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歌赏析黄庭坚《池口风雨留三日》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重难点16 诗歌比较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讲练(全国通用附答案和解析)

重难点16  诗歌比较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讲练(全国通用附答案和解析)

重难点16 诗歌的比较阅读题型一比较诗歌形象(意境)题型二比较诗歌语言题型三比较诗歌表达技巧题型四比较诗歌感情态度总结:鉴赏原则:整体把握,寻同辨异解题方法:1.审题关键:“同”“异”“同和异”2.答题指向:比较点——寻同辨异3.答案层次:分值、分布2022年全国甲乙卷,诗歌鉴赏的简答题,考查的都是比较阅读试题。

【设题角度】从大方面看,一般从“求同”、“求异”或“求同和异”三个方面来设计问题。

从小方面看,可以从诗歌的体裁、题材、形象、语言、感情、思想内容、表现技巧等方面设题。

【比较类型】1、不同诗歌选取的同一意象的寓意比较。

(湖北卷)《丹阳送韦参军》严维和《暮春浐水送别》韩琮问题: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

2、诗与画的意境比较。

(广东卷)《春日登楼怀归》寇准问题:北宋翰林图画院曾用“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作为考题,夺魁者画的是“一船天睡舟尾,横一孤笛”。

你认为这幅画能表现这两句诗的内容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3、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

(福建卷)《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问题: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

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4、不同诗歌相同用词的比较。

(湖南卷)《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和《登崖州城作》李德裕问题:两诗都着一“望”字。

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

柳诗之“望”……5、不同诗人描写同一情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比较(天津卷)州歌(其六)》汪元量问题: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6.不同诗歌描写同一对象的表现手法比较。

一、【河南省洛阳市一中2023届高三11月调研检测】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读书【唐】皮日休家资是何物?积快列梁梠①。

高斋晓开卷,独共圣人语。

英贤虽异世,自古心相许。

案头见蠹鱼②,犹胜凡俦侣。

最新黄庭坚《池口风雨留三日》赏析

最新黄庭坚《池口风雨留三日》赏析

黄庭坚《池口风雨留三日》赏析池口风雨留三日①孤城三日风吹雨,小市人家只菜蔬。

水远山长双属玉②,身闲心苦一舂锄③。

翁从旁舍来收网,我适临渊不羡鱼。

俯仰之间已陈迹,暮窗归了读残书。

[1]注释①黄庭坚于1080年(元丰三年)秋入京改官,授知吉州太和县(今江西泰和),秋天从汴京出发赴江南。

这首诗就写在他赴任途中因风雨而留滞池口(今安徽贵池)的时候。

②属玉:即鸀鳿,似鸭而大,毛作紫绀色,长颈赤目。

③舂锄:即白鹭,以其啄食的姿态有如农夫舂锄,所以有这个名称。

[2]赏析黄庭坚早年为地方官,曾在北京(今河北大名)当了七年的国子监教授,这是一个闲职,所以他常自比为唐代的广文先生郑虔。

熙宁(1068-1077)、元丰(1078-1085)年间正是新法推行之时,黄庭坚因与当政者政见不合,加上位卑职微,心怀抑郁。

他一方面慨叹抱负不能实现,一方面向往归隐田园,对现实政治采取消极的不合作态度。

这一时期的诗文反映了黄庭坚满肚子的不合时宜,于放旷达观中透出一股兀傲不平之气,如“枯桐满腹生蛛网,忍向时人觅清赏”(《再答明略》),“五斗折腰惭仆妾,几年合眼梦乡闾”(《次韵寅庵》),“学得屠龙长缩手,炼成五色化苍烟”(《次韵寄上七兄》),“安得田园可温饱,长抛簪绂裹头巾”(《同韵和元明兄知命弟九日相忆》)等即是。

这首诗描写旅途中的见闻杂感,表现出不慕荣利,以读书自娱的人生态度,在悠闲旷达的笔调中隐隐透露出内心的苦闷不平。

诗的前半在写景中抒情。

首联从扣题入手,绘出一幅孤城风雨图:长江边上,孤城一座,风吹雨打,已经三日,小市人家只能以菜蔬度日。

这是十分淡雅素朴的笔致。

诗人好像信手拈来,不假藻饰,而富有诗情画意。

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质朴恬静的小城生活的喜爱。

这里纯为写景,但内心情意已曲曲传出。

颔联触物起兴,诗人放眼四顾,无意中有一些景物触动了他的情怀,于闲适宁静中见出内心的波澜。

那浩浩江水流向远方,迤逦的山岭,看上去像一双属玉鸟。

司马相如《上林赋》说:“鸿鹔鹄鸨,鴽鹅属玉。

北京市丰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练习语文试卷(A)(含答案)

北京市丰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练习语文试卷(A)(含答案)

丰台区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练习高二语文(A卷)(练习时间:150分钟)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含蓄”之美是中国古典诗学中特别重视的一个问题。

一方面是中国古诗多为四、五、七言,四、八句的短制,不能不要求短中见长,小中蓄大;另一方面则与儒、道两家的思想有关。

儒家诗教主张的“美”“刺”,都要求委婉曲折,温柔敦厚,乐而不淫,怨而不怒。

道家则认为“天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并认为“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儒、道两家上述思想有相通之处,即都重视“无”与“有”、“虚”与“实”、“内”与“外”、“言”与“意”之间的辩证关系。

这种相通之处反映到诗学上面,就都以“含蓄”“蕴藉”“空灵”为美,以直语、铺排语、说尽语为不美。

“含蓄”这一说法,较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所谓“文约”“辞微”,指诗里说出来的比较简约;所谓“指大”“义远”,指所暗示出来的意味丰富深远。

到了唐代,探讨“含蓄”美成为诗学发展的时尚,如皎然《诗式》中“但见情性,不睹文字”、白居易《文苑诗格》中“为诗宜精搜,不得语剩而智穷,须令语尽而意远”等。

特别值得重视的是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他把“含蓄”作为其中的一品:“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唐后,像梅圣俞的“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苏轼的以“一点红”表现“无边春”、王士祯的“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尾”等说法,都未超出司空图的概括。

对“含蓄”美的重视,成为中国诗学的一大传统。

含蓄的艺术之美,是诗人创作的共同追求。

诗人面对的社会生活和心中涌动的感情是丰富多彩的,诗人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生活和流动多变的感情全部直说出来。

诗人所采取的“策略”,必然是以个别概括一般,即“以少总多”“万取一收”,企望在“言外”建立起一个以有限表现无限的艺术世界。

含蓄的艺术之美,又是读者鉴赏再创造的需要,其心理机制就是读者对诗作中空白的填充与投射。

2019高考模拟题古诗词鉴赏

2019高考模拟题古诗词鉴赏

一、阅读下面宋词,完成14~15题。

鹧鸪天陆游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

斟残玉瀣①行穿竹,卷罢黄庭②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

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注]①玉瀣:“玉瀣”是一种美酒的名称。

②黄庭:“黄庭”是道经的名称。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片第一句以自豪的口吻赞美了居住地的环境,暗示纷繁的人世无法比拟。

B.下片头三句表明诗人就是要理直气壮贪图这种自在的生活,即使身体“衰残”也不放弃。

C.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创作的本意,“心肠别”戳穿了最高统治者的嘴脸。

D.全词写闲居生活的感受,但基调苍凉悲壮,直陈不能为国效力惆怅失意的心情。

15.分析“家住苍烟落照间”一句的意境,试用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诗句对照分析。

(6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小重山[南宋] 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

槐枝啼宿鸟,冷烟浓。

小楼愁倚画阑东。

黄昏月,一笛碧云风。

往事已成空。

梦魂飞不到,楚王宫。

翠绡和泪暗偷封。

江南阔,无处觅征鸿。

【注】陈亮,字同甫,多次向宋孝宗上书陈述抗金方略。

据《丽情集》记载,御史裴质和成都歌女灼灼有情,裴质被召还朝后,灼灼以软绡聚红泪为寄。

14.简要赏析这首词上片的写景艺术。

(4分)15.本词与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的风格相比,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5分)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终南山王维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台,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注】太乙:终南山主峰。

天都:天帝所居之处,此指长安。

分野:古代以星宿分野,凡地上某一区域,都划在星空某一分野之内。

终南山一带属井宿分野。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的首联用夸张的手法写出终南山高峻雄伟、气势磅礴,与天相接、与海相连。

B.颔联写烟云变灭,诗人入山回望,白云弥漫,青霭蒙蒙。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十(含答案)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十(含答案)

一、诗歌鉴赏(共10题)1、咏竹(南朝梁)刘孝先竹生荒野外,梢云耸百寻。

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耻染湘妃泪,羞入上宫琴①。

谁能制长笛,当为吐龙吟②。

【注】①上宫琴:宫廷一流琴师弹奏的琴。

②吐龙吟:竹笛声音嘹亮有如龙吟。

葛洪《神仙传》记载了仙人壶公的竹杖变化为龙的故事,此处暗用此典。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两句,诗人用简洁语言描写了野竹的生长环境和高耸人云的挺拔雄姿。

B.诗人在第三句中笔锋一转,揭示野竹虽然气概凌云却不被欣赏的凄凉境遇。

C.五、六句中“耻”“羞”二字沉重且有分量,表现出竹子无人同情的抑郁伤感。

D.尾联暗用仙人壶公的典故,妥切无痕,包蕴深广,寄托了诗人的高远情致。

15.《咏竹》与《春日山中竹》都写山野之竹,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请简要分析两首诗所言之“志”有何不同。

数竿苍翠拟龙形,峭拔须教此地生。

无限野花开不得,半山寒色与春争。

(裴说《春日山中竹》)2、杭州春望白居易①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②。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注】①白居易:中唐诗人,时任杭州刺史。

②柿蒂:丝织品上的花纹;梨花:梨花春,酒名。

19.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紧扣题目中的"望"字,遥望海天瑰丽的景色,近观城内风物人情,远近结合,错落有致。

B.颔联用典故写春景,上句气象雄浑,下句旖旎动人,不但呈现了眼前景象,而且引人展开联想。

C.颈联色彩词语的运用,描绘了当时社会的繁荣景象,也暗含对统治者追求奢侈浮华生活的批判。

D.这首诗和《钱塘湖春行》一样,表现了作者对杭州风景的欣赏、赞美以及任职于此的悠然自得。

20.请简要说明本诗尾联的妙处。

3、野老歌张籍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①。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2023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3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

浙江省杭州市202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3月份)(解析版)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1.(4分)阅读下面小说单元导读,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小说往往通过(sù)造人物形象来表现社会生活。

小说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常常能折射出世态人情和时代风(mào)。

小说题材多样,意(yùn)丰富,人物形象鲜明,读来令人难忘。

学习小说要在(shū)理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对作品的内容、主题有自己的看法,理解小说的社会意义。

还要学习欣赏小说语言,了解小说多样化的风格。

2.(8分)古诗文名句填空。

文人墨客,豪情壮志满怀。

当陈同甫出征沙场,辛弃疾赋壮词以寄之“了却君王天下事,(1)”;当身处逆境时,苏轼以“谁怕,(2)”的坦荡胸怀,包容天地;当个人的愁苦融入历史的长河,陈与义“闲登小阁看新晴。

(3),(4)”;当赴边远眺,纳兰性德听北风呼啸,怅惘而放歌“身向云山那畔行,(5),(6)”;当目睹民族危机时,秋瑾决心寻求救国之道,发出“俗子胸襟谁识我?(7)”的呼喊;当生命与大义不能同时得到时,孟子提出了(8)“”的观点。

3.(3分)【铭记英雄历史】对联一斧头劈开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1933年,四川农民何永瑞为欢迎中国工农红军而作对联二倭寇不除,有何颜面国仇未报,负此头颅——抗战时期,重庆一家理发店门上贴出此联红心灿灿,毅志任凭烈火烧对联三铁骨铮铮,身躯敢让机枪哑——人们为纪念抗美援朝英雄黄继光、邱少云而作下列对三副对联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联一“劈开”“割断”形象地表现了中国工农红军革命的气势。

B.对联二构思巧妙,一语双关,字里行间洋溢着爱国热情、民族气节。

C.对联三“敢让”“任凭”凸显了两位英雄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D.三副对联对仗工整,都运用比喻、对比的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

4.(3分)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先秦时期,“士”往往指有胆识有才能的人。

比如刺杀王僚的专诸,刺杀庆忌的要离,还有不辱使命的唐雎。

北京市东城区2014届高三3月质量调研语文试题

北京市东城区2014届高三3月质量调研语文试题

北京市东城区2014届高三3月质量调研语文试题2014.03本试卷共8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3小题,共15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儿时最快乐的日子,当然是过年。

早就扳起手指头,盘算着离“年”还有几天。

喝过腊八粥,吃过祭灶神的关东糖,度过掸灰洗尘的扫房日,“年”就在眼前了。

过年的时候,最忙碌的要算是父亲。

他写得一手好字,亲友邻居都央求他写春联。

写春联的红纸上杂有星星点点的金帛,在阳光下泛着金光。

父亲手持毛笔,在那一片红光金光中,写下一个个遒劲的黑字:“江山千古秀,。

”“春至花如锦,风竹自吟。

”……(1)划线词语中,含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扳起B.掸灰洗尘C.金帛 D.遒劲(2)下列各句子填入文中横线处,对仗最为工整、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天地一家春B.河山万物新C.烟雨时时新D.万里尽春晖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谐音就是利用汉字多同音或近音的特点,用同音或近音字代替本字,广泛用于谜语之中。

比如《红楼梦》第二十二回里贾母说的谜语“猴子身轻站树梢”,打一水果名。

贾政利用谐音一猜便知,可他故意乱猜,以博贾母喜欢。

文中“猴子身轻站树梢”这一谜语的谜底是(3分)A.蟠桃B.荔枝C.苹果D.甘蔗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3)题。

“俗”有通俗与庸俗之分。

平易浅显是指通俗,俗不可耐是指庸俗。

中国古代许多著名文人都推崇通俗。

白居易有意识地追求通俗,王安石誉之为“白俚.”。

惠洪《冷斋夜话》云:“白乐天每作诗,令老妪.解之。

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易之。

”可见通俗并非脱口而出。

“,”这两句诗道破了通俗的秘密。

通俗的诗是不卑.俗、也不浅薄的。

刘禹锡的《竹枝词》就是一首明朗流畅、情趣诱人的好诗。

通俗是喜爱朴素的。

唐代李绅的诗《悯农》何其通俗!又何其朴素!但通俗又不等于朴素,白居易的《忆江南》就于通俗中见绮.丽。

2024年江苏省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2024年江苏省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2024年江苏省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中考一模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综合1.根据语境完成下列小题。

扬州,一个诗一般的城市。

空灵迷蒙,在李白的三月烟花里 A轻音袅袅,在杜牧的玉人箫声里。

告别灰暗枯寂的冬日,春日里扬州的各种花逐步渐次繁盛成了一幅画。

瘦西湖的湖上梅林,何园“尘不染”的白玉兰、高邮湖上娉.()婷的二月兰、仪征路旁热烈奔放的芍药花…… 今年扬州不仅赏花的品种增多,而且各大景区举办赏花主题的文旅活动也 B 。

这个春天,花惹你xiá()思,去奔赴一场春日之约。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娉.( )婷xiá( )思(2)横线A处应该填上什么标点?(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4)根据语境,在横线B处填入最恰当的成语()A.精彩纷呈B.络绎不绝C.浩如烟海D.娓娓道来二、综合性学习2.为了更好地介绍扬州的春菜,小语同学创作了剧本《春菜,来点新意》,现在准备把这个剧本搬上校园艺术节的舞台,请你就剧本中的戏剧冲突进行修改完善。

甲(A):我真不懂了,春菜居然上了热搜,不过是一些蔬菜,也翻不出什么花样,能有什么好的?乙(微笑着,骄傲地):你这就不懂了吧!B。

(1)根据人物对白,在A处为人物甲填入恰当的表情、语气方面的舞台说明。

A:。

(2)根据链接材料在B处为人物补充一句话,要求使用恰当的关联词,体现两则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扬州人对吃很是讲究,荠菜一定要是沾着泥巴的,马兰头和芦蒿一定要水水灵灵的,过冬剩下的咸肉,刚好搭配上开春的菜苔、河蚌;春天里,少不了洋花萝卜,简单的调味就是一道爽口的下粥菜,一路逛下来,菜场里满满的绿色交响曲,从浅到深,从淡到浓,艺术生来了都得把画笔换成筷子……——《扬州网》近日,《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旗下互动平台“地道风物”把江苏誉为中国最会“吃春天”的大省。

随着春菜上市,扬州淮扬菜大厨领衔创新,运用春季常见的马兰头、荠菜、香椿、枸杞头、蚕豆、鱼鲜等食材,做出不同的风味,方便吃货们打卡的同时,也为“世界美食之都”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2024届高考诗歌专题训练诗人篇(黄庭坚)(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诗歌专题训练诗人篇(黄庭坚)(含解析)

诗歌专题训练-------诗人篇(黄庭坚)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次元明韵寄子由黄庭坚半世交亲随逝水,几人图画入凌烟①?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

欲解铜章行问道,定知石友许忘年。

脊令各有思归恨,日月相催雪满颠。

【注】①凌烟:阁名,在唐代长安太极宫内。

唐太宗曾令著名人物画家阎立本将功臣长孙无忌等二十四人的像画在阁内,以表彰他们的勋劳。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诗人认为半辈子的交情和亲情都如同流水般逝去,有谁的画像能被画在凌烟阁上永垂不朽呢?B.颔联只是具体说春天到来,风吹雨落,花开花谢,江北江南,波浪滔天,无一字涉情,但令人感到兴象高妙,情深无边。

C.颈联转入议论,以虚词领句,以作转折。

一方面表示自己对苏轼的人品仰慕,并恰到好处地进行颂扬,一方面又表明自己的心意志向。

D.这首诗中间两联,一写景,一议论,写景时流丽绵密,议论时疏朗有致,轻重虚实,对比分明。

2.“凌烟阁”在黄庭坚的这首诗中具体代表了什么意义?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减字木兰花·登巫山县楼作[注]黄庭坚襄王梦里,草绿烟深何处是?宋玉台头,暮雨朝云几许愁?飞花漫漫,不管羁人肠欲断。

春水茫茫,欲度南陵更断肠。

[注]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正月,放逐在蜀中已近六年的黄庭坚遇赦,从江安登舟,顺长江下三峡出川。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两个问句:“何处是”即“是何处”,“几许愁”实形容愁多。

B.上片以君王与文臣对举,虽是说古事,却不无现实的寓意。

C.六年的放逐给词人留下了太深的伤痕,故他仍自称“羁人”。

D.这首词既有对现实的不满,也有对未来的憧憬,情感深沉。

4.这首词词人情感抒发较有特色,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次韵寄上七兄①黄庭坚学得屠龙长缩手,炼成五色化苍烟。

谁言游刃有余地,自信无功可补天。

10.2《归去来兮辞(并序)》练习(含解析)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10.2《归去来兮辞(并序)》练习(含解析)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10.2《归去来兮辞(并序)》练习一、文言文阅读A.辩才遥见/翼乃问曰/何处檀越/翼乃就前礼拜/云/弟是北人/将少许蚕种来卖/B.辩才遥见翼/乃问曰/何处檀越/翼乃就前礼拜/云/弟是北人/将少许蚕种来卖/C.辩才遥见翼/乃问曰/何处檀越/翼乃就前礼/拜云/弟是北人/将少许蚕种来卖/D.辩才遥见/翼乃问曰/何处/檀越翼乃就前礼拜/云/弟是北人/将少许蚕种来卖/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癸丑,干支纪年法。

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古人用十二天干和十地支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次序。

B.禊,一种祭礼。

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人们在三月三日到水边洗濯,祓除不祥的祭祀活动。

C.仆射,秦始置。

汉成帝时置尚书五人,一人为仆射,位仅次尚书令。

唐宋以左右仆射为宰相之职。

D.御史,官名。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皆有御史,掌文书及记事。

秦置御史大夫,有弹劾纠察之权。

汉以后,御史专司纠弹。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兰亭集序》开头以写实的笔墨交代了聚会的时间、地点和缘起,言简意赅。

B.《兰亭集序》中良辰、贤人、美景、趣事……都是让作者感到快乐的原因。

C.唐太宗非常喜欢临摹王羲之的真书、草书的法帖,一心想得到《兰亭》帖,所以接受了房玄龄的推荐,让萧翼前去办理此事。

D.萧翼趁辩才禅师外出用御史的身份让童子开门取走《兰亭》帖,后来禅师得知此事,一下子惊倒在地,很久才苏醒。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2)萧翼因宣示敕旨,具告所由。

(辩才)遽见追呼,不知所以。

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池口风雨留三日①黄庭坚孤城三日风吹雨,小市人家只菜蔬。

水远山长双属玉②,身闲心苦一舂锄③。

翁从旁舍来收网,我适临渊不羡鱼。

俯仰之间已陈迹,暮窗归了读残书。

[注]①此诗是元丰三年秋,黄庭坚自京赴太和县,路过池口(在今安徽贵池)所作。

黄庭坚《池口风雨留三日》全文赏析

黄庭坚《池口风雨留三日》全文赏析

黄庭坚《池口风雨留三日》全文赏析黄庭坚《池口风雨留三日》全文赏析黄庭坚的诗作《池口风雨留三日》别具一格,给人一种古雅朴茂的感受。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黄庭坚《池口风雨留三日》全文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池口风雨留三日①孤城三日风吹雨,小市人家只菜蔬。

水远山长双属玉②,身闲心苦一舂锄③。

翁从旁舍来收网,我适临渊不羡鱼。

俯仰之间已陈迹,暮窗归了读残书。

注释①黄庭坚于1080年(元丰三年)秋入京改官,授知吉州太和县(今江西泰和),秋天从汴京出发赴江南。

这首诗就写在他赴任途中因风雨而留滞池口(今安徽贵池)的时候。

②属玉:即鸀鳿,似鸭而大,毛作紫绀色,长颈赤目。

③舂锄:即白鹭,以其啄食的姿态有如农夫舂锄,所以有这个名称。

【赏析】首联写滞留之原因及小城之状况,次联写雨中水鸟的姿态,兼寓身不由己之苦及对自由的向往,三联以对比手法,写自己抱定与世无争之念,尾联归结到屏弃名利,潜心读书,全篇写得空灵,而又潜气内转,语言也善于出新,洗尽铅华,方东树《昭昧詹言》卷二十评道:“起句顺点,次句夹写夹叙,三、四以物为兴,兼比,五、六以人为兴,收出场之妙,此诗别有风味,一洗腥腴,”所论很精辟,诗的颈联用了《淮南子·说林》中“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的典故,原意是不能光有愿望而不去实践,到了作者手里,却一反其意,以临渊而不羡鱼,表达他对荣利既不动心,更不汲汲以求,自甘贫贱,安于淡泊的思想感情。

在表现方法上看,这就是翻案之法,是黄庭坚所擅长使用的,如苏轼曾写《泗州僧伽塔》一诗,其中说:“至人无心何厚薄,我自怀私欣所便,耕田欲雨刈欲晴,去得顺风来者怨,若使人人祷辄遂,造物应须日千变,”认为在同一时空里,人们的愿望不同,造物主不可能全都满足,针对此,黄庭坚在《宫亭湖》中却写道:“左手作圆右手方,世人机敏便可尔,一风分送南北舟,斟酌鬼神宜有此。

”认为造物主在同一时空内完全可以满足人们不同的愿望,翻案法显示了诗人的机智,以及对宇宙的认识水平和驾驭语言的能力,从思想渊源上看,与禅宗也有一定的联系,“丈夫皆有冲天志,莫向如来行处行”,禅宗所要求的打破偶像,不拘成法,独任性灵,正是二者互相联系的内在机制,事实上,禅家的偈颂和话头之类,也多有故作翻案的,清代梁章钜《浪迹丛谈》卷十曾记载道:“诗文之诀,有翻进一层法,禅家之书亦有之,即所谓机锋也,神秀偈云:‘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六祖翻之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著尘埃?’卧轮偈云:‘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六祖翻之云:‘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庞居士偈云:‘有男不婚,有女不嫁,大家团□头,共说无生话,’后有杨无知翻之云:‘男大须婚,女大须嫁,讨甚闲功夫,更说无生话,’海印复翻之云:‘我无男婚,亦无女嫁,困来便打眠,管甚无生话,’”诗家的翻案虽然不一定就从禅家来,但以黄庭坚对佛学的造诣,他之如此喜用翻案,在一定程度上,也应由此窥入。

专题06 古典诗歌鉴赏(素养检测卷)(原卷版)

专题06 古典诗歌鉴赏(素养检测卷)(原卷版)

专题06古典诗歌鉴赏(素养检测卷)(2020·海南高三零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路花①周邦彦金花落烬灯,银砾鸣窗雪。

夜深微漏断,行人绝。

风扉不定,竹圃琅玕②折。

玉人新间阔。

着甚情悰,更当恁地时节。

无言欹枕,帐底流清血。

愁如春后絮,来相接。

知他那里,争信人心切。

除共天公说。

不成也还,似伊无个分别。

(注)①满路花,词牌名。

②琅玕,此处指翠竹。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写灯花落尽,夜雪鸣窗,运用对仗,交代了词作的时间和环境特征。

B.“竹圃琅玕折”用夸张手法写出雪量之大,突出夜晚风雪之势,让人惊恐。

C.“无言”二字兼及外在与内心,言简而义丰;“献枕”则表现主人公难眠的样子。

D.上片前三句写夜雪纷飞的气势和雪夜的静,为后的抒情蓄势,上下片浑然一体。

2.本词是如何表达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感情的?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2020·海南高三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鹊①韩偓偏承雨露润毛衣,黑白分明众所知。

高处营巢亲凤阙②,静时闲语上龙墀。

化为金印③新祥瑞,飞向银河旧路岐。

莫怪天涯栖不稳,托身须是万年枝④。

注:①诗人曾任唐朝兵部侍郎,本诗作于后梁乾化二年,当时诗人隐居福建南安。

②凤阙:汉代宫阙名。

③化为金印:《搜神记》卷九:“常山张颢,为梁州牧。

天新雨后,有鸟如山鹊,飞翔入市,忽然坠地,人争取之,化为圆石。

颢椎破之,得一金印,文曰:‘忠孝侯印。

’颢以上闻,藏之秘府。

后议郎汝南樊衡夷上言:‘尧舜时旧有此官,今天降印,宜可复置。

’颢后官至太尉。

”④万年枝:此处指年代久远的大树,喻指唐王朝。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偏承雨露润毛衣”表层意思是鹊经雨承露而羽毛润泽的姿态,暗寓自己受帝王恩泽。

B.“黑白分明众所知”写鹊的羽毛有明显的黑白两种颜色,暗喻自己有爱憎分明的品行。

C.“凤阙”是汉代宫阙名,诗中指皇宫、朝廷。

“高处营巢亲凤阙”暗喻自己曾在朝为官。

课内外诗歌比较阅读

课内外诗歌比较阅读

课外诗歌课内比较阅读鉴赏一、古代诗歌对比鉴赏题设题角度命题角度:“整体把握,寻同求异,辨同析异”即所选诗歌在题材相同或相近的基础上比较辨别其他方面的异同。

对比阅读与单首诗歌的阅读只有两点外在的、形式上的区别,一是阅读的对象在数量上的区别,二是对比阅读多了一个“作比较”的要求。

做题时应该把握住对比鉴赏的方法:寻找“求同”和“求异”两类关键词,用“相同”去鉴赏“不同”,也就是所说的存“同”赏“异”。

二、对比鉴赏要注意“四角度”角度一:形象角度——意境、意象的对比这个角度往往考查不同诗歌对相同意象或同一描写对象的比较。

一般来说,意象是起点,意境是终点。

对比鉴赏时要注意披“象”入“意”,由“象”至“境”。

[例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浪淘沙邓剡①疏雨洗天清。

枕簟凉生。

井桐一叶做秋声。

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梦断古台城。

月淡潮平。

便须携酒访新亭②。

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

【注】①邓剡:南宋词人。

南宋灭亡,邓剡被俘北上。

本词为北上途经建康(今江苏南京)时所作。

②新亭:在今南京市南,据史料记载,西晋灭亡后南渡士人经常相邀到此。

赏析本词和李清照《声声慢》两首词中都使用了“桐”和“雨”意象,请结合诗句分析其在两首作品中表情达意上的异同。

(6分)【答案】(1)相同点:两首词的“桐”和“雨”都寄托了作者的悲秋之感和凄苦哀愁。

(2)不同点:①李清照借“桐”和“雨”更多地抒发了自身的凄清孤独之苦;②而邓剡则表现了寂寞飘零的无奈,抒发了亡国之痛,境界更深远。

【特别提醒】(1)分析意象的寓意,首先要做的是把握全诗的情感,在诗歌主题的统摄下,把握诗人情感和诗中景物的内在关系。

(2)诗人情感决定、影响着诗人对意象的选择和描绘,意象又疑聚、表现着情感。

不要单就景物谈景物,那样可能会南辕北歌。

(3)有时候还要分析概括意象特点和手法。

【练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效古秋夜长钱起秋汉飞玉霜,北风扫荷香。

含情纺织孤灯尽,拭泪相思寒漏长。

池口风雨留三日诗歌鉴赏

池口风雨留三日诗歌鉴赏

池口风雨留三日宋黄庭坚孤城三日风吹雨,小市人家只菜蔬。

水远山长双属玉,身闲心苦一舂锄。

天寒雁起红丝晚,海阔鱼跃白锦舒。

莫道归来便归去,江南虽好是他乡。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风雨中滞留小城三日的情景。

首联从扣题入手,描绘出一幅孤城风雨图:长江边上的贵池城,恰逢秋风瑟瑟、秋雨连绵的三日,诗人无奈滞留小城,集市因淫雨而失去了往日的繁荣景象,小市人家只能躲雨在家以淡饭素菜充饥度日。

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质朴恬静的小城生活的喜爱。

颔联触物起兴,诗人放眼四顾,无意中有一些景物触动了他的情怀,于闲适宁静中见出内心的波澜。

那浩浩江水流向远方,迤逦的山岭看上去像一双属玉鸟。

诗人自称“身闲心苦一舂锄”,表明了他的闲暇和内心的苦闷,他只能通过辛勤地劳作来排遣无聊和寂寞。

然而,诗人在观察到老翁放捕鱼网的时候,却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感悟。

他看到老翁自在地行动,但自己却不再羡慕鱼儿的自由。

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变化,他渐渐明白了生活的真谛,不再追求外在的自由和享受,而是学会了欣赏自己的生活和境遇。

颈联写诗人眼前所见的景象:天寒雁起、海阔鱼跃。

这些景象使诗人想到自己的处境:虽然身在江南,但心在他乡。

诗人并没有直接表达思乡之情,而是通过描写眼前的景象来抒发内心的感慨。

这种写法既含蓄又深刻,让人感受到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生活的感慨。

尾联以议论作结,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莫道归来便归去,江南虽好是他乡。

这句诗既是诗人对自己的告诫,也是对读者的提醒。

它告诉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东西值得我们去珍惜和追求,但我们也要学会适应环境、享受生活。

同时,这句诗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和对未来的展望。

整首诗以简约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平凡而困顿的生活场景,蕴含着诗人的心境和思考。

通过对孤城的描写,诗人展现了城市中普通人的生活状态,他们只能在风雨中艰难度日,生活简朴且困苦。

然而,诗人也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展望,告诉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东西值得我们去珍惜和追求。

池口风雨留三日黄庭坚阅读答案鉴赏

池口风雨留三日黄庭坚阅读答案鉴赏

池口风雨留三日黄庭坚阅读答案鉴赏池口风雨留三日黄庭坚阅读答案鉴赏黄庭坚孤城三日风吹雨,小市人家只菜蔬。

水远山长双属玉②,身闲心苦一舂锄③。

翁从旁舍来收网,我适临渊不羡鱼。

俯仰之间已陈迹,暮窗归了读残书。

注释:①黄庭坚于1080年(元丰三年)秋入京改官,授知吉州太和县(今江西泰和),秋天从汴京出发赴江南。

这首诗就写在他赴任途中因风雨而留滞池口(今安徽贵池)的时候。

②属玉:即鸀鳿(zhúyù),似鸭而大,毛作紫绀色,长颈赤目。

③舂锄:即白鹭,以其啄食的姿态有如农夫舂锄,所以有这个名称。

(1)请具体说明颔联使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4分)(2)指出“俯仰之间已陈迹”化用了哪篇课文的语句?结合全诗赏析尾联?(4分)池口风雨留三日黄庭坚阅读答案鉴赏(1)触景生情(2分)。

舂锄即白鹭,给人以清高闲雅的印象,但诗人却感到它身虽闲而心实苦。

这个“苦”字实际是诗人内心苦闷的写照(2分)。

(远近结合、借物喻人、比兴、起兴等手法皆可得分。

颔联以物为比兴,表面写白鹭,而实际则是诗人的自喻。

当时黄庭坚面临种种矛盾。

他志大才高,但现实政治又使他失望。

意思对即可)(2)化用《兰亭集序》的语句。

(1分)(“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世事瞬息万变,面对无常的人生,还是退出争名逐利之场,到书中去寻找乐趣,(2分)表现出作者超迈脱俗的胸襟。

(1分)池口风雨留三日黄庭坚阅读答案鉴赏黄庭坚早年为地方官,曾在北京(今河北大名)当了七年的国子监教授,这是一个闲职,所以他常自比为唐代的广文先生郑虔。

熙宁(1068-1077)、元丰(1078-1085)年间正是新法推行之时,黄庭坚因与当政者政见不合,加上位卑职微,心怀抑郁。

他一方面慨叹抱负不能实现,一方面向往归隐田园,对现实政治采取消极的不合作态度。

这一时期的诗文反映了黄庭坚满肚子的不合时宜,于放旷达观中透出一股兀傲不平之气,如“枯桐满腹生蛛网,忍向时人觅清赏”(《再答明略》),“五斗折腰惭仆妾,几年合眼梦乡闾”(《次韵寅庵》),“学得屠龙长缩手,炼成五色化苍烟”(《次韵寄上七兄》),“安得田园可温饱,长抛簪绂裹头巾”(《同韵和元明兄知命弟九日相忆》)等即是。

古代诗歌赏析黄庭坚《池口风雨留三日宿白沙驿》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赏析黄庭坚《池口风雨留三日宿白沙驿》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池口风雨留三日①黄庭坚孤城三日风吹雨,小市人家只菜蔬。

水远山长双属玉②,身闲心苦一舂锄③。

翁从旁舍来收网,我适临渊不羡鱼。

俯仰之间已陈迹,莫④窗归了读残书。

[注释]①熙宁、元丰年间,作者一直位卑职微。

元丰三年(1080)秋,他自汴京赴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任县令,于池口镇为风雨所阻,逗留三日,作此诗。

②属玉:鸟名。

③舂锄:即白鹭,其啄食姿态如农夫舂锄,故名。

④莫:即“暮”。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首联照应题目,描绘了一幅孤城风雨图,小市人们避雨在家,以菜蔬艰难度日,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他们的同情。

B. 颔联远近结合,远眺山水,近观白鹭,这些景物又触动了他的情怀,于是触景生情,于闲适宁静中见出内心的波澜。

C. 颈联以人起兴。

渔翁刚从屋舍来水边收网,这一偶然的景象却触动了诗人对于世事的感慨,于寻常事物中获得妙悟。

D. 本诗类似随感录,触物兴怀,涉笔成趣,在寻常事物的形象中参与名理,颇具理趣,写景淡雅有致,抒情含蓄委婉。

15.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一句是词人辛弃疾对“莼鲈之思”的一种反用巧思。

本诗中也有类似的用法,请指出并简要分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罗曼•罗兰曾说:“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定的信仰。

”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拥有坚定的信仰,宁死也不会做出丑态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的《赤壁赋》中描写作者在歌中唱到划船逆流而上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诗人饱经沧桑、年华已老、因病戒酒的境况。

14. A“艰难度日”和“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他们的同情”理解有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池口风雨留三日①
黄庭坚
孤城三日风吹雨,小市人家只菜蔬。

水远山长双属玉②,身闲心苦一舂锄③。

翁从旁舍来收网,我适临渊不羡鱼。

俯仰之间已陈迹,莫④窗归了读残书。

注释:①熙宁、元丰年间,作者一直位卑职微。

元丰三年(1080)秋,他自汴京赴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任县令,于池口镇为风雨所阻,逗留三日,作此诗。

②属玉:鸟名。

③舂锄:即白鹭,其啄食姿态如农夫舂锄,故名。

④莫:即“暮”。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扣题,写出作者滞留小城,见到小市人家避雨在家以淡饭素菜充饥度日的情境。

B.颔联诗人放眼流观,描写江水流向远方,迤逦的山岭看上去像一双属玉鸟,此番景物令他内心微起波澜。

C.颈联化用“临渊羡鱼”成语,表达了对功名的追求却不能付出实际行动的感慨。

D.纵观全诗可推知诗人善于从平常景观、生活琐事中展开联想,以典故来传出内心情意。

15.答案:C (作者反用“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成语(《汉书·董仲舒传》),表达了不求仕进、自甘淡泊的心境。


16.本诗尾联化用了王羲之《兰亭集序》中“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的语句来表情达意,但抒发的情感有所不同。

请结合作品比较分析。

(6分)
16.参考答案:
《兰亭集序》中,王羲之感叹“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抒发的是对世事变迁、欢乐不再的失落感,和对人生短暂的痛惜。

(2分)
黄诗尾联以“俯仰之间已陈迹”则是对失意情绪的自我开解,含有“世事瞬息万变,一切都会过去,不必太过挂怀”之意。

表现了作者淡泊的心志和超迈脱俗的胸襟。

(2分)
颔联中白鹭的“苦”实际是诗人触景生情,以它的“身闲心苦”表达自己志大才高,却位卑职微的痛苦。

颈联则是反用“临渊羡鱼”典故,表现了诗人自我开解,暗示自己不求仕进、自甘淡泊的心境;尾联“俯仰之间已陈迹”将此情推至顶点。

(2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⑴《锦瑟》中表现诗人从梦中醒来,知道梦已经远去,当日情怀令人惆怅,却无可奈何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迟疑后才娇羞出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⑶韩愈写作《师说》一文的缘由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答案:⑴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⑵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⑶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