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犁的小说

合集下载

孙犁小说的特点分析

孙犁小说的特点分析

孙犁小说的特点分析孙犁是文学史上的清才,清辞丽句,为一时小说家之选。

重要小说集有《荷花淀》(1947年)、《芦花荡》(1949年)、《嘱咐》(1949年)等。

1、孙犁充分写出了解放区劳动妇女的成长,写出了她们内心的美。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历来有描写劳动妇女的传统,但多是描写她们所受的苦难,如鲁迅的《祝福》;也有着重描写劳动妇女身上的闪光品质的,如艾芜作品中的某些篇章,沈从文的《边城》等,但他们或是反映时代大潮冲击圈外的人物,从隐藏的下层社会烟尘里发掘出受伤的灵魂美,或是从人性的角度歌颂下层人民原始的灵魂美。

孙犁所表现的则是解放了的新时代劳动妇女的灵魂美。

孙犁笔下的农村妇女不再有艾芜人物的病态,而表现出健康的色彩,人物的美好秉性产生于现实的新的阶级关系与生产关系的土壤中。

孙犁可以说发展了现代文学表现劳动妇女灵魂美的传统。

2、孙犁集中表现革命战争年代的妇女识大体、乐观主义的精神和献身精神的“美的极致”,不愿意让社会的丑恶现象进入自己的作品。

孙犁先说的独特主题:表现农民。

尤其是他们中的劳动妇女在伟大民族战争中的觉醒,挖掘农民内在的灵魂美、人情美,以此歌颂美的新时代、新农村的诞生,歌颂创造着美的革命,表现自己对美的追求。

艺术手法:(1)抓住人物的主要方面。

孙犁捕捉生活的独特方式和典型塑造方法上的独创性:紧紧抓住与自己心灵相契合的一瞬间,印象式地抓住形象打动自己的那一部分,加以突出描写。

如《吴召儿》中对吴召儿的描写。

抓住人物思想性格最主要最突出的部分,“强调它、突出它,更多地提到它,用重笔调写它,使它鲜明起来,凸现出来,发射光亮,照人眼目”,而坚决舍弃非主要,特点不鲜明的部分。

(2)作品的抒情性。

同时在客观形象中倾注了自己的主观情感。

作家写人物,也就是在写自己,达到了主客体的完美融合。

(3)散文性。

孙犁的小说不以情节取胜,作品中情节往往不完整,而是用一连串的生活画面,或用一种思想,一组细节串通起来。

(4)清新、明净的语言风格。

荷花淀_改

荷花淀_改

作业: 作业:
三 、 从 “ 诗体小说 ” 特有的表达效果 , 诗体小说” 特有的表达效果, 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荷花淀
孙犁
走进作者——孙犁 走进作者——孙犁
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 ),原名孙树 孙犁(1913――2002), 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 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主要作 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 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 铁木前传》 短篇小说集《白洋淀》 《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 荷花淀》 采蒲台》 嘱咐》 《荷花淀》、《采蒲台》、《嘱咐》, 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 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 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 被称为“诗体小说” 他和作家刘绍棠、 被称为“诗体小说”。他和作家刘绍棠、 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 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 格上有共同的特点: 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 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 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 纯朴 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 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派。 与 赵树理为代表的“山药蛋”派小说一起, 赵树理为代表的“山药蛋”派小说一起, 对后来的文学发展有较大的影响。 对后来的文学发展有较大的影响。
B、“你总是很积极的。” —— 这是水生 你总是很积极的。 嫂得知丈夫晚归的原因和已参军的情况 后说的话, 话中既带有责怪又有赞扬, 后说的话 , 话中既带有责怪又有赞扬 , 水生嫂此时的心情是极为复杂的, 水生嫂此时的心情是极为复杂的 , 她 爱 丈夫, 爱自己的家, 更恨鬼子, 丈夫 , 爱自己的家 , 更恨鬼子 , 丈夫第 一个报名参军去打鬼子, 感到自豪。 一个报名参军去打鬼子,她感到自豪。 C、“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 水生嫂毕竟是个女人, 办 ? ” —— 水生嫂毕竟是个女人,丈夫 是要去参军打仗, 是要去参军打仗 , 这一去说不定就是生 离死别, 而家里上有老, 下有小, 离死别 , 而家里上有老 , 下有小 , 摆在 她面前的担子是多么沉重啊。 她面前的担子是多么沉重啊。

荷花淀的读书笔记800字(精品8篇)

荷花淀的读书笔记800字(精品8篇)

荷花淀的读书笔记800字(精品8篇)荷花淀的读书笔记800字篇1《荷花淀》是孙犁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描述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白洋淀地区的一个令人喜悦的故事。

作品充分体现了孙犁鲜明的三大创作特色:描述的是冀中一带尤其是白洋淀地区人民的生活和斗争;善于用精练的笔墨,写出人物的丰富的内心世界;小说带有浓郁的抒情味道,用散文诗的语言来写小说。

作品选取白洋淀一隅,在抗日战火硝烟弥漫的大背景下,主人公的夫妻之情、家国之爱、纯美的人性、崇高的品格就像白洋淀盛开的荷花一样,美丽灿烂。

《荷花淀》不只是一篇小说,由此发端,构成了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创作流派。

它的不事雕琢和语言的简洁清丽,恰如湖面上亭亭玉立的一株荷花;《荷花淀》也不只是一篇课文,由此发端,给学生以清新的生活气息、浓郁的语感和美感,让语文课属于学生,使他们有机会发表、有时间思考、有空间参与,在新课程标准下更注重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本事、辨析本事、表现本事。

所以,我把*确定为“文学鉴赏课”,采用“引疑——-议疑——-释疑”的基本方式进行师生双向交流。

但因教学时间限制,仅就“夫妻话别”前的景物描述和“夫妻话别”、“商量探夫”两段对话描述进行鉴赏讨论,到达让学生掌握学习小说一般方法(即根据小说的特点,从环境描述、故事情节和典型人物三要素入手,进而理解小说的主题)的目的。

了解作家孙犁及“荷花淀”派的艺术风格;理解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述和传神的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掌握学习小说一般方法。

这就是我对《荷花淀》这篇课文的看法。

荷花淀的读书笔记800字篇2读孙犁的《荷花淀》,感触最深的,首先必须要是中国人。

是中国人才能明白当年被蒙羞的耻辱;是中国人才会了解当年的英勇;是中国人才会懂得今日的来自不易。

《荷花淀》生动形象的再现了中国朴实的农民与日本侵略者之间的生死殊搏。

从一个个字中展现出中国农民的朴实和英勇,同时也从侧面烘托出日本鬼子的凶狠和残暴。

讲述这一个平凡的小村庄里,生活着一群朴实,纯朴的农民,他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白洋淀纪事识字班主要内容概括

白洋淀纪事识字班主要内容概括

白洋淀纪事识字班主要内容概括
《白洋淀纪事》是孙犁的代表作之一。

由孙犁写于抗战爆发后,小说描写了抗日战争时期冀中白洋淀地区人民的生活和抗日斗争的
故事。

作者用凝练的文笔、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塑造了勤劳、善良、质朴的农村妇女和革命干部的形象。

主要内容:
小说描写了抗日战争时期冀中白洋淀地区人民的生活和抗日斗
争的故事。

描绘出抗日战争的广阔图景,真实地展现了抗日军民在水乡这块热土上所经历的悲壮激烈、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画卷,勾勒出一幅白洋淀军民英勇抗战的历史长卷。

在这里可以领略到北方农村的自然风光,同时也描述了北方农民与日寇、封建势力之间的尖锐矛盾。

孙犁( 1913— 2002),河北省安平县人。

他的创作有诗歌、散文、小说,主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芦花荡》《荷花淀》,短篇小说集《芦花荡》《嘱咐》《采蒲台》《嘱咐集》,作品集《白洋淀纪事》《晚华集》《秀露集》《尺泽集》《耕堂散文》等。

《荷花淀》被称为是“诗体小说”,它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冀中白洋淀地区人民的生活和斗争的故事。

是小说集《白洋淀纪事》中的一篇。

小说通过女游击队长水生嫂子及其丈夫和儿子的动人形象的描绘,描绘了抗日战争时期冀中白洋淀地区人民的生活和斗争的故事。

生动地展示了北方人民的风俗习惯,人物性格,生活环境,还反映了冀中人民对敌人的恨,对家乡和亲人的爱,和支援前线的豪情。

以及解放区人民对敌斗争的坚决性,深刻地表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
武装力量的强大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

《破壁记》是孙犁的中篇小说。

荷花淀——孙犁

荷花淀——孙犁

你能掂量出这句话的份量吗?这是全篇小说中份量 最重、内涵最多的一句话。战争年代,被敌人捉了活 的,对一个年轻少妇来说,就意味着被羞辱的命运, 这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是家庭的悲剧,更是一个民 族的耻辱。一对恩爱夫妻,他们最担心、最不能接受 的就是这样一个事实。因此,丈夫要求妻子去拼命, 正应了那句古话 ——“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此时 夫妻的思想感情,一定经历了瞬间的狂风暴雨、电闪 雷鸣。为了个人的、民族的尊严,他们的选择只能是 与敌人“拼命”。此刻女人是流着眼泪答应丈夫的。 你看,从内心一惊,到理解丈夫,从鼻子发酸,到狠 下决心,答应丈夫的嘱咐,把一个女人丰富、复杂、 高洁的情感世界,表现得多么淋漓尽致而又回环曲折。
诗化的环境描写
⒈充满诗情画意:
皎洁的明月;干净的庭院;
洁白的雪地,洁白的云彩; 银白的世界,透明的薄雾; 清爽的凉风;新鲜的荷香。 ⒉寂静无声(有点失望,有些伤心)
⒊密密层层,铜墙铁壁,监视,哨兵
个性化的语言描写
对话比较鉴赏:(语境1)
“你走,我不拦你。小华你带去;爹,你也带去。” “那咋成呢?” “那咋不成呢?” “我又不是走亲戚。” “你也不替我想想,上有老,下有小, 我这是何苦啊!
重点探讨
2、 “临别嘱咐”:“鸡叫的时候……淀》中的夫妻话别,是真正的“生离死 别”,夫妻各自的内心波澜、悲痛担忧,都隐藏 在作品的字里行间了。水生嫂与丈夫面对“生离 死别”所激发出的那份浓郁缠绵的夫妻之情,千 言万语难尽,作者却惜墨如金,只简单写了几句, 可是把那份感情表现得愈加幽深、丰富。离别在 即,女人恳切而动情地问丈夫还有什么嘱咐,丈 夫最后的嘱咐是: “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 住了要和他们拼命。”
对话比较鉴赏: (语境3)
(很晚丈夫才回来……) 女人抬头瞪着他说“死到哪里去了,这么晚才回来!没你的饭了!”说着, 拍拍手站起来要往灶间走。 水生坐在台阶上说“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了他的脸有些红涨,说话也 有些气喘。她问“有事快说。我知道,回来晚了一准没好事。” 水生咧嘴笑了,“你看你,尽瞎猜。”四下看看又说,“爹呢?” “你还有爹呀?早睡了。” “小华呢?” “你甭跟我打岔,到底什么事?给我痛快点。” 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去了。” 女人停下了手中的活儿,怔了一下,站起来,并不看水生的脸。“不就是这 么点事吗?还又是问爹又是问小华的,婆婆妈妈不直说。” 水生一把拉住她:“今天在县里开会,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 举手报了名。” 女人的眼睛熠熠闪光:“你要是不积极,爹和我都不依你。”

孙犁各时期小说整理一览表

孙犁各时期小说整理一览表

孙犁各时期小说整理一览表第一卷荷花淀1945.5游击区生活一星期44延安村落战45.6白洋淀边的一次小斗争1945山里的春天44麦收1945.7延安以上为荷花淀藏1946.10蒿梁1949.1.12胜芳碑1946春冀中丈夫1942.中秋阜平芦花荡1945.8延安刑兰1940.3.23战士1941平山女人们1941平山以上为芦花荡光荣1948.7.10饶阳东张岗浇园1948冀中纪念1947.11博野史家佐嘱咐1946河间以上为嘱咐正月1950.2小胜儿1950.1.19山地回忆1949.12看护1950.5吴召1949.11石猴1949.11.4采蒲台1949钟1946.3蠡县刘村种谷的人1948.7.27杀楼1945.4延安走出以后1942.8黄敏儿1943春老胡的故事1942.11.20以上为采蒲台第二卷村歌1949.91铁木前传1956初夏第三卷民族革命战争与戏剧、论通迅员及通迅员写作诸问题、文艺学习、文学短论第四卷风云初纪1963.6第五卷琴和箫1942.8.25第一个洞1943.5婚姻1950.6第六卷芸斋小说:鸡缸1981.11.24女相士1981.11.26高跷能手1981.11.28言戒1981.12.29三马1982.1.2第七卷芸斋小说:幻觉1982.11.26地震1982.12.16还乡1983.3.21小混儿1983.3.24修房1983.5.13芸斋小说:葛蕈1984.2.23春天的风1984.3.4一九七六年1984.4.6小D1984.4.29王婉1984.5.9第八卷芸斋小说:一个朋友1986.12.11杨墨1987.4.7杨墨续篇1987.4.9冯前1987.4.15无花果1987.5.15颐和园1987.6.10宴会1987.6.16鱼苇之事1986.5.27蚕桑之事1987.7.15第九卷芸斋小说:罗汉松1988.5.9续弦1988.7.13石榴1988.7.17我留下了声音1989.1.16芸斋小说:心脏病1991.3.25忆梅读《易》1991.4.15无题1991.7.20第十卷孝吗?1930弃儿1930一天的工作1939.11.15懒马的故事1941.5秋千1959.1女保管1959.1第十一卷书信统计:1930——1949.10共计32篇1949.10——1966共计九篇1976——1995共计31篇三十年代的小说用绿色表示,四十年代小说,至建国前用蓝色表示,建国后至文革前用深红S表示,1。

名著七上《白洋淀纪事》

名著七上《白洋淀纪事》

三、白洋淀纪事【作品概述】《白洋淀纪事》是孙犁创作的小说、散文的结集,主要表现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冀中、冀西地区人民的斗争和生活,赞颂了他们热爱祖国、淳朴善良、机智勇敢等精神品质,深情讴歌了战争年代的人情美、人性美。

全书按时间先后顺序编排,选录了《芦花荡》《荷花淀》《光荣》《嘱咐》《采蒲台的节》等四十篇经典作品。

《荷花淀》与《芦花荡》这对“姊妹篇”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作品。

这两篇小说以白洋淀为背景,讲述了冀中人民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没有正面表现战争的激烈残酷,而是着力写出民族的正气和抗日军民坚毅不屈的精神。

此外,《山地回忆》《正月》等篇,描述了根据地人民的日常生活,真实再现了他们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表现出普通劳动者在民族解放斗争中明大义、识大体的宽阔胸襟和乐观、健康、纯洁的品性。

《白洋淀纪事》,在叙事的同时注重写景和抒情,充满诗情画意,代表作《荷花淀》有“诗体小说”之称。

【思维导图】【作品要点】孙犁的小说故事性不强,但很感人,阅读时注意体味那些细节和画面所凸显的人物性格、心灵之美,以及作品清新、含蓄、明净的语言风格。

冀中平原是孙犁的家乡,白洋淀是他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孙犁用富有诗情的笔调描绘他熟悉的草木湖泊,以白描的手法刻画自己的父老乡亲,用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讲述他们的故事,赋予白洋淀以英雄的气质和浪漫的色彩。

'‘白洋淀”也成了孙犁的标签,一提到孙犁,人们就仿佛看到白洋淀“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

《荷花淀》在抗日战争期间,河北省中部白洋淀地区一个农村里有7个青年要去参军,在县委报了名。

他们怕家里人拖后腿,就公推了一个名叫水生的游击组长回去跟他们的家里说明白。

水生连夜赶回家,辞别了自己的妻子,又到别人的家里做了些说服工作,第二天就匆匆走了。

过了两天,这些青年妇女就想去看看参了军的丈夫了。

她们偷偷地坐在一只小船上,划到对面的马庄去。

谁知道赶到那里,部队刚巧在前一天晚上开走了。

孙犁先生的文学作品

孙犁先生的文学作品

孙犁先生的文学作品1926年开始在校刊《育德月刊》发表作品,如短篇小说《孝吗?》《弃儿》,独幕剧《顿足》等。

升入高中后,如发表在《中学生》上的论文《<子夜>中所表现中国现阶段的经济的性质》等。

1933年,用笔名“孙芸夫”在《大公报》上发表文章。

1937年冬编写了《民族革命战争与戏剧》的小册子,指导敌后的抗日宣传工作。

接着他又选编了《海燕之歌》,选编了《现实主义文学论》,在《红星》杂志和《冀中导报》副刊上发表了《现实主义文学论》《鲁迅论》两篇论文。

《关于墙头小说》《谈诗的语言》等理论文章和十几万字的《区村和连队的文学写作课本》1939年在晋察冀文联、《晋察冀日报》、华北联大做过编辑和教员,同时进行文学创作。

1941年回冀中区参加编辑群众性的大型报告文学集《冀中一日》,并写成《区村和连队的文学写作课本》(后改名《写作入门》《文艺学习》,多次重印)。

1942年以前,孙犁的主要兴趣在于搞文学理论和批评,此后他的兴趣点转移到文学创作上来,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就发表了《走出以后》《丈夫》《第一个洞》《春天,战斗的外围》《他从天津来》等十多篇作品,其中《丈夫》还获得了边区鲁迅文艺奖1942年第三四季度奖。

1944年赴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和工作,发表了著名的《荷花淀》《芦花荡》等短篇小说。

短篇小说《荷花淀》在延安《解放日报》上发表后,重庆《新华日报》和各解放区的报纸转载,新华书店发行单行本,香港的书店也予以出版。

孙犁小说荷花一样清新独特的艺术风格引起了文坛广泛的关注。

他的著名短篇小说《荷花淀》《风云初记》等,开启了中国“诗化小说”的先河。

其中,《荷花淀》《芦花荡》分别是孙犁的“白洋淀纪事之一、之二”。

1949年起主编《天津日报》的《文艺周刊》。

同时继续文学创作。

长篇小说《风云初记》写于50年代初。

1956年3月的一天,孙犁正在写作中篇小说《铁木前传》(写成于1956年)的第十九节。

这一病就是十年。

《葡萄沟》教案:文学鉴赏中人生价值观的探究

《葡萄沟》教案:文学鉴赏中人生价值观的探究

《葡萄沟》教案:文学鉴赏中人生价值观的探究导读在高中语文教育中,文学鉴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文学作品中蕴含的人生价值观更是让老师们倍感关切。

本文将以孙犁的短篇小说《葡萄沟》为例,探究文学鉴赏中人生价值观的探究。

本文将分为四个部分:作品概览,文学鉴赏,人生价值观探究,教学方法与实践操作。

作品概览《葡萄沟》是中国著名作家孙犁的一篇短篇小说,于1951年发表。

小说讲述了“马虎灵活”等青少年因兴致勃勃地摘葡萄而与庄稼场上的保卫队员发生冲突,最终被捕入狱的故事。

文学鉴赏《葡萄沟》是社会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之一。

小说中描绘了庄稼场上的青少年,他们因贪玩而与保卫队员发生冲突,最终被送入狱中。

通过小说,孙犁深刻地揭示了青少年的问题,如游手好闲、顽皮调皮等。

他既批判了青少年的种种不良行为,也反思了社会对青少年的教育以及社会的种种弊端。

孙犁的《葡萄沟》主题明确,故事情节生动,语言简洁、生动,能够深刻地揭示出社会现实的问题。

同时,《葡萄沟》也是一部寓教于乐的文学经典,给广大师生提供了丰富的教育启示。

人生价值观探究孙犁在《葡萄沟》中深入探究了人生价值观。

小说中,孙犁通过“马虎灵活”等青少年的形象,深刻地表达出了青少年追求自由的渴望和对传统观念的反叛。

但是,他们并不在正途上行进,反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最终破坏了自己的人生和家庭。

孙犁通过小说揭示了青少年人生价值观的重要性,应该尊重传统、爱国爱家,努力创造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与实践操作1.读完小说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们分组讨论,就青少年的行为、家庭教育等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2.老师可以设置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人生价值观,比如组织学生去社区进行调研,让学生通过调查了解社区的现状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深入分析其中所涉及到的价值观。

3.可以利用课堂互动等方式进行引导,要求学生讲述相关的故事并分析其中的人生价值观。

结语文学鉴赏是高中语文教育的重要环节,而人生价值观的探究更是值得我们重视。

2024年高考语文阅读之孙犁小说专练(原卷版)

2024年高考语文阅读之孙犁小说专练(原卷版)

2024年高考语文孙犁小说专练孙犁作品:《破路》《鞋的故事》《村歌》《战士》《芦花荡》《白洋淀纪事》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破路孙犁黄昏时候,李佩钟站在十字路口,送走那些出征的战士。

他们是第一次去作战,一个紧跟一个,急急地走着,举手向女县长告别。

将军高庆山在最后拉着一匹马,沉静地走着。

李佩钟望着他走尽了东大街,走出了东城门,才转身回到了县政府。

夜晚,她一个人在这大院落里,在南窗台点起一支红蜡烛。

她好像听见了寒风里夜晚行军的脚步,看见霜雪在他们的面前飞搅。

想到骑在马上的将军也不会想到爱情,她振作自己,在一张纸上,描画破路拆城的计划。

她一个人在夜晚工作。

在这样的夜晚,有的母亲正在拍哄着怀里的孩子;有的妻子,正把头靠近她的丈夫。

想到这些,很长时间,李佩钟心里不能安定,拿起笔来又放下。

她听着院里的一棵老槐树发出的冬天的风的响声,她把想念引到那走在征途上的人们,她必定拿他们做自己的榜样。

眼望着蜡烛的火苗,女人的青春的一种苦恼,时时刻刻在心里腾起,她努力把它克服,像春雨打掉浮在天空的尘埃。

她在一张从学校帶出来的图画纸上,设计着农民破路的图样。

她用修得尖尖的铅笔,细心地描画,好像一个女学生在宿舍里抱着竹绷子做绣工。

现在是严冬腊月,冰雪封冻着平原,从她们这一代青年起,今后经历的冬天,都要是残酷战斗的季节。

她想,不过几天,农民们就要抱着火热的心肠,背着大镐铁铲,破路拆城,用一切力量,阻止进犯的敌人。

这是历史的工程,她竟是一个设计人。

在工作里,她忘记自己的痛苦,充满了高尚的希望。

隔着五尺砖墙,县政府的东邻,是一个小印刷廠。

半夜里,那架人摇的机器,正在嘩嘩地响动,工人们印刷着动员会编的抗日小报纸。

李佩钟想:等她把图样设计好,再加上一个说明,可以在小报上登载。

机器的响声停止了,接着是工人们的嘈杂。

不久,那个印刷厂的负責人,细高个子秃头顶的老崔,跳墙跑到她的屋里来。

“你们出了什么事?”李佩钟停下工作转身问,“半夜三更跑来做什么?“李同志,你这里该安一个岗,”秃头老崔说,“这么大院子,一个人就不害怕?”“一忙,什么也就忘了。

山地回忆

山地回忆


把握小说结构
@第一部分(从开头至“连袜底也是用麻纳 的”),是故事的缘起,由见到故人引起对过去 生活的回忆。 @第二部分(从“就是因为袜子”至“一时觉 得我对于面前这山,这水,这沙滩,永远不能 分离了”),写“我”与女孩子在河边相遇、相 识。 @第三部分(从“我洗过脸”至“纺,拐,浆, 落,经,镶,织”),写“我”与女孩子一家的 交往和培养起来的深厚情谊。 @第四部分(从“当她卸下第一匹布的那天” 至结束),写“我”对山地生活的纪念和妞儿一 家现在的生活状态。
除了语言描写之外,文中还有哪些方法来 表现妞儿的形象? • 几处的笑:“把菜篮浸进水里,把两手插 在袄襟底下取暖,望着我笑了”“说着就 笑的弯下腰去”“她笑着用两手在冷水里 刨抓”“‘占了北平,我们就有洋布穿, 就一切齐备!’女孩子接下去,笑了” (表现了妞儿的天真、爽朗) • 几件小事:她给“我”做袜子(使她的父亲 没有袜子穿了),给“我”做好吃的(引起她 父亲跟着“沾光”的议论) (表现妞儿质朴善良)
孙犁(1913-2002) 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 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1939年起开始小说创作, 著有短篇小说集《荷花淀》 《芦花荡》、《嘱咐》、 《采蒲台》,后汇集于 《白洋淀纪事》。中篇小 说《铁木前传》、《村 歌》,长篇小说《风云初 纪》等。
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显示了作家成熟 了的独特的艺术风格,这就是: 淡雅疏朗的诗 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统一。这 一独特风格对当代文学发生极大的影响,造成 一个数量相当可观的河北作家群,被当代文坛 誉为“白洋淀派 ”, 由于他这一独特的艺术 风格,他的小说又被称为“诗体小说”。《山 地回忆》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今天我们学习 这篇文章,首先感受小说中的“诗意”。
2.整体概括水生嫂的形象. (水生嫂是一个觉醒中的农村劳动妇女。她勤劳、善良,有着 一般妇女爱丈夫,舍不得丈夫离开的儿女私情。但在大敌当 前明大义、识大体,有着朴素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她坚 强、勇敢,支持丈夫参军,是白洋淀妇女的代表人物。 )

《风云初记》

《风云初记》

《风云初记》是作家孙犁在50年代初期创作的长篇小说,描写抗日战争初期冀中平原上各个阶级的生活和思想,是一部反映农村生活和战争题材的优秀作品。

《风云初记》- 小说背景新中国成立至一九六六年,是中国长篇小说创作出版的一个高潮期。

十余年间,有大批作品问世,其中数十部影响广泛,极一时之盛。

这些作品坚持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和原则,以满腔热忱和质朴的表现方法,讴歌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社会主义建设等不同历史时期我国人民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和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代表了那一时期我国长篇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它们以特有的魅力,影响了几代读者,经历了时间的淘洗,流传至今。

小说以滹沱河两岸的子午镇和五龙堂为背景,以高、吴、田、蒋四姓五家的关系为线索,描写抗日战争初期冀中平原上各个阶级的生活和思想,展示出冀中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建立抗日武装,组织抗日政权的伟大斗争精神和爱国思想。

《风云初记》- 内容简介故事发生在冀中平原,紧靠滹沱河南岸,有一个叫五龙堂的村庄。

1927年,这里曾发生了一次农民暴动。

主持这次暴动的是高四海和他十八岁的儿子高庆山。

可是暴动失败了,高庆山还负了伤,被迫和一起参加暴动的中学生高翔,离开了故乡。

1937年秋天,日本鬼子侵占了华北。

正在人民水深火热的当头,高翔、高庆山接受了党的使命,回到一别十年的家乡,动员群众,组织工、农、青、妇抗日救国会;整编了杂色部队,建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

在这一段艰苦的斗争中,高庆山和高翔执行了党的任务和政策,在人民的积极支援下,终于粉碎了敌人的阴谋,击退了日本鬼子的进攻,保卫了自己的家乡。

《风云初记》- 小说赏析在冀中平原,紧靠滹沱河南岸,有一个村庄叫五龙堂。

1927年,这里曾发生了一次农民暴动。

主持这次暴动的是高四海和他十八岁的儿子高庆山。

可是暴动失败了,高庆山还负了伤,被迫和一起参加暴动的中学生高翔,离开了故乡。

1937年秋天,日本鬼子侵占了华北。

「诗化小说」孙犁《白洋淀边的一次小斗争》小说阅读理解与答案解析(惠州模拟)

「诗化小说」孙犁《白洋淀边的一次小斗争》小说阅读理解与答案解析(惠州模拟)

(广东省惠州市2023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8分)白洋淀边的一次小斗争孙犁有一天,我送一封信到同口镇去。

把信揣在怀里,脱了鞋,卷起裤腿,在那漫天漫地的芦苇里穿过。

芦苇正好一人多高,还没有秀穗,我用两手拨开一条小道,脚下的水也有半尺深。

走了半天,才到了淀边,拨开芦苇向水淀里一望,太阳照在水面上,白茫茫一片,一个船影儿也没有。

我吹起暗号,吹过之后,西边芦苇里就哗啦啦响着,钻出一只游击小艇来,撑船的还是那个爱说爱笑的老头儿。

他一见是我,忙把船靠拢了岸。

我跳上去,他说:“今天早啊。

”我说:“道远。

”他使竹篙用力一顶,小艇箭出弦一般,窜到淀里。

四周没有一只船,只有我们这只小艇,像大海上飘着一片竹叶,目标很小。

就又拉起闲话来。

老头儿爱交朋友,干抗日的活儿很有瘾,充满胜利情绪,他好打比方,证明我们一定胜利,他常说:“别看那些大事,就只是看这些小事,前几年是怎样,这二年又是怎么样啊!”过去,他是放鱼鹰捉鱼的,他只养了两只鹰,和他那个干瘦得像柴禾棍一样的儿子,每天从早到晚在淀里捉鱼。

刚一听这个职业,好像很有趣味,叫他一说却是很苦的事。

那风吹雨洒不用说了,每天从早到晚在那船上号叫,敲打鱼鹰下船就是一种苦事。

而且父子两个是全凭那两只鹰来养活的,那是心爱的东西,可是为了多打鱼多卖钱,就得用一种东西紧紧地卡住鱼鹰的嗓子,使它吞不下它费劲捉到的鱼去,这更是使人心酸可又没有办法的事。

老头儿是最心疼那两只鹰的,他说,别人就是拿二十只也换不了去;他又说:“那一对鹰才合作哩,只要一个在水里一露头,叫一声,在船上的一个,立刻就跳进水里,帮它一手,两个抬出一条大鱼来。

”老头儿说,这两只鹰,每年要给他抬上一千斤鱼。

鬼子第一次进攻水淀,在淀里抢走了他那两只鱼鹰,带到端村,放在火堆上烧吃了。

于是,儿子去参加了水上游击队,老头儿把小艇修理好,做交通员。

老头儿乐观,好说话,可是总好扯到他那两只鹰上,这在老年人,也难怪他。

孙犁《荷花淀》说课稿

孙犁《荷花淀》说课稿

孙犁《荷花淀》说课稿一、说教材1、《荷花淀》是现代作家孙犁的代表作之一,出自《白洋淀纪事》。

2、这篇小说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和他们的美好心灵。

3、教材地位:它在语文教材中具有重要地位,展现了独特的文学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孙犁的创作风格和《荷花淀》的写作背景。

掌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环境描写。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白洋淀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和乐观精神。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尤其是水生嫂等女性形象的特点。

探讨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对烘托人物、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2、教学难点理解小说中含蓄而深刻的主题。

体会孙犁小说“诗体小说”的艺术特色。

四、说教法1、讲授法讲解小说的背景知识、文学常识和重点难点内容。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等问题,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和交流。

3、朗读法指导学生朗读小说中的精彩段落,感受语言的魅力和情感的表达。

五、说学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小说,完成预习任务,初步了解小说内容。

2、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探究学习法鼓励学生对小说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培养创新思维和研究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白洋淀的风光图片或播放相关视频,引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作者及背景介绍简要介绍孙犁的生平、创作风格和《荷花淀》的写作背景,为学生理解小说奠定基础。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主要人物。

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解答学生的疑问。

4、精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分析水生嫂等女性形象的特点,如勤劳善良、机智勇敢、深明大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犁的小说孙犁,一九一三年生,河北省安平县人,中学毕业后无力升学,流浪北平(今北京),曾用“芸夫”笔名在大公报上发表文章。

一九三六年,到安新县同口镇小学教书,初步了解了白洋淀一带人民群众的生活。

一九三七年冬参加抗日,主要在冀中区从事革命文化工作,在根据地的杂志和刊物上发表过《现实主义文学论》、《鲁迅论》等论文。

一九三九年,调阜平晋察冀通讯社工作,编印出版了《论通讯员及通讯写作诸问题》。

一九四一年回冀中区参加编辑《冀中一日》,并将编辑心得写成《区村和连队的文学课本》(后改名《文艺学习》于一九四六年出版)。

一九四四年去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工作和学习,并在这里发表了他的名作《荷花淀》等短篇。

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后,仍回冀中乡下从事写作。

解放后,作者一直在天津,长期从事编辑工作。

他解放后写的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村歌》、《铁木前传》,散文集《津门小集》,论文集《文学短论》等。

另外,中国青年出版社于一九五八年出版了作者的小说和散文结集《白洋淀纪事》,一九七八年又在一九六二年再版的基础上稍加订正,重新出版。

新版本计收入作者一九三九年至一九五三年写的五十八篇作品。

另有诗集《白洋淀之曲》于一九六四年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文艺学习》曲作者增订后,于同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一九五六年后,作者因病很少写作,但从他现有的作品看,绝大部分都有很高的艺术造诣,是一位卓具才能和风格、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学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的作家。

孙犁解放后写的作品虽然不多,但却是一位在短篇、长篇和中篇三个方面都有显著收获的作家,兹分述于下:《白洋淀纪事》是孙犁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

其中的大多数篇什,并没有紧张的戏剧性冲突和曲折的故事情节,象是白洋淀里的荷花和冀中平原上的庄稼那样,以它们清香、美丽的花实和新鲜、活脱的气息吸引着读者,并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艺术经验。

首先,作者一般不怎么讲究故事情节的引人入胜,而是十分看重作品的生活内容,使作品尽可能多地蕴蓄着生活的诗意,给人以强烈的新鲜感和历史感。

例如《山地回忆》、《正月》等篇,都是通过看来很平常的事件,反映了根据地人民生活的健康脉搏和时代的深刻变化。

作者善于对生活的矿藏进行深入开掘,从中提炼和描写那些真正可以构成文学作品的语言、情节和场面。

正因为这样,《山地回忆》通篇写的,虽是家常闲话、纺纺织织,却表现了我们军民关系的团结融洽和根据地人民淳朴、愉快的生活气氛;《正月》所写的,虽是“大娘”三个女儿的婚嫁,却可以从中窥见人民的苦难和祖国的新生。

由于作者阅世之深和行文之力,他往往着墨不多而使作品意境深远、韵味无穷。

如《正月》中“大娘”一家围坐在炕上给多儿提亲的描写,就具有这种特色:“娘给她说着个富裕中农,家底厚,一辈子有吃的有做的就行了。

大姐不赞成,嫌那一家人顽固,不进步。

她说有一家新升的中农,二姐又不赞成,她说谁谁在大地方做买卖,很发财,寻了人家,可以带到外边,吃好的穿好的。

还可以开眼。

没等她说完,娘就说:‘我的孩子不上敌占区!’”母女三人对多儿婚事的不同主张,准确地表示着三个人的性格特点和觉悟水平,显示着他们各自的生活烙印。

象这类朴素而寓意丰富的描写,在《白洋淀纪事》里是很多的。

这样,作品所给予读者的,才不单单是故事的曲折;而是现实中生活和人物的丰满印象。

其次,作者很注意表现人物的时代气质。

作者曾说:“战争和革命,改变了人民的生活,也改变了民族的精神气质。

”①他的《白洋淀纪事》,正是要努力反映出这种变化来,反映出那个时代的人民的生活方式、思想情绪乃至行止状貌上所铸成的最明显的特点。

如《投宿》中那位在抗日干部面前显得腼腆而又端庄的农村少妇;《走出以后》中那位在短期内洗刷了脸上的“阴暗”,而在抗日中学里焕发出革命青春的王振中;《邢兰》中那位身材瘦弱、在抗日工作中却象是“拚命三郎”似的“怪物”邢兰等等,无一不在精神上和外貌上反映着那个时代的色彩和个性。

作者在一个短篇里,不可能对他的人物做面面俱到的刻画,但由于他紧紧把握住了表现人物的时代气质这个重心,就使得他描绘的人物,在历史的长河里站立起来了。

在我们看到的作品里,《白洋淀纪事》是对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冀中人民斗争风貌描绘得最好的画幅之一,它里面那些人物的音容笑貌,明显地反映着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反映着新、旧时代相互斗争和交替的影子。

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往往和冀中一带的风土人情、山川景物等一起,长久地活跃在读者的记忆里。

第三,《白洋淀纪事》在描写和语言上,也有十分值得注意的经验。

由于作者有着丰富的农村生活经历,又十分重视作品的生活蕴涵,他的许多描写是充满诗情画意的,是做到了精确和传神的。

如《“藏”》,这样描写一个巧媳妇:“她纺线,纺车象疯了似的转;她织布,梃柏乱响,梭飞的象流星;她做饭,切菜刀案板一齐响,走起路来,两只手甩起,象扫过平原的一股小旋风。

”这段描写,不仅为读者提供了这个类似民间传说里的人物的动作特点。

甚至还通过响亮的字眼和明快的节奏感,传达出了人物那充满自信的神态和精力充沛的青春气息。

不惟写人物,有些景物描写,作者处理得也是干净、利索的,往往几笔,就做到了“象、意”并茂,情景交融。

一般说来,不在描写对象的外形上精雕细刻,而力求其传神,这是孙犁在描写上的一个特点。

在当代作家中,孙犁是很擅长于白描的一位,也可以这样说,孙犁是利用白描手法来达到现实主义所要求的精确描写的。

这是他的作品既富有生活气息、又具有民族特色的一个重要原因。

《白洋淀纪事》的语言,具有洗炼、朴素、自然、清新等特点,不仅善于使用方言、俗语,而且善于吸收古典文学语言中有生命的成分。

这些因素,在作者笔下熔于一炉,不露痕迹,给人一种浑厚天成的感觉。

《白洋淀纪事》所以具有那样浓郁的时代色彩和地方色彩,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它的语言。

正象任何一个精通语言艺术的优秀作家一样,充分重视语言的锤炼,成为孙犁在创作过程中的一个显著特点,并在形成他的独特风格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曾这样讲到语言:“语言实际就是群众生活的一部分。

”①“因为你同群众一起考虑问题,一同把精神深入一个事件里去,生动的群众的语言,有力的表现手法,附带地收获到了。

”②这些看法,实在是深谙创作甘苦的、极有见地的经验之谈。

《风云初记》是作者在五十年代初期写成的一部长篇小说,第一、二集曾于一九五三年合出单行本,第三集于一九五四年写成,一九六二年由作者重新编订后,与前二集合为一部,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小说以滹沱河沿岸的两个村庄——子午镇和五龙堂为背景,展现了“七七”事变后,冀中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组织人民武装,建立抗日根据地的壮丽画卷。

小说围绕着高(高庆山、高翔)、吴、田、蒋四姓五家在抗战初期的生活史和变化史,细致地勾勒了冀中平原各阶级和各阶层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通过他们对于抗战的不同态度,展现了那个时期关于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的极为复杂而壮观的一页。

作者没有把生活简单化,这里既写了农民群众保家卫国,坚决抗战的积极性,也写了在抗战这个问题上地主阶级内部的分化;既写了春儿、芒种等年青一代农村儿女在民族自卫战争中的茁壮成长,也写了象李佩钟那样的从双重封建家庭(婆家和娘家都是地主)内部反叛出来的、性格较为复杂的革命知识分子。

即使对反面人物,作者也没有做直线式的简单化处理,而是写了他们在不同时期和不同问题上的态度变化,如俗儿,就是这样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在抗日风暴刚刚掀起的时候,她曾在一定程度上拥护抗战,后来终因积习难改,又追随她的男人高疤走向了破坏抗战的道路。

这些地方,反映了作者一向严谨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使得他这部小说所反映的内容,真正呈现着生活本身所具有的丰富多彩的色调。

正因为这样,小说虽然题名为《风云初记》,暂时还没有出现宏伟的斗争场面,但却已经彤云密布,危机四伏,使读者从小说所提示的错综纷纭的矛盾线索中,洞见了那更大的革命风暴的即将到来。

作者是一位散文大家,又是一位长于抒情的艺术能手,这样,就使得他这部小说获得了一种诗与散文融为一体的艺术气质。

一方面,它常常闪现着诗所特有的语言、旋律和意境,另一方面,又显示着散文的自然、流畅与舒卷自如的特色。

作者确实具有了几副笔墨:“既能以金钲羯鼓写风云变色的壮丽,也能用锦瑟银筝传花前月下的清雅”。

“他的小说好象不讲究篇章结构,然而绝不枝蔓;他是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的,好处在于虽多风趣而不落轻佻。

”①这些评论;正道着了这部小说的最主要的艺术特色。

小说的不足之处是,主要人物(如春儿、芒种等)的性格发展还不够充分,面对着抗日战争的大环境。

在“大风起兮”、“硝烟弥漫的冀中平原”②上,他们的性格还缺乏应有的时代风采。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固然和这部小说的章法不无关系(正如有些评论者说的:这种章法适于抒情,却难于精雕细刻),但主要的,恐怕还是由于作者太拘泥于生活的真实,没有放开自己的艺术视野,对人物进行更高度的概括。

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部作品的典型性。

《铁木前传》是作者一九五六年写成的一部中篇小说。

一九五七年由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一九七八年该社再版时,作者对个别字句作了一些修改。

小说的故事发生在河北省的一个村庄。

正如书的名字所表明的,它讲的是铁匠和木匠的故事。

到目前为止,作者虽然只有“前传”发表,但从它展示的生活内容看,却已经深刻地概括了五十年代初期农村两条道路斗争的风貌。

作者象一个高明的导演,以极其精练的手法,将发生在十几年间的故事通过几个高度集中的生活镜头表现了出来:抗战前,铁匠傅老刚和木匠黎老东就在贫困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与此相应,他们的下一代——九儿和六儿,也从两小无猜发展为朦胧的爱情。

他们老少两代相互扶持,相依为命,共同度过了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结成了虽然不甚明确、却为两人共同承认的“儿女亲家”。

抗战胜利后,傅老刚带着女儿回到了山东老家,不料重新陷入了蒋管区的痛苦深渊,而黎老东却在解放区过得富裕起来,当傅老刚再次带着女儿推着铁匠小车来到黎老东村子上的时候(这时已是解放后的五十年代初期),傅老刚还是一贫如洗,黎老东则以新买的宅院和老羊皮袄夸耀于老朋友面前,并且醉心于发家致富的梦想。

这样,在两个老朋友之间,终于因为生活地位和思想意识的歧异而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至于九儿和六儿,同样由于生活道路和生活理想的不一致,那从前建立起来的友谊和爱情,也悲剧性地宣告破裂了。

从以上简单的介绍中,不难看出作者的笔力是多么遒劲和雄健。

小说的故事情节,象作者以前的许多作品一样,是单纯而明净的,但它在每一个环节上的发展,却又那样充满波澜,既出人意外,又合乎情理。

这些地方,说明作者的观察是深刻的,而态度也是严肃的,他以热情的笔触,揭示了历史规律的无情:当黎老东这样的个体农民,带着传统的习惯势力进入社会主义改造阶段的时候,他与新社会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这个冲突的第一阶段,首先在他和具有着无产者气息的铁匠傅老刚之间发生起来,这决不是偶然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