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课导学案(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含答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含答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本节课的课文内容和重点。

2. 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3.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短语,并能正确运用。

4. 学习写作技巧,培养自己的写作能力。

二、课前导学本节课的课文是《请选择正确的答案》,是关于一个小学生在考试中遇到选择题时的故事。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故事情节,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掌握相关词汇和短语,以及训练写作技巧。

1. 阅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a. 故事的主要情节是什么?b. 小明在考试中是怎么做选择题的?c. 为什么小明遇到选择题时会紧张?d. 故事中的老师对小明的态度如何?e. 小明在最后的作文中表达了什么想法?2. 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以下问题:a. 你是否有过遇到选择题时紧张的经历?请描述一下。

b. 你认为小明为什么会紧张?你有过类似的感受吗?c. 小明在作文中表达的想法对你有何启示?三、课堂学习1. 课文阅读理解阅读课文《请选择正确的答案》,并回答以下问题:a. 小明为什么对选择题紧张?b. 小明在考试中是如何做选择题的?c. 故事中的老师对小明的态度如何?d. 小明在最后的作文中表达了什么想法?2. 单词与短语学习学习以下单词与短语,并尝试运用到句子中:a. 选择题:multiple choice questionb. 表达:expressc. 正确:correctd. 错误:wronge. 紧张:nervousf. 压力:pressureg. 全程复习:review the whole processh. 以…为基础:based on3. 语言点解析请根据教师的讲解,学习并理解课文中的语言点,并在课堂练习中运用。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册中的相关练习。

2. 写一篇关于你在考试中紧张的经历的文章,包括以下内容:a. 描述具体的考试场景,你的感受和表现。

b. 分析自己紧张的原因。

c. 通过此次经历,你得到了什么启示?3. 阅读课外书籍,找出其中的重点词语和短语,并扩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2019八年级上册导学案语文人教版全册.doc

2019八年级上册导学案语文人教版全册.doc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导学案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1课《新闻二则》学案教师寄语:宜将乘勇追穷寇,不可估名学霸王——毛泽东学习目标1.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构特点。

2.培养速读课文,迅速筛选主要信息的能力。

3.了解解放战争中我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力阻顽敌的精神以及人民必胜、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历史规律。

学习重点1、语言的学习与训练。

2、新闻的基本特点和结构[来源:学#科#网]学习难点新闻的基本特点和结构学习过程一、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负隅.( )顽抗撰.( )写区域.( ) 芜.( )湖歼.( )灭要塞.( ) 溃.( )退荻.( )港2.结合课文,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负隅.顽抗:悍然..拒绝:锐不可当.:业已..:二、自主探究3.在文中圈点批注内容的六要素,整体把握新闻的内容。

4. 回顾历史,把握两则新闻战争的主题。

三、讨论交流,合作释疑。

(一)理清《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结构,并探讨各部分之间的关系1.标题中的“百万”是实数,还是虚数?2.导语从哪几方面总领了全文?3.文章主体部分分几个层次,是怎样衔接在一起的?4.三路大军为什么不以地点为序从东往西,或从西往东?采用现在的顺序有什么考虑?(二)理清《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的结构(三)通过揣摩语言,把握新闻语言准确、精练的特点。

1.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突破”“渡至”能否换成“越过”“到达”?去掉“二十四小时即已”,换成“共”好不好?)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加点的句子换成“结果就在二十日那一天”好不好?)3.a.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

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b.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而且扩大了根据地。

我们的根据地不仅巩固了,而且赢得了人民群众衷心的拥护。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长征组歌》导学案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长征组歌》导学案 苏教版

长征组歌二、自主预学1.收集红军四渡赤水、过雪山草地的资料,了解相关史实。

2.一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横.断山()蛮横.()敌重.兵()压黔.境()泥毡.()雪皑皑.()调.解()调.虎离山()重.飞渡()3.二读课文,在课本中注明你的疑问:疑问摘要:三、互动探究(一)交流讨论“预学导学”部分的知识点。

(二)自由朗读《四渡赤水出奇兵》和《过雪山草地》后思考:1.从两首歌词中我们看出红军长征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红军为什么能够克服这些困难?2.《四渡赤水出奇兵》中展现了红军在赤水河流域巧妙调动敌军,最终摆脱其围追堵截而进行的几次重大战斗画面。

请分别用一个短语列举出来:3.毛主席说“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过雪山草地》中红军“不怕难”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请结合歌词加以理解。

(三)再读两首歌词,品味歌词语言:1.这两首歌词分别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分别说明运用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

2.《四渡赤水出奇兵》用词非常准确生动,请你从敌人、红军两方面各找出一些用得好的动词,分析其作用或妙处。

(四)总结全文1.《四渡赤水出奇兵》这首诗展示了红军在毛主席的正确指挥下,四渡赤水、、威逼贵阳、、巧渡金沙江等一幕幕令人惊奇的场面,表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的革命精神,赞扬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2.《过雪山草地》这首歌描写了红军战士在百困交加的情况下,翻越雪山、的惊世壮举,表现了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3.两首歌词长短句结合,句式比较整齐,巧用等修辞方法,增强了表达效果。

四、课堂练习(一)同步反馈训练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压qián境()草毯泥zhān()qiānchuíbǎiliàn()白雪áiái()2.“横断山,路难行”这两句反复出现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天如火,水似银”这句歌词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4.品味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表达作用。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语文上第2课《芦花荡》导学案新部编版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语文上第2课《芦花荡》导学案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二芦花荡【学习目标】1、复述故事情节,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2、领悟文中景物描写的妙处,提高描写的能力。

3、感受老头子的爱国主义精神及文章对抗日军民的讴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把握故事情节,感知老英雄的性格,感悟其性格中的真善美。

【教学难点】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性格中“过于”二字。

探究景物描写起了什么作用。

【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本文是孙犁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说用明快、优美的笔墨叙述了芦花荡里一位老人护送两位女孩及智杀日本鬼子的经过,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英雄形象。

2、走近作者:孙犁,1913年4月6日,河北人。

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代表作家。

主要作品《荷花淀》《芦花荡》《白洋淀记事》等。

《白洋淀纪事》是他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和散文合集,它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国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共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景。

其中《荷花淀》等作品,已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

【自主学习】1、给加点字注音。

疟.()子寒噤.()仄.歪()阴惨.()泅.()着飒.飒()悠.闲()2 《芦花荡》的作者是现代作家。

《芦花荡》的姊妹篇是(《风云初记》《荷花淀》)。

3.指出下列描写句是属于哪一类描写。

A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B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

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4.“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怎样理解这句话,用自己的话概括,表现人物怎样的性格?【合作探究】5、本文体裁?这种体裁的三要素是什么?6、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的?找出来分析7、请用不同的标记分别从文中画出外貌,语言,心理,动作的句子。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导学案新人教版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导学案新人教版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一、预习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诺贝尔的贡献及人们对他的评价。

2.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品析简洁语言。

3.感触伟学家的伟大之处,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激发自信心。

(二)学习重点认真阅读新闻,领会文章内容,了解这则新闻的意义,感触伟学家的伟大之处,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激发自信心。

(三)预习导学1.资料链接★作者简介诺贝尔生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是杰出的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企业家。

他一生共获得技术发明专利355项,其中以硝化甘油制作炸药的发明最为闻名,他不仅从事研究发明,而且进行工业实践,兴办实业,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

★背景透视1860年诺贝尔开始研究硝化甘油,但在1864年工厂爆炸。

为了防止以后再发生意外,诺贝尔将硝化甘油吸收在惰性物质中,使用比较安全。

诺贝尔称它为达纳炸药,后获得专利。

1875年诺贝尔将火棉(纤维素硝酸酯)与硝化甘油混合起来,得到胶状物质,称为炸胶,比达纳炸药有更强的爆炸力,他的这项发明也获得专利。

他还有许多其他的发明,在橡胶合成、皮革及人造丝的制造方面都获有专利。

诺贝尔经营油田和炸药生产,积累了巨大财富。

根据诺贝尔的遗嘱,他逝世后将遗产大部分作为基金,每年以其利息(约20万美元)奖给前一年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方面对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士。

这就是诺贝尔奖,于1901年第一次颁发。

★诺贝尔奖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诺贝尔的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

诺贝尔奖现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经济学六个奖项,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世界上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颁发()仲裁()遗嘱()巨额()渗透()钞票()3.形近字辨析。

授()颁()抄()援()频()钞()4.熟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导学案 (6)(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导学案 (6)(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

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名校讲坛1.知识链接路透社由英国人保罗·朱利叶斯·路透于1850年创办,是世界上最早创办的通讯社之一,也是目前英国最大的通讯社和西方四大通讯社之一。

路透社提供新闻报道给报刊、电视台等各式媒体,向来以迅速、准确享誉国际。

2.写作背景诺贝尔奖从1901年开始,颁奖仪式在每年12月10日下午四点半(诺贝尔逝世时间)举行。

本文就是对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情况的报道。

3.主题解说《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交代了诺贝尔奖获奖者名单及获奖者所做的贡献,颁发机构、时间、地点及背景,表达了对诺贝尔及获奖者崇高的敬意。

4.考点链接拟写新闻标题【解题技巧】(1)提取要素:新闻的五要素“何时、何地、何人(物)、何事、何故”包括了新闻的基本内容。

当然,有些新闻本身要素不完整,压缩时不必逐一落实;有些要素压缩时应根据留主去次的原则,进行恰当的取舍。

(2)摘引导语:新闻的导语一般概括了其基本内容。

有些导语过于概括,应根据新闻主体的内容,对其加以充实,使之更加准确具体;有的导语过长,则需要删减,使之更加精练概括。

(3)综合概括:首先,通读新闻,理清思路,找准要点。

然后,结合题目要求,概括新闻的主要信息点。

【习题链接】见“拓展阅读”T8,“综合性学习”T12。

01 积累与运用【课前预习】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瑞典国王和挪威诺.(nuò)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bān(颁)发了诺贝尔奖。

根据诺贝尔的yí(遗)嘱.(zhǔ),“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

2.请从所给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发明发现)了X射线。

(2)瑞士的迪南,他于1864年建立(建立建设)了红十字会。

3.文学常识填空。

诺贝尔,瑞典(国籍)化学家、工程师。

他将自己的遗产作为基金创立了诺贝尔奖。

人教版八年级上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导学案(无答案)
A.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战争 . 八国联军侵华
2.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西方列强企图( )
A.增加通商口岸的数量 B.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C.占领北京城,控制清王朝 D.割占更多的土地
3.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一伙殖民强盗攻陷北京,抢劫并烧毁了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这伙殖民强盗是 ( )
A.英国军队 B.法国军队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
4.下列哪些条约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签订的( )
A.《南京条约》、《天津条约》 B.《南京条约》、《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D.《天津条约》、《瑷珲条约》
5.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的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黄浦条约》D.《北京条约》
材料二 “一场绅士的洗劫,一把文明的大火,早夺去你的美丽,也在我的脸上,烙下了耻辱的印记。”
(2)材料三中的“绅士”指谁?这一事件发生于哪一战争中?
材料三 恩格斯说:“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
(3)恩格斯所说的是哪一国家?它从中国夺走了多少土地?
(4)通过上述史实的学习,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二、签订条约
1.《天津条约》:①西方列强获得了进驻_____;②增开_______、______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可以在_______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2.《通商章程后条约》 :中国被迫承认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北京条约》:清政府承认《____________》继续有效,增开________为商埠,割__________地方一区给英国,___________也大幅增加。

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导学案

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导学案

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学案一、学习目标1.速读课文,了解新闻内容,迅速找出新闻的结构。

2.品味新闻的语言。

二、知识方圆写作背景诺贝尔,杰出的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企业家。

他一生共获得技术发明专利355项,其中以硝化甘油制作炸药的发明最为闻名,他不仅从事研究发明,而且进行工业实践,兴办实业,积累了巨额财富。

在即将辞世之际,诺贝尔立下了遗嘱:“请将我的财产变做基金,每年用这个基金的利息作为奖金,奖励那些在前一年度为人类做出卓越贡献的人。

”1901年12月10日即诺贝尔逝世5周年时诺贝尔奖首次颁发。

自此以后,除因战时中断外,每年的这一天分别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和挪威首都奥斯陆举行隆重的授奖仪式。

三、基础知识颁发(bān) 诺贝尔(nuò)挪威(nuó) 帕西(pà) shèn(渗)透cái(裁)荷兰(hé) 负荷(hè) 颁发(fā) 头发(fà)shì(逝)世zhè(浙)江shèn(渗)透cān(参)加安wèi(慰) wèi(蔚)蓝颁发:发布,授予。

仲裁:公认的第三方在争端两方间进行裁定公断。

建树:不朽的功勋,事业上有很大成就。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导语交代了哪些内容?背景资料介绍了什么?导语交代了消息的主要事件和诺贝尔遗嘱。

背景资料进一步介绍了颁奖资金的来源,补充说明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的分离。

四、课内探究1.用简练的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报道了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时间、地点、人物、获奖者、颁奖机构及相关背景。

2.找出这则新闻每部分的内容并说说作用。

标题:简明、醒目、概括性强,写出了新闻的主要事实。

(电头:交代通讯社名、地点、时间。

突出新闻真实准确、迅速及时。

)导语: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获奖人。

主体:获奖者国籍、姓名、奖项和贡献。

背景:介绍资金来源;补充交代资金管理权和评议权分离。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28《干将莫邪》(第2课时)导学案 (新版)语文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28《干将莫邪》(第2课时)导学案 (新版)语文版.doc
二、默读课文,探究问题:
1、干将、莫邪夫妇为楚王铸剑,干将却反遭杀身之祸。楚王为什么这样残忍?请你结合文中语句谈一谈。
从第一段楚王的“四次发怒”——作剑三年乃成,王怒;王怒,往必杀我;将雌剑,王大怒;雌来,雄不来,王怒,即杀之。可以看出:楚王因干将、莫邪铸剑时间太长,心中不能容忍;而剑铸好后只把雌剑呈给楚王,更加剧了楚王的疑心;但最可怕的是楚王为了使干将、莫邪不再为别人炼剑而杀了他。当时是暴君横行的时代,故楚王的残暴也在情理之中。
3、对“愿王自往临视之”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
A.希望楚王您亲自过去看一看这个勇士。
B.楚王愿意自己亲自去靠近看一看勇士。
C.恭请楚王您自己去靠近看一看勇士的头。
D.楚王希望能到锅边去观看勇士的头。
4、文末两次用“拟”,而不直接用“杀”或“砍”,“拟”是“比画”的意思,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更能说明宝剑锋利无比。
重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目标1
难点
目标2
其他
项目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方法:朗读、合作、探究。
教师教法
课前预习导学
学生学法
引导学生自学,及时完成所布置的预习任务。
作文片段欣赏:
1、走过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花儿的绽放、凋零,草儿的发芽、枯萎,每一间教室的气味,每一张可爱的面孔,都是如此熟悉。可奇怪的是,为什么平日里充满生机的他们突然都沉默了呢?《水调歌头》里有这样一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也不会掌握在我们的手中,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在悲伤中画一个完美的句号。

1、在读懂文章、理解情节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中重承诺、守信用、不畏强暴的侠客形象。
2、理解文章所反映的古代劳动人民反抗专制暴君的斗争精神。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课导学案(人教版)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课导学案(人教版)

2.《荷花淀》学习目标:1.了解小说情节,把握“老头子”的英雄性格,理解小说主旨。

2.探究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的作用。

3.学习老英雄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真挚的爱国情感。

学习过程前置作业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提防..( )..( ) 竹篙.( ) 苇.塘( ) 疟.子( ) 寒噤.( ) 吆喝蹿.( ) 仄.歪( ) 趴.( ) 飒.( ) 转弯抹.角( )2、解释下列词语。

寒噤:阴惨:挂花:转弯抹角:仄歪:张皇失措:4、自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故事情节是小说的一大要素,复述时应抓住主要人物“老头子”,他活动在敌人监视的苇塘里,“老头子”的主要活动构成了整个故事内容的框架。

)课堂探究(一)赏析小说中人物的立体美。

2.从课文中画出描写老头子的语段,并说明表现人物的手段,分析“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二)赏读小说中的景物美。

课文中有不少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要求学生从文中画出并摘抄,仔细体味写景的妙处,并分析写景的作用。

当堂检测一、读写训练展开想像,把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补写出来。

(抓住对老英雄的崇敬、赞叹,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对昨天自己怀疑老人的羞愧、歉疚等心理来写。

)二、阅读测试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

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部分答案:1.因未圆满完成任务而懊丧、内疚、自责的心理。

2.有柔情、有仇恨,敢于负责,自尊。

3.“砸着鬼子们的脑袋”“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体现复仇的快感,独特的方式打击敌人的智慧。

4.“在那里,……正在迎风飘撒”优美的景物描写为文章增添诗情画意。

八上语文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2课导学案(人教版)公开课教案课件教案课件

八上语文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2课导学案(人教版)公开课教案课件教案课件

22、《陋室铭》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文言词汇,了解“铭”的特点。

2、技能目标: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

4、能力目标:背诵、仿写。

学习过程:前置作业1.给下列汉字注音陋()馨()儒()牍()案()苔()2.文章一开头以山、水类比,引出陋室,接着描写陋室,暗示陋室不陋的特点,最后引用孔子的话,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作者借写陋室表达了安贫乐道的情趣,这种写法叫什么?3.独立思考,解决下列问题:1、作者“德馨”表现在何处?怎样表现的?(用文中的话回答)2、到这里来的人多吗?,从哪里可以看出?3、到陋室来的都是些什么人?4、作者写自己的朋友是些什么人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朋友走了之后他干些什么呢?课堂探究1.作者开头说自己的屋子是陋室,为什么到最后又说何陋之有呢?这不是矛盾的吗?请大家一起来讨论,到底是否矛盾?2.身居陋室,却不以为陋是因为室主人有着高尚的品德,作者想借陋室表达他的什么愿望呢?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情趣?3.通过对陋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华、安贫乐道的情趣,处在今天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中的你如何看待作者的这种生活态度?当堂检测(一)读写探究有学生学了刘禹锡的《陋室铭》后仿写了一篇《学生铭》,你觉得它反映的是何种学习态度?你对这样的学生是如何看待的?分不在高,及格就行。

学不在深,作弊则灵。

斯是教室,唯我闲情。

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

琢磨打篮球,寻思游戏厅。

可以打瞌睡,观窗景。

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心。

自习说闲话,讲课听不进。

心里说,混张文凭。

学生交流谈谈看法,并将你的观点写出来。

(二)达标检测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本文选自《》。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附参考答案 word ]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附参考答案 word ]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目录一《新闻两则》 (1)二芦花荡 (10)三蜡烛 (19)四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25)五亲爱的爸爸妈妈 (31)第一单元复习导学案 (37)单元达标训练题 (38)六阿长与《山海经》 (45)七背影 (52)八台阶 (60)九老王 (67)十信客 (75)第二单元复习课 (82)第二单元过关检测试题 (88)十一中国石拱桥 (93)十二桥之美 (99)十三苏州园林 (105)十六大自然的语言 (112)十七奇妙的克隆 (119)十八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125)十九生物入侵者 (132)二十落日的幻觉 (137)第四单元过关检测试题 (144)二一《桃花源记》 (151)二二短文两篇 (155)二三核舟记 (160)二四大道之行也 (164)二五杜甫诗三首 (169)第五单元复习课 (174)第五单元过关检测试题 (179)二六三峡 (185)二七短文两篇 (195)二七记承天寺夜游 (200)二八观潮 (206)二九湖心亭看雪 (214)三十诗四首 (222)第六单元过关检测试题 (233)参考答案 (242)第一课 (242)第二课 (244)第三课 (248)第四课 (251)第五课 (252)单元达标答案 (254)第六课 (254)第七课 (256)第八课 (257)第九课 (258)第十课 (260)第二单元过关检测试题 (261)第十一课 (262)第十二课 (262)第十三课 (264)第十六课 (265)第十七课 (267)第十八课 (269)第十九课 (271)第二十课 (272)第二十一课 (275)第二十二课 (277)第二十三课 (278)第二十四课 (278)第二十五课 (280)单元复习参考答案 (281)单元过关检测试题答案 (282)第二十六课 (283)第二十八课 (289)第三十课 (293)第六单元知识和能力检测试题 (295)一《新闻两则》【学习目标】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初二语文导学案-2芦花荡导学案及答案

初二语文导学案-2芦花荡导学案及答案

第 2 课芦花荡(第1 课时)【学习目标】1.记住并能正确书写“寒噤、仄歪、转弯抹角、张皇失措、提防”等词语。

2.了解小说情节,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

3.找出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细心体会文章充满水乡气息、富有诗情画意的环境描写及作用,并能仿写。

【体验学习】【基础演练】1.给加点字注音。

寒噤.()仄.歪()蹿.()央.告()莲蓬..()穿梭.()拐弯抹.角()张皇失措.()疟.疾()疟.子()提.防()2.解释下列词语。

穿梭:飒飒:提防:转弯抹角:能耐:央告:3.理清故事情节。

(学法指导:明确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新知探究】探究:环境描写孙犁《芦花荡》中的景物描写,处处与战争环境和人物的心境相谐,不仅渲染了故事的气氛,也给作品增添了一种战斗的诗情画意,构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提高作品的感染力。

请从小说中找出精妙的景物描写,揣摩其作用。

(学法指导:想一想作者是什么时候作景物描写的,作者又是怎样写景的。

)1.作用:2.作用:【综合提升】细细欣赏完《芦花荡》优美的语言后,请你也选择一个角度仿写一段景物,并说明你所写的这段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当堂检测】分析下列两句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1)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

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

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2)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

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学习反思】我们收获了:不足的方面:【知识链接】走进作者:孙犁,1913年4月6日出生,河北人。

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代表作家。

1944年在延安发表《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

《白洋淀纪事》是作者最富盛名和最能够代表其风格的一部作品。

文章背景: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册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册

八年级语文(上)课中导学1《消息二则》【学习目标】1.了解消息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消息的能力。

2.根据消息的结构理清课文内容和层次。

(重)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

(难)【预习检测】听写:【文学常识】——【文体常识】——【字词积累】“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芜湖(wú)摧枯拉朽(kū)溃退(kuì)荻港(dí)锐不可当(dāng) 泄气(xiè) 要塞(sài )签(qiān)订歼(jiān)灭摧枯拉朽: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当,抵挡。

【整体感知】1.分别找出两则新闻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2.找出两则新闻结构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合作探究】1.默读勾画消息一,哪些词语最能体现作者的感情倾向?表达了怎样的新闻主题?2.消息二报道的主体是写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为何是从中路军写起?何处详写?何处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3.揣摩语言,把握新闻语言准确精炼的特点。

如: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八年级语文(上)第1课巩固练习1.下列词语中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芜.(wú)湖摧枯.(gǔ)拉朽B溃.(kuì)退繁.(fán)昌C获.(huò) 港锐不可当.(dāng) D 歼.(jiān)灭要塞.(sāi)2.为下面的语句加上合适的动词,正确的一项是: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及()一切抵抗之敌,()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江阴要塞,()长江。

A消灭、击败、夺回、占据、控制B歼灭、击败、占据、控制、切断C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D消灭、击溃、控制、占据、控制3.下面是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语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导语和标题扣的很紧,是标题的拓展和具体化。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背影》2课时导学案附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背影》2课时导学案附答案

《背影》导学案学习者:班级: 186班设计者:范嗣东设计日期:2.25 学习目标:1、情感朗读,体味文章所表达的父子深情。

2、学习本文人物描写的方法,体会朴实的语言风格。

3、抓住“背影”这一感情聚焦点展示人物的心灵。

4、培养学生珍爱亲情,善于理解,积极与父母交流与沟通。

学习重点: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

2. 学习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

3. 理清文章结构层次,理解背影的线索作用。

自主学习1、正音释词。

交卸()奔丧()踌躇()迂腐()蹒跚()颓唐()琐屑()晶莹()差()使狼藉()簌簌()赋()闲游逛()栅()栏举zhù()2、牛刀小试(在课文中做好相关笔记哦)A、请找出本文的文眼。

文中一共写了父亲几个背影?B、找到父亲为儿子做的几件事。

C、对于父亲的关心和疼爱,作者理解了吗?从哪里表现出来?探究过程一、导入新课散文记叙的是父亲做什么时的背影?这"背影"体现了父亲对"我"的什么感情?文章写这"背影"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考:1、本文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2、表达了什么中心?三、合作探究1、全文共几次写到父亲的背影?2、本文的第二部分“车站送别”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它交代父亲为我做了哪些事?3、哪件事最令你感动?为什么?四、布置作业背诵父亲为“我”买橘子一段,找出对背影的描写的句子,以及父亲买橘子时的动词。

挑战自我一. 语言运用1. 根据词义填写原词,并加注拼音。

(1)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原词是(),拼音()。

(2)纷纷落下的样子。

原词是(),拼音()。

(3)细小而繁多的事。

原词是(),拼音()。

(4)乱七八糟的样子。

原词是(),拼音()。

2. 填写下列词中缺少的字,并解释这个字在词中的意思。

(1)变卖典():。

(2)不能自():。

(3)触目伤():。

(4)情()于中:(第二课时)教学要点赏析文章第六段,感受父子深情:父疼子,子爱父,体会朴实的语言风格。

《苏州园林》(第2课时)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整理

《苏州园林》(第2课时)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整理

《苏州园林》(第2课时)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整理【学习目标】课标要求:1、熟读课文,通过分析本文严谨的结构层次,把握苏州园林的特点。

2、通过合作探究,揣摩语句,体会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

3、激情展现,阳光展现,领会我国江南园林的风貌,从而得到美的享受、目标达成:1、分析本文严谨的结构层次体会说明文用词的精确性、学习流程:【课前展现】1、原名:字:人现代闻名家、家、()家、长篇小说有《倪焕之》,童话有《稻草人》。

2、轩榭()池沼()邱壑()模()样重峦叠嶂()嶙峋()镂()空蔷薇()扩散()着眼()斟酌()鉴赏()对称()【创境激趣】请你观赏【自学导航】第一段:1、哪个词最能说明苏州园林的重要地位?明确:“标本”2、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明确:这里有典范、代表的意思。

(这个词形象地表明它继承了古代园林艺术传统,浓缩了中国园林艺术精华,具有典范性。

)其次段:四个讲究第三段:1、亭台轩榭的布局有什么特点?(用文中的话回答)2、文中哪句话紧扣“图画美”这一特征?3、这段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第四段: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池沼的协作:总是凹凸屈曲任其自然【合作探究】本段哪些句子紧扣“图画美”这一特征?【展现提升】典例分析学问迁移【强化训练】2、辨明词义依据下面的意思,填上合适的成语。

①、依据各地的实际状况,制定相宜的方法。

()①、独有的奇妙的构思。

()①、出于自心的剪裁、制造。

()①、重重叠叠的山峰、峭壁。

()【归纳总结】本文的结构:总--分--总、【板书设计】苏州园林:总--分--总一四图幅个画画讲究【教学反思】宋发旺[《苏州园林》(第2课时)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文档内容到此结束,欢迎大家下载、修改、丰富并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人。

重庆市永川区红炉初中部编人教版初二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五步问题导学”教学法教案

重庆市永川区红炉初中部编人教版初二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五步问题导学”教学法教案

重庆市永川区红炉初中部编人教版初二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五步问题导学”教学法教案教案一、明白义务1、教学目的: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作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内容;掌握沙俄侵占中国南方大片领土的史实。

经过本课学习,经过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探求,积极探求处置效果的途径,培育先生剖析历史现象的才干。

使先生看法到列强的侵略扩张是人类文明遭到破坏的缘由;看法到中国人民历来就有坚韧不拔的对立肉体。

2、教学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3、教学难点:火烧圆明园、沙俄侵占我国大片领土等列强侵华罪行二、自主预习完成知识梳理〔一〕、引入:同窗们,在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胜后自愿签署了«南京条约»。

英国并没有中止侵略的步伐,它发起了又一战争,在战争中他们火烧了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那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明天我们一同来完成了下面导学案中的自主预习中的知识梳理。

就能知道了!〔二〕、教员下发导学案,然后让先生边预习边完成知识梳理。

英法再次发起俊华战争1、缘由: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

2、侵略者:组成联军,支持。

3、借口:〝〞和〝"事情〞。

4、经过:年10月,英军炮轰止广州,挑起战争。

次年,英法联军攻陷。

1858年,攻陷大沽,迫近天津。

5、签约«天津条约»:,清政府自愿与俄、美、英、法四国区分签署,西方列强取得了本国公使,增开、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本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等特权。

6、«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清政府与英、法、美签署,。

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署1、背景:,英、法两国借口换约受阻,再次收兵占领天津,进逼北京逃往承德避暑山庄。

2、英法的暴行:10月,英法联军对北京西北郊的著名皇家园林—停止了大肆抢劫,之后放火烧毁。

3、签约«北京条约»:奕䜣自愿与俄、英、法、美交流了«天津条约»同意书。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课时单元预习课《文中积累字词,书前漫步采撷》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课时单元预习课《文中积累字词,书前漫步采撷》导学案

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整合备课导学案备课人:涂彦王海燕审核人:八年级语文组第2课时文中积累字词,书前漫步采撷【课型】单元预习课——知识梳理【学习内容】教材:《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蝉》《梦回繁华》2.小组合作,掌握字音。

要求:查准确,读准确。

自己先自读词语3——5遍,然后同桌互读,再读给小组长听。

组长要检查每个同学的情况,读错的要及时纠正。

最后,组长带领本小组齐读。

注意变换形式,4篇课文不同同学去读等。

3.检查过关,掌握字形。

在读准词语的基础上,掌握词语的正确书写,先自己用10分钟的时间,去识记。

找出自己认为容易写错的词语或者字,重点写。

2——3人之间互相听写,发现写错的有哪些。

小组长听写全组成员,分三组每次6个词语,批阅后,找出全组每位成员出错的词语。

大家一起识记这些词语。

注意提示字形的区别,务必今后不再出现错误。

4.重点积累,掌握成语掌握词意,利用成语词典等工具书,不理解的词语特别是4字词语或成语作为重点。

自己背诵词语意思,然后小组长提问,采用抢答的形式,提高兴趣。

时间7分钟。

对于一些词语要造句,通过仿写句子,加深理解。

注意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下的意义。

学会灵活运用词语。

活动二:认识作者,了解背景认识作者及重要作品,并了解写作背景1.2.3.活动四:课外练习凡有侗族居住的地方,村前寨后的交通要道上都建有桥。

它们结构别致,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有石拱桥、石板桥、竹筏桥等。

侗族擅长于建筑,特别是桥梁建筑尤为突出。

其中一种长廊式的“风雨桥”,以它独特的造型艺术和高超的建筑技巧久负盛名。

风雨桥,不仅连接交通,而且可避风雨,因而得名。

它是一种木石结构的桥。

著名的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的程阳风雨桥,是国家重点保护的文物。

桥长165米,桥面宽10米,桥高15~20采。

桥墩以青石砌成,桥面铺设成排的杉木,上面建有长廊,覆以瓦顶,还有楼亭五座。

楼亭成方形,多角重檐,共有房檐五层,层层而上,形似宝塔,气势宏伟。

桥面通道两侧有栏杆,长廊两侧有长凳,宛如游廊,供人观赏和休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荷花淀》
学习目标:
1.了解小说情节,把握“老头子”的英雄性格,理解小说主旨。

2.探究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的作用。

3.学习老英雄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真挚的爱国情感。

学习过程
前置作业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提防
..( )
..( ) 竹篙.( ) 苇.塘( ) 疟.子( ) 寒噤.( ) 吆喝
蹿.( ) 仄.歪( ) 趴.( ) 飒.( ) 转弯抹.角( )
2、解释下列词语。

寒噤:阴惨:挂花:
转弯抹角:仄歪:张皇失措:
3、搜集作者简介相关资料,写在下面:
4、自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故事情节是小说的一大要素,复述时应抓住主要人物“老头子”,他活动在敌人监视的苇塘里,“老头子”的主要活动构成了整个故事内容的框架。


课堂探究
(一)赏析小说中人物的立体美。

1.你认为小说中人物的刻画有什么特点?
2.从课文中画出描写老头子的语段,并说明表现人物的手段,分析“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二)赏读小说中的景物美。

课文中有不少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要求学生从文中画出并摘抄,仔细体味写景的妙处,并分析写景的作用。

当堂检测
一、读写训练
展开想像,把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补写出来。

(抓住对老英雄的崇敬、赞叹,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对昨天自己怀疑老人的羞愧、歉疚等心理来写。


二、阅读测试
这时那受伤的才痛苦地哼哼起来。

小女孩子安慰她,又好像是抱怨,一路上多么紧张,也没怎么样。

谁知到了这里,反倒……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

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他叫着大菱说:
“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

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1.文中画“_____”线的句子反映了“老头子”怎样的心理活动?
2.文中画“”线的句子表现“老头子”怎样的性格特征?
3.“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一句中,本体是什么?喻体是什么?体现人物怎样的心情?
4.找出景物描写的一句,体会作用?
部分答案:
1.因未圆满完成任务而懊丧、内疚、自责的心理。

2.有柔情、有仇恨,敢于负责,自尊。

3.“砸着鬼子们的脑袋”“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体现复仇的快感,独特的方式打击敌人的智慧。

4.“在那里,……正在迎风飘撒”优美的景物描写为文章增添诗情画意。

.....................................
使用本文档删除后面的即可
致力于打造全网一站式文档服务需求,
为大家节约时间
文档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欢迎您下载可以编辑的word文档
谢谢你的下载
本文档目的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下载方便节省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打造全网一站式精品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