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调查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鼠疫调查分析

2009年四川省德格县鼠疫流行态势,为该疫源地鼠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鼠疫总体规划”和“四川省鼠疫监测方案”及实施细则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主要传播媒介为斧形盖蚤和谢氏山蚤;染疫动物2种,分别为喜马拉雅旱獭、牧犬;分离菌株12株,均来自旱獭,鼠疫间接血凝试验(IHA)阳性血清3份,1份来自旱獭,滴度为1:1280,2份来自牧犬,滴度分别为1:80、1:320,鼠疫反向血凝试验(RIHA)阳性9份,均来自旱獭,最高滴度为1:819200,最低滴度为1:16000。结论2009年德格县动物鼠疫维持流行状态。

2007-08四川省德格县更庆镇上、下压巴村地区发生喜马拉雅旱獭动物鼠疫疫情后[1],经进一步调查,德格县被确认为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2]。根据要求四川省于2008年成立了德格鼠疫省州县联合调查工作队长期驻扎德格县,进行疫源地相关情况的调查和动物间鼠疫的监测工作。为进一步明确该疫源地动物鼠疫区域界限、分布范围、流行规律及与此相关的宿主动物、媒介昆虫构成,为鼠疫防治、监测工作提供依据,在总结2008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2009年进行了更为缜密的调查研究工作,结果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检验材料旱獭、藏系绵羊、家猫、五趾跳鼠、社鼠、草狐等检验标本来主要来自德格县更庆镇、柯洛洞乡、八邦乡、阿须乡、打滚乡、龚垭乡、三岔河等。鼠疫诊断试剂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鼠布基地和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生产。

作者单位:1 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成都610031)

2 德格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 甘孜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4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

作者简介:吴朝学,男,医师,自然疫源性疾病控制

1.2 方法采用路线法(以步行或骑马直线或曲线向前先行进,由起点开始计时,同时地面上能见到的喜马拉雅旱獭数量。视野宽度以每侧50~100m,路线长度按步行3km/h、骑马5km/h计算),通过统计踏查面积和见獭数,计算獭密度;采用5M笼夹法(前后左右间隔5M、同一方向、当天黄昏布放夹笼,次日晨收取,计算鼠种与数量)和定点观察法(选取某乡村某条沟/山脊,分别按照月-旬-天的某时段,选择上/下午某个时段观察动物活动频率、进行数量收集)明确动物种群结构和野外夜行鼠情况;对捕获宿主动物进行梳蚤,鉴定蚤种类,统计获蚤数、染獭数,计算獭染蚤率((带蚤獭数/总獭数)×100%),蚤指数(蚤总数/獭数);细菌培养按照常规方法进行[3~5];血清学检验按常规方法进行[6];动物种群结构调查5m笼夹法,定点观察法;动物鉴定按《青海经济动物志》[7]进行;蚤类鉴定按《青藏高原蚤目志》[8]进行。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调查德格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在四川省甘孜州西北部,地处东经98°12′~99°4l′,北纬31°24′~32°43′之间,东与甘孜县毗邻,南与白班县相连,西与西藏江达县隔金沙江相望,北与石渠县接壤,面积11955平方公里。全境辖26乡(镇)171个行政村,人口70184人,其中藏族占总人口的96.49%,汉族、彝族、土家族、苗族人数占总人口的

3.5%。全县以雀儿山为标志分为东北、西南两大部分,东北部高属川西北丘状高原地貌、西南部低属高山峡谷地貌;该县为内陆干燥气候,空气干燥,气温较低,长冬无夏,春秋相连。在动物地理区划分上,德格县属于古北界、中亚亚界、青藏区,该区系主要

由适应亚高山草甸、高寒草原及草甸草原灌丛的一些动物构成。

2.2 动物种群构成德格县调查动物发现30余种,纳入检测研究的动物有6目12科16属1种,其中以藏系绵羊(Ovis aries)、旱獭(M.himalayana)和牧犬(herd-dog)为主(表1)。

3 讨论

鼠疫是一种古老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因其发病急、传播快、病死率高,被列为一号烈性传染性疾病,是国际检疫传染病之一。鼠疫在人类历史上发生过多次流行,因其死亡的人数已经超过历次世界战争死亡人数总和,给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带来深重灾难。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间鼠疫和动物间鼠疫疫情得到有效遏制,但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鼠疫流行趋势与世界基本一致,大体上呈现出动物鼠疫和人间鼠疫疫情明显回升、流行强度和范围逐渐增大的态势。我国鼠疫形势严峻。

中国鼠疫疫源地有11种类型,遍布19个省(区)274个县(市、旗)。1954年以来,继从青海省贵德县上岗察地区一匹喜马拉雅旱獭体内分离出第一株鼠疫菌后[9],甘肃、西藏和新疆境内陆续发现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2009年青海省兴海县发生人间鼠疫,发病12例,死亡3例,2007年四川省德格县也得到证实[1]。

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himalayana),简称旱獭,是主要分布于我国青藏高原及毗邻的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等地区的各类高寒(高山)草甸草原的一种鼠疫病原体宿主动物,在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经过大量流行病学、生态学和生物学研究,有条件成为主要宿主的只有喜马拉雅旱獭[9]。2009年德格县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种群调查结果显示,该疫源地主要动物宿主除旱獭外,还有藏系绵羊和牧犬,提示在鼠疫监测过程中应将所有主要宿主纳入,以求全面;采用路线法调查得知2009年监测期间各乡镇獭密度分布在0.20-0.62匹/ha之间,其中柯洛洞乡獭密度最高,竹庆次之,俄南最低,各生境种类旱獭密度分布在0.19~0.78匹/ha之间,其中草甸草原最高,灌丛草原次之,田埂最低,虽然各乡镇、各生境种类旱獭密度存在差异,但都提示2009年德格县被调查乡镇、被调查生境基本具备鼠疫动物病流行条件,我们在监测工作中应把握重点;采用5m笼夹法进行野外夜行鼠调查,结果显示在灌丛草甸草原捕获率最高,灌丛岩石最低,捕获鼠种中社鼠所占比例最大,故除旱獭外,社鼠应列为该地鼠疫监测与控制重点对象。

媒介调查结果显示,监测期内每个月份均能在旱獭身上检出蚤,染蚤率40.00%~68.42%,平均染蚤率61.53%,蚤指数1.0~11.6,平均蚤指数为9.4,其中蚤指数高者集中在7、8两个月份,这与该时段是旱獭的活动高峰期有关。蚤种构成以斧形盖蚤和谢氏山蚤为主。旱獭在活动高峰期会加大“串门”等互相接触机会,增加各类媒介蚤传播鼠疫的几率,所以该时段我们在严格管理宿主的同时也要加大媒介控制力度。

动物鼠疫细菌学检测在活体旱獭标本中分离出2株鼠疫菌,阳性率为3.51%,在自毙旱獭中分离出10株,阳性率为55.56%,两项结果均提示该疫源地鼠疫动物病处于持续流行状态,应予以高度重视;媒介鼠疫细菌学检测结果与2008年一样,均为阴性,说明由媒介传播的人间鼠疫发生几率较低,但不能放松警惕,除预防不可预知的因素会影响被调查地区鼠疫流行状况外,我们还要提高检测精密度。此外,需要引起警惕的是,本次调查经过病原学证实,新判定德格县柯洛洞乡色巴沟(旱獭病原学检测活体材料30份和自毙材料1份,共分离出鼠疫菌3株,其中活体2株,自毙1株)、更庆镇八美、普甲和呷中3个村组(从自毙旱獭体共检出鼠疫菌7株)有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存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279-2008)》鼠疫自然疫源地及动物鼠疫流行判定标准,2009年德格县的更庆镇、柯洛洞乡和八邦乡存在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现疫流行。

动物鼠疫血清学检验结果显示,采用IHA检测出3份阳性血清,其中旱獭1份、牧犬2份,采用RIHA检测出9份阳性血清,均来自旱獭,2009年与2008年动物血清学调查结果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