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的目标和工具
货币政策的目标和工具
![货币政策的目标和工具](https://img.taocdn.com/s3/m/82a757e1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a4.png)
货币政策的目标和工具货币政策是指通过改变货币供给和利率水平等手段来调节经济周期的一种宏观经济政策。
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稳定物价和促进经济增长。
而货币政策的工具主要有三种:开市场操作、政策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
本文将从货币政策的目标和工具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货币政策的目标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有两个: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
1. 物价稳定物价稳定是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也是中央银行的职责所在。
通货膨胀是物价稳定的主要威胁。
因此,货币政策制定者必须采取措施来控制通货膨胀,防止物价剧烈波动。
物价稳定可以带来长期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
2. 经济增长货币政策的另一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可以使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影响利率水平,控制信贷规模,增强货币流动性等一系列手段促进经济增长。
通常情况下,中央银行并不把两个目标权重视为同等重要。
因为在进行货币政策时,各种因素之间可能存在矛盾和冲突。
在保持物价稳定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制定者可能需要放宽信贷限制,增加货币流动性以促进经济增长。
而在促进经济增长的情况下,又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加剧从而影响物价稳定。
因此,货币政策制定者需要在两个目标之间做出权衡,并根据时事适时调整策略。
二、货币政策的工具为了实现货币政策目标,中央银行采用各种工具来影响货币供给和利率水平等。
货币政策的工具主要有以下三个:1. 开市场操作开市场操作是通过中央银行在银行间市场上买入或卖出政府债券来调节货币供给量,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常见的工具。
当中央银行向市场出售债券时,市场上出现超额资金,货币供给量减少,利率上升。
相反,当中央银行购买债券时,市场上存在超额资金,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
2. 政策利率政策利率是中央银行对金融体系提供短期贷款的利率,一般是央行发债利率。
政策利率的调整会影响整个金融体系的利率水平。
当政策利率上升时,银行的借贷成本上升,银行对外发放贷款的利率也会上升。
货币政策的工具与目标
![货币政策的工具与目标](https://img.taocdn.com/s3/m/38cae62a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61.png)
货币政策的工具与目标货币政策是国家央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发展和稳定的一种宏观经济政策。
在实施货币政策过程中,央行使用了多种工具来实现特定的目标。
本文将探讨货币政策的工具和目标,并分析它们对经济的影响。
一、货币政策工具1. 利率工具利率是货币政策的核心工具之一。
央行可以通过调整短期利率(如存款利率、贷款利率)和长期利率(如国债利率)来影响市场利率的水平。
通过降低利率,央行可以刺激投资和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相反,央行也可以通过提高利率来抑制通胀和过热经济。
2. 公开市场操作公开市场操作是央行通过买卖国债等金融工具来调整货币市场的流动性。
央行购买国债可以增加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刺激经济增长;反之,央行出售国债可以减少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抑制通胀。
3. 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是央行规定商业银行必须持有一定比例的存款作为准备金。
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央行可以影响商业银行的贷款能力和货币创造能力,进而影响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
4. 直接干预汇率央行可以通过直接干预外汇市场来影响国家货币的汇率。
央行可以出售或购买外汇资产来调整汇率的走势,以保持汇率的稳定性,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
二、货币政策目标1. 保持物价稳定保持物价稳定是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之一。
通胀率过高会导致货币贬值和购买力下降,对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央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控制通胀率,保持物价的稳定。
2. 维护金融稳定货币政策还致力于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
金融危机和金融市场波动会对经济产生巨大冲击。
央行通过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如调整利率和流动性等,来预防金融风险和维护金融稳定。
3. 促进经济增长货币政策也旨在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增长。
央行通过降低利率、提供流动性等方式,鼓励企业增加投资,刺激消费需求,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4. 就业与收入增长货币政策的目标还包括促进就业和增加居民收入。
通过刺激经济增长和提高投资水平,央行希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
17货币政策的目标和工具
![17货币政策的目标和工具](https://img.taocdn.com/s3/m/1783af9ba76e58fafbb00305.png)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2.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
➢
①当经济主体投资高涨,从而经济增长 率较高时,往往伴随着一般物价水平的上 升;
②货币当局为稳定物价,采取紧缩性货 币政策,结果通货膨胀率下降的同时,经 济增长率也随之下降。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3.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
货币当局为了抑制物价上涨,有可能采取措 施提高利率或降低货币供应量,则
①在资本流动的条件下,利率的提高有可 能导致资本流入,资本项目出现顺差;
②由于国内物价上涨势头的减缓和总需求 的减少,出口增加而进口减少,经常项目下 也可能会出现顺差;
③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国际收支失衡
具有告示效应 对一国经济的影响是比较缓和的,有利于
一国经济的稳定 但中央银行处于被动地位,再贴现政策的
效果不如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 且市场化程度和灵活性也不如其他两者。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3.公开市场业务(操作)
(1)含义 公开市场是指各种有价证券自由成交,自由议
价,其交易量和价格都必须公开显示的市场。 公开市场业务 中央银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
中央银行出售证券→基础货币回笼→货 币供应成倍紧缩
中央银行出售证券→货币供给减少+有 价证券价格下降→市场利率上升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3)特点
在公开市场业务中,中央银行处于主动地位 公开市场业务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公开市场业务可根据经济形势变化随时作逆向操
作 公开市场业务通过对整个银行系统基础货币总量
16次上调,可冻结资金约3.04万亿人民币 。按照目前我国货币乘数在4倍之多,实际 可减少的货币量约13万亿。
财政与货币政策
![财政与货币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36df734f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b2.png)
财政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两个重要工具,它们在调控经济运行、促进经济增长和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分析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定义、目标和工具,并探讨它们对经济的影响及相互关系。
一、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调整政府财政收支和利用公共财政工具,来影响经济运行的一种政策。
其目标包括促进经济增长、调节收入分配、实现就业稳定和优化资源配置等。
1.1 定义与目标财政政策主要由政府制定和执行,通过调整税收政策、财政支出和债务政策等手段,旨在实现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
其目标主要包括:- 经济增长:通过加大财政支出或减税等方式,刺激有效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国内生产总值。
- 收入分配:通过税收调节和社会福利支出等手段,实现财富公平分配,减少贫富差距。
- 就业稳定:通过扩大财政支出,促进就业创造,降低失业率,保持社会稳定。
- 资源配置:通过调整税收政策和财政激励措施,引导资源向支持经济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的领域倾斜,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1.2 工具与影响财政政策主要运用以下工具来实现目标:- 税收政策:通过调整税率和税收结构,直接影响个人和企业的财务状况,从而影响消费和投资行为。
例如,减税可以提高个人可支配收入,刺激消费需求;而增税可以调控过热行业,引导资源流向合适领域。
- 财政支出政策:政府通过增加公共支出来刺激经济增长,例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提高就业机会;或通过增加社会福利支出,减少贫困人口。
- 债务政策:政府可以通过发行国债或借款来调节资金供给,用于补充财政收入不足或应对特定经济挑战。
财政政策的实施对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适度的财政支出能够刺激需求,促进产业扩张和就业增长,但过度扩张或不当的财政支出也可能导致通货膨胀或财政风险上升。
二、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通过调整货币供给和利率水平,来影响货币流通、经济活动和价格水平等的一种政策。
其目标包括稳定物价、维持金融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等。
2.1 定义与目标货币政策由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通过调整货币供给、管理利率和执行监管措施等手段,以实现经济发展目标。
货币政策的基本理论
![货币政策的基本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db62bf8a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5f.png)
《货币政策的基本理论》一、货币政策的定义与目标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用量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的总称。
其主要目标一般包括稳定物价、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稳定物价是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
物价稳定意味着一般物价水平在短期内没有显著或急剧的波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过高的通货膨胀会降低货币的购买力,扰乱经济秩序,影响居民生活水平和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
充分就业意味着将失业率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
在市场经济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总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失业。
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调节经济活动,影响企业的投资和生产决策,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促进经济增长是货币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
通过合理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货币政策可以刺激投资和消费,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
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也是货币政策的目标之一。
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反映了其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调节汇率和资本流动等方式,影响国际收支平衡。
二、货币政策工具1. 公开市场操作公开市场操作是中央银行通过买卖有价证券来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工具。
当中央银行需要增加货币供应量时,它可以在公开市场上买入有价证券,向市场投放货币;当需要减少货币供应量时,它可以卖出有价证券,从市场回笼货币。
公开市场操作具有灵活性、主动性和可逆性等优点,是中央银行最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
2. 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来调节货币供应量。
当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时,金融机构需要向中央银行缴存更多的存款准备金,从而减少了可用于贷款和投资的资金,货币供应量减少;当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时,金融机构的可用资金增加,货币供应量增加。
3. 再贴现率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放款利率。
当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需要资金时,可以将持有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
一文读懂货币政策目标的三个层次,以及货币政策工具
![一文读懂货币政策目标的三个层次,以及货币政策工具](https://img.taocdn.com/s3/m/7e92a4d4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33.png)
货币政策目标分为三个层次:最终目标、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
央行通过具体的货币政策工具首先实现操作目标,再依次实现中介目标和最终目标!最终目标即狭义的货币政策目标,是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实施货币政策希望达到的最终目的,包括经济增长、价格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也属于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
然而,以上目标有些是相互冲突的,必须有所取舍。
例如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通常GDP增速较高时,容易触发通货膨胀。
再如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经常呈现此消彼长的关系。
有些目标高度相关,例如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从中选择一个即可。
就业数据较好时,经济增速不会太差;反之亦然。
但也有例外!美国在后金融危机的2009年三季度,出现了“失业式复苏”,即GDP 增速转为正增长,失业率却继续上升。
各国央行会根据本国国情在以上四大目标中选择单个或多个作为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我国《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对应着价格稳定与经济增长。
美联储货币政策目标是“控制通货膨胀,促进充分就业”,对应着价格稳定与充分就业。
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目标是单一的,即保持物价稳定,这与其核心国家德国历史上发生过恶性通货膨胀有关。
无论单目标,还是多目标,物价稳定是必不可少的,是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
选择单目标,其他目标可以在物价稳定的基础上,通过市场机制和其他经济政策实现。
中介目标与财政政策相比,货币政策的效果是间接的,主要通过利率和货币供应量等金融变量影响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
利率、货币供应量等金融变量作为中央银行相对容易控制和观测的指标,就是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中央银行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主要标准有以下三个:一是可测性,能够比较精确地统计。
二是可控性,央行有把握控制这些指标在预期范围内。
三是相关性,与最终目标有着紧密的关联性。
中介目标分为数量型与价格型两类!数量型包括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价格型主要是市场利率。
从1984年起,我国以信贷规模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1998年改为货币供应量。
【简答题】简述我国货币政策目标及其货币政策工具
![【简答题】简述我国货币政策目标及其货币政策工具](https://img.taocdn.com/s3/m/f4b8af81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af.png)
一、我国货币政策目标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影响经济总需求,以达到宏观经济调控的目的。
其主要目标包括:控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增长、维护汇率稳定和保持金融稳定。
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控制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过多、需求不足,导致物价水平上升的现象。
货币政策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来控制通货膨胀的发生,确保物价稳定。
2. 促进经济增长:货币政策也致力于促进经济增长,通过调控货币供应和利率水平,刺激有效需求,增加投资和消费,推动经济增长。
3. 维护汇率稳定: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是我国货币政策的另一个重要目标。
稳定的汇率有利于促进贸易和投资,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4. 保持金融稳定:货币政策也要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的健康运行。
二、我国货币政策工具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国货币政策采用了一系列货币政策工具来进行调控。
具体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1. 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是央行规定的商业银行必须留存的存款比例,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央行可以影响银行的贷款和存款行为,从而调节货币供应量。
2. 利率:央行通过调整基准利率或公开市场操作来影响市场利率,进而影响货币供应和需求,达到控制通货膨胀和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
3. 公开市场操作: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购物和出售国债等金融工具,来调节银行体系的流动性,进而对货币供应量进行调控。
4. 汇率政策:央行通过干预外汇市场,调节人民币汇率,保持汇率的稳定,以维护国际收支平衡和促进贸易。
5. 信贷政策:央行通过制定贷款基准利率和信贷配额等手段,来引导银行信贷的投放方向和规模,以支持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
6. 定向降准:央行对特定领域的金融机构或资金提供定向性的降准政策,以鼓励相关领域的投入和发展。
以上是我国货币政策目标及其货币政策工具的简要介绍。
在实际操作中,这些货币政策工具相互配合,通过央行的调控,来达到宏观经济调控的目的。
论述货币政策及其工具的内容
![论述货币政策及其工具的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6a61abb9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90.png)
论述货币政策及其工具的内容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货币政策的目标是维持经济稳定,包括控制通货膨胀、促进就业和维护金融稳定等。
货币政策的工具包括:
1. 利率政策:中央银行通过调整短期利率、长期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来影响货币供应量和信贷市场的利率水平,从而影响经济活动。
2. 货币供应量控制: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来影响经济活动。
货币供应量包括货币基础、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狭义货币供应量等。
3. 汇率政策:中央银行通过干预汇率市场来影响货币供应量和经济活动。
汇率政策包括直接干预汇率、调整汇率波动幅度和维持汇率稳定等。
4. 资产购买计划:中央银行通过购买国债、企业债券和其他资产来增加货币供应量和降低利率,从而刺激经济活动。
5. 货币政策沟通:中央银行通过发布货币政策声明、召开新闻发布会和与市场参与者交流等方式来传递货币政策意图,引导市场预期和行为。
以上是货币政策及其工具的主要内容。
货币政策的实施需要根据经济形势和政策目标进行调整和优化,以实现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货币政策的中长期目标与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的中长期目标与政策工具](https://img.taocdn.com/s3/m/f84d602e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ea.png)
货币政策的中长期目标与政策工具货币政策是指通过调整货币供应和利率水平等手段,以达到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和就业增加等宏观调控目标的政策。
作为宏观调控的核心工具之一,货币政策在中长期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增长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货币政策的中长期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的中长期目标主要包括维持物价稳定、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和促进就业。
首先,维持物价稳定是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之一。
通货膨胀对经济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调整利率等手段,央行努力实现物价的稳定,以保障市场信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是货币政策的另一个重要目标。
经济增长是繁荣和繁荣的基础,货币政策可以通过适当的货币供应和利率调整来影响投资和消费的决策,从而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
稳定的经济增长有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福利,同时也为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最后,货币政策还要促进就业。
就业问题一直是政府关注的焦点,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调整利率、鼓励投资等措施来刺激经济活动,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就业增加不仅可以缓解社会压力,还可以提高人民收入水平,从而促进消费和经济增长,形成良性循环。
为了实现中长期目标,货币政策采取了多种政策工具。
首先,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来影响银行信贷的规模和成本。
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会释放流动性,促进信贷投放,从而刺激经济增长;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可以限制信贷规模,控制物价上涨。
其次,通过调节利率水平,货币政策可以影响市场对借贷成本的预期。
降低利率可以刺激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增长;而提高利率则可以抑制通货膨胀预期,维护物价稳定。
此外,货币政策还可以通过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和调整汇率等手段来调控货币供应量。
在充分了解和评估经济形势的基础上,央行会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政策工具来实现中长期目标。
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形势和目标各不相同,货币政策的具体措施也会有所不同。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比较分析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比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f381aa9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45.png)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比较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们有不同的目标和工具,以及不同的影响方式。
1. 目标:- 财政政策的目标是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增长、就业水平、通货膨胀率和收入分配等方面。
主要目标包括稳定经济、实现全民福祉以及实现财政可持续性等。
- 货币政策的目标是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增长、就业水平、通货膨胀率和货币稳定等。
主要目标是维持价格稳定和经济稳定。
2. 工具:- 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包括政府支出和税收。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支出或减少税收来刺激经济增长和就业,或者通过减少支出或增加税收来抑制通货膨胀。
- 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包括货币供应量和利率。
央行可以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信贷活动和市场利率,从而对经济进行调控。
3. 影响方式:- 财政政策的影响方式相对较直接,政府通过直接干预经济活动来实现政策目标。
例如,政府增加基建投资可直接刺激经济增长,减少个人所得税可直接提高消费者可支配收入。
- 货币政策的影响方式相对间接,央行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活动。
例如,央行降低利率可鼓励企业和个人增加贷款和投资,提高利率可抑制消费和投资借款。
4. 时间效应:- 财政政策的实施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来发挥作用,因为政府项目的规划和执行需要时间。
政府的预算决策也需要通过立法程序,所以财政政策的反应通常较慢。
- 货币政策的实施通常能够更快地产生效果,因为央行可以通过直接干预货币市场来实施政策措施,例如购买或出售债券来调整货币供应量。
总的来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宏观经济政策中重要的手段,它们在实现经济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货币政策的工具和目标
![货币政策的工具和目标](https://img.taocdn.com/s3/m/cf232560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dc.png)
货币政策的工具和目标货币政策是一国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为了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和经济增长的目标,中央银行可以运用不同的工具来执行货币政策。
本文将介绍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和目标。
一、货币政策的工具1. 公开市场操作(Open Market Operations)公开市场操作是中央银行通过购买或出售国债和其他金融资产来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
当中央银行希望扩大货币供应量时,它会购买国债和其他资产,向市场注入资金,从而增加银行体系的储备和流动性。
相反,当中央银行希望紧缩货币供应量时,它会出售国债和其他资产,从市场吸收资金,减少银行体系的储备和流动性。
2. 存款准备金率(Reserve Requirement)存款准备金率是中央银行规定商业银行需持有的存款准备金比例。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提高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贷款能力和货币供应量。
当存款准备金率提高时,商业银行必须持有更多的存款准备金,从而导致它们可贷款金额减少,货币供应量减少。
反之,当存款准备金率降低时,商业银行可贷款金额增加,货币供应量增加。
3. 利率政策(Interest Rate Policy)利率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政策利率来影响市场利率和货币供应量。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改变存款利率、贷款利率或逆回购利率等方式来引导银行和市场利率的变动。
当中央银行希望刺激经济时,它可以降低利率以鼓励借款和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相反,当中央银行希望抑制通胀时,它可以提高利率以减少借款和消费,抑制物价上涨。
4. 直接干预(Direct Intervention)中央银行也可以通过直接干预外汇市场来影响汇率和货币供应量。
当中央银行认为本国货币过强或过弱时,它可以出售或购买外汇来改变汇率走势,以达到调整货币供应量和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目的。
二、货币政策的目标1. 维持物价稳定维持物价稳定是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
通胀会导致货币价值下降,消费者购买力减弱,企业成本上升,影响经济稳定和社会福利。
第二十一章 货币政策:目标、工具与操作
![第二十一章 货币政策:目标、工具与操作](https://img.taocdn.com/s3/m/25c9cfd2ad51f01dc281f1be.png)
• 直接信用控制:指中央银行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 从总量和结构两个方面,直接对金融机构尤其是 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进行控制. • 间接信用控制:经常采用的方式有道义规劝、窗口 指导等。 • 所谓道义规劝是指中央银行利用其特殊的声望和 地位,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经常发出通告、 指示或与各金融机构的负责人举行面谈,劝告其 进守和贯彻中央银行政策。 • 窗口指导的概念来自日本,日本中央银行根据产 业行情、物价走势和金融市场动向,规定商业银 行每季度贷款的增减额,并要求其执行。
• (3)长期利率,即中长期债券利率 • 长期利率与最终目标间有很强的相关性,数据易 被获取,具有一定的可控性 • 长期利率作为中介目标存在的问题: • 第一,利率数据虽然很容易获取,但如何从大量 利率数据中得出一个代表利率并不容易。 • 第二,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之间往往存在着差别, 要通过名义利率得出实际利率就必须知道人们对 通货膨胀的预期,但这种预期是很难度量的。 • 第三,长期利率会受到社会公众对通胀的预期等 多种市场因素的影响 • 第四,中央银行是通过对短期利率的控制来影响 长期利率的,这样就会有一个时滞,这也是长期 利率作为中介目标的局限性。
2、最终目标相互之间的关系
• 在实际的政策操作中,由于这四个目标并非都协调 一致,相互之间往往存在矛盾,所以政策目标的选 择只能是有所侧重而无法兼顾。 • (1)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之间的矛盾。 对两者关系 最经典的描述就是菲利浦斯曲线。该曲线表明,失 业率与物价变动率之间存在着一种此消彼长的相互 替换关系。 • (2)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 当我们以较 大的投资来刺激经济增长,在获得较高的经济增长 的同时我们失去的是物价的稳定。 • 从长期来看,要想实现经济的良好增长,必须保持 物价的稳定。
货币政策的工具与目标
![货币政策的工具与目标](https://img.taocdn.com/s3/m/fe792476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34.png)
货币政策的工具与目标货币政策是指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等手段,以达到管理经济、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的目标。
货币政策的实施需要依靠一系列的工具,并通过这些工具来实现其既定的目标。
本文将探讨货币政策的工具与目标,以揭示其对经济的影响和作用。
一、货币政策的工具1. 货币供应量控制货币供应量是货币市场的基础,也是货币政策调控的起点。
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央行可以控制市场上的流动性水平。
常用的货币供应量指标有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狭义货币供应量(M1)。
央行可以通过开展公开市场操作、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来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大小。
2. 利率调控利率是货币市场的核心价格,对经济运行和金融市场有着重要的影响。
央行可以通过改变基准利率或调整市场利率来引导资金的流向和投资的方向。
降低利率可以刺激投资和消费,增加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则可以抑制通货膨胀,防止资产价格泡沫的形成。
3. 汇率调控汇率是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内外贸易、经济增长和资本流动等有着直接的影响。
央行可以通过调整汇率政策,如干预外汇市场、调整利率差异等,来影响货币供求关系和国际贸易竞争力。
4. 宏观审慎政策宏观审慎政策是指央行通过引导金融机构的行为,来监管和控制金融市场的稳定与健康发展。
央行可以采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限制银行放贷规模、加强资本充足性监管等措施,以调控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和杠杆水平,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发生。
二、货币政策的目标1. 价格稳定维持物价的稳定是中央银行最重要的目标之一。
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都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央行通常会制定通胀目标并采取相应的货币政策措施,以稳定物价水平。
2. 经济增长货币政策也被用来促进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
央行可以通过扩大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等手段,刺激企业投资和消费,以推动经济增长和提高就业水平。
3. 外汇市场稳定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还会考虑外汇市场的稳定。
稳定的汇率有利于促进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维护国际收支平衡和金融安全。
货币政策的目标与工具
![货币政策的目标与工具](https://img.taocdn.com/s3/m/6dce113c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3d.png)
货币政策的目标与工具货币政策作为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中央银行通过一系列的手段来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水平,以达到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等目标的一种宏观调控工具。
本文将从货币政策的目标和工具两个方面分别进行剖析。
一. 货币政策的目标货币政策的目标主要是为了保持货币的稳定,以达到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其主要目标有以下三个。
1. 稳定通货膨胀由于物价过高会导致经济不稳定,所以稳定通货膨胀率是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
中央银行通过不同的政策工具,如改变利率、购买国债、控制货币供给等手段,来控制物价的上涨速度,从而保持通货膨胀的稳定。
2. 维持经济增长货币政策的另一个主要目标是维持经济增长。
通过利率的调整、货币供给量的调整等手段,中央银行可以调节企业生产和消费贷款利率的高低,以引导各类市场成员在利率的刺激下积极投资和消费,从而刺激经济增长。
3. 统筹国内与国际利益货币政策还可以维护国内与国际的利益,特别是在外汇市场。
如果货币相对其他国家的货币过于强势,会导致商品和服务的成本过高,从而使出口企业失去竞争力;反之,如果货币贬值过度,会导致通货膨胀加剧,给国内市场带来不利影响。
所以,货币政策也要考虑国际利益,在带来经济稳定的同时,满足国际市场发展需求。
二. 货币政策的工具货币政策的基本工具包括利率、货币供给、外汇干预等,这些工具可以通过中央银行的调节和管理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这里我们主要讨论利率和货币供给这两个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
1. 利率利率是货币政策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它能够影响企业和个人的投资和消费决策。
中央银行通过改变短期和长期的政策利率来影响企业和个人的借贷行为。
如果贷款利率降低,人们会倾向于通过借款来购买房屋和其他资产,从而增加消费。
另外,低利率还能够刺激企业的投资,促进经济增长。
反之,如果贷款利率升高,则可能导致企业和个人借款减少,进而扼杀经济增长。
2. 货币供给货币供给与利率有着密切的关系。
货币政策的中长期目标与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的中长期目标与政策工具](https://img.taocdn.com/s3/m/8b9257b1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84.png)
货币政策的中长期目标与政策工具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调控的一个重要手段,它的中长期目标是维持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央银行可以运用各种政策工具进行调控。
本文将探讨货币政策的中长期目标与政策工具,并分析它们在经济中的作用和影响。
货币政策的中长期目标首先是保持物价的稳定。
物价的稳定对于经济的发展非常重要,它能够提高人们的消费能力、促进生产和投资,并减少通货膨胀对经济的不利影响。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央银行通常会制定一个通胀目标,例如将通胀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通常是2%)。
其次,货币政策的中长期目标还包括实现经济增长的稳定。
稳定的经济增长可以促进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经济全面而健康的发展。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来主导经济的增长速度和走势,例如通过降低利率来鼓励借贷和投资,或通过提高利率来抑制通货膨胀和过高的投资。
如何实现这些目标呢?中央银行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工具来影响货币供应量和货币市场利率,从而调控经济的发展。
其中最重要的工具是利率工具和准备金工具。
利率工具是中央银行最常用的政策工具之一。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基准利率(例如存贷款基准利率)来影响银行借贷和市场利率。
当中央银行希望刺激经济增长时,它可以降低利率,这样银行会更倾向于放贷给企业和个人,从而促进投资和消费。
而当中央银行担心通货膨胀压力过大时,它可以提高利率,这样银行会倾向于吸纳存款,从而遏制通货膨胀的风险。
准备金工具是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手段。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银行的准备金率和准备金要求来影响银行的贷款能力和货币创造能力。
当中央银行希望提高货币供应量时,它可以降低准备金率和要求,这样银行可以增加贷款和货币创造。
相反,当中央银行希望收紧货币供应量时,它可以提高准备金率和要求,这样银行将受到限制,货币供应减少。
此外,中央银行还可以利用直接市场操作来影响货币市场。
直接市场操作包括买卖国债、金融工具等,通过改变市场上的流动性来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
三大货币政策作用机理
![三大货币政策作用机理](https://img.taocdn.com/s3/m/72ac1b73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17.png)
三大货币政策作用机理三大货币政策是指货币供应政策、货币政策目标和货币政策工具三个方面。
1. 货币供应政策:货币供应政策是指央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来影响经济体中的货币流动。
央行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来影响市场上的货币供应与需求关系,从而影响价格水平和通货膨胀率。
- 扩张性货币供应政策:当经济出现衰退或通货紧缩时,央行会采取扩张性货币供应政策,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增加银行提供贷款的能力,刺激经济增长。
- 收缩性货币供应政策:当经济出现过热或通胀风险时,央行会采取收缩性货币供应政策,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降低银行提供贷款的能力,抑制通胀压力。
2. 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的目标通常包括稳定物价水平、促进经济增长和维护金融稳定。
央行根据目标的不同,可以实施不同的货币政策措施。
- 稳定物价水平:央行通过控制通货膨胀率来稳定物价水平,保持价格的稳定性,以避免通货膨胀对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 促进经济增长:央行可以采取适当的货币政策措施来刺激经济增长,例如降低利率,增加信贷供应,促进投资和消费。
- 维护金融稳定:央行可以通过货币政策来维护金融稳定,防止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的发生,保持金融系统的正常运行。
3. 货币政策工具:央行可以利用不同的货币政策工具来达到货币政策目标。
- 利率调整:央行可以通过调整基准利率或公开市场操作来影响市场上的利率水平,从而影响经济体的信贷供应、投资和消费水平。
- 存款准备金率:央行可以调整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来影响银行的信贷能力和货币供应量。
- 直接干预外汇市场:央行可以直接干预外汇市场,调整汇率水平,影响出口和进口的竞争力,从而影响经济的外部平衡和国际收支状况。
总的来说,货币政策作用机理包括通过货币供应政策、货币政策目标和货币政策工具来影响经济体的货币流动、价格水平、通货膨胀率、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等方面。
货币政策的工具与目标
![货币政策的工具与目标](https://img.taocdn.com/s3/m/c5991824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63.png)
货币政策的工具与目标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中重要的一环。
在现代经济中,货币政策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利率和汇率等方式来影响经济运行。
它的目标是维护价格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和稳定金融市场。
货币政策可以通过不同的工具来实现这些目标,下面我们就该如何实现这些目标和工具展开讨论。
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和价格稳定,其中价格稳定是主要目标。
当通货膨胀率过高或通货紧缩时,就需要通过货币政策来控制物价水平。
经济增长是另一个目标,它可以通过货币政策来促进投资和消费,并降低失业率。
最后,货币政策可以通过稳定金融市场来防止金融危机和系统性风险。
货币政策工具现代货币政策的工具主要有三类:货币供应量、利率和汇率。
在货币供应量方面,中央银行可以控制货币的发行量和储备率来影响货币供应量。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修改利率的政策利率来影响市场利率。
当中央银行将政策利率上调时,市场利率也将随之上升。
这将会减少人们的消费和投资,从而降低价格。
汇率工具也可以用来控制进出口,大量流入外汇会导致货币高估。
当经济萎靡不振时,政策制定者可以采取宽松或紧缩性政策。
紧缩策略用于控制太快的通货膨胀,而宽松策略用于对经济进行刺激。
当经济活动较弱时,政策制定者可以调整货币政策工具的某些方面,以鼓励投资和消费。
这些工具包括:1. 标准化规定这些是中央银行可以强制实施的规定,为银行制定了特定的准则和要求。
这一措施通过确保在借贷和信贷交易中的客户资格、风险和计算过程的标准化,来保障本国金融体系稳定。
2. 政策利率政策利率是中央银行设置的利率,人们可以以同样的利率向中央银行借钱。
调整政策利率可以直接影响到其他市场利率,包括储蓄账户和贷款等。
3. 资本准备率政府设定了一项要求,要求银行按照其资产规模的比例保存资本净额。
该措施可以帮助银行更加谨慎地管理其负债和资产,降低银行破产的风险。
4. 固定货币汇率当政府制定固定货币汇率时,它采用了人为的汇率,而不是由市场决定的汇率。
货币政策的目标和工具
![货币政策的目标和工具](https://img.taocdn.com/s3/m/9eec0f92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fc.png)
货币政策的目标和工具货币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调控货币供给和利率水平,以影响经济活动和市场运行的一种政策手段。
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维护经济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其中包括物价稳定、就业稳定和金融稳定等方面。
为实现这些目标,货币政策运用各种工具来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水平,以达到宏观经济调控的效果。
首先,货币政策的目标之一是物价稳定。
通货膨胀或通缩都会对经济运行产生负面影响,因此维持物价的稳定对于经济的良好运行非常重要。
在实施货币政策时,央行通过调整货币供给的增加或减少来维持价格级别的稳定。
当物价上涨时,央行可以采取升息策略,提高利率从而抑制物价上涨;当物价下降时,央行可以采取降息策略,降低利率从而刺激需求,促进物价的回升。
其次,货币政策的目标之一是就业稳定。
保持充分就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而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调控利率和金融市场条件,刺激经济活动,从而提高就业水平。
当经济增长疲软时,央行可以降低利率,提供更多的信贷,刺激企业投资和消费,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
反之,当经济过热,就业市场过热时,央行可以采取加息措施,抑制过度的经济活动,以维持就业的稳定。
第三,货币政策还致力于维护金融稳定。
金融市场的不稳定与金融危机的爆发会对经济产生严重的冲击,因此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是货币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
央行通过调控货币供给和利率水平,来维持金融市场的平稳运行。
例如,当金融市场出现异常波动和风险时,央行可以通过提供流动性支持和降低利率来稳定市场情绪。
此外,央行还可以进行宏观审慎政策调控,以监督和管理金融机构的稳定运行,减少金融风险。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货币政策运用了多种工具。
其中包括利率工具、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等。
利率工具是央行最主要的调节货币供给和需求的手段,央行可以通过提高或降低不同种类的利率,来影响个人和企业的借贷行为与决策。
公开市场操作则是央行通过买卖国债或其他金融工具来调节货币市场流动性,从而影响市场利率和货币供给的变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58 年,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浦斯(A.w.phillips) 根据英国1861—1957年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 的经验统计资料,勾划出一条用以表示失业率和 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这条曲线表明,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 率较高;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 率较低。 由于货币工资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的联系,这条 曲线又被西方经济学家用来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 胀率此消彼长、相互交替的关系。
4. 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
①国内经济的增长会导致国民收入和支付 能力的增强,进而进口需求增加。如果出 口的增长不及进口增加,则必然会导致贸 易收支逆差。 ②如果采取信用紧缩,减少货币供给,抑 制国内需求,消除逆差,则会导致国内经 济增长减速。
三、协调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矛盾的 方法
1.统筹兼顾: 2.相机抉择 3.政策搭配
2.再贴现政策
(1)含义 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来影响 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和市场利率,以实现 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手段。 (2)再贴现率的特点 一种短期利率 一种官定利率 一种标准利率或最低利率
(3)作用机理
再贴现率降低→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融资 成本降低+市场利率降低→信贷规模扩张→ 货币供应增加(扩张性货币政策)
2007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被确定为“防 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 。 按照2007年6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 议部署,在坚持稳健的前提下,货币政策 要“稳中适度从紧”,已释放出了适当控 制货币投放的信号。
2008年宏观调控首要任务,在2007年的 “一个防止”的基础上增加为“两个防 止”: 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 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 胀。 货币政策如今将由“稳健”直接改为“从 紧”,从紧的货币政策由此“全新登场” 。 中国十年来首次提出从紧的货币政策
1.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证券市场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有关证券交易 的各种贷款进行限制,以抑制过度的投机。 主要工具是:证券信用交易的法定保证金比率 保证金交易是指投资者只需按照一定比率缴纳保 证金,经纪人则可通过向商业银行借款,为其客 户垫付部分价款,以增加交易量。 通过提高该比率,控制商业银行对经纪人的放款, 进而达到收缩信用的目的。
再贴现率提高→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融资 成本增加+市场利率提高→信贷规模收缩→ 货币供应减少(紧缩性货币政策)
(4)再贴现政策的特点
具有告示效应 对一国经济的影响是比较缓和的,有利于 一国经济的稳定 但中央银行处于被动地位,再贴现政策的 效果不如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且 市场化程度和灵活性也不如其他两者。
提高法定存款 准备金率 提高再贴现率 降低法定存款 准备金率 降低再贴现率
再贴现政策
公开市场业务
卖出证券, 回笼基础货币
买入证券, 投放基础货币
二、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针对个 别部门、个别企业或某些特定用途的信贷 所采用的货币政策工具。 与一般货币政策工具的不同: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通常可以在不影响货 币供应总量的条件下,影响银行体系的资 金投向和不同的贷款的利率。
2.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是指有能力并愿意参加工作者, 都能在较合理的条件下,随时找到适当的 工作。即消除非自愿失业。 充分就业不等于失业率为零。
3.经济增长
①GDP的增加; ②一国生产商品和劳务的能力的增长; ③人均实际国民生产总值或其增长率。
初步核算,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471564亿 元,比上年增长9.2%。
2010年中央银行面临货币政策的两难处境: 过紧可能影响经济复苏,过松则助长泡沫 和难以抑制通胀。 2010年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取向是: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 前提下,加大对通胀预期的管理力度,适 度回收流动性。同时要妥善应对各种挑战, 强化金融风险管理。 2011年—2012年,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2.物价稳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经济增长之间
①当经济主体投资高涨,从而经济增长率 较高时,往往伴随着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 ②货币当局为稳定物价,采取紧缩性货币 政策,结果通货膨胀率下降的同时,经济 增长率也随之下降。
3.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
货币当局为了抑制物价上涨,有可能采取措 施提高利率或降低货币供应量,则 ①在资本流动的条件下,利率的提高有可能 导致资本流入,资本项目出现顺差; ②由于国内物价上涨势头的减缓和总需求的 减少,出口增加而进口减少,经常项目下也可 能会出现顺差; ③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国际收支失衡
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是物价稳定、 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统筹兼顾:一是对相互冲突的多个目标统筹兼顾, 力求协调或缓解这些目标之间的矛盾; 相机抉择:指政府经过对宏观经济形势进行分析和 判断,然后根据经济运行的基本状况决定借助外力, 采取相对应的扩张性或紧缩性财政政策。它是政府 利用国家财力有意识干预经济运行的行为。 政策搭配:是将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及其他政策配 合运用。
① 在公开市场业务中,中央银行处于主动地位 ② 公开市场业务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③ 公开市场业务可根据经济形势变化随时作逆向操 作 ④ 公开市场业务通过对整个银行系统基础货币总量 的调控,使这一政策工具的运用符合政策目标的 需要
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及其操作
经济形势 政策工具 存款准备金政策
通货膨胀 经济萧条 (总需求>总供给) (总需求< 总供给)
3.公开市场业务(操作)
(1)含义 公开市场是指各种有价证券自由成交,自由议价, 其交易量和价格都必须公开显示的市场。 公开市场业务 中央银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 (短期政府债券、中央银行融资券、政策性银行 的金融债券等)来投放或回笼基础货币,以控制 货币供给量,并影响市场利率的一种行为。
买房地产以外的各种耐用消费品所规定的
销售融资的限制性措施。
消费者信用控制包括规定分期付款中首次
付款的最低金额、分期付款的最长期限以
及适用于分期付款的耐用消费品的种类等。
三、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1.直接信用控制 (1)信贷配给 信贷配给是指中央银行根据金融市场的资 金供求状况及客观经济形势的需要,权衡 轻重缓急,对商业银行系统的信贷资金加 以合理分配和必要的限制。
四、中国人民银行的最终目标
单一目标论:
认为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只有一个。分成两个支派: 一派主张以稳定货币从而稳定物价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 唯一目标 另一派主张以经济增长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唯一目标.
双重目标论:
认为我国货币政策应该有两个,一个是稳定物价,另一个 是发展经济。
多重目标论:
2.不动产信用控制
不动产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
或其他金融机构的房地产贷款所规定的各种
限制性措施,以抑制房地产交易中的过度投
机。
不动产信用控制主要包括规定商业银行或
其他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的最高限额、最长
期限以及首次付款和分期还款的最低金额等。
3.消费者信用控制
消费者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消费者购
2008年7月,央行表示“目前我国宏观调 控的首要任务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 控制物价过快上涨。” 这意味着我国宏观 调控的首要任务由之前的“双防”微调为 “一保一控”。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8年11月5日主持召 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扩大 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会议 提出,当前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 宽松的货币政策。
(2)流动性比率
流动性比率是指商业银行持有的流动性资 产在其全部资产中所占的比重。 规定该比率主要是为了限制商业银行的信 用能力,保障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并限 制信用的过度扩张。 一般说来,流动性比率与收益率成反比。 因此为保持央行规定的流动性比率,商业 银行必须缩减中长期贷款
(3)利率上限
中国人民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化
效应分析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2年2月24日起, 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 0.5个百分点。 本次下调后,中国大型金融机构的存准率 将由21%回落至20.5%,中小型金融机构的 存准率则降至17%。根据2012年1月末,人 民币存款余额80.13万亿元总量计算,此次 央行将一次性释放约4000亿元资金。
第十七章 货币政策的目标和工具
第一节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第二节 货币政策的工具 第三节 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
货币政策的含义
货币政策是指一国货币当局(主要是中央 银行)为实现特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采用 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给、银行信用及 市场利率等变量的方针、措施的总称 。 一个完整的货币政策体系包括:
第二节 货币政策的工具
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 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 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一、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
存款准备金政策 再贴现政策 公开市场业务
1.存款准备金政策
(1)含义 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规定和调整法定存款准 备金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 和信贷规模,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一种 政策措施。 (2)目的 保证银行的资金流动性和现金兑付能力 控制货币供应量
4.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 间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国际收支平衡是指国际收支略有顺差或逆差。
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矛盾
1.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之间 事实证明,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两个目标之间经 常发生冲突。若要降低失业率,增加就业人数, 就必须增加货币工资。若货币工资增加过少,对 充分就业目标就无明显促进作用;若货币工资增 加过多,致使其上涨率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 这种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必然造成物价与就业 两项目标的冲突。 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之间的矛盾关系可用菲利浦 斯曲线来说明。
货币政策目标体系 货币政策工具体系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第一节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