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课程介绍

合集下载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大纲及教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大纲及教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大纲及教案一、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学时安排:48学时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代表作品;2.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核心思想和艺术特点;3.培养学生文学鉴赏和批评能力;4.培养学生文学创作能力。

教学内容:1.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作品;2.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核心思想和艺术特点;3.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思潮和流派;4.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和评价。

教学方法:1.阅读课外文学作品,进行文学鉴赏;2.分析作品的人物、情节、语言和风格;3.进行文学作品的导读和讨论;4.开展文学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5.组织文学作品阅读交流会,促进学生的思想交流。

评价方式:1.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发言、作业完成情况等;2.期中考试:理论知识的考核;3.期末考试:文学作品的分析和鉴赏。

教学资源:1.课本:《中国现当代文学选读》;2.电子媒体:影音资料、网络资源等;3.图书馆:相关文学著作、文献资料等。

二、教学案例教学内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思潮和流派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思潮和流派,培养学生的文学分析能力;2.掌握不同思潮和流派的代表作品和核心思想;3.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批评能力。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教师以问题导入,引发学生对文学思潮和流派的思考。

例如:什么是文学思潮?什么是文学流派?它们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有什么影响?Step 2:讲授(20分钟)教师给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主要思潮和流派,介绍其代表作品和核心思想。

例如:鲁迅思潮、现代主义文学、文化批评流派等。

Step 3: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思潮或流派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代表作品和核心思想,并准备小组报告。

Step 4:小组报告(1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报告,介绍所选择的思潮或流派的代表作品和核心思想,并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Step 5:课堂讨论(15分钟)全班共同讨论不同思潮和流派的异同、特点和影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批评能力。

牡丹江师范学院教案

牡丹江师范学院教案

牡丹江师范学院教案一、课程信息1. 课程名称:中国现代文学2.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3. 授课对象:大一学生4. 课时安排:每周2课时,共18周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及其背景。

2. 掌握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要作家、作品及文学流派。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 提高学生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地位和价值的认识。

三、教学内容1. 第一章:中国现代文学概述中国现代文学的定义与分期中国现代文学的背景与特点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事件与现象2. 第二章:鲁迅鲁迅的生平和创作《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作品的分析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地位与影响3. 第三章:郭沫若郭沫若的生平和创作《女神》、《漂流瓶》等作品的分析郭沫若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地位与影响4. 第四章:茅盾茅盾的生平和创作《子夜》、《林家铺子》等作品的分析茅盾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地位与影响5. 第五章:巴金巴金的生平和创作《家》、《春》等作品的分析巴金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地位与影响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程内容,阐述文学理论和分析作品。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 案例分析法:分析重点作家的代表作品,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4. 阅读实践法:布置课后阅读任务,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参与度、课后作业、讨论发言等(30%)2. 期中考试:文学知识、作品分析等(30%)3. 期末论文:对某一作家或作品的研究分析(40%)六、教学资源1. 教材:《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等。

2. 参考书目: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等作家的作品集。

3. 网络资源:相关作家、作品介绍,文学评论文章等。

4. 视听资料:有关作家生平的纪录片、电影改编作品等。

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章:2课时2. 第二章:3课时3. 第三章:2课时4. 第四章:2课时5. 第五章:2课时6. 第六章:3课时7. 第七章:2课时8. 第八章:2课时9. 第九章:2课时10. 第十章:3课时八、教学环境1. 教室:宽敞、明亮,配备多媒体设备。

中国当代文学课程描述

中国当代文学课程描述

中国当代文学课程描述一.课程简介中国当代文学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广播电视新闻等专业必修基础课,其讲授内容一般限于1949年以后的中国大陆文学。

本课主要介绍中国当代文学运动、文学思潮及重点作家作品,勾勒、描绘中国当代文学历史发展的真实状貌,分析、探讨中国当代文学的整体气象、运动轨迹、流变规律及美学价值。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阅读、欣赏文学作品的水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能撰写符合要求的当代文学研究的学术论文;使学生能够运用先进的哲学观念以及方法论对各种文学现象进行分析把握,建立良好的文学审美素养,从而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培养学生适应中小学语文教育体制从事教育活动的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整体面貌和发展轨迹,主要成就及经验教训;了解当代文学思潮的发生、发展与演变;重点掌握当代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

本课程讲授以文学史的发展为线索,使学生了解中国当代文学史的总体发展脉络;教师在讲解文学思潮、流派时,应引导学生历史性地看待和辨证地评价,使学生能理解各种流变的历史原因;本课程教学以作家、作品的分析为重点来安排教学内容,在作家、作品分析时,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参与讨论,提高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必须掌握重要作家作品的创作思想、手法和文学史意义。

二.历史沿革中国当代文学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广播电视新闻等专业必修基础课,其讲授内容一般限于1949年以后的中国大陆文学。

本课主要介绍中国当代文学运动、文学思潮及重点作家作品,勾勒、描绘中国当代文学历史发展的真实状貌,分析、探讨中国当代文学的整体气象、运动轨迹、流变规律及美学价值。

本课程的最早开设是创建于1951年的平原师范学院中国语文系的”中国现代文学“的“新中国文学”部分,后来院系调整后,中文系并入开封的河南大学,本课程也就停开了。

到了1985年,河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恢复建系,此课程又重新开设,开设对象是1985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每周4课时,一学期,计72课时。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023303课程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英文名称:Study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45学时学分:3学分适用对象: 编导播音主持专业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无二、课程简介“中国现当代文学”是我校编导播音主持专业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主要以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为背景,以代表性作家的12篇经典作品为中心进行文本细读,通过运用叙事学、小说理论、诗歌理论、戏剧散文理论等,由点及面,通过文本细读,兼顾宏观思考,进一步把握作家的创作风格和特色,使学生对现代汉语文学的“文学性”有感性认识和理性把握,并通过掌握一定的理论和阅读方法,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鉴赏能力。

同时通过把现代文学的作品和当代文学的作品进行比较,让同学们认识到20世纪上半部分中国所受到的屈辱和人民的苦难,从而更加激发其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其爱国爱民的思想,树立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

Study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is a public course in whole school. By the course, we will introduce to students the contemporary classical literature works. We will evaluate them to see from some new angles of view, train the students to have higher ability to appreciate works, to absorb its literature essence, and to increase its humanities cultivated manners. Our target is to give our students the methods to read and analyze works. and train the students to develop individual thoughts to the writers, works,literature ideas and phenomena.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是为大学本科学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学生通过学习可以正确认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性质、特点及发展过程,历史、科学地分析各个时期的重要作家、代表作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系统了解“五四”文学革命以来的文学运动、文学思潮和文学创作发展演变的基本情况。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介绍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介绍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介绍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介绍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一门旨在介绍中国近现代文学发展历程和作品特点的课程。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将深入了解中国文学的变迁和发展,感受文学在中国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本文将介绍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内容和学习目标,并探讨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要性。

一、课程内容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主要涵盖了自19世纪末到21世纪初的文学作品和相关背景知识。

从百年近现代历史的变革中催生出了一批优秀作家和他们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作者的个人才华,更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风貌和民众生活的变迁。

课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近代文学运动:介绍第一次文化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浏览鲁迅、胡适等作家的代表作品,了解他们对话剧、散文等文学体裁的贡献。

2. 抗战文学:探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与特点。

研究丁玲、老舍等作家的作品,了解他们对现实主义文学的推动作用。

3. 社会主义文学:介绍新中国成立后文学作品的发展和变迁。

研究《红岩》、《林则徐》等作品,了解社会主义文学的重要性和影响。

4. 文化大革命文学:研究文化大革命期间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和特点。

阅读江青、王蒙等作家的作品,了解他们对中国文学产生的影响。

5. 后现代主义文学:探究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后现代主义的兴起。

阅读莫言、余华等作家的作品,了解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和价值。

二、学习目标通过学习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我们将实现以下几个学习目标:1. 了解文学作品与历史时期的关系:通过阅读和研究文学作品,我们将深入了解文学与社会历史的相互关系。

文学作为一种记录和反映社会现象的艺术形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社会发展。

2. 把握中国文学的发展脉络:通过学习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我们将把握中国文学的主要发展脉络。

了解文学的发展变迁对于我们理解中国文化的深层次内涵和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3. 培养文学鉴赏能力:通过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我们将培养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中国现当代文学概论:介绍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定义和历史背景,阐
述其与传统文学的关系。

2. 著名作家与作品:学习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著名作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品,如鲁迅、老舍、丁玲、钱钟书、沈从文、余华等。

3. 文学理论与批评:讨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主要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如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等。

4. 文学题材与风格: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各种题材和风格,如
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抒情主义等。

5. 文学流派与群体:探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不同流派和群体,如“雨
巷派”、“家族派”、“黑洞派”等。

6. 文学与社会历史:分析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与社会历史的关系,了
解文学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和反响。

7. 文学批评与创作方法:学习批评文学作品和进行文学创作的方法和
技巧,培养学生对文学的批评和创作能力。

8. 文学翻译与跨文化交流:介绍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翻译和跨文化
交流,了解中国文学在国际上的影响和重要性。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旨在通过学习和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培养
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文化理解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同时也为学生
提供了深入了解中国现当代社会、历史和文化的机会。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大纲第一节:引言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旨在通过对中国近现代文学作品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思想内涵和艺术风格,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评思维,以及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和审美情趣。

第二节:课程目标1. 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基本背景和发展历程;2. 分析和评价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3. 掌握文学鉴赏和批评的基本方法和技巧;4.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5. 拓展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第三节:课程内容1. 近现代文学史概述:包括鸦片战争前后中国文学的转折与发展,五四运动对文学的影响,新文化运动及其对文学的推动作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文学创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多元发展等。

2.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选择代表性的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作品,包括鲁迅、茅盾、老舍、巴金、丁玲、白朴、余华等作家的作品,以及贾平凹、莫言、史铁生、王蒙等当代作家的作品。

3. 文学鉴赏与批评: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敏感性,加深对文学技巧的理解,提高对文学作品的评价能力,包括对文学主题、结构、人物形象、语言运用等方面的分析与解读。

第四节:学习方法与评价方式1. 学习方法:- 阅读与思考:学生需广泛阅读相关文学作品,逐步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感知和理解能力,通过思考和讨论,深化对作品的认识。

- 写作与表达:学生需写作文学评论、读后感等作业,培养自己的创作能力和批评思维,通过表达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与评价。

- 研究与实践:学生可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文学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进行实践性的文学创作或批评活动。

2. 评价方式:- 作业评价:包括文学评论、读后感等书面作业的评价,重点考察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 课堂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评价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程度和批判思维能力。

- 期末考试:通过考试对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第五节:教学资源1. 课本教材:选择编写完整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材,内容覆盖课程大纲所需的相关作品和知识。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介绍(doc 7页)优质版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介绍(doc 7页)优质版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介绍(doc 7页)优质版中国当代文学是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本课程系统讲授1949——当下共62年的中国文学。

所谓“当代文学”,其实只是一个约定俗称的概念(它是相对于1917——1949年的现代文学而言),指的是1949年以来,在“中国大陆”这一特定的“社会主义”历史语境中(在有些文学史中加入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甚至涉及海外华语文学),承继五四新文学的传统而来,由新文学“一体化”趋向的全面实现到这种“一体化”解体的中国文学时期。

中国当代文学与现代文学之间并无本质的区别,因此,在学术界往往将他们合称为“中国现代文学”、“中国新文学”或“20世纪中国文学”。

但是在高校的教学实践中,普遍还是把它们作为两门课程单独讲授。

中国当代文学首先介绍当代的文艺论争及文艺思潮,而后按照文体的不同,将当代文学分为诗歌、散文、戏剧、小说四个组成部分,在各个部分,既有对“史”的发展状况及其特征加以梳理,又有对重要作家、作品的具体分析与解读,力图以文学史来串连作品,又以作品来充实文学史,二者互为补充、论证。

《中国当代文学》课程比较注重地域特色,对陕西在全国有巨大影响的作家、作品予以重点介绍,如柳青、贾平凹、陈忠实等人,特别是路遥研究已经形成规模,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专题课。

课程历史沿革延安大学开设《中国当代文学》课程已有30多年的历史。

1958年延安大学重建后,中文系即开设了中国现代文学史课,1960年代初,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开始附带介绍当代文学现象,内容只有两、三讲。

1970年代后期,中文系开始开设独立的中国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时间105学时。

1985年,开办中文秘书学专业,中国当代文学被列为专业基础课,教学时间72学时。

2000年以后,文学院开办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中国当代文学被列为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时间72学时。

2001年,延安大学试行学分制,中国当代文学成为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学位课程,秘书学、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本科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时间保持不变。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大纲(本科)课程编号:07405207一、课程性质、目的及开课对象(一)课程性质:必修课。

(二)目的:1.系统掌握中国现代文学的基础知识,精读重点作家的重点作品,掌握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基本线索,熟悉本学科的最新学术动态。

2.提高学生查找、阅读中国现代文学文献的能力,使之建立起科学、求实的学术精神。

3.通过分析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名著,培养学生高层次的审美鉴赏力,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写作文学研究论文的技能和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三)开课对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本科班。

二、先修课程:无三、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一)教学方法:1.分析现代文学代表作是本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

2.正确处理熟读作品与分析作品的关系,强调学生积累自我的阅读感受与充分认识现代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

3.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教学讨论活动。

(二)考核方式:考查与考试相结合。

四、学时数分配总学时:86。

五、教学内容与学时第一编第一个十年(1917年-1927年)(27学时)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一)(4学时)教学内容:一、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掌握)二、外国文艺思潮的涌入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掌握)三、胡适、周作人与新文学初期理论建设(掌握)四、文学创作潮流与趋向(了解)教学难点:“五四”文学革命和新文学初期的理论建设及新文学社团。

教学重点:如何评价文学革命时期胡适与周作人的文学理论。

第二章鲁迅(一)(4学时)教学内容:一、《呐喊》与《彷徨》: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标志(掌握)二、说不尽的阿Q(掌握)三、《野草》与《朝花夕拾》(理解)教学重点:鲁迅《阿Q正传》及鲁迅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与贡献。

教学难点:《呐喊》与《彷徨》的历史贡献与解析《野草》。

第三章小说(一)(3学时)教学内容:一、“五四”小说取得文学的正宗地位(了解)二、从‘问题小说’到人生派写实小说(掌握)三、“自叙传”抒情小说及其他主观型叙述小说(理解)教学重点:问题小说与人生派写实小说。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中国现代文学史》二、课程目的:一、引导学生系统地掌握中国现代文学的基础知识,了解“五四”文学革命以来的文学运动、思潮、社团流派和文学创作发展的基本情况,精读重点作家的重点作品,廓清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基本线索,掌握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基本发展规律,熟悉本学科的最新学术动态。

二、提高学生查找、阅读中国现代文学文献的能力,建立起科学、求实的学术精神。

三、通过精细分析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名著,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高层次的审美鉴赏力;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写作文学研究论文的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课程主要内容《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采用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中国现代文学史》(朱栋霖、丁帆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每周2学时,共36学时。

课时分配如下:导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2课时)第一节“人”的观念与文学史构成(0.5课时)第二节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开端(0.5课时)第三节文学观念的变革(0.5课时)第四节问题叙述的创新(0.5课时)第一章五四时期:中国新文学的确立(12课时)第一节“人的文学”与白话文学(2课时)第二节启蒙精神与现代小说确立:鲁迅(2课时)第三节人生写实与浪漫抒情:郁达夫(2课时)第四节诗体解放与诗美探寻:郭沫若、徐志摩(2课时)第五节性灵发现与散文勃兴:周作人(2课时)第六节话剧的舶来与初创:田汉(2课时)第二章 20世纪30年代:新文学重要收获(14课时)第一节人文主义的深化与左翼的兴起(1课时)第二节小说流派与群落的竞起:沈从文(2课时)第三节风格多样的长篇体式:老舍、巴金、茅盾(3课时)第四节雅俗交融的现代通俗小说:张恨水(2课时)第五节现代话剧的成熟:曹禺(2课时)第六节现代诗学的标志:戴望舒、卞之琳(2课时)第七节犀利、幽默与独语:林语堂(2课时)第三章 20世纪40年代:战时背景下的文学嬗变(10课时)第一节战争状态与文学的区域分化(2课时)第二节解放区的文学方向与实践:赵树理(2课时)第三节都市、消费与文学的现代性:张爱玲、钱锺书(2课时)第四节凝目现实与诗学的综合:艾青、穆旦(2课时)第五节感应时代的历史剧(2课时)导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中国现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在20世纪持续获得现代性的长期、复杂的过程中形成的。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介绍(doc 7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介绍(doc 7页)

华锐学院中文系系级重点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简介《中国现当代文学》是我院中文系第一批重点建设的两门课程之一。

学校对我系的重点课程的建设极为重视,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采取了诸多相应措施,进行了非常有效的目标责任管理,目前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

现将本课程建设的整体构想和基本做法简单介绍如下:一、课程目标(1)学习本课程将使学生获得对中国文学(现当代文学阶段)发展过程及其特点的正确认识,通过文学史的教学,力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五四”文学革命以来的文学思潮、文学运动、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发展的基本概况以及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主要成就和经验教训。

(2)通过文学作品的介绍,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的、美学的观点、方法,分析和评价各个历史时期的作家作品。

(3)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和鉴赏能力。

(4)提高学生阅读、评析各类文学作品的水平,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培养学生研究文学现象的能力,能写出符合学位要求的现当代文学研究论文。

二、课程定位与学习要求《中国现当代文学》是我院中文系所有师范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作为一门基础专业课,其对实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良好的理论素养和业务素质、熟练扎实的专业技能的中文师范教育的专业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可以使学生从宏观上把握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脉络,从微观上赏析重要作家的经典作品,进而提高其文学作品的赏析、批评及创作能力,为以后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以及从事企事业单位的文秘、宣传等相关工作,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本课程作为师范教育专业的一门理论课程,其课程教学要以培养职业能力为重点,同时体现师范特色和人文特色。

本课程教学要做好与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工作,对中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有充分的了解和较全面的把握,并在此基础上做好教学内容的设计、专业技能的培养等工作。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体系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体系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体系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体系是指以中国文学现当代文学为主要研
究内容,构建的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

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现代文学史:介绍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主要作品、代
表作家以及文学思潮。

2. 现代汉语文学:主要包括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体裁,重
点介绍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的创作特点、艺术手法和主题思想等。

3. 文学批评:介绍文学批评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巧,以及批
评家的代表作品和思想,让学生能够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

4. 文学理论:介绍文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以及代表性理论家和其著作,让学生了解文学理论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5. 文学与社会:探讨文学与社会的关系,包括文学对社会的反
映和批判,以及文学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6. 文学翻译:介绍文学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及翻译家的
代表作品和思想,让学生了解翻译对文学传播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7. 文学创作: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包括写作技巧、文学创
意和创作思路等方面的指导,让学生亲身体验文学创作的过程。

以上是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体系的主要内容,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可以深入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和现状,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培养文学批评和创作的能力和素养。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文学课程介绍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文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开放专科的专业基础课(统设必修课)。

课程的任务:本课程在较多涉及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过程和基本常识的基础上,重点讲授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突出贡献的作家作品(作品集)特点、成就和影响。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分工
本课程上承专科阶段“中国古代文学”,下接专科阶段的“中国当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主要讲授1917年以前的中国文学发展过程和成就,本课程主要讲授1917-1949年的中国文学发展过程和成就,“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主要讲授1949年以后的中国文学发展过程和成就。

本课程与本科阶段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等课程相衔接。

本课程以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为辅,以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卓有成就的代表性作家作品(作品集)为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课程则对主要讲授当前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中国当代文学史的“热点问题”和重点作家的研究现状。

三、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突出贡献的作家和他们的长篇作品或作品集的研读,使学生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知识(包括文学思潮与文学现象)和主要成就,掌握本课程所讲授的作家作品的特点、成就和影响,培养学生鉴赏和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
本课程的教学大致以文学史的发展为序,按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脉络,重点讲授在文学史上有突出贡献的作家作品(作品集)。

各单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同时也考虑到一个作家在不同时期的代表性。

本课程的教学以本大纲为依据,以文字主教材为主要内容,以作品选为阅读重点,同时辅以学习指导书和网络课程、电视录像课、网上辅导和网上视频等。

学生的学习以自学为主,同时辅以教学班面授辅导和学习小组讨论等。

五、教学要求的层次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掌握”和“重点掌握”三个层次。

了解: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发展概况(包括重要的文学思潮、文学现象、主要成就和发展过程);所讲授作家的主要生平及创作道路;所讲授作品(或作品集)的概况(包括作品产生的背景、作品的主要人物和故事内容)等基本常识。

掌握:所讲授作家作品(或作品集)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思想和艺术成就,以及相关文学现象和历史地位。

重点掌握:所讲授作家与重点作品(或作品集)的主要特点及相关文学现象;并比较分析与之相关的作家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