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教育引领教育改革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快乐”引领教育改革,创新推动内涵发展

——关于建构英山县域快乐教育生态体系的思考

英山县教研室马跃前

近年来英山基础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这些举措对于促进英山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对于促进全县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客观地说,这些改革与创新举措基本处于分散努力的状况,没有真正形成合力,因此整体上的效果也没有真正显现,而且各项工作推进的水平参差不齐,推进的难度也比较大,甚至是举步维艰。按照系统论的观点,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我们应该确立一个统领英山教育改革创新的综合措施,进行整体设计和系统安排,这既是十八大提出的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要求,也是打造英山教育品牌的现实需要。我建议:以建构县域快乐教育生态体系作为统领全县教育改革的综合措施,推进我县教育创新,推动我县基础教育内涵发展。

一、快乐教育的内涵

所谓快乐教育,即快乐地教,育快乐的人。快乐教育是一种生态,是指受教育者——学生,以及教育者——教师,两个群体在教育这个大家庭里,在学校这块园地里快乐学习,快乐成长,快乐工作,快乐生活。让教育成为快乐的过程,让教学成为快乐的体验,让成长成为快乐的惊喜,让生命成为快乐的感悟。快乐教育是一种文化,教师和学生徜徉在

书香瀚墨之中,游弋在知识的海洋之中,行走在发现和生成的道路上,受到“真”的启迪,“善”的感悟和“美”的浸染。让师生拥有并享受快乐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力求校园生活书声琅琅,歌声悠扬,欢欣鼓舞,热情洋溢,其乐融融。

自古以来,快乐与教育总是如影随形。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认为学习并经常练习就象与远方来的朋友相聚一样是一件快乐的事,幸福的事。孔子认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注重学习因而聪明的人快乐。孔子还主张终身学习,“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学习发愤可以忘记吃饭,忘记忧愁,忘记自己已经快老了。

实事求是地说,学习对于爱学习、会学习的人而言,的确是一件快乐的事。但是学习也不免枯燥,青灯黄卷带来疲倦也是客观规律。关键是我们要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掌握学习的方法,特别是对于青少年学生而言更是如此,作为教师应该掌握教育教学规律,把学习真正变为快乐的事,以自身“诲人不倦”的精神感染学生“学而不厌”。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追求快乐是人之天性,是“天理”,我们只有改良,改善我们的教育,使受教育者享受到快乐,教育才能产生功效,才能走向成功。

快乐教育的本质内涵就是以人为本,这里的“人”既指向全体学生,也包括全体教师。把以人为本的理念渗透到教育生活的点点滴滴,落实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真正做到“大教无形,大爱无言。”首先,办教育要走群众路线。要相信教师,依靠教师,团结和带领广大教师,发挥

全体教师的主力军作用,激发教师的主人翁责任感,来实现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终极目标。其次,抓教育教学要抓住人心。要以事业激励人心,以尊重凝聚人心,以情感感化人心,以改善待遇留住人心,以公正评价征服人心。第三,教育工作要落实以生为本。要把“一切为了学生”落实到每一项具体工作之中,落实到每一名教职工的行动之中。要把“为了学生一切”转化为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强大内驱动,转化为学校管理和建设的具体措施。要把“为了一切学生”体现在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体现在学校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之中。

总之,快乐教育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教育思想体系,它包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方法等一系列涉及教育教学的重大问题。它是教育理想,也是教育理念,更是教育思路和策略,是指导我县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思想武器。

二、快乐教育的理论基础

快乐教育把“人”(包括教师和学生)作为研究教育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作为审视教育现象的视野与视角,作为改革教育方法的动力与目标追求,彰显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完全符合唯物主义关于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的重要观点,以及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快乐教育这些鲜明特征充分表明了它属于“人文教育”的范畴。

人文教育,简单地说就是指弘扬人性,强调人文精神的教育。当然人文教育是一个大概念,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它既是一种教育思潮,即人本主义思潮;它又是一个教育内容上的学科分类,即文史哲教育,艺术教育等;它还是一种教育改革举措,如通才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等。

这些表达都可以纳入“人文教育”的范畴,就在于它们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以人文精神为核心。

人文教育的兴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针对我国学校教育长期存在“目中无人”的弊端,违背人道,践踏人性,轻视个性的现象,理论界提出:充分肯定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学得愉快,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特别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在时任华科大校长杨叔子先生等一批著名学者引领下,人文教育的理念被广泛认同。时至今日,重视人文取向已成为当今教育发展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当然,人文教育远非学校教育的全部,因为在人文精神之外,还有科学精神,在人文价值之外,还有科学价值。科学与人文共同构成教育的两极或两面,完整的教育是以全部人类文化为基础的,是以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统一为特征的。之所以强调人文教育是针对实用主义功利色彩的科学教育被过于追捧的情况而提出来的。

快乐教育正是源于人文教育,把重视人的体验作为教育的起点,把激发人的情感作为教育的归宿,把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作为教育的价值追求,把人的发展、成长作为第一要务。践行人文理念,强化人文色彩,增添人文因素,弘扬人文精神,彰显人文特色。以此来对基础教育进行改良、改造,在教育观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以及教育评价诸方面进行系统反思、全面调整和重大改革。

三、以快乐教育引领教育改革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英山基础教育改革要走出困境,寻求突破,快乐教育正是我们苦苦寻求的金钥匙。

其一,快乐教育体现了面向全体的原则性。任何教育思想、教育方法一定要适合学情,保证全体学生都能获得体验、产生感悟、得到发展,快乐教育建立在全体教师、全体学生快乐学习、快乐成长、快乐工作、快乐生活的基础之上,创造了一种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厌学的问题,能够保证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较好地解决“精英教育”的弊端。其二,快乐教育保证了各显神通的开放性。快乐教育是一个思想宝库,确立了整个基础教育方方面面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基本思路和基本架构,并不囿于教育的某方面具体工作,既为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设定了目标,又不至于设置藩篱,捆住手脚,为各部门、各单位各显神通,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预设了广阔的空间,提供了开放的平台。其三,快乐教育具备了兼容并蓄的包容性。快乐教育可以包容各种教育教学方法和技巧,使用任何先进的教学方法都可以从其教育教学过程中找到相应的位置。它没有具体设定某种教学模式,既可以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依据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原则进行改造、改良,又可以把寓教于乐、寓教于趣的措施、环节嫁接、移植到先进的教学模式之中,能够更好地发挥各种教法的长处。同时,它既不排斥各种教学手段和媒体的运用,也不限制不同学科的具体教学特点。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更能营造一个民主、自由、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其四,快乐教育创造了大面积推广的可行性。有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往往可望而不可及,有的过于玄乎,不便推广,有的只适用于某一学科,其它学科无法借鉴。而快乐教育以生为本、以学为本、寓教于乐、寓教于趣的基本原则和思路对于不同层次、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