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不同版本教材的对比-整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不同版本教材的对比\整合
新课程实施后,小学数学教材实行了“一纲多本”的政策,各种版本的教材围绕课程标准展开,各具特色、个性,也各具优劣。四川教育专家查有梁教授认为:备课时要对三套不同的教材来回比较,从而选择确定一种较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他的观点与笔者不谋而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对比同一知识点在不同版本中的生长点、难点的处理、习题设置等,从而选取最适合本班学生学、利于教师导的教、学法,达到整合教材资源的目的。
“比的意义”是课标教材“数与代数”领域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传统教材中较为重要的内容,它属于概念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理解、构建比的意义,沟通比、除法算式、分数之间的联系,为比例以及正、反比例教学奠定基础。此课内容较为典型,故以之为例,与各位同仁探讨怎样对比、整合、取舍、利用不同版本教材资源。
一、比情境——寻找生长点
情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生长点,它是教学进程的有力推手,它的选择更是直接影响课堂的生成,因此,我们要精心设计,选择最有生长力的教学情境。各版本教材中的情境是我们抉择时的重要参考资料。新课改下的各版本教材都遵循了“情境——问题”的编写体例,但是不同版本的情境大有不同。“比的意义”一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简称“北师版”)的教材中,出示了三幅主题图,第一幅是“观察下列图片,哪几张与A图片比较像”,通过比较图片的像与不像,探讨图片中长与宽的倍数关系,是为比可表示倍数关系铺垫经验;第二三幅主题图分别是:比较谁跑得快和哪个摊位的苹果便宜,是为教学两个不同量的比表示新的量埋下伏笔。之后,引入了比的意义。
教材编写界的老大哥人民教育出版社(简称“人教版”)的情境,是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州五号升空,在太空中杨利伟展示了国旗。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国旗长与宽的倍数关系从而引入了比,接着以“神五”为话题构建了情境串介绍了“神五”的路程、时间,引导学生求其速度,进而介绍比的另一用途:表示第三个量。在两者的基础上教材介绍了比的意义。
与人教版和北师版不同,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简称“西师版”)编制的教材,以两位同学从家到学校的时间和路程为例,同时引出了时间与时间的比即相同量的比、路程和速度的比即不同量的比,最后提出了比的意义。
北师版的情境较为有趣,但学生难于把握。人教版以中国人引以自豪的事情为载体,情境富有时代感,而且教学线索清楚,教师易于掌控,但有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而且离山村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西师版提供的情境虽然少“趣”,但离学生生活经验较近,而且展示比两种用途(表示几倍或几分之几、第三个量)的引入浑然天成,学生易于提出与课题直接相关的问题并解决,教师也易于掌握。
二、比留白——突破难点
留白是书法、绘画艺术中常用技巧,留白的好坏直接关乎给予欣赏者的想像空间的多少。问题是教材的留白,问题的设计体现着编者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估计,因此,好的问题不但正确估计学情,同时也能为学生的思考方向提供指南、为学生思维的发展服务。我们可以对比不同教材的“留白”,择其善者而从之。
在比的意义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去比较两个量的关系,这直接影响学生的思考方式,以及比的意义总结。让我们来看看不同教材的留白及效果。
出示情境后,北师版中直接提出“我们来研究一下上面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关系。”把学生的视野直接聚焦到了长方形“长和宽”的关系上,但是关系的探讨及探索方法的使用还需学生自己抉择,开放度很强。
人教版的处理是“怎样用算式表示他们长和宽的关系”,很直接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用式子表示两个量的关系。自然,学生也就想到了用熟悉的加、减、乘、除运算列出算式,而难以主动去思考这些算式的意义、为什么要使用这个算式。但这种处理为总结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么两个数的比”以及比、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做了铺垫。
西师版直截了当地提出“张丽的时间是李兰的几倍”,把学生的思维限定在了倍比关系中。
显然,从是否有利于学生思维后续发展的角度来说,北师版的留白更胜一筹。从是否有利于比的意义的总结来看,人教版的处理更妥当。
三、比习题——找准落脚点
习题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更有助于对新知识的掌握,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不同版的教材都附有不同数量的习题,这些习题都是专家学者们精挑细选编制而成。不同的习题代表了不同的价值理念,体现了教育专家对学生数学学习历程的不同理解。解读好不同版本的习题,有助于我们找准新授知识的落脚点,从而更高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北师版在完成比的意义教学后设置了三类练习:第一类(也是第一道)是结合具体情境中的比说说比的含义;第二类是结合具体情境说比值的含义;第三类是用比表示情境中两个量的关系。引人注目的是第一类的设置。教学中主要讲了怎样用比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属于顺向思维。习题中涉及解读比的具体意义,属于逆向思维。通过逆向解读比的意义,不但学生对比的理解会更加深入,而且为“比的应用”的教学埋下了伏笔。可见编者的用心良苦。
苏教版(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国标教材)的课后习题有两类,第一类(也是第一题)是用比表示两个量的关系。值得一提的是该题的呈现形式,结合具体图形用比表示两个量的关系,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有利于学生建立分数与比
的关系。其次第二类题是利用比、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填空,巩固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其他几个版本几乎是都是用比表示两个量的关系,较为常规。
对比借鉴北师版和江苏版的习题,并将两者融合在一起,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先出示江苏版的第一题,让学生结合图形领会比的意义及与分数的关系,然后出示北师版的第一题,在具体情境中逆向理解比的意义。完成练习后学生对比的意义一定有深入的理解。
四、比“你知道吗”——渗透人文点
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课程应展示数学文化的魅力,要展示数学文化的悠久历史,要展示数学文化的美学价值。其实就是向学生展示数学的人文的一面。“你知道吗”栏目的设置是各版本教材呼应课标的最直接体现。那么作为一线教师怎样把握好质和度,以避免数学学科知识和人文性的本末倒置呢?
仍然以比的意义为例,在教学完比的意义后或者在教学比的过程中应该渗透“比”的哪些人文性?要渗透多少呢?让我们来看看各版本的安排。北师版介绍了古希腊雅典古城巴台农神庙的解剖图截面,并借此介绍了“黄金分割”,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人教版出示了五角星、断臂维纳斯以及巴台农神庙的平面图为“黄金比”注解。西师版以数学阅读的方式从斐波拉契数列开始介绍了“黄金比数”,并进一步介绍了黄金比数在艺术、建筑等领域的应用。苏教版直接介绍了“黄金比”,并列举了两个运用黄金比于艺术的例子。
不难看出,各版本都把“比”的人文性重心放到了“黄金比”上,这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最直接的参照。
对比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围绕数学学科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展开,前者显性,一目了然;而后者是隐性,“犹抱琵琶半遮面”。解读教材,不但要解压学科知识更要参透背后的思想方法。这就凸显了对比解读各版本教材的必要。网络信息畅通发达,又为我们获得对比各版本教材资源提供了可能。对比各版本教材要横向的比对。横向比较各版教材的情境、问题引导、习题设置,总结各版本教材的可取之处,属于微观观察。我们还需要纵向宏观俯视,把握各教材体系的设置,总结不同展开方式对学习者的不同影响。只是宏观把握,近乎见森林不见树木,达不到教材整合的目的;仅从微观对比,类似见树木不见森林,会有断章取义之弊。
对比是为了整合、利用。教材是由教育专家们精心编写而成的,有前人丰富经验的综合,也有自己实践的总结,解读一本教材,就等同于与一批教育专家的对话,但由于教材受人员、地区、环境等条件的影响,它不是“万能书”,有不断完善、不断建设的必要。通过“对话”,我们谙熟其特色、衡量其优劣,取长补短、灵活运用,有的放矢地创造性使用教材,只有这样才能使之焕发新的活力,演绎高效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