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规范GB-(高程控制)
2022-2023年注册测绘师《测绘综合能力》预测试题11(答案解析)
2022-2023年注册测绘师《测绘综合能力》预测试题(答案解析)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第壹卷一.综合考点题库(共50题)1.下列关于我国高程基准与深度基准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二者是两个不同的大地水准面B.二者是同一个大地水准面C.二者是两个不平行的空间曲面D.二者是是两个不平行且相差一个常数的平面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高程基准是推算国家统一高程控制网中所有水准高程的起算依据,它包括一个水准基面和一个永久性水准原点。
通常理论上采用大地水准面,它是一个延伸到全球的静止海水面,也是一个地球重力等位面,实际上确定水准基面则是取验潮站长期观测结果计算出来的平均海面。
而深度基准面实际上是海图所载的水深起算面,不同时刻的水深测量的水深不同,存在的差数随各地的潮差而大小不同,把不同时刻测量的水深归算到这个深度基准面上,通常取在当地多年平均海面下深度为L 的位置。
2. 在制作遥感影像地图时,一般要叠加的矢量要素包括()。
A.植被B.交通网C.行政驻地名称D.境界线E.房屋面正确答案:A、B、E本题解析:ABE三项,植被、交通网与房屋面是在制作遥感影像地图时,一般要叠加的矢量要素。
CD两项,行政驻地名称和境界线是遥感影像上没有的地理要素。
3.产权人甲、乙共用一宗土地,无独自使用院落。
该宗地内,甲、乙分别拥有独立建筑物面积为 100 ㎡、200 ㎡,建筑占地总面积为 150 ㎡。
不考虑其他因素,如甲分摊得到宗地院落使用面积为100 ㎡,则该宗地面积为()㎡。
A.150B.300C.450D.600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甲分摊到的院落使用面积=100=100/(100+200)×总院落使用面积总院落使用面积=300 宗地面积=总院落使用面积+建基面积=300+150=450。
4.下列不属于房产测绘作用的是()。
A.法律方面作用B.社会服务作用C.地形方面作用D.经济方面作用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5.数字空中三角测量中,下列关于影像内定向的说法正确的有()。
工程测量规范
测量内容
测量的允许偏差(mm)
栈桥和斜桥中心线的投点
±2
轨面的标高
±2
轨道跨距的丈量
±2
管道构件中心线的定位
±5
管道标高的测量
±5
管道垂直度的测量
H / 1000
注:①.H为管道垂直部分的长度(mm)。
3·3·灌注桩、界桩与红线测量
3·3·1·灌注桩、界桩与红线测量表7.4.1
Ⅱ
1
—
≤10
1~2
≤15
Ⅲ
≤20
2
≤30
注:①.测回是指照准目标一次、读数2~4次的过程;
②.根据具体情况,测边可采取不同时间段观测代替往返观测。
5.因瓦尺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表2.4.9
相对中误差
作业次数
丈量
总次数
定线最大偏差
(mm)
尺段高差较差
(mm)
读定次数
估读读至
(mm)
温度
读数值至
(℃)
同尺各次或同段各尺的较差(mm)
6.普通钢尺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表2.4.10
边长丈量较差
相对误差
作业尺数
丈量
总次数
定线最大偏差
(mm)
尺段高差较差
(mm)
读定次数
估读读至(mm)
温度
读数值至
(℃)
同尺各次或同段各尺的较差(mm)
1/30000
2
4
50
≤5
3
0.5
0.5
≤2
1/20000
12
2
50
≤10
3
0.5
0.5
工程测量要求规范(GB50026-2007)--地形测量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地形测量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 地形测量5.1 一般规定 5.1.1 地形图测图的比例尺,根据工程的设计阶段、规模大小和运营管理需要,可按表 5.1.1 选用。
5.1.2 地形图可分为数字地形图和纸质地形图,其特征按表 5.1.2 分类。
5.1.3地形的类别划分和地形图基本等高距的确定,应分别符合下列规定:1 应根据地面倾角( α) 大小,确定地形类别。
2 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应按表 5.1.3选用。
5.1.4地形测量的区域类型,可划分为一般地区、城镇建筑区、工矿区和水域。
5.1.5地形测量的基本精度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地形图图上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超过表 5.1.5-1的规定。
2 等高 ( 深 ) 线的插求点或数字高程模型格网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应超过表 5.1.5-2的规定。
3工矿区细部坐标点的点位和高程中误差,不应超过表5.1.5-3的规定。
4 地形点的最大点位间距,不应大于表 5.1.5-4的规定。
5 地形图上高程点的注记,当基本等高距为0.5m时,应精确至 0.0lm;当基本等高距大于0.5m时,应精确至0.1m。
5.1.6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应满足下列要求:1地形图的分幅,可采用正方形或矩形方式。
2 图幅的编号,宜采用图幅西南角坐标的千米数表示。
3 带状地形图或小测区地形图可采用顺序编号。
4 对于已施测过地形图的测区,也可沿用原有的分幅和编号。
5.1.7地形图图式和地形图要素分类代码的使用,应满足下列要求:1 地形图图式,应采用现行国家标准《l : 500 1 :1000 1 :2000 地形图图式》 GB/T 7929 和《 1: 5000 1 : 10000 地形图图式》 GB/T 5791 。
2 地形图要素分类代码,宜采用现行国家标准《1: 500 1 : 1000 1 : 2000 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 GB14804 和《 1:5000 1:10000 1:25000 1:50000 1:100000 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 GB/T 15660。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主编部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3年8月1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的通知建标〔1993〕242号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50号文的要求,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工程测量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1993年8月1日起施行。
原《工程测量规范》TJ26-78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西安勘察院负责。
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3年1月3日修订说明本规范是根据原国家计委计标发〔1986〕250号文通知要求,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负责主编,具体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西安勘察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对原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冶金工业部颁发的《工程测量规范》TJ26-78(试行)进行修订而成。
在修订过程中,修订组经过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全国各地有关单位意见,根据体现政策、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的要求,保留了原规范适用的条文,删除、修改了不适用或不完全适用的条文,增加了通过鉴定并广泛应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和科研成果,经两次全国性会议讨论修改,最后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修订后的内容共9章40节及7个附录,除保留原规范的总则、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地形测量、线路测量、绘图复制等章外,增订了施工测量、竣工总图编绘与实测、变形测量;以及地形图的修测,编绘,晒蓝图、静电复印与复照,翻版、晒印刷版与修版,打样与胶印等章节。
调整了原章、节中的内容:平面控制测量中规定了三边网的主要技术要求;电磁波测距中规定了等级导线技术要求;高程控制测量中规定了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技术要求;地形测量中规定了电磁波测距仪极坐标法布设图根点的技术要求、速测仪施测的技术要求;线路测量中规定了各等级线路测量的统一技术规定。
建筑测量高程控制方法
建筑测量高程控制方法1)建立首级水准控制网土石方开挖时先根据业主移交的水准点在施工场区周围建立首级水准控制网。
本工程首级水准控制网至少由六个以上的水准控制点组成。
水准控制点标记在场区四周稳固的构筑物上以方便使用,以作为首级控制网的监测点。
本工程施工区域分散,工期紧,测量难度较大,但地势较平坦,无严重的障碍物遮挡。
进场后以业主提交的测量控制基准点为基础,建立闭合导线控制网,再根据施工控制网测设各个细部。
开工前测量准备工作包括:检查和复核测量基准点,增设控制点和水准点、建立控制网、用方格网复测原地形、施工放样,注意所设控制点的保护。
施工测量的精度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执行。
2)高程控制在土石方开挖施工前,根据业主提供的高程控制点,在施工场地内、外建立二级水准控制网,施工时依据就近原则,从施工区域附近的二级水准控制点引测施工控制标高并与相邻的二级水准点进行对照闭合。
二级水准控制网用水准仪结合吊钢尺的方法测设。
1)根据设计施工图和己建立的平面、高程控制系统,放出边界线,并在各边界设置横向及纵向控制点,并在场平图上标记位置和高程,以控制边界以及控制高程。
2)根据场平图上各点的坐标,用全站仪来实施施工放样,放出各平基线(上口线和下口线)的转点位置,并用白水泥连线,测出平基线处及各分台内的地面高程,与设计高程比较:如果地面高程大于该点的设计高程则为挖方,反之则为填方。
将每一处点的挖填高度用白水泥标在地面上相应的位置,填土用“+”号,挖土用“-”号,特别是平基线处的标记。
3)施工过程中,应对控制点进行保护,并经常进行复测,做到准确无误。
4)待开挖至接近地面设计标高时,要加强测量,在其方法如下:在挖方区边界根据方格桩设置高程控制桩,并在控制桩上挂线,挂线时要预留一定的碾压下沉量3cm~5cm,使其碾压后的高程正好与设计高程一致。
由推土机把开挖区的土推到相邻的填方区,仔细找平。
等相邻的填土区填至相同的高度后一起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压实度要求与填方区相同。
2022《测绘综合能力》注册测绘师考试题库(包含各题型)
2022《测绘综合能力》注册测绘师考试题库(包含各题型)一、单选题1.按照现行《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基本规定》,1∶10000基础地理信息地图投影方式采用()。
A、正轴等角割圆锥投影B、通用墨卡托投影C、等距离圆锥投影D、高斯—克吕格投影答案:D解析:根据《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基本规定》(GB21139—2007)第4.4条规定,地图投影方式应为:1∶100万比例尺地形图采用正轴等角割圆锥投影;我国现行的大于等于1∶50万的各种比例尺地形图,都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其中1∶25000~1∶500000比例尺地形图按6°分带;1∶500~1∶10000比例尺地形图采用3°分带,确有必要时,按1.5°分带。
2.CORS的基准站网组成不包括()。
A、基准站B、数据中心C、数据通信网络D、数据接收设备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CORS的组成。
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网(CORS)是南若干连续运行基准站(简称“基准站”)及数据中心、数据通信网络组成的,提供数据、定位、定时及其他服务的系统。
3.我国现行的大地原点、水准原点分别位于()。
A.北京、浙江坎门B.北京、山东青岛C.陕西泾阳、浙江坎门D.陕西泾阳、山东青岛A、AB、BC、CD、DE、E答案:D解析:大地测量系统与框架基本知识。
我国现行大地原点在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高程原点在山东省青岛市观象山。
4.(2015)隧道施工控制网的主要作用是()。
A、控制隧道的长度B、测量隧道断面尺寸C、变形监测D、保证隧道准确贯通答案:D解析:1.4中的内容。
隧道施工测量的主要任务是保证洞内各项建(构)筑物以规定的精度按照设计位置修建,保证各开挖工作面按照规定的精度在预定位置贯通。
5.地图语言不包括()。
A、符号B、色彩C、大小D、注记答案:C解析:地图符号系统称为地图语言(符号、色彩、注记),它是表达地理要素的工具。
利用地图可以直观、准确地获得地理空间信息。
工程测量规范(免费)
建筑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建设部国家标准)3.1 一般规定3.1。
1 平面控制的建立,可采用卫星定位测量﹑导线测量﹑三角形网测量等方法。
3。
1.2 平面控制网精度等级的划分,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依次为二﹑三﹑四等和一﹑二级,导线及导线网依次为三﹑四等和一﹑二﹑三级,三角形网依次为二﹑三﹑四等和一﹑二级。
3.1.3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应遵循下列原则:1 首级控制网的布设应因地自宜,且适当考虑发展;当与国家坐标系统联测时,应同时考虑联测方案。
2 首级控制网的等级,应根据工程规模﹑控制网的用途和精度要求合理确定.3 加密控制网,可越级布设或同等级扩展。
3。
1。
4 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应在满足测区内投影长度变形不大于2。
5c m/km的要求下,作下列选择:1 采用统一的高斯投影3°带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2采用统高斯投影3°带,投影面为测区抵偿高程面或测区平均高程面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或任意带,投影面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面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3 小测区或有特殊精度要求的控制网,可采用独立坐标系统。
4 在已有平面控制网的地区,可沿用原有的坐标系统。
5 厂区内可采用建筑坐标系统.3。
2 卫星定位测量(Ⅰ)卫星定位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3.2.1 各等级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3.2。
1的规定。
表3。
2.1 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3。
2。
2 各等级控制网的基线精度,按(3。
2.2)式计算.= (3。
2。
2)式中————基线长度中误差(mm);A-—--固定误差(mm);B———比例误差系数(mm/Km)d—--—平均边长(km).3。
2。
3 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观测精度的评定,应满足下列要求:1控制网的测量中误差,按(3。
2。
3-1)式计算;m= (3。
2。
3—1)式中m———-控制网的测量中误差(mm);N———-控制网中异步环的个数;n———异步环的边数;W--—异步环环线全长闭合差(mm)。
工程测量规范GB-(高程控制)
工程测量规范GB-(高程控制)作者: 日期:《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条文说明--高程控制测量4. 1 一般规定4. 1 . 1高程控制测量精度等级的划分,仍然沿用《93规范》的等级系列。
对于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适用的精度等级,《93规范》是按四等设计的,但未明确表述它的地位。
本次修订予以确定。
本次修订初步引入GPS拟合高程测量的概念和方法,现说明如下:1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GPS拟合高程测量的理论、方法和应用均有很大的进展。
2从工程测量的角度看,GPS高程测量应用的方法仍然比较单一,仅局限在拟合的方法上,实质上是GPS平面控制测量的一个副产品。
就其方法本身而言,可归纳为插值和拟合两类,但本次修订不严格区分它的数学含义,统称为“GPS拟合高程测量”。
3从统计资料看(表9),GPS拟合高程测量所达到的精度有高有低,不尽相同,本次修订将其定位在五等精度,比较适中安全。
4. 1 . 2区域高程控制测量首级网等级的确定,一般根据工程规模或控制面积、测图比例尺或用途及高程网的布设层次等因素综合考虑,本规范不作具体规定。
本次修订虽然在4. 1. 1条明确了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和GPS拟合高程测量的地位,但在应用上还应注意:1四等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网应由三等水准点起算(见条文4. 3. 2条注释)。
2 GPS拟合高程测量是基于区域水准测量成果,因此,其不能用于首级高程控制。
4. 1 . 3根据国测[1987]365号文规定采用“ 1985国家高程基准”,其高程起算点是位于青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原点”,高程值为72. 2604m。
1956年黄海平均海水面及相应的水准原点高程值为72. 289m,两系统相差-0. 0286m。
对于一般地形测图来说可采用该差值直接换算。
但对于高程控制测量,由于两种系统的差值并不是均匀的,其受施测路线所经过地区的重力、气候、路线长度、仪器及测量误差等不同因素的影响,须进行具体联测确定差值。
2023年注册测绘师之测绘综合能力能力测试试卷A卷附答案
2023年注册测绘师之测绘综合能力能力测试试卷A卷附答案单选题(共40题)1、水准测量时,在水准点上立水准尺时()。
A.不能放尺垫,水准尺直接立在水准点上B.能放尺垫,水准尺立在尺垫上C.根据需要选择放或者不放D.松软土地上测量时,要放尺垫【答案】 A2、航摄时间的选定,既要保证充足的光照度,又要避开过大的阴影。
对于丘陵地、小城镇的航空摄影,太阳高度角(h0,单位:度)的选择应超过( )。
A.15°B.20°C.30°D.45°【答案】 C3、关于全国天文大地网说法错误的是A.地球椭球参数采用的是IAG—75椭球参数B.天文大地网整体平差结果是建立一套大地坐标系:1980国家大地坐标系C.198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椭球短轴应平行于由地球质心指向1968.0地极原点方向D.椭球定位参数以我国范围内高程异常值平方和最小为条件求定【答案】 B4、对于地下管线探测质量检验,每个工区应在隐蔽管线点中,按不少于总数()的比例,随机抽取管线点进行开挖验证。
A.1%B.3%C.5%D.6%【答案】 A5、下列关于4Ps营销理论的说法错误的是()。
A.所包含的营销要素是指产品、价格、渠道、促销B.要把产品的特色摆在首位C.基金公司需要直接面对客户D.基金销售机构在进行产品销售时要注重销售的适用性【答案】 C6、在线地理信息数据的源数据包括()。
A.矢量数据、影像数据、模型数据、地理监测数据、实时传感数据B.矢量数据、影像数据、结构数据、地理监测数据、实时传感数据C.矢量数据、影像数据、模型数据、地理预测数据、实时传感数据D.矢量数据、影像数据、模型数据、地理监测数据、已有遥感数据【答案】 A7、下列地形地物要素中,可作为中小比例尺航测外业高程控制点的是()。
A.圆山顶B.房屋墙角拐点C.电杆顶D.尖山顶【答案】 A8、(2012 年)下列设计内容中,不属于 GIS 数据库设计的是()。
(完整word版)工程测量GB50026-2007规范
单项选择题(共10道)1、高程控制测量精度等级的划分,各等级高程控制宜采用水准测量,()等及以下等级可采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等也可采用GPS 拟合高程测量。
A、三、五B、三、六C、四、五D、四、六2、平板测图时,测站仪器对中的偏差,不应大于图上()mm。
A、0.5B、0.05C、0.1D、0.0053、场区平面控制网相对于勘察阶段控制点的定位精度,不应大于()。
A、1mmB、5mmC、50mmD、10mm4、当采用导线及导线网作为场区控制网时,导线边长应大致相等,相邻边的长度之比不宜超过()。
A、1:2B、2:3C、1:3D、1:55、拟建建筑场地的沉降观测,应在建筑施工前进行。
变形观测,可采用四等监测精度,点位间距,宜为()m。
A、10~30B、10~20C、30~50D、30~606、检查图与原图比较,点状符号及明显地物点的偏差不宜大于图上()mm,线状符号的误差不宜大于图()mm。
A、0.2;0.3B、0.1;0.2C、1;2D、2;37. 我国目前采用的高程基准是()。
A.高斯平面直角坐标B.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C.黄海高程系统D.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8.场区水准点,距离回填土边缘不宜小于()A、10mB、15mC、20m D25m9.建筑物的围护结构封闭前,应根据施工需要将建筑物外部控制转移至内部。
引测的投点误差,一级不应超过()mm。
A、0.5mmB、1mmC、2mmD、3mm10.当平面布置改变超过图上面积()时,不宜在原施工图上修改和补充,应重新编制。
A、1/3B、1/4C、2/3D、1/2判断题(共10道)1、平面控制网的建立,可采用卫星定位测量、导线测量、多边形网测量等方法。
(错)2、GPRS天线安置的对中误差,不应大于2mm;天线高的量取应精确至lmm。
(对)3、高程控制点间的距离,一般地区应为1~3km,了业厂区、城镇建筑区宜小于lkm。
但一个测区及周围至少应有2 个高程控制点。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高程控制测量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高程控制测量一般规定高程控制测量精度等级的划分,依次为二、三、四、五等。
各等级高程控制宜采用水准测量,四等及以下等级可采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五等也可采用 GPS 拟合高程测量。
首级高程控制网的等级,应根据工程规模、控制网的用途和精度要求合理选择。
首级网应布设成环形网,加密网宜布设成附合路线或结点网。
测区的高程系统,宜采用 1985 国家高程基准。
在已有高程控制网的地区测量时,可沿用原有的高程系统;当小测区联测有困难时,也可采用假定高程系统。
高程控制点间的距离,一般地区应为 1~3km,了业厂区、城镇建筑区宜小于 lkm。
但一个测区及周围至少应有 3 个高程控制点。
水准测量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4.2.1 的规定。
水准测量所使用的仪器及水准尺,应符合下列规定: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 i,DSl 型不应超过15″;DS3 型不应超过 20"。
补偿式自动安平水准仪的补偿误差△a 对于二等水准不应超过 0.2″,三等不应超过 0.5″。
水准尺上的米间隔平均长与名义长之差,对于因瓦水准尺,不应超过 0.15mm;对于条形码尺,不应超过 0.10mm;对于木质双面水准尺,不应超过 0.5mm。
水准点的布设与埋石,除满足 4.1.4 条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应将点位选在土质坚实、稳固可靠的地方或稳定的建筑物上,且便于寻找、保存和引测;当采用数字水准仪作业时,水准路线还应避开电磁场的干扰。
宜采用水准标石,也可采用墙水准点。
标志及标石的埋设应符合附录 D 的规定。
埋设完成后,二、三等点应绘制点之记,其他控制点可视需要而定。
必要时还应设置指示桩。
水准观测,应在标石埋设稳定后进行。
各等级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4.2.4 的规定。
两次观测高差较差超限时应重测。
重测后,对于二等水准应选取两次异向观测的合格结果,其他等级则应将重测结果与原测结果分别比较,较差均不超过限值时,取三次结果的平均数。
工程测量规范GB-(测量误差)
工程测量规范GB-(测量误差)
引言
本文档为工程测量规范GB的一部分,详细规定了测量误差的
相关内容。
测量误差是工程测量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准确评估和
控制测量误差对于确保工程质量至关重要。
定义
1. 测量误差: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2. 随机误差:指同一测量对象在多次测量中,测量结果的差异,并无规律可循。
3. 系统误差: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固定差异。
常见的系
统误差包括仪器本身的误差以及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
确定测量误差
1. 测量误差的确定应基于科学可靠的方法和准确的数据。
2. 对于具体的工程测量,应根据不同的测量目的和要求,确定
测量误差的容许范围。
3. 在测量前应进行准备工作,包括校验测量仪器的准确性以及
评估可能产生的误差来源。
控制测量误差
1. 在进行工程测量时,应遵循标准操作程序,并按照规范的要
求进行测量。
2. 对于测量中可能出现的随机误差,应进行多次测量并求平均值,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3. 对于已知的系统误差,应进行补偿处理以减小误差的影响。
4. 在进行测量前,应评估可能影响测量误差的因素,并采取相
应的控制措施,如避免外界干扰、合理布置测量点位等。
结论
准确评估和控制工程测量中的测量误差,对于确保工程质量具
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提供了测量误差的定义、确定方法和控制措施,建议在实际工程中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和要求,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
确性和可靠性。
*Note:* *The response has been written in Chinese.。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主编部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3年8月1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的通知建标〔1993〕242号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50号文的要求,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工程测量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1993年8月1日起施行。
原《工程测量规范》TJ26-78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西安勘察院负责。
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3年1月3日修订说明本规范是根据原国家计委计标发〔1986〕250号文通知要求,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负责主编,具体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西安勘察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对原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冶金工业部颁发的《工程测量规范》TJ26-78(试行)进行修订而成。
在修订过程中,修订组经过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全国各地有关单位意见,根据体现政策、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的要求,保留了原规范适用的条文,删除、修改了不适用或不完全适用的条文,增加了通过鉴定并广泛应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和科研成果,经两次全国性会议讨论修改,最后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修订后的内容共9章40节及7个附录,除保留原规范的总则、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地形测量、线路测量、绘图复制等章外,增订了施工测量、竣工总图编绘与实测、变形测量;以及地形图的修测,编绘,晒蓝图、静电复印与复照,翻版、晒印刷版与修版,打样与胶印等章节。
调整了原章、节中的内容:平面控制测量中规定了三边网的主要技术要求;电磁波测距中规定了等级导线技术要求;高程控制测量中规定了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技术要求;地形测量中规定了电磁波测距仪极坐标法布设图根点的技术要求、速测仪施测的技术要求;线路测量中规定了各等级线路测量的统一技术规定。
工程测量规范
工程测量规范工程测量规范工程测量规范第7章施工测量7.1 一般规定第7.1.1条本章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及水工建筑的施工测量。
第7.1.2条施工的控制,可利用原区域内的平面与高程控制网,作为建筑物、构筑物定位的依据。
当原区域内的控制网不能满足施工测量的技术要求时,应另测设施工的控制网。
第7.1.3条施工的平面控制网,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施工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应与工程设计所采用的坐标系统相同;二、当利用原有的平面控制网时,其精度应满足需要;投影所引起的长度变形,不应超过1/40000;当超过时,应进行换算;三、当原控制网精度不能满足需要时,可选用原控制网中个别点作为施工平面控制网坐标和方位的起算数据。
第7.1.4条控制网点,应根据总平面图和施工总布置图设计。
7.2 施工控制测量(Ⅰ)场区平面控制:第7.2.1条场区的平面控制网,可根据场区地形条件和建筑物、构筑物的布置情况,布设成建筑方格网、导线网、三角网或三边网。
第7.2.2条场区的平面控制网,应根据等级控制点进行定位、定向和起算。
第7.2.3条场区平面控制网的等级和精度,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建筑场地大于1K㎡或重要工业区,宜建立相当于一级导线精度的平面控制网;二、建筑场地小于1K㎡或一般性建筑区,可根据需要建立相当于二、三级导线精度的平面控制网;三、当原有控制网作为场区控制网时,应进行复测检查。
第7.2.4条建筑方格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7.2.4的规定。
建筑方格网的主要技术要求表7.2.4等级边长(m)测角中误差(″)边长相对中误差Ⅰ级100~300 5 ≤1/30000Ⅱ级100~300 8 ≤1/20000第7.2.5条建筑方格网的首级控制,可采用轴线法或布网法,其施测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一、轴线法。
1轴线宜位于场地的中央,与主要建筑物平行;长轴线上的定位点,不得少于3个;轴线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5cm;2放样后的主轴线点位,应进行角度观测,检查直线度;测定交角的测角中误差,不应超过2.5″;直线度的限差,应在180°±5″以内;3轴交点,应在长轴线上丈量全长后确定;4短轴线,应根据长轴线定向后测定,其测量精度应与长轴线相同,交角的限差应在90°±5″以内。
工程测量规范最新版本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第1章总则第2章平面控制测量2.1 一般规定2.2 设计、选点、造标与埋石2.3 水平角观测2.4 距离测量2.5 内业计算第3章高程控制测量3.1 一般规定3.2 水准测量3.3 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第4章地形测量4.1 一般规定4.2 图根控制测量4.3 一般地区地形测图4.4 城镇居住区地形测图第四节城镇居住区地形测图4.5 工矿区现状图测量4.6 水域地形测量4.7 地形图的修测第5章线路测量5.1 一般规定5.2 铁路、公路测量5.3 架空索道测量5.4 自流和压力管线测量5.5 架空送电线路测量第6章绘图与复制6.1 一般规定6.2 绘图6.3 编绘6.4 晒蓝图、静电复印与复照6.5 翻版、晒印刷版与修版6.6 打样与胶印第7章施工测量7.1 一般规定7.2 施工控制测量7.3 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放样7.4 灌注桩、界桩与红线测量7.5 水工建筑物施工测量第8章竣工总图的编绘与实测8.1 一般规定8.2 竣工总图的编绘8.3 竣工总图的实测第9章变形测量9.1 一般规定9.2 水平位移监测网9.3 垂直位移监测网9.4 水平位移测量9.5 垂直位移测量9.6 内业计算及成果整理附录一本规范名词解释附录二平面控制点标志及标石的埋设规格附录三方向观测法度盘和测微器附录四高程控制点标志及标石的埋设规格附录五建筑物、构筑物主体倾斜率和按差异沉降推算主体倾斜值的计算公式附录六基础相对倾斜值和基础挠度计算公式附录七本规范用词说明工程测量规范-总则工程测量规范第1章总则第1.0.1 条为了统一工程测量的技术要求,及时、准确地为工程建设提供正确的测绘资料,保证其成果、成图的质量符合各个测绘阶段的要求,适应工程建设发展的需要,制订本规范。
第1.0.2 条本规范适用于城镇、工矿企业、交通运输和能源等工程建设的勘察、设计、施工以及生产(运营)阶段的通用性测绘工作。
其内容包括控制测量,采用非摄影测量方法的1∶500~1∶5000比例尺测图、线路测量、绘图与复制、施工测量、竣工总图编绘与实测和变形测量。
2023年注册测绘师之测绘综合能力每日一练试卷B卷含答案
2023年注册测绘师之测绘综合能力每日一练试卷B卷含答案单选题(共50题)1、根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高程控制测量一般规定,高程控制点间的距离,一般地区应为1~3km,工业厂区、城镇建筑区宜小于lkm。
但一个测区及周围至少应有()个高程控制点。
A.1B.2C.3D.4【答案】 C2、描述拓扑关系的9交模型,一共可以表达()种可能的空间关系。
A.9B.81C.256D.512【答案】 D3、()不属于基金客户。
A.基金份额的持有人B.基金资产的所有者C.基金投资回报的受益人D.基金的销售机构【答案】 D4、(2014 年)下列测量工作中,不属于一般市政工程测量工作的是()。
A.道路中线测量B.施工放样C.基础控制测量D.纵横断面测量【答案】 C5、GPS卫星上所安装的时钟是()。
A.原子钟B.分子钟C.世界钟D.GPS钟【答案】 A6、水准仪的视准轴不平行于水准管轴所产生的高差误差与视距的关系是()。
A.误差大小与前、后视距大小成正比B.误差大小与前、后视距大小成反比C.误差大小与前、后视距之和成正比D.误差大小与前、后视距之差成正比【答案】 D7、下列控制点,不可直接利用作为地籍首级平面控制网点的是()。
A.三级城市平面控制点B.四等城市平面控制点C.国家E级GPS点D.国家四等三角点【答案】 A8、传统航摄仪的构像属于()投影。
A.方位B.圆柱C.中心D.正射【答案】 C9、现行规范规定,建筑变形测量的等级分为()等。
A.二B.三C.四D.五【答案】 D10、水准测量时,应使前后视距尽可能相等,其目的是削弱()的误差影响。
A.十字丝横丝不垂直于仪器竖轴B.仪器视准轴不平行于水准管轴C.圆水准器轴不平行于仪器竖轴D.仪器视准轴不垂直于水准管轴【答案】 B11、(2011 年)为求定 GPS 点在某一参考坐标系中的坐标,应与该参考坐标系中的原有控制点联测,联测的点数不得少于()个点。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主编部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3年8月1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的通知建标〔1993〕242号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50号文的要求,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工程测量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1993年8月1日起施行。
原《工程测量规范》TJ26-78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西安勘察院负责。
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3年1月3日修订说明本规范是根据原国家计委计标发〔1986〕250号文通知要求,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负责主编,具体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西安勘察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对原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冶金工业部颁发的《工程测量规范》TJ26-78(试行)进行修订而成。
在修订过程中,修订组经过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全国各地有关单位意见,根据体现政策、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的要求,保留了原规范适用的条文,删除、修改了不适用或不完全适用的条文,增加了通过鉴定并广泛应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和科研成果,经两次全国性会议讨论修改,最后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修订后的内容共9章40节及7个附录,除保留原规范的总则、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地形测量、线路测量、绘图复制等章外,增订了施工测量、竣工总图编绘与实测、变形测量;以及地形图的修测,编绘,晒蓝图、静电复印与复照,翻版、晒印刷版与修版,打样与胶印等章节。
调整了原章、节中的内容:平面控制测量中规定了三边网的主要技术要求;电磁波测距中规定了等级导线技术要求;高程控制测量中规定了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技术要求;地形测量中规定了电磁波测距仪极坐标法布设图根点的技术要求、速测仪施测的技术要求;线路测量中规定了各等级线路测量的统一技术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测量规范GB-(高程控制)作者: 日期:《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条文说明--高程控制测量4. 1 一般规定4. 1 . 1高程控制测量精度等级的划分,仍然沿用《93规范》的等级系列。
对于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适用的精度等级,《93规范》是按四等设计的,但未明确表述它的地位。
本次修订予以确定。
本次修订初步引入GPS拟合高程测量的概念和方法,现说明如下:1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GPS拟合高程测量的理论、方法和应用均有很大的进展。
2从工程测量的角度看,GPS高程测量应用的方法仍然比较单一,仅局限在拟合的方法上,实质上是GPS平面控制测量的一个副产品。
就其方法本身而言,可归纳为插值和拟合两类,但本次修订不严格区分它的数学含义,统称为“GPS拟合高程测量”。
3从统计资料看(表9),GPS拟合高程测量所达到的精度有高有低,不尽相同,本次修订将其定位在五等精度,比较适中安全。
4. 1 . 2区域高程控制测量首级网等级的确定,一般根据工程规模或控制面积、测图比例尺或用途及高程网的布设层次等因素综合考虑,本规范不作具体规定。
本次修订虽然在4. 1. 1条明确了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和GPS拟合高程测量的地位,但在应用上还应注意:1四等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网应由三等水准点起算(见条文4. 3. 2条注释)。
2 GPS拟合高程测量是基于区域水准测量成果,因此,其不能用于首级高程控制。
4. 1 . 3根据国测[1987]365号文规定采用“ 1985国家高程基准”,其高程起算点是位于青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原点”,高程值为72. 2604m。
1956年黄海平均海水面及相应的水准原点高程值为72. 289m,两系统相差-0. 0286m。
对于一般地形测图来说可采用该差值直接换算。
但对于高程控制测量,由于两种系统的差值并不是均匀的,其受施测路线所经过地区的重力、气候、路线长度、仪器及测量误差等不同因素的影响,须进行具体联测确定差值。
本条“高程系统”的含义不是大地测量中正常高系统、正高系统等意思。
假定高程系统宜慎用。
4. 1 . 4高程控制点数量及间距的规定,是根据历年来工程测量部门的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便于使用且经济合理。
4. 2水准测量4. 2 . 1关于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1本规范水准测量采用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的精度系列与现行国家标准《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 12897和《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 12898相同。
虽然这一系列对程测量来讲并不一定恰当适宜,但从水准测量基本精度指标的协调统一出发,本规范未予变动。
五等水准是因工程需要而对水准测量精度系列的补充,其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仍沿用《93 规范》的指标。
2本条所规定的附合水准路线长度,在按级布设时,其最低等级的最弱点高程中误差为3cm左右(已考虑起始数据误差影响)。
3本条中的附合或环线四等水准测量,工测部门都采用单程一次测量。
实践证明是能达到规定精度的;因为四等水准与三等水准使用的仪器、视线长度、操作方法等基本相同,只有单程和往返的区别;按此估算,四等水准单程观测是能达到规定精度指标的。
4关于山地水准测量的限差。
(42)在山地进行三、四等水准测量时,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其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的限值可适当放宽,分别为土15VL和±2 25 L。
但实测中,其限差常以测站数n 来衡量,为此将上述限差转换为每站中误差的限差,通常每千米按16站计算,即L = A <39)三粋限差△ = ± 15丿E h 士苗(40)四等限差△ = 士?5皿=±2对磊~±6庙<41)5结点间或高级点间的路线长度,是基于以下两种图形进行推论的。
图2中,“O”表示高级点,表示最弱点(由于图形的对称性,图中未标出全部最弱点)。
图2 单一附合路线相垠简结点网推论可知:附合水准路线的最弱点在路线的中部,结点网的最弱点位于每个环节的 3 /4处。
欲使两种图形最弱点的高程中误差相等,结点网的各环节长度应为单一附合水准路线长度的2/ 3倍。
故本规范表4. 2 . 1的注1中,采用0. 7倍的指标。
4. 2 . 2关于水准测量所使用的仪器及水准尺:1本次修订补充了,三等水准测量所使用补偿式自动安平水准仪的补偿误差厶a不应超过0. 5〃,数字水准仪条形码尺米间隔平均长与名义长之差,不应超过0. 10mm的要求。
2对于水准仪的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i,水准尺的米间隔平均长与名义长之差的限值,仍采用《93规范》的指标。
以上两款中的相关检验指标是根据多年来实践经验得出的,也与仪器的等级相适应,同时也是作业中应当满足的。
4. 2. 4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指标,是基于不同型号的水准仪和不同类型的水准尺,按水准观测的误差理论进行分析推算,并结合历年来工程测量单位的实践经验,补充、调整而成的。
规范修订将数字水准仪归类于相应等级的光学水准仪中,并按相应等级的要求作业。
4. 2. 6由于交通、水利等国家基础建设的快速发展,跨河水准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越来越多,故本次修订增加跨河水准测量内容。
跨河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是根据我国航务测量部门长期的经验总结制定的。
对于工程测量单位较少涉及的大型跨越项目(跨越距离〉400m),其技术要求,可参考相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执行。
必要时,在满足工程精度要求的前提下,也可单独制定跨河水准测量方案。
4. 2 . 7关于水准测量数据处理的精度评定公式:水准测量的精度评定,通常采用(42)、(43)两个公式计算。
(43>(42)式是利用测段的往返高差不符值来推求水准观测中误差,主要反映了测段间偶然误差的影响,因此称为水准测量每千米高差的偶然中误差。
(43)式是利用环线的闭合差来推求水准观测中误差,反映了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的综合影响,因此称为水准测量每千米高差的全中误差。
4. 3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4. 3. 2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1直返觇观测每千米高差中误差。
1)直返觇观测每千米高差中误差的计算公式(44)式中加切——直返觇观测每千米髙差中误差鼻垂宜角*电磁波三角高程测坦斜距卡R—地球曲率半径*叫:一仪器和觇标的量髙中误差卡叫.——直返觇折光系数之差的中课差。
2)各项误差估算:测距误差:mS对高差的影响与垂直角a的大小有关,一般中、短程电磁波测距仪器的测距精度mS,为5+5ppm x D,由于测距精度高,因此它对高差精度的影响很小。
测角误差:垂直角观测误差m0对高差的影响随边长S的增加而增大,这一影响比测边误差的影响要大得多。
为了削减其影响,主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是控制边长不要太长,本规范规定不要超过lkm。
二是增加垂直角的测回数,提高测角精度。
测角误差估算如下:贝山描标差中误差和指标聲较差中误差为:tn !-i-=—牛M冃(46)(47)垂直角一测回测角中谋差和测回较差的中误差为:(48)(49)垂克角K测回测角中误差为;〔50)根据本规范4. 3. 3条中指标差较差和垂直角较差的规定限差,即,四等为7〃,五等为10〃。
则相应的m半测回值,四等为3. 5〃,五等为5〃。
四等3测回观测的测角中误差为1. 43〃,五等2测回观测的测角中误差为2 . 5〃。
该推算结果和1985年在广东珠海地区的实验结果是吻合的,多年来的工程实践证明,也是容易达到的。
这里需要提出的是,2〃级全站仪和电子经纬仪的垂直角观测精度通常为2〃,2〃级光学经纬仪的垂直角观测精度相对较低,且不同厂家的仪器差别较大,所以,当采用2〃级光学经纬仪进行垂直角测量时,应根据仪器的垂直角检测精度适当增加测回数,以3〜6测回为宜。
大气折光影响的误差:垂直角采用对向观测,而且又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进行,大气折光系数的变化是较小的,因此,即刻进行的对向观测可以很好地抵消大气折光的影响。
但实际上,无论采取何种措施,大气折光系数不可能完全一样,直觇和返觇时的K值总会有一定差值,所以,对向观测时k应是直返觇大气折光系数K值之差的影响。
根据在河南信阳市郊区平坦地的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试验研究资料,计算出1h、0. 5h、15min折光系数变化的影响如表6所示。
袞&折光系數的变化对离差平均值利嘉差较差的饶响(% 1 吨)奇墓较産唸响的決差估算・仪器和觇标的量高误差:作业时仪器高和觇标高各量两次并精确至lmm,其中误差按1〜2mm计。
顾及以上四种主要误差的影响,即测距中误差取5+5ppm X D ;垂直角观测中误差,四等取2〃,五等取3〃;折光系数按1h变化估计;仪器和觇标的量高中误差取2mm,可推算出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对向观测的每千米高差中误差(见表7)。
泰7电陵波测距三代高程测量对向观测的毎千X*#中炭羞从表7验算可看出,边长为1km时,每千米高差测量中误差四等可达7. 6mm、五等可达11m m,若再顾及其他系统误差的影响,如垂线偏差等,则要满足四等10mm、五等15mm是不困难的。
2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对向观测高差较差。
1)一些试验和工程项目证明:用四等水准测量的往返较差20mm VL要求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对向观测较差是很难达到的。
试验结果统计见表8,其较差取V 30 D。
从表8可看出:对于土30 VD的限差要求,也有相当比例的直返觇较差超限。
2)大气折光对直返觇较差的影响比对高差平均值的影响大2〜3倍(表6)。
3)垂线偏差对直返觇较差也有一定影响。
顾及以上三点,本规范将四等对向观测高差较差放宽至土V 40 D;五等相应调整为土V 60 D。
3附合或环形闭合差。
由于对向观测高差平均值能较好地抵消大气折光的影响,并顾及其他影响因素,本规范表4.3. 2中附合或环形闭合差规定为:四等土20VS D,五等土30VS D,即和四、五等水准测量的限差相一致。
4有些学者认为:“三角高程测量的误差大致与距离成正比,因此其‘权’应为距离平方的倒数,不能简单的套用水准测量的精度估算与限差规定的形式。
”修订组认为,本次规范修订正式将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应用于四五等高程控制测量,因此其主要技术指标,如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必须与水准高程控制测量相一致。
至于观测权的问题,需在水准测量和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混合平差时考虑。
4. 3. 3为了减少大气折光对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精度的影响(参见表6),要求即刻迁站进行返觇测量,这样整个测线的环境条件相对稳定,折光系数变化不大,取往返高差的平均值可削弱折光差的影响。
4. 3. 4由于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大多是在平面控制点的基础上布设的。
测距边超过200m时,地球曲率和折光差对高差将产生影响,因此,本条1款规定应进行此项改正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