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概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唐代刘知几著的《史通》总结了我国封建社会前期史学的发展;清代章学诚著的《文史通义》总结了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史学的发展。
2.提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学家是司马迁。
3.历史的基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
4.人类历史最基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
5.严格意义上的历史学产生的条件是:文字和历法。
6.我国史书体裁中最主要最常用的是: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和章节体。
7.注释有自注和他注两种。
8.历史学的理论体系有三个部分组成:史学本体论、史学认识论、史学方法论。
9.中国历史科学的开创者是李大钊,奠基人是郭沫若。
10.唐代刘知几提出史才需有三长,即才、学、识;清代学者章学诚在此基础上又提出“”,即“著书者之心术也”。
近人梁启超归纳为“史家四长”。
11.历史学的产生经历了三个阶段:远古传说阶段、简单的文字记录、历史著作。
12.李大钊的《史学要论》是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史学概论。
13.引证包括直接引证和间接引证。
14.一般认为,我国历史学产生的标志是《》的成书。
15.历史认识检验的途径有:社会实践的检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历史的相互检验。
16.史书的序有全书的总序和各篇章的两种。
17.中国历史纪年的方法主要有: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民国纪年法和公元纪年法。
18.史书标题的设计,一要,二要简明。
19.就哲学范畴来看,历史观主要有两种,即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20.史德指史学工作者治史的目的和态度,我们提倡无产阶级的史德,即不为强暴所曲,不为名利所动,不为、恩怨所扰。
1.唐代刘知几著的《》总结了我国封建社会前期史学的发展;清代章学诚著的《文史通义》总结了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史学的发展。
2.我国第一篇比较全面系统的史学评论文章是南朝刘勰的《》。
3.以历史人物的活动为线索,来编排叙述史事的史书体裁,称为体。
4.人类历史最基本的内容是。
5.严格意义上的历史学产生的条件是:和历法。
6.郭沫若所著的《》,是我国第一部试图用马克思主义来解释中国历史发展全过程的著作。
7.注释有和他注两种。
8.历史学的理论体系有三个部分组成:史学本体论、史学认识论、史学方法论。
9.中国历史科学的开创者是李大钊,奠基人是郭沫若。
10.唐代刘知几提出史才需有三长,即才、学、识;清代学者章学诚在此基础上又提出“”,即“著书者之心术也”。
近人梁启超归纳为“史家四长”。
11.历史学的产生经历了三个阶段:神话传说、简单的文字记录、。
12.李大钊的《》是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史学概论。
13.附录是对史书正文的补充和说明,起内容主要有:㈠。
㈡史料。
㈢大事记和大事年表。
㈣索引和表例。
㈤世系表。
㈥参考著作、论文的一览表。
14.一般认为,我国历史学产生的标志是《》的成书。
15.直觉就是凭经验得出结论,它需要有两个条件:一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成熟的认识能力,二要占有充足的。
16.史书的序有全书的总序和各篇章的两种。
17.中国历史纪年的方法主要有:年号纪年法、、民国纪年法和公元纪年法。
18.史书标题的设计,一要,二要简明。
19.历史学的社会功能有:认识功能、借鉴功能、。
20.史德指史学工作者治史的目的和态度,我们提倡无产阶级的史德,即不为强暴所曲,不为名利所动
,不为恩怨所扰。
1.唐代刘知几著的《史通》总结了我国封建社会前期史学的发展;清代章学诚著的《》总结了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史学的发展。
2.提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学家是。
3.历史的基本属性是。
4.人类历史最基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5.严格意义上的历史学产生的条件是:文字和历法。
6.一般认为,我国历史学产生的标志是《》的成书。
7.我国史书体裁中最主要最常用的是:编年体、、纪事本末体和章节体。
8.史书标题的设计,一要准确,二要。
9.就作者而言,注释一般有自注和之分。
10.中国历史纪年的方法主要有:年号纪年法、、民国纪年法和公元纪年法。
11.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曾经对历史学著述的文字表达提出过三个基本要求:切实、简要、。
12.历史学的理论体系有三个部分组成:史学本体论、、史学方法论。
13.中国历史科学的开创者是李大钊,奠基人是。
14.郭沫若所著的《》,是我国第一部试图用马克思主义来解释中国历史发展全过程的著作。
15.历史认识的检验包括两个层次:;对理论解释性判断的检验。
16.唐代刘知几提出史才需有三长,即才、学、识;清代学者章学诚在此基础上又提出“”,即“著书者之心术也”。
近人梁启超归纳为“史家四长”。
17.唯物史观形成的标志是1845—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的出版。
18.是人类历史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19.一种社会形态中的主要生产关系往往以状态、统治状态和残余状态三种形式存在。
20.唯物史观立论的三个“现实的前提”是:““现实的个人””,“他们的活动”,“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
1.唐代刘知几著的《》总结了我国封建社会前期史学的发展;清代章学诚著的《文史通义》总结了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史学的发展。
2.提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学家是。
3.历史的基本属性是。
4.人类历史最基本的内容是。
5.严格意义上的历史学产生的条件是:和历法。
6.一般认为,我国历史学产生的标志是《《春秋》》的成书。
7.我国史书体裁中最主要最常用的是:编年体、、纪事本末体和章节体。
8.史书标题的设计,一要准确,二要。
9.注释有自注和他注两种。
10.中国历史纪年的方法主要有:年号纪年法、、民国纪年法和公元纪年法。
11.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曾经对历史学著述的文字表达提出过三个基本要求:、简要、生动。
12.历史学的理论体系有三个部分组成:、史学认识论、史学方法论。
13.中国历史科学的开创者是,奠基人是郭沫若。
14.郭沫若所著的《》,是我国第一部试图用马克思主义来解释中国历史发展全过程的著作。
15.历史认识的检验包括两个层次:;对理论解释性判断的检验。
16.历史学的社会功能有:认识功能、借鉴功能、。
17.唐代刘知几提出史才需有三长,即才、学、识;清代学者章学诚在此基础上又提出“”,即“著书者之心术也”。
近人梁启超归纳为“史家四长”。
18.唯物史观形成的标志是1845—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的出版。
19.是人类历史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20.一种社会形态中的主要生产关系往往以状态、统治状态和残余状态三种形式存在。
21.一个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意识都是这个社会中的意识。
22.唯物史观立论的三个“现实的前提”是:“”,“他们的活动”,“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
23.引证包括和间接引证。
24.序言从内容上可以分为总序和两种。
25.历史学的产生经历了三个阶段:、简单的文字记录、历史著作。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 “为了历史而历史”,“回到乾嘉去”。
()
2. 历史学是具有社会功能的,所以历史研究和政策宣传是一回事。
()
3. 地理环境和生产力是两个不同范围的概念,我们要反对地理环境决定论,否定地理环境对生产力的影响。
()
4.历史认识有自己的检验层次和途径,因此任何历史认识都是可以得到检验的。
()
5.历史科学中提倡双百方针是错误的。
()
6.历史与历史著述是有区别的。
7.历史具有不可重复性和不可实验性,因此现实社会的实践不可以用来检验历史认识。
()
8.秦始皇想万世为君,然而却二世而亡;袁世凯复辟帝制,但皇帝梦却仅做了八十三天。
这些史实说明历史学中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
9.中国历史科学产生的时间是五四时期,资产阶级历史观运用于史学研究,这就使中国历史科学表现出极其强大的战斗力。
()
10.历史反映追求客观、公正而全面,所以纯客观的历史认识是历史研究所应达到的最高要求。
()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 历史学是具有社会功能的,所以历史研究和政策宣传是一回事。
()
2. 历史反映追求客观、公正而全面,所以纯客观的历史认识是历史研究所应达到的最高要求。
()
3. 地理环境和生产力是两个不同范围的概念,我们要反对地理环境决定论,否定地理环境对生产力的影响。
()
4.历史认识有自己的检验层次和途径,因此任何历史认识都是可以得到检验的。
()
5.历史科学中提倡双百方针是错误的。
()
6.历史与历史著述是有区别的。
7.历史具有不可重复性和不可实验性,因此现实社会的实践不可以用来检验历史认识。
()
8.秦始皇想万世为君,然而却二世而亡;袁世凯复辟帝制,但皇帝梦却仅做了八十三天。
这些史实说明历史学中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
9.中国历史科学产生的时间是五四时期,资产阶级历史观运用于史学研究,这就使中国历史科学表现出极其强大的战斗力。
()
10.历史是一个任人随意打扮的小姑娘,你可以把她装扮成你喜欢的任何样子。
()
1. 历史记录就是客观历史过程。
()
2. 历史科学中提倡双百方针是错误的。
()
3. 历史具有不可重复性和不可实验性,因此现实社会的实践不可以用来检验历史认识。
()
4. 历史学是具有社会功能的,所以历史研究和政策宣传是一回事。
()
5. 史德指史学工作者治史的目的和态度,我们提倡无产阶级的史德,即不为强暴所曲,不为名利所动,不为恩怨所扰。
()
6. 一个时代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指生产力发展的总体水平。
()
7. 历史是一个任人随意打扮的小姑娘,你可以把她装扮成你喜欢的任何样子。
()
8.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构成社会形态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只要在社会形态更替的时候把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就可以了。
()
9.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辨证统一的,所以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关系也应该马上随之发展。
()
10. 历史反映追求客观、公正而全面,所以纯客观的历史认识是历史研究所应达到的最高要求。
()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 历史记录就是客观历史过程。
()
2. 历史科学中提倡双百方针是错误的。
()
3. 历史具有不可重复性和不可实验性,因此现实社会的实践不可以用来检验历史认识。
()
4. 历史学是具有社会功能的,所以历史研究和政策宣传是一回事。
()
5. 史德指史学工作者治史的目的和态度,我们提倡无产阶级的史德,即不为强暴所曲,不为名利所动,不为恩怨所扰。
()
6. 一个时代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指生产力发展的总体水平。
()
7. 历史是一个任人随意打扮的小姑娘,你可以把她装扮成你喜欢的任何样子。
()
8.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构成社会形态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只要在社会形态更替的时候把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就可以了。
()
9.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辨证统一的,所以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关系也应该马上随之发展。
()
10. 历史反映追求客观、公正而全面,所以纯客观的历史认识是历史研究所应达到的最高要求。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历史;狭义的历史是记载和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过程和其规律性。
而广义的历史泛指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
2.纪事本末体::纪事本末体是以历史事件为线索来编排、叙述历史内容的一种史书体裁。
将某一时段的历史内容分为若干大事,每事一篇,篇与篇之问按时间顺序编排,每叙一事必求首尾完整,详其始末,故称为纪事本末体。
与编年体、纪传体合称中国古代的三大史书体裁。
3.史学本体论:也即是对客观历史本质的反思。
历史认识论和方法论则是对历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对客观历史的认识和研究方法上的理论思考。
也有学者把史学本体论称为历史理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称为历史学理论或史学理论。
4.《史记》
5.历史观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历史著述
2.章节体
3.历史观
4.《春秋左氏传》
5.《史学要论》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 历史
2. 历史观:指人们对历史运动的根本的、总的看法,是历史研究的理论指南,是历史学的灵魂。
3. 纪传体
4. 从下往上看的历史观
5. 上层建筑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 历史著述
2. 历史学
3. 编年体
4. 唯心史观:以唯心主义为理论指导的一种对历史问题的根本看法。
它否认生产方式是历史的根本动力,否认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否认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伟大作用,而以唯心主义的观点,片面夸大思想动机和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把历史归结为上帝(神)或者是个别英雄人物的意志的体现,从而歪曲了对客观历史的真实反映,把历史研究引向歧途。
5. 经济基础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2.直接引证和间接引证各有什么适用范围?
论证性的著述大都用直接引证,叙述性的著述大都用间接引证;
所引的史料较短、较罕见、有分歧有争议的,多用直接引证,所引史料较长、较常见、较普通的,多用间接引证;
专业性的史学著述大都采用直接引证,通俗性的著述大都采用间接引证等。
学术性期刊;大众、儿童的通俗性读物、报纸《故事会》
3.史料的分类有哪几种?
4.如何正确处理“博”与“约”的关系?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如何理解“历史”的概念?
2.纪传体的优缺点是什么?其代表作是什么?
3.历史学的教育功能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4.如何正确处理革命性和科学性的关系?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 日常生活中“历史”有那些通俗含义?
A、客观历史过程
指过去发生的事件与过程,即客观历史本身。
B、主体化历史
指有关过去的记录与研究,即历史著述,即是经过人脑的思考、加工而形成的主体化的历史。
C、历史学、历史专业
指一门学科,或一门专业。
2. 历史学的认识过程有何特点?
3. 唯心史观有那些主要表现形式?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 纪传体的优缺点是什么?其代表作是什么?
2.如何研究生产力?
⑴要研究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
⑵要研究人们的劳动组织形式和人们已获得的生产知识和科学知识。
⑶要对工业、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等各方面生产力的材料进行综合分析,这样才能较全面、客观地反映一个时代生产力发展的总体水平。
3. 唯心史观有那些主要表现形式?
4. 如何简评“从下往上看”的历史观?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论述历史学的社会功能。
2.论述历史学的认识过程有何特点。
3.材料:
⑴“文士撰文,惟恐不自己出;史家之文,惟恐出之己。
”
——《章氏遗书》卷14
⑵“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
——《隋书•炀帝纪》
⑶“文约而事丰,此述作之尤要者也。
”
——刘知几《史通•书事》
⑷“事本飞动而文章呆板,人将不愿看,就看亦昏昏欲睡;事本呆板而文章生动,便字字活跃纸上,使看的人要哭便哭,要笑便笑。
如像唱戏的人,唱到深刻时,可以使人感动。
”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
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历史学界对此有何看法,结合自己的认识加以论述。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2.试结合史实论述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
1. 试论历史学的社会功能。
一、历史学的认识功能
“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
”
——李大钊
“源清流清,源浊流浊。
”
人们认识的方式、习惯及规律,也是以历史为背景条件,甚至是基础来全面考察。
没有没过程的事物,也没有没历史的事物。
认识现在就必须认识历史。
刘邦“入其地,先观其史。
”
民主建设的思考与启示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与我国近现代史的关系
二、历史学的借鉴功能
借鉴功能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
”
“述往事,思来者。
”
三、历史学的教育功能
⑴理想教育
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褒贬从而影响到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
秦桧和岳飞
汪精卫和孙中山
⑵道德教育
儒家思想的合理部分:“孝”、“悌”、“忠”、“中庸”等批判地继承
⑶历史眼光(历史感)的教育
①开拓人们的视野和心胸
2.作为一个合格的史学工作者应该有那些基本素养?
一、史识
㈠相当的理论水平
1、理论的巨大指导作用
2、理论的内容:多样性
3、掌握理论的途径
⑴在实践中不断的积累
⑵认真读书接受间接经验
⑶关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㈡广博的知识面
3、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既有精深的专门知识,又有广博的知识面,具有事业发展实际需要的最合理、最优化的知识体系。
二、史学
史学:特指史学工作者要详尽地占有材料。
㈠史料的搜集积累和分类排比
㈡史料的理解和应用
三、史德
1、不为强暴所屈
2、不为名利所动
3、不为恩怨所扰
3. 怎样具体分析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1、研究历史上某种上层建筑发生发展的历史,不能离开对于经济基础的研究。
同一性质的上层建筑采取不同的形式,其差异的根本原应就在于经济基础的特点所决定。
2、研究任何一种社会形态,必须把辩证分析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贯彻在对于这个社会形态的从产生到灭亡的全过程。
唐朝安史之乱前后历史的考察。
3、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是一个历史过程,要对这整个历史过程中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复杂的矛盾运动进行研究。
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
鲁迅《阿Q正传》、《药》。
4、当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中存在的并不是单一的生产关系的情况,如何考察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⑴要善于认识占支配地位的生产关系怎样决定着经济基础的基本特征和性质以及怎样规定、影响着其他次要生产关系的形态和特点。
⑵要善于认识由于经济基础的这种复杂的构成状况,怎样决定着上层建筑的特殊构成形式,以及怎样制约上层建筑的特殊运动形式。
⑶通过对这些复杂的矛盾关系的具体分析,概括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统一、矛盾运动的形式,科学解释具体的社会形态存在和发展的具体规律性。
5、要研究历史传统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巨大影响。
6、还要研究外部条件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影响。
包括:
⑴交通往来,文化传播的影响。
7、要辩证分析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以及在一定条件下,上层建筑所表现的主要的决定作用。
五、论述题(共25分)
1. 试论“博”与“约”的关系。
博与约是辩证的统一。
“学贵博而能约,未有不博而能约者也,以言陋儒荒俚,学一先生之言以自封域,不得谓专家也。
然亦未有不约而能博者也,以言俗儒记诵漫漶,至于无极,妄求遍物,而不知尧、舜之知所不能也”。
——《文史通义·博约中》
2. 怎样从历史上的社会存在解释历史上的社会意识。
1、必须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⑴要想科学地分析历史上的社会意识,必须从科学地分析历史上的社会存在出发,用它作为基础来解释社会意识形成、发展和灭亡。
只有这样才能正确解释社会意识发展变化的真正根源,才能使对社会意识的认识建立在唯物的、真实的基础之上。
2、具体研究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⑴要正确解释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⑵要研究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社会意识的历史继承性是指后人继承前人所提供的思想材料,并加以改造发展而形成自己的思想。
①社会意识继承的阶级性(选择性)。
②社会意识的继承最终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不是由前人提供的思想材料决定的。
⑶要研究各种社会意识形式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①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②同一社会中,不同阶级的社会意识之间也相互影响,一般的,一个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意识都是这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意识。
这种影响也说明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勤俭持家、皇权思想、等级观念等等,农民和地主阶级思想中都有。
⑷要研究社会意识形态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状况。
⑸社会意识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落后意识)。
宗教和传统思想
⑹先进的社会意识(超前意识)能够在不同程度上预见社会存在变化的趋势,这种对未来的预测是建立在正确分析现实社会存在的基础之上得出的结论。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