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对我们的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对我们的启示
李雪妮
在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中,有两点转变特别值得我们注意,一是管理理论的人性假设基础,也就是说在管理理论所研究的管理对象是什么样的人,一是文化,包括企业文化、民族文化、潮流文化等,尤其是民族文化在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鉴于此,本文将西方管理理论对我们的启示分为两个大板块:人性假设的演变历史对我们的启示以及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所启发的管理创新。
启示一:以人为本——西方管理理论中人性假设的演变及其启示人性假设是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基石和演化线索,我们可以从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中人性假设的演变里获得一些启示。
西方管理思想史上先后出现了六种主要的人性假设,即“工具人”、“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和“道德人”。
1.“工具人”假设。前泰勒时代,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高,管理范围往往只限于家庭或手工业作坊。与之相适应,这一时期形成了一种基于“工具人”假设至上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以主要用暴力取得绝对集权、组织结构简单、经验管理、以维护自身的权威与地位的稳定为管理的首要目标。
2.“经济人”假设。“经济人”假设起源于享乐主义哲学和劳动分工的经济理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私利,为了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工作动机就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
3.“社会人”假设。“社会人”又称社交人,是人际关系学家埃尔顿·梅奥根据霍桑实验的结果于1933年在其发表的《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一书提出的。“社会人”假设理论认为人是有感情的社会性动物,是社会关系的产物,人不仅是经济的,还是社会的,满足人的社会需要比满足人的经济物资需要更能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
4.“自我实现人”假设。这种人性假设是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该假设认为所谓自我实现是指人都需要发挥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有人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人才会感到最大满足。
5.“复杂人”假设。随着社会的进步,在新的管理环境下,原有的管理理论
的局限性日益明显。20世纪60年代末由薛恩等人提出了“复杂人”的人性假设理论,研究发现人是复杂的,美国管理学者莫尔斯与洛希提出了相对应的超Y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和潜力在不同情况下的表现不同,而且随着年龄、社会环境、生活条件、人和人之间关系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因而不应把人看作是同一类型,用单一的模式去生搬硬套,要根据不同类型选择不同的管理形式。
6.“道德人”假设。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人们除了利己等特征外,在做出经济行为时,会有道德的自我约束,越来越考虑到或顾及到社会的整体利益和他人利益,即“道德人”。
从以上各个管理理论发展的历史时期中的人性假设里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启示:
启示1.1 管理要关注人的利他性转变特点
在管理学发展的早期,人呗假设成了只会追求物质利益的会说话的工具,是极端自利者。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管理实践的需要、管理学家们对人性假设进行了修正,使管理人性假设经历了上文所述的各个阶段。从这些假设的内涵来看,管理中最重要的人性假设问题经历了从极端利己到利己利他共存再到更强到利他主义的发展变化。关于管理人性假设及其管理理论的演进过程,我们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为依托,如图1所示。
管理人性假设从强调人的利己性向关注人的利他性转变,一方面是哲学自身辩证演化的结果,即在人性方面管理哲学自然而然会从利己性的对立面思考到人的利他性;另一方面是人类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以后,人类物质生活得以不断丰富的反映。
启示1.2 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策略
西方的管理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有重物不重人的倾向,重经济利益不重道德教育。历史上相当长时期中,西方的管理者都把人看成是“机械人”、“经济人”,与之相适应,西方的管理着重于企业的微观管理,不太重视社会的宏观管理; 重视个人劳动能力和技术的最大发挥,不大重视群体之间的协调和心理状态的适应; 重视短期效益和单个经济单位的利益,不太重视社会整体的长远目标。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知识经济背景下,人本管理理论应运而生。本管理理论并不单纯是一种新的系统管理理论,它是在当今条件下,对以人为核心的各种管理理论的统
称。它以80年代初期大内的《Z理论》为开端,包括知识管理、文化管理、情感
图1 管理人性假设及其管理理论演变图
管理以及学习型组织理论等,现在人们广为提倡的建立企业文化、组织文化,也属于人本管理的范畴。人本管理所关注的不仅是企业内部的人,而是包括消费者,甚至整个社会的人; 它所追求的不仅是使企业内部的人满意,更主要的是为社会大众提供更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所以,人本管理就是要建立一种机制,以适应、满足广大消费者和社会大众的需求,并在这个前提下,来协调企业的内部关系,体现对人的充分关怀。在日本举行的第四届世界管理咨询大会上,与会者对21世纪的管理进行展望,指出未来企业的管理应该做到6个满意,即顾客满意、企业职工满意、经营管理者满意、社会满意、世界满意、地球满意(环保)。“六满意”突出表明,管理学理论关注的重心已逐步从协调内部关系转变到适应外部环境上来。
启示1.3 要以历史的、具体的、发展的眼光看待管理中的人性问题人性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是历史地发
生变化的。西方学者所偏重的都是人的自然本质,而离开了人的社会本质,忽视了人置身其中的社会关系对人性的制约,似乎人对工作的态度,对人际关系的需求,和对成就的渴望都是生而具有的自然本性,这真是本末倒置。正确的管理方式应建立在对人性及人类动机了解的基础上。
未来新的人性假设还将层出不穷,新时代的管理创新需要新的人性假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