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生物考前回归教材(基础图例+关键语句+核心考点):第十部分 生物与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部分生物与环境
[基本图例]
种群
群落
生态
系统
[关键语句]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估算种群密度常用的
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的大小,年龄
组成(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性比率)也能影响种群的大小。
3.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曲线呈“J”型,种群增长率保持不变。
4.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
5.群落的特征包括:物种组成、种间关系和空间结构以及群落的演替。
6.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7.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和寄生等。
8.群落的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群落的水平结构与地形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光照强度、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有关。
9.群落的演替包括初(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人类活动会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10.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两方面。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中生产者为自养生物,消费者和分解者为异养生物。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11.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大基本功能。
1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
13.物质循环指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
间循环反复,具有全球性。
14.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
15.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以及生物种间关系的调节都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16.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17.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
18.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分为潜在价值、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
19.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手段。
[核心考点]
一、种群和群落
1.种群的特征
(1)种群的特征有哪些?种群的最基本特征是什么?决定种群的大小和密度的特征有哪些?
提示:种群的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决定种群的大小和密度的特征有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2)可以用哪些方法调查种群密度?分别适用对象是什么?
提示:样方法:植物和运动能力弱的动物;标志重捕法:活动能力强的动物;血球计数板计数法:微生物;用取样器进行采集、调查的方法:土壤中的小动物。
2.种群的数量变化
(1)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的条件是什么?写出J型增长的关系式。
提示: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N t=N0λt。
(2)解释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曲线形成的原因。
提示:资源和空间有限,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加剧,该物种的天敌增加,这就会导致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当死亡率增加到与出生率相等时,种群的增长就会停止。
(3)什么是环境容纳量?环境容纳量会发生改变吗?(必修3P67)
提示: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
环境容纳量也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如大熊猫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的减少和活动范围的缩小,其K值就会变小。
(4)在自然界中,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有哪些?(必修3P67)
提示: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5)渔业捕捞在何时进行能有效地保护渔业资源?
提示:K/2。
3.群落的结构特征
(1)生物群落的概念和结构特征分别是什么?(必修3P71)
提示: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
结构特征: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等方面。
(2)种间关系主要有哪几种类型?(必修3P73)
提示:捕食、竞争、寄生、互利共生。
(3)群落的空间结构分哪几方面?(必修3P74)
提示:群落的空间结构分为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两个方面。垂直结构表现为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水平结构表现为群落常呈镶嵌分布。
4.群落的演替
(1)群落演替的主要类型并举例。(必修3P79~80)
提示:群落演替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如裸岩上的演替: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次生演替如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弃耕农田→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灌木丛→树林。
(2)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是什么?(必修3P81)
提示:会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二、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结构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什么?
提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哪些?分别包括哪些常见的生物?(必修3P90)
提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
盐等;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大多数动物,包括植食性、肉食性、杂食性和寄生动物等;分解者:腐生的细菌、真菌等。
(3)食物链:草→蝗虫→蜘蛛→螳螂→食虫鸟,请分析其中的消费者类型及营养级类型?
提示:
(4)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什么?有何作用?
提示: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它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
2.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规律及应用
(1)某一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的去向有哪些?(必修3P94)
提示:①自身呼吸散失(以热能形式散失);②被下一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③被分解者分解;④部分未被利用。
(2)生物摄入的能量都能够被同化吗?(必修3P94)
提示:不能。摄入的能量除部分被同化,还有部分未同化而以粪便的形式被分解者分解。
(3)能量流动的特点是什么?原因是什么?(必修3P95)
提示: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单向流动的原因:①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的顺序是不可逆转的,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不逆转)。②各营养级的能量大部分以呼吸作用产生的热能形式散失,这些能量是生物无法利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