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病中多种自身抗体的检测及分析

合集下载

自身免疫病和自身抗体检测详解演示文稿

自身免疫病和自身抗体检测详解演示文稿
现在是48页\一共有71页\编辑于星期二
现在是49页\一共有71页\编辑于星期二
IIF法检测ANA阳性常见荧光染色模型
细胞核 细胞浆 细胞骨架 细胞周期
均质型 核糖体型 肌动蛋白型 中心体型
• 自身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
发生免疫应答,产生自身抗体和(或)致 敏淋巴细胞的现象。
现在是5页\一共有71页\编辑于星期二
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基本概念
• 自身免疫病:
是指在各种内外因素的作用下, 自身免疫反应过强,超过了生理性自 身免疫反应的强度且持续相当长时间, 造成对正常细胞、器官的功能与结构 的破坏,呈现与此损伤相关的临床表 现及免疫学异常。
的人群中发生强直性脊柱炎的可能仅为
2%,而第一级HLA--B27阳性的亲属
中,发生强直性脊柱炎的危险性达
20%。
现在是12页\一共有71页\编辑于星期二
自身免疫病的基本特征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家族发病率也 较高,在SLE第一代亲属中发病率达3%-5%,同胞姐妹发病率更高,特别是单卵 双胎更为常见 。在1980年的调查中35组 单卵双胎的患者中,有22组患SLE,共患 病率达62.9%,而双卵双胎8组中仅1组患 病,为12.5%。
免疫印迹法(IB):
现在是39页\一共有71页\编辑于星期二
自身免疫病常规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
• RA:80%贫血,活动期PLT升高。 SLE:WBC,PLT,Hb均可能降底。 免疫血管炎:WBC增高。 对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的监测。
现在是40页\一共有71页\编辑于星期二
自身免疫病常规实验室检查
现在是36页\一共有71页\编辑于星期二
自身抗体的检测方法
金标免疫斑点法

自身抗体检测项目及临床意义

自身抗体检测项目及临床意义

自身抗体检测项目及临床意义自身抗体检测是一种诊断方法,可以用于检测人体中是否存在自身抗体。

自身抗体是指机体产生的针对自身组织和细胞的免疫反应。

自身抗体检测项目繁多,包括抗核抗体(ANA)、抗神经元抗体(anti-neuronal antibodies)、抗线粒体抗体(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ies)、抗甲状腺抗体(anti-thyroid antibodies)等等。

这些检测项目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将介绍几种常见自身抗体检测项目及其在临床上的意义。

首先是抗核抗体(ANA)检测。

抗核抗体是许多自身免疫疾病的标志物,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结节性多动脉炎(Polyarteritis nodosa)等。

ANA检测的目的是通过检测抗核抗体的存在与否,帮助医生进行病因诊断和病情判定。

在临床上,对于疑似患有自身免疫疾病的患者,ANA检测是一项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

其次是抗甲状腺抗体(anti-thyroid antibodies)检测。

抗甲状腺抗体包括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anti-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ies)和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nti-thyroglobulin antibodies)。

这两种抗体的检测可以帮助诊断甲状腺自身免疫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和Graves'病。

此外,抗甲状腺抗体的检测还可以用于评估甲状腺功能障碍的原因,以及指导甲状腺疾病的治疗。

此外,抗神经元抗体是一类特殊的自身抗体,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有关。

例如,抗N-甲基-D-天冬酰基-L-谷氨酸受体(anti-NMDA receptor antibodies)是通过与N-甲基-D-天冬酰基-L-谷氨酸受体结合而引起的一种自身免疫性脑炎。

该抗体检测对于神经病理学诊断、病因研究和治疗方案选择非常重要。

以上仅是自身抗体检测项目的几个例子。

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相关自身抗体的检测及临床应用

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相关自身抗体的检测及临床应用

四、AILD相关自身抗体的检测
1、间接免疫荧光法(IIF)
③抗LKM-1抗体:肝组织可见肝细胞胞质细颗粒型至均质型 的强荧光染色;肾组织仅在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胞质荧光染 色;胃组织缺乏特征性的荧光染色。
④抗LC-1抗体:肝组织可见肝细胞胞质颗粒型荧光染色,啮 齿类动物肝组织中央静脉周围的荧光染色明显减弱,但若同 时存在抗LKM-1抗体阳性,此荧光特征通常难以呈现。肾、 胃组织缺乏特征性的荧光染色。
三、AILD相关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
在PBC患者一级亲属中,母女、姐妹间AMA的共同阳性率为 10%~20%,远高于普通人群。因此,在PBC患者的亲属中检 测AMA等自身抗体,有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AMA阳性但 不能明确诊断PBC者,需定期行胆汁淤积相关生化指标的随 访。
总之,检测自身抗体可用于AILD的预测,对肝脏生化指标正 常且AILD相关自身抗体(如ASMA、AMA等)阳性者,应 定期随访,以及进行相关学会指南推荐的其他评估肝脏功能 的新标志物检测,如可预测肝功能正常或轻度异常者的肝硬 化、肝纤维化程度的血清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3L1)等, 以早期评价肝胆功能,或采取其他临床干预措施。
1、间接免疫荧光法(IIF)
(2)标本、荧光标记二抗:IIF检测血清标本的ANA、 ASMA、抗LKM-1抗体、AMA通常采用1∶40起始的倍比稀 释系统。由于使用不同的检测试剂,可根据试剂说明书,采 用倍比稀释系统或 稀释系统。所用二抗应使用荧光素标记的 抗人IgG抗体。
四、AILD相关自身抗体的检测
四、AILD相关自身抗体的检测
2、其他免疫学方法
由于IIF检测AILD相关自身抗体的实验操作、结果判断等存 在难以标准化,阳性滴度判断依赖于不同的实验基质。因此, IIF检测AILD相关自身抗体需要经过专业培训的实验室人员 和高质量的实验基质。

自身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自身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自身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一、什么是自身抗体
自身抗体是指一种在人体正常状态下就存在的、自身特异性的抗体,它们是由B细胞合成的抗体、免疫球蛋白或其他细胞因子来反应本身的抗原性构件。

自身抗体是由变异的胞质因子和抗原特异性的表位因子细胞共同分泌而产生的。

二、自身抗体的检测
自身抗体检测主要分为两种方法,即免疫细胞免疫吸附试验(ICFA)和免疫比色法。

免疫细胞免疫吸附试验,也称为分子免疫吸附试验,是一种用于检测血清中抗原特异性的免疫诊断方法。

通过分离出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以鉴定其是否为自身抗体。

免疫比色法是指测定血清中特定抗原的血清抗体是否存在自身抗体的方法,该技术是通过测定抗体的特殊性,以及抗体含量和抗原特异性来确定是否为自身抗体。

三、自身抗体的临床意义
自身抗体是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的特异性抗体,因此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1.它可以用来评估患者患病的可能性,用于诊断,以及分子免疫学研究。

2.它可以用于诊断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3.它可以用于鉴定抗体依赖性疾病,如血小板凝集症、红细胞凝集症和白细胞凝集症等,为抗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医学课件自身免疫病及其自身抗体的检测

医学课件自身免疫病及其自身抗体的检测

表3.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自身抗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抗体反响性
阳性率(%)
抗原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核糖体型 主要见于SLE. 5) 着丝点型 主要见于硬皮病及CREST综合征.
3.ID或CIE 主要用于检测抗ENA抗体.所用抗原:兔胸腺;小
牛胸腺;人脾;猪脾;组织培养细 胞等提取物.
4.同位素(Farr氏法)检测
主要用于检测抗dsDNA抗体. 5.ELISA:可用于抗dsDNA;抗ssDNA;抗组蛋白抗体;
变性IgG,RANA
干躁综合征(SS)
SSA,SSB,唾液腺管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胞核成分
(DNA,DNP,RNP,SM)
酸性糖蛋白,是SLE的标记抗体。
抗Sm抗体是
胞浆成分(线粒体,微粒体)
RBC,血小板
混合结缔组织病(MCTD)
细胞核(RNP)
抗n RNP抗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可存在于多种AID 中.SLE;MCTD;SS;RA;PSS;DM/PM;药物性 狼疮等疾病.缺乏特异性.
• 检测方法:ELISA;血凝等.
4.抗组蛋白抗体
• 主要的组蛋白有H1;H2A;H2B;H3和H4. • 主要见于药物性狼疮,阳性率95%以上.也
可见于SLE(70%),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30%) 等. • 检测方法:ELISA;IF;血凝法等.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相关检验指标分析与应用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相关检验指标分析与应用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相关检验指标分析与应用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s)是指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组织、器官或功能,导致慢性炎症和损伤的一类疾病。

由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目前临床常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检验指标主要包括免疫学指标、自身抗体检测和炎症指标等,这些指标可以作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辅助诊断工具,为疾病的早期筛查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一、免疫学指标1. 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血小板计数是指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血小板是一种参与止血和血管修复的细胞。

在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血小板计数常常显著下降,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简称SLE)和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uto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简称ITP)。

因此,检测血小板计数可以为这些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

2. 淋巴细胞计数(Lymphocyte Count)淋巴细胞计数是指血液中淋巴细胞的数量,淋巴细胞是机体免疫的重要细胞成分。

在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淋巴细胞计数常常异常增加或减少,如甲状腺自身免疫疾病(Thyroid Autoimmune Disease,简称TAD)和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简称RA)。

因此,检测淋巴细胞计数可以作为这些疾病的辅助诊断指标。

3. 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白细胞计数是指血液中总白细胞的数量,白细胞是机体免疫的主要成分之一。

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白细胞计数常常出现异常变化,如SLE和风湿性多肌痛症(Rheumatoid Myalgia,简称RM)。

因此,检测白细胞计数可以为这些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

二、自身抗体检测1. 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简称ANA)ANA是一类抗体,主要针对细胞核蛋白和染色体蛋白。

临床常用15种自身抗体大解读

临床常用15种自身抗体大解读

临床常⽤15种⾃⾝抗体⼤解读1、U1-nRNP抗体(U1-nRNP)为夏普综合征的特征性的标志。

夏普综合征为多症状多表型的混合结缔组织病合并有类风湿性关节炎、SLE、系统性硬化症及多肌炎的临床特征。

抗U1-nRNP抗体也可见于SLE,系统性硬化症和多肌炎。

2、抗SM抗体(SM)抗SM抗体对SLE⾼度特异超过90%,同抗dsDNA抗体⼀起,都被认为是参与疾病的致病过程。

3、抗SS-A抗体(SS-A)抗SS-A抗体与各种⾃⾝免疫疾病相关。

最常见于⼲燥综合征,但也可见于SLE及原发性胆汁硬化症,偶见于⾃⾝免疫性肝炎及病毒性肝炎。

SS-A特别见于新⽣⼉红斑狼疮100%。

SS-A与Ro-52的相互鉴别在诊断上⼗分关键。

4、抗Ro-52抗体(Ro-52)抗Ro52抗体不具有疾病特异性,可在肌炎、系统性硬化症、其他胶原病、新⽣⼉红斑狼疮、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免疫性肝炎及病毒性肝炎中检出该抗体。

5、抗SS-B抗体(SS-B)SS-B常见于⼲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及新⽣⼉红斑狼疮。

6、抗Scl-70抗体(Scl-70)Scl-70可见于25%-75%的硬化症患者,约40%-65%为弥散型⽪损,5%-15%为局限型⽪损。

7、抗PM-Scl抗体(PM-Scl)PM-Scl可见于多发性肌炎与系统性硬化症重叠征,PM-Scl通常识别两种主要抗原PM-Scl75和PM-Scl100。

如果是进⾏性系统性硬化症,抗PM-Scl75阳性率为10%,抗PM-Scl100阳性率为7%。

8、抗Jo-1抗体(Jo-1)Jo-1见于多发性肌炎和⽪肌炎,阳性率25%-35%,常常与肺间质纤维化或纤维素性肺泡炎相伴发。

9、抗着丝点抗体(CENP B)CENP B与局限型系统性硬化症相关,偶见于系统性硬化症弥散型,亦可见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10、抗PCNA抗体(PCNA)PCNA常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

PCNA的特异性⾼达99%,但其敏感性只有3%。

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均质型
抗dsDNA抗体 抗ssDNA抗体
抗组蛋白抗体(histone) 抗核小体抗体(nucleosome)
周边型
可见于胶原病、PBC、CAH等患者
核点型(DOTS)
抗着丝点型
见于SLE、SS、PBC、风湿病
PSS局限型标志抗体
抗原纤维蛋白型
抗RNA多聚酶Ⅰ型抗体
仅见于5%~10%的PSS,男性高于女性
1987年DNA基因重组技术开始应用自身抗体研究
近十年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
常检测的自身抗体
• • • • • • • 抗核抗体(ANA) 抗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ENA)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 类风湿因子(RF) 抗角蛋白抗体(AKA)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 抗心磷脂抗体(ACLA)
仅见于硬皮病患者,阳性率为4%
抗PM-Scl(PM-1)抗体
见于重叠综合征(多发性肌炎PM /皮肌炎 DM / 弥漫性PSS )
抗Scl-70型
PSS 弥漫型的标志抗体
增殖细胞核抗原Ⅰ型
(PCNA)
SLE特异性抗体,与发生弥漫性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相关
抗核糖体P蛋白(rib-P)抗体
抗线粒体抗体(AMA)
酶免疫斑点法
ELISA
(Western-blot)
免疫印迹法
间接免疫荧光法示意图
荧光标记抗体
病人血清(待检抗体) HEp-2细胞 肝组织切片
IIF检测ANA荧光染色模型
细胞核
均质型 斑点型
细胞浆
核糖体型 线粒体型
细胞骨架
肌蛋白型 波形纤维蛋白型
细胞周期
中心体型 纺缍体型
核仁型
着丝点型 周边型
高尔基体型

自身抗体谱11项

自身抗体谱11项

自身抗体谱11项自身抗体谱11项是一项重要的检测项目,用于评估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风险和诊断。

自身抗体是指针对自身组织、器官、细胞的抗体,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内只存在微量的自身抗体,但当这些抗体增多时,就可能引发自身免疫性疾病。

以下是关于自身抗体谱11项的详细介绍:1.抗核抗体(ANA):ANA是一组抗细胞核成分的抗体,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筛选试验。

ANA阳性可见于多种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2.抗平滑肌抗体(ASMA):ASMA是针对平滑肌细胞的自身抗体,主要见于自身免疫性肝炎和肝硬化等。

3.抗线粒体抗体(AMA):AMA是针对线粒体成分的抗体,主要见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4.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ANCA是针对中性粒细胞胞质的抗体,主要见于血管炎、炎症性肠病等。

5.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AECA是针对内皮细胞的自身抗体,主要与免疫性血管炎相关。

6.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TGA)和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这些抗体主要见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如Graves病和桥本氏甲状腺炎。

7.抗胰岛细胞抗体(ICA):ICA是针对胰岛细胞的自身抗体,主要见于1型糖尿病等。

8.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GBM-Ab):GBM-Ab是针对肾小球基底膜的抗体,主要见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等。

9.抗心磷脂抗体(ACA):ACA是一组针对心磷脂的自身抗体,主要与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血小板减少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

10.抗神经节苷脂抗体(GMI-Ab)和抗髓鞘碱性蛋白抗体(MBP-Ab):这些抗体主要与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如多发性硬化症等。

通过检测这些自身抗体,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风险和诊断。

在检测过程中,通常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等检测方法,根据抗体的滴度、阳性或阴性等进行判断。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自身抗体阳性并不一定意味着患有某种特定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抗体的检测方法

自身抗体的检测方法

自身抗体的检测方法引言:自身抗体的检测是一种关键的实验技术,广泛应用于医学研究、临床诊断和药物开发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自身抗体检测方法,包括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

一、免疫荧光法免疫荧光法是一种基于荧光标记的自身抗体检测方法。

首先,将待测样品涂在载玻片上,然后加入特异性荧光标记的抗人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

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如果样品中存在自身抗体,荧光信号将在细胞或组织中显示出来。

这种方法对于检测自身抗体具有高度特异性和灵敏度,可以用于早期疾病的诊断和监测治疗效果。

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一种常用的自身抗体检测方法。

该方法基于酶标记的二抗与自身抗体的特异性结合。

首先,在固相载体上吸附抗原,然后加入待测样品。

如果样品中存在特异性的自身抗体,它们将与固相载体上的抗原结合。

随后,加入酶标记的二抗,该二抗能够与自身抗体结合。

通过加入底物,酶催化底物发生显色反应,可通过光密度测定来定量分析自身抗体的含量。

ELISA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可靠,被广泛应用于自身抗体的检测和定量。

三、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法是一种用于检测自身抗体的高灵敏度分析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待测蛋白样品经电泳分离后转移到膜上,并与特异性的一抗和二抗反应,来检测目标蛋白的存在。

首先,将蛋白样品经SDS-PAGE电泳分离,然后将蛋白转移到膜上。

随后,将膜与特异性的一抗反应,一抗与目标蛋白结合。

最后,加入酶标记的二抗,二抗与一抗结合形成复合物,并通过酶催化底物发生显色反应,从而显示目标蛋白的存在。

免疫印迹法具有高度特异性和灵敏度,可用于检测自身抗体的存在以及研究蛋白的表达和修饰等。

四、其他自身抗体检测方法除了上述常见的自身抗体检测方法外,还有许多其他方法可供选择。

例如,荧光素酶免疫吸附试验(LIA)、放射免疫沉淀法(RIA)和流式细胞术等。

自身抗体检测项目及临床意义

自身抗体检测项目及临床意义

一、抗核抗体抗核抗体(antinuclearantibodies,ANA)泛指抗各种核成分的抗体,是一种广泛存在的自身抗体。

ANA的性质主要是IgG,也有IgM和IgA,甚至IgD和IgE。

ANA可以与不同来源的细胞核起反应,无器官特异性和种属特异性。

ANA主要存在于血清中,也可存在于其他体液如滑膜液、胸水和尿液中。

ANA在SIE患者的滴度较高,但也出现在其他许多自身免疫病中,在许多研究报告中,都将检出ANA作为自身免疫甚至自身免疫病存在的依据。

这种现象的机制尚未明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一)ANA的类型及意义由于细胞核成分的复杂性,不同成分的抗原性也不同;因此就会有多种不同的ANA。

1.抗核蛋白抗体核蛋白抗原(DNP)由DNA和组蛋白组成。

由于DNP抗原存在不溶性和可溶性两个部分,可分别产生相应的抗体。

不溶性DNP抗体通常不完全被DNA和组蛋白所吸收,它是形成狼疮细胞的因子;可溶性抗原存在于各种关节炎病人的滑膜液中,其相应抗体也出现于RA病人的滑膜液中。

2.抗DNA抗体可以分为两大类:①抗天然DNA(nDNA)抗体,或称抗双链DNA (dsDNA)抗体;②抗变性DNA抗体,或称抗单链DNA(ssDNA)抗体。

抗dsDNA抗体对SLE 有较高的特异性,70%~90%的活动期SLE病人该抗体阳性,效价较高,并与病情有关。

抗ssDNA抗体可见于多种疾病中,特异性较差。

3.抗ENA抗体可提取性核抗原(ENA)多从动物的胸腺中提取。

先将胸腺匀浆并破碎细胞,分离出细胞核;再经盐水或磷酸盐缓冲液处理后,很容易从胞核中提取出来。

ENA不含DNA,对核糖核酸酶敏感。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ENA可分为十几种,现仅介绍几种主要的ENA及其相应抗体。

(1)抗PNP抗体:PNA即核糖核蛋白,对核糖核酸酶和胰蛋白酶敏感,加热561h 变性。

抗PNP抗体多见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高效价的抗PNP抗体对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有诊断意义,而低效价的抗PNP抗体可在SIE患者中发现。

SLE患者多种自身抗体的检测

SLE患者多种自身抗体的检测

S S S E) U , L 是一 种 常 见 的 累及 多 器 官 的 自身 免 疫 性
疾病 , 发病 机制 主 要 是 由 于 机体 细 胞 和 体 液 抗 体 谱 采 用 用 免疫 印迹 法 ,
同 时 可 检 测 抗 U R 一 NP, S , S A, S B, 抗 m 抗 S 抗 S 抗 R 一2 抗 P S l 抗 C NP B, P NA, d— o5 , M— c, E — 抗 C 抗 s
体 阳性 率 为 5 . , u 在 S E 中 阳性 率 也 较 3 1 An A L
高 , 4 . 6 抗 U1 为 9 7/; 9 一 RNP 抗 S A、 S B 抗 R 一 、 S 抗 S 、 o 5 抗 体 、 P 与 AHA 的 阳性 率 分 别 为 5 . 、 2 AR A 7 5/ 9 6
3 讨 论
其 诊 断 、 疗及 估计 预后 提 供重要 依 据 。ANA是 治

系 统性 红 斑 狼疮 是 一 种 累 及 多 系统 、 多器 官 的 自身免 疫性疾 病 , 基 本 特 征 就是 患 者 体 内存 在 一 其
组将 自身真核 细 胞 的所有 抗原 成 分作 为靶抗 原 的
Sl c 阳性 病 例 。3 O名 正 常 对 照 组 中 ANA 及 ANA 抗 体谱 均 为 阴性 。
分离 血清 ,2 ~ 0℃冰 箱贮存 备 测 。
1 2 试 剂 与 方 法 ANA 及 ANA 抗 体 谱 检 测 采 用 .
表 1 1 9 S 7 例 I E患 者 自身抗 体 检 测 阳 性 率 ( , ) ”
d i1 . 9 9 jI S 1 0 — 4 X. 0 0 1 . 3 o : 0 3 6 /. S N. 0 0 7 4 2 1 . 0 0 0

自身免疫抗体谱报告解读

自身免疫抗体谱报告解读

自身免疫抗体谱报告解读
自身免疫抗体谱报告是检测身体是否产生了对自己正常组织的攻击的一种血液检测方法。

以下是对自身免疫抗体谱报告的一般解读:
1. 报告中列出的每个抗体都具有不同的重要性。

其中一些抗体可以与许多不同的自身免疫疾病相关,而其他抗体仅与一种特定的自身免疫疾病相关。

2. 报告中的数值代表抗体在血液中的浓度。

如果某种抗体的浓度过高,可能意味着某种自身免疫反应正在发生。

3. 通常,正常人体内会出现一些自身抗体,而这些抗体的浓度在正常范围内。

如果报告中某种自身抗体的浓度比正常范围高,但仍然在接受的范围内,可能并不意味着存在严重问题。

4. 如果报告中某种自身抗体的浓度远远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意味着存在某种自身免疫疾病。

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可能需要进一步评估。

5. 报告中还可以列出其他血液补体,淋巴细胞和其他信息。

这些信息可能是医生评估是否存在自身免疫疾病的组成部分。

最终的解释和诊断应由医生根据完整的病历和检查结果进行确定。

自身抗体谱5项检查

自身抗体谱5项检查

自身抗体谱5项检查
自身抗体谱5项检查通常包括抗核抗体(ANA)、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抗磷脂抗体、抗角蛋白抗体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这些检查有助于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等。

以下是这些抗体的简要介绍:
1. 抗核抗体(ANA):一种针对细胞内DNA、RNA、蛋白质和这些物质的分子复合物的自身抗体。

ANA检查主要用于检测自身免疫性疾病,尤其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等。

2.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针对中性粒细胞或单核细胞胞浆成分的抗体。

ANCA与某些血管炎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如肉芽肿性血管炎、显微镜下多血管炎等。

另外,在某些情况下,自身抗体谱5项可能指的是免疫抗体5项,包括lgA、lgG、lgM、补体C3和补体C4。

这些指标的异常可能与不同的疾病有关,如lgA骨髓瘤、慢性肝病、蛋白丢失性肠病、强直性肌营养不良、乳腺癌、类风湿关节炎、选择性IgA缺乏症、抗IgA抗体综合征、巨球蛋白血症、疟疾、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活动性肝炎、多发性骨髓瘤、软组织损伤等。

在不孕不育领域,抗体五项检查则包括抗HCG抗体、抗心磷脂抗体、抗卵巢抗体、抗精子抗体和抗子宫内膜抗体。

这些检查有助于明确生育障碍的原因,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自身抗体检测的应用

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自身抗体检测的应用

八、由Ⅲ 型超敏反应引起的 自身免疫性疾病
3、干燥综合征(SS)
SS中国的患病率为0.3%,女;男=9:1 SS发病高峰;20-30岁,50岁绝经后 分泌腺体功能异常导致皮肤和黏膜的干燥, 泪腺与唾液腺最常被侵犯,出现眼干与口干。 女性病人出现阴道黏膜干燥萎缩,有瘙痒感。 治疗:人工泪液、硼酸软膏
五、目前检测自身抗体常用的方法
间接免疫荧光法(IIF)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 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 酶免疫斑点法
六、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标志抗体
标志抗体 dsDNA 、Sm
相关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SSB 着丝点抗体 Scl-70 抗体 AKA、抗CCP 抗体 Jo-1 抗体 高滴度RNP 抗体 肝肾微粒体抗体(LKM-1)
ANCA荧光染色型与靶抗原
荧光染色型
胞浆型 (cANCA)
靶抗原
蛋白酶3(PR3) 阳性:韦格纳肉牙肿
核周型 (pANCA)
髓过氧化物酶(MPO 阳性:原发性பைடு நூலகம்管炎
非典型型 (aANCA) 兼有两种特性
胞浆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cANCA)
主要见于Wegener’s 肉芽肿及微小多动脉炎
7.自身免疫性肝病
病例2
• 张某:男,42岁,私企老总,2009年2月感 觉下蹲、上楼困难,手无力,低烧。单项 CK2999U/L,先怀疑心肌问题,一个月后查 抗Jo-1 抗体阳性,肌活检示肌纤维变性, 诊断:早期多发性肌炎,后碾转北京、上 海、广州半年治疗,未有好转。
病例3
• 黄某:女,39岁,16岁起经常腹泻,有脓 血,人消瘦,多次大便细菌培养,均无致 病菌生长,用抗生素治疗,症状缓解,停 药就发,数年不能诊断。后经结肠镜确认 为溃疡性结肠炎。至今未治愈。

自身抗体谱测定18项

自身抗体谱测定18项

自身抗体谱测定18项
自身抗体谱测定18项通常用于检测人体血液中的自身抗体,以评估免疫系统的功能和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

以下是常见的18项自身抗体:
1. 抗核抗体(ANA)
2. 抗双链DNA抗体(anti-dsDNA)
3. 抗磷脂抗体(aPL)
4. 抗Jo-1抗体
5. 抗Sm抗体
6. 抗SSA/Ro抗体
7. 抗SSB/La抗体
8. 抗Scl-70抗体
9. 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anti-RNP)
10. 抗组蛋白抗体(anti-histone)
11. 抗线粒体抗体(anti-mitochondrial)
12.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
13. 抗肌原纤维抗体(anti-SMA)
14. 抗肌动蛋白抗体(anti-actin)
15. 抗卡氏肺诺氏体抗体(anti-PCNA)
16. 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anti-TPO)
17. 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nti-TG)
18. 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anti-GBM)
这些自身抗体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干燥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自身抗体的阳性并不一定意味着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因为有时候正常人也可能出现低水平的自身抗体。

因此,临床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来做出准确的诊断。

检验科常见自身免疫疾病检测方法

检验科常见自身免疫疾病检测方法

检验科常见自身免疫疾病检测方法自身免疫疾病是一类由免疫系统异常引起的疾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等多种疾病。

这些疾病的早期诊断对于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确定自身免疫疾病的诊断,医生通常会使用一系列的检测方法。

本文将介绍检验科常见的自身免疫疾病检测方法。

一、免疫荧光法免疫荧光法是一种常见的用于自身免疫疾病检测的方法,它是基于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原理。

通过给患者的血液标本添加适当的荧光标记抗体,然后观察标本中是否存在荧光染色的细胞或组织,以确定是否存在自身抗体的产生。

这种方法可以检测多种自身抗体,常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的早期筛查。

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是一种利用酶标记的二抗体检测特定抗原或抗体的方法。

在自身免疫疾病的检测中,ELISA常用来测定患者血清中的自身抗体水平。

通过将待测血清与特定的抗原结合,然后加入酶标记的二抗体,再加入底物反应产生颜色,可以测定反应的光密度来判断抗体的存在与否以及水平的高低。

这种方法方便、灵敏度高,常用于硬皮病等自身免疫疾病的诊断。

三、免疫透析法免疫透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半定量检测方法,它的原理是通过酸化或热变性改变标本中的抗体结构,使其无法与特定抗原结合。

通过将患者血清与已知抗原结合后,加入过量的未标记抗原和少量的标记抗原,观察标本中是否有特定结合的免疫复合物的形成。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的优点,适用于多种自身免疫疾病的检测。

四、流式细胞术流式细胞术是一种通过测定单个细胞表面或内部标记物来分析、计数和鉴定细胞群体的方法。

在自身免疫疾病的检测中,流式细胞术可用于检测特定自身抗体和免疫细胞亚群。

它通过将标本中的细胞与特定的荧光标记抗体结合,再通过仪器的光学装置分析细胞的特性。

流式细胞术具有高效、快速、灵敏度高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自身免疫疾病的诊断与监测。

五、免疫电泳法免疫电泳法是一种利用电场将蛋白质分离并测定其免疫特性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身免疫病中多种自身抗体的检测及分析【摘要】目的:通过对自身免疫病患者常用自身抗体的综合检测、分析,评价其在自身免疫病中的意义及价值。

方法:选取临床上已确诊为自身免疫病患者216例作为疾病组(其中SLE患者102例,RA患者54例,MCTD患者18例,SS患者16例,PSS患者16,PM/DM患者10例),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抽取血液,分离血清,分别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欧蒙免疫印迹法和ELISA法检测ANA、抗ds DNA、ENA多肽谱、RF。

结果:6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RF的阳性检出率以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为最高(74.2%),干燥综合症(SS)患者次之(62.5%),而多发性皮肌炎(PM/DM)患者中未检出;ANA在6种自身免疫病患者中均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为最高(94.1%),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患者次之(88.9%),RA患者最低(33.3%);抗ds DNA则只在2种自身免疫病患者中检出,其中SLE患者阳性检出率最高(80.4%),而RA患者较低(3.7%);6种自身免疫病患者中,ENA多肽谱的各种抗体的检出率差别较大,其中,抗SSA/R0均有检出,但阳性率不高(均低于40.0%),而抗Histones只在SLE患者中有检出,抗Scl70只在系统性硬皮病(PSS)患者中有检出,抗J01则只在PM/DM患者中有检出,但抗U1snRNP 则在MCTD患者中检出率较高(88.9%),抗Centromere均无检出。

结论:自身免疫病患者同时检测多种自身抗体有助于疾病的特异性诊断和筛查。

【关键词】 RF; ANA;抗ds DNA; ENA多肽谱;自身免疫病[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significance of multiple autoantibody detection and analysis in the process of diagnosing and screening autoimmune diseases. Methods: 216 cases of autoimmune diseases were compared with 30 health volunteers. 102 out of these cases are SLE, 54 are RA, 18 are MCTD, 16 are SS, 16 are PSS and 10 are PM/DM, Autoantibody including ANA, anti ds DNA, ENA antibodies and RF were detected. Results: Among six kinds of autoimmune diseases mentioned above, RA has the highest positive rate of RF (74.2%) followed by SS (62.5%). On the contrary, in PM/DM, RF was detected as negative. SLE has the highest positive rate of ANA (94.1%) followed by MCTD (88.9%) and RA (33.3%). Anti ds DNA was only detected in SLE and RA with a positive rate of 80.4% and 3.7%, respectively. The positive rates of ENA antibodies in autoimmune diseases are obvious different among each other. Conclusion: Detection of multiple autoantibodies is a useful way of diagnosis and screening autoimmune diseases.[KEY WORDS] RF; ANA; Anti ds DNA; ENA antibodies;Autoimmune diseases自身免疫病是一类原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多为慢性病,任何年龄、性别均可发病,以女性为多见;常累及多器官、多系统,反复发作、慢性迁延[1,2]。

自身免疫病主要是由于机体的正常结构成分被相应的抗体或具有免疫效应细胞作用后引起的器质性、功能性障碍疾病,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自身免疫所致,因此,自身免疫病患者体内往往存在多种自身抗体,而这些自身性抗体也成为自身免疫诊断的重要依据[3]。

这些自身性抗体种类比较多,最常见的如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 ANA)、类风湿因子(RF)、抗ds DNA、ENA多肽谱等,随着病情的发展变化,这些自身性抗体也随之而变化;同时,有些自身抗体不仅仅存在于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当中,也可存在于几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4,5]。

因此,这些自身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疗效评价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216例自身免疫病患者(包括SLE、RA、MCTD、SS、PSS和PM/DM 6种)的常见自身抗体(ANA、RF、抗ds DNA、ENA多肽谱)进行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探讨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意义与价值。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选取本院经临床诊断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10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54例,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患者18例,干燥综合症(SS)患者16例,系统性硬皮病(PSS)患者16例,多发性皮肌炎(PM/DM)患者10例;另外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空腹抽血,分离血清,备用。

1.2 方法1.2.1 RF检测采用采用ELISA法采用事先用包括RF IgG、RF IgA、RF IgM抗原包被孔,将受检样品、阴阳性对照标本和酶标抗体及终止液按一定程序加入包被孔内,反应终止时,通过定量检测包被孔内有色物质的含量来检测RF IgG、RF IgA、RF IgM的含量。

试剂为德国欧蒙(杭州)医学实验诊断有限公司生产,采用全自动酶标仪。

1.2.2 ANA检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将患者血清以1∶100、1∶250、1∶500、1∶1 000稀释后滴加于包被有HEp2细胞的膜条上,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与固相上细胞中的抗原结合,再滴加荧光素标记的抗人抗体,与已经结合的抗体反应,若血清中有特异性的抗体,呈现特异性的荧光,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强度与抗体滴度相关。

试剂由德国欧蒙(杭州)医学实验诊断有限公司生产。

朱洪等.自身免疫病中多种自身抗体的检测及分析 1.2.3 抗dsDNA 检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将患者血清以1∶100、1∶250、1∶500、1∶1 000稀释后滴加于包被有绿蝇短膜虫的生物薄片上,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与固相上细胞中的抗原结合,再滴加荧光素标记的抗人抗体,与已经结合的抗体反应,若血清中有特异性的抗体,呈现特异性的荧光,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强度与抗体滴度相关。

试剂由德国欧蒙(杭州)医学实验诊断有限公司生产。

1.2.4 ENA多肽谱检测采用欧蒙免疫印迹法将核抗原印迹于干硝化纤维膜上,封闭其特异反应区,检测时膜条与稀释的患者血清共同孵育,使血清中的抗体与膜条上的抗原结合,再利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IgG二抗,以检测此结合抗体,加入底物后,显示蓝色条带,终止反应后则为棕色。

试剂由德国欧蒙(杭州)医学实验诊断有限公司研制生产。

2 结果6种自身免疫病患者血清RF、ANA、抗ds DNA、ENA多肽谱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其中ENA多肽谱检测项目包括抗 Histones、抗SmD1、抗SSA/R0、抗SSB/La、抗Scl70、抗Centromere、抗J01和抗U1snRNP 8种抗体。

6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RF的阳性检出率以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为最高,达74.2%,干燥综合症(SS)患者次之,为62.5%,而多发性皮肌炎(PM/DM)患者中未检出;ANA在6种自身免疫病患者中均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为最高,达94.1%,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患者次之,为88.9%,RA患者最低,为33.3%;抗dsDNA则只在2种自身免疫病患者中检出,其中SLE患者阳性检出率高,达80.4%,而RA患者较低,为3.7%;6种自身免疫病患者中,ENA 多肽谱的各种抗体的检出率差别较大,其中,抗SSA/R0均有检出,但阳性率不高,均低于40.0%,而抗 Histones只在SLE患者中有检出,抗Scl70只在系统性硬皮病(PSS)患者中有检出,抗J01则只在PM/DM患者中有检出,而抗U1snRNP则在MCTD患者中检出率较高,达88.9%,抗Centromere均无检出。

表1 6种自身免疫病患者血清RF、ANA、抗ds DNA和ENA多肽谱阳性分布情况注:抗 His代表抗 Histones; 抗Cen代表抗Centromere; 抗U1代表抗U1 snRNP。

3 讨论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种谱型范围广,与自身免疫关系密切,具有多种自身抗体的多样化的疾病。

这些自身抗体是针对自身细胞内,细胞表面及细胞外抗原成分的免疫球蛋白。

类风湿因子(RF)是一种抗人或动物IgG分子Fc片段抗原决定簇的抗体,以变异IgG为靶抗原。

常见的RF成分有IgM、IgG、IgA和IgE,而IgM型是RF的主要类型[6,7]。

本实验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自动化检测患者血清中的RF,此法准确、快速能定量分析,测定结果准确性和敏感性均高于胶乳颗粒凝集实验,但只能检测IgM型RF。

由本研究结果可见,RF在RA其检出率很高,达74.1%,但RF不是仅在RA患者中出现,在SS、PSS、SLE和MCTD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2.5%、50.0%、39.2%和22.2%,因而RF对RA患者具有泛特异性,RF阳性不能作为诊断RA的惟一标准。

尽管在多种疾病中可有RF阳性,但其含量均不高,随着RF含量增加,RF对RA的诊断特异性增高。

抗核抗体(ANA)是一组具有多种细胞核成分的自身抗体,是以真核细胞的核成分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的总称,ANA靶抗原分布由传统的细胞核抗原扩展到现在的整个细胞,包括细胞核、细胞骨架、细胞浆、细胞分裂周期等,可与不同来源的细胞核起反应,无器官特异性和种属特异性[810]。

从理论上讲,ANA阳性应是细胞内这些蛋白质分子及其复合物的抗体阳性,但因其所采用的方法的敏感度不同,ANA的阳性率与ds DNA 和ENA阳性率之间并不完全吻合[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