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中的雪意象
北国雪景诗句
北国雪景诗句
北国雪景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被描绘为壮丽、寂寥与豪放的意象,以下列举几首关于北国雪景的诗句: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3.《塞下曲》(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4.《观猎》(唐·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5.《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宋·李清照)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古诗词中雪的意象
“人禀七情,应物斯感 ,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刘勰《文心雕龙·名诗篇》)当我们面对外在的一切物象,都有所感应。
“鸟啼花落,皆与神通,都与我们的精神、我们的心灵有相同之处。
”(叶嘉莹《叶嘉莹·说诗讲稿》)。
古代诗词都是因作者身处特定的处境,触景生情,借助自然界中的物象言志托情的产物。
中国古典诗词常引用的物象:植物如“松、梅、竹、兰、荷”;自然物象如“日、月、山、川”等。
作为自然物象的雪在古诗词中的意象如何?雪可以引发诗人怎样的联想?诗人借助雪表达了怎样的境遇?本篇小文旨在回答上述问题。
首先,自古以来,不乏诗人以雪为题作的诗赋。
早在南北朝时期,刘义庆有文曰《咏雪》,文中歌咏一位女子的诗文不逊男儿的轶事。
咏雪南北朝 · 刘义庆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唐代也有以雪为题作诗之人,如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分别以《夜雪》、《春雪》、《江雪》为题赋诗。
夜雪唐 · 白居易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春雪唐 · 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江雪唐 ·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有些诗词作者将雪与梅联系起来,元代王冕的《白梅》歌咏梅的傲雪凌霜之气质;宋朝卢钺的《雪梅·其一》描写雪与梅在气质与气势上的势均力敌、不相上下、难分仲伯: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白梅元 · 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雪梅·其一宋 · 卢钺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在五代词人李煜和唐代诗人李白眼中,雪是感慨岁月催人老、抒发内心无尽愁苦的媒介。
古典诗歌常用意象100例1
古典诗歌常用意象100例(一)1.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
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
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4.蝉。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由于蝉栖于高枝,风餐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
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
”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
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
”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5.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不胜春:春光也不胜它)。
这里是以杨柳的繁茂衬托荒凉。
6.南浦。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
屈原《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古诗词中100个常见经典意象
古诗词中100个常见经典意象古诗词中有许多经典的意象,诗人通过意象的选用表达出不同情感,托物言志便是古诗词中常见手法。
于是找了一篇关于古诗词中意象的文字,分享给朋友们,对爱好古诗词的你肯定有所帮助。
一百个关于古典诗词中常见意象典故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
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4、蝉以蝉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高中诗歌常见意象及其含义
诗歌中常见意象及其含义(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1987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
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4)蝉以蝉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中国古诗词意象100种
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
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4、蝉以蝉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
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
”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
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唐诗宋词中的“雪”意象研究-毕业论文
---文档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关键词:“雪”诗;意象;内涵;作用AbstractIn the poetry and poetry of China, "Snow" has always been praised asa favorite image. This article starts with the image of "Snow" in Tang poetry and song. In order to have a clear logical relationship, the first part first gives a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the origin ofthe image, and then introduc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magery symbol of "Snow" and the early literary creation. In the second part, the dissertation centers on the study of Tang poetry and snow imagery, classifies the snow poetry, and narrates its connotation in five aspects: auspicious vicissitudes, people's livelihood, dedication to the nation, separation from the affair, and feminine metaphor. The third part will describe the function of the snow poetry in detail, mainly described in three aspects: sentiment, expression, and rendering atmosphere. Finally, the paper will summarize the significance and important status of the snow image as a conclusion.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how the "snow" poems were chanted, praised, and sent for worry.燕山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Keywords:"snow" poetry; image; connotation; function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绪论 1一、“雪”意象及唐前相关创作 3(一)“意象”之辨 3(二)“雪”与早期文学创作 4二、唐诗宋词中“雪”意象的内涵 5(一)祥瑞之兆 5(二)民生疾苦 6(三)报国之志 7(四)离愁别绪 8(五)女性之喻 9三、唐诗宋词中“雪”意象的功能 10(一)抒发情感 10(二)托物言志 10(三)渲染气氛 11结论 12参考文献 13目录绪论“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拥有独特的审美内涵和不拘一格的文化意义以及社会意义备受文人喜爱。
诗歌常见意象
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有哪些?分别表达什么情感、思想?(用于诗歌鉴赏)在诗歌中,作者笔下的意象,已经不是纯粹的客观事物,而是渗透了作者的主观情感,经过历代诗人反复的继承和发展,积累了深厚的象征意蕴。
以下是诗歌中常见的意象。
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1987 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
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4、蝉以蝉品行高洁。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常见的100种意象 》
古代诗歌常见的100种意象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4.蝉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由于蝉栖于高枝,风餐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
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
”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
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
”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5.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不胜春:春光也不胜它)。
这里是以杨柳的繁茂衬托荒凉。
6.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
屈原《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中小学诗词鉴赏之常见的意象
中小学诗词鉴赏之常见的意象文学意象,承载着文人墨客的情思,它丰富了艺术作品的内涵,使文字更加含蓄凝练、隽永优美,是古典文学的一颗“明珠”。
1.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2.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4.蝉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如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5.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6.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
屈原《九歌·河伯》:“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7.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典型的陆上送别之所。
8.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
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
9.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展有余情。
”把伤心、愁闷一股脑儿倾吐出来,对着芭蕉怨悱。
10.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诗词鉴赏-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的100种意象 精品
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的100种意象就古典诗词而言,诗人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而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以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对之进行多维解读,是鉴赏诗歌的钥匙之一。
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4.蝉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由于蝉栖于高枝,风餐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
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
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
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
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5.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不胜春春光也不胜它。
这里是以杨柳的繁茂衬托荒凉。
古典诗歌的常见意象
3、流水
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 以把握的事物
以水喻愁
4、月亮
思乡相思之情
5、梅花
边人的离愁 月圆比喻亲朋相聚,事情结果圆满 月缺比喻亲朋分离,事情不如意 是坚忍不拔,高风亮节的人格象征, 是身陷逆境却勇往直前而拼搏的勇 者,是趋绝于世清高隐逸不随波逐 流的孤高智者
比喻忠贞的
自比清高
12、寒蝉 悲凉
13、鹧鸪 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婉转劝人不要远离,以此表达思 念之情 14、鸿雁 寄寓自己浓浓的情思
鸿雁代指书信
清丽淡雅,芳香袭人,而且欺霜 傲雪,它艳于白花凋后,不与群 芳争列,在诗词中常常是恬然自 处,傲然不屈的高尚品格的象征
6、菊花
表达爱情 7、莲花 处于着实而仍保持气节的高洁之士 的象征 8、青松 刚正节操的象征 9、竹子 坚贞、高雅、气节的象征 10、梧桐 凄凉悲伤的象征 11、杜鹃 凄凉哀伤的象征,用以表达思亲之情 杜鹃啼血常用以表达环境的凄凉
古典诗歌的常见意象
1、以冰雪的晶莹碧与心智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2、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3、以折柳表惜别,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 残月 4、以蝉喻品行高洁,如:垂绥饮清露,流响 出疏桐。 5、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6、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 如:宁离恨恰如青草,更行更远还生 21、雨打芭蕉写离愁别恨 如: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22、折梅写离情 如:折梅逢驿使,寄于陇头人
23、春雨喻愁绪 如: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24、长亭短亭写离情 如: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25、丝麻喻离愁 26、西风写愁绪 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7、猿啼写愁绪 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28、鸳鸯比喻恩爱的夫妻 如:得成比目何辞死, 愿作鸳鸯不羡仙
关于雪景的诗句古诗
关于雪景的诗句古诗
雪景是诗人们常常描绘的意象,以下是一些古诗中描述雪景的诗句:
1.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王之涣《登鹳雀楼》
2.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 ——杜甫《望岳》
3.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柳宗元《江雪》
4.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 ——杜甫《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5. “纷纷坠叶飞,风飒洒寒雪。
” ——白居易《暮雪》
6.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这些诗句展现了诗人们对雪景的不同感悟和表达,有的写出了雪花飘飞的景象,有的抒发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冰雪主题古诗
冰雪主题古诗
冰雪作为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主题之一,许多诗人都留下了赞美冰雪之美、表达冰雪之情的佳作。
以下是几首以冰雪为主题的古诗:
1. 王冕的《白梅》: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2. 曹雪芹的《薛宝钗咏白海棠》: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3. 杜甫的《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4. 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5. 卢纶的《塞下曲》: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这些诗篇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冰雪的魅力,有的描绘了冰雪覆盖下的自然景色,有的则通过冰雪寄托了诗人的某种情感。
它们都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关于冰雪主题的杰出代表。
古代诗词中常见意象分类解析
古代诗词中常见意象分类解析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1、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
“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
如柳永《雨霖铃》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长亭:古代路旁设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
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
”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
如柳永《雨霖铃》中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九歌·河伯》中“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
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别诗词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酒:酒除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
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1、月亮: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特别是苏轼《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从良好的祝愿出发,写兄弟之情,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穷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
2、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古人常常借鸿雁抒情。
形容雪天的绝美古诗
形容雪天的绝美古诗
雪天的美景常常激发古代诗人创作出绝美的诗句,描述出雪的
纯洁和宁静,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为你详细描述雪天的绝美古诗。
首先,古诗中常常描述雪花飘飘的场景,如杜甫的《北征》中
写道,“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雪
花扑面来,风雨洗胡天。
”这样的描写使人感受到了大漠风雪的苍
凉和壮美。
其次,古诗中也常常描绘雪后的山水景色,如王之涣的《登鹳
雀楼》中写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
层楼。
”这样的诗句通过对雪后山水的描绘,展现出了大自然的壮
丽和美丽。
另外,雪天的宁静也是古诗中经常描绘的主题,比如刘禹锡的《竹枝词》中写到,“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泪眼问
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这样的诗句通过对雪天宁静的描绘,表现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思念之情。
最后,古诗中还经常描绘雪天的人物情感,如杜甫的《望岳》
中写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样的诗句通过对雪天的
人物情感的描绘,展现出了诗人对于山川的敬仰和对于人生的豁达。
总的来说,古诗中对于雪天的描绘常常从风景、情感、人物等
多个角度展现出了雪天的绝美之处。
这些诗句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于
大自然的敬仰和赞美,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七年级咏雪讲解
七年级咏雪讲解摘要:一、咏雪背景介绍1.时代背景2.作者简介二、咏雪诗词解读1.诗词原文2.诗词意境3.诗词主题三、咏雪中的雪意象1.雪的寓意2.雪的象征意义四、咏雪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1.咏雪对后世文学的影响2.咏雪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价值正文:《咏雪》是南朝宋诗人谢灵运创作的一首描绘雪景的诗篇。
此诗以雪为背景,通过对雪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超然物外、高洁品质的追求。
一、咏雪背景介绍谢灵运,字元晖,南朝宋著名文学家,与谢眺并称为“大小谢”。
他以山水诗著称,善于捕捉大自然的美景,用诗意的语言加以表现。
咏雪诗正是他在这方面的代表作之一。
二、咏雪诗词解读诗原文如下:```白羽扇,若飞雪。
下乔木,洒庭除。
```这首诗以雪为背景,通过白羽扇与飞雪的对比,形象地描绘出雪花纷飞的景象。
诗人将雪景与庭院中的乔木相结合,展现出自然美景与人文景致的和谐共生。
三、咏雪中的雪意象1.雪的寓意:在咏雪中,雪寓意着纯洁、高洁的品质。
诗人通过对雪的描绘,表达了对这种品质的追求。
2.雪的象征意义:雪还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在诗中,雪花飘落,意味着生命的无常,而诗人则力求在这无常中追求永恒的美好。
四、咏雪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咏雪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寓意,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咏雪在山水诗的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后世山水诗的创作提供了借鉴。
其次,咏雪诗中的雪意象,成为了后世文学中雪景描绘的典范,对后世诗词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谢灵运的《咏雪》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寓意,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瑰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诗词中的雪意象
古典诗词中的雪意象一、理想难成,孤独寂寞的情怀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这是韩愈在贬谪潮州途中创作的一首七律。
此诗抒发了作者内心郁愤以及前途未卜的感伤情绪。
诗人路途颠簸人马劳顿,回望长安,“云横秦岭”,远眺前路,“雪拥蓝关”,在寒天大雪前路艰险的描绘中流露出宦海艰难英雄失路的悲怆。
二、对民间疾苦的深切的同情
罗隐《雪》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全篇不着一个雪字,却流露出对穷苦百姓的满怀同情和对那些饱暖无忧的达官贵人的憎恶和愤慨。
都说瑞雪丰年,即便是丰年又当如何?作者并未回答,可是作者的无语显然更具有力量。
对于长安的穷人,恐怕一夜风雪便会倒死街头,为瑞之雪还是不要太多吧。
语调平缓从容语意却犀利透骨,将冷隽的讽刺和深沉的愤怒融合在一起,情感鲜明热切。
三、游子在外,羁旅思乡的感情
孟郊《商州客舍》
商山风雪壮,游子衣裳单。
四望失道路,百忧攒肺肝。
此诗中的作者对雪描绘可谓简洁明了,仅一“壮”字而已,但是就是这个“壮”字,使游子异乡飘零,搅天风雪之中倍感思亲的情感跃然纸上,更加上失路不知所往,自然是胸中愁肠百结了。
四、友人相送的惜别慰藉之情
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首诗是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
黄云千里使得白天如同日落黄昏,凛冽的朔风搅动着漫天大雪,寒云之中断雁南飞,送别的情景使人顿生沦落不知所之之感,别有一种凄酸。
可是直率豪爽的肺腑之言让人感到了悲壮和昂扬,慰藉中充满了“天下谁人不识君”、“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心和力量。
五、戍守边关决战敌人的冲天豪情
卢纶《塞下曲》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这首诗表现了边塞真实生动的军旅生活与将士们英勇无畏的性格,将边关将士英勇善战豪情满怀的磅礴气势描绘得生灵活现,跃然纸上。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其雄壮豪放颇具盛唐之气势,雪野严寒景象的描写,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