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省优质课教学设计教学文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省优质课教学设
计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省优质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 把握诗歌内容和情感,了解“歌行体”体裁特点。
2. 能聚焦微观“人事、物景”,会运用“由点读面”的文本解读方法。
情感目标:深切体悟杜甫“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胸襟和情怀。
重难点:
1.能聚焦微观“人事、物景”,会运用“由点读面”的文本解读方法。(教学重点)
2.深切体悟杜甫“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胸襟和情怀。(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关键词品读法;
2.点面结合、比较阅读;
3.整体到局部、由外到内的文本分析方法。
设计思路
1.着眼杜甫诗歌反映社会现实的内容特点,又根据诗歌语言凝练的体裁特点,兼顾这首诗的特质,确定本课的语文教学内容为:学习抓住微观、具体、典型的“人、事、物、景”从而“由点读面”解读文本的方法。
2.情感目标达成上,调动学生积极性:以诵读带动分析和感受,由物及人,由外到内。
知识目标达成上,尊重学生认知规律,注重知识的生成性:两次铺垫,一次点拨归纳,一次巩固。
3.组织线索:以歌行体的“变”为切入点,分明、暗两条解读线索
教学过程
一、抓诗歌“形象”,整体感知
一番凄风苦雨,一把辛酸泪
——以“景”入文,梳理情感,由天灾读人祸
二、细部聚焦,深入理解诗人遭遇和时代苦难。(由“点”到“面”)
—一张布衾冷似铁,一生坎坷天下同
——以“物”解文,横、纵思考,读“民生疾苦”
三、感悟、升华情感
千间广厦何时现,忧国忧民圣人心。——以“境况”读“境界”,对比现实和理想,读情怀
化
四、知识总结
诗圣著千秋——方法点拨,
总结“由点到面”的解读方法
教师活动学
生
活
动
一、方法点拨与总结
1.这就是杜甫,诗人超越个人苦痛,化痛苦为对人的体贴,让老师想到
了一段话:
“任何一个诗人也不能由于他自己和靠描写他自己而显得伟大,不论是描
写他本身的痛苦,或者描写他本身的幸福。任何伟大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
他们的痛苦和幸福的根子深深地伸进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
【过渡语】杜甫也正是这样的诗人,他让我们通过一阵风雨、一张布衾,读
到了广阔的社会现实。
1.【提出疑问】:我们是分析“风雨、布衾”这两个点的什么含义,从而
读到了这些“社会现实”的?
(学生思考回答)
2.【深入追问】:左边这些我们借助来解读诗歌内涵的“风雨、布衾”这
些景物与右边这些我们分析得出的“社会现实”两者在内容范围上有什么区
别?
(学生比较分析、回答)
3.【顺势点拨】:如果我们把“风雨、布衾”这些范围小、具体微观的景
物称之为“点”的话,那右边这些“社会现实”就可以称之为什么?
(顺势引入“点”与“面”概念,分析讲解)
4这首诗歌中,我们就是着眼于“风雨、布衾”这两个点,从而通过分析读出了
“社会战乱和天下寒士”这些面。
这也是我们同学需要掌握的一种文章、诗歌的解读方法。
【方法归纳】:
阅读文章、诗歌时,先抓住那些“表达简洁凝练、隐含的内容丰富、
情感表达集中”的细小、微观具体的“人、事、物、景”,以它们为解读“点”,然后分析它们的比喻义象征义,从而读出“社会历史、生活现实、人生百态”等更大范围的“面”。
二、学以致用
本文的题目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那这间脆弱的、经不起风吹雨打的茅屋在更大的“面”上指代什么?
明确:脆弱的茅屋→风雨飘摇的国家
【结语】:
在这首诗中,我们也正是透过“一番凄风苦雨”这个点,读懂了潜藏诗人内心的“一把辛酸泪”,窥探到了他不幸的“个人遭遇”。
“一张布衾冷似铁,一生坎坷天下同”,我们由“一张布衾”读出了“全社会的民生疾苦”。杜甫以个人遭遇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现实,所以我们常用一个词形容杜甫的诗歌。
【明确:诗史】
杜甫的伟大绝不仅仅限于此,“安得广厦千万间?”他撼人心魄的呐喊让我们看到了他那颗“忧国忧民的圣人之心”,让我们感受到了他悲天悯人的情怀。所以,我们也常用一个词来形容杜甫其人。
【明确:诗圣】
【最后,让我们再次深切地朗读一遍诗人那撼人心魄的呐喊,以此来感念我们
心中的伟大“诗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