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雷达原理第五讲-讲义

合集下载

第5章相控阵雷达教育课件

第5章相控阵雷达教育课件
常用的按两个相位变化,在0o和-180o两者之间编码,相位只 取这两个值。主要有巴克码、M序列码、L序列码和互补编码等。巴 克码见p142。
另外,还有四相码,取0o, 90o, 180o, 270o四个相位点。 相位编码脉冲压缩仍有副瓣抑制的问题。
四相码应用较少。
习题:线性调频信号的带宽B为1MHz,时宽T为100μs,零中频,t0=0。采 样频率fs=B。 1. 画出线性调频信号实部和虚部的时域图形。 2. 画出线性调频信号的频谱图(FFT变换后取模,0频率在坐标中间)。 3. 画出无加权的脉冲压缩波形,计算最大副瓣电平,三分贝脉冲宽度。 4. 画出海明加权的脉冲压缩波形,计算最大副瓣电平,三分贝脉冲宽度。
t T 2
h(t) s (t0 t)w(t)
海明加权以后,失配将导致主瓣信噪比增益下降,主瓣宽度增加 等。
12.压缩滤波器
匹配滤波器可用数字方法实现,结果就是一个横向滤波器。 线性调频信号还可以在频域进行压缩。
研究学习
6
13.相位编码脉冲压缩
线性调频信号是连续变化的编码信号。相位编码是离散型编码 信号。
发射 天线 接收 阵列 阵列
图5.4有源相控阵雷达框图
研究学习
19
2.无源相控阵列雷达
共用一个和几个接收机和发射功,其余与有源相控阵列雷达相同。
显示 控制
发射机 数据处理,接收机
波控计算机
移相 天线 阵列 阵列
图5.5有源相控阵雷达框图
!!!
研究学习
20
§5.4相位扫描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阵列组态 目前,相控阵天线的阵面大都为平面阵(p158)均匀排列若干辐射源
相控阵天线一维主瓣方向由阵元馈电相位差决定。
0

ppt-第5章激光雷达

ppt-第5章激光雷达
第5章 激光雷达
➢ 5.1 激光雷达的定义 ➢ 5.2 激光雷达的组成 ➢ 5.3 激光雷达的特点 ➢ 5.4 激光雷达的原理 ➢ 5.5 激光雷达的类型 ➢ 5.6 激光雷达的技术参数 ➢ 5.7 激光雷达的标定 ➢ 5.8 激光雷达的产品及应用
第1页
第5章 激光雷达
第2页
第5章 激光雷达
第3页
第 14 页
5.5 激光雷达的类型
第 15 页
5.5 激光雷达的类型
第 16 页
5.5 激光雷达的类型
第 17 页
5.6 激光雷达的技术参数
第 18 页
5.6 激光雷达的技术参数
第 19 页
5.7 激光雷达的标定
第 20 页
5.7 激光雷达的标定
第 21 页
5.7 激光雷达的标定
第 22 页
第4页
5.1 激光雷达的定义
第5页
5.1 激光雷达的定义
第6页
5.2 激光雷达的组成
第7页
第8页
5.3 激光雷达的特点
第9页
5.4 激光雷达的原理
第 10 页
5.4 激光雷达的原理
第 11 页
5.4 激光雷达的原理第 12页5.4 激光雷达的原理
第 13 页
5.4 激光雷达的原理
5.7 激光雷达的标定
第 23 页
5.7 激光雷达的标定
第 24 页
5.8 激光雷达的产品及应用
第 25 页
5.8 激光雷达的产品及应用
第 26 页
5.8 激光雷达的产品及应用
第 27 页
5.8 激光雷达的产品及应用
第 28 页
5.8 激光雷达的产品及应用
第 29 页

雷达原理与系统教学讲义

雷达原理与系统教学讲义
南宁 0°50‘ 湛江 0°44’ 海口 0°29‘ 拉萨 0°21’ 珠穆朗玛 0°19‘西沙群岛0°10‘曾母暗沙 0°24‘(东) 南沙群岛 0°35’(东) 乌鲁木齐 2°44'(东) 东沙群岛 1°05‘
雷达原理与系统教学
三、测速原理
当目标相对于RD运动后,出现△fD(回 波相对于发射ft 的频率偏移),此时, 目标相对于RD的径向速度为:
角度采用度或密位表示, 其关系为:360度=6000密位 1度=16.7 密位 国外常用角度单位为弧度,度及毫弧度关系为:
1弧度=57度= 1000毫弧度 1毫弧度=0.057度
雷达原理与系统教学
注意:关于真北的概念及三北方向*
我国通用的标准方向有真子午线方向、 磁子午线方向和坐标纵轴方向,简称 为真北方向、磁北方向和轴北方向, 即三北方向。
雷达原理与系统教学
3.坐标纵轴方向:
在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 其每一投影带中央子午线的 投影为坐标纵轴方向,即轴 北方向。若采用假定坐标系 则坐标纵轴方向为标准方向 。 在同一投影带内,各点的坐 标纵轴线方向是彼此平行的 。
雷达原理与系统教学
三北之间的关系*
+δ –γ
α
β A
1
2
三种方位角之间的关系
A=β+δ A=α+λ α=β+δ+λ
+δ –γ
α
β A
1
2
三种方位角之间的关系
雷达原理与系统教学
真北是通过地面或图面上某点指向北地 极的方向,即经线(亦称子午线)所指 的北,磁北则是通过地面或地图上某点 指向北磁极的方向,由于磁极与地极并 不完全一致,所以磁北方向与真北方向 常有一定的夹角。这个夹角叫做磁偏角。

雷达原理教学课件—第五章 雷达作用距离

雷达原理教学课件—第五章 雷达作用距离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① 虚警概率(门限)一定时,信噪比越大,发 现概率越大。信噪比对发现概率的影响较大。
② 虚警率越低,则门限电平越高。
第五章 雷达作用距离
雷达系统中采用的是CFAR检测器( 恒虚警检测器) 检测概率和虚警概率(采样)的直观 理解(A/D变换后回波的离散采样)
作业
第五章 雷达作用距离
的噪声是宽带高斯噪声, 其概率密度函数由下
式给出:
p(v)
1
2
exp(
v2
2 2
)
高斯噪声通过窄带中频滤波器(其带宽远小于
其中心频率)后加到包络检波器, 根据随机噪声
的数学分析可知, 包络检波器输出端噪声电压
振幅的概率密度函数(瑞利分布)为
p(r)
r
2
exp(
r2
2 2
)
r0
第五章 雷达作用距离
1、雷达带宽B=50kHz,平均虚警时间为10分钟,则该 雷达的虚警概率是多少?虚警总数又是多少?
解:
雷达的虚警概率为: Pfa
1
BIF Tfa
1 50 103 10 60
3.33 108
雷达的虚警总数为: nf
1
Pfa
3 107
第五章 雷达作用距离
★ 脉冲积累NS o对min =D检o 测性能的改善
虚警 真实目标A、B、C
第五章 雷达作用距离
当按图中所设的门限电平2来进行检测判决时,此时会出现 虚警现象,即
除了目标A、B和C三个真实目标可以被检出外,在D和E 处的噪声电平因为超过门限值,因而也被误认为是目标信号
检测判决准则
第五章 雷达作用距离
雷达系统中主要使用检测概率和虚警概率 这两个物理量。

雷达原理复习PPT课件

雷达原理复习PPT课件
3、与二进制码盘相比,循环码盘的优缺点是什么? 循环码盘的优点:在采用循环码时,几时在交界处反应不灵敏,其结果也只是误成相邻的 十进制数,不会产生大误差。 缺点:循环码时一种变权代码,不能直接进行算术运算,必须把循环码变换成二进制码。
1、已知某雷达最大作用距离为150Km,雷达天线的高度为10m,距雷达60Km处有一高度为 100m的目标,问:此时雷达是否可以观察到此目标? Rs=4.1*(+)=4.1*13.16=53.956km 则Rmax=min(Rs,Rmax)=min(53.956,150)-53.956km 因53.956<60,则雷达不能观察到此目标 2、已知某雷达无衰减时的最大作用距离为100Km,问当单程传播衰减为0.4dB/Km时,则雷 达的实际最大作用距离是多少? 有衰减时最用距离计算图,读图知答案 3、在目标尺寸比雷达工作波长大很多的情况下,要降低云雨回波对雷达测距性能的影响, 应降低还是提高雷达的工作频率? 要降低云雨回波时对雷达测距性能的影响,应降低雷达的工作频率,为了提高工作波长, 即要降低f,可减小云雨回波的影响,而又不会明显减小正常雷达目标的截面积。
6
7
• 4、什么是相参积累和非相参积累,并说明二者对检测因子的影响。
• 相参积累:信号在中频积累时要求信号见有严格的相位关系
• 非相参积累:由于信号在包络检波后失去了相位信息而只保留下幅度信息,因而检波后积累就不需要信号间 有严格的相位关系。
• 对非相参积累:M个等幅脉冲积累后对检波因子Do的影响是:
• 接收机的灵敏度体现接收机的接收微弱信号的能力
• 灵敏度的物理意义:表示接收机可接收到最小可测信号功率的能力
• 动态范围:体现接收机的抗过载性能
• 噪声系数:体现接收机的噪声性能

雷达原理_第五章-雷达作用距离

雷达原理_第五章-雷达作用距离

UT
TK+1 tK+1
——满足检测性能(发现概率和虚警概率)时,检
波器输入端所需单个脉冲最小信噪比
Do
S N
omin
S
N Bo
omin
Er No
omin
5.2 最小可检测信号
2. 用检测因子表示雷达方程式
R max
4
PtG 2 2
4
S3 i min
4
EtGt22
43 KToDoFo
5.2 最小可检测信号
5.2 最小可检测信号
一、最小可检测信号 S i min
根据雷达作用距离,可确定检测目标信号所需的最 小输出信噪比以及接收机最小可检测信号功率。
SiminKToBnFoN Soo
min
5.2 最小可检测信号
二、最小可检测信噪比
(
S N
) o min
典型的雷达接收机和信号处理框图如图5.2所示, 一般
把检波器以前(中频放大器输出)的部分视为线性的, 中频滤
波器的特性近似匹配滤波器, 从而使中放输出端的信号噪
声比达到最大。
Si min kT0BnFn
S N omin=Do
匹配 接收 机
检波 器
n
检波 后 积累
图 5.2 接收信号处理框图
检测 装置
检测 门限
5.2 最小可检测信号
1.检测因子 D o
5.2 最小可检测信号
p(r)r2exp2r22 r0
(5.2.9)
此处r表示检波器输出端噪声包络的振幅值。可以看出: 包络振幅的概率密度函数是瑞利分布的。设置门限电平UT, 噪声包络电压超过门限电平的概率就是虚警概率Pfa, 它可 以由下式求出:

雷达原理ppt课件68页PPT知识讲解

雷达原理ppt课件68页PPT知识讲解

雷达对抗的重要性
取得军事优势的重要手段和保证
典型战例1:二次世界大战的诺曼地登陆,盟军 完全掌握了德军德40多不雷达的参数何配置, 通过干扰何轰炸,使德军雷达完全瘫痪。盟军 参战的2127艘舰船,只损失了6艘。 海湾战争:多国部队凭借高技术优势,在战争 的整个过程中使用了各种电子对抗手段,使伊 军的雷达无法工作、通信中断、指挥失灵。双 方人员损失为百人比数十万人。
电子战(EW)的含义
电子战是敌我双方利用电磁能和定向能破 坏敌方武器装备对电磁频谱、电磁信息 的利用或对敌方武器装备和人员进行攻 击、杀伤,同时保障己方武器装备效能 的正常发挥和人员的安全而采取的军事 行动。
电子战(EW)的含义
传统的电子战: 电子对抗(ECM),包括电子侦察、干扰、
隐身、摧毁。 电子反对抗(ECCM),包括电子反侦察、
先看几个著名的电子战经典战例:
——1982年6月9日,叙以贝卡谷地之战,以军一方面用 RC-707电子战飞机施放强烈电子干扰,同时用E-2"鹰眼" 空中预警机掩护导航,用"标准"和"狼"式反辐射导弹将叙 军苦心经营10年的19个导弹基地全部摧毁。
——1986年4月美军空袭利比亚。"软杀伤"与"硬摧 毁"手段紧密结合,双管齐下,仅仅12分钟就完成了代号 为"黄金峡谷"的军事行动,被称为"外科手术式"的攻击战, 使利比亚的防空体系毁于一旦。
处于抗干扰和反侦察地需要,许多雷达具有改变发射 信号的载波频率、脉冲重复频率、脉冲波形或者其它调 制参数,变化的时间可能在秒、毫秒甚至脉间。 信号威胁程度高、反应时间短
2)近年的分类方法
电子干扰

《雷达基本工作原理》PPT课件-2024鲜版

《雷达基本工作原理》PPT课件-2024鲜版

雷达抗干扰与隐身技术探讨
2024/3/27
15
常见干扰类型及抗干扰措施
有源干扰
通过发射与雷达信号相似的干扰信号,使雷达难以区分目标回 波和干扰信号。
无源干扰
利用反射、散射等方式,使雷达信号偏离目标或产生虚假目标。
2024/3/27
16
常见干扰类型及抗干扰措施
01
02
03
信号处理技术
采用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 如脉冲压缩、动目标检测 等,提高雷达抗干扰能力。
2024/3/27
36
《雷达基本工作原理》PPT课件
$number{ 01}
2024/3/27
1
目 录
• 雷达概述 • 雷达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 • 雷达探测目标与定位技术 • 雷达抗干扰与隐身技术探讨 • 新型雷达技术发展趋势展望 • 总结回顾与课程安排建议
2024/3/27
2
01 雷达概述
2024/3/27
3
雷达定义与发展历程
03
通过发射宽带信号和接收回波信号,实现距离向 高分辨率。
25
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原理及优势分析
• 结合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对回波信号进行聚焦处理,得到 目标的高分辨率图像。
2024/3/27
26
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原理及优势分析
1 2
高分辨率 SAR成像技术可获得米级甚至厘米级的高分辨率 图像。
学术期刊
01
推荐学生阅读《雷达科学与技术》、《电子与信息学报》等学
术期刊,了解雷达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网络课程
02
推荐学生参加中国大学MOOC、网易云课堂等网络平台上的雷
达相关课程,拓宽知识面。

雷达原理介绍ppt课件

雷达原理介绍ppt课件

的射频信号进行下变频以转化为视频信号(即中心频率等
于0)。正交解调接收机即可完成这样的下变频处理:
sm(t) = s(t) exp(-j2 f0t) 可见,正交解调处理将信号的中心频率降低了 f0 。
|s( f )|
s(t)
sm(t)
正交解 调前
exp(-j2 f0t)
0 |sm( f )|
f0
f
正交解
基本原理
发射系统 接收系统
目标
将雷达的接收信号与发射信号进行比较,就可 以获得目标的位置、速度、形状等信息,根据这些 信息,雷达进而可以完成对目标的检测、跟踪、识 别等任务。
基本原理
发射信号:
Tp
t
Tr
雷达发射周期性脉冲,记脉冲宽度为 Tp,重复周期为 Tr,雷达峰值功率(即脉冲期间的平均功率)为Pt,雷达 平均功率(即周期内的平均功率)为Pav,工作比(即脉冲 宽度与重复周期之比)为D。显然有:
SNR = Ps / Pn 显然SNR越高,目标回波就越显著,就越有利于信号分析。
发射功率
不考虑各种损耗,影响目标回波峰值功率Ps的因素有:
雷达发射峰值功率Pt、目标的雷达截面积(RCS) 、目
标与雷达的相对距离R。它们之间存在关系:
Ps= Pt /R4 是与雷达系统及环境有关的常数。若 过小或R过大,则
Tp
t
响应的 3dB宽度称为雷 达距离分辨率,它表征 了雷达将相邻目标区分 开的能力。若接收机没 有脉冲压缩,可用发射
与雷达相距r的目标回波相对于发射脉冲 脉宽Tp近似距离分辨率;
的延时 = 2r / c,c为电磁波的传播速度。 若有脉冲压缩,分辨率
那么,与雷达的相对距离差为r的两个

《雷达原理与系统》PPT课件

《雷达原理与系统》PPT课件

W
G 发射天线增益

Ar 接收天线有效面积(孔径)m2
工作波长 m
目标的雷达截面积 m2
R 雷达与目标之间的距离 m
Pr min 接收机灵敏度 W
未考虑因素:大气衰减与路径(多精径选,课件曲p率pt),目标特性与起伏
9
1.1 雷达的任务
举例:
某雷达发射脉冲功率为200KW,收发天线增益为30dB,波长0.1m,抗研究所 2014年2月
精选课件ppt
1
主要内容
1、绪论
2、雷达发射机
3、雷达接收机
4、雷达终端显示器与录取设备
5、雷达作用距离
6、目标距离的测量
7、目标角度的测量
8、目标速度的测量
精选课件ppt
2
主要内容
9、连续波雷达 10、脉冲多普勒雷达 11、相控阵雷达 12、数字阵列雷达 13、脉冲压缩雷达 14、双基地雷达 15、合成孔径雷达
收发信号载波频率的差(多卜勒频率)
举例:
fd
ttrt2Vr
2t
tr 2R0Vrt c
频率为10GHz的雷达,当目标径向速度为300m/s时,其多卜勒频率为
c f3 1 1 18 0 H m 0 0/s z0 .0m 3 ,fd2 0 3 .0m m 0 3 /s 0 2K 0Hz
精选课件ppt
8
灵敏度为-110dBm,不考虑大气损耗等,试求其对=1m2目标的最大作用
距离
1
Rm
ax
2
105 1032 0.12
4 3 1014
1
4
1
2 1023
4 3
4
100.786km
精选课件ppt

雷达原理课件第5章雷达作用距离

雷达原理课件第5章雷达作用距离

⎢⎣ 4πλ 2 S i min
⎤4 ⎥ ⎥⎦
(5.1.8)
程的两种形式。两式中 Rmax与λ1/2分别成反比 和正比。这是因为由于
当天线面积不变、波长
λ增加时天线增益下
降,导致作用距离减
1
Rmax
=
⎡ ⎢ ⎣
Pt G 2λ2σ (4π )3 Si min
⎤4 ⎥ ⎦
小;而当天线增益不 (5.1.9) 变,波长增大时要求的
天线面积亦相应增大, 有效面积增加,其结果
是作用距离加大。
§5.2 最小可检测信号
z 最 小 可 检 测 信 号 Simin=kT0BnFn(S/N)0min, 其 中:
z Fn为接收机的噪声系数; z Bn为噪声带宽; z T0为标准室温,一般取290K; z (S/N)0min为最小输出信噪比
1:存在目标时判为有目标,这是一 种正确判断,称为发现,其概率称为发现 概率
2:存在目标时判为无目标,这是错 误判断,称为漏报,其概率称为漏报概率
3:不存在目标时判为无目标,称为 正确不发现,其概率称为正确不发现概率
4:不存在目标时判为有目标,称为 虚警,这也是错误判断,其概率称为虚警 概率
§5.3 脉冲积累 对检测性能的改善
第五章
雷达作用距离
z 第一节 雷达方程 z 第二节 最小可检测信号 z 第三节 脉冲积累对检测性能的改善 z 第四节 目标截面积及其起伏特性 z 第五节 系统损耗 z 第六节 传播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影响 z 第七节 雷达方程的几种形式
§5.1 雷达方程
1
这就是雷达距离方
R max
=
⎡ ⎢
Ptσ Ar2
z 引起损耗的因素包括:波导传输损耗、接 收机失配损耗、天线波束形状损耗、 操纵 员损耗、设备工作不完善损耗。

雷达原理 课件PPT(第三版) 丁鹭飞 雷达发射机

雷达原理 课件PPT(第三版) 丁鹭飞  雷达发射机
发射一种特定的大功率无线电信号。发射机在雷达中就是起这 一作用的, 也就是说, 它为雷达提供一个载波受到调制的大功率 射频信号, 经馈线和收发开关由天线辐射出去。
第2章 雷达发射机


Tr 大功率射 频振荡器 至天线
Tr 定时信号 脉冲调制器
Tr
电 源
图 2.1 单级振荡式发射机
第2章 雷达发射机
图 2.9 采用频率合成技术的主振放大式发射机

第2章 雷达发射机 图2.9是采用频率合成技术的主振放大式发射机的原理方框 图, 图中基准频率振荡器输出的基准信号频率为F。在这里, 发射 信号 ( 频率 f0=NiF+MF) 、稳定本振电压 ( 频率 fL=NiF) 、相参振荡 电压(频率fc=MF)和定时器的触发脉冲(重复频率fr=F/n)均由基准 信号F经过倍频、分频及频率合成而产生, 它们之间有确定的相
成分布放大器的四极管链,则具有10 %以上乃至几个倍频程的
带宽)。 这种放大链较多用于地面远程雷达和相控阵雷达中。
第2章 雷达发射机 在1000 MHz以上放大链通常有行波管-行波管、 行波管-速 调管和行波管-前向波管等几种组成方式: 1) 行波管-行波管式放大链 这种放大链具有较宽的频带, 可 用较少的级数提供高的增益, 因而结构较为简单。 但是它的输
雷达工作频率在1000MHz
(
以上时, 通常选用直线电子注微波管
O 型管 ) 和正交场型微波管 (M 型管 ) 作为发射机的射频放大管。
在表2.2中我们对高功率脉冲工作的O型管和分布发射式的M型管 在同一频段、同样峰值功率和平均功率电平下的各项主要性能 进行了比较。在1000 MHz以下用得较多的是微波三、 四极管(栅 控管), 在表2.3中列出了它们的主要性能。

雷达基本工作原理ppt课件

雷达基本工作原理ppt课件
3 对方位分辨率和测方位精度的关系
工作波长越短,天线水平波束宽度越窄,方位分辨率和测方位进 度越高
4 抗杂波干扰能力的关系
工作波长越短,雨雪海浪等对雷达波德反射越强,干扰越大
29
5.2 脉冲宽度对使用性能影响
1 对最大作用距离的影响
脉冲宽度越大,能量越大,作用距离越大
2 对最小作用距离的关系
固定距标圈 荧光屏边缘
10
1.4 雷达的测距与测向原理
1. 雷达测距原理 Δ t: 往返于天线与目标的时间, C: 电磁波在空间传播速度3×108m/s。
R
=
1 C
×Δ
t
2
2. 雷达测向原理 借助于定向天线 - 扫描.
11
2 雷达基本组成
微波传输线 发射脉冲
发射机
天线
回波 T/R
触发器
接收机
电源
测 (2)
无视线限制
测量目标参数 距离,方位,速度,航向...
导航 (1) 避碰

(2) 定位
7
雷达/ARPA, ECDIS, GPS/DGPS和自动舵构成的自动 船桥系统是未来主要的导航系统
8
1.3雷达考核内容
雷达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雷达影像失真的特点及其产生原因 影响雷达正常观测的诸要素 雷达测距/测方位 雷达定位与导航 雷达航标
28
5.1 工作波长对使用性能影响
1 对最大作用距离的影响
正常天气观测较小的物标时,3cm雷达的rmax要比10cm的大 雨雪天,则10cm雷达的rmax要比3cm雷达的大得多
2 对距离分辨率和测距精度的关系
工作波长越短,脉冲前沿越短,测距精度高;脉冲前沿越短,有 利于缩短脉冲宽度,提高距离分辨率

HotZ-雷达原理与系统-第五章 雷达作用距离

HotZ-雷达原理与系统-第五章 雷达作用距离

第五章雷达作用距离作用距离是雷达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它决定了雷达能在多大的距离上发现目标。

作用距离的大小取决于雷达本身的性能,其中有发射机、接收系统、天线等分机参数,同时又和目标的性质及环境因素有关。

第一节雷达方程雷达作用距离方程,表征雷达作用距离和发射机、接收系统、天线分机参数以及目标的性质、环境因素等的关系距离R 处任一点的雷达发射信号功率密度:考虑到定向天线增益G :§5.1.1 基本雷达方程目标散射截面积设为σ,则其接收的功率为σS 1以目标为圆心,雷达处散射的功率密度:雷达收到功率:Ar:雷达天线接收面积rr雷达接收到的回波功率反比于目标与雷达站间距离R的四次方►收发不同天线时►收发同天线时►收发不同天线时,最大作用距离►收发同天线时,最大作用距离雷达实际作用距离受目标后向散射截面积σ、S imin 、噪声和其他干扰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服从统计学规律。

当接收功率为接收机最小检测功率S imin时,可得:R max∝λ2►总结:◆雷达方程虽然给出了作用距离和各参数间的定量关系,但由于未考虑设备的实际损耗和环境因素,且目标有效反射面积σ和最小可检测信号S imin不能准确预定,因此仅用来作估算的公式,考察各参数对作用距离的影响。

◆雷达在噪声和其他干扰背景下检测目标,同时,复杂目标的回波信号本身存在起伏,因此,接收机输出的是一个随机量。

雷达作用距离也不是一个确定值而是统计量,通常只在概率意义上讲,当虚警概率(如10-6)和发现概率(如90%)给定时的作用距离是多大。

§5.1.2 目标的雷达截面积►目标的雷达截面积定义:►实际测量:返回接收机每单位立体角内的回波功率在远场条件(平面波照射的条件)下,目标处每单位入射功率密度在接收机处的单位立体角内产生的反射功率乘以4π习题►设目标距离为R0,当标准金属圆球(截面积为σ)置于目标方向离雷达R0/2处时,目标回波的平均强度正好与金属球的回波强度相同,试求目标的雷达横截面积。

雷达原理-第5章 雷达作用距离

雷达原理-第5章 雷达作用距离

第 5 章 雷达作用距离 5.2.3 检测性能和信噪比
1. 虚警概率Pfa

Pfa VT Pn (r)dr
通常加到接收机中频滤波器(或中频放大器)上的噪声是宽带高 斯噪声, 其概率密度函数由下式给出:
p(r)
1
2
exp


r2
2 2

第 5 章 雷达作用距离
高斯噪声通过窄带中频滤波器(其带宽远小于其中心频率)后加到 包络检波器, 根据随机噪声的数学分析可知,包络振幅的概率密度 函数是瑞利分布的
p(r)

r
2
exp

r2
2 2

r0
Pfa P(UT
r )
r
r2
UT

2
exp
2
2
dr
Pfa
P(UT
r )
UT
r
2
exp
r2
2 2
dr

exp

UT2
2 2

第 5 章 雷达作用距离
第 5 章 雷达作用距离
第 5 章 雷达作用距离
第 5 章 雷达作用距离
第 5 章 雷达作用距离
第 5 章 雷达作用距离
• 研究RCS的相关应用
• 民用: • 增大还是减小RCS? • 军用: • 增大还是减小RCS? • 增大RCS的方法:简单 • 减少RCS的方法:复杂
第 5 章 雷达作用距离
第 5 章 雷达作用距离Leabharlann P2=S1σ P2
P
S1 R
S1
P

P2
4

雷达原理ppt课件68页PPT知识讲解70页PPT

雷达原理ppt课件68页PPT知识讲解70页PPT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雷达原理ppt课件68页PPT知识讲解
6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1
0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雷达对抗原理第5章 雷达侦察作用距离和截获概率

雷达对抗原理第5章 雷达侦察作用距离和截获概率

U s1 2U n U n s K 2 cU n e U n se
(5-7)
第5章 雷达侦察作用距离与截获概率 信号功率与其电压具有如下关系:
U U
n se
ne
R V Pn s R V Pn

U s R V Ps
代入式(5-7),转换成功率关系, 可得
视放输出的信号功率Ps为
Ps

2
4RV
Ps20
(5-5)
噪声电压峰值与有效值之比为常数Kc(峰值系数)。假设有、 无信号时的噪声电压峰值分别为Un+s、Un,则噪声峰值与有 效值U(n+s)e、Une的关系分别为
Uns KcUnse
Un

KcUne
(5-6)
在切线灵敏度状态下的信号电压Us为
第5章 雷达侦察作用距离与截获概率 图5-5 单个脉冲线性检波时检测概率和所需信噪比的关系曲线
第5章 雷达侦察作用距离与截获概率
5.2 侦察作用距离
5.2.1 侦察方程
在忽略大气传播衰减、系统损耗、地面和海面反射等因
素影响的情况下,假设雷达与雷达侦察机的相对位置和空间
波束互指,如图5-6所示,则经过侦察接收天线输出的雷达
图5-1 切线灵敏度示意图
第5章 雷达侦察作用距离与截获概率
5.1.2 P TSS的分析计算 侦察接收机对雷达信号的接收处理大部分是处于非匹配处理
状态,许多侦察接收机在检波前的带宽ΔfR远大于检波后的带宽 ΔfV,而且有些侦察接收机在检波前的增益严重不足,以至于视 频放大器的噪声对系统的影响不能忽略。因此不能直接采用窄带 接收机的灵敏度分析计算,需要另外推演侦察接收机在上述情况 下的PTSS,再将结果推广到其它情况。

雷达原理(第三版)--丁鹭飞第5章PPT课件

雷达原理(第三版)--丁鹭飞第5章PPT课件


P
P2
4
S1
4
据此, 又可定义雷达截面积σ为
4返回接收 入机 射每 功角 单 率内 位 密的 立 度回 体波功率
σ定义为, 在远场条件(平面波照射的条件)下, 目标处每单位入射 功率密度在接收机处每单位立体角内产生的反射功率乘以4π。
.
9
第 5 章 雷达作用距离
为了进一步了解σ的意义, 我们按照定义来考虑一个具有良好导 电性能的各向同性的球体截面积。 设目标处入射功率密度为S1, 球目标的几何投影面积为A1, 则目标所截获的功率为S1A1。 由于 该球是导电良好且各向同性的, 因而它将截获的功率S1A1全部均 匀地辐射到4π立体角内, 根据式(5.1.10),可定义
输出噪声功率通常是在接收机检波器之前测量。大多数接收机 中, 噪声带宽Bn由中放决定, 其数值与中频的3dB带宽相接近。 理想接收机的输入噪声功率Ni为
Ni kT0Bn
.
15
第 5 章 雷达作用距离
故噪声系数Fn亦可写成
Fn
(S/ N)i (S/ N)o
输入信噪比 输出端信噪比
(5.2.1)
将上式整理后得到输入信号功率Si的表示式为
Et Pt 0 Ptdt
代替脉冲功率Pt, 用检测因子Do= (S/N)o min替换雷达距离方程 (5.2.6)式时, 即可得到。
用检测因子Do表示的雷达方程为
R m a x (4)2 E k tG 0 tF A T n r D 0 C B L 1 /4 ( 4P )t3 k G t0 G F T r n D 0 2 C B L 1 /4(5.2.7)
S N omin=Do
匹配 接收机
检波器
检波后 积累

2014-雷达原理第五讲-讲义

2014-雷达原理第五讲-讲义

vr
max


4
fr
c constant 8
1、盲速 采用参差重复频率
f r1 2 f r1 3 f r1
f
fr 2
2 fr 2
f
合成后的传递函数
f
多重复频率
Tr Tr T
H1(z) H2(z)
Tr T Tr
Tr T
Tr T


HM(z)
1、盲速 采用参差重复频率对性能的提高
多次相消梳状滤波器
零、极点的设计
3、消除运动杂波
一次对消
杂波
f 'd
二次对消
目标: 滤波器的凹口对准杂波中心 技术: 设计零点

z ej
ze
j 2 f 'd / f r
H ( z ) 1 e j z 1
f 'd
复数滤波器
自适应动目标显示 (AMIT: Adaptive Moving Target Indication) 杂波频谱中心变化,滤波器的凹口应自适应地对准杂波中心
H ( z) 1 z 1
+ y(n)
传递函数
Y ( ) H ( ) 1 e jTr (1 cos Tr ) j sin Tr X ( )
H ( ) H max
H ( ) T sin r H max 2
一次对消器的缺点: 凹口窄、上升时间长
频闪:相干检波器输出的脉冲包
Fd f d
络调制频率不等于回波信号的多 普勒频率
出现频闪的条件
fr 2 fd
高速运动目标时容易出现频闪
2、相关脉冲多普勒雷达(续) 三个概念 闪烁 盲速 频闪 都是由于脉冲工作体制引入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定目标
1/ f d
相邻脉冲的相位差
2vr Tr d Tr 0 c
相邻脉冲间的时延变化量 运动目标
tr 2vr Tr 2R c c
2、相关脉冲多普勒雷达(续)
多普勒信息提取方法 通常 如果
fd fd 1

1
采用多个脉冲提取 f d 采用单个脉冲提取 f d

闪烁(蝴蝶效应)
1、连续波多普勒雷达
基准信号: U 0 检波器: U 0 U r 回波信号: U r
通常 U 0 U r
初始相位差
U U 0 U r cos
U 0 U r cos(d t 0 )
直接检波的优缺点 优点:简单 固定目标: 运动目标:
vg
二维 o

目标静止
vr v sin
vt
平台、目标都运动
vg
三维 o

vr vg sin vt sin
平台静止、目标运动
vr vt sin cos

vt
90
o

vt
一、动目标与固定目标信号的特点
2、频域特性
幅度值 零点位置
sin( f ) f
第六章
运动目标检测
MTI (Moving Target Indication) MTD (Moving Target Detection)
一、动目标与固定目标信号的特点
1、时域特性 发射信号 接收信号
ut U t cos 1 U t cos(0 t 01 ) ur U r cos r U r cos[0 (t tr ) 01 02 ]
2、盲相 盲相与盲速的区别
对消器的输出
d Tr y(t ) u '(t ) u(t ) 2U r sin 2
引起盲速
d Tr sin d t 2 0
引起盲相
点盲相:相邻时刻的检波器的输出相等,从而使对消器的输出为零 连续盲相:若干重复周期连续出现丢失动目标回波
PT (t )
t
2 1 1 2


f


PT (t ) sin(0 t 0 )
t
f0 f0 1

f
一、动目标与固定目标信号的特点
2、频域特性
时域脉冲串(无限延拓)

Tr
f0 1 Tr
t
谱线之间的间隔
f0
f0
1

f
一、动目标与固定目标信号的特点
2、频域特性
时域脉冲串(有限延拓,T = MTr)
T y (t ) u '(t ) u (t ) 2U r sin d r 2 幅度
d Tr
2
n 时,
f d nf r , y (t ) 0
消除了固定目标,同时引入运动目标的盲速
2、消除固定目标回波
一次对消器的频域分析
x(n)
Z-1
x(n 1)
-
y(n) x(n) x(n 1)
镜像问题
ud (t ) K cos(d t ) d
采用I、Q通道
s (t ) cos(d t ) j sin(d t ) e jd t
d
由于发射信号有限长所引入的频谱展宽
二、动目标多普勒信息提取方法
2、相关脉冲多普勒雷达
基准信号: U 0 检波器: U 0 U r
二次对消较一次对消有所改善 通带内频响不均匀 属于有限脉冲响应(FIR)滤波器
H ( z) 1 z
1
H ( z ) 1 z
极点: z = 0
1 2

零点: z = 1
零点、极点距离远
递归型滤波器的设计(一次对消) 无限脉冲响应(IIR)滤波器 非递归型 递归型
传递函数 传递函数
sin( Tf ) Tf
T,Tr , 的影响
f0
f0
1

f
sin( Tf ) Tf
f
一、动目标与固定目标信号的特点
2、频域特性
固定目标频谱
f
0

1

f
0
f
0

1 Tr
f
运动目标频谱
( f0 fd
1 ) Tr
( f0 fd )
f0 f d
f0 fd
1 Tr
多次相消梳状滤波器
零、极点的设计
3、消除运动杂波
一次对消
杂波
f 'd
二次对消
目标: 滤波器的凹口对准杂波中心 技术: 设计零点

z ej
ze
j 2 f 'd / f r
H ( z ) 1 e j z 1
f 'd
复数滤波器
自适应动目标显示 (AMIT: Adaptive Moving Target Indication) 杂波频谱中心变化,滤波器的凹口应自适应地对准杂波中心
检波器得到的频率
2vr
nf r

vr
1 nf r 2
1、盲速 从对消器的角度分析
f d nf r 盲速
H ( ) H max
盲速区
1 最大不模糊的速度: fd fr 2
Recalling 最大不模糊的距离:
v r max R max
2 vr m a x 1 fr 2
R max c 2 fr
H ( z) 1 z 1
递归型滤波器的设计(一次对消) 非递归型 零、极点分布 零、极点分布 递归型
极点趋于零点,频响更平坦,但凹口 会变窄 由于是IIR型,有限脉冲干扰的影响
递归型滤波器的设计(二次对消) 非递归型 递归型
传递函数
传递函数
两个零点
两个零点 两个极点
递归型滤波器的设计(二次对消) 非递归型 递归型
1、时域特性 运动目标
2R tr c
2( R0 vr t ) c
2( R0 vr t ) 2 0 [t ] 01 02 ] c
回波信号频率
2vr f2 f0 f0 c
2vr fd f0 c
相位差
func(t )
1、时域特性 径向速度的概念
2、相关脉冲多普勒雷达(续) 盲速
Fd 0 1 fd fr Tr
Fd
检波器得到的频率
盲速:有运动目标,但不呈现“蝴蝶效应”
fd
2vr

nf r
1 v r nf r 2
第一盲速、第二盲速、……
2、相关脉冲多普勒雷达(续) 频闪
目标的多普勒频移 提取的 多普勒 频移
Recall: Nyquist采样定理 (相位模糊的概念)
一、动目标与固定目标信号的特点
1、时域特性 固定目标 相位差 回波信号频率 运动目标
2 1 02 0 tr
常数 常数
1 d 2 0 f2 f0 2 dt 2
R R0 vr t
发现目标的起始点 径向运动速度
一、动目标与固定目标信号的特点
频闪:相干检波器输出的脉冲包
Fd f d
络调制频率不等于回波信号的多 普勒频率
出现频闪的条件
fr 2 fd
高速运动目标时容易出现频闪
2、相关脉冲多普勒雷达(续) 三个概念 闪烁 盲速 频闪 都是由于脉冲工作体制引入的
三、动目标显示雷达的工作原理及主要组成
目的:抑制固定目标,提取运动目标信息 原理:利用运动目标和固定目标在频谱上可分离 系统构成:相干振荡器、相干检波器、对消器 分类: 中频全相参(干)动目标显示,(适于主振放大式发射机) 锁相相参动目标显示,(适于自激振荡式发射机,
f
二、动目标多普勒信息提取方法
相干信号:同一信号的两个部分,
或在时间上具有严格联系性的两个信号
相干法:利用相干信号作为回波信号相位比较基准的方法 相干雷达:采用相干法的雷达,(通常用于动目标检测) 连续波多普勒雷达 脉冲多普勒雷达
二、动目标多普勒信息提取方法
1、连续波多普勒雷达
基准信号
接收机
二、动目标多普勒信息提取方法
2、消除固定目标回波
一次对消器
u '(t )
检波器
u(t )
延迟Tr
u(t )
+ -
u (t ) U r cos(d t 0 )
y(t )
u '(t ) U r cos[d (t Tr ) 0 ]
d Tr sin t 0 d 2 正弦信号
2 * y ( t ) y (t ) P0 E y E
E[ x(t ) x* (t )] E[ w* x(t ) x* (t Tr )] E[ wx* (t ) x(t Tr )] E[ ww* x(t ) x* (t Tr )]
采用最小输出功率准则
fd 0
fr 2
2 fr 2
f
fr 2
5 f r1 4
f
fd 0 Tr1
3 f r1 2 12 k 5
2 * f r1 * f r 2 2 2 1 1 Tr 2 f r1 f r 2 f r1 fr2
采用参差重复频率对性能的提高 提高了盲速,改善了曲线的平坦度
四、盲速、盲相的影响及解决途径
vr
max


4
fr
c constant 8
1、盲速 采用参差重复频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