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梳理与训练作业G(含解析)
2016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09文言文七下《狼》(讲练)(含解析)
语文中考一轮复习——文言文七下—《狼》一、文学常识《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
清代文学家。
郭沫若的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二、重点字词【重点词语】①顾:回头看,文中指往旁边看;顾野有麦场。
②苫蔽:覆盖、遮蔽。
③少[shao]时:一会儿。
④弛:放松,文中指卸下;弛担持刀。
⑤久之:过了一会儿。
⑥暴:突然;屠暴起。
⑦意暇甚:神情很悠闲。
意,神情、态度;暇,空闲。
⑧“止”通“只”,只有,止有剩骨。
【古今异义】①耳:古文言文中出现在句尾时,通常解释为"罢了",只增笑耳。
今为耳朵。
②股:古义为大腿,身已半入,只露尻尾;今为屁股。
【一词多义】①止:a、只有,止有剩骨;b、停止,一狼得骨止。
②敌:a、动词,敌对,文中是胁迫、攻击,恐前后受其敌;b、名词,敌人,盖以诱敌。
③之:a、补充音节,无义,久之,目似瞑,意暇甚;b、代词,指狼,又数刀弊之。
④意:a、神情、态度,意暇甚;b、动词,企图,打算,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⑤前:a、前面,其一犬坐于前;b、动词,上前,狼不敢前。
⑥恐:a、担心,恐前后受敌;b、恐怕,不治将恐深。
【词类活用】①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②一屠晚归(屠,动词作名词,指屠户,一个屠户傍晚回家。
)③一狼洞其中(洞,名词作动词,"打洞"的意思。
另一只狼正在那里打洞。
)④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做动词,攻击,胁迫的意思)⑤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作动词状语,"钻洞"的意思,企图打穿柴草堆钻过去…)【重要句式】①倒装句:投以骨(是"以骨投"的倒装;"以"介词,译为"把"介词结构后置。
)②省略句:a、投以骨(应"投<之>以骨",之,代狼),把骨头投向(狼)。
b、场主积薪其中(应积薪<于>其中,省略介词"于"),场主在那里堆积了柴草。
2016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7文言文八上《湖心亭看雪》(讲练)(含解析)
八上—《湖心亭看雪》一、文学常识《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代表作。
张岱(1597年—1679年),明末清初散文家,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别号蝶庵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是公认的散文大家,文笔清新,时杂诙谐,作品多写山水景物、日常琐事,有些作品表现了明亡后的怀旧感伤情绪。
二、重点字词【重点词语】1.余:我2俱:都3.绝:消失4.是:这,这样5.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6.定:完,结束7.拏(ná):这里指划动8.拥:穿着9.毳(cuì):鸟兽细毛纺织的衣服10.雾凇(sōng):指冰花11.沆砀(hàng dàng):白气弥漫的样子12.芥:原意指小草,这里比喻微小的13.而已:罢了14对坐:面对面坐着15.焉:怎么16.更:还17.客:名次作动词,做客,客居18.及:等到19莫:不要20.痴:痴迷21.者:……的人22.强(qiǎng):痛快23.痴似:痴于,痴过【词类活用】1.大雪:名词作动词,下大雪。
2.客此:名词作动词,在此地客居。
3.炉火:名词作动词,带着炉火。
4.一芥:名词作状语,像一根草般微小。
5.拏:同“拿”持,引申为撑(船)【古今异义】1.余:古义:我。
今义:剩下。
2.白:名词,酒杯。
今义:白色。
【一词多义】是:1.是日更定:这2.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判断词是更:1.是日更定: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还,音gèng 一:1.余拿一小舟:数词,一2.上下一白:全白:1.上下一白:全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杯大:1.见余大喜:非常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大余:1.余住西湖:我,第一人称单数2.江干上下十余里间:多三、内容要点【文意概括】本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表现了作者一开始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
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
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同时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叹。
2016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梳理与训练作业J
知识梳理 词类活用。
9,300 Million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 的提炼,为了最终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 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根据需要 可酌情增减文字,以便观者可以准确理 解您所传达的信息。
有仙则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陋室铭
演讲人
2021-03-10
陋室铭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 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 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 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 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01
篇 文言文阅读 第25课时 课标16篇 文言文梳理与训练作业J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助力拔高 文章以孔子的话结尾,用意何在?
9,300 Million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 的提炼,为了最终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 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根据需要 可酌情增减文字,以便观者可以准确理 解您所传达的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项训练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解析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训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威后)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
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
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选自《战国策·赵威后问齐使》)(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________②微斯人________③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________④有粮者亦食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各句。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是助王养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3)【甲】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其作用是什么?(4)【乙】文中赵威后认为怎样才能使一个国家发展壮大?【甲】文中的哪句话与赵威后的这种思想相照应?请写下来。
【答案】(1)探求;如果没有;派,让;吃,给……吃(2)①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②这个人是帮助君主抚养人民的人,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成就功业呢?(3)议论,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表现作者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
(4)要以民为本,重用贤士,才能使国家发展壮大。
【甲】文中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与之照应。
【解析】【分析】⑴文言实词的理解:坚持“词不离句”的原则。
利用字与字、词与词的结构特点。
采取由彼到此的联想方式,迅速理解词义。
① 求:动词,探求;② 微:表假设,如果没有;③ 使:动词,派,让;④ 食:动词,吃,给……吃。
⑵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项训练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解析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训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任元受①事②母尽孝,母老多疾病,未尝离左右。
元受自言:“老母有疾,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或以燥湿,或以语话稍多,或以忧喜稍过。
尽言皆朝暮候之,无毫发不尽,五脏六腑中事皆洞见曲折,不待切脉而后知,故用药必效,虽名医不迨③也。
”张魏公作都督,欲辟④之入幕。
元受力辞⑤曰:“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
况能舍母而与公军事耶?”魏公太息而许之。
(节选自宋·陆游《老学庵笔记》)【注】①任元受:名尽言。
②事:侍奉。
③迨(dài):及。
④辟:征召。
⑤辞:推辞。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未尝离左右________②或以语话稍多________③尽言方养亲________④必持以遗老母________(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A.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幼时记趣》)B. 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C.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D.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虽名医不迨也(4)翻译下列句子。
①魏公太息而许之。
②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出师表》)(5)《老学庵笔记》是宋人笔记中的佼佼者。
选文对任元受这一形象的刻画很出色,请简要分析。
【答案】(1)身边;稍微;正;给(2)D(3)虽/名医/不迨也(4)①张魏公感动不已答应了他。
②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所以兴盛的原因。
(5)文章运用多种方法刻画了任元受至孝的形象。
动作描写:未尝离左右、皆朝暮候之。
语言描写: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
侧面烘托:魏公太息而许之。
【解析】【分析】(1)①句子大意为:不曾离开过母亲身边。
左右:身边;②句子大意为:或许因为话语稍微多了点。
2016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3篇 文言文阅读 第25课时 课标16篇 文言文梳理与训练作业A(含解析)
第3篇文言文阅读第25课时课标16篇文言文梳理与训练作业A《论语》十二章[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知识梳理1.文学常识。
(1)孔子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时代鲁国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核心是“仁政、仁爱”。
(2)《论语》是记录________的语录体散文,共20篇,是“四书五经”之一。
“四书”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经”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词梳理。
(1)学而时习..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不亦君子..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与朋友交而不信.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四十而不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不逾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人不堪.其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必有我师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博学而笃.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假字。
2016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梳理与训练作业F(含解析)
12
名师预测
名师预测
预测阅读《出师表》,完成后面的问题。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
知识梳理
实词梳理。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盖追先帝之殊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助力拔高
助力拔高
读了此文,你认为诸葛亮身上有哪些可 贵的精神?请联系实际,谈谈这种精神 对你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于 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不利的客观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利的主观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点语句翻译。
于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AB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初中语文一轮复习 专项训练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解析
初中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训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下列句子中“是”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 亦若是则已矣B. 是进亦忧,退亦忧C. 是谓大同D. 今夕是何年(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B.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C. 困于心,衡于虑D. 其人舍然大喜(3)请你写出与“鹏”有关的成语或诗句。
【答案】(1)B(2)B(3)鹏程万里(或九万里风鹏正举)。
【解析】【分析】⑴ A 亦若是则已矣,B“是进亦忧,退亦忧,C 是谓大同,三句中的“ 是”的意思都是:代词,这,这样,这种情况。
D是:表判断,故选D。
⑵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冥:通假“溟”,指海色深黑。
C 困于心,衡于虑。
衡,通“横”,梗塞,指不顺。
D其人舍然大喜。
舍然:释然。
谓疑虑隔阂顿消。
舍,通" 释 "。
B 项没有通假字,故选B。
⑶来自于本文与“鹏”有关的成语或诗句:鹏程万里(或九万里风鹏正举),意思是大鹏从北溟往南海迁徙,水击三千里,乘风上行达九万里。
后用以比喻前程远大。
故答案为:⑴B;⑵B;⑶鹏程万里(或九万里风鹏正举)。
【点评】⑴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
答题时应注意,要尽可能地掌握词的各种义项,就必须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的知识。
词义的分化衍生是有基本规律的,后起义往往是以原有义为基础扩展衍生的,与原有义有着直接或间接的意义联系。
⑵本题考查表现解释通假字。
2016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3篇 文言文阅读 第25课时 课标16篇 文言文梳理与训练作业O(含解析)
第3篇文言文阅读第25课时课标16篇文言文梳理与训练作业O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知识梳理1.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苏轼集》,作者苏轼,字________,号________,眉州眉山人,________(朝代)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实词梳理。
(1)解.衣欲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怀民亦未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欣然..起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重点虚词。
(1)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盖竹柏影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今异义。
2016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梳理与训练作业L(含解析)
不以物喜,不以己 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知识梳理
实词梳理。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增其旧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01
02
03
04
05
从时间角度描写 岳阳楼景象的句
子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第二段中说“前 人之述备矣”, 上文与之照应的
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14
助力拔高
第一段“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却又“重修岳阳楼”,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篇文言文阅读第25课时课标16篇文言文梳理与训练作业M
第3篇文言文阅读第25课时课标16篇文言文梳理与训练作业M醉翁亭记[原文]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假设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知识梳理1.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________,字永叔,自号________,晚年又号____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谥号“文忠”,“唐宋八大家”之一。
2.实词梳理。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云归而岩穴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佳木秀.而繁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杂然而前陈.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宴酣.之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觥筹..交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树林阴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太守谓.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词类活用。
2016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3篇 文言文阅读 第25课时 课标16篇 文言文梳理与训练作业E(含解析)
第3篇文言文阅读第25课时课标16篇文言文梳理与训练作业E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知识梳理1.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战国策》是________(朝代)________编订的,它是由战国时期诸侯国史料汇集而成的________体史书。
2.实词梳理。
(1)邹忌修.八尺有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形貌昳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朝.服衣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我孰与..城北徐公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私.我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宫妇左右莫.不私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王之蔽.甚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时时..而间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期年..之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皆朝.于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词类活用。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项训练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及解析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训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及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1)本文作者是________(人名)。
(2)用现代汉翻译下面的句子。
稍稍宾客其父(3)本文记叙了仲永从五岁就能作诗到最终“________”的变化过程,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情感。
【答案】(1)王安石(2)(同乡人)渐渐用宾客的礼节款待他的父亲(3)泯然众人;痛惜【解析】【分析】(1)根据对这篇文章文学常识的积累可知,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① 稍稍:渐渐。
宾客:这里是以宾客之礼相待的意思。
此句省略了主语,翻译的时候要进行补充。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同乡人)渐渐用宾客的礼节款待他的父亲。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本文第二段作者写他又两次见到方仲永,一次是仲永十二三岁的时候,这时仲永写的诗已经不能称前时之闻。
还有一次是仲永二十岁成年的时候,作者通过别人打听,结果是“泯然众人矣。
”。
结合全文内容分析,仲永五岁的时候,没有老师教,连书籍文具都不认识,却能作诗,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这说明仲永非常有天赋,但是他的父亲贪图小利,不让仲永学习。
2016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梳理与训练作业H(含解析)
知识梳理
通假字。
略无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知识梳理 词类活用。
9,300 Million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 的提炼,为了最终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 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根据需要 可酌情增减文字,以便观者可以准确理 解您所传达的信息。
文段中写到猿猴的哀叫,又引用 渔者之歌,其用意是什么?
助力拔高 作者为什么不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依次描写江水,而是首先写夏季,
并将春冬季合为一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梳理与训练作业K
潭西南而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石潭记
演讲人
2021-03-10
[原文]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 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 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 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 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 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 乐。
14
助力拔高
助力拔高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此 句写出了潭水的源头之神秘莫测,结合 作者当时被贬的处境来说说作者这样写 有着怎样的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
不可久居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16
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闻水声,如鸣珮环, 心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016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梳理与训练作业I(含解析)
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
千里也?
马说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01
篇 文言文阅读 第25课时 课标16篇 文言文梳理与训练作业I
篇 文言文阅读 第25课时 课标16篇 文言文梳理与训练作业I
助力拔高
根据上联内容对出下联。
1
上联:无才难做千里马
2
下联:________________
09
试题精选
试题精选
安徽阅读下文,回 答问题。
一食或尽粟一石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
以
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AB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
以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AB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016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梳理与训练作业D
19
试题精选
试题精选
苏州阅读《曹刿论战》
中的两段文字,回答
1
问题。
D.
6
C.
5
2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 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3
A.
4
B.
试题精选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表现了曹刿怎样的特点?请 结合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试题精选
苏州阅读《曹刿论战》中的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 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 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________________
实词梳理。
01
必
以
信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02
齐师败绩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01
篇 文言文阅读 第25课时 课标16篇 文言文梳理与训练作业D
篇 文言文阅读 第25课时 课标16篇 文言文梳理与训练作业D
02
知识梳理
知识梳理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____________》,旧传为________时期________所作。
01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词梳理。
遂逐齐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梳理与训练作业N
助力拔高 作者把莲的形象概括为“________”(用文中词句回答)。文中写“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香远益清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
知识梳理
古今异义。
03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香远益清,亭亭净 植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01
篇 文言文阅读 第25课时 课标16篇 文言文梳理与训练作业N
篇 文言文阅读 第25课时 课标16篇 文言文梳理与训练作业N
02
知识梳理
知识梳理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周敦颐集》,作者周敦颐,字______,世称“濂溪先生”, ________(朝代)哲学家。
2016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八下复习题及答案
《与朱元思书》一、文学常识。
《与朱元思书》的作者__________,是__________代文学家。
字__________,吴兴故章人。
他的散文以写景见长。
二、给加点字注音。
湍()鸢()戾()嘤()庠()泠()三、重点词语。
从流飘荡:天下独绝:百叫无绝: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互相轩邈:负势竞上:千转不穷:经纶世务者:任意东西:水皆缥碧:窥谷忘反:四、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4)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五、问题探究。
1、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2、文中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的句子是:。
3、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了、的特点;描绘奇山时,紧扣、、的特征。
4、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5、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以及的思想感情。
6、作者用“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写山,参照你乘船或坐车时的体验,说说这样写好在哪里?7、从写景方面看,这段文字的写景顺序是怎样安排的?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景物的?8、从抒情方面来看,作者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抒发了自己什么样的思想感情?9、说说你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一句深层意思的理解。
写一则100字左右的笔记。
五柳先生传解释加粗字〔1〕何许:〔2〕不详:〔3〕因以为号焉:〔4) 荣利:〔5〕不求甚解:〔6〕会意:(7)性:(8)嗜:(9)亲旧:(10) 如此:(11)或:(12)置酒:(13)招之:(14)造饮辄尽:〔15〕期在必醉:(16)既:(17〕曾不吝情去留:〔18〕环堵(dǔ)萧然:(19〕短褐(hè)穿结:(20)晏(yàn)如:(21)箪(dān)瓢屡空:〔22〕自娱:(23)忘怀:(24)自终:马说一、文学常识:作者:朝、韩愈,字,代表作有《昌黎先生集》《原毁》《师说》《柳子厚墓志铭》等;韩愈是的倡导者,古文概念提出始于韩愈,古文运动的实质是散文革新运动,对我国散文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1
篇 文言文阅读 第25课时 课标16篇 文言文梳理与训练作业G
篇 文言文阅读 第25课时 课标16篇 文言文梳理与训练作业G
02
知识梳理
知识梳理
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________,又名潜,字________,自号“________”, ________(朝代)著名诗人。
01
缘溪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06
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宁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遂
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 朴的句子是: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代桃花源中的人来历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17
助力拔高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渔人说了些什么?桃花源中的人为什么“皆叹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点语句翻译。
遂
多词一义。
________:①便要还家。②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________:①悉如外人。②咸来问讯。③皆出酒 食。
________:①缘溪行,忘路之远近。②便扶向路, 处处志之。
________:①自云先世避秦时乱。②为具言所闻。③此 中人语云。④不足为外人道也。⑤诣太守,说如此。
18
试题精选
济宁阅读《桃花源记》第二、三段,回答问题。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借指老人)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无助的境地)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全,都)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引领)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________________
实词梳理。
02
落英缤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03
复前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遂
成语积累。
世外桃源 鸡犬相闻 豁然开朗 无人问津
遂 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是: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未果,寻病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遂无问津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便扶向路,处处志 之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知识梳理
古今异义。
03
芳草鲜美
芳草鲜美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知识梳理
通假字。
便要还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知识梳理
词类活用。
AB
渔人甚异之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助力拔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什么桃花源中的人嘱咐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
助力拔高
本文的哪两件事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既然是虚构的,作者为什么还要 写它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诣太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欣然规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19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呼尔而与之,行道 之人弗受。
翻译下列句子。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翻译下列句子。
02
乃不知有汉,无论
魏晋。
01
土地平旷,屋舍俨 然,有良田美池桑
竹之属。
翻译下列句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今义:指食物味道好。
04
阡陌交通
阡陌交通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今义:运输事业。
05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 境
妻子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实词梳理。
悉如外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皆叹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阡陌交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词梳理。
此中人语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16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便扶向路,处处志 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遂 交代桃花源中的人来历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桃花源记
演讲人
2021-03-10
桃花源记
[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 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 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