英国威尔士大学成立的第一个国际关系讲席,意味着国际关系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出现在世界舞台。
但均势实践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修昔底德是敏锐运用均势来思考国际关系问题的历史学家,他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就以均势对伯罗奔尼撒战争进行深度剖析,从本质上对斯巴达与雅典之间的战争内因进行分析并得出真正导致斯巴达与雅典之间发生战争的根本原因:雅典实力的日益增长引起了斯巴达人的恐惧,从而使战争不可避免。
这也是近年来国际关系领域出现修昔底德陷阱的来源,实质就是一个大国实力的快速增长引起了另一个大国的恐惧从而使得冲突甚至战争不可避免。
(一)伯罗奔尼撒战争伯罗奔尼撒战争是老牌霸主斯巴达与新兴崛起的雅典之间所发生的战争,斯巴达与雅典的矛盾由来已久且错综复杂,斯巴达凭借其强大的常备军不断地向外扩张并组成了“伯罗奔尼撒同盟”。
斯巴达对雅典实力的快速增长感觉到了恐惧,霸权国对崛起国的战争无法避免。
根据修昔底德的记载,导致伯罗奔尼撒战争发生的直接原因是:第一,科基拉事件;第二,波提狄亚争端;第三,麦加拉事件。
从国际体系视角来看,当时的斯巴达与雅典并不能构成稳定的两极体系,因为还存在波斯帝国等其他帝国,因此当时的国际体系是处于分散的多极体系,当时的国际形势是属于多极均势体系。
均势理论的回顾与反思
均势理论的回顾与反思[摘要] 均势理论是国际关系中最古老的理论之一,本文通对均势理论的回顾,对其性质、特点、结构和演化进行了深刻的剖析,结合历史提出了几点反思。
[关键词] 均势理论结盟国际关系国际关系理论是随着民族国家的形成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产生、发展、变化的。
它是一个国家在纷繁复杂的世界政治格局中生存发展的指导性理论,关系着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前途。
在这些纷繁复杂的理论中,均势理论又是国际关系中最古老、最具有争议的理论之一。
它的基本思想是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一般是指各种不同的力量通过相互抵消来达到一种相对“静态”的平衡。
当然,在国际理论的解释里,均势不是简单的机械均衡状态。
而是指多个国家间通过政治上的结盟与合作,对抗任何企图成为世界霸主或者威胁其他国家安全的国家与集团,以求达到总体力量上的平衡,并在这个过程中继续保持他们的独立和国家利益不受侵犯。
其实早在古代印度和古代希腊时期,均势思想就已经出现了萌芽。
而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霸主的争夺与反霸均势的保持也成为了当时的时代主题。
当时的政治外交家苏秦,针对秦国并吞六国的战略态势,提出了“合纵(ZONG)”的均势思想,成功地维持了长时间的和平。
直到秦国用“连横”的战略思想打破均势为止。
而18、19世纪的欧洲,由多个国家在权利均衡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政治体系,第一次把均势理论演变成为指导现实的战略思想。
随着时间的推移,后来欧洲间的战争和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以及战后秩序的重建,从某种意义上讲,不仅仅被看作是国际间均势状态的打破,而且更应该被看成是新的国际间均势的开始。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国际关系之中原有稳定状态被打破,力量不断增长的那一方会依靠自身力量,来“改变”现有的国际利益分配格局,其结果往往是依靠战争来争夺各自的利益,不论哪一方战胜,原有的均势格局肯定不复存在,新的国际秩序和利益分配将按照战争的结果重新构建。
这样一个新的动态的均势格局再次形成并又开始了周而复始的运作。
均势理论_均势体系与多极现实_张贵洪
二、均势体系: 古典与现代
以均势的主角和体系的结构为标准, 均势体系可以划 分为古典均势和现代均势。
古典均势经历了两个阶段, 其中, 1648~ 1789 年的/ 威 斯 特伐利亚 体系0是均势的 第一个黄金 时期, 1815~ 1914 年的/ 维也纳体系0是均势的第二个黄金时期。
一般认为, 均势体系发端于 15 世纪后半叶, 那时北意 大 利各公国 在竞争时已 自觉地运 用均势原 理。16 世纪均 势 的作用范围开始超 出意大利, 从那时起直 到 19 世纪下 半叶非欧强国兴起的这段时期, 均势是理解欧洲政治的关 键。
但是, 均势理论受到了广泛的批评。他们认为, 均势仅 仅是 一系列的不平衡, 这种不平 衡最终将导致战争 。他们 的论点是: ( 1) 各国及其政府所希望的不是平衡而是优势, 这必然引起竞争和猜疑; ( 2) 均势造成两个对立的集团, 从 而使 战争虽未必不可避 免, 却更 有可能发生, 因为各方都 会把它的成员国所遭受的损失或失败, 看成是威胁整个联 盟; ( 3) 均势被认为是牺牲小国利益为大国服务, 并经常达 到 分化和吞 噬弱小国家 的程度。lu 汉斯 # 摩根 索认为 , 均 势作为国际政治指导原则有三大缺点: 其一, 不确定, 因为 没有 对权力进行测量、评价和比 较的完全可靠的手 段; 其 二, 不现实, 因为政治家 总是以取得优势为 目标; 其 三, 不 完全 , 因为均势不能充分说明 1648 到 1914 年大部分年代 中 国家关系 紧张的原因 。lv 厄恩 斯特 # 哈斯则 指出, 如果 用均 势来指导政策, 需要国家政 策的高度灵活性, 对此他 表示 怀疑。lw此外 , 力量的相对性 、不确 定性和对力量意图 判断的偏差也影响了均势稳定的实现。国际经济政治发展 不平衡是一个普遍规律, 均势只能是不平衡之上的相对平 衡。休谟列举了均势体系正常运行的条件, 包括: 最基本的 国家 数量( 5 或 6 个) 、均等的力量、力量的可计算性 、力量 的稳 定性、战争的有益性、共同的价值 观念, lx但这些条件 实际上是不能满足的, 因此, 均势是相对的。
国际关系中的均势理论
国际关系中的均势理论一、引言国际关系理论中,均势理论是一个历史悠久且具有深远影响的概念。
它是一种战略分析工具,主要用于解释和预测国际政治中各国家或集团之间的力量分布和相互关系。
本文将探讨均势理论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应用以及局限性,以期对这一重要理论有更全面的理解。
二、基本概念均势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平衡”,即在国际关系中,各国家或集团的力量分布应当保持相对平衡,以免一方过于强大导致国际秩序的失衡。
这一平衡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如外交谈判、军事联盟、经济合作等来实现。
三、历史发展均势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国际政治思想,当时的一些思想家已经开始思考如何通过平衡各国力量来维持国际秩序的稳定。
然而,该理论真正成为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当时一些学者开始系统地研究国际政治中的力量分布和相互关系。
四、应用均势理论在国际关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首先,它被用于制定外交政策,以平衡不同国家或集团之间的力量,维护本国的利益。
其次,它也被用于预测国际形势的发展,以制定相应的战略。
此外,一些学者还利用均势理论来分析国际冲突和战争的原因,以及预测战争的可能性。
五、局限性尽管均势理论在国际关系中有广泛的应用,但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该理论主要关注国家或集团的力量分布和相互关系,而忽略了其他重要的因素,如文化、宗教、历史等。
其次,均势理论往往只关注静态的力量分布,而忽略了动态的力量变化。
最后,该理论往往过于强调平衡,而忽略了国际政治中的一些重要现象,如霸权、联盟等。
六、结论总的来说,均势理论在国际关系中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它是一种有效的战略分析工具,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预测国际政治中的力量分布和相互关系。
然而,我们也需要认识到该理论的局限性,并寻求其他更全面和动态的理论来补充。
未来,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我们可能需要更加复杂和多元的理论来解释国际关系中的现象。
尽管如此,均势理论仍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重要的视角,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国际政治的复杂性和动态性。
均势理论研究——从均衡的视角的开题报告
均势理论研究——从均衡的视角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关系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国内和国际经济体系的相互作用也日益密切。
因此,寻求一种既包
容又稳定的经济体系和国际关系体系变得尤为重要。
而均势理论作为一
种新型的理论研究方法,近年来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成为国际关
系和经济学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
二、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从均衡的视角,探讨均势理论的本质和应用价值,并结合
当前的国际形势和经济情况,分析均势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前景和可能
面临的挑战,为今后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启示。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1. 研究均势理论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国际关系和经济学领域中的应用。
2. 分析均势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前景和可能面临的挑战,从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角度进行探讨。
3. 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逻辑推理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
均势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四、研究意义
1. 通过对均势理论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国际关系和经济发展
的本质问题,有利于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进步。
2. 分析均势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前景和可能面临的挑战,有利于制
定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和政策,提高国家的应对能力和竞争力。
3. 推动均势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有助于增强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促进经济全球化进程。
五、研究结论
均势理论是一种新型的理论研究方法,具有很强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在实践中,要认清并充分利用均势理论的优势,同时也要针对其可能面
临的问题和挑战,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和政策,保证其顺利推进和实施。
_均势_理论内涵综述
INTELLIGENCE 人 文 论 坛228“均势”理论内涵综述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国际政治2006级 徐 婕摘 要:“均势理论是国际政治理论中最古老、最持久、最有争议的理论之一。
”早在古代,国际关系中就出现均势局面和均势外交。
近代民族国家兴起后,国际关系中的均势状态和均势原则受到了普遍重视。
到本世纪,随着国际关系理论中现实主义学派的兴起,均势概念得到了系统的阐述和发挥,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
首先深入了解“均势”的内涵,一定会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清晰其产生的作用与意义。
关键词:均势 制衡 国家政策“均势是大多数国家在多数情况下寻求自我保存的政策。
只要没有国际政府,国家因此而主要专注于自己的生存,国家就会去寻求在各自间维持某种平衡。
”在国际政治中,均势理论是一种政策指南,可以说是一种本能的反映。
尽管很少有国家公开宣布他们奉行均势政策,但在外交实践中,都有意无意地运用均势原理为本国的国家利益服务,不过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形式不同罢了。
虽然随着苏联解体,美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唯一超级大国,典型的均势形态不复存在,但作为一种历久弥新的思想形式,均势虽不如过去时常被人提及,但并不代表现在均势已经过时而只是它的表现形式更加隐蔽。
一、“均势”的基本概念“均势”是现代国际关系研究中最古老、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它的主要涵义就是指国际体系中各主要国家间的权力分布呈现出一种大致的平衡,这种平衡足以有效地阻止其中一个特别强大且意欲统治或支配国际体系的国家实现其称霸野心。
”汉斯·摩根索认为,均势是“旨在造成某种特定状态的政策,实际存在的一种状态,接近平均的权力分配,任何形式的权力分配”。
马丁·怀特较早系统地阐述了均势理论,他在《权力政治》中单辟一章讨论“均势”。
他给均势总结了七种含义:权力的均匀分布;权力应当均匀分布的原则;多数国家在大多数情况下为维护本国安全而奉行的政策;一个特定时期主要的力量对比关系;一个大国拥有维持力量均匀分布的特殊作用;形容国际政治所固有的导致权力均匀分布的倾向;表现一种不断变化与重组的政治规律。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均势理论
两极: 两个超级大国/集团间权力大概平衡状态 Eg:冷战
1/4
多极:三个或以上大国间大概平衡状态 Eg:欧洲1648年到1914年 作为动态的均势 摩根所:two methods of balancing:
diminishing the weight of the heavier scale
• “Divide and rule”
increasing the weight of the lighter one
• territorial compensation, arms buildup, or alliances
对强权的制衡 两种选择:
balancing in the narrower sense refers to the process of alignment against the prevailing po武器
4/4
Power shift: alternative to BOP Organski (1958) was first to observe that the idea of equilibrium as the primary goal of a “balancer” is logically inconsistent with Morgenthau’s ‹rst principle of realism that considered all states equal in their primary motivation for power maximization. This theoretical incoherence led Organski and others to reconsider the very idea of the balance of power as a sta- ble system and develop instead an entire range of power shift theories as an alternative explanation.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均势论(均势)均势理论是西方国际关系中影响最大、历史最久的传统理论,在国际关系实践中对西方国家对外政策的影响也最为显著。
均势是一种分析概念,反映国际政治中权力均衡和不均衡的各种态势及其对权力态度转变和各种结果。
均势概念具体为:1、均势是表示一种力量的均势;2、均势是国家斗争中一种特殊的稳定状态;3、均势是处理国际关系的一种特殊手段;4、均势是处理国际关系的一种特殊政策。
均势的模式,摩根索概括为两种模式:其一是“直接对抗式”,其二是“竞争式”。
均势有三个比不可少的条件:1、无政府结构2、最少两个行为体3、各行为体的目标应是维护自身的生存安全。
19世纪以来的均势呈现四种主要类型:欧洲均势(1818-1815年维也纳会议至一战爆发)、过渡性全球均势(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两极均势(二战之后至60年代中期)、全球多极均势(60年代中期以后)。
当代的均势是“复合均势“,是由美苏中日西欧组成的一种“五极体系”,其特点是均势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呈现为核竞争和核对峙。
均势理论的特征是?、西方均势理论的基本目标是寻求均势;2、实力是均势的基础;3、随机变换联盟是实施均势的重要手段。
此外,形成均势需要一个有实力的强国充当的中心平衡机制。
均势是稳定国际社会的主要手段之一,具有维护和平的积极一面,但均势也有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不确定性、不现实性、不充足性三点。
均势不同于均势理论。
均势是某种客观存在,均势形势可以为我们所利用,服务于争取和平的斗争,但均势理论是一种国际关系理论,是一种手段和态势,具有明显的阶级性。
西方某些大国推行均势外交,不过是以均势来掩盖争霸,目的是为了攫取优势和世界霸权。
P108(克劳德)(1)均势是“一种形势”,意指处于均衡的格局,国家或国家集体之间的权力关系基本上是一种对等和均衡状态;(2)均势是“一种政策”,意指“建立和维护均衡状态的政策”,均势应是一种“谨慎的政策”;(3)均势是“一种制度”,意指能抑制任何国家占据统治地位的一种稳定的制度;(4)均势是“一种标志”,它是战争可以防止的标志,是人们实现愿望的一种体现。
国际关系理论名词解释
国际关系理论名词解释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名词解释1国家利益: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意指国家在复杂的国际关系中维护本国和本民族免受外来侵害的一些基本原则。
2权力:在国际关系领域,权力即指一国在国际舞台上控制他国的影响,国际事件的综合能力3冲突(论):冲突与利益的追求和权力有关。
由于各国追求的利益不同,所产生的“权力冲突各异”,因而导致频繁的国际冲突。
4均势(论):国际体系中竞争的国家或国家集团之间权力大体相当,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支配别国,从而能够实现共存。
均势理论假定,在这种格局下,国家反对其他国家的权力优势。
5霸权:指国际关系中一种支配性的领导地位和状态,也可指霸权国强行推行其意志的政策。
霸权国是指具有足够的军事和经济实力,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它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行为,操纵国际体系运作的国家。
6 博弈论:博弈论是科学行为主义极为推崇的一种理论框架,它包含研究“合理行为”的策略和方法,是游戏规则和策略选择的统一。
7 合作:为实现一定的利益目标,国际关系行为主体在政策和行动上相互协调、相互适应的行为及其结果。
合作并不是国家间关系的和谐状态(没有利益冲突),国际合作的基本特征是利益冲突和利益趋同并存,虽然国家之间有着利益冲突,但调整各自政策之后,相互的实际或预期效用相吻合,从而克服利益冲突,达到实现共同利益的结果。
8体系:“部分或分体系的集合体”,任何体系均能“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个状态”,任何体系都呈现一种结构,其组成部分处于互动关系之中。
体系论则是一种“抽象的,描述的和理论的概念。
”它提供一种广泛的分析观点。
9相互依存:基欧汉和奈把相互依存定义为:彼此之间的依赖。
并认为相互依存意旨敏感性和脆弱性。
他俩认为相互依存是指国际社会中不同角色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10国际政治经济学(IPE):国际政治经济学是研究国际关系行为者追求财富和追求权力的互动作用。
第5讲 均势理论
阅读材料
洛克《政府论》 孟德斯鸠(jiu)《论法的精神》 《联邦党人文集》 摩根索《国际纵横策论》第11章。
2. 自觉形成论:摩根索的解释
摩根索认为,均势是制约国家权力竞争 的自然机制,在权力竞争过程中,国家 必然会追求均势,均势是不可避免的国 际政治现象。
摩根索的逻辑
自然原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普遍存在均势。 政治原因:国家必然追求自主性和稳定性,因 为它们认为(1)社会各个要素都是必不可少 的、有权存在的;(2)一旦某个社会要素凌 驾于其他要素之上,就会侵犯它们的权益,所 以应该维护社会各要素的多样性和自主性。因 此国家必然追求均势政策,而均势政策必然导 致均势。
识别当代同盟
北约(NATO) 东盟(ASEAN) 联合国(UN) 欧盟(EU) 上海合作组织(SCO) 东盟地区论坛(ARF)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
摩根索论同盟
均势在历史上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是同盟。 一个国家要不要结盟,不是原则问题, 而是权宜的问题。
美日同盟2+2会谈:2005年10月29日,华盛顿州五角大 楼,日本外务大臣町村信孝(左一)、日本防卫厅长官 大野功统(右一)、美国国务卿赖斯、国防部长拉姆斯 菲尔德共同出席新闻发布会。
概述 一、均势 二、均势形成的原因 三、均势的稳定性 四、均势的功能 五、均势政策和均势原则 六、均势政治及其当代形式 七、均势理论的不足和适用范围
概述
最古老、最重要的国际政治宏观理论。 现实主义认为,国家间最大的差别是权力差距,这种 差别具有最重要的政治意义,国际政治就是国家之间 因权力差距而展开的竞争。有些国家谋求扩大权力差 距,获得霸权;有些国家力图缩小权力差距,建立均 势。均势理论探究权力差距与国家行为及其结果之间 的关系,它关心的问题是:为什么国家会追求均势? 均势为什么会出现?均势对国际政治产生什么影响?
均势理论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均势理论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均势理论是指在国际关系领域中,国家之间通过维持一种相对平衡的力量关系来维护和平与稳定的理论。
它认为,当一个国家或势力过于强大时,将导致其他国家对其感到威胁,进而引发冲突与战争。
相反,如果各个国家的实力相对平衡,将能够保持和平与稳定的局面。
首先,均势理论促进了国家间的相互依赖。
在均势理论下,各个国家会尽力避免出现过于强大的国家或势力,因为这将导致其他国家感到威胁,并可能对其采取对抗性措施。
相反,各国之间会倾向于保持一种相对平衡的力量关系,通过相互依赖来实现和平与稳定。
在这种相互依赖中,国家之间将加强合作与协商,以达到共同的利益。
其次,均势理论促进了国与国之间的平衡与抵消。
当一个国家变得过于强大时,其他国家将采取一系列的对抗性措施来平衡其力量。
这可能包括建立军事同盟、扩大军备规模、制定反制的外交政策等手段,以保护自己的利益和领土。
通过这种平衡与抵消的方式,各国之间保持了一种相对的和平与稳定。
第三,均势理论鼓励国际合作与机构的建立。
为了维护力量平衡,各国会在国际层面上寻求合作与协商的机会。
他们可能会建立国际组织或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以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如气候变化、恐怖主义、贸易争端等。
这种国际合作与机构的建立有助于国家间的相互理解与互信,促进了国际关系的协调与稳定。
第四,均势理论强调了国家间的相互制约与平衡的重要性。
在均势理论下,各个国家之间都具有一定的权力,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完全主宰其他国家。
这种相互制约与平衡的关系有助于防止强权主义与霸权主义的出现,维护了国家间的和平与稳定。
最后,均势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际行为的规范与准则。
在均势理论下,国家之间的争端解决与冲突应该通过外交手段来解决,而不是通过武力来解决。
这种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争端的方式有助于避免冲突的升级与战争的发生,维护了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安全。
总的来说,均势理论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促进了国家间的相互依赖与合作,推动了国际合作与机构的建立,强调了国家间的相互制约与平衡的重要性,并对国际行为的规范与准则产生了影响。
简析“均势理论”
现代交际·2018年6期简析“均势理论”叶笑晗(延边大学吉林延吉133002)摘要:均势理论是国际关系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其理念和实践的运用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国际政治学中,现实主义和新现实主义对均势理论都有详细的阐述。
随着时代的发展,均势理论又有了新的发展。
本文通过对均势理论的发展和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分析,评析均势理论的现实意义,阐述个人对均势理论未来理论发展和实践运用的观点。
关键词:均势理论制衡中图分类号:D8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6-0236-02作者简介:叶笑晗,延边大学,硕士,研究方向:国际政治。
一、均势理论的早期发展均势理论的思想来源于历史经验,均势思想很早就已经产生。
东方有“大同世界”,西方有亚里士多德的权利平衡分配思想。
在此基础上,均势在历史上也有惊艳的发展,比如古希腊的城邦制。
马基雅弗利在《君主论》中这样阐述:“如果一个君主占有语言、习惯和各种制度同本国不同的地方占据,他就应该让自己成为领袖或是那些弱小邻国的保护者,并且尽量削弱他们之中比较强大的势力,还应该注意不让任何一个同自己一般强大的外国人利用任何意外事件插足那里。
”①虽然没有直接使用“均势”这个概念,但马基雅弗利以其作为治国手段和国家对外战略的手段。
18世纪,大卫·休谟首次在《均势论》中系统讨论了“均势”这个概念,指出权力应该平衡分配,保持国家间的均势是必须遵守的规则。
这是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建立后得出的结论,奠定了17、18世纪的西欧体系。
而同时代的卢梭明确提出了国际势力均衡的观念,把欧洲的均衡与欧洲体系联系在一起,用均势的概念来建构国际体系。
当时把均势思想运用到实践中的典型为英国,其“欧陆均势”“离岸平衡”根植于当时英国对欧洲大陆的政策,深刻地影响着欧洲秩序的变化。
二、现实主义的“均势理论”“均势”的概念并不明晰,学者们各持己见。
汉斯·摩根索认为,均势是“为达到某种事态的一种政策,实际存在的一种状态,权利的近似平均分配,任何形式的权力分配”②。
均势理论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均势理论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摘要:均势理论是国际政治理论中的重要理论,对现代国家的外交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大国采用这一理论制定自己的外交策略,均势原则作为一种国际关系发展的规律和政治现象日益凸显出来,并成为一支重要的国际关系理论和颇具影响力的外交战略。
因此,均势理论不可避免的对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
关键词:均势理论国际关系国际格局权力政治在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均势理论历时悠久且争议颇多。
论者在它的定义、功能、运行机理上存在广泛的争议。
但是,正是在这种学术及实践的争议中,均势理论本身亦不断走向完善从而在国际关系理论中占居一席之地并对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研究均势理论有助于我们理解国际关系的本质。
一、均势理论概述均势理论的产生与发展有很深的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人性恶是其理论的基点。
均势理论讲究以恶制恶,以力量制约力量,在制约的过程中达到最终的平衡。
均势可以从多种角度来界定。
它可以说是一种均衡状态,指国家之间或其他国际主体之间在利益关系的相互作用之下,国际社会各种势力相互作用和牵制,彼此抵消而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状态;也可以指一种战略,指一些国家或国际社会主体为追求稳定所奉行的一种外交策略和原则。
可以指一种地区均势,也可以指总体均势。
虽然从均势的字面意思来理解,均势更多的像是一种静态关系,可是必须指出的是,均势总是动态发展的,这种均势是相对来说的,在实际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均势的局面往往会被打破,然后又形成一种新的均势状态。
二、国际关系的概念国际关系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国际社会之间的外交事务和关系,如国家、政府国际组织、非政府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等。
简而言之,国际关系是指人们超越国家界限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社会关系,它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关系。
与其他理论一样,国际关系理论也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有国家出现就有了国际关系。
但是古代对国际关系的研究没有形成一个学科,而是主要散见于古典政治学,历史学,哲学的某些部分。
均势理论
三、均势的历史轨迹
均势的第一个黄金时代(1648-1789) • 17世纪,法国称霸欧洲时期,尤其经过三十 年战争,最终缔结了威斯特法利亚条约,构 建了一个相对均势的局面。 • 1713年,参加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的交战国 签订的乌得勒支和约,第一次把“均势”载 入正式条约文件。 • 18、19世纪俄、普、奥、英、法五强争霸, 都把均势作为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三、均势的历史轨迹
1789年法国革命后,拿破仑打破这一稳 定均势。当法国争霸失败后,欧洲在奥地 利首相梅特涅的努力下,恢复了相对均势 的格局。 现实是理论发展的基础,均势理论受到 重视和发展。 18世纪,英国哲学家和历史学家戴 维·休谟从历史的角度系统论述了均势。
三、均势的历史轨迹
• 均势的第二个黄金时代(1815-1914) • 俄、普、奥、英、法在这一时期共同执政着欧 洲均势大厦,各国通过外交手段讨价还价。 • 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列强 之间冲突扩展到全球范围,均势开始带有世界 性。 • 当现状被打破后,强国试图称霸,其他国家试 图限制其称霸野心,于是开始结盟对抗,并且 不惜以战争为代价恢复均势。
二、当代均势理论
• 约瑟夫·奈和罗伯特·基欧汉在《权利与相 互依存》中主张将现实主义的权利均势论与 科学行为主义的相互依存论融合为一种新的 理论——复合相互依存,来解释当今世界错 综复杂的国际关系,弥补均势的不足。 • 冷战后,两极均势状态结束,多极均势状态 开始。当今世界,仍处于无政府状态,联合 国还未能有效地管理国际事务,放弃均势是 不可能的。 • 纵观历史,国际社会是在霸权和均势状态交 替之中发展起来的,所以均势理论仍是稳定 国际社会的主要手段之一。
二、当代均势理论
• 传统现实主义和现实主义学派强调均势理论的 重要性,认为“各国安危系于均势”。 代表人物英尼斯·克劳德和霍夫曼。 • 而20世纪70年代,科学行为主义学派是均势理 论的修正派或反对派。代表人物卡尔·多伊奇, 认为“在力量不完全均衡情况下,集体安全比 均势显得更重要,强调联系和沟通。” • 70年代后期,新现实主义学派沿袭了均势的观 点,认为均势理论仍适用,均势战略仍是美国 处理国际关系的重要决策理论。
均势理论是引发世界大战的根源
均势理论是引发世界大战的根源均势理论讲究的是国家间的势力均等,在这种状态下,由于区域内部的势力相互抵消,这样就消除了对外界的影响力。
同时相互制衡看似更利于和平的发展,真的是这样吗?我的观点是否定的,大国间的均势不利于和平的发展。
首先,作为一个大国,很自然的需要展现对外界的影响力,这是大国所必备的属性,否则,他就不能被称之为具有区域乃至世界级影响力的大国。
这种影响力可能是经济上的,政治上的亦或是军事上的。
一个国家的军事发展除了与自身相关外同时还与外部环境密切相关。
其中,外部环境对一个国家自身的军事发展起抑制或促进作用。
具体来说就是,当实力或具有的潜力相仿时则促进各自军事的发展;当实力或具有的潜力相差悬殊时则会抑制各自军事的发展,差距越大,抑制作用就越加明显。
这是因为战争是军事存在的根本,不管你是否发动战争,只要你拥有军队,你就拥有发动战争的可能性,这种出于对自身安全的担忧就会始终的存在。
当两者实力或潜力相仿时,彼此双方都会特别关注对方的军事发展,并随着对方军事实力的发展而发展,同时对方也会有相同的想法,由于实力相近,这就意味着自己有掌控自己命运的实力,这是大国存在的根本动力。
但由于军事不可能100%的透明,所以国家间所采取的方法往往是宁可超前发展都不要落后于对手,这就诞生了大国间的军备竞赛。
随着军备竞赛的发展,大国间的敌对思想也在不断的升级,同时实力较弱一方除了努力发展自身的军事外,往往还要联合其它的小国共同对抗强敌,这种抱团行动同时也会引发较强一方的抱团,这样敌对的国家间就会发展成敌对的阵营。
比如说我国的战国时期的合纵连横(合纵连横的实质是战国时期的各大国为拉拢与国而进行的外交、军事斗争。
合纵就是南北纵列的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强国,阻止齐、秦两国兼并弱国;连横就是秦或齐拉拢一些国家,共同进攻另外一些国家。
合纵的目的在于联合许多弱国抵抗一个强国,以防止强国的兼并。
连横的目的在于事奉一个强国以为靠山从而进攻另外一些弱国,以达到兼并和扩展土地的目的)以及一战乃至二战的国家联盟的出现。
均势——一种理论、状态和政策
• (二)实现均势目的的手段 • 1.增加权力:结盟、军备竞赛等; • 2.减少权力:裁军、分而治之等。
目录
• • • • • 一、作为理论的均势 二、作为状态的均势 三、作为政策的均势 四、评价 五、反思
四、评价
• 像其他理论一样,均势理论同样存在着优 点和不足。 • (一)优点 • 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均势是一个和平的词 语,从历史上看,在存在均势的时期内, 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世界总体上处于 一种和平的状态。
• 两极均势就像是一个 天平,天平的两端大 致保持平衡,也许一 端较另一端重,但是 不至于重到使天平完 全失去平衡。这就是 说,参与两极均势的 行为体,力量的增长 不会破坏现存的国体 体系,和平是主流。
目录
• • • • • 一、作为理论的均势 二、作为状态的均势 三、作为政策的均势 四、评价 五、反思
目录
• • • • • 一、作为理论的均势 二、作为状态的均势 三、作为政策的均势 四、评价 五、反思
五、反思
• 1.均势是现实主义的理想,绝对的均势是不 存在的,只存在相对的均势。 • 2.均势只不过是霸权的缓冲,均势往往以大 规模的战争而终止。 • 3.权力界定利益,比例平衡也许比均势更具 有说服力。
• (二)缺点和不足 • 但是,也应看到,均势的实现手段中叶存 在着非和平的因素,如分而治之、干涉等。 • 均势的基础是权力关系,均势常常为大国 服务,而小国弱国往往成为均势牺牲品。
• 均势政策的推行是困难的,因为在现实主 义的概念中,追求权力最大化是其目的; 在一国实行均势理论的时候,它很难估计 其他国家的意图和实力,因此,对对方实 力估计的不确定,必然会导致自身追求更 大的权力。
(二)均势的模型
印度和巴基斯坦
综述均势理论的功能与意义
和 维 护世 界和 平 。。 持 均 势 有 利 于 国 际 社 会 的稳 定和 和 平 , 坏 均 突 出的挑战之一来 自 维 破 冷战后开始并持续至 今的单极世界格局。 。
冷战后世界政治、 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 日 明显 , 国成为唯一 益 美 面。 毕竟均势是一种理想状态 , 但是用现实主义的手 段达到理想主义 的超级大 国。
人们说, 至今 为止没有出现针对美 国的制衡组织 , 笔者认为, 并不
是没有出现 , 而只是出现 的制衡力量还没有达到类似前苏联的那样的 均势或许并不必然带来世界和平, 但可 以肯定的是 , 拥有均势理 规模而引起人们 的普遍重视。欧盟 的成立就有 为了抵制美国在欧洲
念将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 。“ 我们有理由相信, 在新 的世纪里有可能 力量 的过分渗透 的因素, 但是毕竟各国的具体利益与 目标不尽相同 ,
到本世纪随着国际关系理论中现实主义学派的兴起均势概念得到了系统的阐述和发挥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
L g l y t m d S cey e a S se An o it
{ 缸金 }6 ; I
2 9( ) 0. 中 06
综 述 均势 理论 的功 能 与意 义
徐
摘 要
婕
“ 均势理论是国际政治理论中最古老、 最持久 、 最有争议的理论之一。早在古代, ” 国际关系中就出现均势局面和均
变 化 的有 效武 器 。0
、
均 势 的基 本 功 能
肯尼 思 ・ 尔 兹 认 为 “ 国 安 危 系 于 均 势 ” ‘ 势政 策 是 以 常 沃 各 。 均 识 为 根据 的 。它 是 任 何 一 个 明智 的 国家 , 望 维 护 自己 的独 立 , 受 希 免
第三 , 过国际均势 , 以了解一国的外交政策的动态 。一 国无 通 可
均势理论与世界秩序
第!"卷!第#期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年!月&’()!"!*’)#+’,-./(’01’,234562738./*’-9/(:.8;5-682<!=,9/.82856/.>1’?8/(1?85.?56@>828’."A/-)##$$% "均势理论与世界秩序尚!伟!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吉林长春"!$$"#"摘!要!$均势%或称$权力均衡%是西方古老的外交准则#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重要的理论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并且在欧洲的历史中#特别是"C至"I世纪得到了实践#而且一直影响至今&均势及均势理论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建立世界秩序奠定了基础#稳定了国际格局&关键词!均势理论’均势’世界秩序’和平中图分类号!_"%!!文献标识码!F!!文章编号!"$$$G#E C C!#$$%"$#G$"#"G$H!!一、均势理论的内涵均势理论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最古老(最有争议的理论#可以说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基础#是现实主义的核心理论&该理论是探讨均势及均势机制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的理论&理想主义论述的有些方面也是针对现实主义有关的均势问题而展开的&$均势%!Q35D/(/.?5a’45-"#或称$权力均衡%是西方古老的一项外交准则&古希腊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就体现了均势思想&"%世纪末"E世纪初#意大利历史学家伯纳多+鲁塞莱首次系统地论述了均势原则&他运用均势原理分析了当时意大利北部梅迪西(斯图萨斯(维斯康提和邻国之间的争斗&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曾讨论过意大利城市国家佛罗伦萨(米兰和威尼斯之间的外交角逐#指出这些国家$关切的是力量的均衡%&英国人用以维系自己对欧洲大陆影响的$均势原理%是$没有永久的敌人#没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恒的英帝国利益%&"C"!年参加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的各交战国签订的$乌特勒支和约%第一次把$均势%载入国际文件#$明文将维护均势作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自那时起均势体系一直成为欧洲国际秩序的代名词%,"-&"B("I世纪英(法(俄(普(奥欧洲五强争雄#都把均势作为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 $均势%含义丰富#美国学者厄恩斯特+哈斯列举了其几种不同的含义#如权力的分配(一种均衡状态或平衡过程(权力和谐下的稳定与和平(一般的权力政治(一种历史的普遍规律(一种体系(政策制定者的指南,#-!K H%"&摩根索把$均势%概括为四种不同的含义.针对一定事态的一种政策’一种实际存在的事态’大体均等的强权分配’泛指任何强权分配,!-!K##!"&均势!S/(/.?5’0K’45-"#虽然是传统国际关系中最基本的语汇之一#但人们对其含义的理解并不相同#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观点为英尼斯+克劳德所认为的均势的三种基本涵义.均势作为一种状况!682,/28’."(政策!K’(8?<"与体系!6<6259"#以及倪世雄教授认为均势理念是均势体系(均势政策的内在因素的观点#充分认识到均势理念的作用&我理解均势政策的实施是受一定的均势理念支配的#故此认为均势的涵义应为.均势状态(均势体系(均势政策&均势状态即为国际体系中的国家间的实力对比状态#具有相对稳定性’均势体系即为以某种均势状态构成的国家间的互动结构体系’均势政策即国家受一定的均势理念影响来处理国际事务#以均势原则为指导而采取的外交政策#也包括维持均势的普遍倾向或法则&均势状态是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种正常的形态#或者说是失衡状态后的一种常态&均势是对霸权的否定&均势即为稳定#只有稳定才有秩序&当然霸权也可在其统治下的一段时期内形成相对稳定#也可确立霸权秩序#但那只是历史进程中的暂时现象&任何霸权都不会长久#历史上的雅典帝国(罗马帝国(大英帝国也都只是盛极一时#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作为一种战略#均势又是对$搭便车% !S/.>4/P’."方式的否定&从本质上说#均势是指这样一种特定状态.处于均势状态的任何一方无法承担试图改变已形成的均势状况的代价#或没有能力(没有决心来改变这一状况&从军事角度讲均势是一种进攻与防御的战略平衡状态&而以经济学的术语来说更为确切#即均势是一种$帕累托最优%!a/-52’’K289,9"状态&"#""收稿日期!#$$H G"#G"C作者简介!尚伟!"I E!J"#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世界现代史&万方数据均势的目的和功能!詹姆斯"多尔蒂概括博林布罗克#根茨#梅特涅和卡斯尔雷在阐述古典均势理论时$认为均势有各种目的和功能%它应该能够!"^防止世界性霸权&#^维护体系的组成部分及体系本身&!^保证国际体系内的稳定和相互安全&H^通过威慑防止战争爆发来巩固和延长和平$也就是说$通过对抗使侵略者意识到$其扩张政策可能导致敌对联盟的形成’#()K H E*%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对均势及均势理论认识上的分歧主要体现为!现实主义认为均势可以防止霸权$具有稳定国际体系的作用$是建立世界秩序的前提$同时有利于世界和平&理想主义认为均势不能维护世界和平$而且认为在争取均势的情况下$各国都在争强权$历史上的几次大的战争都是均势导致的结果%均势往往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达到实力大国间的平衡%可见$现实主义的均势观与理想主义的均势观都较片面#极端$没能全面#客观地揭示+均势,在国际体系中的作用%我国学者近来也逐渐重视对此问题的研究$有的认为均势在现实社会还有它的积极作用$有的则坚决反对%因此$对均势及其理论在全球化时代下是否将继续发挥作用$其主流作用是什么?仍有深入研究的必要%我们既要认识到均势的平衡作用$运用均势理论的合理内核$以其抵制霸权&又要深刻认识历史上列强以均势为手段$争强权的本质$以作警醒%同时充分认识到$当今时代$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的逐步增强$使国际关系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特点$与列强争霸时代有本质不同$ +新均势,的形成将更有利于国际关系民主化及世界和平%均势及均势机制在历史上曾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建立世界秩序奠定了基础&稳定了国际格局%如.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结束了欧洲三十年战争$在欧洲均势基础之上$确立了威斯特伐利亚均势秩序$奠定了民族国家的主权#领土与独立原则%+国家对外主权概念的核心是不干涉原则$在这个基础上萌发了新的国际关系体系%根据对外主权原则$现代国际关系的一系列法律规范得到了公认和强化$使国际法的地位从凌驾在国家之上转为根植于国家之间%,’H(建立在欧洲列强均势基础上的$维也纳均势秩序维持了欧洲百年和平%当然均势并不能永远避免战争$历史上的两次世界大战已验证了这一点%并且$历史上西方列强以均势原则三次瓜分了波兰%因此$均势理论受到许多批判%但我认为$不能因为均势机制的缺陷$以及列强的争霸而全盘否定均势理论在历史上的积极作用$以及均势在构建#"世纪世界新秩序上的重要作用%均势与多极有着内在的联系$多极均势有利于抵制单极霸权$构筑世界合作新秩序%!!二、均势理论的历史实践均势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始终客观存在着$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如中国的三国时期就是典型的三国鼎立状态$魏晋南北朝时期也是一种均势%而人们一提均势大多指欧洲均势$+均势是作为一种安排而兴起的$它服务于使国际系统中的成员免于霸权的威胁$并从"C世纪到#$世纪初成为欧洲国家政治中的一种规则,’%(%并且较全面#较系统的形成均势理论是在西方%古希腊时期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以大量的史实分析了希腊两个最大的城邦雅典和斯巴达的争霸斗争$深刻揭示了这场世纪大战的真正原因!+雅典势力的日益增长$引起拉栖代梦人的恐惧$从而使战争成为不可避免的了%,’E(并分析了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希腊众多的弱小城邦国家$把强大的雅典视为暴君$把比雅典弱小的斯巴达视为解放者%"%#"E世纪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物理学#经济学#生物学等许多学科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自然科学的发展为社会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均势的近代概念是与牛顿关于宇宙的平衡状态的认识相联系的%"E H B年欧洲三十年战争结束后$交战双方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该条约是以欧洲大国间的力量均衡为基础的&并且$条约以国家主权原则#欧洲均势为理念%首次创立并确认了条约必须遵守和对违约的一方可施加集体制裁的原则%和约承认了荷兰#瑞士为独立国$法国#瑞典和德意志的新教诸侯得到了大片领土%法国取得阿尔萨斯)斯特拉斯堡除外*$并肯定了它早先取得的三个主教区---梅斯#土耳和凡尔登归它所有%瑞典则获得了波罗的海沿岸最重要的港口$并且取得了军费赔偿&限制了罗马教皇的权力$承认各诸侯国有独立的外交权等%在欧洲大陆形成了一个力量相对均衡的政治格局$确立了以国家主权为核心的一系列现代国际关系原则%形成了现代国际关系史上第一个国际体系---威斯特伐利亚体系%"C$$年$法国与奥地利争夺西班牙王位$引起战争%英国#荷兰惧怕法国独@了西班牙$也起而与法国作战%"C"!年交战国签订了乌德勒支和约$第一次把+均势,写入正式国际文件%根据.乌德勒支和约/$法国国王不得兼任西班牙国王$英国从西班牙得到了直布罗陀#梅诺尔卡岛上的要塞&从法国得到北美的一些殖民地%荷兰得到了一些贸易特惠$并获得在法比边界的比利时要塞中驻兵的权利%保留了西班牙在美洲和菲律宾的殖民地%该条约瓜分了西班牙$并成为划定"B世纪西欧国家的疆界的基础%英国利用势力均衡政策$在和约中获益最大$确保了海上和殖民地的优势%法国也基本保住了欧洲大陆头等强国的地位%之后$欧洲为抵制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称霸欧洲$以英国#俄国#奥地利#普鲁士等国为首组成了C次反法联盟$以拿破仑的滑铁卢惨败而告终%"B"%年.巴黎和约/中也明文写入$缔约国所抱定的目的是要建立+一个欧洲真正的###"万方数据永久的势力均衡体系!"#维持均衡确保和平!$C%&维也纳会议的’最后议定书(依据正统主义)遏制和补偿三原则重新规划了拿破仑战争后的欧洲"重建欧洲的均势及和平&它建立了现代国际关系史上第二个重要体系***维也纳体系"实现了欧洲大国间的政治军事平衡"多极均势格局形成"开创了以#欧洲协调!+7’.?5-2’0@,-’K5,为基础的维也纳多极均势秩序&#欧洲协调体制是通过大国的一致行动来协调国际事务"维护和平与均势&!维也纳多极均势秩序维护了欧洲大国间的多极均势格局"加之欧洲协调机制的作用"使欧洲保持了百年和平&#从"B"%年拿破仑战争结束到"I"H年的一个世纪里"欧洲没有发生过重大的战争&这主要归功于英国与奥地利)俄国)普鲁士和法国合作建立起来的-均势.&!$B%但由于西欧资本主义已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帝国主义的扩张本质"终于使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可避免&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在巴黎召开了和会"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即主要是对德和约"此后战胜国陆续与奥匈帝国)保加利亚)土耳其签订了和约"对一战后的世界秩序作了安排&但凡尔赛条约对战败国十分苛刻"为日后德国的复仇埋下了火种&"I#"年""月"限制军备)远东及太平洋问题会议在华盛顿召开&会议通过’四国条约(即’美英法日关于太平洋区域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条约("缓和了帝国主义在远东的矛盾"重新确立了美)英)法)日在远东及太平洋上的战略关系&又通过签订’美)英)法)意)日五国关于海军军备条约("使五国主力舰总吨位达成限额即/英美各%#)%万吨"日本!")%万吨"法意各"C)%万吨"通称的%i%i!i")C% i")C%&华盛顿会议所签订的一系列条约与协定"构成了战后帝国主义在远东及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形成了华盛顿体系&正如列宁所说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建立在火山上的"一开始就孕育了危机&德国法西斯借由凡尔赛条约的苛刻"于"I!I年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中形成了以美英法苏中等国为核心的反法西斯同盟"美国总统罗斯福设想通过#大国一致!的原则来决定国际事务"及安排战后秩序&二战期间按大国一致原则召开了有关中国问题的开罗会议)安排战后秩序的雅尔塔会议"签订了雅尔塔协定&通过该协定美苏划分了势力范围"形成了战后以美苏为阵营的两极对峙的世界格局&冷战期间东西方以政治对抗)美苏军备竞赛和地缘争夺为特点展开了全面较量"世界处于恐怖的核均衡的威慑下&时任苏联总统的戈尔巴乔夫说#我们时代的真正同等安全"不是用最高的而是最低的战略均势来保障的!"#只保持一支足够以威慑美国发动核攻击的力量就足够了!$I%&由于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核武器的恐怖威慑"世界人民对和平的渴望"使两大对立集团"特别是核大国间对战争保持了克制&同时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带来的共同利益"使经济逐渐取代军事"成为国家间关系的重要纽带和竞争平台&!!三、均势理论在构建世界新秩序中的作用均势理论及均势的作用问题一直是国际关系理论争论的焦点&现实主义视均势为国际关系演变中的切实选择" #视均势为追求和维护国际秩序的法宝"把均势当作秩序的前提!$"%"认为均势可以带来和平&摩根索论述道/#均势和旨在维持均势的政策不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在主权国家组成的大家庭中"它是个必不可少的稳定因素0国际均势的不稳定"不是由于原理错了"而是由于在主权国家组成的大家庭中原理起作用的特定条件&11均衡的目的是维持这个体系的稳定性而又不破坏组成该体系的各要素的多样性11这个均衡的目标就必须防止任何要素凌驾其他要素之上&11在它的全部H$$余年的历史中"均势政策成功地防止了任何一国获得全球统治地位&!$!%+K#E H,沃尔兹很看重均势理论/#现实政治指出了施行对外政策所依据的方法"并为这些方法提供了理论说明&结构所产生的约束力"解释了为什么人和国家之间差别甚大却反复使用这些相同的方法&均势理论旨在说明这些方法所产生的结果&如果说有什么独特的关于国际政治的政治理论的话"均势理论就是&***我们给均势理论的设想加上一个运行条件/两个或更多的国家在一个自助系统中共处"其中一国没有优越的力量去支持可能正被削弱的国家"或去剥夺任何正被削弱的国家使用它们认为会实现自己的目标的各种手段)这么一来"这个理论是建立在设定的国家动机和与这些动机相呼应的国家行为的基础之上&它描述了从这些行为中产生出来的系统所产生的约束力"并指出预料的结果/即均势的形成&!沃尔兹认为均势理论#使我们预料到"国家以最终导致均势形成的方式行事&政治行为主体是相互制衡"还是看风使舵"取决于系统的结构!***沃尔兹的#结构!决定行为主体是相互制衡"还是跟随的观点"即是指国家在无政府结构压力下"面对它国权力的急剧增长或霸权企图时的一种行为倾向&并且"他认为该理论可预测到国际体系中#趋向均势的强烈趋势/均势一旦受到破坏"就会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创建起来"均势周而复始地形成!$"$%&基辛格对均势有深刻的认识/#没有平衡就没有和平0没有节制就没有公正&!$""%指出了均势的自律与他律的问题&自律即为行为体对秩序的自觉维护"他律包括国际法的#规范功能!)国际机制的协调力)国际制度的约束力"甚至对违规行为的国际制裁&自律与他律是形成良好秩序的关键&以威尔逊为代表的理想主义认为均势不能维护世界和平"而应当建立国际组织"以集体安全取代均势&自由主义强调国际制度)国际机制在世界秩序的建构)维持与变革中的作用&罗伯特2基欧汉和约瑟夫2奈是国际制度和国际!#"万方数据机制的积极倡导者!写了探讨此方面的多部专著!近来基欧汉又出力著"#局部全球化世界中的自由主义$权力与治理%!进一步论述了&国际机制的主要功能是促进政府间相互获益协议的达成!机制提供规则$规范$原则和谈判程序的框架$促进实质性协议的达成’国际制度具有促进合作的潜力!没有制度我们将很少合作()"#*+综观历史上的均势理论!特别是"B至"I世纪的均势实践!以及冷战时期&恐怖的核平衡(!可以得知历史上均势外交的本质是强权政治+&Q35D/(/.?5’0a’45-作为一种外交政策原则是与,强权政治-联系在一起的!他们所说的,均势-核心是,权力-!是保持自己的权力或增加自己权力的一种途径+()"!*也可以说这是传统的均势理论的精髓+在当今世界强权政治还突出的情况下!运用传统均势理论的权力制衡!抵抗霸权!促进多极均势格局的形成是现实的必然要求’多极均势格局有利于国际合作!为形成良好的多极均势.合作/秩序奠定力量基础!最终实现公平$公正$合理的民主秩序+&我们倡导多极化世界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是以传统均势理念为基础的+()"*即与现实主义的视均势为国际秩序的前提相一致!&总体上均势应在整个国际体系中加以维持这一信条是现代世界对自身经验的反思中形成的()"*+但又与其有区别!由于传统均势理论是国家中心论与权力中心论的产物!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它在构建世界新秩序中的作用将有很大局限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新的均势理念来处理国际事务!即追求世界的均衡状态!大国之间实力对比的大致均衡状态!防止霸权’同时!不把均势作为追求和维护世界秩序的惟一法宝!而是同时强调和重视国际制度及国际机制在创建世界新秩序中的作用+实际上!国际秩序与国际制度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均势在近代民主$国际法$国际规则等的形成和发展中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并且!在新时代下将会继续发挥作用’同时!民主$国际法$国际规则等的完善和健全又为世界秩序构建$维持与变革起了重要作用+&各类型国家自愿地遵守国际法等规范常常出于这样一些强有力的动机""^国际交往与有秩序的合作对于参与各方都有利.由此而产生规范渴望/+#^客观存在着互惠的需要+!^公共利益分享机制的驱使+H^国家声望的考虑+%^免遭国际制裁等+()"H*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组织!在维护世界和平$制约战争以及促进人类共同发展上一直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全球化的发展!相互依赖的加强!共同利益的融合’以及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的逐步增强!在国际政治中作用的提高!使得传统均势的分而治之$领土补偿原则等逐渐地失去市场’而抵制霸权!要求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呼声日益强烈!要求实现公平$公正$合理的世界政治与经济新秩序+参考文献!)"*!王义桅!倪世雄^均势与国际秩序)+*^世界经济与政治!#$$"!.#/^)#*!)美*詹姆斯0多尔蒂!小罗伯特0普法尔茨格拉夫著!阎学通!陈寒溪译^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A*^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美*汉斯0摩根索著!卢明华等译^国际纵横策论)A*^上海"译文出版社!"I I%^)H*!)挪威*托布约尔0克努成著!余万里等译^国际关系理论史导论)A*^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H^)%*!+/95673/?5^<(;,$2!6()1&$+(5H,+0()/"!)!>&$01,)4&$I /-&1+0%&)[*)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讲演稿!"I I I J$C J#!^ )E*!)古希腊*修昔底德著!徐松岩等译^伯罗奔尼撒战争史)A*^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H))C*!何曜!任晓^均势理论反思111兼论国际政治研究方法论)+*^美国研究!"I I C!.!/^)B*!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A*^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I*!杜岗^论中国和平发展中的军事力量需求)+*^战略与管理!#$$H!.!/))"$*!)美*肯尼思0沃尔兹著!胡少华等译^国际政治理论)A*^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I I#))""*!)美*基辛格^白宫岁月111基辛格回忆录)A*^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I B$"C E))"#*!)美*罗伯特0基欧汉著!门洪华译^局部合理化全球化世界中的自由主义$权力与治理)A*^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H))"!*!王家福^世界六强国盛衰战略观)A*^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I I E"E E))"H*!曹永鑫^国际政治秩序与世界霸权)+*^世界经济与政治!#$$H!.E/)责任编辑!张颖超<.&<.&($’(5?,7,)1&(54(;&$,)2+.&L($72C$2&$1=F*R T58!!"#$$%$&G;-+1+,5)(5+$1">+%+131+4/),+56"9#(12"#?1""!$$"#"9#+1(#!9/+$,1+"Q35Q35’-<’0D/(/.?5’0a’45-86’.5’023589K’-2/.2235’-8568.2354562235’-<’08.25-./28’./(-5(/28’.6)N2 3/6(’.P3862’-<)F.>82P’2K-/?28?58.235@,-’K5/.3862’-<!56K)8.235"C J"I?5.2,-<)N268.0(,5.?5?’.28.,562’2386 >/</((/(’.P)=’45;5-!2386235’-<86>86K,25>8.3862’-<’-/2K-565.2)1’956?3’(/-6K-/86582!/.>6’95>5S/6582)Q35 /-28?(5’S\5?28;5(</./(<W562355005?2/.>826(8982/28’.’0D/(/.?5’0a’45-/.>235Q35’-<’0D/(/.?5’0a’45-8.3862’-<) Q35/-28?(5/(6’>86?,66568265005?28.235?’.62-,?28.P.544’-(>’->5-/.>9/8.2/8.8.P4’-(>K5/?5,.>5-235S/?L P-’,.>’0P(’S/(8W/28’.):&’;($2/"235235’-<’0S/(/.?5’0K’45-’S/(/.?5’0K’45-’4’-(>’->5-’K5/?5H#"万方数据均势理论与世界秩序作者:尚伟, SHANG Wei作者单位: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吉林,长春,130012刊名: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UT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年,卷(期):2005,31(2)1.王义桅;倪世雄均势与国际秩序[期刊论文]-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1(02)2.詹姆斯·多尔蒂;小罗伯特·普法尔茨格拉夫;阎学通;陈寒溪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 20033.汉斯·摩根索;卢明华国际纵横策论 19954.托布约尔·克努成;余万里国际关系理论史导论 20045.James Chace Toward A Concert of Nations:An American Perspective 19996.修昔底德;徐松岩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20047.何曜;任晓均势理论反思--兼论国际政治研究方法论 1997(03)8.刘德斌国际关系史 20039.杜岗论中国和平发展中的军事力量需求[期刊论文]-战略与管理 2004(03)10.肯尼思·沃尔兹;胡少华国际政治理论 199211.基辛格白宫岁月-基辛格回忆录 198012.罗伯特·基欧汉;门洪华局部合理化全球化世界中的自由主义、权力与治理 200413.王家福世界六强国盛衰战略观 199614.曹永鑫国际政治秩序与世界霸权[期刊论文]-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4(06)1.张贵洪均势理论、均势体系与多极现实[期刊论文]-浙江社会科学2002(2)2.施力云.王晓帆国际政治均势理论剖析[期刊论文]-网络财富2009(1)3.韩磊均势理论的完美诠释——试析1895~1904年东北亚国际关系演变[期刊论文]-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4.魏炜.Wei Wei均势的理论化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期刊论文]-国际观察2006(1)5.张雷均势理论的回顾与反思[期刊论文]-科园月刊2010(4)6.徐婕综述均势理论的功能与意义[期刊论文]-法制与社会2009(17)7.胡九龙.Hu Jiulong论"均势"的基本含义[期刊论文]-太平洋学报2005(9)8.王建均势理论研究——从均衡的视角[学位论文]20089.赵胜军.Zhao Shengjun浅谈均势理论的学理局限性[期刊论文]-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9(6)10.赵斌均势理论与构建和谐世界[学位论文]2008本文链接:/Periodical_xnsfdxxb-rwsh200502024.aspx。
均势与国际体系的变迁.
2、均势的含义与类型
• 小约瑟夫· 奈认为,均势有三种含义: 作为权力分布的均势: 谁拥有权力资源? 作为政策的均势: 把它当作一种平衡政策。均势意味着,其他国家会采取行动阻止一国发 展成为主导国家。 作为多级体系的均势: 被用来描述历史上的多极体系的例子。 • 赫德利· 布尔对均势的分类: 简单均势与复杂均势。 整体均势和局部均势。 主观均势和客观均势。 偶发的均势和人为的均势。
6、日本与“岛国心理”
• 日本被许多人认为是一个有着独特历史经历的国家。日本 的历史具有其独特的内在特点: 首先,日本群岛的孤立,使它的历史非常单纯而完整。 其次,日本处于中国文化圈的遥远的边缘地带,使其有可 能在大量吸收中国文化的同时,紧紧抱住自己的主要制度 和价值标准。 第三,日本的政治和社会进化特别缓慢。 • 作为一个表现突出而潜力有限的文明,日本在外交思想上 凸现了两大特征: 一是体现了“岛国根性”的狭隘心理,即不愿对世界负责; 二是“强者崇拜”的心态,即缺乏是非善恶感。
均势与国际体系的变迁 (1648-1918年)
一.均势理论
1、均势的词源学认识 2、均势的含义与类型 3、均势的目的与功能 4、均势与同盟
1、均势的词源学认识
• 均势理论(Balance of Power)是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中最古老、最持久、最有争议 的理论之一。均势思想(历史传统)的形成早于均势理论(分析传统)的形成。大 卫· 休谟认为,从古代到18世纪一直在实践着均势理论。 • 对Power的理解 对权力的认识: 历史学家、分析家认为——行为界定权力; 政治领导人认为——资源界定权力(人口、领土、自然资源、经济规模、军事力量以及政 治稳定等); 权力的分类: 硬权力(hard power)与软权力(soft power);软权力来得不容易,消失得去快速, 如中国,美国却相反;硬权力是根本,软权力是升华,即“不战而屈人之兵”。 权力的转换: 权力资源是权力的基础和核心,但不等于权力。需要将权力资源转换成权力的能力 (从静态到动态)。 • 对Balance的理解 在国际关系学中,将平衡应用于解释国际行为体(主要是民族国家)间的权力关系上 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均势理论一、均势的定义均势是一种局面或状态,一种国家行为的普遍倾向或规律、一种国家领导人的行动指南、一种包含不同类型国际体系的体系自我维持方式。
二、均势的类型(模式)(1)根据对于近现代国际关系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我们按照均势在国际结构之中的划分,可以分为简单均势和复杂均势;如果是以均势在国际体系的层次来划分,则可以分为总体均势以及局部均势。
简单均势又可以被称作两极均势,指的是两个国家或者两大力量集团之间形成的势均力敌。
16世纪法国和西班牙、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均势,以及二次大战后的一段时间,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冷战均衡,(或者称为核恐怖平衡)都是两极均势。
正如汉斯·摩根索形容的那样:“均势过程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或减少较重秤盘里的祛码,或增加较轻秤盘里的祛码。
”复杂均势也可以称作多极均势,18世纪中期的法、俄、英、奥、普就是一种典型的多极均势的局面。
这里需要强调一点的是,我们在研究多极均势之中的“极”和国际格局之中的“极”的概念是不一样的,多极格局之中的“极”要求的是力量基本上对等的大国,而在多极均势之中,各国的力量不一定相同。
这种在多极均势里面的力量不一样,就会出现一个国家可以利用另一个国家的力量使自己处于有利的地位,比如十九世纪当中稗斯麦的杰出的均势外交战略。
(2)按照国际体系的层次来看,总体均势指的是整个国际体系之中出现的全球性力量均衡的态势,也可以被称作全球均势,比如在二次大战以后,世界上出现的以美国和苏联为两大阵营对抗的冷战均衡,以及60年代以后各种力量迅速崛起,在70年代出现的全球多极均衡状态都属于总体均势:而局部均势指的是在国际体系之中一个地区或者有限的几个地区所形成的均势。
最为典型的是近代的欧洲均势以及远东均势。
之所以会出现局部均势,是由于在一定的时期里面,并不是所有的地区都会出现均势,比如在近代历史上,美国就是把拉丁美洲作为自己的后院,不允许别国卷入,美国处于完全的优势状态,而拉美国家处于完全的从属状态。
在考虑局部均势的时候,我们有必要意识到外在力量的作用,比如南亚次大陆的问题,之所以到目前为止,南亚次大陆能够保持局部的微妙均势,是因为印度虽然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但是巴基斯坦得到了诸如美国、中国的一定程度的支持。
当然对于均势来说,不管是以在国际结构之中的划分,还是在国际体系层次上的划分,其实也不能完全绝对,比如说简单均势和复杂均势,实际上在历史上不存在绝对简单和绝对复杂。
简单均势总要由于一些其他国家的存在而变得复杂化,比如刚才提到的二战后一度出现的两极控制下的多极均势;同样复杂均势也会由于外交上面的联合而变得相对简单,一次大战前夕的六国均势就分解为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之间的简单对立。
(3)均势还存在主观造成的均势和客观造成的均势。
大家认为无一国占军事优势的状态是一回事,事实没有一国占军事优势又是另一回事。
有时,大家都认为双方军事力量大致相等,但是后来表明。
“真实”情况并不是这样。
所以,光存在主观的态度是不够的,均势还需要一国的实际决心和能力,光靠虚张声势是不行的。
(4)应该要区分偶然的均势和蓄意构成的均势。
偶然均势是指不经过参加均势的任何一方有意识的努力而形成的;蓄意构成的均势是指至少部分地由于一方或双方奉行明确的政策得以存在。
(5)根据主导均势的国家,可以分为霸权均势(冷战后的美国)、两极均势(冷战期间的美国和苏联)、多极均势(1648—1789和1815—1014),20世纪70年代的五大力量中心)。
实际上, (5)对于均势的类型在学术界的解释比较繁杂,一般认为如果存在两个国家,如果其中一个国家对于另一个国家采取一些对抗政策的时候,这时候另一个国家只能采取要么缄默,忍气吞声,要么选择与之对抗,这种模式被成为“直接对抗式”:当一个国家(甲)对于另一个国家(乙)采取对抗政策的时候,可能出现第三个国家(丙)介入,这时候出现的第三个国家(丙)可能是为了和甲国争夺对于乙国的控制权,这样就出现了“竞争”的模式。
对于均势模式,著名的国际系统模式的创始人莫顿“卡普兰把国际体系概括为六种主要模式,被称为“卡普兰六模式”。
;其中的均势体系是首先被叙述的,他认为均势体系是没有上下隶属关系的政治体系,体系之中的行为者是国家,其中基本的行为者的数量不能够少于5个,每一个行为者以一种互补的方式采取单独行动,并且遵循下列规则;为了增强实力,可以和对手进行谈判,反对任何企图在体系里面取得优势地位的结盟国或者霸权国;对在体系里面进行威胁的国家行为者进行限制允许被打败的国家行为体重新加入体系。
(6)对于卡普兰的均势模式的分析,由于他是撇开了国家基本行为体的基本目标,是以少数大国为依据的,斯坦利.霍夫曼认为卡普兰的研究模式是一次失误,而考伦毕斯和沃尔弗则更明确地认为把大国数量限定在至少5个的说法过于机械了,认为有个大概的上限就可以成为均势体系。
(比如9个到14个),他们对于的六模式进行了增减,认为少数大国主宰模式(传统均势)、松散两极模式、单位否决模式、集体安全模式、多集团模式、多极模式以及后核战模式都是均势体系的变体。
在西方理论界,有一种观点认为,如果在国际体系之中,出现了一个实力突然增加的国家,这样一定会出现一个反作用力。
所以有的学者认为均势模式有三个必不可少的条件:第一是无政府结构:第二是最少有两个行为体:第三每一个行为体的目标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
对于均势模式,应该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种模式:对抗性两极模式,竞争性的多极模式。
对于到底哪一种均势模式更能够维持和平稳定,笔者认为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均势结构与国际格局稳定的关系,需要比较全面地考虑。
有的学者认为多极均势可以比较有效地维护稳定的局面,而两极均势往往只是由稳定向不稳定的一种过渡,在两极均势之中,由于两极都希望获得绝对的优势,这样就推动了“全面战争”的爆发,可以把两极均势看作是走向进一步战争的一个区间,两次世界大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两极均势形成了一种危险的局面,尽管如此,在1945年后逐渐形成的两极均势,即以美国和苏联为代表的均势之中,虽然在1989年之后随着东欧的巨变以及苏联的解体而崩溃了,但是这种崩溃并没有通过大规模的战争,而是通过比较和平的方式解决的,主要是通过当时的东欧等国家内部的政治体制变化引起的。
所以大部分学者认为两极均势最终导致以后的全面战争的观点是不恰当的,但是,笔者认为有一点可以比较确信的是,“随着系统从两极化向多极化转变,战争的次数可望减少。
”,只有在权力分配反映多数的时候,国际关系体系才能表现出相对的稳定。
主要原因在于如果减少了军备竞赛的程度,一个国家往往只对于和他对抗的国家的一切做出反应,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国际关系之中的多极均势也的确是如此,维也纳格局“它给欧洲至少有一代人的和平”在均势的模式中,基辛格曾提出的两种模型可以供参考,“在19世纪有两种均势体系的模型:以帕麦斯顿一迪斯累里政策为代表的英国模式,律斯麦模式·……英国模式是指等到均势受到威胁之时她才卷入事态,并且总是站在力量较弱的一方:律斯麦模式寻求将挑战阻止在刚刚发生的时候,就是通过与尽可能多的方面建立紧密的关系,通过重叠的连忙体系,通过使用上述措施产生的影响使竞争各方降低其要求。
三、均势与传统的国际政治理论经典现实主义学者:摩根索认为干国家寻求权势的斗争最后必然导致一种被称为“均势”的格局,势是维持和平的手段和主权国家必不可少的稳定要素;阿若德·沃尔弗斯强调均势,认为是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的目标,他认为外交的三大目标是自保、自延、自制,而自保就是要求维持现状,集中体现了均势战略。
现实主义学派之中把均势理论贯彻到外交领域的应当属于“均势大师”基辛格,他对于核时代的均势特点给予了很深的关注,并且在实际之中建立了适合美国的“和平结构”,实现这种结构归根到底依赖于均势政策。
科学行为主义学者:卡尔·多伊奇为集体安全要比均势显得重要,他认为集体安全可以更好地对付别国的侵略,保护小国家,集体安全是有组织的体系,相对集权,而均势是分权的,均势下的冲突是绝对的,而集体安全是合作的。
而传统理论认为“各国安危系于均势”,斯坦利·克劳德认为“均势是一项非常慎重的政策”。
由此看出,传统主义学派是十分重视均势理论的。
新现实主义学者:沃尔兹指出,对于处于无政府状态和安全困境的理性、自助的国家来说,“由于相互关系处于紧张状态,因而行为者(国家)总是彼此猜疑并经常彼此敌视。
尽管就本性而言,它们不愿意彼此猜疑和敌对。
”所以,国家利用均势来保障自身的安全,同样,均势又进一步促进安全困境成为了国际政治的经常状态。
因此,“安全困境”是均势产生的根源和结果。
如果说摩根索是追求的“权力均势”。
那么沃尔兹就是从均势对于国家安全的影响来考虑的,沃尔兹提醒各国必须十分注意“现实威胁”和“可能的威胁”,因为在安全困境中,“一国为保障安全而采取的措施,意味着降低了其他国家的安全感。
”并且认为均势理论只是适用于政治和军事领域,对于经济领域的作用是非常小的。
沃尔兹关于均势生成机理的论述极为重要。
他提出,在无政府状态中,国家为了追求它们各自的生存利益必然导致均势,因此均势的生成本质上是必然而不是偶然的,“均势与其说是政治家强加于事态发展的,还不如说是事态发展强加给政治家的。
靠雄辩不能够消除均势。
如果我们要消除均势,那么就只有彻底地改变产生均势的环境。
而这种环境不过是有一些想要保持自身独立的主权国家的存在。
”沃尔兹假定国家作为单一的行为体,最低目标是生存,最高目标则是要支配他国。
国家要通过内部的努力(如增强实力)和外部的努力(如加强自己的同盟,削弱对手的同盟)以实现它们的目标。
他接着指出,国家是在一个没有超级裁判的自助体系中行动。
当别的国家采取自助政策时,那些不自助的国家将会处于劣势。
在沃尔兹的结构现实主义理论中,均势无可避免地要扎根于由国家构成的国际体系中,无论部分或所有国家是希望建立和维护平衡,还是希望称霸全球,均势的倾向都将自动产生。
马丁•怀特:(1)权力的均匀分布;(2a)权力应当均匀分布的原则;(2b)均势原则具有超凡的活力和多变性,往往作为一种政策出现;(3)均势的易变性;(4)均势的维持,大国具有特殊作用;(5a)国际政治中固有的导致权力均匀分布的倾向;(5b)作为政治规律的均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