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年级:四年级下册科目:数学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经验的学习习惯。

4. 培养学生面对问题时的积极态度和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

2.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经验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

2.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实际问题案例,以便引导学生探讨。

2. 学生准备草稿纸、计算器等学习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案例,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问题有什么共同点?怎样解决这些问题?二、探究1.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各小组汇报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怎样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3. 教师出示一些典型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策略解决。

三、实践1.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策略。

2. 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四、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解决问题的策略。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五、作业1. 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尝试运用所学策略解决,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实践,培养学生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经验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还需不断丰富实际问题案例,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同时,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解决问题——策略多样性

解决问题——策略多样性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陈爱华一、内容分析“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第29页例8的内容。

在上学期,学生在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过程中,已经初步接触过一些关于除法简便计算的方法,能够利用数据的特点进行简单的简便计算。

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是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以及五条运算定律在整数四那么运算中的简单运用。

“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个课时,学生已经根本掌握了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具有初步的数学模型思想,有一定的简便计算经验。

教材中,通过解决“一共有多少个羽毛球?〞、“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钱?〞这两个问题,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分析题目中数量关系,学生不难列出算式,但是在计算过程中,可以有多种计算方法,因此通过观察算式中的数据特点,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计算变得简便,从而使学生体会解决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这五条运算定律以及连减简便计算的方法,有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积累了一定的简便计算经验。

本班大局部学生具有一定的数据观察和简便计算意识,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能够利用运算定律进行简单的简便计算,但小局部学生的模型应用思想缺乏,数感不强烈,对运算定律的运用不够熟练,不能合理灵活的运用运算定律计算。

三、课前思考由于学生刚刚学完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对数据的观察还不够敏锐,合理灵活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尚需加强。

教材中通过设计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提出一个乘法计算和除法计算的问题,让学生学会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理的运算定律简便计算,有了预习的根底和之前的加法、乘法、连减简便计算的经验,学生应该能够想出较多的简便计算方法。

但是对于用除法解决的第二个问题,学生能够列出两种算式,但是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除法简便计算的算理,是一个难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人教版

《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教案【教学内容】教材P29例8。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各自的特点,通过体验、感悟,熟练、灵活地运用它们进行简便计算。

2.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乘法运算定律解决在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理解和掌握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结果不变。

4会运用这个除法运算性质,使一些计算简便。

5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以及合理、灵活的进行计算的能力。

【重点难点】灵活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理解掌握除法的性质,并能进行简单运算。

【情景导入】孩子们:为了加强你们的身体素质,提高身体免疫力,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

学校为了让“大课间”活动更加有趣,老师了解到:最近学校又新买了一些体育用品,大象想去看一看吗?【新课讲授】1.出示教材例8情景图。

让学生自己观察图上内容,根据问题(1)列出算式12×25,请同学用多种方法算出结果,然后展示学生计算方法。

学生1:12×25=(102)×25=10×252×25=25050=300(个)学生2:12×25=3×4×25=3×(4×25)=3×100=300(个)学生3:列竖式2教师引导孩子们总结:第一个同学用的是乘法分配律,首先把第一个因数拆分成两个数的和,然后用乘法分配律,把这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相同因数相乘,然后把两个积相加,变化后可以用口算计算完成。

第二同学的方法也很好,他是把第一个因数拆分成两个因数的积,然后用乘法结合律结对找朋友,变化后可以用口算计算出来。

第三个同学用的是列竖式的方法。

总结:前两种方法利用数据的特点,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让计算更加简便。

3出示问题:2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钱?让学生先列出算式,然后计算。

330÷5÷2=66÷2=33(元)330÷5÷2=330÷(5×2)=330÷10=33(元)带领孩子们一起分析这两种算式:找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6课时 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6课时 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教案】

第6课时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教学内容教科书P29例8,完成P29“做一做”,P30“练习八”第2、3、5题。

▷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结合具体数据、算式的特点和算式的意义,合理选择算法,使计算更简便。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依据运算定律进行合理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根据数据、算式的特点,合理、灵活地选择算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感知思想1.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乘法运算定律?用字母如何表示?指名学生口答,教师总结并板书:师:同学们尝试计算25×6×4和7×8×125,说一说怎样计算更简便。

【学情预设】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使计算更简便。

师:联系上题,再尝试计算25×24,你能想办法很快地得到结果吗?怎样计算更简便呢?【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①25×20+25×4;②25×4×6;③25×8×3;④(25×4)×(24÷4)……2.师:大家真厉害!可以想到这么多好方法,很有创新精神。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探究乘法中的简便计算。

(1)课件出示教科书P29例8的主题图。

◎教学笔记师:仔细观察,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问题:每副羽毛球拍多少钱?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钱?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买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钱?买羽毛球拍和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钱?买羽毛球比买羽毛球拍多花了多少钱?【设计意图】枯燥、单一的计算很难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这里仍然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进行情境呈现,通过主题图把本节课的研究内容融入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中。

同时,在这个开放的情境中,学生能自主提出多种问题,方便学生后续交流讨论。

四下《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教案

四下《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教案

四下《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教案第一章:问题解决的概述1.1 问题解决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问题解决的含义,理解问题解决是一个寻求答案、解决疑问的过程。

1.2 问题解决的过程引导学生了解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包括理解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实施解决方案和评估结果。

第二章:策略的多样化2.1 策略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策略的含义,策略是解决问题时采用的方法或计划。

2.2 策略的多样化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策略,包括直接策略、间接策略、常规策略和创造性策略。

第三章:直接策略3.1 直接策略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直接策略的含义,直接策略是通过直接寻找答案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3.2 直接策略的例子引导学生分析一些直接策略的例子,如使用公式、定理或直接计算来解决问题。

第四章:间接策略4.1 间接策略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间接策略的含义,间接策略是通过间接的方式或从其他角度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4.2 间接策略的例子引导学生分析一些间接策略的例子,如通过实验、调查或推理来解决问题。

第五章:常规策略和创造性策略5.1 常规策略和创造性策略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常规策略和创造性策略的含义,常规策略是按照传统的或常见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而创造性策略则是采用新颖或非传统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5.2 常规策略和创造性策略的例子引导学生分析一些常规策略和创造性策略的例子,如使用图表、模型或创新思维来解决问题。

第六章:问题解决的障碍与解决方法6.1 问题解决的障碍引导学生了解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如信息不足、时间限制、认知偏差等。

6.2 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一些克服问题解决障碍的方法,如收集更多信息、分步骤解决问题、调整策略等。

第七章:培养问题解决的能力7.1 问题解决能力的要素引导学生了解培养问题解决能力所需的关键要素,如分析能力、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和决策能力。

7.2 提升问题解决能力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一些提升问题解决能力的方法,如参与思维训练活动、多角度思考问题、学习相关知识和技巧等。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6课时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

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巩固练习,应用提高。

1.完成教材第29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30~31页练习八第1、5、6、8题。

课堂总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
在鼓励算法多样化的同时,引导学生对不同的算法进行比较、评价,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以自身选择的算法为主,力求简便,但不求统一,学生选择的算法是最适合自己的,也是最好的算法。

3.6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3.6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4)教具:准备一些画图工具、列表模板等,以便学生在课堂上快速应用策略解决问题。
3. 实验器材:本节课虽不涉及实验操作,但可以准备一些简单的学具,如七巧板、计数器等,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体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
4. 教室布置:
(1)分组讨论区:将教室座位分为若干个小组,每组配有一张讨论桌,便于学生进行合作交流。
再者,关于学生的小组讨论,我发现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个别成员的参与度不高。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不够感兴趣,或者是不擅长在小组中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多样化的讨论主题,并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
最后,我意识到在总结回顾环节,我需要更加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内化吸收。不仅仅是简单地回顾课堂内容,更应该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四年级学生,他们在数学学习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掌握了基本的运算技能和简单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下从学生层次、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及行为习惯进行分析。
1. 学生层次:
(1)知识层次:四年级学生在前三年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数学知识,包括整数、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以及简单的几何图形等。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本节课所涉及的多样化问题解决策略有一定的了解,但尚需进一步巩固和应用。
(2)能力方面: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发挥得较好,但在创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数据敏感性方面存在不足。
(3)素质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积极性、合作精神和责任感,但在自主学习、批判性思维和反思调整方面需要加强。
3. 行为习惯:
(1)学习态度:四年级学生普遍对数学学习保持积极态度,愿意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运算定律《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运算定律《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运算定律《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运算定律,并能够灵活运用。

- 培养学生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内容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分配律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 运算定律的理解和掌握- 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教学难点- 运算定律的运用- 解决问题策略的选择和应用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PPT、黑板、粉笔等教具。

- 学生准备练习本、笔等学具。

教学过程导入- 通过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 引出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新课导入- 讲解运算定律的概念和内容。

- 通过实际例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定律。

实践活动- 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 分享和讨论各组的策略和结果。

总结与归纳- 对运算定律和解决问题策略进行总结和归纳。

- 强调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板书设计- 运算定律的概念和内容- 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作业设计- 让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运算定律和解决问题策略。

-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

课后反思-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进行教学反思和调整。

-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提高学习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将有机会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探索和运用不同的策略来解决实际问题。

这个环节是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关键步骤,也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时刻。

分组讨论首先,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大约4-6人。

6 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6 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6 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教科书第29页例8及相关内容。

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结合具体数据、算式的特点和算式的意义,合理选择算法,使计算更简便。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依据运算定律进行合理地简便运算。

根据算式中数据的特点,合理灵活地选择算法。

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旧知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乘法运算定律?用字母如何表示?指名学生汇报,交流。

师:在解决问题时,灵活地运用这些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变得简便。

二、探究新知(一)探究乘法中的简便计算。

1.解决问题(1)出示例8主题图师:仔细观察,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可能会得到以下信息:买了5副羽毛球拍,花了330元;买了25筒羽毛球,每筒32元;1筒羽毛球有12个。

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问题:每副羽毛球拍多少钱?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钱?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买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钱?买羽毛球拍和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钱?买羽毛球比买羽毛球拍多花了多少钱?(2)尝试解决问题出示【学习任务一】。

(学生按要求开展任务,教师巡视指导。

)预设:解决求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的问题时,需要用到两个条件,即买了25筒羽毛球,1筒有12个。

(展示不同算法:这里学生很容易列出算式12×25,但对于如何计算,方法是多样的。

)12×25=300(个)答:一共买了300个羽毛球。

12×25 =(3×4)×25 =3×(4×25)=3×100 =300(个)答:一共买了300个羽毛球。

12×25 =(10+2)×25 =10×25+2×25 =250+50 =300(个)答:一共买了300个羽毛球。

师:比较三种不同的方法,你喜欢哪种?说一说你的理由。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2.课时3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_人教新课标.doc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2.课时3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_人教新课标.doc

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教学设计表学科:数学年级:四年级册次:下学校:教师:课题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P29 课型新授课计划学时 1 例 8)教学内容例 8 提出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承前启后乘法运算定律→乘、除法分析用乘法解答,计算时呈现了两种思的简便计算→解决问题路:一种是将 12 看成 3×4;另一的策略种是将 12 看成 10+ 2。

第二个问题用除法解答,计算时,教材同样呈现了两种算法,即连续除以两个数与除以两个数的积。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一个数乘两位数的简便计算方法,提高运算能力。

2.理解并掌握连除的简便计算方法。

3.学会用乘除法的简便计算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除法的运算性质。

化解措施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难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设计复习巩固,导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结,思路拓展延伸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PPT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同步检测一、复习 1. 口算。

1. 独立完成口算。

1.计算。

巩固,导25× 2=125× 2= 2. 回忆学过的乘法运算75× 4× 25=7500入新课。

25×4=125× 4=定律,并用文字和字母表8× 4× 125=4000(5 分钟)25× 8=125× 8=示。

16× 72+16× 28=16002.引导学生回忆并用文字和字母表示乘法的运算定律。

二、合作 1. 教学教材第 29 页例 1. ( 1)找出解决此问题 2.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下交流,探8(1) ,用乘法解决问所需的条件。

面各题。

究新知。

题。

(2)根据题意列出算式:(1)24 × 25(20 分(1) 提问:解决“王老师12 × 25。

第三单元_ 第06课时 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设计)-【上好课】四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

第三单元_ 第06课时 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设计)-【上好课】四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

第三单元_ 第06课时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教学设计)-【上好课】四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教学目标:1.了解解决问题的策略的不同方式,并掌握应用2.能够自主运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钻研、思维、探究的意识和方法教学重点:1.告诉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有多种的,能够选择最适合的方法解决问题2.通过实例使学生复习前几个单元所学的知识并拓展其思维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细节分析的方法,不经意间找到问题的本质及快速解决问题的方法2.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和能力教学内容与过程:1.引入环节老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大家看,在班上十二个同学打算每人拿出2元来买一个网球,问这些同学需要几个球。

请大家思考一下,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想办法解答出来。

2.教学中心让学生分享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由此引入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比如说,一种方法是——用图形表示(分圆形与人数即可);还有一种方法——用竖式计算,这都是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3.展示环节现场模拟不同的数学问题,要求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探讨,找到适合的解决方法来解决问题。

比如说:国庆节期间小珂一共玩了五天,玩了十二个小时球和阅读的时间,平均每天玩了多久?老师引导学生用加法算出10个小时。

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在小组合作,集思广益的方式,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4.练习交流环节1)小组讨论,各自分享自已的方法及结果。

2)板书总结各种解决方法,画出范例说明。

5.作业布置:1)请每位同学自己编写一个数学问题,并用一种合适的解决策略来解决。

2)通过书本上的例题,自学一种新的其他结题方法。

教学实录:教师:通过上面的小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比较有效的呢?学生A:我用图形表示法,让每个同学打包成一个圆,然后凑满两个圆,就可以得出需要 6 个球了。

学生B:我觉得竖式计算比较好用。

我提取出这种题的关键,建立了一个式子:2 球×12位同学=多少球,得到最终答案12球。

四年级的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2.课时3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_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的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2.课时3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_人教新课标

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教课方案表学科:数学年级:四年级册次:放学校:教师:课题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P29 课型新讲课计划学时 1 例 8)教课内容例 8 提出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承上启下乘法运算定律→乘、除法剖析用乘法解答,计算时体现了两种思的简易计算→解决问题路:一种是将 12 当作 3×4;另一的策略种是将 12 当作 10+ 2。

第二个问题用除法解答,计算时,教材相同呈现了两种算法,即连续除以两个数与除以两个数的积。

教课目的1.理解并掌握一个数乘两位数的简易计算方法,提高运算能力。

2.理解并掌握连除的简易计算方法。

3.学会用乘除法的简易计算方法解决简单的实质问题,培育学生灵巧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质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要点:理解并掌握除法的运算性质。

化解举措自主研究,合作沟通。

难点:灵巧运用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进行简易计算。

教课方案复习稳固,导入新课→合作沟通,研究新知→稳固应用,提高能力→讲堂小结,思路拓展延长教课准备教师准备: PPT课件教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同步检测一、复习 1. 口算。

1. 独立达成口算。

1.计算。

稳固,导25× 2=125× 2= 2. 回想学过的乘法运算75× 4× 25=7500入新课。

25×4=125× 4=定律,并用文字和字母表8× 4× 125=4000(5 分钟)25× 8=125× 8=示。

16× 72+16× 28=16002.指引学生回想并用文字和字母表示乘法的运算定律。

二、合作 1. 教课教材第 29 页例 1. ( 1)找出解决此问题 2.用不一样的方法计算下沟通,探8(1) ,用乘法解决问所需的条件。

面各题。

究新知。

题。

(2)依据题意列出算式:(1)24 × 25(20 分(1) 发问:解决“王老师12 × 25。

四下《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教案

四下《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教案

《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教案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围绕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进行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问题的多样性,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

2. 培养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2. 如何培养学生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问题案例。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出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讲解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的重要性。

2. 教师出示问题案例,引导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出示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2. 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并与同伴交流分享。

四、课堂练习(15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尝试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并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评价:1. 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情况。

2. 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课堂参与度、合作意识。

六、实践活动:探索性问题解决(10分钟)活动目的:1. 增强学生解决探索性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技巧。

活动准备:探索性问题案例、小组工作表格。

活动过程:1. 教师提出一个探索性问题,并将其分成几个子问题。

2. 学生分组,每组负责解决一个子问题。

3.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运用多样化策略尝试解决问题。

4. 每组汇报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答案,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七、课堂讨论:评价与反思(10分钟)讨论目的:1. 培养学生评价和反思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四下《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教案

四下《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教案

四下《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概念。

2. 引导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引出解决问题策略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

2. 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时可以采用的策略。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让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解决问题策略。

2. 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可以采用哪些策略来解决。

3. 让学生分享彼此的经验和策略,引导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解决问题策略概念的理解。

2. 观察学生在分享解决问题策略时的表现,了解他们对于策略多样化的认识。

第二章:直观画图策略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直观画图策略,并能应用于解决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直观画图策略的概念和作用。

2. 引导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解决问题。

1. 讲解直观画图策略的概念和作用,让学生理解。

2. 给学生出示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直观画图策略解决问题。

3.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画图过程和解决问题的经验,讨论哪种画图方式更有效。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直观画图策略的理解和应用。

2. 观察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画图过程,了解他们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第三章:列表策略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列表策略,并能应用于解决问题。

2. 培养学生的分类和归纳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列表策略的概念和作用。

2. 引导学生通过列表的方式解决问题。

教学步骤:1. 讲解列表策略的概念和作用,让学生理解。

2. 给学生出示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列表策略解决问题。

3.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列表过程和解决问题的经验,讨论哪种列表方式更有效。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列表策略的理解和应用。

2. 观察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列表过程,了解他们的分类和归纳能力。

第四章: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1. 让学生掌握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的策略,并能应用于解决问题。

四下《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教案

四下《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教案

四下《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尝试、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态度,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重点: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难点:如何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创设情境,引发思考。

教师通过出示图片或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师讲解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如画图、列举、猜想等,让学生初步了解并尝试运用这些策略。

3. 实例分析:让学生观察、分析实例,引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出示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体验不同策略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合作交流,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解决问题时采用的策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态度。

5. 练习巩固:让学生运用所学策略解决问题。

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运用所学策略解决问题,巩固新知。

6. 总结提升:让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四、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相关题目。

2. 选择一个生活中的问题,尝试运用所学策略解决问题,并与同学分享。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并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2. 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同学合作交流,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学生对数学学习保持兴趣,勇于尝试解决新问题。

六、教学策略的实践应用1. 实例展示:教师展示一个具体的数学问题,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华给了小明2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有几个苹果?”2. 策略引导: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解决这个问题的不同策略,如直接数数、用减法计算等。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2.课时3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2.课时3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人教新课标
(3)组织先生汇报解题方法。
〔4〕组织先生观察两道算式,教员依据先生的回答把两道算式用等号连起来。
330÷5÷2=330÷(5×2)
〔5〕质疑:在下面的算式中,为什么〝一个数延续除以两个数〞与〝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的结果相等呢?
(6)引导总结,归结规律。
先生讨论、汇报后教员板书:一个数延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用字母表示为a÷b÷c=a÷(b×c)(b,c均不为0)。
化解措施
自主探求,协作交流。
教学设计思绪
温习稳固,导入新课→协作交流,探求新知→稳固运用,提升才干→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教学预备
教员预备:PPT课件
教学进程
教员活动
先生活动
同步检测
一、温习稳固,导入新课。〔5分钟〕
1.口算。
25×2=125×2=
25×4=125×4=
25×8=125×8=
2.引导先生回想并用文字和字母表示乘法的运算定律。
=33(元)
〔4〕观察算式,发现联络。
〔5〕先生依据解题进程说明缘由。
〔6〕先生讨论、汇报,掌握除法的运算性质。
2.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24×25
方法一原式=25×4×6=600
方法二原式=(20+4)×25=600
〔方法不独一〕
(2)450÷9÷5
方法一原式=450÷(9×5)=450÷45=10
1.〔1〕找出处置此效果所需的条件。
〔2〕依据题意列出算式:12×25。
〔3〕独立计算后汇报。
生1:运用乘法结合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12×25
=(3×4)×25
=3×(4×25)
=3×100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运算定律《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运算定律《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教案

第一章绪论1、人体生理学是研究()A、人体与环境关系B、人体细胞功能C、人体功能调节D、各器官的生理功能E、人体功能活动规律2、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特征是()A、物质代谢B、新陈代谢C、适应性D、应激性E、自控调节3、机体不断分解自身物质,释放能量,以供给机体需要的过程,称为()A、吸收B、新陈代谢C、物质合成代谢D、异化作用E、消化4、下列关于刺激和反应的说法,哪项是错误的()A、有刺激必然产生反应B、产生反应时,必然接受了刺激C、阈刺激时,必然产生反应D、有刺激时,不一定产生反应E、有时反应随刺激强度加大而增强5、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发生反应的能力称为()A、反射 B反应 C、抑制 D、兴奋性 E、兴奋6、可兴奋细胞发生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是产生()A、神经活动B、肌肉收缩C、腺体分泌D、反射活动E、动作电位7、刚能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A、有效刺激B、阈刺激C、阈上刺激D、阈下刺激E、阈值8、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最常用的指标()A、基强度B、阈强度C、阈时间D、利用时E、时值9、阈值越大,说明组织兴奋性()A、兴奋性越高B、兴奋程度越低C、兴奋程度越高D、兴奋性越低E、没有兴奋性10、机体的内环境是指()A、组织液B、血浆C、淋巴液D、细胞内液E、细胞外液11、内环境稳态是指()A、细胞内液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B、细胞外液的各种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C、细胞内液的化学成分相对稳定D、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相对稳定E、细胞内液的物理性质相对稳定12、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途径是()A、正反馈调节B、负反馈调节C、神经调节D、体液调节E、自身调节13、机体功能调节中,最重要的调节方式是()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自身调节D、反馈调节E、前馈调节14、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A、反射B、反应C、适应D、正反馈E、负反馈15、阻断反射弧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受损的调节是()A、神经调节B、激素远距调节C、自身调节D、旁分泌调节E、自分泌调节16、皮肤黏膜的游离神经末梢属于()A、感受器B、传入神经C、中枢D、传出神经E、效应器17、下列反射中属于条件反射的是()A、膝跳反射B、减压反射C、排尿反射D、望梅止渴E、吸吮反射18、自身调节指组织、细胞在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的情况下对刺激所产生的()A、适应性反应B、旁分泌反应C、稳态反应D、非自控调节E、前馈调节19、在自动控制系统中,从受控部分发出到达控部分的信息称为()A、偏差信息B、干扰信息C、控制信息D、反馈信息E、自控信息20、下列生理过程中,不属于正反馈调节的是()A、血液凝固B、排便反射C、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时ADH释放增加D、排尿反射E、分娩反射答案1-5 EBDAD 6-10 EDBDE 11-15 BBAAA 16-20 ADADC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人体内O2、CO2、NH3进出细胞膜是通过()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C、主动转运D、入胞作用E、出胞作用2、以下属于被动转运的是()A、易化扩散B、单纯扩散C、主动转运D、出胞和入胞E、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3、物质在膜蛋白质帮助下,顺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通过细胞膜的过程是属于()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C、主动转运D、入胞E、出胞4、参与细胞易化扩散的蛋白质是()A、受体蛋白B、通道蛋白C、泵蛋白D、载体蛋白E、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5、与单纯扩散的特点比较,易化扩散不同的是:()A、顺浓度差转运B、不消耗生物能C、需要膜蛋白的帮助D、是水溶性物质跨膜转运的唯一方式E、是离子跨膜转运的唯一方式6、离子被动跨膜转运的动力是:()A、电位梯度B、浓度梯度C、电-化学梯度D、钠泵供能E、自由运动7、载体中介的易化扩散产生饱和现象的机理是()A、跨膜梯度降低B、载体数量减少C、能量不够D、载体数量所致的转运极限E、疲劳8、氨基酸进入一般细胞的转运方式为:()A、易化扩散B、入胞C、单纯扩散D、吞噬E、主动转运9、关于主动转运,错误的是:()A、又名泵转运B、依靠载体蛋白的协助C、逆浓度差或电势差进行D、消耗能量E、主要转运无机离子10、在一般生理情况下,每分解一分子ATP,钠泵运转可使()A、2个Na+移出膜外B、2个K+移出膜外C、2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2个K+移入膜内D、3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2个K+移入膜内E、3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3个K+移入膜内11、细胞膜内,外正常的Na+和K+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A、膜在安静时对K+通透性大B、膜在兴奋时对Na+通透性增加C、Na+ 、K+易化扩散的结果D、膜上钠-钾泵的作用E、膜上ATP的作用12、Na+ 跨膜转运的方式为:()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C、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D、主动转运E、主动转运和单纯扩散13、钠泵活动最重要的意义是:()A、维持细胞内高钾B、防止细胞肿胀C、建立势能储备D、消耗多余的 ATPE、维持细胞外高钙14、肠上皮细胞由肠腔吸收葡萄糖属于()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C、原发性主动转运D、继发性主动转运E、入胞15、消化腺分泌消化酶的过程是()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C、主动转运D、入胞E、出胞16、当静息电位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加大的方向变化时,称作膜的:()A、极化B、去极化C、复极化D、反极化E、超极化17、人工增加离体神经纤维浸浴液中的K+浓度,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将:()A、不变B、增大C、减小 D先增大后减小 E先减小后增大18、对静息电位的叙述,错误的是:()A、主要与K+外流有关,其数值接近于K+的平衡电位B、膜内电位较膜外为负C、其数值相对稳定不变D、各种细胞的静息电位是相等的E、细胞处于极化状态19、正常状态下,细胞内离子分布最多的是()A、K+B、Na+C、Ca2+D、Cl-E、Na+和Cl-20、安静状态下,细胞膜对其通透性最大的离子是()A、K+B、Cl-C、Na+D、Ca2+E、Na+和Cl-21、动作电位的“全或无”现象是指同一细胞的电位幅度()A、不受细胞外的Na+ 浓度影响B、不受细胞外的K+ 浓度影响C、与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无关D、与静息电位值无关E、与Na+ 通道复活的量无关22、沿单根神经纤维传导的动作电位的幅度:()A、不变B、不断减小C、不断增大D、先增大后减小E、不规则变化23、产生动作电位下降相的离子流是( A )A、K+外流B、Cl-内流C、Na+内流D、Ca2+内流E、Na+和Cl-24、人工地减少细胞浸浴液中Na+ 浓度,则单根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超射值将()A、增大B、减少C、不变D、先增大后减少E、先减少后减少25、神经纤维Na+通道失活的时间在()A、动作电位的上升相B、动作电位的下降相C、动作电位超射时D、绝对不应期E、相对不应期26、静息时细胞膜内外的Na+和K+浓度差的维持有赖于()A、膜上ATP的作用B、膜上Na-K泵的作用C、Na-K易化扩散的结果D、Na-K交换E、膜对Na和K的单纯扩散27、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去极相中,通透性最大的离子是:()A、K+B、Na+C、Cl-D、Ca2+E、Mg2+28、阈电位时,通透性突然增大的离子是()A、K+B、Na+C、Ca2+D、Cl-E、Na+和Cl-29、阈电位是:()A、引起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B、引起超极化时的临界膜电位C、引起局部电位的临界膜电位D、引起动作电位复极的临界膜电位E、衡量兴奋性高低的指标30、刺激阈值通常指的是:()A、用最小刺激强度,刚刚引起组织兴奋的最短作用时间B、保持一定的刺激强度不变,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作用时间C、保持一定的刺激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不变,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D、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刺激强度E、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最大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31、关于局部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A、局部电位随刺激强度增加而增大B、局部电位随扩布距离增大而减小C、局部去极化电位的区域兴奋性增高D、不存在时间与空间的总和E、它是动作电位形成的基础32、神经纤维峰电位时期约相当于()A、绝对不应期B、相对不应期C、超常期D、低常期E、正常期33、能引起动作电位,但幅度最小,这种情况见于:()A、绝对不应期B、相对不应期C、超常期D、低常期E、正常期34、神经纤维中相邻两个锋电位的时间间隔至少应大于其:()A、相对不应期B、绝对不应期C、超常期D、低常期E、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35、神经细胞在接受一次阈上刺激后,兴奋性周期变化的顺序是:()A、相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B、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低常期、超常期C、绝对不应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D、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E、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36、下列有关同一细胞兴奋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A、动作电位可沿细胞膜传导到整个细胞B、传导方式是通过产生局部电流刺激未兴奋部位,使之也出现动作电位C、在有髓纤维是跳跃式传导D、有髓纤维传导动作电位的速度比无髓纤维快E、动作电位的幅度随传导距离增加而减小37、终板膜上的受体是:()A、肾上腺素能受体B、5-羟色胺受体C、ACh受体D、多巴胺受体E、组胺受体38、兴奋通过神经-骨骼肌接头时,乙酰胆碱与N-型Ach门控通道结合,使终板膜()A、对Na+ 、K+ 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B、对 Na+ 、K+ 通透性增加,发生去极化C、仅对K+ 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D、仅对Ca2+ 通透性增加,发生去极化E、对ACh通透性增加,发生去极化39、终板膜上与终板电位产生有关的离子通道是()A、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B、电压门控钾离子通道C、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D、化学门控非特异性镁通道E、化学门控钠离子和钾离子通道40、当神经冲动到达运动神经末梢时,可引起接头前膜的:()A、Na+通道关闭B、Ca2+通道开放C、K+通道开放D、Cl-通道开放E、Cl-通道关闭41、神经--肌肉接头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是:()A、化学性突触传递B、局部电流C、非典型化学性突触传递D、非突触性传递E、电传递42、骨骼肌收缩和舒张的基本功能单位是:()A、肌原纤维B、细肌丝C、肌纤维D、粗肌丝E、肌小节43、骨骼肌的肌质网终末池可储存:()A、Na+B、K+C、Ca2+D、Mg2+E、Ach44、骨骼肌细胞中横管的功能是:()A、Ca2+的贮存库B、Ca2+进出肌纤维的通道C、使兴奋传向肌细胞的深部D、使Ca2+与肌钙蛋白结合E、使Ca2+通道开放45、兴奋-收缩藕联中起关键作用的离子是()A、K+B、Na+C、Ca2+D、Cl-E、Na+和Cl-46、将肌细胞膜的电变化和肌细胞内的收缩过程耦联起来的关键部位是:()A、横管系统B、纵管系统C、肌浆D、纵管终末池E、三联管结构47、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不包括:()A、动作电位通过横管系统传向肌细胞的深部B、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递,导致终末池Ca2+释放C、肌浆中的Ca2+与肌钙蛋白结合D、肌浆中的Ca2+浓度迅速降低,导致肌钙蛋白和它所结合的Ca2+解离E、当肌浆中的Ca2+与肌钙蛋白结合后,可触发肌丝滑行48、肌肉收缩滑行现象的直接证明是:()A、暗带长度不变,明带和H带缩短B、暗带长度缩短,明带和H带不变C、明带和暗带的长度均缩短D、明带和暗带的长度均无明显变化E、明带和暗带的长度均增加49、相继刺激落在前次收缩的舒张期内引起的复合收缩称为:()A、单收缩B、不完全强直收缩C、完全强直收缩D、等张收缩E、等长收缩50、肌肉的初长度取决于:()A、被动张力B、前负荷C、后负荷D、前负荷和后负荷之和E、前负荷和后负荷之差答案1-5 AEBEC 6-10 CDABD 11-15 DCCDE 16-20 ECDAA 21-25 CAABD 26-30 BBBAC 31-35 DABBD 36-40 ECBEB 41-45 AECCC 46-50 EDABB第三章血液1、血清是指A、血液去掉纤维蛋白B、血液加抗凝剂后离心沉淀后的上清物C、血浆去掉纤维蛋白及其他某些凝血因子D、全血去掉血细胞E、血浆去掉蛋白质2、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区别在于血清缺乏A、纤维蛋白B、纤维蛋白原C、凝血因子D、血小板E、Ca2+3、组织液与血浆成分的主要区别是组织液内A、不含血细胞B、蛋白含量低C、Na+含量高D、K+含量高E、Cl-含量高4、下列哪项不是血浆蛋白的生理功能A、运输 O2 和 CO2B、缓冲功能C、参与生理止血D、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E、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5、低温库存较久的血液,血浆中哪种离子浓度升高()A、Cl-B、Ca2+C、K+D、Na+E、有机负离子6、血量是人体内血液的总量,相当于每千克体重A、70ml~80mlB、80ml~90mlC、50ml~60mlD、40ml~50mlE、60ml~70ml7、血细胞比容是指血细胞A、与血浆容积之比B、与血管容积之比C、与血细胞容积之比D、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E、在血液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8、全血的比重主要决定于A、血浆蛋白含量B、渗透压的高低C、红细胞数量D、白细胞数量E、NaCl 的浓度9、全血的粘滞性主要取决于A、血浆蛋白含量B、红细胞数量C、白细胞数量D、红细胞的叠连E、NaCl的浓度10、等渗溶液是指渗透压A、大于血浆B、小于血浆C、相近或等于血浆渗透压D、10%葡萄糖溶液E、0.35% NaCl溶液11、形成血浆晶体渗透压的物质主要是A、Na﹢和Cl﹢B、葡萄糖C、清蛋白D、球蛋白E、血红蛋白12、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物质主要是A、NaClB、葡萄糖C、清蛋白D、球蛋白E、血红蛋白13、影响红细胞内、外水分正常分布的因素主要是A、血浆胶体渗透压B、血浆晶体渗透压C、组织液胶体渗透压D、组织液静水压E、毛细血管血压14、在实验条件下,将正常人红细胞置于0.4%NaCl溶液中将会出现A、红细胞叠连现象B、红细胞皱缩C、红细胞凝集D、红细胞沉降速度加快E、溶血现象15、血浆胶体渗透压的生理作用是A、调节血管内外水的交换B、调节细胞内外水的交换C、维持细胞正常体积D、维持细胞正常形态E、决定血浆总渗透压16、红细胞的变形能力的大小取决于红细胞的A、体积B、表面积C、数量D、比重E、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17、红细胞沉降率可反映红细胞的:A、可塑变形性B、悬浮稳定性C、渗透脆性D、运输氧的特性E、数量18、红细胞沉降率的大小取决于红细胞的A、体积B、表面积C、数量D、比重E、叠连19、某患者血沉增快,若将该患者的红细胞置于正常人血浆中,其红细胞沉降的速度将A、增快B、下降C、正常D、无变化E、无法判断20、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原因A、缺乏Fe2+B、缺乏叶酸C、内因子缺乏D、骨髓破坏E、严重肾疾病21、巨幼细胞性贫血是由于人体内缺乏A、铁B、铁和蛋白质C、维生素B12和叶酸D、促红细胞生成素E、维生素B622、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于A、缺乏Fe2+B、缺乏叶酸C、内因子缺乏D、骨髓破坏E、严重肾疾病23、调节红细胞生成的主要体液因素是A、雄激素B、雌激素C、甲状腺激素D、促红细胞生成素E、生长激素24、促红细胞生成素主要由人体的哪个器官产生A、肝脏B、肺脏C、肾脏D、心脏E、肌肉25、血管外破坏红细胞的主要场所是A、肝和脾B、肝和肾C、脾和淋巴结D、肾和骨髓E、胸腺和骨髓26、在过敏反应时,其数量明显增加的血细胞是()A、淋巴细胞B、嗜中性粒细胞C、嗜酸性粒细胞D、嗜碱性粒细胞E、单核细胞27、具有变形性运动和吞噬能力,并参与激活淋巴特异免疫功能的是A、中性粒细胞B、嗜酸性粒细胞C、嗜碱性粒细胞D、单核巨嗜细胞E、淋巴细胞28、急性化脓菌有感染时,显著增多的是A、红细胞B、血小板C、嗜酸性粒细胞D、单核细胞E、中性粒细胞29、血小板减少的患者,皮肤粘膜常自发性出现出血点和紫癜,主要是由于A、不易形成止血栓B、血管不易收缩C、不能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D、血凝块回缩障碍E、血液凝固障碍30、不属于生理性止血过程的是A、血小板黏着于受损血管B、血小板聚集形成血小板血栓C、血小板释放5-HT使小血管收缩D、参与血液凝固过程E、使凝血块液化脱落,恢复正常31、以下不是血小板的生理功能A、释放血管活性物质B、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C、参与止血D、促进凝血E、吞噬、病原微生物,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32、血液凝固的发生是由于A、纤维蛋白溶解B、纤维蛋白的激活C、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D、血小板聚集与红细胞叠连E、因子Ⅷ的激活33、唯一不存在于血液中的凝血因子A、因子IB、因子IIIC、因子VIID、因子XIIE、因子II34、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在肝脏合成依赖于:A、维生素AB、维生素CC、维生素DD、维生素KE、维生素E35、内源性凝血的启动凝血因子是A、因子IB、因子IIIC、因子VIID、因子XIIE、因子II36、外源性凝血的启动凝血因子是A、因子IB、因子IIIC、因子VIID、因子XIIE、因子II37、血液凝固的内源性激活途径与外源性激活途径的主要差别在于A、因子X的激活过程B、凝血酶激活过程C、纤维蛋白形成过程D、有无血小板参与E、有无 Ca2+参与38、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共同途径始于A、FⅤB、FⅧC、FⅨD、FⅩE、FⅪ39、血液凝固的主要步骤是A、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B、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原形成C、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D、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原形成E、凝血酶原形成→纤维蛋白原形成→纤维蛋白形成40、凝血酶的主要作用是A、加速因子Ⅶ复合物的形成B、加速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形成C、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D、激活因子ⅫE、促进血小板聚集41、抗凝血酶III的抗凝血作用主要是A、抑制血小板的粘着和聚集B、抑制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C、阻止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D、使凝血酶失去活性E、激活纤维蛋白溶解系统42、肝素抗凝的主要机制是A 抑制凝血酶原的激活B 抑制因子Ⅹ的激活C 促进纤维蛋白吸附凝血酶D 增强抗凝血酶Ⅲ活性E 抑制血小板聚集43、A型血红细胞膜上含有的凝集原是A、A凝集原B、B凝集原C、D抗原D、A凝集原和B凝集原E、无A凝集原和B凝集原44、AB型血红细胞膜上含有的凝集原是A、A凝集原B、B凝集原C、D抗原D、A凝集原和B凝集原E、无A凝集原和B凝集原45、已知供血者血型为A,交叉配血实验中主侧凝集,次侧不凝集,受血者血型为A、A型B、B型C、AB型D、O型E、以上都不是46、某人的血细胞与B型的血浆凝集,而其血浆与B型的血细胞不凝集,此人的血型为A、A型B、B型C、O型D、AB型E、D型47、Rh血型系统中抗原性最强的抗原是A、C抗原B、c抗原C、D抗原D、d抗原E、E抗原48、Rh 阳性是指红细胞膜上含有A、C 抗原B、A抗原C、D抗原D、E 抗原E、B 抗原49、Rh 阴性母亲,其胎儿若 Rh 阳性,胎儿生后易患A、血友病B、白血病C、红细胞增多症D、新生儿溶血病E、巨幼红细胞性贫血50、对交叉配血试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主侧指供血者红细胞与受血者血清相混合,次侧指供血者血清与受血者红细胞相混合B、对已知的同型血液输血,可不必做此试验C、主侧和次侧无凝集反应,可以输血D、主侧有凝集反应,不论次侧有何结果,均不能输血E、主侧无凝集反应,次侧发生凝集,在严密观察下,可以少量、缓慢输血答案1-5 CBBAC 6-10 ADCBC 11-15 ACBEA 16-20 EBECA 21-25 CDDAC 26-30 DDECE 31-35 ECBDD 36-40 BADCC 41-45 DDADD 46-50 DCCDB第四章血液循环1、关于心动周期的论述,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舒张期比收缩期长B、房、室有共同收缩的时期C、房室有共同的舒张期D、心率加快时,心动周期缩短E、心率对舒张期的影响更明显2、在每一个心动周期中,左心室压力升高速度最快的是:()A、心房收缩朗B、等容收缩期C、快速射血期D、减慢射血期E、等容舒张期3、心室内压力达最高值在()A、心房收缩期末B、等容收缩期末C、快速射血期D、等容舒张期末E、心室充盈期末4、心动周期中,在下列那个时期主动脉压最低?()A、等容收缩期未B、等容收缩期末C、减慢射血期末D、快速充盈期末E、减慢充盈期末5、在心室等容收缩期时:()A、房内压>室内压>主动脉压B、房内压<室内压>主动脉压C、房内压=室内压>主动脉压D、房内压<室内压<主动脉压E、房内压>室内压<主动脉压6、在心室等容舒张期时:()A、房内压>室内压>主动脉压B、房内压<室内压>主动脉压C、房内压=室内压>主动脉压D、房内压<室内压<主动脉压E、房内压>室内压<主动脉压7、主功脉瓣关闭见于:()A、快速射血期开始时B、快速充盈期开始时C、等容收缩期开始时D、等容舒张期开始时E、减慢充盈期开始时8、房室瓣开放见于:()A、等容收缩期未B、心室收缩期初C、等容舒张朗初D、等容收缩期初E、等容舒张期末9、从房室瓣关闭到半月瓣关闭之间的间隔相当于:()A、心房收缩期B、心房舒张期C、心室收缩期D、心室舒张期E、等容收缩期10、从动脉瓣关闭到下一次动脉瓣开放的时间相当于心动周期中的()A、心室舒张期B、心室射血期C、等容收缩期D、心室舒张期+等容收缩期E、等容舒张期+等容收缩期11、心室容积最小在()A、等容收缩期末B、快速射血期末C、减慢射血期末D、等容舒张期初E、心室充盈期初12、心室容积达最大值在()A、心房收缩期末B、等容收缩期末C、射血期D、等容舒张期末E、心室充盈期末13、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充盈主要是出于:()A、血液依赖地心引力而回流B、骨骼肌的挤压作用加速静脉回流C、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D、心室舒张的抽吸作用E、胸内负压促进静脉回流14、心房收缩挤入心室的血液量约占心室总充盈量的()A、5%B、10%C、30%D、50%E、80%15、第一心音产生主要是由于( C )A、半月瓣关闭B、半月瓣开放C、房室瓣关闭D、房室瓣开放E、心房肌收缩16、第二心音产生主要是由于()A、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开放B、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关闭C、房室瓣突然开放D、房室瓣突然关闭E、心房肌收缩17、健康成年男性静息状态下每搏量约为:()A、30m1B、50m1C、70mlD、90mlE、110ml18、每搏输出量占下列哪个容积的百分数称为射血分数?()A、回心血量B、心输出量C、等容舒张期容积D、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心空舒张末期容积19、心输出量是指:()A、每分钟由一侧心房射出的血量B、每分钟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C、每分钟由左、右心室射出的血量之和D、一次心跳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E、一次心跳两侧心室同时射出的血量20、健康成年人静息状态下,心输出量约为:()A、2-3L/minB、4-6L/minC、6-8L/minD、9-10L/minE、11-12L/min21、心指数等于:()A、每搏输出量×体表面积B、每搏输出量/体表面积C、心输出量×体表面积D、心率×每搏输出量×体表面积E、心率×每搏输出量/体表面积22、影响心博出量的因素不包括:()A、心室舒张末期充盈量B、动脉血压C、心肌收缩能力D、心率E、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跨膜离子流动的种类23、心室肌的前负荷是指()A、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或压力B、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或压力C、心室等容收缩期的容积或压力D、心室等容舒张期的容积或压力E、大动脉血压24、心室肌的前负荷可以用下列哪项来间接表示? ()A、收缩末期容积或压力B、舒张末期容积或压力C、等容收缩期容积或压力D、等容舒张期容积或压力E、舒张末期动脉压25、心室肌的后负荷是指:()A、心房压力B、大动脉血压C、快速射血期心室内压D、减慢射血期心室内压E、等容收缩期初心室内压26、在心率、前负荷和收缩力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心肌的后负荷,会使()A、等容收缩期延长,射血速度加快,每搏输出量增加B、等容收缩期延长,射血速度减慢,每搏输出量增加C、等容收缩期延长,射血速度减慢,每搏输出量减少D、等容收缩期缩短,射血速度加快,每搏输出量增加E、等容收缩期缩短,射血速度减慢,每搏输出量减少27、在心肌的前负荷和收缩能力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后负荷可使:()A、等容收缩期延长B、射血期延长C、等容舒张期延长D、心室充盈期延长E、每搏输出量增加28、心肌的异长调节是指心脏每搏输出量取决于:()A、平均动脉压高低B、心率贮备大小C、心力贮备大小D、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大小E、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大小29、心肌的等长调节是通过改变下列哪个因素来调节心脏的泵血功能?()A、心肌初长度B、肌小节的初长度C、横桥联结的数目D、心肌收缩能力E、心室舒张末期容积30、下列哪项使心室舒张末期充盈量减少()A、心率一定程度减慢时B、外周静脉压与心房压之差加大C、心房压与心室压之差加大D、心肌收缩加强E、心房收缩能力加大31、正常人心率超过去180次/分时,主要影响下列哪些变化()A、心动周期缩短B、收缩期缩短C、舒张期缩短D、收缩期缩短明显E、舒张期缩短明显32、正常人心率超过去180次/min时,心输出量减少的主要原因()A、快速充盈期缩短B、减慢充盈期缩短C、等容收缩期缩短D、快速射血期缩短E、减慢射血期缩短33、强体力劳动时,心输出量可以增加到静息时的:()A、2—3倍B、5—6倍C、10一15倍D、15—20倍E、20倍以上34、有关心力贮备以下哪项说法是错误的? ()A、健康者与某种心脏病人若在静息时心输出量无差异,则他们的心力贮备也应一致B、收缩期贮备大于舒张期贮备C、心力贮备能力取决于心率及每博输出量D、心力贮备也称泵功能贮备E、心力贮备是指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

四下《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教案

四下《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教案

教案编辑专员: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2. 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2. 学习新的解决问题策略,如转换、归纳、推理等。

3. 运用多样化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多样化策略,并能灵活运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多样化策略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问题及案例。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思考。

2. 新课导入:教师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问题解决策略。

3. 案例分析:教师呈现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多样化策略解决问题。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解决问题的策略。

6. 课堂练习:教师布置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

7.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策略。

1.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解决问题策略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其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其思维灵活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问题解决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共同见证学生的成长。

3. 结合数学节等活动,展示学生的问题解决作品。

八、教学反思:2.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九、课后作业:1. 请学生运用本节课学到的解决问题策略,解决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完成数学练习册的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十、教学进度安排:2. 课后可根据学生掌握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进度,确保教学目标达成。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重点关注如何通过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明确学习方向,激发学习兴趣。

第三单元_ 第06课时 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设计)-四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

第三单元_ 第06课时 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设计)-四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

第三单元第6课时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教学设计复习导入【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运算定律为学习新知做铺垫。

同时通过小练习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并由老师的评价引出要学习的新的内容,凸显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让学生从知识经验和心理各方面做好学习的准备。

1.复习运算定律和减法性质。

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哪些运算定律和性质,,并用字母表示出来。

预设: 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b+a×c。

减法的性质:a−b−c=a−c−b=a-(b+c)小结:在解决问题时,灵活地运用这些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变得简便。

2.(1)口算25×4= 125×8= 25×4×2=125×8×2= 25×4×3= 125×8×3=计算上面算式,你发现了什么?预设:像25、4、2、8和125等这些数字相乘能凑成整百和整千数等,可使计算简便。

(2)说一说:下面两题你是如何计算的?有没有简便算法?你又发现了什么?25×24= 56×125=预设:两个数相乘,积难计算时,进行拆分(利用25×4=100,125×8=1000),使两个数相乘等于整百,整千数,让计算简便。

3.导入新课。

大家真厉害!可以想到这么多好方法,很有创新精神。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学习任务一:探究乘法中的简便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主题图把本节课的研究内容融入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中。

同时,在这个开放的情境中,学生能自主提出多种问题,引导学生尝试自主解决问题,在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方法的异同,体会简便算法的关键是根据数据特征和算式特点,依据运算定律找到合理、简便的方法,培养其思维的灵活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结合具体数据、算式的特点,结合算式的意义,合理选择算法,使计算更简便。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将运算定律的学习与简便计算应用及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联系,灵活选择算法,注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突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增强使用简便算法的择优意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依据运算定律进行合理简算。

教学难点:根据数据、算式特征,合理、灵活地选择算法。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回忆学过的运算定律,并用字母表示。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教师小结:在解决问题时,灵活地运用这些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变得简便。

2.口算下列各题,并说说你是怎么算的,依据什么?
25×4×6= 7×8×125= 4×7×25=
【设计意图】复习运算定律,为学习新知做铺垫。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提出问题。

教师:仔细观察,你从这图上知道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展示并确定研究的问题。

①每副羽毛球拍多少钱?②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钱?③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④买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钱?⑤买羽毛球拍和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钱?⑥买羽毛球比买羽毛球拍多花
2.确定首先研究的问题: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
3.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教师: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你能根据所选的信息,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吗?
(买了25筒羽毛球、“一打”装、“一打”是12个。


4.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互相交流。

5.展示不同算法,读懂过程,感悟不同方法。

思考:(1)你还有别的计算方法吗?
(2)谁能说一说你对每种解法的理解?
(3)比较上述三种不同的解法,你喜欢哪种?说一说你的理由。

(后两种方法都关注到了数字的特点,利用运算定律使计算变得简便。


(4)怎样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5)这些不同的算法中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6)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关注数据的特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使计算变得简便。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尝试自主解决问题,在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方法的异同,体会简便算法的关键是根据数据特征和算式特点,依据运算定律找到合理、简捷的方法,培养其思维的灵活性。

6.做一做:选择简便的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7.运用知识,独立尝试,解决问题
教师:运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自己独立解决“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钱”这个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你能根据所选的信息,解决这个问题吗?想一想你依据的是什么,有哪些方法?
8.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预设①:
330÷5÷2
=66÷2
=33
教师问:(1)330÷5后,为什么还要÷2?
(2)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预设②:
330÷5÷2
=330÷(5×2)
=330÷10
=33
教师问:(1)你能理解这位同学的想法吗?(先求一共有10支羽毛球拍,再求每支羽毛球拍的价格。


(2)330÷5÷2和330÷(5×2)表达的意思一样吗?数学上我们可以用什么表示它们间的相等关系?(①它们的结果相等。

②都是求一支羽毛球拍的价格。

所以可以用等号连接。

)(3)你能再写出类似于这样的等式吗?
(4)观察算式的特点,看看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除以后两个数的乘积。


10.小结。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

用字母表示为:a÷b÷c= a÷(b×c)。

教师:注意,式子中的b、c都不为0哦!还可以简单记为:连续除、除以积。

【设计意图】从“特殊──一般”通过引导组织学生大量举例论证,在举例验证活动后,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进行推想,直至推想归纳全程,最后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字母来表述心中的规律,促使学生从感观的体验上升到理性的思考。

(三)知识应用
1.在下列等式的括号里填上运算符号,使等式成立。

(1)16÷2÷4=16÷(2 ()4);
(2)180÷(3×6)=180 ()3 ()6。

2.哪些算式是正确的?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81÷3÷3=81÷(3×3)()
(2)210÷(7×6)=210÷7×6 ()
(3)1300÷25÷13=1300÷13÷25 ()
(4)a÷b÷c= a÷(b×c) ()
3.课件出示教材第30页第2题。

教师:(1)你知道了什么?
(2)观察数据,有什么特点?
(3)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350÷14
=350÷(7×2)
=350÷7÷2
=50÷2
=25(册)
答:平均每个班可以分到25册。

(四)反思提升
教师:这节课我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结合数据和算式特点,运用乘除法的运算定律和性质可以使计算更简便,以后在学习其他内容时,大家不妨再试试看。

同学们学完这个内容,现在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或想提醒大家的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分享学习的经验、体会,在提高学习积极性的同时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